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惡意讀后感【大全2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惡意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惡意讀后感1
在一個早晨,我讀完了《惡意》,然后去廚房準備早餐,一邊準備一邊想著書里的情景,有那么一瞬間,有種后背發麻的感覺,你永遠都不知道,人性的背后隱藏著怎樣的惡意。
書中,善良的日高不遺余力地幫助少年伙伴,即便在學生時代被伙伴傷害過,也不影響他日后對伙伴那種真誠地幫助。這個伙伴就是野野口,一個內心世界極其復雜的人。或許他曾經也在心底感激日高的幫助。但對于日高,他更多的是妒忌吧,妒忌日高比他強,比他優秀。以致成年后,得知日高成名,主動去找日高,一方面得到日高的幫助,另一方面內心的妒忌遠遠超過感激。后來,日高出版了一本又一本書,知名度也越來越高,最終,野野口內心的妒忌戰勝感激,謀劃殺害了日高。看完書之后,我心里撥涼撥涼的,妒忌是多么可怕,它能可怕到讓人不顧一切地去殺害對自己有恩的人。
在《惡意》中,作者通過層層推理,向我們展示了人性背后的惡意,也從側面反映了一些社會問題,比如校園暴力,直到今天,校園暴力仍然是一個殘酷的問題。再比如家庭教育,我們都知道,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重要,父母的言行總是在無形中影響著孩子。野野口的母親就曾經在他面前,表達過對日高的.不屑一顧,后來野野口對日高的一系列行為,誰說不是少年時代家庭教育造成的呢?
這個社會很殘酷,也很現實。事實上,在讀《惡意》的過程中,我總會不經意地想到我的大伯,年輕時候的大伯,走南闖北,跟隨好幾位師傅,學了很多中醫本領,后來回到家鄉,偶爾給人治病,大伯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給鄰里治病,基本都不收錢。可是他的善良并沒有感動別人,很多人不花錢把病治好了,還到處說大伯的壞話。小時候,我總是不明白,那些人為什么要那樣做,后來長大了,經歷了世間的人情冷暖,我終于明白,那些人那樣做,是因為妒忌。妒忌讓他們失去了做人應有的原則。
《惡意》反映了社會的某些真實狀況,在讀它的時候,你會不自覺地言語,生活中有些人和事確實是這樣。我們最難防備的就是人性的惡意。
惡意讀后感2
之前,我閱讀了東野圭吾的一本書《惡意》,雖然是第二次閱讀,但我依然覺得百看不厭。
故事主要說的是一名作家日高邦彥被害,他的妻子與好友野野口修發現并報警。加賀恭一郎參加此次案件的調查,再經過分析后,發現這是野野口修做的,野野口修的動機是因為日高邦彥一直把野野口修當作影子作家來用他的作品以助自己成名,還將野野口修心愛的女子殺害,于是做出這樣的慘案。因為犯案動機合理合據,而野野口修也得了癌癥,所以大家也將這可憐人的案子結了。
一般的推理小說到這就結束了,但當我看到這時,書本還有很多頁,于是我懷著好奇心繼續看了下去,卻越看越心寒。
加賀恭一郎在后續情節中思考出幾分不對勁,于是他繼續調查了下去。卻在這樣的調查中挖掘出一個黑暗而又足夠真實的事實:野野口修用了一塊塊布遮掩住其他人的眼睛,這些布叫假象。
為什么我會這么說,因為故事真相是日高邦彥才是無辜的受害者,而真正的惡狼是野野口修。他制造出假證據,即使在僅存的歲月中也要抹黑他昔日的好友日高邦彥。而他的犯罪動機只是因為在年少時日高邦彥對他伸出的援手使他產生的自卑,以及在未來日高邦彥對他提供幫助時所產生的嫉妒。
“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原因,就是看他不爽!”這句臺詞使我對這本書所描寫的人性更加記憶深刻。我也曾在網上看到過一段話,它是這么說的:“《白夜行》中的男孩子為了喜歡的姑娘不惜完全毀滅自己,而《惡意》中的.野野口修只是為了自己的一種莫名其妙的惡意,殺害了一直幫助自己的朋友,但這還不是最可怕,最可怕的是野野口修窮盡最后的歲月也要玷污日高的整個人生,甚至殺害他,都只不過是一個開始的步驟。”
是呀,人性就是這么可怕。只不過是藏在心中的惡意,卻是一場慘案的開始,這種就算我得絕癥了,也要拉人下水的想法不得不讓我感到心悸。而最后加賀恭一郎在身患重癥的野野口修做手術前,也給這個案子打下了終結的記號:
“最后,我衷心祝你手術成功。不管怎樣,我都希望你能活下來。”
“因為法庭正等著你。”(吳瑋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