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巴金《春》讀后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巴金《春》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巴金《春》讀后感1
巴金的《家》、《春》、《秋》是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在上一部《家》中,主人公高覺慧在封建禮教的一步步逼迫下,一氣離家出走。他的這一出走,給高淑英樹立了榜樣。然而,在高公館發生的一些事情,讓她的心忽起忽落。
父親高克明的主意,淑英該嫁給那個放蕩不羈的陳克家的兒子。可十七歲的她不愿如此早的出嫁,她羨慕覺慧的大膽,與他通過自己的來的自由;琴是她當時唯一精神上可以依靠的人,琴的樂觀,使淑英從陰暗的心理中稍稍解脫;婉兒,那個從高公館代替鳴鳳嫁給了馮樂山的丫頭,婉兒在馮家所受的不公的待遇,令人心酸;蕙,又是一個被逼破的可憐人兒,沒有主見的母親,軟弱的祖母,拗不過固執的父親,一手包辦的婚姻,何來的幸福?因為這些事情使天性軟弱的淑英更加絕望,甚至想過去追隨鳴鳳,做一個烈女子,依身于那一片粼粼的湖面上。
海兒的.離世,家庭的糾紛,初次出游,蕙的出嫁,覺民的表演,蕙的難產……一次次打擊,一次次的鼓勵,都在淑英的心上刻下一道道印痕,更加堅定了淑英的決心。經歷了這些磨難,是淑英更加堅強,更加樂觀,開始學習新派的知識,不再動尋死的念頭。但是在父親的再一次威逼下,淑英下定決心:出逃,離開金陵,到上海去,去找堂哥哥覺慧。
淑英的順利出逃,似乎告訴家人,無論是具有抗爭精神的哥哥,還是自己這個以前的大小姐,都可以憑著自己,與別人的的幫助逃離那個監牢般的“家”。
海兒因封建思想,誤吃藥,耽誤病情,而使公館喪失了一個可愛的身影;叔父叔母之間,仆人之間,孩子們之間,一切雜事使淑英頭昏腦脹;為了新鮮事物,偷偷到公園,去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因被親人遇見,處于封建的思想,被狠狠地批評;見證那蕙的不幸的婚姻,無法反駁,去葬送自己的幸福;覺民報社在戲院的表演,觸動了淑英的心,又燃起了她的希望之火;蕙因父母、丈夫的固執,沒有送去醫院,后來因去醫院太遲,又使兩條人命葬送在封建思想的深淵里。
無法想像淑英,那個在開頭柔弱的嬌小姐,居然可以成為與之前反差極大的新青年。琴,覺民,覺慧的幫助;蕙,婉兒,鳴鳳的刺激,促成了這一皆大歡喜的結局。
覺新這個人,是個可憐卻又十分重要的配角,作為高家的長孫,他肩膀上的擔子十分沉重。卻因性情的軟弱,無法起身反抗,自己的所作所為,葬送了自己的前程,成為一名無辜的犧牲者。
“上海”在《春》中,就是幸福,就是美好,它代表著新一代的青年們的追求。
在“尾聲”中的一句話“春天是我們的”給我的感觸良多:“春天”是光明的,美麗的,它象征著一切美好事物,但在它的背后,又有多少無辜的人犧牲。淑英追求到了春天,春天也使她無比的歡心。春天是屬于那些懂得進取,能夠沖破一切阻礙,能爭得自己自由幸福的人們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呢?我們為了自己的春天,抗爭已有的不公正生活,不要害怕那些艱難險阻,那不會將你攔下,也許,它還會成為你通向春天的鋪路石,使自己進一步成為春天的主人。
巴金《春》讀后感2
午休間隙,逛蕩到書柜前,挑挑找找,猶猶豫豫,最后拿起來巴金的《春》。
在猶豫,在這個年紀去讀這樣的故事,與同輩好像有點格格不入;
也在疑問,同輩都在讀寫什么書?
曾經在網絡上搜索,“好書推薦”,網頁中跳出來的都是:“人生中必讀的十本書”、“提升自我的30本好書”……看到這類標題,我瞬間對里邊的“好書”沒了興趣。許久沒有去圖書館,精挑一本書,抱著啃讀;也許久沒有捧起一本課外閑書,點起小夜燈,讓心情隨情節跌宕起伏……
覺新,淑英的大哥,經歷了喪妻失子之痛,在巴金先生的筆下是個十足的可憐人,他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同時無法幫助拯救弟弟妹妹們的命運,大家痛斥他的不抵抗,他卻更坦然承認自己的懦弱,但是這樣的大哥卻讓人更加心生同情。在見證了蕙的不幸之后,他終于可愛起來。雖然覺新沒有覺慧、覺民和琴的敢愛敢恨,也沒有敢于斗爭的勇氣,但實際上,他才是那個世道最典型、最真實、最復雜的知識分子。覺新的轉變,才是在那個新舊交替的過渡時期中最難能可貴的;正是從他的內心矛盾與痛苦中,才能了解到那個時代青年人的迷茫與無力。
淑英和蕙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命運,卻有著完全不同的結局。淑英和蕙一樣,要與從未謀面又臭名遠揚的官僚世家男人結婚,這之間并沒有什么感情基礎,更不會相互理解。封建社會,婚姻就是一次安排、一種結合、一種利益的勾結,女性淪為當中的犧牲品。這樣的結合注定是失敗的,但是淑英最后對這樣的婚姻制度進行了反抗,她最終逃出了家庭的束縛,成為了新青年。然而,蕙卻無法逃離,最終死去。事實上,淑英與蕙被賦予這樣截然不同的命運,其實是一種反襯、一種對比。鮮明強調了蕙以及更多這樣的女子的悲慘命運以及被封建制度所迫害的心靈。蕙的死亡是一種對封建制度的.宣戰、一種吶喊。淑英的反抗與重生,給了那個封建時代以重重的一擊。
寫著寫著,不免在心中升起了一陣酸楚,酸的是巴金先生筆下刻畫的覺新與蕙,在抗爭中還是淪為了犧牲品;也不免心中升起激進的情緒,我無法真切感受到淑英的那種掙扎,也不能深刻體會到這中間的辛酸、無奈和悲哀,卻領會到淑英爭當新青年的那種心情。
小說結尾“春天是我們的”呼應了主題《春》,春天是明媚的,它象征著一切美好的事物,但是每顆春芽的背后,又有多少顆花瓣的凋零、樹葉的飄落。春天是屬于那些懂得進取,敢于沖破阻礙,為自己爭取幸福的新青年。
故事終究是個故事,跳出巴金先生的故事,平靜我的心情。文學小說就是這樣,總能讓人心情跌宕,久久不能平復,引發人的思考,平靜人的思想。突然想起之前的猶豫,我本是個標準理科生,可我就愛讀這文學,這樣的行為讓我看起來像個標準的文科生。可能就是這樣的理科愛文學的矛盾,讓我“猶猶豫豫”,顯得與同輩“格格不入”吧。
【巴金《春》讀后感】相關文章:
《春》巴金讀后感06-12
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08-09
寫給巴金爺爺的信05-29
巴金的語錄34條08-23
巴金作品經典句子大全05-10
巴金《家》讀后感08-23
巴金家讀后感04-19
巴金秋讀后感10-16
巴金經典語錄220句08-08
《巴金這個人》閱讀題目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