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后感【經典5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后感1
這本書應該稱之為原生家庭之痛。
人之為人,父母給了你生命,然后,家庭開始了對你的第一輪塑造,你的價值觀、你看待世界的角度、你接人待物的態度無不留下家庭的烙印、父母的影響。然后,你步入學校,學校開始了第二輪塑造,老師和同學們的思想行為會影響到你,課本知識會重塑你,宗教、哲學、政治信念、意識形態教條都會深刻改變你,這些被稱為知識、智慧或信念的東西超越了家族傳承,是千百年來積累起來的集體智慧,它們隱居于字里行間,尋找一切可能的空白大腦,不由分說地進行灌輸。再后來,你步入社會,你把家庭傳承和學校教育應用于社會實踐,你發現這是一個更大的課堂,必須調適自我才能適應社會,社會成了那個終極塑造者。
在這幾輪塑造中,你也并非完全被動,你有有限的選擇權利,有汰舊布新、揚棄舊習甚至反叛舊識的機會。家庭、學校、社會對你的塑造和你自己的選擇最終決定你成為什么樣的人。而你的投胎和你的選擇多多少少有些宿命的因素。當你回想自己的生活和成長經歷,不管它們包含了多少主觀因素,你都可以找到一個替罪羊,把你某一方面的痛苦或不滿歸咎于它,痛詆之、聲討之、活埋之。
這書的作者似乎就干了這樣一件事,她解開了她生長于斯的家庭的疤痕給所有人看,她有一個偏執的精神不太健全的父親,有一個隱忍、順從、不作為的母親,有熒光指路的兄長,也有神思錯亂、虐待狂似的哥哥。他的父親對政府和公立機構不信任,他們兄妹沒接受學校教育,生病也不去醫院,他父親每時每刻都在做著對抗政府和應對世界末日的準備工作。他的執念給家庭帶來痛苦和危險,每個家人都傷痕累累,而這些災難被那個充滿宗教狂熱的父親視為上帝的眷顧。這樣的成長環境是那些來自正常家庭的孩子們無法想象的,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脫穎而出成為學術精英,其生活軌跡、心路歷程和奮斗的艱辛一定充滿故事性。
一個沒有經歷過貧苦生活的人,不可能明白貧苦生活意味著什么;一個沒有經歷過精神和肉體虐待的人,不可能體會遭受虐待的感受;一個身心健康的人,不可能感受疾病或殘疾的'痛苦;一個被理解被尊重且沐浴愛中的人,不可能體會被親人孤立的痛楚;一個習慣于一種理念、一種是非、一種價值的心靈,不可能懂得多元價值世界的廣大和自由;一個被教條捆綁的族群,不可能創造生活的奇跡也難以和其他族群和平共處。這部書提供了許多可以共情的生活體驗。比《悲慘世界》悲慘,比《呼嘯山莊》真實,不及《罪與罰》壓抑,不似《復活》可得救贖,因此,它適合互聯網時代的人們拓展心靈體驗。
太過正常的生活限制了我們對非正常生活的想象力,因此,你需要體悟作者的生活現實和心理世界。對于我們不了解的世界,可共情可寬容,不可隨意評判。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后感2
讀這本書算是意外中的意外。
之前只是看到說這是一本關于教育的書,真正讀完才了解其實是作者的自傳,也了解為什么是關于教育。除開教育的作用外,也寫明了作者和她的原生家庭之間的關系改變。
作者在前17年前接受的是父親違背世界主流想法的教育,甚至是扭曲的事實,直到她去上學后才重新認識這個世界,這逐漸形成作者自我意識的覺醒,也是對原生家庭的抽離。
其實書讀到一半的時候,也是作者開始發現父親口中的世界是扭曲的,開始有一些意識上的對抗的時候,我一度很想放棄,我覺得作者過的太苦了,這種苦難超出我本身所能承受的。但也許正是這種苦難,所以作者才更想要不斷的探究,以此達成對自我的和解。這種和解更像是一種對自我的肯定,這種和解,更像是我理解但是我無法肯定,我要有我自己的聲音。
作者的童年只生活在家庭里,沒有其他過多信息的干擾,這種狀態其實也是快樂的`;作者在故事的終章寫到自己與父母的關系,我覺得她也是快樂的。也因此,教育的意義更為凸顯。
