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早戀》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早戀》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早戀》讀后感1
手里拿著一張薄薄的紙是老師的感覺。字里行間有一句老師的訓誡,不是說教、憤怒、無聊、惡心的道理,而是深入人心。像一條清冷的小溪汩汩流入心田,一定難忘。
中學對學生來說是一個美麗而自由的地方。多少人覺得自己長大了,向往美好的愛情,卻錯過了一切。時間和精力都被那個美好的幻想吞噬了吧?你對做其他事情有多大興趣?就像信里說的,“愛情就像一棵小樹,需要來自陽光雨露和沃土的悉心呵護,這是你作為高中生所承受不起的。因為它的經濟基礎不是錢,而是時間和精力。”“愛情,對于高中生來說,就像是一種昂貴的奢侈品,不能給也不能給。”。奢侈品,只有三個字,完美詮釋了對中學生的愛。
從小到大,我耳邊總有一句話: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我以前不同意。總覺得長輩的觀念陳舊保守,我嗤之以鼻。越大越明白這是真理。這就是一切的起源。如果輸在了起跑線上,以你一般的技術怎么在過程中和別人競爭?“如果你的‘愛’阻止了兩個人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后悔錯過了人生的高度,那就是愛情的尷尬。”
我們還在青春,這一次充滿了熱血。我們這些沒有走出校園,沒有走進社會的.人,對于溝通,對于人心,對于世界,還有太多的困惑。我們不能承諾幸福,更不能給予幸福。我們不能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怎么能創造別人想要的生活?
“一個真正有素質的女生,不會因為你父母的慷慨而跟你走,因為她的嘴短,手短。”“如果她是沖著這些東西去的,沒必要跟你混。她可以直接去找你父母。".句句入心。父親的終究是父親的。父母給了我們愛和補給,給了我們生活所需的一切。我們可以接受,但不能想當然。你從父母那里得到的,也會歸功于父母。
我們沒有資格擁有愛情,因為我們擁有的太少,背負的太多。畢竟要回答長輩的嘮叨,專心學習。未來不確定,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么。未來一切未知。然而,只有拿著強大的武器才是指路明燈。我們還沒有能夠背著沉重的包裹,在生活的道路上前進。
信的最后一個句號畫出來了,圓圓的句號結束了老師的墨跡,但也是冥想的開始。我們對愛充滿向往,愛是美好的,美麗的。但是我們真的有能力付出和收獲愛嗎?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為未來鋪好一塊堅實的石頭。
《早戀》讀后感2
《早戀》是肖復興出版于上世紀80年代末的一部長篇小說。恕我冒昧,在課本上讀到《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和《荔枝》的時候,實在感覺肖復興老先生是個“乏味的老家伙”。后來我讀到這本書,對他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三十年來的歷史浮塵沒有湮滅這本書的價值,反而讓它歷久彌新。
書名《早戀》,顧名思義即可概括故事的主線。小說以高中班主任容老師的生育離職為開端,以代理班主任鐘林的視角為主,描寫了一個班級學生中發生的早戀故事。期間,又以學生葉秋月日記的形式穿插著學生視角的敘事。書中聚焦學生的敏感問題——早戀。鐘林老師和方校長主張早戀應該以疏導為主,其他老師則都認為早戀的學生應該嚴加管教,施以重罰,以儆效尤。經過了不少風波之后,學生們漸漸走上正軌。
我沒有出生在80年代,不知道那個年代的.學生也已經沖破“男女授受不親”的藩籬,開始有早戀的舉動,書中偷嘗禁果懷孕的梁燕燕更是讓我大吃一驚。我本來以為,在那個多少有些封建的年代,男女同學之間是不相往來的。
在復雜的矛盾沖突之后,學生們漸漸地認識到了早戀的特點:它青澀美好,卻不夠成熟,有時它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有時它只是錯把感情依托當成了戀情。只是,學校的老師們要如何漸漸接受這一點,故事里沒有給出太直接的敘述,或許那又是一個很長的故事吧。
即使是今天,這個故事也具有現實意義。現在的早戀現象有增無減,我的同學們早已不像書里那樣朦朧含蓄地傳達感情,而是更加早熟地把成年人世界里的戀愛對白生搬硬套過來。可嘆的是家長和老師仍沒有學會正確地引導我們該如何對待青春期的感情,昔日有老師私拆學生信件,家長偷看學生日記,如今也有老師和家長偷看學生的手機。小孩子沒有隱私的錯誤觀點,在小說出版后的三十年仍沒有消失,我們的思想總像是危險品,讓老師和家長們不停窺探,什么時候我們的獨立人格才能得到尊重呢?
正如在小說中開明也深受學生愛戴的鐘林老師一直堅持的,早戀不是洪水猛獸,《早戀》這本書也同樣并不像名字那樣敏感可怕,它值得用心去讀,無論老師還是學生。
【《早戀》讀后感】相關文章:
早戀06-27
論早戀07-14
暢談早戀06-04
走出早戀的誤區07-02
早戀的危害作文03-01
談談早戀作文09-29
當我們面對早戀07-26
早戀對學生的危害演講10-11
我看早戀作文04-07
我對上網、抽煙、喝酒、早戀等的思考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