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何家會傷人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為何家會傷人》讀后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為何家會傷人》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為何家會傷人》讀后感1
第一次讀心理學的書,收獲還是蠻多的,讓我在一個個案例中,直面自己的內心,人只有更理解了解自己,才能更好的與他人相處,原生家庭帶來的一些問題,后期不管自己多努力,也難以填補內心的空白。
1。中國人缺乏自我,缺乏靈魂的寄托,是有普遍性的.,跟家庭生活水平沒有關系。父母會把自己某個階段,或者沒有實現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而且,當人的物質生活到底一定的高水平,大多數人的精神層面也越來越匱乏,這時候孩子便成為父母的精神寄托,孩子的成長變化,會給父母帶來刺激,讓他們覺得生活是新鮮的,是有期盼的。
2。生命的意義在于選擇,當一個人不斷為自己的人生作選擇時,那么不管這些選擇是對是錯,他的生命都會因為自主選擇而豐富多彩,而他的心理能量都會不斷增加。只有作過選擇,一個人才算活過。假若這個人的一生中都是別人在替他作選擇,那么他的生命就沒有意義,不管別人給了他多少東西,不管那些選擇從理性上看多么“正確”,他都會因此而虛弱無力。
3。人們經常過高估計自己,以為自己會很瀟灑,其實情感是最玩不起的。
《為何家會傷人》讀后感2
這周集中看這本書,現已讀完。貫穿全書,好似在闡述中國社會的巨嬰現象,以及成年人所停留的心理發展水平。那源于最原始的傷害,每個成年人的心理文化都停留在嬰兒水平,絕大多數的愛與痛苦,都與原始的基本事實聯系在一起。嬰兒時期媽媽角色的缺失,是無法彌補的,即已成年,也在尋找一個無條件滿足自己,照顧自己的“媽媽”,而那個認為對的人,便是一個好角色,完美的',拯救他的人。
前幾天跟弟弟陪媽媽去體檢,那是因膽囊切除后多年的胃病,做胃鏡前媽媽害怕的不得了,要選擇無痛。當護士過來給她扎留置針的時候,嚇得說疼嗎?眼神還不住的投向我,我過來擁抱,讓她不要緊張。媽媽依著我,好像撒嬌不讓扎針,當時不理解,為什么媽媽像個怕打針的孩子一樣。回憶往事,她在我們成長的過程就是這樣過分寵愛著我們,一點疼痛都被她心疼的不得了,孩提時也曾詫異,沒有多疼,那時媽媽說是心疼。后來終于明白媽媽在童年的時候就失去了媽媽,沒有母愛卻堅強的長大。而現在,媽媽一方面對我們百般疼愛,另一方面是渴望得到童年逝去的母愛。此時真想走到媽媽身邊,再給她一個擁抱。
從缺失的愛中成長起來,即使體格健全,心理仍是那個內在小孩,讀的過程中,懂了許多,因為是心理書,所以明白越多可能也會有點壞心情和自卑感,甚至失眠。所以內化能量很重要,認識自己,沒有糟糕和卓越之分,只有擁抱自己才能內化這部分的能量,告別假自我,活出真自我!
