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讀書心得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有利于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讀書心得1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一書是一本兒童美術教學法研究方面的專著,書中具體介紹了通過美術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兒童全面和諧發展的教學經驗,以及通過長期探索而建立的兒童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作者在書中根據自己切身經歷和進行的教育實踐研究,以美術教育發展的新觀念,全面系統地分析和論述她對兒童美術教育的認識和體會。
本書作者楊景芝是我國著名的兒童藝術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學實踐經歷,以經過近二十年對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的教學實驗研究,她總結的教學理論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倡導意義、作用。楊老師在兒童藝術教育實踐中一直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每前進一步,心中都裝著國際藝術教育變幻的風云,同時也沒有忘記與中國特殊的國情和人情相結合。正如楊老師表示的:“我試圖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兒童美術教育途徑,我不贊成脫離兒童實際的`傳授知識技能為目的的美術教育學科中心論,反對用模仿的教學方法壓抑兒童創造力。
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學內容完全從兒童興趣出發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學系統的教學體系......致使教育產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張美術教育依靠發展兒童知覺、美感和創造性,促進兒童成長。”楊老師不管對她的理論還是實踐,都浸透著一種愛心,誠如她在書中指出的“愛與尊重是教育的出發點。”這里不僅有對其從事的藝術教育事業的愛,還有對她的教學對象的愛,對兒童作品的愛、對兒童在繪畫中表達的天真爛漫的個性和情感的愛。另外,楊老師的藝術教育和實踐還具有嚴肅性和認真性。本書洋洋20余萬字,涉及了藝術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著楊老師多年心血的結晶。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一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是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從走進基礎教育天地談起,到具體闡述美術教育與人的素質發展。從兒童接受美術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構建開放性教學實踐體系的具體做法。下篇是兒童美術教學方法研究。具體論述了楊老師的教育觀和教學方法,以及多年來總結的“教的藝術”。楊老師通過上下篇理論與實例的論述,讓我們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藝術教育特點,及兒童藝術教育的一些科學教育方法。
在書中,我特別欣賞的是楊老師提出的“從愛心出發進行教育”的主張,她在書中指出“在兒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師對他的態度,教師的愛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發兒童的學習熱情。兒童的學習動力常產生在對教師的眷戀。”確實,愛就是力量,它能給人勇氣,它能催人奮進。所以在我們的教學中,作為教師應當主動接近學生,以自己對美術的熱愛,激勵學生對美術的熱愛,以自己對學生點滴進步的由衷高興,點燃學生對藝術的興趣,以自己平等參與學生活動的行為,增加學生對她的美術課堂的眷戀,真正做到用愛心和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相信,我們的美術教育一定能芝麻開花節節高,也會培養出更多藝術的花朵。這是一本好書,一本可以成為美術老師辦公桌上的專用書。楊老師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理論成果,為藝術教育開辟了一片凈土。也是我們的一位良師益友。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讀書心得2
