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后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要真正落實以學定教,實現教學相長,就應該變“先教后學為先學后教”。此次讀書會我將從第五章“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中提到的一個重要觀點“完整的學習”進行分享。
“完整的學習”,從認知加工的角度來說,完整的認知過程包括信息輸入、信息加工、信息輸出三個環節。相應的,完整的學習過程也可以劃分為閱讀——思考——表達三個環節。
閱讀環節。在以聽取代閱讀的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學成了給學生“喂”老師消化好了的知識的過程。這一過程便產生了學生與前期的知識經驗、社會生活產生了割裂和孤立的問題和現象。久而久之,學生容易失去對新知識的消化能力,教學活動淪為接受與識記的過程。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更為完整地、全面地、獨立地進行閱讀,調動自身的經驗與社會生活建立起有意義的關聯。
思考環節。傳統課堂教學中往往會回避掉問題,從而容易堵塞學生新思維的涌現。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閱讀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思考,對文本知識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僅要得到問題的答案,還要對問題產生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進行深度思考。
表達環節。在閱讀特別是思考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分享,共同解決在獨立探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在集體思維的基礎上達到對當前所學內容的正確、全面的理解,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的建構,使學習和認知的水平不斷提高。
閱讀——思考——表達,這三個環節構成了以素養為導向的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或基本范式。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不僅是教學本質的體現,也是學生形成學科素養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背景下,面對當前教學改革形勢,教師應該積極應對教與學關系,促成學生完整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