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把課改作為方法》讀后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把課改作為方法》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課程改革,給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但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開發自身潛力的機遇。每一位教師在這場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認識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改進自己的教學。假期有幸閱讀了褚清源老師的《把課改作為方法》,這本書集合了多位名師的經驗和實際案例,主要從五個方面直擊課改問題,洞察課改流變,又瞭望課改的趨勢,為我們一線教師打開思路,提供了和好的方法和建議。讓我對課改有了全新的認識,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有了重新思考和目標。我從下面幾個角度談一些我的閱讀收獲。
一、立足課改更新理念
伴隨著新課標的發布,課改正在成為學校的教育新常態,但是在我們實際教學工作中發現很多時候自己的教育觀念落后,或者學習了理論但是在實際行動中卻陷入困境。課改從來不是讓我們雙腳離開大地,高談理論,行動的探索才是課改的綱領。“隔岸觀火”永遠無法窺見真實。只有下水。涉過險灘,歷經艱險,在實踐中收獲成功。正如陶行知所說,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坐而論道與紙上談兵可以了解課改的方向,但永遠無法洞見課改的真相。
真正的課改不在于我們怎么說,而在于我們怎么做。平時的教學中多用謙虛的態度去向其他老師學習借鑒,多用積極地心態去學習一些新的思想和方法,多多去探索實踐一些教學思路。我們教育一線的教師就要積極踐行課改理念,打破思想的局限性,積極投身課改,改變課堂教育方式和課程結構,讓學生在課堂上、在校園里過一種充實、民主、快樂的學習生活。
二、立足課堂實現協同
以前的教師總是給人們一種沉悶古板的形象,這是一種教占絕對主導位置和領導地位,學則從屬于教,教的程度直接決定了學的程度,似乎教師教到位了,就意味著學生學到位了。這樣很容易導致“教掩蓋了學”的結果。而新課程中強調要讓教師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老師指引學生去探究規律,在學生的小組合作和討論交流中,與學生平等對話,將原來的教與學的順序和地位進行翻轉。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因此我們在教學中的課改不能止于改課,以學生為圓心,不斷擴大課改的半徑,從課堂上學生的自主學習,走向管理中的學生自治和生活中的學生自理,不再以考試成績評價為導向,而是以學生成長需求為導向。關注學生個性發展,更新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法,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強的創新型人才。
三、不斷學習拓展知識
工作中要不斷學習和拓展學科知識,孟子曰:“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教師不能滿足已有的知識,在不斷學習本學科最新知識的基礎上,了解其它學科知識發展的最新動態,以科學知識不斷武裝自己,以適應新世紀教育發展的需要。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學科知識的整合,觸類旁通,而且還應積極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發展,教師以豐富的知識塑造人格魅力,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學習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豐富教育內容,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是教師的職責,教師通過學習,可以較熟練地制片、積極的解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使教學更直接、更生動,對提高教學質量事半功倍;另外,在備課時,可以發揮集備組集體力量取長補短,使教學資源共享,這不僅節約了時間,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學習,而且使教師之間增進了合作意識,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在與課改同行的道路上,我深知任重而道遠,教學改革引發我們深思,使我們蛻變,為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機,也引領我走進新的天地。在這片新天地里我要繼續積極學習,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用熱忱和信念陪伴學生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