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后感1
《捕捉兒童敏感期》是著名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的編著的書,本書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象,就如書中所說:“了解了敏感期,父母就可以了解兒童成長的規律,破破譯兒童內心的秘密,幫助孩子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并釋放內在的新的生命力。”所以“這是愛孩子的書,而不是教孩子的書。”
《捕捉兒童敏感期》是一次在網上給單位買書的時候無意中看到好評如潮便給自己下了訂單,買回來后從7月到9月一直擱置在書架上,直到順利搬家完。10月用了四個周末的女兒上輔導班的時間閱讀完。這是自己今年最認真閱讀的一本書,每看完一個篇章就做了標注和寫下關鍵詞,以便提醒自己再次回看的時候能夠抓住重點,再此也特別推薦給家有小寶貝的媽媽們。
本書有8個篇章,在第一章,作者通過4個孩子的敏感期故事:從嬰兒吃手、腳丫、玩具等用口來感知世界,了解外在,建構自我,說明孩子從出生敏感期就開始了,這也是口的敏感期;孩子之間交換,在成人看來屬于不等價,而在交換背后卻藏著孩子的秘密和感覺,有著他們的喜悅;在秩序敏感期,我們會發現孩子們必須按照既定的規則做事,如果大人破壞規則他們會要求不斷的重新來,她也會要求大人或者小伙伴們按照自己擺放玩具的要求放好,這也是兒童的“直線式思維”,到了“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孩子對繪畫和音樂有著天然的直覺,在這一時期,如果被家長們發現和抓住,為孩子提供藝術環境,那么就能很好的進行“潛力開發”。讀完第一章,讓讀者對敏感期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讓讀者對探索孩子有了興趣,因此,在后面的章節中,作者分別從0—2歲、4—5歲、5—6歲和6歲以上兒童發展中的敏感期做說明,每個階段通過孩子與家長、老師的故事進行闡明各個敏感期。
什么是敏感期呢?書中給出的定義是:敏感期是指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并不斷重復實踐的過程。本書作者在介紹敏感期的時候,也給我們介紹了蒙臺梭利教學法的美好——為孩子提供一個寬松和愛的環境,讓孩子們保持天性自由發展。
讀完敏感期,讓我再次重新認識女兒在成長過程中的小故事,比如:剛出生下來為什么總是愛吃手和腳丫子,很多次把腳丫子放入口中,被我制止逗她玩,而她還吃得津津有味;家里的玩具和書也是被她咬,總是擔心她把細菌或者不能吃的物品吃進去掐住;不喜歡照顧她的奶奶穿黑色的衣服,奶奶穿了黑色的衣服她就哭,就讓奶奶脫;小朋友來家里做客,不讓別人動她的玩具,如果玩了玩具必須是放在她的地方,放錯了她就大哭,讓人覺得孩子不可理喻太自私了;愛美是人的天性,小女孩經常踩著我的高跟鞋,拿著我的化妝品給自己涂涂抹抹——很多的為什么,也讓我在這本書找到了答案。讀完此書,讓我們認真的面對孩子的每一個敏感期,陪伴她成長。
每個敏感期的到來都是短暫的,也會是轉瞬即逝的,如果在敏感期我們沒有好好“保護”它,在12歲之前只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自由,也是可以彌補的。作者說:“在愛中長大的孩子,將來一定會勇敢、堅定、樂觀、充滿自信,擁有這樣一個孩子,幸福會像空氣一樣包圍著我們。”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后感2
斷斷續續花了好長的時間終于讀完了孫瑞雪的《捕捉兒童敏感期》,這本書對我而言,理論知識太多,一時難以消化,以后還要多翻閱學習。
