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學》讀后感范文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的大學》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大學》讀后感范文1
這個暑假,我讀了高爾基的三部曲第三部——《我的大學》。
這本書講述了在作者十六歲的時候,便離開自己的家鄉,獨自一人去喀山求學。但是作者高爾基并沒有上成大學,上大學便成為了高爾基的一個夢想。沒上成大學,作者為了能夠生存下去而四處奔波:住在貧民窟,賣苦力,和流浪漢接觸,在面包店工作……后來,事情有了一絲轉機,高爾基在和古里。普列特尼奧夫,杰連科夫以及霍霍爾這樣的大學生和進步人士的交往中,高爾基進了一所廣闊的社會大學。在這所社會大學里,作者經歷了許許多多:經受多方面的生活考驗,對人生意義和世界的`復雜性進行了最初的探索。
高爾基從小善良懂事,當他來到喀山,寄住在一個貧困中學生家里。這個家里便有了三個孩子,這位媽媽很可憐,高爾基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就算是“媽媽“給一塊小面包心里也覺得如巖石般沉重,后來,高爾基決定找個工作,讓這位媽媽減輕些負擔。
《我的大學》是部自傳體小說,故事情節簡單,明顯。作者用優美的語言寫出了他成長的片段。這本書是1923年完成的,作者此時已有55歲,年過半百。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無論什么情況,多么艱難,也要想辦法克服。并且要懂事,學會隨時隨地為他人著想。
《我的大學》讀后感范文2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的第三部,小說記敘了飽嘗人間辛酸的阿廖沙,抱著進大學讀書的理想來到喀山,不久便參加了秘密的革命活動,可俄國的腐朽和個人的困境使他自殺未遂而受傷,傷愈后,他帶著新生的力量離開了喀山,重新踏上了流浪的道路。
高爾基(1868―1936年)是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蘇聯文學的創始人。原名阿列克塞·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28日出生于俄國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戈羅德城(今高爾基城)。
高爾基的爸爸是木匠。高爾基童年喪父,從小寄居在經營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歲就開始獨立謀生,高爾基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貧窮和受人欺負的家里度過的。
苦難、辛酸,磨練了他的斗志;他在為別人做保姆時,勤奮學習,次被主人罵;有時差點油燈被眼睛熏壞。
是啊!只有讀書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我的大學》讀后感范文3
本書《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是前蘇聯作家高爾基的自傳。高爾基通過對自己三個時期的自身變化的描寫,展現了那個時代的動蕩不安。
童年時期的主人公阿列克塞在父親去世之后,隨母親一起來到了外祖父家中生活。目睹了這個家庭的`丑惡行徑: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可夫為了爭家產不顧親情;外祖父脾氣暴躁,毒打小孩;女人在這個家庭中毫無一點地位。主人公阿列克塞一直想逃出這個如同地獄一般的家庭。
少年時阿列克塞逃出了那像地獄般的家庭,出外謀生。為了生存,阿列克塞到處打工。在這些地方,他遇到許多像斯穆雷伊那樣的好人,也遇到過一些像謝爾蓋這樣下流無恥的人。
青年的時候,阿列克塞決定結束了打工,他想找一所大學去讀書。但是在那時候,大學并不接受像阿列克塞這樣的窮人。無奈之下阿列克塞選擇了一所特殊的大學“社會大學”。在這所大學中,見到了許多和他一樣的知識分子,受到了許多在其他大學中沒有的思想教育。
讀了《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我明白了我們應該好好珍惜我們現有的學習環境,應該努力學習。
《我的大學》讀后感范文4
這個暑假,我讀了高爾基的三部曲第3部——《我的大學》。
這本書講述了在作者十六歲的時間,便離開自我的家鄉,獨自一人去喀山求學。但是作者高爾基并沒有上成大學,上大學便成為了高爾基的一個夢想。沒上成大學,作者為了能夠生存下去而四處奔波:住在貧民窟,賣苦力,和流浪漢接觸,在面包店上班……后來,事有了一絲轉機,高爾基在和古里。普列特尼奧夫,杰連科夫以及霍霍爾那樣的大學生和進步人士的交往中,高爾基進了一所廣闊的社會大學。在這所社會大學里,作者歷程了許許多多:經受多要素的日常考驗,對人生好處和世界的復雜性去了最初的探索。
高爾基從小善良懂事,當他來到喀山,寄住在一個貧困中學生家里。這個家里便有了三個小孩,這位媽媽很可憐,高爾基也注重到了這一點,就算是“媽媽“給一塊小面包心里也覺得如巖石般沉重,后來,高爾基決定找個上班,讓這位媽媽緩沖些負擔。
《我的大學》是部自傳體小說,故事節簡便,突出。作者用美麗的.語言寫出了他成長的片段。這本書是1923年完成的,作者此時已有55歲,年過半百。
讀了這本書,我了解了無論什么狀況,多么艱難,也要想方法克服。并且要懂事,學會隨時隨地為他人著想。
《我的大學》讀后感范文5
《我的大學》主要講了:高爾基懷著讀大學的理想去了喀山,但由于各種情況,他的希望破滅,他不得不為生存而奮斗:住“貧民窟”,賣苦力,和流浪漢接觸,在面包店工作……在一些大學生和進步人士的幫助下,高爾基投身進了一所社會大學。
高爾基求知的'想法是多么強大!他有很大的決心,想進大學,他想學習知識,做一個大學生,而不是成天只干苦力活。為了能生存下去,他付出了多少努力,他吃不好,也沒有好住宿,但他后來卻通過自己的努力成了家喻戶曉的作家,真了不起!
高爾基觀察了許多周圍的人,接觸了各種性格的人,他閑的沒事干時,就觀察貧民窟的人們是怎樣生活的,正因為他善于觀察,才能寫出這樣動人的小說。他喜歡同知識分子交流,比如“霍霍爾”。在這期間,高爾基知道他的外祖母去世了,很傷心。我讀到這里,也不由得傷感,他已經失去很多親人了,他的心經歷過多少苦難,但他從不放棄對夢想的追求。
讀完《我的大學》后,我對高爾基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知道了生存的艱苦。
《我的大學》讀后感范文6
我非常喜歡俄國作家高爾基寫的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在假期里我又細細讀了一邊。越看越喜歡,把它介紹給朋友們。
高爾基生于俄國中部的尼日尼、諾夫戈羅德城,幼年時期父親就去世了,勤勞善良的母親因無法養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過童年。他只上過三年學,十一歲時就走向社會,開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當過學徒工、搬運工、守夜人、面包工等。十六歲時,他自身來到喀山,進入了社會大學,在與命運的斗爭中他深入社會的最底層,和各個階層、各種人物接觸,飽嘗了生活的艱辛,從而不斷的豐富了他的社會知識和經驗。高爾基酷愛學習,在艱苦的勞動之余仍堅持寫作和閱讀。
三部曲最初發表于1913年,它既是作者童年至青年時期生平的自述,也是舉世公認的藝術珍品,是作者根鋸自己親身經歷,對俄羅斯19世紀末期社會政治生活所描繪的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形就是高爾基本人,這一形象既是作者早年生活的寫照,也是俄國人民,特別是處于社會中下游的勞動人民經過磨練后走向新社會的典型。
【《我的大學》讀后感】相關文章: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后感09-21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后感(精選12篇)11-03
《我的大學》讀后感10-27
《我的大學》的讀后感10-17
我的大學讀后感01-10
《我的大學》的讀后感02-14
我的高考我的大學征文10-29
我的大學作文11-01
《我的大學》讀后感(優秀)09-03
《我的大學》讀后感(精)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