這本書最開始給我的感受并不太好,我心里想:我又沒有這么殘忍的原生家庭,但隨著作者心境的逐漸改變,我才真正認識到這本書的強大之處。每個人的生長都脫離不開自己原生家庭的影響,但是我們怎么帶著這種正向或負向的影響向前走,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作者也不會要教會我們怎么處理這些問題,更多的帶給我怎么去思考這些問題,更多的是一種思考性。
關系的共性表明,你思考的結果會豐富你自己,她也可以幫助你處理其他關系的問題。
讓我想起來,我前段時間看到一個視頻標題是"內心敏感的人···",我一看這不是在說我嗎,但是那個視頻我沒看完。但我想了一下我把微信簽名改成了"重構自我精神世界"。
現在看來,頗有一些異曲同工之妙。
另外我還還感覺到有一個很有問題的點,就是她的母親。這一點我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中也有看到,蛤蟆先生的母親也很愛,蛤蟆也能感受的到,但是當和他的父親同在一個空間時,她就要繃起臉,假裝對蛤蟆很兇。當然,作者的母親的行為更為嚴重。屬實時令人費解。
希望我將來存在于婚姻關系中,不做這樣的母親,也不逼迫我的丈夫成為一個這樣的父親。在其他的關系中,我能勇敢的做我自己,也能勇敢的發聲,盡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我希望能永遠的堅定這個信念。
讀完之后才能感受到這本書真正的魅力,但是她更適合你深陷苦難,迷茫,無法思考的時候,狀態好的情況下可能會無端帶給你一些痛苦的感受。
希望我會有認真讀第二遍的時候,并永葆正向的狀態。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后感3
看這本書是因為有主內姐妹推薦,也因為它的書名是《圣經》里的一句經文,以為是一本基督屬靈書籍,看了以后發現不是,里面所寫到的信仰不是基督。
作者的家庭給我的印象是一片混亂,作者就像在一堆廢墟里不斷跌跌撞撞奮力奔跑的女孩子。在這個過程里她不斷地被拉扯,她一邊回頭眷戀家人,一邊脫離她的家庭環境的層層桎梏。當這樣的鴻溝越來越大,她與父母的矛盾不可調和,父母與她的關系決裂,她一度崩潰,因為她深愛家人,而被愛的渴望被斷絕了歸處。她所受的教育,不僅僅是學位的證明,而是在她層層的人生迷霧里那一道光亮,是教育讓她找到了自己,發出了自己的聲音。教育對于她而言意義遠比獲得學位深遠。
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與家人之間不僅只是矛盾,還是有愛的。即使是作者的父母,他們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盡力地愛孩子,只是當他們的愛被扭曲的病態的信念擠壓變形,他們帶給了孩子巨大的創傷,他們卻不自知。誰能知道作者的心有多痛苦呢。最不喜歡的人是肖恩,作為一個哥哥,對妹妹施暴匪夷所思。可作為一個讀者,沒有經歷他的人生,又有什么立場去論斷他的不是呢。如果沒有泰勒這個哥哥在作者被家人棄絕的時候抓住了她,她可能就撐不住了,就不會從那迷霧里走出來,成為現在的她。作者一路走來,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他們就像是暗夜里的路燈,照亮了她腳下的路。是愛的牽絆,讓作者深深受傷,也同樣是愛的陪伴,讓她慢慢治愈。
現在的我會思索什么是教育,我覺得教育不應該只是考高分數,而是應該讓一個人更加完整。我發現在學校里的教育是成績,分數,名次,這些決定了你整個人在別人眼里的樣子,好生或差生可以成為你的標簽,學校教給你的知識是為了將來的工作,也就是生存的技能。在社會里的教育是名聲,地位,金錢,這些可以把你捧得很高,以致你看不清自己的本相,它們也可以把你踩在腳下,覺得自己被低看也是應該的。即使在家庭里的教育,縱使我與父母彼此相愛,可當我發現我不再是個孩子,不再以父母為對錯標準,當我看見他們的軟弱,有些時候我也不再認同。父母,也不再是真正的老師了。一年年的長大,我確實不再是懵懂的我,而我又遠遠地沒有成熟。
那么在我整個的人生,誰才是真正的教育者?