全書的主題是孩子的各個敏感期出現時,家長和老師要給與足夠的愛和自由,幫助孩子平穩度過每一個敏感期。
等等兩歲生日時,發生了一件小事。等等在客廳玩耍,因為里屋開了空調,干爹從陽臺進來后就隨手關門了。突然只聽到等等嚎啕大哭,大家立刻去哄他,也哄不好,還是歇斯底里的哭。我猜測,干爹進來后自己關門了,沒有讓他關。把他抱過來,問他是不是這個原因而哭。他點點頭。立馬打開門,喊他去關。他一邊流著眼淚,一邊笑著跑去關門,然后就不哭了。因為之前,每次我們從陽臺進來,都是他去關門。他已經到了這個秩序敏感期,這個事是讓他來做,那么別人就不許做,必須等他來做。即使到現在2歲5個月了,我們從外面進來,如果他在家,必須喊他來開門,如果你用鑰匙開門進來,他立馬就會哭,喊著:“讓我來”。家里還有一些事情也必須讓他來,比如爸爸的煙灰缸必須讓他來倒,即使他倒不好,每次搞得到處都是。他的這秩序個敏感期持續時間挺長了,但是對于我們家人的生活沒有影響,我們也都由著他,給予他足夠的空間和時間。
兩歲半以前的敏感期有很多,比如走——從最初的要成人拉著手跳,到獨立行走,到要上下坡、爬樓梯,到專門愛走不平的路。現在細細回想起來,等等這一些都經歷過。他還不到1歲就能獨立自己行走了,不要我們牽他,自己像只小企鵝一樣,左搖右擺的走路,還特別喜歡去追比他走得快的大孩子。大一點后,喜歡走樓梯,大熱天里我陪著他在小區入口的樓梯處每天走好幾趟,為了導入數學興趣,一邊走,我還一邊數數,他走一級臺階,我數一個數。小區的花園里有好多一塊塊的石板小道,不是平坦的.,而且還隱藏在灌木叢中。一歲8個月左右,因為妹妹出生了,他每天都是由阿姨帶著出去玩,每天都帶著阿姨走那些凹凸不平的小路,而且每次路線都還不一樣,阿姨必須跟在他后面走。兩歲4個月時,大姑和姨奶奶來長沙玩,我們一起去爬岳麓山,我們都走在大路上,他一個人走在路旁的干水溝里,我們讓他上來,不肯,還走得特別開心,一個個的叫我們回頭看他。進入模仿額敏感期時,簡直就是鸚鵡學舌,我們說什么,他也跟著說。我問他:“你吃蘋果嗎?”他說:“你吃蘋果嗎?”“媽媽是問你,你吃不吃蘋果?”“你吃不吃蘋果?”還能怎么溝通呢?
諾諾現在已經9個多月了,但是對吃手還是樂此不疲,。她在用口腔探索世界,也是在用口腔尋找安全感,安慰自己。6個月以前是經常吃,一根根手指輪著來,或者是整個手指都賽進嘴里,或者是攥成小拳頭塞進去。現在是只吃食指,想要睡覺了就會吃,半夜醒來也會吃。平常拿到什么東西都往嘴里放,不讓她吃立馬就哭了,一還給她,眼淚馬上收住,塞進嘴里,望著你笑。她的口腔敏感期還沒有過,平常不會阻止她,但是也會引導她發展其它感官,比如聽覺,用工具發出不同的聲音;訓練視覺,用玩具吸引她追視;給她不同材質的玩具,讓她摸,捏,以此來訓練觸覺。
對于孩子,我們總是以自己的固有思維去看待他,其實孩子有自己的發展歷程,他到了什么年齡,自然會有什么樣的發展,我們不能揠苗助長,也不必憂慮,給予足夠的愛和自由,靜待花開。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后感3
這個假期,為了教育女兒,閱讀了一本書《捕捉兒童敏感期》,發現又學到不少東西,理論聯系實際,很多知識和她的實際情況是相符的。了解一些關于孩子的敏感期,幫助她順利按時度過每個敏感期,對她的智力水平發展是很有好處的。以下是我摘抄了一些典型的觀點,給大家分享一下: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并不斷重復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后,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1、兒童都有喜歡旋轉的時期,科學家的研究也同樣證明,旋轉對大腦發育很重要,它提高平衡感和協調性,對寫作、閱讀也有幫助。
