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三字經》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字經》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字經》讀后感1
國學《三字經》中包含古代人民的智慧,讓后人讀后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為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明白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是適宜什么是不適宜。而“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異常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
經過學習這些詩句,給我們講了怎樣做人的道理,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優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三字經》讀后感2
這個暑假,我讀了《三字經》這本書。
《三字經》把我國從古到今的許多故事、知識,以三字經文的方式展示給我們,其中有教我們做人的.,有教我們做事的,還有教我們學習的等等。
這些故事有著深刻的哲學道理,生動而有教育意義。比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得就是孟母三遷和孟子逃學后孟母剪布教子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習不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環境,特別是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廢。又比如”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這段話講得是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敬父親,冬天把被窩捂熱后再請父親睡。讀了這個故事,我很受啟發,我覺得我要向黃香學習,多為父母做些家務,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字經》里還有很多哲學故事,給我們樹立了許多榜樣,告訴我們很多深刻道理,讓我們受益無窮。
《三字經》讀后感3
《三字經》的原文雖然只有一千余字,但全文的內容結構嚴謹,文字簡練,內容包羅萬象。它里面有尊敬父母、友愛兄弟、團結一心、奮發有為等行為美德,同時也包括許多我們應該掌握和了解的自然及歷史知識。
當我讀到“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句時,就想到為人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如果只給他們提供物質所需,撫養他們長大,卻沒有好好教育他們做人、做事,這就是父母的過錯。同樣,老師如果沒有在學習上好好教導學生,讓學生產生懶惰心理而不好好學習,學生因此而荒廢學業,這就是老師的過錯。由此可見,古代人對教育有多么的重視呀!
其中令我最難忘的一句話是“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此時此刻,我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幅畫面,蠶正在吐絲將自己包裹,蜜蜂在花叢中穿梭……我心中涌起一股熱血,蠶能吐絲結繭,供人織成絲帛;蜂能釀造甘甜的蜂蜜給人食用,人生在世,倘若不用功學習,荒廢了功課,沒有本領回報社會,那就連小小的`昆蟲也不如呀!所以,我們學生不能荒廢了學業,要好好學習將來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做為一個現代的學生,我們應當將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去其糟粕,留其精華,世世代代永相傳。
《三字經》讀后感4
寒假期間,我閱讀了《三字經》,這是一本我國古代的啟蒙教育讀本,我看了很受啟發。
大家熟悉的“融四歲,能讓梨。悌于長,宜先知。”這句話的意思是: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尊敬和友愛兄長,這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比起孔融,我十分慚愧,有一次,外公想吃香榧,我想了想:香榧三年才能成熟,要省著吃,就給了外公三顆,把剩余的都放了起來,這樣做太不應該了,等外公再到我家來,我要全部拿出來給他吃。平時在生活中,我要尊老愛幼,主動把好東西讓給別人。
文中的“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告訴我們:勤奮上進一定會有收獲,只顧貪玩沒有什么好處,希望大家引以為戒,奮發努力。我要在今后的學習中,認真、努力、主動,遇到難題不退縮,多東腦筋,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向家長、老師和同學請教。多閱讀,多實踐,如果學習不勤奮,再聰明也沒有用。
《三字經》中的一字一句都講述了一個個人生的哲理,讓我懂得了更多做人的到來和意義。
《三字經》讀后感5
《三字經》是我國不可多得的寶貴遺產。它短小精焊,瑯瑯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
這里的每個故事,都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比如:“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意思是: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讀書,忽然,他看到許多螢火蟲,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里面,當做一盞燈。同朝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于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于是,他便從外面看起書來。通過這個故事,我知道了學習要刻苦,就像車胤一樣沒有燈也想辦法讀書,光線那么暗,還讀到很晚。現在,我們雖然學習有各種燈,可是我們沒有一個同學像車胤一樣刻苦。而且,我們的'學習條件也比車胤和孫康好得多,上學的時候有書包,教室里有椅子、桌子、多媒體。
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禮。”
《三字經》讀后感6
未經雕琢的璞玉在普通人眼里和散落在各處的小石子是沒有區別的。
