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化學基礎論》讀后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化學基礎論》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利用寒假閑余時間,我有幸能拜讀了化學名著《化學基礎論》。作者是在教材中都出現多次的拉瓦錫,一位化學史上豐碑式的人物,《化學基礎論》便是他的代表作。
《化學基礎論》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論氣態流體的形成與分解,論簡單物體的燃燒及酸的形成,是對以往的錯誤進行糾正,同時是對化學秩序的一種新的安排;第二部分是論酸與鹽基的化合,論中性鹽的形成,除了命名以外,是對各種實驗的觀察及其現象;第三部分是化學儀器和操作說明。這無疑是一本學術性非常強的理論書籍,其中包括了拉瓦錫所提出的最重要的氧化理論,同時是對過去燃素學說的批判。
我認為本書中有兩個值得推崇的方面:第一點,本書中所有理論都是有實驗來驗證的,而每個實驗都是拉瓦錫親歷親為,且每一個實驗的儀器、藥品和步驟都有記錄,對今后的實驗起到了模范作用;第二點,每一個實驗的數據都能毫不改動的照搬上去,尊重科學結果。這讓我想到了我所做過的一個實驗:初二曾經做過一個橡皮筋彈射實驗,變量是角度和皮筋拉伸長度,本以為是非常簡單的實驗,做的時候發現難度很大,特別是控制角度上,于是就憑個人感覺控制了角度。角度問題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實驗結果。做了幾組,發現結果偏差非常大,數據或過大或過小,就覺得這不符合科學,于是將數據改成比較有規律的一組數據。現在想來,覺得是大錯特錯了,不僅實驗沒有好好做,數據也沒有求實。
我認為基礎科學學習最重要的固然是實驗,但是單一的實驗并不能使得科學發展如此之迅猛。就如蘋果之于牛頓,在人們觀察到這個現象的時候只認為是本該如此,卻沒有考慮到它下落的本質。現象繁多,但是很多人卻不能挖掘到其中的理論。我們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從實驗現象中得出合理的結論。正如平時的學習中,我們對于問題多會處于單方面的思考,往往不能跳脫開來,換個角度進行敏銳的探索。
本書固然是具有時代的先進意義,但是再好的杰作也會有缺陷,我作為后人也須指出。在本書中,一直有一個錯誤的觀念,那就是熱素說。當時的人一直認為我們現在所說的熱量是一種物質,拉瓦錫也不例外,在開篇便對熱質進行了詳細的解釋,把熱質列入化學元素表中,并將其看作是一種不可稱量的“無重流體”,并解釋為它的粒子彼此排斥而為普通物體的粒子所吸引。而諸如此類的錯誤確實值得重視,這并不是他不能證明,當時他的很多實驗都能證明這不是物質,只是他在對實驗的總結時,沒有進行多方面的思考,陷入了俗套。
看完本書諸多感想,不能一一敘盡。閱盡本書,我想我對化學有了新的認識,對實驗也有了新的了解,對科學的興趣也有所增益了。
【《化學基礎論》讀后感】相關文章:
基礎化學實驗心得體會09-07
論讓07-14
論06-05
論06-28
論讓07-14
基礎07-14
論誠信06-21
論鼠06-21
論恒心05-28
論夢想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