2、細小事物——對極小而精致的事物感興趣,八九個月的孩子就非常喜歡抓捏軟的物體,手的活動不只是簡單的動作,而是有智性的.目標。成人常常因為無知剝奪了幼兒用手的自由,也剝奪了他認識世界的機會。童年鍛煉用手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成年人不會用手或者很笨拙,不會拿筷子,不會點鈔……和他們童年這方面的發展受到障礙有關。
3、兒童的執拗敏感期。可能來源于秩序感。在建構秩序感這個特殊品質時,兒童的過分需求往往被認為是“任性”和“胡鬧”。很多家長難以理解兒童的執拗。當成人不能保證兒童的順利度過這個階段時,兒童必定受挫。解決兒童的執拗問題,一是要理解,而是要變通,三是要成功。執拗的敏感期過后,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接踵而來。
但是我覺得這個問題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有時大人也不能完全依著兒童的某些“執拗”。希望摸小洞洞,肯定是這個時候孩子的一大特性,電源插座成了最大的危險,這時候,也許就需要變通一下了。買了幾個電源插座蓋,大人費點勁兒可以把蓋子拔下,小朋友怎么摳都拿不下來的。這樣既滿足她的探索,又保證了安全,等她發現毫無收獲,就再也對那兒沒興趣了。
4、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自己的東西給不給別人自己有決定權;拿別人的東西要征得別人的同意。這是兒童交往的主要原則。兒童的物品應歸他自己所有,不能強迫他放棄自己的東西,“分享”不適用于5歲之前的孩子。我們可以提供分享的機會,有的孩子正處于“我的”占有敏感期,他要靠擁有自己的東西將“我”于“他人”區分開來。如果強制這個時期的兒童分享他的東西,會給她造成巨大的恐懼感和危機感。等孩子到了4、5歲時必然會愿意分享,因為他的心理已經發展到了另一個層面。贈送、交換也是兒童交往得到物品的方法,平時要給兒童一些玩具、食品,使他們擁有贈送和交換的條件。
這時期的孩子對敏感的對象因為感興趣而投入,因為投入而專一、持久。成人千萬不要打斷孩子,而是應該先觀察再判斷,否則會扼殺孩子敏感期的萌芽。雖說孩子失去的敏感期有些可以彌補回來,但畢竟有缺憾。希望老師一定要細心觀察,要多給孩子展示自我、發展自我的機會,更要給孩子充分的愛和自由。
這本書會讓我更愛我的孩子,我也會把我的愛傳遞給我遇到的每個孩子。我呼吁所有父母不要光用嘴說愛孩子,要用實際行動來表示吧:多抽出時間陪孩子,多觀察孩子,多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多關注并捕捉孩子的每個敏感期,讓我們的孩子在愛和自由的環境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后感4
古人云:“開卷有益”,書是前人勞動與智慧的結晶,它是我們獲取知識的源泉。莎士比亞曾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書讓我們的頭腦有知,明智而知不足,擴充知識以外兼可涵詠性情。對于教師而言,讀書不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更是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鑒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辛燕研修共同體每周推送成員讀書筆記一篇,使成員之間形成追趕超越積極讀書,讀好書的讀書氛圍!
有多少父母知道,嬰幼兒喝了糖水后為什么拒絕再喝白開水?他們為什么愛吃手,還對非常微小的東西感興趣?讓他聽磁帶,他的興趣為什么不在聽上,而是在來回裝卸磁帶上......
