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讀后感
讀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我們?nèi)绾稳懽x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羚羊木雕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羚羊木雕》是張之路的一篇微型小說,原文標題是《后悔》。文章圍繞“羚羊木雕”這條線索,刻畫了父母、“我”等幾組人物群像。這幾組人物,在因羚羊木雕而起的矛盾沖突面前,態(tài)度各不相同,說話語氣也各不相同。那么,作者是如何看待這場矛盾沖突的呢?是委婉批評父母?還是表達“我”的反悔之情呢?
一、從父母的說話語氣,看作者情感傾向
媽媽說話的語氣,開始是“驚訝”“驚慌”,所以一開始就是緊張地“突然問我”“那只羚羊哪兒去啦”,接著是“目光緊緊地盯著我”,問“可是現(xiàn)在它在哪兒”。
接著是“嚴厲”而又“態(tài)度堅定”,“要說實話……是不是拿出去賣啦?”“你現(xiàn)在就去把它要回來!”“那么貴重的東西怎么能隨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用的句式不是問句,就是感嘆句,語氣強硬。
爸爸說話的語速是“慢慢地”,“聲音一直很平靜,不過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語氣是堅定不移的!靶∨笥阎g不是不可以送東西,但是,要看什么樣的東西。這樣貴重的東西不像一塊點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張呢?”平靜的陳述句之后,用了一句反問,來加強語氣。
概括起來說,父母說話的語氣是“堅定的”、“堅決的”、“不容置疑的”,從他們言語之中,“我”明白了他們會“逼我去向萬?家回羚?”,“事情已經(jīng)無可挽回了”。
作者如何評價父母的行為?文章雖沒有明確表達,但從人物言語的語氣中,我們還是能讀到作者的批評傾向。在父母面前,“我”是弱勢群體,可是,面對“我”這個弱者,父母采取的態(tài)度卻是“硬逼”,言語之中都是“貴重”,絲毫沒有顧及孩子純真的心靈和友誼,他們生硬的語言,猶如狂風(fēng)暴雨摧殘著嬌艷的花朵。文中奶奶的話“算了吧,這樣多不好”,以及結(jié)尾的句子“這能全怪我嗎”,實際上也是對父母不當行為的批評。
二、從“我”的言語語氣,看作者情感傾向
“我”的言語語氣,經(jīng)歷了四個階段。
開始是膽怯。面對媽媽的突然發(fā)問,“我”“小聲地說”。面對媽媽追問“放在哪兒了?拿來我看看”,“我”“低著頭不敢看她”。面對媽媽“是不是拿去賣啦”的嚴厲詢問,“我”回答時“覺得自己的`聲音有些發(fā)抖”。
然后是強硬。當媽媽堅定地說“你現(xiàn)在就去把它要回來”時,“我”卻又語氣強硬地說“不”,用的是單音節(jié)否定詞,而且是感嘆句。
接著是自責(zé)。當“我”不得不去向萬芳要回羚羊木雕時,“我”說“你能不能把羚羊還我……”,“我?guī)缀趼牪灰娮约旱穆曇簟保拔掖瓜卵劬Σ桓铱此,言語中充滿自責(zé)感和羞愧感。
最后是自責(zé)、委屈、傷心!拔摇睂⒘缪蚰镜袼徒o了萬芳,又從萬芳那里要了回來。“我”對自己的行為充滿了自責(zé),但同時又感到十分委屈,傷心不已,因此,“我”反問自己說:“可是,這能全怪我嗎?”這句話中的“全”,是非常關(guān)鍵的詞語,用在這個反問句中,至少包含了兩層意思。第一,“我”對這件事負有責(zé)任,但不是全部責(zé)任!拔摇弊宰髦鲝垖⒏赣H送“我”的禮物轉(zhuǎn)送出去,沒有征求父母意見,造成需要要回的被動,這是責(zé)任之一!拔摇睂⑺徒o好朋友的禮物又要了回來,對朋友反悔了,做了一件不光彩的事,這是責(zé)任之二。這層意思,表現(xiàn)在句子語氣上,就是自責(zé)的語氣。第二,父母對這件事情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zé)任。孩子的錯,是父母造成的,父親在送給孩子羚羊木雕時,并沒有告知羚羊木雕的價值,并沒有叮囑不能轉(zhuǎn)贈他人,這是責(zé)任一。父母逼著孩子要回羚羊木雕,僅看重羚羊木雕“貴重”的價值,而沒有看到孩子間友誼的珍貴,是錯上加錯,這是責(zé)任二。這層意思,表現(xiàn)在句子語氣上,就是委屈、傷心的語氣。
那么,作者又是怎樣評價“我”的行為呢?有著怎樣的情感傾向呢?“我”未征得父母同意,將貴重的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這“我”有錯。但,“我”是未成年人,父母并沒有叮囑“我”不能將羚羊木雕送人,“我”將羚羊木雕送人,考慮的僅是友誼,并未想到其貴重的價值。從這個角度看,作者對“我”的所做,并未批評,是持理解和諒解態(tài)度的!拔摇睂⑺徒o萬芳的羚羊木雕又要了回來,對朋友反悔了,這“我”也有錯。但是,“我”是被逼要回羚羊木雕的,在強勢的父母面前,“我”是弱者,“我”不得不執(zhí)行父母的命令,要回貴重的羚羊木雕。從這個角度看,作者對“我”的所為,是持同情態(tài)度的。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傾向是非常明顯的。
首先,對父母是持批評態(tài)度的。其一,父母沒有盡到教育職責(zé),他們在贈送子女羚羊木雕時沒有告知羚羊木雕的相關(guān)知識和貴重的價值。其二,他們在子女面前表現(xiàn)得過于強勢,沒有創(chuàng)造良好的溝通氛圍,沒有給予子女應(yīng)有的尊重。其三,他們在“羚羊木雕已經(jīng)送給萬芳了”這個既成事實面前,沒有采取更好地處理辦法,而是僅僅關(guān)注了羚羊木雕貴重的價值,忽視了孩子對友誼的珍重及心理承受能力,錯上加錯,采取“逼取”的辦法,讓“我”要回羚羊木雕。
其次,對“我”是持理解、諒解和同情態(tài)度的。第一,“我”“送羚羊木雕”的錯誤是“無知”的錯誤,是可以理解的。第二,“我”“要回羚羊木雕”的錯誤是“被逼”的錯誤,是值得同情的。第三,“我”的反問“可是,這能全怪我嗎”,已經(jīng)表明“我”能夠深刻認識到自己“送羚羊木雕”和“要羚羊木雕”均是錯誤的。能深刻認識錯誤的“我”,是值得諒解和同情的。從這個角度看,文章在表達對父母的委婉批評之外,也表達了“我”的反悔之意——課文的原標題《后悔》也表明了這層意思。
【羚羊木雕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羚羊木雕12-25
羚羊木雕的讀后感12-11
羚羊木雕讀后感12-11
羚羊木雕讀后感12-31
《羚羊木雕》讀后感悟04-10
《羚羊木雕》說課稿11-25
關(guān)于羚羊木雕讀后感11-01
羚羊木雕讀后感范文12-11
關(guān)于《羚羊木雕》的讀后感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