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實用)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遲子建先生的《額爾古納河右岸》,我于懵懂中看完了這本茅盾文學獎第七屆獲獎作品。其實在翻完后,我甚至不知道我以什么心態看待這段彌足珍貴的歷史,那就簡單歸于最原始的情感——對鄂溫克族人跌宕經歷的嘆息。
在大興安嶺茫茫林海的深處,有一群鄂溫克人,他們祖祖輩輩和馴鹿一起生活。作為“最后一支游獵民族”,鄂溫克族從歷史中來,到歷史中去。馴鹿、族人、神靈,甚至是一草一木,似乎都蘊藏著勃勃生機,吸引著我們去探尋。
在鄂溫克人居住的“希楞柱”內,人們的欲望和悲歡離合交織在一起,織成了一張頑強的情網。無論是尼都薩滿,還是妮浩薩滿,抑或是“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們看老了”的90歲的“我”,在這里孕育生命,經歷生命,從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死亡和一次次無可奈何的失去中,他們得以窺見生命的堅韌而又易逝。我愿意相信,一個個生命的隕落,都化作了大興安嶺夜空中的星光。“希楞柱”外,充斥的是人類無休止的欲望,這些貪婪,在深林中釋放,而廣袤的大地和浪漫的生態,就成了殉葬品。在砍伐聲中,樹木應聲倒下,馴鹿們嗚咽著,含淚的眼眸流轉著,可無人分神來看它們。時代變了,變成了族人們看不懂的形狀,他們被逼迫著來到了陌生的城里……
“我這一生能健康地活到九十歲,證明我沒有選錯醫生,我的醫生就是清風流水,日月星辰。”這是文末那位垂垂老矣的老媼說的話,她的原型是中國最后的女酋長,于20xx年逝世,靈魂最終回歸了自然,與山川河流長存了。
我在看完了這部悲涼凄美的小說后,真正意識到了活在這珍貴的人間應該是多么可喜。命運莫測,生死無常,與其被恐懼不安消磨生命,不如珍視瑣碎而又閃著微光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