在讀了資深幼兒教育學家孫瑞雪編著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后,我才了解,這一切的背后,是一個黃金般貴重的概念—敏感期。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并不斷重復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這本書收錄了200多個孩子(0~10歲)敏感期的真實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長或老師記錄,通俗易懂,孫瑞雪老師針對每個不同案例都作了點評,她認為兒童的智力來自于感覺;個性跟創造力之間是畫等號的,創意不能教;打罵中長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觀現實。這是第一次大規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鑰匙,引領我們讀者了解兒童成長的規律,破解兒童內心的秘密,讓每個孩子在愛和自由中健康成長。
敏感期是培養孩子的性格、興趣、思維能力和獨立能力的最佳時期。它的一個特點就是不期而至。成長中的兒童有一個接一個的敏感期,但很多父母、老師都不太了解,一直用自己的思維成人的價值觀來判斷孩子的行為。他們強制性的介入不但侵占了兒童每個敏感期的獨特發展時機,還會使兒童對強制灌輸的內容產生恐懼,嚴重破壞了孩子自我發展的探索行為。有問題的兒童,如多動、自閉癥的兒童,正是他們的探索活動被嚴重阻礙而造成的。因此,敏感期得到充分發展的孩子,頭腦清晰、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質。
這本書中的一句話讓我感觸至深:“只有錯誤的成人,沒有錯誤的兒童。”這就要求我們應該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現出來的一切特質。除了觀察、了解外,我們還應該給幼兒充分的愛和自由
在這本書中,有大量孩子敏感期的照片:從口的.敏感期到手的敏感期,再到空間敏感期、人際敏感期等,使我一下子對敏感期有了非常直觀的認識。全書的述說對兒童種種發展都充滿了由衷的贊嘆和崇拜,言語中充滿了愛和包容,尤其對兒童某些“惡劣”的行為和言語的沖撞,都能那么寬大的包容和理解。這也是我們每一名老師要做到的。
在讀這本書后,我更深刻地認識到,兒童成長的每一個重要時期和生命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認識到教師重要的品質是會觀察,不去干擾孩子,充分給孩子愛和自由的空間。學會捕捉兒童的敏感期,如何在關鍵時刻給予孩子科學的教育和關注是如此重要。不但可以在敏感期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引導,還可以在家長提出的疑問的時候給予正確的與指導,讓孩子在充滿愛、充滿快樂自由的環境。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后感5
寒假里,在朋友的推薦下我閱讀了孫瑞雪老師編著的《捕捉兒童的敏感期》這本書。之前只聽說過青春期,更年期等,對于兒童敏感期還是第一次了解。原來兒童的成長是由一個又一個的敏感期構成的,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兒童的心智水平就會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而敏感期發展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一個孩子能否成長為一個正常的,優秀的人。
回憶女兒的成長經歷,我恍然大悟。以下是我根據此書對女兒的成長經歷回憶和剛剛一歲的兒子處于兒童敏感期的一些案例分享。
進入口腔敏感期時,潼潼喜歡在床上抱著大可樂瓶翻滾,并嘗試用嘴咬開瓶蓋。當時她還不到一歲,做這個動作有些費勁,但她并不氣餒,可以持續做十幾分鐘,時常把自己累得氣喘吁吁;潼潼有一只黃色的小熊,每次給她小熊,她都會去咬小熊的鼻子。去超市看到娃娃時,也是抓過來咬一通;有一次,家里的地上放了一袋芒果,潼潼抓起來就往嘴里送,芒果皮的味道可不好吃,她馬上做出難受的表情,迅速的把嘴里的東西往外吐。但是當時自己是沒有兒童敏感期這一概念,總覺得有些不耐煩,覺得這孩子挺調皮的。哈哈哈,現在我知道了,小家伙口的功能已經建立并獨立起來,正在用口來認識世界呢!
