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知天性》讀書筆記及讀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認知天性》讀書筆記及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習不是一廂情愿的事兒,我們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這樣可以提高效率。
01、認清學習的本來面目
把學的技能變成條件反射。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要掌握知識,而不是了解,掌握的知識不用去想就能發揮出來,才叫技能。這需要大量的練習。很多人愛學知識,不愛練,這是一個誤區。
學習的時候要思維勤奮,也就是常說的要動腦。學習的時候感覺越輕松,效果就越不好。因為大腦是很懶的,讓它動起來,產生新的神經鏈接,是需要耗費精力的。
學習的成果好壞不能靠自己感覺,而是要用考試的方法檢驗。每次測試都是給記憶和學習加一個節點。
學習分三步:編碼、鞏固和檢索。編碼就是我們常說的了解一個知識,鞏固就是當了解一個知識后要及時練習,檢索就是在過了一段時間后,努力把這個知識回憶起來。當花費了很大力氣,才想起一個知識的時候,效果最好。
02、“后刻意練習”時代
刻意練習的三部是:專注、反饋和修正。在這基礎之上,間隔學習比連續學習效果要好。比如,一個八小時的課程,一天學習四小時分兩次(在兩周里)學完,要比一次學完好。這樣可以給大腦一個緩沖時間和回憶的刺激。
穿插學習不同的內容,比學習單一內容好。道理和上面的類似,不停的折騰就是為了刺激大腦,這樣可以加強記憶。
03、學習的心理學規律
欲求新知,先忘舊事。養成一個新的習慣很難,但比這更難的是改掉一個舊的習慣。更確切的說,不是改掉舊習慣,而是先把舊習慣放在一邊不去用它。一個人普通話不好,通過努力學好普通話,他不會忘記原來自己的方言,而是可以自由的在方言和普通話之間切換。所謂的習慣也是如此。
越容易被想起的,就越容易被忘記。這里說的還是上面的那個機制,大腦需要刺激,越費力就越扎實。
用自己的方式重新理解知識。學了一個新知識,如何才能記得牢,就需要把它用自己的語言重新敘述一遍,這樣可以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遇到了相似的應用場景,就要試著去使用,進行知識的遷移。
制造良性干擾。很多人學習的時候,總是要找一個安靜良好的環境,其實這往往更不利于學習。適當的噪音能夠讓人更加集中注意力,字跡略為模糊,反而能夠讓人更加印象深刻。因為這些不完美的外界環境,都能刺激大腦提高注意力。
適度困難更有助于學習,但要注意的是,不能難道無從下手。人們都喜歡做沒有挑戰性的東西,但這樣會使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弱。只有不斷的去做那些略為困難的事,跳出舒適區,才能使自己進步。
04、打造心智模式
人有兩個系統。系統一,速度快,靠直覺做判斷;系統二,速度慢,靠理性分析。兩者各有利弊。一個東西飛過來,我們會立刻躲開,而不會去考慮那是一塊石頭,還是一團棉花,這用的就是系統一;我們來到玻璃棧道上,看到下面萬丈深淵,但還是敢走過去,這用的就是系統二。學習時要防止記憶扭曲,人的記憶是會騙自己的,學習時不能隨心所欲,要是用科學的方法建立知識體系。同時,用客觀的方式來對自己進行評估,例如進行測試。
保持“成長心態”,并且有執行力。當然什么都不懂的時候,會很謙虛的去學習,即使犯錯,也會欣然接受。當人懂得了一些的時候,就傾向于固步自封,認為你有你的道理,我有我的道理,犯了錯誤,總會找些理由。當開始找理由的時候,人就開始停止成長了。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去做。對于正在做的事,要多思考,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對于還沒開始做的事,要少思考,趕快去做。
最后,給大家一個學習小貼士。
第一,多回憶,少翻筆記;
第二,用測驗來檢驗自己的水平;
第三,不同科目交叉學習。
祝大家掌握學習方法,成為學習高手。作者:陳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