楊景芝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對藝術教育事業的愛,還有對她的教學對象(兒童)的愛,對兒童作品的愛、對兒童在繪畫中表達的天真燦漫的個性和情感的培養讓我們很佩服。楊景芝的兒童藝術教育實踐和理論正是在這種國際大背景中發展起來的。由于她一直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所以每前進一步,心中都裝著國際藝術教育變幻的風云,同時也沒有忘記與中國特殊的國情和人情的結合。
正如楊景芝表示的,“我試圖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兒童美術教育途徑,我不贊成脫離兒童實際的以傳授知識技能為目的的美術教育學科中心論,反對用模仿的教學方法壓抑兒童創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學內容完全從兒童興趣出發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學系統的教學體系……致使教育產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張美術教育依靠發展兒童知覺、美感和創造性,促進兒童成長。她的開放的心態和理論的開放性。
“開放”與“交流”是分不開的,就楊景芝來說,通過與兒童親自交流,感悟到兒童可愛的童心,深入兒童心理的內部,仔細觀察他們的.感知、想象和理解等心理能力的發展,發現他們固有的發展潛能和智慧,了解到不同個性和不同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的不同興趣、能力和要求,找到了因材施教的契機和突破口,而沒有因循于國內外權威制定的固定教育模式。楊景芝不僅與兒童本人交流,而且與他們的作品交流,通過與成百上千的兒童作品對話,她找到了打開兒童心靈深層的鑰匙,探索出一套有利于提高兒童素質的繪畫教學內容、方法和規律。
從大處說,對美術教育事業的愛來自于她對整個人類命運的關心。眾所周知,當前除了人們常常談論的經濟危機和環境危機外,還有一個精神危機。這一危機的一個最明顯的標志,就是現代社會竟然把人自身之感受和理解的最忠實寫照藝術,這種能在人的精神世界掀起狂濤巨浪的藝術這種被視為人類“最后的精神家園”的藝術,也當成一種品或人自身在社會中地位的標志和虛假包裝物。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讀書心得3
兒童具有把現實世界豐富多彩的圖形印在心里的本領,他們的繪畫創作活動常依靠這種牢固的記憶力。兒童對圖形的直觀記憶能力優于概念、知識所描述的客觀現象。——《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
兒童在知覺中的視覺記憶對繪畫創作特別重要,他們能把自己對現實生活中的觀察記在心中,比起跟學生用語言描述與講理論方法,讓學生在繪畫創作時通過記憶的提取再進行創作的的效果會更好。
案例一:上學期的一節六年級的課《神州大地之旅》,在1班上課的時候,由于投影儀故障,導致那節課上課沒有PPT,主要靠語言描述與課本的圖片內容跟學生介紹我們祖國美不勝收的自然景觀與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在學生創作的環節,大部分學生都依照課本的例圖做參考來畫,畫的內容都大同小異,效果并不理想。接著到2班上課,投影正常使用,在導入的環節,我用PPT展示了非常多我國的美景,強烈的視覺沖擊,加深了他們的視覺記憶,在新授環節更是切入不同的角度展示神州大地美景,最后在作品展示環節,學生的創作豐富多樣,效果明顯比1班的強。
案例二:上學期的春季實踐活動,在進行之前,我明確地向三年級的學生布置了觀察的任務,讓他們把實踐活動中,你最喜歡的一個場景仔細觀察,回來之后,我們進行繪畫創作。通過觀察活動后創作的學生的作品讓我很驚喜。大部分同學都能畫出一個完整的事件場景,包括場景中的人物動態表情,實踐工具,場景中的樹木類型,路上的`小石子等細節他們也能捕抓到。因此同學們的作品畫面都非常豐富并富有趣味性。
如果在日常的教學當中,我們多鼓勵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生活素材,根據學生的程度,選擇適合他們欣賞的美術經典作品供他們欣賞,讓他們積累到豐富的圖形信息,這樣,不僅有利于發展兒童智力,也有利于他們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如在課堂開展之前,多布置觀察的任務,對觀察任務進行細則劃分;帶領學生對學校環境進行觀察并結合自己的幻想進行寫生創作等。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讀書心得4