《為何家會傷人》讀后感3
中國人是不善于給予愛和表達愛的。
“缺愛”成了萬惡之源。引發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家庭問題,社會問題。
“三歲看老”,的確一個人五歲之前和父母的相處關系為ta以后的人生埋下伏筆。
得到足夠的愛和關注,會朝著健康的各種關系發展,即使遇到各種變故,也較容易面對;缺乏愛和關注,長期和母親分離,與社會各方面的鏈接就會就比較脆弱,較易出現各種心理疾病。比如焦慮、抑郁、精神分裂等等。
父母與孩子之間、夫妻之間、人人之間,都要關注對方的`“感受”。所謂感受,就是感同身受,就是共情,就是我體會到了你的體會,痛苦著你的痛苦。這樣傾訴一方或是問題一方才會感覺到被理解,被支持,被愛。不要以你以為對的方式或是解釋或是社會公認的對的方式去“強迫”對方接受你的愛和付出。這樣就會像,一只兔子愛上一只貓,它天天給貓胡蘿卜吃,但是貓卻越來越疏遠它,兔子還委屈的哭訴,“我把自己最愛吃的都給了它,我難道還不夠愛它嗎?”所以愛要用對方式方法,不要一方面的想當然。
方式不對,孩子會叛逆,夫妻會反目,朋友會疏離。
所以要給予愛,要讓愛流通。要讓母嬰關系健康正常,要讓中國家庭關系和諧美好。
讀了本書會讓人開始認識自己,探究生活問題根源,解析當下中國家庭很多方面的問題。
我們的童年我們無法選擇,我們現在和未來卻可以在我們有意識的關注下悄然改變。
《為何家會傷人》讀后感4
愛永遠是好的,家永遠是溫暖的,這是我之前心里的定見。本書從心理學的角度對這一廣泛存在的概念進行了深刻剖析,讀之讓我對愛和家的功能與作用有了全新的認知。
父母、夫妻、親子,這些最親近的家庭成員間的關系,似乎每個人天生就知道如何去處,但說實話并不一定科學,很多時候屬于當局者迷的狀態,即使蘊藏著很大隱患,如果不能得到恰當的指導,也根本察覺不到,更不用說找到問題的病根對癥下藥了。
本書的長處就在于將常見的家庭各成員之間關系的問題展現出來,讓我們明白很多嚴重后果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因為很多問題如果不明白形成的原理,是不大可能做到最好的,因為很多時候需要從一種旁觀者的心態和視角觀察與理解。通常,戀人或夫妻之間吵架也好,父母和孩子之間鬧矛盾也罷,更多的是糾結于一時一事,很少有人會想那么多那么深,對于對方的不講道理和無理取鬧,往往是難以理解、徒然助長火氣。
明白這些道理之后就會完全不同,再面對類似問題時,至少心里有深度探究的.概念、更妥善處理的方法,不至于只是火上澆油、激化矛盾了。
如果不去了解這些知識和理念,一味按照自己的觀念,根據自己的喜好,將自己的意志、想法和做法強加給家庭成員,或者任家人處置的話,愛也會造成不好的結果,家也確實會傷人的……
《為何家會傷人》讀后感5
這是一本能夠解決問題的好書。
它解決的問題是:能夠讓人認識自我,理解自我,并進一步剖析自我,完善自我。
在以上的基礎上再去正視并處理戀愛關系,夫妻關系,親子關系,父母關系等等,會從根本上抓住問題的癥結并給予解決。
書中案例很多,每一個案例幾乎都能夠從身邊找到原型。原來都是為了你好,所以你要聽我的,沒有父母不愛孩子,我很愛你,所以我們不分離等等,這種以愛的名義經常對孩子或愛人說的話,不過是自私以及自我潛在欲望的.體現,是家為何會傷人的真相!
我老早就知道了自己的性格缺陷,比如太容易把別人的感受當作自己的感受,把別人的追求當成自己的追求,非常在意他人的看法,總是用他人的看法來獲取自我短暫的存在感和滿足感。
這本書,讓我找到了問題的根源,童年多次寄人籬下,與父母的過早分離,極度缺乏愛的我,成長為了一個沒有安全感和存在感的孩子。
而為了獲得安全感和存在感,只能無視自我感受,通過一次次討好別人來獲取一句夸贊,別人的答案就是評判自我的答案,久而久之便迷失了自我,變得容易自我否定,敏感,焦慮而自卑。因為沒有被愛照亮過,所以內心一直是一片黑暗。
原生家庭造就的性格缺陷只能用后半生的努力去彌補,無論如何,逃避不是辦法,還是要勇敢地投身于外部世界,讓豐富的事情激活自我感受能力,以此不斷碰觸自己的感受,身心合一,活出真自我!