兒子現在已經一歲了,恰好家里的沙發破了一個不起眼的小洞,他發現了,便開始用手指去摳。小洞被摳大了,棉絮露了出來,他便把棉絮往外掏,于是那段時間他總是專注于這份工作,樂此不疲。總結潼潼的成長經歷,我知道這是孩子的手敏感期到來了,接下來我發現他對紙箱子很感興趣,于是便把他放到紙箱子里,他時而蹲下,時而站起,有時還會扶著箱子不停地搖晃,臉上露出興奮的`表情。一不留神,箱子搖晃得太厲害了,他就面朝地板摔了個大馬趴,繼而哇哇大哭。無奈,我開始為他留心更安全的地方。然后我發現,每次打開洗衣機時,他都喜歡往洗衣機里扒拉,但是他個子夠不著,什么也看不到。于是我把他抱進去,當然我事先拔掉了電插頭。進入這個空間,他有時手舞足蹈,有時又安靜得出奇,他可以自己在里面玩上30,40分鐘。很顯然,他對這個空間很滿意,這種狀況持續了一個星期左右吧。當時,我只是想帶他的時候省些力氣,沒想到恰好滿足了他在空間敏感期時對空間探索的要求。
以上是我對潼潼處于部分敏感期的一些記憶,但是當時自己是沒有兒童敏感期這一概念的。完全是處于保護孩子愛好的心理。因為,小時候,媽媽總是限制我做這做那。不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有多痛苦,我不會忘記。所以,我不希望女兒、兒子和我一樣,在沒有自由的環境中成長。于是,我會盡量滿足她的想法和要求,這么做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彌補自己兒童時期的遺憾。
很感恩能讀到這本書,使自己有機會探索兒童成長的秘密。從前不明白女兒為什么那么喜歡玩沙子?不明白兒子為什么那么喜歡玩水?更不明白表哥的兒子為什么每天早晨起床都要看同一集奧特曼?現在總算是揭開這層神秘的面紗了。當然這些都不足以讓自己有足夠的信心和把握去指導處在敏感期的孩子做些什么。但至少會讓自己和身邊的人有更多的寬容和愛意去善待每一個孩子,幫助他們順利度過一個又一個的敏感期,最終長成正常的,快樂的人,感恩!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后感6
一直在讀一本《捕捉幼兒敏感期》的書,最近剛剛讀完,這本書收錄了一百多個孩子敏感期的真實案例,通俗易懂,而且作家還針對每個不同個案均作了點評,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象,讓我們了解兒童成長的規律,從而使孩子順利通過敏感期,讓每個孩子在愛和自由中健康成長,兒童成長的每一個重要時期于生命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如何在這樣關鍵的時期給予孩子科學的教育和關注,讓兒童的心智水平從一個層面順利上升到另一個層面,這就需要家長做一個教育的有心人,做一名智慧型家長。教育是一門大學問,教育同時也是一個大智慧!結合孫老師的一個個關于幼兒敏感期的教育案例,對照自己以往的教學,我認識到需要家長在不斷地積累經驗、不斷研究、不斷反思的過程中形成,擁有智慧才能捕捉兒童的敏感期,了解兒童成長的規律,破解兒童內心的秘密。
我在感覺到幼兒成長快樂的同時,也帶來了極大的困惑:當幼兒出現可能引爆他們思維火花的興趣點時,不知道該如何把握;當幼兒的探索四處碰壁、走入“死胡同”時,不知道如何挖掘;當幼兒閃出煙花般燦爛而又短暫的智慧時,卻未能及時捕捉……在這些教育的面前,就需要擁有一種智慧,一種能及時把握、及時反應、有效生成、有效實施的智慧,而這就是如何正確理解并及時捕捉幼兒敏感期的智慧。
如何用智慧捕捉兒童的敏感期,結合孫老師的案例,我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把握教育的價值。我們每天在生活中都會發生一些小事,大部份的我都會流于形式簡單地進行處理,如果能抓住有價值的教育時機,采用智慧的策略,使本來看似平常的事件從中引發出有價值的教育行為。作為家長,善于觀察,知道在事件來臨時應該做什么,怎么做才是最適合的。及時把握教育的機會,突出教育的價值。
