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中國十二時辰》有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中國十二時辰》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現代都市人的生活,工作日在城市里打拼,周末去鄉村小住,民宿業隨之而興起。遠離城市喧囂,放松身心,一壺茶,一本書,靜坐一天,讓身體和心靈都得到徹底的放松,為新的一周積蓄能量。在綠水青山間,在田園牧歌里,閱讀成了最享樂的一件事。
在一個春意綿綿的日子里,坐在民宿的窗前,隨意翻開了一本書,名字叫做《中國十二時辰》。從第一頁到最后一頁,從第一個時辰到最后一個時辰,一本書就是一天,我在窗前一坐同樣也是一天時間。一天就看一本書,一本書就講一天,真是非常奇妙的閱讀體驗。
書的作者一定是一位非常熱愛生活、熱愛閱讀、熱愛行走的人。在書里,他給讀者詳細介紹每一個時辰名稱的來歷,代表的含義,并且給每一個時辰配上了那個時刻中華大地呈現的美景。讀者不知不覺沉浸于每一個時辰所代表的情感環境中,從黑夜到白天,從日出到日落,在十二個時辰的變換中感受中華大地一天的美好,感知中華兒女的勤勞與質樸。讀者不僅在閱讀關于時辰的文字,更是在閱讀大美中國。
讀完書,首先感慨時光易逝,“人生天地間,如白駒過隙”,因此我們更需要珍惜時間,發憤圖強,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刻。“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惜時而勤學,是中國讀書人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光陰對于讀書人就極為寶貴,“一寸光陰一寸金”,但凡是求學之人,無一不是抓住每一寸光陰,發奮讀書。
光陰的變化也在提醒世人要遵循自然的規律,順時而為,順勢而行。如今快節奏的生活讓我們與自然漸行漸遠,本書作者就想告訴大家要多多關注自然,反省內心,找回生活的本真。古人將一天劃分為不同的時辰,給每一個時辰賦予一個象征性極強的名字,就是要人們懂得遵循規律的作息時間,在合適的時間里,做最重要的事情。農人在日出的晨光里開始新一天的勞作,耕讀的學子寅時晨起讀書,世世代代的重復工作里,有生生不息的傳承。十二時辰不只是周而復始的時間輪回,更是這片土地上幾千年歲月里孕育著的中華文明的希望。
說到土地,中華民族是古老的農耕民族,農耕民族最大的美德就是“勤”。“克勤于邦,克儉于家”是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處事哲學。“憂勞可以興國”,勞動才是每個人立身、安家、興國的根本。時光荏苒,歲月變遷,根植于中國人內心對于土地的情感絲毫未變,最美便是人間煙火氣,最難以忘卻的是家鄉故土的味道。中華文化的養分滋養著華夏兒女,對鄉土的依戀衍生強大的凝聚力,世世代代的中國人都在守護故土,守望相助。
跟隨作者的筆尖和鏡頭,看一天中的時光更迭,看一天中的最美中國。時光的變化總會引起人們對于人生的思考,對于天時、地利、人事的感知。坐在民宿的窗前,翻閱此書,褪去塵埃,沉浸自然,感悟天人合一的生命節律,珍惜每一次的日出與日落。人在山水間,書在齋堂中,是人生至樂。十二時辰是中國古人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對世界天文歷法做出的杰出貢獻。帶著對土地自然的感悟,順應天時,道法自然,在光陰變化中感受生活之美,感受華夏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