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理想國》讀后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理想國》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幸福是人們不懈追尋的目標,也是人類社會走向繁華的永恒動力。在為幸福奮斗的每一個腳印里,人們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注意到這個問題,他把自己的深刻領悟寫進了《理想國》中。
《理想國》與柏拉圖的大部分作品一樣,以對話的形式著成,而且主要對話者也是他的老師蘇格拉底,這就形成了他著名的“蘇格拉底式的對話”形式。此書表面上是在探討哲學的一些問題,實際上是對柏拉圖前期思想的概括和總結。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認為正義、德性,即是幸福要素的核心,人們應該把追求城邦整體幸福、正義德性和生活本身結合起來。只有達到至善且獲得知識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人類靈魂追求的終極目標,就應該是至善。
生活是思想的源頭。古希臘時期的人們認為,每個人一生追求的幸福,就是追求善和活得好。柏拉圖在《理想國》中也寫道,“追求善”是每個靈魂的行動目標。柏拉圖所謀求的幸福是人內在靈魂的善,即德性,而貫穿靈魂德性的原則是正義,故正義即為幸福。柏拉圖從政治生活、哲學維度綜合論證靈魂問題,類比城邦與靈魂的結構而得出結論,即“幸福就是靈魂的和諧狀態”。他認為,改善靈魂的過程就是幸福實現的過程。
而這種過程是辯證的,即個人幸福一定與城邦幸福緊密相連,辯證統一。《理想國》中的幸福觀,涉及人與人間、人與個人、哲學王與城邦的關系。個人幸福與城邦幸福是相輔相成的。而哲學王的統治是城邦和公民實現幸福的保證。哲學家是唯一關照“至善”,使城邦走向完善的人。
柏拉圖的幸福觀,不僅繼承其師蘇格拉底的思想,而且影響亞里士多德等眾弟子幸福觀思想的形成。這對處在社會深刻變革的我們來說,意義重大。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我們只有把個人幸福與國家富強、民族興旺、人民富足結合起來,我們每一個小我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