為期兩個月的20xx農村幼兒園轉崗教師國培學習馬上就要結束了,一切仿佛是在昨天仍歷歷在目。首先,我要感謝領導給了我這個普通的一線教師這樣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讓我能夠有幸親耳聆聽多位專家教授的精彩講座,再一次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能夠與來自多個地市的同行姐妹們一起學習探究、交流研討,真的就像重新走入校園傾聽老師的教誨一樣,使我對自己的教學有了更多新的認識,讓我這個幼兒園轉崗教師茅塞頓開,受益匪淺。同時,本次培訓也得到了蘭州城市學院幼師學院的親切關懷與照顧,敞亮的教室、噴香的飯菜、干凈溫暖的宿舍、豐富多彩的實踐與活動,讓我有了回家的感覺,體會到了國家對幼兒教育空前的關注與重視,內心狂喜。兩個月的培訓時間似乎太短,離別時我有太多的感慨與收獲,感謝與留戀;兩個月的培訓又很長,它已經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指引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重新解讀了3——6歲兒童的年齡特點、學習特點和學習方式。
蘭州城市學院教授王曉麗在她的講述中系統全面的闡述了到:3——6歲兒童的年齡特征認識活動靠動作,心理活動有延續性。認知活動直觀形象,教師的語言、動作可以夸張、形象、生動渲染情緒引起幼兒有意注意與學習興趣。他們情緒作用大,堅持性不強,依戀性強烈,愛模仿。幼兒園孩子所有的經驗的'獲得都稱之為學習。幼兒園的學習生活離不開練習,動手操作,直觀形象的觀察活動可以讓孩子在動手動口動腦中無意識直接獲得經驗。幼兒學習方式可以通過多種學習方式來完成,觀察模仿學習、操作學習、語言理解性學習、體驗學習、交往學習等都可以成為幼兒學習的方式,教師要設計符合幼兒特點、趣味性強、游戲性強、操作性強、內容豐富多彩的活動。同時關注孩子的個體差異性,尊重個性,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擁有一個快樂難忘的幼兒園生活。
二、對幼兒園的保教結合、教育特點有了很清晰的認識與理解。
聽了專家教授及幼兒園老師的講座后我才清晰的認識理解幼兒園是保教結合的。幼兒因年齡太小,他們的生長發育過程需要成人的精心照料,幼兒園的進餐、飲水、盥洗、睡眠等生活活動占幼兒園活動的2/3。讓孩子在吃中吃出學問、吃出禮貌、吃出一個好身體;在睡中睡出一個聰明的大腦、健康的身體。在生活活動中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初步的獨立自主能力,促進孩子身體正常的發展和機能的協調,為幼兒的終身發展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結合,保教并重。
培訓學習中,我認識到,游戲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有機地整合幼兒園游戲和教學的關系,把游戲作為幼兒園教學的基本途徑,讓幼兒在游戲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應當是“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本質涵義。在游戲的選材上要考慮,對幼兒知識技能情感發展要有促進作用等因素,還要考慮游戲與教學內容的整合。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通過角色游戲、建構游戲、智力游戲、體育游戲、音樂游戲、表演游戲等,在游戲中玩出智慧,玩出學問、玩出習慣,玩出一個小交往家。幼兒園的每天三節可的集體教學活動應當再減少,小班每天一節,中班上學期每天一節、下學期每天兩節,大班下學期為了幼小銜接的更緊密可以安排三節,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孩子們,讓孩子們在更多的游戲活動中自由嬉戲,快樂成長。
三、明確了幼兒教師專業化成長的目標與方法。
很多人認為,幼兒教師不過就是哄哄孩子,知識含量要求不高,人人都能干。可當自己真正成為一名幼兒教師時,才驚訝的發現:我這個專業的小學教師,竟然不是一個合格的專業幼兒教師。成長為一名專業的幼兒教師首先必須樹立敬業、樂業、幼兒的教育觀。把幼教當成職業來干,努力追求稱職;把幼教當成事業來干,努力追求最好。其次,關愛兒童,認可兒童,平等對話,與孩子形成學習的合作共同體,善于接住孩子跑過來的“球”。再次,具備扎實的吹拉彈唱、讀寫畫描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掌握多元的學習方法、善于適時合理的策劃、組織、實施活動。最后,要不斷的踐行反思,不斷的向自己學習,善于總結,勇于創新。
四、入園實踐,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與方向
這次學習還安排了兩周的入園實踐活動,在入園中我真正感受到了幼兒園教育的重要性,真正理解了保教結合的意義。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周時間,可是對于我來說真是大開眼界,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找到了自己與別人的差距,也知道了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今后努力的方向。