《為何家會傷人》讀后感6
對此書中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有一些感觸。
我也會常想這件事,自己到底有沒有品質成為一個好媽媽,也許很多人都沒有想過為什么要一個孩子,怎么帶好孩子,只是覺得年齡到了,世俗觀念里也覺得應該要個孩子。
很多家長都會有我是父母,所以孩子的所有都屬于我這樣的想法,有一種想法是,我愛你,所以我養育你,于是甘心接受孩子的缺點,調皮,失敗。另一種想法是,是我養育了孩子,孩子就得聽我的,甚至把自己的沒有實現的夢想重新寄托鎖定在孩子身上,心里想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這種持續的自我感動讓人遁入一個循環,不管孩子是不是愿意和喜好,再加上失敗的人生經驗,化學反應出一個控制欲超強的怨念,變成孩子掙不脫的束縛。
很多時候,孩子要從我們這里學習的是我們如何做人做事,如何與自己和周圍人打交道,如何面對自己的.平凡和執拗,如何與自己和解,而不是控制一條自認為是絕對正確的道路,保證孩子能一直平穩走下去,可是,人生哪來絕對的安全平穩,孩子有權利學著掌控和開啟自己的人生,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做好自己的同時,也要給孩子的每一步予以攙扶和擺正。
(假如是作為小孩,也應該意識到,如果能認識到父母的用心良苦,就不能簡單的說“我的事不用你們管,我的事與你們無關”,因為這不是事實,走過一些路有了一些人生經驗之后,才會懂得,聽父母的話也是對的。)
《為何家會傷人》讀后感7
對武志紅和這本書都聽說了很久,終于看完了。本書既有鮮活又真實的事例,又夾雜一些心理學理論介紹,偶爾還有作者近乎抒情式的感慨,比一般的心理學專著有趣易讀得多,怪不得那么受歡迎。書中還是有很多閃光的點或句子戳中我的。有些道理是我以前懵懂知道的,現在更強化一下;有些是我也明白認同但忘了實踐的,現在看到又提醒了我一下。現在就隨便總結幾點我的感悟。
第一,生命的意義在于自由選擇和創造,所以要尊重孩子,給他們自由。
第二,真正的親密關系——無論是夫妻關系還是親子關系——都不能建立在要求上,而是建立在彼此之間的愛上,愛又來自深深的`心的鏈接,鏈接又來自于真正看到并尊重彼此的感受。
第三,父母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要變成《漁夫和小金魚》里面的那個可憐又可悲的漁夫。
不要把自己的夢想和焦慮轉嫁到孩子身上。孩子不是拿來給父母爭面子和實行人生價值的,他們是獨立的生命,他們有他們自己的生活要過,不要接著愛的名義扼殺他們尋求自己的人生使命的機會。第四,不要一味強調孩子要乖、聽話、孝順,也要允許孩子表達對父母的負面情緒(當然方式可以講究)。好的家庭氛圍應該是允許情緒流動的。人都會有情緒起伏,家長可以發脾氣,那為什么不讓孩子發脾氣呢?難道是誰強大誰才能發火嗎?所以,以后我要鼓勵我的孩子表達她的情緒和感受,接受她發脾氣。
《為何家會傷人》讀后感8
雖然看著像沒營養的暢銷書卻擊中了我,哦別人都是被溺愛傷害的啊,作者很多觀點是對的,家庭成員之間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比那本自以為平等卻缺乏換位思考的《非暴力溝通》靠譜。最近感覺自己高齡少女的叛逆期到了,小的時候有很多無法表達或者嘗試表達的.都被暴力地壓抑了,那個時候就是拒絕溝通或者內心總想著卑微地先活著吧,畢竟家這個地方給我了最基本的吃住,想要的只好記住以后自己去掙。現在即使接受了無法改變的過去也改變不了動搖的信任,一直以來被轉移了很多壓力。那樣的他們是容不得質疑的,獨自承受的壓力和內心的周折都在折磨自己。最難受的是他們贊美了自己的狠心,要求也太多太難了吧雖然我大部分做到了,但這種傷害換來的結果怎么值得你們得意呢。
最近工作上的問題也是,為啥總是我去換位思考別人并且執行了分外工作,但別人卻渾然不知他們已經享受了我的助力反而來質疑來要求我呢。感覺自己壞掉了,可能是我換位思考的時候只是想回避溝通吧(因為覺得東拉西扯做事情更慢,項目清單上的東西也多)。當我用證據回擊的時候卻感到,可能是我的期待太高了,卻得不到回報吧。
《為何家會傷人》讀后感9
想到閱讀這本書實在自己與妻子和孩子出現一系列矛盾的時候產生的欲望。開篇的內容直觸自己的某些痛點,隨著展開的文字,牽引著自己的思緒回憶童年到如今的一張張記憶圖片。
童年時的自己沒有任何抵抗的接受原生家庭的'影響,一直影響到兒子出生的第三年。當自己借以不能讓兒子長大后為一個胖父親而感到羞愧的理由開始減肥,并減肥成功后。其實,后面實質的內容是內心對自卑感的覺醒,內在的幸運力量促使自己超越自卑,建立自信。在隨后的一段時間,事實上無意識的真正脫離開了原生家庭和父母的鏈接。從而也真正意義上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我想在這一點,真正的成長一定是從真正意義上的與父母分離開始的。
