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家園》讀后感三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善待家園》讀后感三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善待家園》讀后感三篇1
讀了《善待家園》這本書,我的心不禁顫抖起來,可謂是思緒萬千。
想當初,地球母親是多么美麗活潑啊!漫山遍野的蔽日森林是她美麗的長發;茂密叢生的青翠小草是她長而密的睫毛;碧藍的天空是她清澈的眼眸;清亮歡騰的小溪是他沸騰的血液……春天鳥語花香,蜂蝶翩躚;夏季綠意盎然,蛙鳴聲聲;秋日百果飄香,雁過留聲;冬至雪花飄飛,銀裝素裹。春花秋月,夏云冬雪,可以說是美不勝收。
可是現在呢?一座座工廠大肆吐著黑煙,把藍天染得黑乎乎的。大量廢水不斷排向江河湖海,使昔日歡騰清澈的小溪變得面目猙獰,張牙舞爪,渾濁的水面上還飄浮著許多生活垃圾。空氣腥臭難聞,食品包裝袋、塑料袋滿天飛舞。
可謂是觸目驚心。母親的頭發不再美麗,變得枯黃稀少,長而密的睫毛變得皺巴巴的,黯淡無光,只有兩道濁淚在滿是傷痕的臉頰上緩緩落下,而這一切,全都是人類一手造成的。地球母親把他的一切都毫無保留地給予了人類,用心血哺育了我們。
而人類卻使她變得千瘡百孔,面目全非。這就是我們對母親的“回報”嗎?
地球母親只能不停地哭泣,淚水哭干了也難撫平她心頭的傷痛。于是,滿腔悲戚都化為了怒火。
火山噴發,地震,臺風,厄爾尼諾現象頻繁發生,大自然發怒了!
人們只是惶恐,叫苦連天,卻仍然不知悔改,覬覦著地球母親剩下的財富。
殊不知,這一切都是他們自己造成的。
也有許多人呼吁“保護環境”,口號喊得轟轟烈烈,卻很少有人真正能去體貼地球母親。
讓我們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去譜繪自然的新面孔,讓地球母親的笑臉重又綻放。
《善待家園》讀后感三篇2
作為中學生的我,雖然有心卻無力,更想不出切實可行的方法改善生態壞境,而這些《善待家園》一書中也未詳細告訴我們。我希望廣大學生也能為此出一份力,所以找了些關于保護環境的方法:用筆盡量用可換芯的,減少圓珠筆外殼的浪費與垃圾量;節約用紙,復印紙盡量兩面用,愛護森林資源;離開房間的時候,隨手關燈及其他電器產品,可以節約能源;盡量不用塑料的袋子,用綠色環保袋,可以減少白色污染,而且要用可降解的餐盒;各種磁卡都要收集起來集中處理,磁卡里的芯片危害也很大。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祖國的幼苗們,我們一起成為保護環境的先行軍。
在二十一世紀里,科學成為人類的生命。因為科學家們的辛苦鉆研,才有了冶煉金屬的方法,才有了電燈、空調等家電的產生。但也正因為學家們的辛苦鉆研,才會加劇環境污染。
我們要學科學,因為只有不斷地研究,我們才能找出清潔物替代污染物,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我們要學科學、愛科學,把科學展示出來,擁有科學的'種子,精心培育,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顆種子就會不斷生根、發芽、結出累累碩果。我們要學科學、愛科學,勇于嘗試、創新,勇于推翻前人以污染環境為代價的結論,讓社會發展的同時環境得到改善。
科學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它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魔幻效果,我們將用科學的魔法棒揮灑出一片潔凈的未來,未來我們共同期待,我們的家園我們共同守護。
《善待家園》讀后感三篇3
暑假中,我讀了《善待家園》這本書講述了如何保護地球和我們正面臨著怎樣的災難。
人類的生活離不開幾種主要的資源:空氣,淡水,森林,土地,生物種類,以及各種礦類。其中最重要的一種資源不言而喻,一個人不吃不喝至少也能生存三天,可如果不呼吸,人類堅持不過五分鐘,如果你試著不呼吸,就會知道人離開空氣是何等的難受。
然而書中寫出了人類的生活現狀,城市中到處都是空氣污濁的痕跡,大量的汽車尾氣,滾滾的工廠黑煙,處理不好的生活垃圾散發出的陣陣惡臭,雖說《善待家園》中出現了很多挽救措施,但是家園的未來還是取決于每個人,方法再多,沒人去實施又有何意義?面對環境日益嚴重的今天,我們青年學生更是應該展現出我們的朝氣蓬勃的一面,應走在保護環境的最前面,并且帶領起全世界的每個人類,保護這個我們唯一的家園。
書中提到的另一種能源也非常重要,那就是電。仔細想想,我們身邊有多少事物是靠電力運行的,沒有電的話,如今這個現世就會崩潰,人類世界將會陷入一片混亂之中,一度電能為我們提供許多服務,可以用吸塵器打掃房間五遍左右,可將一枚二十五瓦的燈泡點亮四十個小時,可供一臺電扇運行十五個小時。可想而知,我們的生活是離不開電的,節約用電就是對家園的善待。
讓我們開始行動吧,拯救家園,善待地球。
【《善待家園》讀后感三篇】相關文章:
九年級語文《善待家園》ppt03-05
九年級語文《善待家園》說課稿05-12
初三《善待家園》優秀教案及反思05-12
九年級下冊語文《善待家園》ppt04-12
九年級下《善待家園》優質教學設計05-12
初三下冊語文《善待家園》課文05-12
《善待你的愛人》讀后感01-19
初三下冊《善待家園》練習題及答案05-12
善待生命作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