參加培訓的學員是全省各幼兒園48名骨干教師,她們精彩的才藝表演、幼教的智慧、豐富的幼教經驗、別具一格的創新等等讓我五體投地。我們在學習中交流討論,思想的火花在這里碰撞,智慧的光芒在這里閃爍。我嘆服我們的專家與幼兒教師,更是看到了自己的差距。
五、重新認識了幼兒教師的角色內涵,感受到了幼師人的幸福。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幼兒教師每天都與孩子們在一起,幼兒教師們每天顧不上自己的孩子,悉心照料、關心愛護別人的孩子。是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人!她們用智慧去影響孩子,在每個孩子的心中埋下智慧的種子、幸福的種子!像我一樣的幼兒教師們是幸福的,我們日日有天使環繞,天天看天使般的微笑、聆聽天使般的聲音。看到每個孩子成長中的點滴進步,我們欣喜不已,我們用雙手托起了明天的太陽,用智慧澆灌著希望的幼苗!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讀書心得5
讀書使人心明眼亮,品讀一本好書,如獲珍寶。我閱讀了著名兒童藝術教育家楊景芝老師的著作——《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深受啟發。
1940年出生的楊老師有著五十多年的教學實踐經歷,近四十年對青少年兒童美術能力發展的教學實驗研究,是我們的大前輩,我敬佩她用自己的那份愛心和熱忱,澆灌著祖國的這片藝術教育園地,為我們這群從事美術教育的年輕教師們傳教授經。這本書中具體介紹了在現代我們如何通過一系列的美術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教學經驗,以及通過長期探索而建立起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楊景芝老師在書中根據自己的教育教學經歷和教育實踐研究,以新的.教育觀念,全面且系統地分析、論述了她對美術教育的認識與體會。
“愛”是楊老師美術教育的核心,老師對教育事業的愛,學生對美術學習的愛,老師對學生的愛……在“愛”之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對教學更深入的研究,美術形式多樣化創新發展。
美術是唯一的一門沒有標準答案的學科,它并沒有正確答案,只要是你根據主題,無論你怎么去創作,都是可以的。它更突出人的主觀感受,在乎技法和個性的相融合。美術更是一門追求百花齊放的學科,就像是一個“大花園”,它鼓勵我們在藝術之路上不斷創新,敢于突破。新課改中就要求美術教師要有創新精神,研究創新的教學方法、創新的教學手段、創新的教學內容、創新的評價方式,多元化的將創新精神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順應學生發展的同時,拓寬學生思維,打破固有,多角度的去創造非凡。
20世紀,在西方的畫壇中,一些藝術家勇于打破傳統繪畫的固定程式,不再過于追求畫面寫實、光影變化、嚴謹刻板的構圖模式,畫面內容則借形體、線條、色彩的形式組合或結構來表現藝術家的內心情感,畫面呈現出虛幻、抽象的感受。兒童就是大藝術家,兒童的繪畫能力依賴兒童認知和感知能力發展,他們常以自發和自然的方式創造藝術,通過美術表達使自我得以肯定,而并不考慮自己的“作品”將被如何評價,他們的繪畫蘊含著思想、活力和愉悅,譜寫著個人成長的歷程,大膽表達內心,表達所想。
創新能力的培養在中小學美術教學目標中十分重要,教師運用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們打開思維,激發潛能,勇于突破自我。在評價學生作品或藝術創造時,并本著多元化、個性化,包容和鼓勵每一位學生,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捕捉到亮點,激勵大家展現出獨特個性,在愉悅的美術課堂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不斷超越自我,創意無限。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讀書心得6
利用端午小假閱讀《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一書,發現本書的第一章《走進基礎教育天地》到第四節的“構建以人為本的基礎美術科學體系”無疑對我們這些初為人師的“新手”帶來了一手資料,這套教學思想和教學經驗成果也為我今后的美術教學和美術作品輔導指引了方向。
在這一理論中,認為每個人都存在自己的潛能,而這種潛能大多數是需要教師來引導并開發的。為師者,我們必須要尊重學生,多給予他們自由和尊嚴,重視學生的自發性和主動性。開放性課堂則是主動讓學生去參與、探究、創作同時并反思。就小學美術色彩認識課中,我嘗試采用游戲式教學策略,強調活動的參與和過程的學習。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通過不斷地探索和思考來獲取知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