二是平等的關愛教育。教育是一種幫助,一種平等的關愛。這些我深有體會,因為有了平等的土壤,幫助和關愛才能產生神奇的效果。家長對孩子的愛,對孩子的情是什么?家長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知識、技能,還要給孩子自信,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重要,知道自己可以有所作為。所以家長處理事情時要先進行分析,找出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指責或是直接下判斷,不同的事情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其實,在生活的每一種處理方法的背后,隱藏著的都是對孩子的尊重、理解、信任、鼓勵、放手、幫助、提醒和約束……不是嗎?“洗耳恭聽”,讓我們學會傾聽孩子;“袖手旁觀"是讓我們學會放手;“雪中送炭”是對孩子的理解和關愛;“自食其果”是讓孩子學會承擔…… 三是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善于和孩子進行藝術的交流。 孫老師通過幾個案例記錄,特別在《人際關系的敏感期》中闡述給予孩子足夠自由空間的'重要,因為孩子的思維和成人的思維是截然不同的,我們家長要時時處處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他們的行為,聽他們的語言。當他們的言行超出成人認為“正確”范疇的時候,不要激動,千萬先沉住氣,想想為什么?給孩子充分的發言權就是教育智慧之一。 多聽聽孩子的想法,或許聽完他們的解釋,家長的怨氣會立刻全消,取而代之的是你的捧腹大笑。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后感7
這本書我很喜歡,之前看過電子版,但覺得看電子版書沒有買書回來看感覺好,買書回來讀不僅家人可以共讀而且想拿到那里讀都可以,不用總盯著電腦眼睛也會覺得舒服很多。
燃寶真的長大了,自可以一個人玩,發現一樣東西就可以反復玩很久,晚上他做在椅子上畫畫,我就坐在一邊看這本書,喜歡讀這么書,這里可以看到最真實、最可愛的孩子,在這里可以看到燃寶的身影,在這里可以找到樂趣,尤其談到孩子到了語言敏感期的時候,孩子會反復應用、不分場合的應用學來的語匯,而且說的都很雷人,很有趣,也很真實,孩子就是這個樣子。每一個孩子都要經歷他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敏感期,只是每一個孩子的每一個敏感期到來的都不一樣,有的早有的晚。當讀到孩子秩序感敏感期的時候,我和作者有同樣的體會,家里誰的東西就是誰的,爸爸的手機只能爸爸拿,媽媽的枕頭只能媽媽枕,媽媽的鞋只可以媽媽穿,有朋友來家里穿了我平時穿的拖鞋,小家伙都會不悅并要求換過來,讀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孩子,可以幫助我們捕捉兒童敏感期,并且在孩子敏感期到來的時候給他提供幫助。
以前曾和朋友們狂言說自己不會結婚不會要孩子,結果在朋友圈里我是結婚較早的,有了孩子之后是最喜歡孩子的,有時候人真的很奇怪。我真的特別感恩上天賜給我這樣一個可愛的燃寶,有了燃寶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偶爾會寫寫日志寫寫博客,現在的我會常常寫,記錄自己和燃寶的故事,記錄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為自己積累財富,也是為燃燃積累財富。我特別感謝新浪育兒圈和新浪親子圈的每一位圈友,感謝媽瞇沙龍,感謝這些育兒專家寫的這么多這么好的書,讓我一個從不了解孩子不喜歡孩子不知道如何帶孩子的人變成了喜歡孩子開始了解孩子知道自己應該要怎么帶孩子,當然,有時也會茫然,有時也會失控,我們大家常聚在一起談自己的育兒經,談自己的想法和作法,在這一個又一個的學習過程和交流過程中,我也會不斷的為自己展開自我批評和自我教育,如何給孩子“愛和自由”,如何做好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我還需要學習和努力。