后續因為一些挫折讓自己又開始真正的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從閱讀聽書開始,真正的開始規劃自己的人生,有意識的去發掘成功和幸福背后的規律,探索和總結自己的人生哲學和可以復制的成功學。通過了解宗教和哲學,思考人生的意義。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家是港灣,愛是退路。基于愛,通過感受的認知才會建立最健康的家庭關系,為孩子的成長創造溫馨的環境。
《為何家會傷人》讀后感10
作者敢于挑戰中國的傳統式權威“父母一定是無條件愛你的”,也提出自己對儒家思想的不同見解,讓我感覺讀到了不一樣的東西,不再是以往簡單的心靈雞湯式文章。當我看美劇時,我總會驚嘆于他們的直接,敢愛敢恨,忠于內心,他們經常很坦然地說出父母是如此糟糕,而不是一味地美化父母,他們只是簡單的陳述事實,卻沒有加進去那些多余的道德綁架式暗示“父母是愛我的,我怎么能這么對他們呢,一定是我錯了”,這種真實感在書中得到強烈共鳴,其實好多不合理現象我們有目共睹,但我們總善于去偽裝,去模糊真相,去逃避,而用一句無法求證的“愛”來代替一切深層次的`思考和回答。這也提醒我們缺乏思考的人云亦云是如此的可怕乃至可恨,應常懷一份獨立思考的智慧。
作者一直也在強調兩個字“感受”,無論在于朋友,家人,戀人的相處中,我們都應記住這一點,“感受”才是重中之重,因為在這種相處中,我們追求的都是“愛”,而非利益,對愛而言,事實不重要,對錯不重要,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感受”,只有你懂我,我才存在,愛才存在。
《為何家會傷人》讀后感11
剛好今天生日,看完這本書,當然,可能未來需要再次閱讀……
我對家庭的理解是真正跟父母在一起后才開始的,或者更確切的說是最近一年多時間才開始的',小時候不在父母身邊,記憶中只有重男輕女的思想……所以直到前年,我還會經常做噩夢,夢到自己生病了,但并沒有人知道……夢里的那種絕望感,醒來還會覺得真實,然后哭上很久……盡管事實上是,很多次我生病了,我父母都很擔心的陪在身邊……
畢業后跟父母住在一起,跟哥哥嫂子在一起,一家人在一起,開始的時候有經常有爭吵,有不理解,我想這可能是因為事實上我們大家都不熟悉的緣故,盡管我們是一家人,可是互相了解和認識,也真正的是大家住在一起,了解彼此后才發生的……
寫到這里,突然覺得這或許也是一種很好的安排……我們從小獨立,但還好,我們現在還相信愛,因為愛一直存在……
但是,我也常在想,這樣反著過,對于現在的我來說,是否是真的好?一個原本該獨立面對的各種問題,現在都是家人扛著……
文末的那句話很好:家是港灣,愛是退路。因為有家,因為有愛,可以無畏前行……大不了,從頭來過……
《為何家會傷人》讀后感12
第一次讀心理學的書,收獲還是蠻多的,讓我在一個個案例中,直面自己的內心,人只有更理解了解自己,才能更好的與他人相處,原生家庭帶來的一些問題,后期不管自己多努力,也難以填補內心的空白。
1.中國人缺乏自我,缺乏靈魂的寄托,是有普遍性的,跟家庭生活水平沒有關系。父母會把自己某個階段,或者沒有實現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而且,當人的'物質生活到底一定的高水平,大多數人的精神層面也越來越匱乏,這時候孩子便成為父母的精神寄托,孩子的成長變化,會給父母帶來刺激,讓他們覺得生活是新鮮的,是有期盼的。
2.生命的意義在于選擇,當一個人不斷為自己的人生作選擇時,那么不管這些選擇是對是錯,他的生命都會因為自主選擇而豐富多彩,而他的心理能量都會不斷增加。只有作過選擇,一個人才算活過。假若這個人的一生中都是別人在替他作選擇,那么他的生命就沒有意義,不管別人給了他多少東西,不管那些選擇從理性上看多么“正確”,他都會因此而虛弱無力。
3.人們經常過高估計自己,以為自己會很瀟灑,其實情感是最玩不起的。
【《為何家會傷人》讀后感】相關文章:
為何家會傷人讀后感范文(精選15篇)06-02
傷人生為何意初二散文06-18
小貓小狗會傷人幼兒園教案08-28
大班安全教育教案《尖利的東西會傷人》01-11
切莫以言語傷人07-31
為何而學習04-22
為何離去06-06
為何而學習04-22
初一作文:為何微笑,為何流淚08-06
你為何而讀,又為何而寫散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