一、為學生打造開放性的學習空間
回憶教學《色彩的.冷與暖》這一課時,教學知識目標要求讓學生了解色彩會呈現冷或暖的視覺效果,并能感受冷暖所傳達的情感,如果采用平時的常規教學方法觀察理解色彩的冷暖,就忽略了自身的感受和體會,美術課便失去意義。我以游戲的方式“水溫的測試”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親身體驗更具說服力。首先每個小組準備1—2個透明的玻璃杯子并且要盛如等量的清水,各小組分別在杯子里加入一種黃色顏料和一種藍色顏料攪拌使之顏料充分溶解,然后請同學上臺分別將手伸入兩杯水中感受究竟哪杯水的水溫高,那杯水的水溫低。由于黃色讓人聯想到火、太陽等事物,同學們會在心理上對自己暗示往往會說出黃顏料杯子的水溫較高。最后同學們小組交流分析出現這樣答案的原因,在游戲中直觀感受色彩的冷暖,同學們玩的開心,學的用心。
二、讓學生在實踐中發展認識
還記得在教學《色彩的對比與協調》一課時,恰巧遇上學校分發運動服,于是即興導演了“給小猴穿衣服”的游戲。“給小猴穿衣服”時,先拿出小猴玩具詢問同學們:“如果小猴今晚被邀請去參加服裝大會,想穿紅色的上衣,穿什么顏色的褲子合適呢?”同學們暢所欲言,爭論不休,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交流環節有的同學設計了一款“紅褂子,綠褲子”,逗得全班同學哈哈大笑,說:“真難看,真俗氣……”就這樣師生互動環節氣氛達到了高潮。借機,告訴學生:“可別一笑了之,雖然我們平時不會這樣穿,走在街道上留心觀察,你會發現很多人都是如此著裝的!”緊接著出示多媒體課件,展示生活中衣、食、住、行色彩搭配的案例,讓學生明白只有協調好顏色之間的關系,才能提高生活的品味,獲得美的享受。為了檢測同學們學以致用的能力,布置一個簡單的作業,回家后在電腦上下載游戲《我的世界》,按自己的心愿想法設計理想的家居環境,將自己喜愛的房間進行色彩搭配、美化裝飾注意色調的整體與和諧。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力,合理地運用所學到的色彩知識,打造屬于自己的小天地。
趣味性、實用性、感受性和表現性的課堂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科的興趣,除了提高課堂效率外,更強調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開放是為了融合,游戲是為了興趣,為了讓更多的學生主動去學從而得到最好的教學方式。相信只要我們堅持,同學們喜歡,課堂就會生動絢麗。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讀書心得7
美術教育其實就是教會學生從生活中表現美,創造美。用一句話說就是:“只要在生活中發現別人所不能發現的就是美麗。”最近我學習了楊景芝老師的著作《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這書是一本兒童美術教學法研究方面的專著,書中具體介紹了通過美術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教學經驗,以及通過長期探索而建立的兒童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作者在書中根據自己切身經歷和進行的教育實踐研究,以美術教育發展的新觀念,全面系統分析和論述她對美術教育的認識和體會。
楊老師在兒童藝術教育實踐中一直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每前進一步,心中都裝著國際藝術教育變幻的風云,同時也沒有忘記與中國特殊的國情和人情相結合。正如楊老師表示的:“我試圖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兒童美術教育途徑,我不贊成脫離兒童實際的傳授知識技能為目的'的美術教育學科中心論,反對用模仿的教學方法壓抑兒童創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學內容完全從兒童興趣出發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學系統的教學體系……致使教育產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張美術教育依靠發展兒童知覺、美感和創造性,促進兒童成長。”楊老師不管對她的理論還是實踐,都浸透著一種愛心,誠如她在書中指出的“愛與尊重是教育的出發點。”這里不僅有對其從事的藝術教育事業的愛,還有對她的教學對象的愛,對兒童作品的愛、對兒童在繪畫中表達的天真爛漫的個性和情感的愛。另外,楊老師的藝術教育和實踐還具有嚴肅性和認真性。本書洋洋20余萬字,涉及了藝術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著楊老師多年心血的結晶。