誰能夠告訴我我是誰,誰能夠告訴我我的`價值,誰能夠告訴我真相,讓我清楚認識自己的樣子以致自己不能自夸也不會自卑,誰能夠讓我慢慢看清楚這個世界,不再隨波逐流,不再被標簽定義,誰能夠讓我認識愛的真諦,教導我把愛活出來,并成為我愛之泉源的源頭。這樣的教育,對我而言是我在基督里才建立的。我整個的人生,走過的每一步,都是天父在保守。直到我認識了他,才意識到他是真正的老師,他使用每一件事情陶造我,讓我成為現在的樣子。我不知我的未來,我只知道他的管教會一直到底。而現在的我,對他一切的管教深深感恩。他讓我一路的破碎,在慢慢地恢復完整。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后感4
“過去是一個幽靈,虛無縹緲,沒有什么影響力。只有未來才有分量”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這是我去年很早的時候買的書,沒有看過任何讀者的書評,當時是為了滿減而多加的書籍,買了以后,一直沒看,今年年初才翻看,但是一直看不下去,看了3遍,每次只看到助產士那章節就看不下,都要從頭看,上周才真正看入迷了,一周時間把這書閱讀完了,沒想到這么好看,去網上查看了讀者們的書評,才知道原來它那么多的讀者…
這是一個讓人敬佩的故事,閱讀它時,像是自己也正在經歷作者的故事,卻又沒有作者那般毅力,在閱讀的時候,也有反思自己的生活。先找出你的能力所在,然后再決定你是誰;即便是黃金,在某些光線下也會顯得晦暗,但那只是錯覺,金子一直是金子;決你是誰的最強大因素來自你的內心,只有依靠自己勝算才更大;我能在風中站穩,是因為我不只是嘗試站在風中,是我堅信,我必可以站穩!
如果沒有好的出生,聰敏的大腦,我們這樣的普通人,要通過什么路徑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作者給出的答案是——教育。
作者是一個17歲之前沒有在學校里讀書上學的大山里的女孩,她卻一步步成為了劍橋大學的博士,用教育完成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自我救贖,字字句句,鼓舞人心!
作者出生在一個噩夢般的原生家庭,從小她就與垃圾堆里的廢銅爛鐵為伴,偏執狂的父親禁止她上學,施虐狂哥哥經常羞辱她,為了抓住改變的可能,她拼命的自學,閱讀,直到成功擺脫過去。原生家庭真實的影響人的成長,但重塑自我的權利,永遠在你我手中。
作者在書中說“小時候,我等待思想成熟,等待經驗積累,等待抉擇堅定,等待成為一個成年人的樣子。那個人,或者那個化身,曾經有所歸屬。我屬于那座山,是那座山塑造了我。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思考,我的起點是否就是我的終點,一個人初具的'雛形是否就是他唯一真實的樣貌?”