“玉不琢,不成器。”我對《三字經》里的這句話印象最深,因為我的名字里也有“玉”字。和氏天下璧,舉世無雙。雄心萬丈的秦始皇曾經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它。可想而知和氏璧的價值有多么高。在這之前,楚人卞和因為把未曾雕琢的璞玉獻給楚王而被砍去了自己的兩只腳。如果卞和將璞玉雕琢成美玉再獻給楚王,我想他不僅不會受到傷害,或許會得到楚王的賞賜。未經雕琢的璞玉在人們眼里只不過是塊石頭,只有經過精心的雕琢,人們才能認識到它的美麗和價值。孟母三遷及斷機杼的'舉動,讓我們看到了一位母親對自己孩子的“雕琢”,如果不是孟母的精心雕琢,中國歷史上或許會多一位巨商大賈或風水大師;而將失去一位與孔子齊名的圣人,那我們國家的文化與歷史肯定會被改寫。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手中的璞玉,每一位老師都是技藝高超的玉雕大師。
《三字經》讀后感7
“如果不去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受到變遷,而學習的根本辦法,就是專一“。這是錢文忠教授對這句話的理解,我對這句話,情有獨鐘,因為人性格的養成是要受到后天教育的影響,對于18歲以下未成年人,他們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上網、打游戲、逃學、說臟話,這些現象在中學生中已經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們本性的善良,讓他們有一個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這才是社會發展的要求。
對于學習,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專一。所謂“一心不能二用“。古時,有“江南才子“之稱的唐伯虎。幼時,也因“心不專“而受到老師的教誨,但最終當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時,技藝已經超過了他的老師。是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為什么有成績好壞之分呢?仔細想想最根本還是自己的心思問題,是不是花心思學習了,是不是“用心專一“了。當機會從身邊溜走的時候,要想想當時為什么不用心一點兒呢?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三字經》讀后感8
同學們,你知道我國有哪幾大名山嗎?人們常說的六谷是指哪些嗎?你可不要以為這些問題的答案只能在《百科全書》中能找到,其實只要讀過《三字經》。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星期天,爸爸突然問我:“你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嗎?”,我漫不經心地說:“這誰不知道啊。”爸爸又問:“那你知道他讓梨時有多大嗎?”,我愣住了。“你不知道,就讓他來告訴你吧!”爸爸說著從背后拿出一本書來,指著一行字說:“融四歲,能讓梨,孔融讓梨的時候才四歲,這下你明白了吧!”我拿過書一看,原來是一本《三字經》。隨便翻了幾頁,我就被書中的故事給吸引住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不禁輕輕地讀了起來。同學們,可別小看了《三字經》。它里面的知識可豐富了。
從這以后,有空翻翻《三字經》就成了我的樂趣。它不僅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還讓我學到了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讀后感9
從這學期開始,老師在早自習時間,要我們朗讀“三字經”和朱子治家格言,我們先讀三字經,不久許多人就已經可以背到第四段了,但是我連一段也背不起來。
老師說只要每天念一次,自然就會背起來了,沒想到我真的可以把三字經背起來,而且我還超過別人得進度,而且,老師為了鼓勵同學,會背的同學都可以吃冰淇淋,所以我也得到一客香甜美味的香草冰淇淋。讀經真好玩,也拿到老師的獎勵,我覺得很有成就感。
老師每天在班級聯絡簿抄會抄每日一句三字經,先讓我們分組搶答字義或故事理解,只要回答,意思有點接近,就分組加分。所以,每次抄連絡簿時,我們就趕快查字典,準備搶答。之后,老師再講解經文的'字意或故事,結合我們的生活故事,大大提高同學讀經的興趣。
全班一起讀經時,我們先把排好桌椅,清理桌面,桌上只擺三字經,身體自然端正,一手壓書,一手指著經文跟著念。我們只要和老師、同學一起朗讀就好了,只要同學的聲調、速度一致就好了。
我喜歡讀三字經,因為越背越有趣,我已經背完朱子“治家格言”之后,我要挑戰“孝經”。
《三字經》讀后感10
《三字經》這代歷史書,相信大家都看過吧,《三字經》可是一本悠久的古代書啊!它的每一個字,都包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讀完三字經后,還要透徹理解它們的意思,這樣才能做到十全十美哦!國慶節在家休息的日子,爸爸要求我把以前讀過的《三字經》拿出來重讀,并給我講解了每一句的'意思。上學前背《三字經》時,其中很多語句的意思我都不懂,現在上學了,經過爸爸的講解,經過每天老師的引導,我能理解了書中的一些含義。
三字經的每一個,每一行字,都在講述著一個個人生的哲理。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那樣,意思就是不能浪費時間,要珍惜每一分鐘,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萬”的意思,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有耐心,一步一步來。
《三字經》讀后感11
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教我三字經了,其中有一段讓我印象深刻。“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黃香九歲就知道替爸爸暖被窩,;孔融四歲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孝悌為人之本!仁慈而和善的情性是所有各種品性中最可愛的`。
烏鴉長大了,還要反哺自己的父母,作為小朋友的我們也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的!
“首孝悌,次見聞!”古老的文字已一語道破做人的輕重之處啊!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教我三字經了,其中有一段讓我印象深刻。“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黃香九歲就知道替爸爸暖被窩,;孔融四歲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孝悌為人之本!仁慈而和善的情性是所有各種品性中最可愛的。
烏鴉長大了,還要反哺自己的父母,作為小朋友的我們也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的!