美育一般通過藝術審美的方式達到教育目的。美術課對學生進行美育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就是直觀性,包括對自然美的直觀,社會美的直觀,藝術美的直觀。確實,愛就是力量,它能給人勇氣,它能催人奮進。相信我們的美術教育一定芝麻開花節節高。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讀書心得8
美術教育其實就是教會學生從生活中表現美,創造美。用一句話說就是:“只要在生活中發現別人所不能發現的就是美麗。”最近我學習了楊景芝老師的著作《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這書是一本兒童美術教學法研究方面的專著,書中具體介紹了通過美術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教學經驗,以及通過長期探索而建立的兒童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作者在書中根據自己切身經歷和進行的教育實踐研究,以美術教育發展的新觀念,全面系統分析和論述她對美術教育的認識和體會。
在書中,我特別欣賞的是楊老師提出“從愛心出發進行教育”的主張,她在書中指出的“在兒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師對他的態度,教師的愛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愛好、性趣、個性、人格,因此,在感悟生活中的過程中可謂千差萬別。他們站在各自的立場、環境中,從不同的角度、方位,會有自己獨特的感悟與發現。我覺得應該給學生一個寬松、自由、沒有心理壓力的環境。正如楊老師表示的:”我試圖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兒童美術教育途徑,我不贊成脫離兒童實際的傳授知識技能為目的的美術教育學科中心論,反對用模仿的教學方法壓抑兒童創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學內容完全從兒童興趣出發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學系統的教學體系……致使教育產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
我主張美術教育依靠發展兒童知覺、美感和創造性,促進兒童成長。“楊老師不管對她的理論還是實踐,都浸透著一種愛心,誠如她在書中指出的”愛與尊重是教育的出發點。“這里不僅有對其從事的藝術教育事業的愛,還有對她的教學對象的愛,對兒童作品的愛、對兒童在繪畫中表達的天真爛漫的個性和情感的愛。要培養兒童對觀察的性趣和深入細致觀察的品質,在深入細節中抓住實物的特征,準確的用圖像表達出來。楊老師通過上下篇理論與實例的論述,讓我們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藝術教育特點,及兒童藝術教育的一些科學教育方法。兒童的學習動力常產生在對教師的眷戀。”對學生美術作品的評價應多進行一些過程性評價,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培養學生對自己創新能力的自信和欲望。教師一定要保護學生剛剛建立起來的那一點點自信,使他們經常處于一種追求創新的心態。
美育一般通過藝術審美的方式達到教育目的。美術課對學生進行美育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就是直觀性,包括對自然美的直觀,社會美的直觀,藝術美的直觀。確實,愛就是力量,它能給人勇氣,它能催人奮進。相信我們的美術教育一定芝麻開花節節高。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讀書心得9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斷選擇中走著自己的路。我的大半輩子,雖然總是在教育天地里打圈子,然而,只有當我深深置身于孩子們的藝術天地之后,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路。
生活里的觸動與思考:
楊景芝老師把科研重心轉向基礎教育,并且認認真真地去做這件事,是因為生活里一些事的觸動和思考。這些事來自她自己的孩子、朋友家的孩子。
她說,人們的文化藝術修養反映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整體的文化水平和素質。而全民族的素質提高,的確要從娃娃抓起。美術教育對人的素質發展,是一項十分有利的活動,它對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尤為重要。她從身邊兒童成長的實例,看到了形象思維能力在兒童發展中的重要性,也使她認識到,基礎美術教育對兒童來說,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人才發展中的一項必修科目。
她的觀點:
