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青春之歌七年級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青春之歌七年級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青春之歌七年級讀后感1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值得人們用最美好的語言去謳歌,而青春本身就是一首最美好的歌。合上已經讀完的《青春之歌》,夜色已濃,我卻依然了無睡意,那激情燃燒的青春歲月、那轟轟烈烈風云變幻的革命斗爭、那為了民眾幸福而不斷披荊斬棘奮勇向前的熱血青年、那“挺住,咬牙挺住!共產黨都是這樣的!”如野草般強勁地堅持、那一面讓有志青年有著堅定信仰的永遠飄揚的黨旗一個個場景、一句句話語、一幅幅畫面,如窗外布滿繁星的夜空在我的腦海中熱烈而清晰地不斷地延展,讓我回味,引我感慨,促我反思。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楊沫苦心創作多年、歷經坎坷才得以問世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別開生面以女性知識分子林道靜為主人公,從生活的實際出發,描寫了她青春之歌中的三段旋律:一是苦悶彷徨階段,為反抗包辦婚姻離家出走,幻想到社會上尋找個人出路,然而“水遠山長處處同”,殘酷的現實使她的希望破滅,只能以死抗爭。這是當時知識分子走投無路的真實寫照。二是追求探索階段,在共產黨員盧嘉川等的.啟發教育下,學習馬列主義先進思想并在實際斗爭中鍛煉,克服了軟弱思想,和余永澤決裂,跳出了個人的天地,融入集體,走上了革命征程。三是鍛煉成長階段:在嚴酷的革命風雨中,經歷了戰友被殺、叛徒出賣、兩次入獄、嚴刑逼供等以后終于成熟起來,確立了無產階級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成為一名堅強的共產黨員。
在《青春之歌》中我領略到了林道靜對于黨的真摯的依賴的象孩子見到母親一樣的情感;領略到他們那一群象火山一樣噴發的熱血的愛國之情;領略著那個動蕩的、轟轟烈烈的時代的風云。透過小說的描述,我看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令人振奮的青年革命運動,感覺到了在“九·一八”到“一二·九”——舊中國最黑暗的年代里,中國共產黨對廣大人民群眾的團結和引導,感覺到了革命力量如何以不可抗拒的威勢逐漸成長。這些令我激動不已,不禁問自己:林道靜為什么最終能夠完成自己青春的涅槃?在這場涅槃的烈焰中到底是什么深深的吸引了我?
循著林道靜的足跡,在時代風云的激蕩下,成為一個堅定的革命分子,不容置疑,與她自身的追求與自覺密不可分,但也離不開那些影響了她的人——盧嘉川、林紅、江華、羅大方、徐輝、侯瑞等等。他們都是堅強不屈的共產黨員、是富于革命理想的共產主義戰士。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機之際,他們放棄了屬于個人的一切,將一切痛苦和血淚深埋心底,用頑強和堅毅與敵人對峙,他們是“黨的使者”。他們,使我真切地感覺到他們對于一個迷惘的青年的爭取與幫助;他們,成了林道靜的最關愛、最敬佩的引路人。,不僅如此,他們還以自己剛毅、頑強的性格和對黨的忠誠,教育和影響著其他的更多的進步青年,也鼓舞著自己的戰友。黨旗下,有那一代人最壯美的青春!
我們現在也正逢青春年華,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我們是民族的未來,承載著祖國的希望。然而,伴隨著物質的極大豐富,家家戶戶多數是獨生子女,個個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樣,經歷不起任何風吹雨打,很多事都要靠父母,缺乏責任感和奉獻精神;我們中的一些人精神相對匱乏,甚至存在信仰危機、精神危機等問題。我也曾有過隨波逐流不思進取的一些想法,當我讀完這部紅色經典后,書中包含的厚重的民族感情、民族氣節、民族氣韻,主人翁對信仰的勇敢、堅強、堅定,讓我為之震撼,讓我們更深刻地感受到在這個時代培養誠實、頑強、樂觀品質和正義感、責任心的重要性。而堅強的意志更需要我們的鍛煉,需要我們在一道道坎坷中慢慢成長,需要我們意氣風發的走向未來!
我相信,在黨旗的引領下,也應有屬于我們這一代的最壯美的青春!
