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后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體會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分享的書名是薛瑞萍的《心平氣和的一年級》。早就聽說過《心平氣和的一年級》這本書,但真正翻閱,還是從我帶這一屆一年級孩子開始的。
這本書以每日記載的隨筆方式向我們歷數了薛瑞萍老師在第三次帶一年級時的點點滴滴,或滔滔不絕的長篇感悟,或隨心而發的三言兩語。全書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也是對我啟發最大的一部分——走向平和。記述她與一年級孩子共同成長的點滴。第二部分:請跟我來。收錄的是薛老師給孩子家長的信,每一封信都是她與家長的真情對話,都體現了一個教師應有的責任感和愛心。第三部分:平和也輻射。收錄了她的帖子帶給周圍人的影響的見證及在現實教育教學中的借鑒意義。
第四部分:聆聽大師。這一部分可謂是一針見血,點破了她“心平氣和”支撐的理論來源:對蘇霍姆林斯基等大師的理論潛心揣摩和領悟----“心平氣和地對待學生,對待孩子。讓我們慢慢來吧。我們原本準備用一生的時間來愛孩子的——不是嗎?方式過急的時候,只能讓孩子懼怕學習。還可能鑄成一生難以追悔的大錯。”
如果只看這書名——《心平氣和的一年級》,我想很多人都會以為這位薛老師是一位理想主義者,教一年級,能做到心平氣和?可當你真的走進書中,你會被那一個個樸實無華的故事所吸引,它和你傾訴著一位普通教師的悲喜和憤怒,讓你在一個個真實的小故事中感悟深刻的道理。這些看似隨性的瑣碎記錄,沒有掩飾什么,沒有矯揉造作,卻折射出薛老師執著而獨到的教學思想。在薛老師的眼里,教育不再只是瑣碎、辛苦,而是可以美得如花、靜得如水、純得如雪。
讀薛老師的書,總是被感動著,就連平時不愛讀書的我,這次卻被真正地吸引住了。有些細節讀過一遍又一遍,讀過之后仍是心生感動。
首先感動于薛老師的:每天不斷地讀書
薛老師是一個極其愛書的人,每每兩天不讀書,便覺手足無措,性情焦躁。她的博覽,既不是為了獵奇,也不是要借助什么高深的理論來顯示自己的才識。在她看來,閱讀,原本就是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和穿衣吃飯一樣屬于必然的事情。她認為作為教育者,要想讓孩子愛學習,必須自己先做讀書人,家長如此,教師更要如此。薛老師說的好:一切的閱讀都是讀自己。語文原可以無師自通,語文學習的根本在于多讀書,讀好書;因為袖長方能善舞,當教師自己就不愛讀書或者根本就不讀書時,再多再好的教學方法也只能是茶壺里面斗波濤,空玩花樣而已。是書籍讓她“心平氣和”起來。
一天不讀書,就會覺得“心里空落落的”;幾天不讀書,就覺得“有浮躁之氣生”。是呀,身為今天的老師,我們其實很需要讀書。我常把自己定位于一位數學教師,殊不知數學教師整天與數字、公式打交道,因此更需要文學的滋養。讀書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質,讀書才能適應學生的需要,讀書才能讓我們更有底蘊,讓教育更有深度……讀書的好處已被更多的人所看重所接受。
其二、感動于薛老師的教學技巧:上課聲音小而柔和。
薛老師稱其為“修煉”,感覺自己也特別需要這種“修煉”。講課時常常忍不住會提高自己的嗓音,總以為那樣做孩子們會聽話些;常常忍不住厲聲喊叫,總以為那樣做孩子們才不敢“胡鬧”。可是,錯了。現實往往相反,越是大聲嚷著要孩子們“安靜”,這些孩子們也就越是不能心平氣和地靜下來。看來,從現在開始我真的需要“修煉”了。
其三、也感動于薛老師的每天不斷地反省、思考
在這本原生態的教育教學隨筆中,經常看到她懺悔錄式的自我控訴:有罰站了學生以后的愧疚,有拍桌子后的后悔,有擰了學生后的自責,有罰抄寫數遍后的苦痛。這些毫不掩飾的自我暴露,將一個一線教師面對生活和工作的重壓而滋生出的煩躁與扭曲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這種表現,對于她來說,是一種強烈的自我反省。她在這種從不不間斷的反省中,一天天地由浮躁而走向了心平氣和。
其四:還感動于薛老師的每天不斷地交流、溝通
薛老師說:教師的愛要博大得多,它包含慈祥的母愛,嚴厲的父愛和知心的友愛:知心朋友之間的理解,尊重,信任與交心。薛老師不僅注重了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溝通,而且特別注重與家長溝通,她給家長寫了那么多信,引領著家長向正確的教育理念前行。
其五、更感動于她的真誠。
薛老師的真誠,總是體現在真性情的自然流露之中。信手翻閱,便可從文中找尋到大量的這種真性情流露的描述:“我舍不得這幫剛剛上路的孩子,雖然地球離開誰都轉動,可是因為我是愛他們的,所以總是自做多情地認為:離開了我,剛剛上路的他們,好比被拋棄的孩子。”——這是對事業的真誠。
薛老師如此執著,確實讓我敬佩至極。教育是漫長而美麗的事情,一份耕耘必定會有一份收獲;教育是一份信念,更需要一份心態。心平氣和的心態對于我們很重要。其實,需要心平氣和的豈止是一年級?這種信念、這種心態值得我們每位老師學習。
讓我們在平和的教育中去奉獻,去靜候,去傾聽花開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