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讀后感范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白鹿原》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白鹿原》讀后感范文1
用了十幾天的時間讀完了這本小說,有滿足感,也有厚重歷史感和震撼真實感,再現了當年一段真實的歷史!也理解了巴爾扎克說的一句話:“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
《白鹿原》這部小說,看似描寫白鹿原上,白家、鹿家上演的三代人之間的恩怨之爭,其實我看到最多的卻是歷史,人是歷史的組成部分,不可能超越歷史環境,其實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人物的命運似乎已經確定好了,只是微調,像由一只看不見的手控制著,每個人只是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已,你所有的努力和抗爭,最多是可以換換角色罷了。
兩個家族,兩種理念,無所謂對錯、無所謂好壞,過程蕩氣回腸,結果輕描淡寫,以致可以忽略結果,是名譽的爭斗,是權力的爭斗,最后的結果都不重要,都轉化為一種精神較量,無論輸贏,我們書寫完歷史,又都悄悄的離開歷史。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努力,一個家族的成長離不開精神,一個時代的'成長離不開環境;社會賦予了你成長的空間,你可以無限的接近,卻無法超越,一旦你想超越,等待你的肯定是災難,在大環境面前,一個人顯得太渺小了,任何藐視環境的人,最后一定是犧牲者,勿容置疑。
太超前,屬于探路的先驅,太落后,屬于障礙的平庸人,只要你出生在一個環境,你就是確定好的,是時代選擇了你,不要試圖去改變整個時代,相信你一個人是無力回天的,但是你可以引發更多人去努力,歷史總是向前走的,就像車輪,一旦開始前進,任何力量都不可能讓他停下來,只會加速或者延緩某一個時刻的到來。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白家、鹿家的歷史其實就是當時年代最好的代表,透過兩家的起起伏伏,也可以看出當時年代的起起伏伏,歷史不能一帆風順的進行,也不可能永遠的倒退,也不可能超越任何一代人,都是一代一代的發展,早晚有一天會交如你的手中,千萬不要辜負了這個時代賦予你的任務,賦予你難得的機會,大好時光,好好的干一場。
遵守承諾,問心無愧,頂天立地的是白嘉軒;
忍辱負重,有仇必報,好色貪權的是鹿子霖;
敢于反抗,敢說敢闖,大徹大悟的是黑娃;
追求理想,反抗社會,敢于舍棄的是鹿兆鵬;
自我放棄,追求自足,時代悲情的是田小娥;
智慧正直,受人敬仰,一生楷模的是朱先生;
遵守父命,勤懇肯干,守家護業的是白孝武
心狠手辣,見風使舵,內心陰險的是白孝文
……
人物鮮活,真實,這是一部因為電影而火的一部矛盾文學獎作品,值得一讀。
尊重這段歷史!
《白鹿原》讀后感范文2
讀完白鹿原已經是上個月的事了,心想著要寫一篇感想,卻拖拖拉拉了這么久。能讓我在閱讀中思考的書,我認為便是一本不錯的書。白鹿原就是這么一本書。
那天在談論到這本書,朋友說,陳忠實就是一個農民,他講故事也跳不出他農民思維的框架,盡管他在竭盡全力書寫一部史詩。那么,有哪一部書才是中文書中的史詩呢?朋友推薦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這個我還真沒看過,有時間得拜讀下。
而《白鹿原》,朋友給出的評價是,敘事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書寫一個家族的歷史時,在遇到瓶頸的時候便借助魔幻現實主義的寫法來彌補。確實,書在一開始便有幾分民間神怪傳說的意味,而寫著寫著便逐漸回復到真實生活,而當寫到田小娥死后的種種怪異又開始運用這些神鬼的意象。常有人講《白鹿原》與《百年孤獨》相比,頗有幾分嫌棄前者“畫虎不成反類犬”的譏諷。但《白鹿原》成為近代一部頗具名氣的小說也不是沒有原因,其中,必定是因為它寫出了多數人心中的歷史。或許,這也是作者心中的歷史,真實的故事,不僅僅是那些發生過的人和事,還有飄蕩在這片土地上的那些傳說,已經與土地融為一體。在那片廣袤的.土地上,任由時間的沖刷,任由無知的人們廝殺,最終物與事皆面目全非,只有那片土地依舊在。