作者一個人在外求學多年,很少很少回家里,她與父親和家人之間的隔閡不僅來自時間和距離,它源自于自我的改變。哥哥從小經常在家里的衛生間暴打作者。每次回家,她無法再穿過鏡子,害怕將16歲以前的自己釋放出來代替現在的自己。“無論我看上去發生了多么大的變化,我的教育如何輝煌,我的外表如何改變,我仍然是她,我充其量不過是內心分裂的兩個人。她在里面,每當我跨進父親家的門檻,她就出現了。”
“那天晚上我召喚她,她沒有回應。她離我而去,封存在了鏡子里。在那一刻之后,我做出的決定都不再是她會做出的決定,它們是由一個改頭換面的人,一個全新的自我做出的選擇。”
你可以愛一個人,但仍然選擇和他說再見。你可以每天都想念一個人,但仍然慶幸他不在你的生命里。過去是一個幽靈,虛無縹緲,沒什么影響力,只有未來才有分量,因此,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秋秋你也要加油,不懷念過去,不畏懼將來,做好你現在該做的事情,活在當下,時間會證明一切,好好生活,好好過有意義的人生,共勉!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后感5
塔拉終于在最后掙脫了來自原生家庭的桎梏,想要真正擺脫長達將近二十年的影響,不僅難在在孤獨和無助中去接觸和接納新的思想,更難在承認過去生活的錯誤與荒誕,舍得站在曾經深愛的家人的對立面,其實我們每個人成長的軌跡都有相似之處,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的豐厚,思想的變遷,我們一步步摒棄過去的某些觀念,一點點成長為全新的自己,塔拉把成為新的自己的過程稱為教育。
其實每個階段的教育帶給我們的意義都是不同的,只有親身經歷才能真正感知其中的意義,總有人在模糊教育真正的意義,教育并不能直接帶給我們財富和名利,它真正帶給我們知識之外的收獲是獨立思考的`能力,質疑的能力,共情的能力,使我們得以運用我們所積攢的能力去發揮我們所學到的知識,然后我們能夠去創造,進而發揮了價值,對社會做出了貢獻,教育的意義得以顯現和立體化。正如塔拉在最開始對歷史的探索充滿怯弱和敬畏,在寫完博士論文時她明白了,歷史的創造者,就是我。
塔拉的父親看似是矛盾的,他既深愛自己的家人又一次次將他們推向深淵,但其實在我看來,我們眼里的深淵在他看來未必是深淵,他將苦難視為上帝的旨意,可能他自己都沒有發覺,他所信仰的教條已經被他扭曲為說服自己和他人的借口,成為了束縛身邊所有人得工具,將身邊所有人都桎梏再自己的思想之下,一旦有人常識擺脫他的控制就成為了他口中的魔鬼,就該被所有人唾棄和譴責,他最終控制了塔拉的母親、肖恩等等留在家里留在他身邊的人,可他們永遠都不知道也不會承認和接受一旦跳脫屬于他們的那個空間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是多么荒誕可笑,正如塔拉在書中兩次提到的一句話:“如果一次跌倒是上帝的意志,那么第二次又是誰的呢?”
其實他的子女也都嘗試過擺脫他的束縛,最終的結果讓這個家成為了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塔拉最后還剩下的一半家庭,他們終于愿意接受過去一切的錯誤,找到自己,獲得新生,實現了擺脫自我內部約束的積極自由。另一半是留下的那一半家庭,無法改變,他們依賴仍存的家庭,他們無法改變和失去,你依賴什么,什么就對你有權利,自然就不得不臣服于父親自己的一套教條之中,在糟糕的環境中腐爛和不斷惡化。
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觀念,不同的思想、不同的道德準則,沒有人可以更沒有人有資格把自己的一套準則強行嵌套在他人之上,人和人之間相處靠的不是彼此完全吻合的觀念,而且兩套觀念即使都有棱角,但是棱角更多是可以相容的部分,不至于刺傷彼此,所以我們選擇留下,而如果真的有人帶著他的一套想法刺傷了你并且試圖同化、束縛和限制你,那也只能遺憾的道聲再見。
最后引用塔拉的一句話:
“我所有的奮斗,我多年來的學習,一直為了讓自己得到這樣一種特權:見證和體驗超越父親所給予我的更多的真理,并用這些真理構建我自己的思想。”
我們每個人都比別人講述的故事中賦予我們的角色更復雜。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后感】相關文章: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后感10-25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后感04-28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后感(精)09-05
[熱]《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后感09-07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后感15篇07-03
我還是很喜歡你,像……造句03-29
鵲山——我要征服你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