青春之歌七年級讀后感2
讀《青春之歌》這部小說是在進入大學一個月后。在現當代文學課上,這部小說被現當代文學老師多次提到,并且對它的評價頗佳。我想,既然是這么好的一本書,我應該好好去看看。所以,我把這部小說認真仔細地閱讀了一遍。當時看完這部小說后,我并沒有太多的感觸。我并不覺得它有什么令人動人心弦的地方,只覺得書里面的那些人物是那么的不真實。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這么英勇的人,并且還是個女人。
再次閱讀這部小說是在寒假期間,因為在家中無所事事,以至于產生了無聊的情緒。因此。我又再次拿起《青春之歌》這部小說來看,這一次卻從中品出不同的韻味來。
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人們似乎很難體會到當年的革命先烈們戰斗的艱辛,更何況我們這些90后的孩子們。我們或許知道周杰倫,很熟悉王菲,但是卻對秋瑾這些烈士一無所知。事實上,那個時代離我們并不遙遠。依稀地,身上還留著那個時代的傷痛。可是,那個時代的精神卻離我們遠去了。
有些人說,我們有些事情是不能選擇的。比如說我們的父母是誰,我們生活在什么時代等等。我們可以說我們有權選擇我們的生活,但事實上有時候我們身不由己。林道靜他們那個時代的人想要和平,想要過上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生活。但現實是殘酷的,他們必須要過那種居無定所、膽戰心驚的生活。
再一次的細細品味,我領悟到了林道靜對黨的真摯的依賴像孩子依賴母親一樣的感情;領悟到他們那一群像火山一樣噴發熱血的愛國熱情;領悟到了那個時代動蕩的轟轟烈烈的時代風云。在那個動亂不安的時代,林道靜的革命精神讓人贊嘆不已。當然,林道靜不是一天就能成為一個革命戰士的。最初的林道靜是朵冰清玉潔的連花,是一個小知識分之而已經過了艱苦磨練和改造的過程,她身上逐漸具有崇高的無產階級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熱情。在經歷了兩次鐵窗中血與火的洗禮后在革命實踐中變得堅強,政治上也逐漸成熟起來。
能堅持著自己的堅持,是林溢靜的感人之處每當我讀到她入獄時受到非常人所能忍受的折磨后依然堅持著自己的人生理念,堅持革命道路時我深感到自己以前知識的膚淺因為小說里一個個鮮明的革命人物一個個地犧牲讓心硬如石的人也為之哀泣。當然,我很鄙視那些反面人物,那些卑鄙的手段和背叛令人咬牙切齒,即使他只是虛構的故事情節也能讓人為之震撼。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如果一個人戰勝了孤獨寂寞,他就可以戰勝一切其實,在哪個戰爭的年代,革命戰士們面臨的最大的敵人是孤獨,當時,由于革命是事業被很多人仇視,因此阻礙也重重。所以革命事業往往是在秘密進行著。剛開始從事革命的人們大多是沒有戰友的。因為這種舉動不變世人所理解,把他們當成造反的人看待不是孤立就是打壓。例如巴金《激流三步曲》中是覺慧,無法忍受封建家族的禁錮而離家出走,投奔革命,這些投奔革命的人不被人們承認,因此他們覺得他們在這個世界上是孤立著的。
這種孤獨其實在他們看起來并沒有什么,至少他們還有懷著同樣的革命夢想的`戰友們。有戰友們的支持和鼓勵就足矣。但是當僅有的同伴也不相信你。不理解你時,才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孤獨正如《霧~魚~電》中的吳仁民一樣,他們不被同志們所理解,覺得自己被這個世界拋棄了因而痛苦萬分。《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靜也一樣在她還沒有入黨之前她雖然忠于革命,但是內心切很迷茫不知道人性的方向在哪里,遇到盧嘉川林紅等人后,在他們的幫助下逐漸融入革命中但是黨在當時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對入黨人員的考驗是非常嚴厲的,最苛刻的一項是要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孤獨,林道靜在入黨前遇到過很多困難,身邊的同志不斷地犧牲,自己也一次地從死里逃生。那時候沒有人能幫助她,沒有人告訴她下一步該如何走,她只能靠自己一點點地摸索前進的道路。她堅持著,堅持孤獨地走下去,她相信未來她不會是孤單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