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與問》讀后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與問》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與問》讀后感1
《學與問》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波蘭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和北宋著名的大科學家沈括,他們從小就勤學好問,一有問題就去問爸爸媽媽,直到會了才罷休,如果還是不會,就親身實踐。
課文也講了能者為師的道理,只要他在這方面確實有才能,就可以充當你的老師,只要你有了勤學好問的好習慣,那時候知識的天空將會任你翱翔,你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事實也的`確如此,那次,老師讓我們復習,因為第二天他會讓我們考一張試卷。我到家便投入了緊張的復習,并做了一些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有幾道題不會,便向媽媽請教,誰知媽媽看了半天也沒有搞定,我便接著打電話給在保家衛國的“數學天才”老爸,爸爸聽完題目后,沉思了片刻,便將這些題的思路給我梳理了一遍,我聽了半天也沒聽懂他在說什么,爸爸又耐心地換了一個解題思路,這次我一聽就懂了,立即解決了這些“攔路虎”。
第二天,老師果然考試了,當我做到反面應用題時,一下子看到了昨天我不會的那道題,哈,這下我可不怕你了!于是我輕輕松松地把這道題做了出來。當看到別人還在抓耳撓腮想不出時,我很快樂,4分到手了。分數批下來了,居然只有我一個人100分,我太開心了!
“能者為師”講的正是這個道理,只要別人能在某個方面給你哪怕只有一點點的啟發,都可以充當你的老師。
《學與問》讀后感2
學問何處來?從勤學好問中來,因為勤學好問,才有了哥白尼《日心說》的偉大成就,因為勤學好問,才有了沈括舉世無雙的《夢溪筆談》。
而說到問,我便想起了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那天是語文考試,可我們幾個自以為穩操勝券的`人望著一條熟悉的考題傻眼了,互相遞著眼色,可得到的卻全是無奈的聳肩。最后只能瞎蒙,可當時自己估計正確的可能性幾乎與中國男足贏世界杯的可能性一樣高。
何題?“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請君用一成語概括。若放在平日不會也情有可原,可偏偏這題昨日剛出現在我們家庭作業中,整班全滅,老師只冷冷拋下一句“下午講”,可誰知下午率先迎接我們的卻是一考試。(讀后感)
那次考試那一題只有M君對,答案是瓜田李下。吾們不服,逼問M君如何知道,他平靜地回答了一句“上午問老師的。”吾們頓時抓狂,大有把M君吞了之勢,面對如此情景,他仍平靜地回答了一句“上午問下午考,有何不妥?你們怎么不曉得問?”我清楚地記得那一天,我們都有無語地從M君座位旁離開。
一道昨日不會之題不問個究竟,導致了下午考試直接丟分,老師沒有什么不對,M君也沒有什么不對,不對的卻是我們。我們剛愎自用,自以為天下無敵卻輸給了一個無名小卒,我們難擱面子,只因為平時在同學面前裝得無所不知,再問老師豈不甚是虛偽?
而今天學的《學與問》這一課也解開了我心里許久的一個結,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也頓覺孔圣人所言“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極是也。
明悟總結
向人請教不是恥辱,面成熟謙遜的表現,而在千萬個“為什么”中我們也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做到真正的有學問。
我請教,我學習,我快樂!
《學與問》讀后感3
學問,也可以說是知識,為什么把學問說成知識呢?因為知識是學出來的,也是問出來的。
頭懸梁,錐刺骨,這句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就拿蘇秦錐刺骨來說吧,蘇秦年輕是游說秦王,但秦王沒有采納他的“連橫”主張,結果落得資乏形枯,回到家,妻子不為他弄飯菜,嫂嫂不為他燒水,父母也不與他說話,搞得他羞愧萬分。而蘇秦卻不因此而灰心,立志發奮讀書,當天就打開書籍,付案誦讀,研究兵法,夜晚讀書到昏昏欲睡的時候,就用錐子猛扎自己的大腿,以至鮮血流到了腳上,以提神再讀,就這樣苦讀深研,他熟練地掌握了兵法要領,一年后,蘇秦又以“合縱”的主張去游說六國。終于造成六國聯合抗秦的局面,被授予六國相印。
我們每天面對著的世界,隱藏著許多秘密,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去發現、探索,只有在無邊無際的問題中請教別人,并從中學習到知識,就是問的.真正意義。
英國偉大的科學家達爾文,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他小時候就有許許多多的問題問大人,尤其是對當時宗教中圣經的疑問。長大后。正是這些疑問,激勵達爾文登上了皇家軍艦,開始了長達5年的環球旅行。用畢生的心血揭開了動物起源和人類起源的秘密。
學與問,是一個人在求知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真理。如果把學與問合適的搭配起來,有著勤學好問的好習慣。就會得到越來越多的知識,登上另一個知識的高峰。
【《學與問》讀后感】相關文章:
學與問教學設計05-27
語文《學與問》教學設計03-10
心無旁騖求知問學作文 心無旁騖求知問學范文_初三作文12-13
心無旁騖求知問學征文11-06
語文《學與問》教學設計3篇03-10
最新心無旁騖求知問學征文11-20
學弈問說文言文翻譯01-15
《師曠問學》文言文翻譯02-22
心無旁騖求知問學征文(精選15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