也有人說,這部書的成功之處,在于每個人都可在其中尋到自己的立場。的確,這本書并沒有對近代中國政治的各個派別做喜惡分明的描寫,若非要說,也許就是對儒家學說的尊崇,但更像是一種對民間智慧的崇敬。白嘉軒就是這片土地的化身,那些關于他的傳說,還有他的堅毅樸實又有狡詐,都是這片土地的具象。當朝代更迭,白嘉軒就算被打彎了腰,但依然守候在家園,守衛著他終身為之操勞的土地,還有他樸素的信仰。
聯想起最近看的書,一個村莊里的中國。這也是因為看了白鹿原,心里生出想了解土地與農民的想法之后去看的書。讓土地貧瘠的或許不再是四季變幻,而是人為的強行改造。這片土地上沒有那位腰挺得特別直的白嘉軒,時代任意地改變著村莊的面貌,再多的愛與思念也改變不了它日益衰弱的事實。土地,它再被賦予多少擬人的神圣意味,他也沒有人的意志。而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再卑微再愚昧,事實上也仍是土地命運的主宰者(不只是那些受苦的耕田的人們,還有那些統治他們的人)。主宰者是愿意相信這片土地的永恒,愿意守護著,還是在命運的變遷中背棄使命,只求一個生存。
從書中跳出來時,想了很多東西。當回到書中,又想起一開始討論的“農民思維”問題。這并沒有錯,但一個人的思維維度,就決定了書的高度。但我們并沒有比作者高明多少,所以我在這書中找到了我可以思考良久的觀點。又想,是土地山川值得敬畏,還是人值得敬畏?假若相信前者,我們的思考便有了底線,假若相信后者,我們便有了改變一切的勇氣。只選其一的話,或許,只有時間才能回答。
《白鹿原》讀后感范文3
長篇小說《白鹿原》是上世紀前五十年渭河平原的一段秘史,那厚重深遂的思想內容,復雜多變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節,絢麗多彩的風土人情,形成鮮明的藝術特色,引人入勝,令人震撼。我感觸最深的一點是,在重大的社會變革沖擊下,傳統文化不可避免地走向沒落解體。
位于渭河平原的白鹿原,在封建專制的農耕文明中生活了多年的候氏家族,某年某日兩兄弟分別換為“白”姓、“鹿”姓,兩姓的后人同有一個祠堂,奉行一個族規,共有一位族長。兩姓子孫千百年來也為爭奪白鹿原的統治權有所爭斗,但由於傳統文化的熏染,族規鄉約的制約,也因為有像白嘉軒這樣一類德高望重、身體力行維護族規鄉約的族長,有像朱先生這樣一些傳統文化精神領袖的教化渲染,白鹿原維持著旣定的社會秩序,世世代代得以繁衍生存。
一糸列重大的社會變革事件和隨之而來的各種思潮觀念,與產生于農耕社會舊的傳統文化發生了嚴重沖突,也給爭奪白鹿原統治權的爭斗賦予了從末有過的殘烈色彩。面對社會巨變和各種思潮,傳統文化節節敗退。盡管白嘉軒力挽狂瀾,重修祠堂,立鄉約,續家譜,對兒子白孝文違犯族規鄉約照樣重罰,對打殘自己的黑娃以德報怨,朱先生等人奔走呼號,仍然無法挽回傳統文化沒落的趨勢。
到了白嘉軒兒女們這代人,傳統文化在他們身上固然還有些許痕跡,但總體來說巳漸行漸遠。白鹿原的'這代后人分屬不同陣營,奉行各自的人生哲學,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小說中有兩段分別敘述白鹿原不肖子弟白孝文、黑娃回鄉祭祖的情節,這兩次祭祖儀式均由族長白嘉軒主持,似乎浪子回頭金不換,族規鄉約又逢春,白族長、朱先生無不為之歡欣。其實白孝文根本不是回鄉懺悔,而是為了洗刷昔日的恥辱,顯耀自己的成功,所以他離開白鹿原時說的一句話,“誰走不出這原,誰一輩子沒出息!”道出玄機。黑娃倒是真心重新做人,后來卻死在曾假懺悔祭祖的白孝文之手,實在可悲可嘆!
產生于農耕社會的傳統文化,之所以在巨大的社會變革面前走向沒落,因為它總體上已經變得不合適宜,本來,它還有些恒久性可供后來人吸收和借鑒的部分,但重大的社會變革,激烈的沖突,很容易采取極端對立的態度,一方要全盤否定,一方要完全繼承。只有社會穩定了,才有可能采取理性的態度對傳統文化進行梳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我很欣賞《白鹿原》的封面畫,畫中一位滿臉滄桑的老頭子佝僂著腰,拄著拐杖,瞇著雙眼,注視著不遠的前方。我想這位老人就是白鹿原上傳統文化的代表和捍衛者白嘉軒族長。老人在看什么?也許是在看白鹿原,也許是在追尋逝去的白鹿,也許是在想念自己的兒女。但我更相信,老人是在懷念過去平靜的歲月,對眼前發生的感到困惑和無奈。這幅畫準確地表達了《白鹿原》作者的意圖:為產生于農耕社會的傳統文化唱挽歌。
【《白鹿原》讀后感】相關文章:
白鹿原的命運07-08
《白鹿原》讀后感04-28
白鹿原讀后感11-08
讀《白鹿原》有感09-02
《白鹿原》讀書心得10-17
白鹿原讀書心得11-22
《白鹿原》高一讀后感09-23
白鹿原讀書心得范文04-21
《白鹿原》讀后感800字(精選20篇)11-14
《白鹿原》讀書心得12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