在這里推薦我的朋友們和我一起讀這本書,還有該作者孫瑞雪的“愛和自由”、“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李躍兒,談到李躍兒,她是北京效區巴學園(幼兒園的名字)的園長,導演張同道在該園秘呆三年拍攝的紀錄片《小人國》,真實的反映了2至6歲孩子的生活并透過孩子的視角,展現成人的'世界,小人國這部電影一直很想看,可惜只看過北京教育臺的對話節目放過片花,很感人很真實,僅看了片花我哭了,看到園里的孩子有的打人有的被打的時候觸動了我的心,是啊,幼兒園對于孩子來說也是一個小的社會,這里有強弱之分,在父母保護下成長的孩子進了園之后還是要自己去面對和處理孩子們自己的事情的,這里有用武力處理的也有用智謀去處理的,遠不差與成人世界。該片今年十月份在北京上映的,但在網上都找不到,這里的電影院沒有買這部片子,咳,挺遺憾的,生活在大城市還是好啊,可以最早最快的分享各種資訊,真幸福。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后感8
閱讀了《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中的案例和孫瑞雪老師對案例的深入點評,我從中學到了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想起了以前在迎賓幼兒園時發生的一些和書中案例相似的事情,那時都會錯誤地理解孩子的一些做法,甚至扼殺了孩子的某個敏感期。
本學期構建區角,小朋友帶了自己的玩具來幼兒園。有的小朋友,老師通知家長多次,但都沒有把玩具帶來,后來經詢問才知道孩子堅決不讓帶。每次媽媽想偷偷帶來,孩子發現后都會大哭大鬧一場,媽媽還說孩子很小氣,怕東西帶來后別的小朋友玩,他從不讓別人玩他的玩具,就算是他不喜歡的也不行,真拿他沒辦法,也許是獨生子吧,特自私。”我認同了孩子媽媽的話,同意“孩子很自私”的說法。
現在我明白了,這個時候的'孩子跟自私毫無關系,而是自我意識逐步形成。此時的父母和老師應滿足兒童的需求,不要譴責孩子的行為。要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因為這是兒童建構自我的開端。
戶外活動時,孩子們總喜歡拾地上的小東西,把它當成寶貝一樣捧在手心,或裝進口袋,被我發現后,告訴孩子們不許撿地上的東西,它不衛生,并要求孩子把它扔掉,看著孩子們扔東西時依依不舍的樣子,現在回想起來,我的做法太殘忍了。如今閱讀了《捕捉兒童敏感期》,便知道了一些正確的做法,那就是給幼兒自我發展的空間,給他充分的自由。
嬰兒從一出生進入了第一個敏感期:口的敏感期,現在我明白了嬰兒最初是用口感知世界的,首先用口喚醒了自己的手,用手去探索。以前不知道孩子們專心反復地做他喜歡的事時是他的某個敏感期到來了。自從閱讀了《捕捉兒童敏感期》,我特別喜歡去捕捉班上幼兒的敏感期和書中對照深刻體會一下。
一天,孩子們喝完水后送水杯,把水杯擺回杯架后,其他小朋友都回座位了,只有琦琦小朋友站在杯架前邊看邊說。原來杯架上的數字吸引了她,想起近幾天她總是喜歡問我一些字的事,我知道她認識數字的敏感期到了。她邊讀邊問:“老師,這是‘8’嗎?那是‘19’嗎?這是什么?”我依次告訴她,并一一讀給她聽,她邊聽邊小聲跟讀,我放慢速度把每個數字讀清,生怕她聽不清楚讀錯了。
這時期的孩子對敏感的對象因為感興趣而投入,因為投入而專一、持久。成人千萬不要打斷孩子,而是應該先觀察再判斷,否則會扼殺孩子敏感期的萌芽。雖說孩子失去的敏感期有些可以彌補回來,但畢竟有缺憾。希望老師一定要細心觀察,為幼兒的敏感期多做準備。班上已經有明顯的教具:班上的物品和門窗都貼著相應的詞語,還有識字家園。也可以在發作業時讓識字敏感期中的幼兒對應著小朋友的名字去識字。讓兒童把文字和語言與它對應的對象在自己的生活中聯系起來,以便孩子能深刻地記住并理解地識字。成人要多給幼兒展示自我、發展自我的機會,更要給幼兒充分的愛和自由。
我非常感謝王老師給我們這次學習的機會,讓我有幸閱讀了《捕捉兒童敏感期》,我感到非常幸福。這本書會讓我更愛我的孩子,我也會把我的愛傳遞給我遇到的每個孩子。我呼吁所有父母不要光用嘴說愛孩子,要用實際行動來表示吧:多抽出時間陪孩子,多觀察孩子,多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多關注并捕捉孩子的每個敏感期,讓我們的孩子在愛和自由的環境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后感9