“首孝悌,次見聞!”古老的文字已一語道破做人的輕重之處啊!孝悌為人之本
《三字經》讀后感12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還記得這叫什么嗎?對,是《三字經》。讀完后,我的感想很多。如我們應該好好回報社會,好好報答父母。《三字經》里的每一句話,都有著一個感人的故事。每個故事里說的.都是懂孝敬的古人,這些都是千古留傳的佳話,它教導著后人,從中能學到怎樣感恩父母。
先從黃香說起吧!黃香,在九歲時,夏天為了讓父親入睡,他把席子扇涼了讓父親睡。冬天為了讓父親不涼,先用自己的體溫把被窩弄熱,再讓父親上床入睡。再說說“盧衣順母”,一個小孩子小時候母親去世了,父親為他找了一個后媽,后媽很壞,給她親生的穿好的,給他穿盧草做的衣服。后來被父親發現了,父親要休妻子,他懇求父親不要,之后后媽也轉變了,也開始對這孩子很親了。這兩個故事讓我明白了怎樣孝敬父母。
其實,當父母將我們生下來的那一刻起,我們就應該孝敬他們。以前,我們不知道孝敬的真正含義,現在懂了,就要好好的孝敬他們。就是現在的生活再好,也不能忘記“孝敬”二字。
就讓我們一起學會感恩,孝敬父母吧!
《三字經》讀后感13
《三字經》,誦讀朗朗上口,歷史典故也多,既能多識字,又明白道理,對我的啟蒙教育影響很大。
上幼兒園時,我就開始背誦《三字經》了。爸爸說,意思不懂沒關系,只要有興趣背誦,上學后就會慢慢的明白其中的道理。在爸爸媽媽的.鼓勵下,我就把《三字經》當成兒歌經常背誦,到了上學前班時,差不多能全部背誦了下來。
上小學之后,我仍然不斷誦讀《三字經》,從中學到了許多歷史、地理知識和人生道理。如“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從小就要尊敬師長,學習各種禮節,孝敬、體諒父母。“融四歲,能讓梨”,就是要懂得尊敬兄長和友愛謙讓。“頭懸梁,錐刺股;如囊螢,如映雪。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就是告誡每一個人,要想學有所成,一生都要勤奮學習。
以前我對爸媽百般依賴,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啥事都幫我安排好。重新讀了《三字經》,覺得非常慚愧。今后我一定自強,能做的事情盡力做,多體諒大人辛苦,幫做一些家務,孝順父母,好好學習。和同學們在一起時,禮貌謙讓,團結互助,友好相處。
《三字經》讀后感14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三字經》是中華典故,主要是偏重于歷史知識、自然知識、生活常識的傳授。三字一句,文字淺明,句子短小易懂,每兩句押韻,容易念也容易背,可以鞏固記憶。
我認為《三字經》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說“教”和“學”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講封建倫常的`一些話;第三部分介紹時目、四時、五行、六谷、六畜;第四部分介紹歷史;第五部分則說了一大串歷史上勤學發奮的人物故事。
我認為《三字經》是一本非常好的書,讀了《三字經》后,我由“玉不琢,不成器”得知人不經磨練不會成功;由“人不學,不如物”得知一個人不學習,沒有知識就連一個物品都比不上;由“古圣賢,尚勤學”得知即使是古代圣人孔子也勤學好問,何況我們呢?由“幼不學,老何為”得知如果青少年不學習,到老就不會有什么出息。
總之,《三字經》是一本好書,讓我受益匪淺。
《三字經》讀后感15
媽媽給我買了本《三字經》,讓我在課外的時候看,背。書中每三個字都會講一個道理或是一個歷史、寓言故事。我讀了之后,里面的許多小故事都深深地感染著我,打動著我,讓我受益匪淺。
三字經不過一千多個字,其中讓我深受啟發的一句是“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孔融這么小就懂得自己吃小梨,把大梨讓給哥哥吃,謙讓兄弟,家庭和睦,我比他大了不少,更應該向他學習。這個故事使得我逐漸養成了互相謙讓、禮貌待人的好習慣。
還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句話是說一塊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器具。這句話讓我懂得了我們每一個小學生,猶如一塊璞玉,玉不琢,怎成器?我們應當從小就要刻苦學習,充實自己,打好基礎,將來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我有一個哥哥,上小學的時候就不好好學習,很貪玩。父母怎么說他也不聽。現在,他非常后悔上小學時沒有好好學習,沒有打好基礎。現在后悔已經晚了,又有什么用呢?
《三字經》中還有許多像這些包含著大道理的小故事,它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它是我的好朋友,好老師,能伴我成長,促我進步;它也可以不斷鞭策自己,使自己更完美。
【《三字經》讀后感】相關文章:
三字經讀后感09-19
《三字經》讀后感08-30
三字經讀后感范文10-18
《三字經》讀后感作文10-25
關于《三字經》讀后感06-14
《三字經》范文讀后感03-30
清版《三字經》08-14
初中三字經讀后感10-25
學生三字經讀后感范文08-31
《三字經》讀后感15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