楊景芝老師一直保持著一種開放的心態,既關注國際藝術教育的變幻風云,同時也沒有忘記中國特殊的國情和人情,試圖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兒童美術教育途徑——一方面,不贊成脫離兒童市級的以傳授知識技能為目的的美術教育學科中心論,反對用模仿的教學方法壓抑兒童的創造力,另一方面,她有感到教學內容完全從兒童興趣出發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學系統的教學體系,致使教育產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她主張美術教育依靠發展兒童知覺、美感和創造性,促進兒童成長。
她的發現:
楊景芝老師長年累月地堅持研究文獻資料,做實驗和調查。她發現,兒童繪畫發展的高峰期不是在8歲,而是在5歲、6歲時。因為這一時期兒童的認識發展不受真實生活約束,無論在造型表現方面、色彩運用方面或畫面空間表現方面,兒童一概按自己的主觀認識去畫。因此,他們的繪畫表現出具有非凡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她還通過寫生實驗教學,對以往國內外心理學界對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研究中的某些論斷作了修正,并從藝術創作發展的角度,對中國兒童實際發展的特點作了新的界定。她認為,如果在兒童早期美術教育中,經常注意引導兒童學會觀察生活,從寫生入手發展造型表現能力,這樣,兒童思維的主觀和客觀認識發展就不是在9歲以后,而是從6歲、7歲甚至更早時期開始。那些初步具有通過觀察進行寫生的孩子,他們的知覺能力方面會得到超前發展。
楊景芝老師在觀察自己女兒的寫生的過程中意識到,兒童寫生不僅能提高他們的感受能力,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他們的造型能力,也能使他們通過寫生積累創作素材。同時,兒童在對物象進行精細描畫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寫實能力,而且也鍛煉了耐心和毅力,培養起做事踏實認真的品格。
兒童畫寫生沒有一定章法,常常從自己認為最方便的地方起手畫。他們觀察了眼前的復雜形象,經過大腦的綜合分析,再創造一種表現符號畫出來。因此,兒童寫生的過程也是創造思維發展的過程。
兒童寫生教學與專業教學不同,不需要給兒童講過多的知識,只要認真啟發觀察,幫助兒童分析對象特征,激發兒童的表現欲望,增強他們自己大膽果斷地去畫的信心,兒童就能自己畫。我們不需要教兒童怎樣畫,而是引導他們學會怎樣自己畫。
我的思考:
第一,楊景芝老師50余年對美術基礎教育進行持續深入的研究,這個過程中一定有很多枯燥乏味的工作,但是她卻一直堅持研究。這種工匠精神值得我學習。
第二,楊景芝老師研讀了很多文獻資料,請教了很多牛人,參加了很多研討會,總之,她通過各種機會學習。這種學習精神值得我學習。
第三,她理論聯系實踐,從實驗中、長期的觀察中得出結論。這種實證精神值得我學習。
第四,她善于思考、總結,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論體系。這種質疑精神值得我學習。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讀書心得10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的作者是我國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學實踐經歷的著名的兒童藝術教育家楊景芝。這是一本兒童美術教學法研究方面的專著,書中具體介紹了通過美術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兒童全面和諧發展的教學經驗,以及通過長期探索而建立的兒童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作者在書中根據自己切身經歷和進行的教育實踐研究,以美術教育發展的新觀念,全面系統地分析和論述她對兒童美術教育的認識和體會。本書作者以經過近二十年對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的教學實驗研究,她總結的教學理論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倡導意義、作用。楊老師在兒童藝術教育實踐中一直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每前進一步,心中都裝著國際藝術教育變幻的風云,同時也沒有忘記與中國特殊的國情和人情相結合。正如楊老師表示的:“我試圖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兒童美術教育途徑,我不贊成脫離兒童實際的傳授知識技能為目的的美術教育學科中心論,反對用模仿的教學方法壓抑兒童創造力。