第一次接觸到這本書是大學的時候,音樂老師給我們推薦了孫瑞雪的這本書《捕捉兒童的敏感期》,她說很遺憾是在她女兒快3歲的時候才接觸了這本書,錯過了很多她家寶貝的成長時刻,這本書很適合幼兒教師、家長們閱讀,因為書中詳細的例子描寫,向我們展示了每一個敏感期的不同表現,通俗易懂。而且還有對于每個案例的點評,深入的揭示了孩子成長的規律。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并不斷重復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后,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敏感期是培養孩子性格、興趣、思維能力和獨立能力的最佳時期,只有敏感期得到發展了,這個孩子才會頭腦清晰、思維開闊、安全感強等。
作為一名幼兒老師,我們每天都會不斷地聽到孩子們的“告狀聲”,“老師,XX打了XX小朋友”“XX拿了別人的東西”……曾經我為這些“告狀聲”苦惱,也曾經為這些“告狀聲”應付。看完這本書之后我知道了,兒童和成人不同,成人都有別人閑事不管的心理。而孩子天生就有內在的秩序感,他喜歡遵守規則。只有孩子和一些保持了這份美德的成人,才會把規則融入生命。如果孩子內在的秩序以及外在環境的秩序被權威替代,那么決定孩子內心的就是成人。孩子就會產生懼怕的感覺,這種無序的環境是孩子喪失了安全感,最終,這種環境會培養和滋生出懂得叢林規則的孩子,人格就會淪落。
正如韓寒的《后會無期》里有一句話說:小孩子才分對錯,大人們只看利弊。其實真正的小孩子連對錯也不分的,他們只重感受。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兩個小孩分一個蛋黃派,一個孩子拿到大的那塊,一個孩子拿到小的那塊,拿到小塊的孩子不樂意,拿到大塊的孩子就說,你等我先吃一口你再吃,這樣你的就比我的大一點了。于是他們這樣做了,兩個人都很開心。
書中說的秩序敏感期是在2歲半左右,執拗敏感期被認為是在秩序敏感期后,兒童形成了一種秩序的內在模式,一旦被破壞,兒童就會哭鬧、焦慮,我認為這兩個時期可以在一起談感想。小朋友有自己的內在秩序,需要你的尊重。小時候,我最不喜歡聽的兩個字是:聽話。所以,我理解為孩子需要被尊重,他的內在秩序被尊重了,被發展了,才會和你認為的秩序或者規則配對。你單純的強調聽話,他不懂自己為什么要聽話,為什么要遵守某些規矩。孩子自己的秩序都沒有被尊重,如何叫他遵守環境秩序,也就是所謂的規則?所以,表面上看起來任性的孩子,很多都是因為自己的內在秩序被破壞,被誤讀為任性固執,如果用暴力制止的話,他會混亂的,以后所有的秩序對他來說都是無用的。秩序敏感期是最容易被誤讀,被破壞的',在孩子處于這個敏感期時,要多理解,多尊重,并盡力創造好的有秩序的外部環境。
對于孩子,我們始終要記住這三個詞:耐心、寬容、正面引導。耐心是指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對于未知世界,孩子需要花時間去適應、學習。對于教師家長來說,理解他們、耐心的等待他們是最好的支持。寬容,人們獲得經驗都是不斷的嘗試、犯錯、再次嘗試。允許孩子犯錯,不要限制他們的行為,更不要對他們的錯誤進行批評糾正。正面引導,我們需要以身作則,用合適的語言正確的行為當孩子的榜樣。對于孩子們的小問題,正面回應。對于孩子不當的行為和言語,正面引導。尊重孩子,尊重個體,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是最美的存在。我們只需慢慢等,靜待花開。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后感】相關文章: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后感04-30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后感06-09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后感[熱]02-11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后感(精選13篇)11-25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后感 12篇05-12
捕捉兒童敏感期的讀后感(通用34篇)06-08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書心得(通用5篇)05-30
捕捉幸福作文03-05
捕捉幸福作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