- 讀《巨流河》有感 推薦度:
- 巨流河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巨流河》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巨流河》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巨流河》讀后感1
作者小時候犯了肺病,父母將她送去西山療養院。療養院雖然是中西合資,但是采用西式管理。即使是小朋友,也是一個人住一間病房。她無助的熬過了一個又一個黑夜。在那段恐懼的歲月,她沒有得到父母的呵護,感受不到父母的愛,感受到的是父母的狠心。
但是站在父親的角度,他每月花費三分之一的薪水把女兒送到療養院,外人都覺得他是很好的父親。對于不怕黑的父母來說,他們想不到女兒會害怕。這一段經歷承載了父母滿滿的愛,但是在女兒的眼里,卻是一段黑暗的歲月,造就了她膽小怕黑的性格。
而幾十年之后,她和父親談起這一段過往,父親坦白說那個時代不懂兒童心理學,考慮不到那么多,只希望你能活下去。看到這里我潸然淚下。突然想起自己過往對父母的誤解。
當我偶爾憶起過往,跟母親講訴那些我覺得不美好的回憶,或者說感覺父母不愛我的瞬間時,母親要么說“我們哪知道你會那么想呀”,要么就是沉默。此刻我突然懂得了那種沉默。父母已經盡力給了我最好的。那些是他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不曾擁有的。在他們的眼里,我已經很幸福了。我終于理解了他們當年那句“生在福中不知福”的'訓誡心情,深感愧疚。
當我明白父母的苦心孤詣時,他們已經老去遠去,而我沒有機會或者是更多的時間去彌補。而她目前想要的,期許的,又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們一直在錯過彼此的心意,走在兩條平行線上,但是互相守望。
《巨流河》讀后感2
作者齊邦媛的父親齊世英─留德歸來后進入張作霖部隊,作為軍隊維新派,《巨流河》一役功敗垂成是其終身之憾,渡不過的《巨流河》像現實中的嚴寒,將軍隊革新思想困凍于此,也是東北漸至全中國近代苦難的開端。從東北的《巨流河》到臺灣的啞口海,是從北到南的地理位置變遷,是作者八十余年的人生軌跡,更是對中國從軍閥割據到抗日戰爭再到橫跨兩岸的'關于時代變遷的記述。
作者以第一人稱的角度帶著讀者重讀她的人生,留學歸來、滿腔熱血報效國家的父親,溫和而持家有道的母親,唱著《松花江上》的東北流亡學子,憤而求學、報效祖國的人們,滿懷激情的愛國人士,形形色色的人物是歷史長河中的微不足道的小小水滴,卻又組成了驚濤駭浪讓人閱而往返。
作為國民黨高級將領的女兒,作者童年正處于軍閥時期,因家庭的關系親身經歷了中國近現代歷史上一些重大事件;因家庭背景,其生活雖不富足,卻也享受到了當時大多數人不能擁有的教育、醫療和生活。書的前半部分大都是國內混戰及抗日時期作者的親身經歷,從一個普通的社會中層人士的角度來了解當時歷史,這也是很獨特的吸引我讀下去的一點;后半部分都是作者在臺灣的個人工作建樹及生活。個人認為,書中最可看的是前半部分,其中作者對自己少女時期初戀的回憶,懵懂又青澀的愛情在國內戰亂的背景下顯得尤為珍貴。
【《巨流河》讀后感】相關文章:
讀《巨流河》有感01-15
巨流河讀后感范文(精選10篇)08-19
河09-12
河04-25
河09-22
河05-30
河06-03
河04-25
河06-19
河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