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學內容完全從兒童興趣出發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學系統的教學體系......致使教育產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張美術教育依靠發展兒童知覺、美感和創造性,促進兒童成長。”楊老師不管對她的理論還是實踐,都浸透著一種愛心,誠如她在書中指出的“愛與尊重是教育的出發點。”這里不僅有對其從事的藝術教育事業的愛,還有對她的教學對象的愛,對兒童作品的愛,對兒童在繪畫中表達的天真爛漫的個性和情感的愛。另外,楊老師的藝術教育和實踐還具有嚴肅性和認真性。本書洋洋20余萬字,涉及了藝術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著楊老師多年心血的結晶。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一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是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從走進基礎教育天地談起,到具體闡述美術教育與人的素質發展。從兒童接受美術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構建開放性教學實踐體系的具體做法。下篇是兒童美術教學方法研究。具體論述了楊老師的教育觀和教學方法,以及多年來總結的“教的藝術”。楊老師通過上下篇理論與實例的論述,讓我們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藝術教育特點,及兒童藝術教育的一些科學教育方法。
在書中,我特別欣賞的.是楊老師提出的“從愛心出發進行教育”的主張,她在書中指出“在兒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師對他的態度,教師的愛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發兒童的學習熱情。兒童的學習動力常產生在對教師的眷戀。”確實,愛就是力量,它能給人勇氣,它能催人奮進。所以在我們的教學中,作為教師應當主動接近學生,以自己對美術的熱愛,激勵學生對美術的熱愛,以自己對學生點滴進步的由衷高興,點燃學生對藝術的興趣,以自己平等參與學生活動的行為,增加學生對她的美術課堂的眷戀,真正做到用愛心和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
相信,我們的美術教育一定能芝麻開花節節高,也會培養出更多藝術的花朵。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讀書心得11
我認為讓兒童模仿畫家的藝術探索與兒童美術教育是兩碼事。在兒童美術教育方面,我們應該以引導孩子為主,讓學生懂得美,懂得分辨高雅與低俗,在這基礎上讓學生形成自己的審美觀。通過審美教育幫助兒童樹立起高尚的人生境界。
案例一:上學期,我在上六年級的一節美術課《名人漫畫》時,有個學生仿照課本上的例圖進行繪畫,我本以為這位同學要照著課本來臨摹,于是我觀察了幾分鐘后,發現這位同學并非在臨摹,而是在例圖的基礎上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他分析了人物的特征特點,通過本節課的`重點夸張和變形的探究性學習,他掌握了運用夸張、變形的藝術手法去表現人物的特征。
案例二:《名人漫畫》這節課結束之后,第二天,有位同學拿著繪畫本來給我看,這位同學畫的是一個面包師傅,她說幾乎每天早上她都在這里買面包,通過透明的廚房櫥窗,她能看著面包師傅一步一步地把面包制造出來,她覺得面包師傅特別厲害,于是她用了《名人漫畫》這節課的方法把面包師傅畫下來了。我覺得很欣慰,因為學生已經可以把學到的東西融匯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這個面包師傅并不是名人,但是卻是這位同學生活中的一個人物,能把自己對生活的觀察與學習到的方法靈活地結合在一起,我認為這位同學已經真正理解了《名人漫畫》的知識要點了。
在今后的備課當中,我要盡可能地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藝術形式設計不同的切入點,盡量貼近每個學生的日常生活,通過這些切入點刺激起學生對藝術與生活的聯想,以生活進行類推,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藝術家們在創作這些藝術品時的想法。同時,應當閱讀更多的藝術家們的相關書籍,整理提煉出更多適用于教學方面的點,讓自己的教學更加系統,完整。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讀書心得09-03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讀后感12-26
美術教育心得02-28
美術教育實習心得03-05
美術教育心得體會09-19
美術教育實習心得15篇03-15
美術教育實習心得8篇05-01
哲學與人生讀書心得800字(通用13篇)05-20
科技發展的心得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