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讀后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忘記在哪里看到過這樣一種說法,隨著電影的出現,對小說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于是小說家們開始思變,致力于創作出很難被影視作品復制的文學作品來。卡爾維諾的《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差不多就是這樣一部作品。
小說內容其實比較簡單:一個男讀者買到了卡爾維諾的《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興沖沖地回家閱讀,結果讀了三十多頁卻發現書籍裝訂錯誤,后面都是17頁到32頁的重復。于是第二天去書店換書,才知道那一批書都發生了這個差錯。而自己昨天看的那個開頭也不是《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而是一個波蘭作家的小說《在馬爾堡市郊外》。男讀者此時不再對《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感興趣,于是從書店換了那本波蘭小說準備回去接著讀,同時還認識了跟他同樣選擇的一個女讀者。男讀者回去才發現,拿回來的這本書并不是前一天所讀的那本,而是《從陡壁懸崖上探出身軀》,同時印刷再次出現錯誤,讀完第一章之后就由雙面印刷變成了單面。于是他給女讀者打電話詢問情況,得知女讀者的書也是如此。但是女讀者給了他一個線索,即他們讀的是一本辛梅里亞語(虛構的)的小說,同時約他去大學找一個研究辛梅利亞文學的教授。在那里聽到教授講述了另一部小說的開頭……以此類推,最終男讀者通過各種方式陰錯陽差地得到了十部小說的開頭。
小說的結構也是由一章關于男讀者尋找小說剩余部分的故事和一章尋找到的小說開頭穿插進行的。而這十部的小說的小說名,其實還能組合成一個句子: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在馬爾堡市郊外,從陡壁懸崖上探出身軀,不怕寒風,不怕眩暈,望著黑沉沉的下面;在線條交織的網中,在線條交叉的網中,在月光照耀的落葉上,在空墓穴的周圍,最后的結局是什么?
那么作為一本“元小說”——關于小說的小說,《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有哪些可以解讀的角度呢?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在第八章,卡爾維諾借弗蘭奈里的日記,使得小說第一次出現了“我”這個第一人稱敘事者。(在此之前,男讀者都是以第二人稱“你”出現。)而在第八章最后提到“我”想寫一部小說,小說的內容與之前男讀者的經歷完全一致。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里“我”就是卡爾維諾意志的一種體現。在第八章中,“我”提到,“任何一部小說的作者都是真實作者虛構的一個人物,是在虛構之中代替作者的一個替身……所謂的理想作家,即完全溶解在嚴嚴實實包裹著的現實世界的虛構之中的作家……”在這里,其實卡爾維諾提出的是一個敘事學中的“隱含的作者”觀點,即一部創作完成后的作品,它的本意并不完全由作者本人說了算。而是有一個“隱含作者”,是由作品本身所分析歸納出來的,隱含作者與作者并不能完全劃等號。有時候我們會遇到一些作者抱怨讀者批評作品不好是因為看不懂,其實從“隱含作者”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就可以看出,其實讀者的批評是應該的。就像羅蘭巴特提出的“作者已死”觀點一樣,作品的本意跟作者已經沒有關系了,而如何感知作品,就需要做一個真正的讀者了。
文中提到“我”一直期待自己的作品能有一個真正的讀者,以至于他拿著望遠鏡去看一個在認真讀書的女士,嫉妒她那本書的作者。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讀者呢,第八章出現的兩個讀者必然不是,他們一個只注重文字層面的內容,一個只注重結構與手法的形式。而“我”需要真正的讀者,因為“只有作品得到某個讀者的閱讀,才能證明該作品具備了作者賦予它的功能”。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讀者呢?在小說的最后,男讀者在圖書館里遇到了幾位讀者,他們講述了自己的閱讀方式。分別有:帶著發散性思維去推理和想象文中的內容;集中注意力去挖掘細節;不斷重讀,去體會上次的感受或獲得不同的感受;將其他的作品積累起來與這部作品相比較;帶著先驗的知識去閱讀;帶著閱讀期待去讀書;把作品中的個體和整體聯系起來,看到它的獨特之處與新穎之處……相信把這些方法結合起來,就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讀者。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卡爾維諾在本書中,其實蘊含著對讀者如何閱讀作品的一種期待。除此之外,書中寫出的那十本小說的開頭也各有各的趣味:來到一個陌生的小鎮想要進行一場間諜活動,卻忽然被告知情況有變,要求必須馬上乘一班并不存在的班次列車離開;殺人之后準備用大塑料袋移尸的時候,在電梯口遇到了三個人,他們發現了塑料袋里的尸體;慢跑的時候聽到鄰居家的電話鈴聲一直響了近半個小時,好奇心下去接了電話,電話那頭告知在某處有一個姑娘被綁架,必須馬上去救,連忙跑去救下姑娘,姑娘卻只說了一句:“你這人頑固不化”……可以說,每一篇都停在恰到好處的地方,讓人很難不想繼續讀下去,也不怪男讀者一直耗費精力去尋找下文。卡爾維諾為何這么處理?在文中實際上也有提及,“我”欣賞小說開頭的那種魅力。在他看來,小說的開頭讓讀者保持了一種對未知內容的期待,而這種魅力在接下來的敘述中會慢慢消失。這種在開始階段對未知事物產生的期待和向往,如果把它延伸出來,其實可以發現很多事情都是這樣。我們初接觸一件事,滿懷熱情地想要繼續下去,可是往往并不如意,或者發現不像開始設想的那樣美好,或者發現與初始想法南轅北轍,或者直接“撞上南墻”。可是就像并不是每個小說有個開頭就意味著一定有個結尾一樣,人生的許多事情也并不一定要一直糾結于結局如何,重要的是享受過程,享受閱讀文本的過程。
最后,聯想到男讀者十次沒能讀完小說的理由。那么,當我們如今拿到一本裝訂精良、印刷精美、校對嚴格、翻譯準確、作者認真、版權無誤,經過國家審核后來到我們這位真正為了閱讀的讀者面前的書籍時,你是否想成為它真正的讀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