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詩文讀后感(通用45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經典詩文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1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于謙即使是千錘萬鑿,烈火焚燒也毫不畏縮,定要把清白留在人間的意志。做一個無比堅強、正直清白的人。
正統十四年,蒙古族瓦刺率部攻入中原,發生土木之變,明英宗被俘,明朝危在旦夕于謙臨危受命,任兵部尚書,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主張,力阻南遷,親自指揮數十萬軍民進行了名揚青史的北京保衛戰,擊退瓦剌,在中國的歷史上,記錄了輝煌的一頁。于謙又升為總督軍務。后來英宗獲釋,發動了奪門之變復辟,1457年2月,于謙又以“謀逆”之罪被冤殺于北京,1457年5月義子于康將于謙遺骸安葬在杭州西湖。真正意志堅定的,剛強的革命英雄不也是這樣,為了親人,為了民族,為了國家。他們甘愿付出生命,緊要關頭,也毫不畏懼,毫不退縮。比如中國近代的革命英雄董存瑞,在執行攻擊國民黨守軍防御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時,炸毀了4座炮樓,5座碉堡,但由于炸橋型碉堡時有困難,他就毅然的肩負了爆破的'任務,由于沒有放置炸藥的地方,他便用手托起了炸藥包,用生命開辟了前進的道路。雖然我們不能保護北京,雖然我們不能擊潰勁敵,雖然我們不能炸毀堡壘,但是,我們應該有堅強的精神,不被困難嚇倒,努力奮斗,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祖國!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2
《卜算子·詠梅》出自陸游之手。全詩上下透露著一種蒼涼感、一種悲傷感、一種無力感、還有一種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信念。
在冬天開放的梅花,要獨自與風雪斗爭,要拼盡全力去爭奪那僅有的半分之一的生存希望。他要獨自承受來自風和雨的打擊,還要獨自承受冬天的蒼涼,沒有朋友的寂寞……難道他還不夠可憐嗎?你身為同類為什么還要打擊他?難道他有早開的權利是他所能決定的嗎?難道只有他放棄生命,你們才會接受他?不,不是這樣的。當一個生命在同類中顯得非常出色時,難免會遭到嫉妒。但他的出色也是用同等價值的東西換回來的。
正是蠟梅花這種不畏嚴寒的精神,才受到了人們的贊賞。
梅花,你苦戰三季,才迎來在冬天開放的`權利。在這三季中,你要獨自承受來自同類的冷嘲熱諷。你要在艱苦的環境中,在同類們冷眼相待下茍活三季,在冬季中化悲憤為力量綻放出你最美麗的容顏。
梅花無意與他人爭奪早報春的“權利”,只因自身的需求卻引來了眾花的嫉妒。
聽了古今的名人對梅花的贊賞,我們呢?“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們應該學習梅花凌寒怒放的品質,不畏人生旅途中的艱難險阻,像梅花那樣,時時早、時時早,做“東風第一枝”。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3
淡淡的書香,古樸的氣質,隨著手中的頁數緩緩增加,我仿佛看到了那午后暖暖的陽光,輕拂的柳葉,還有聽到小山坡上那低低的吟唱。詩經,沒有波瀾壯闊;也沒有萬分柔弱,在我眼里,它有的是那午后的明朗,風兒的輕撫,雖有槍林彈雨中的煙火,卻少了那一份尖銳,雖有小橋流水般的思緒,卻淡去了那一份嬌弱。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們再也熟悉不過的詩音,短短幾句,卻深深地奏出了那一份對少女的傾慕。河水細流,荇菜參差,道出了在水一方的思緒,道出了翻來覆去的掛牽。“淡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轉眼,又是那堅貞的女子在捍衛愛情。誰道紅顏嬌弱不已,耳邊,是她那誓死的`決心。
硝煙漫天,烽火連連,又有誰知叱咤風云的背后,卻是深深的無奈,深深的思念。“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百年前,千年前,又是誰在刀槍鎧甲之下,腦海中浮現出妻與子的笑顏。只愿棄甲歸田,與你漫步庭間。
輕輕翻著這一張張的頁碼,轉眼間,眼前,不再僅僅是那濃濃的親情,愛情,字詞深處,卻是那對時事的評價,對人的贊美,以及那處于統治者壓榨下的哀嘆——“勿剪勿拜,召伯所說。”是人民愛屋及烏,對有德政的召伯的遺跡的珍重,愛惜,是對那些一心為民,鞠躬盡瘁的官吏無盡的贊美。而‘彼君子兮,不素飧兮’《魏風伐檀》卻又用著那聲聲的哀怨喚出了他們的不滿,在那腐敗的社會,在那只會搜刮民脂民膏的社會,成千上萬的勞動人民慘遭剝削,卻只能是敢怒不敢言,換來的只是這深深地呢喃,嘆息,指責,無奈!
詩經,一本不滅的書,她似動聽的歌喉,唱出了一份真情,一份贊美;她似哀怨的二胡,唱出了一份無奈。她,擁有著一份典雅,一份清新,一份美麗,是桃花源里那清澈,美麗的小河,在人們心中緩緩的,流淌!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4
我國的工程學家茅以升,小時候堅持每天清晨背誦古詩文。后來,他不僅背誦文學作品,還背圓周率。直到九十高齡時,他還能像少年時候那樣,把圓周率小數點后一百多位小數,準確無誤地背下來呢!
同學們,讀了這個故事后,一定有所啟發吧!你瞧,你國的橋梁工程學家茅以升為我們小學樹立了新的榜樣,我們應該從小開始閱讀許多文學作品。
在我上一年級的時候,就養成了良好的習慣,開始背誦古詩了,背誦完后,有許多感想,就躺在床上靜靜地思考。下面我就向你們一一講述吧!
你相信同學們聽過古人說過的有句話吧:“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意思就是古人教育我們一天中最好的時間在于清晨,所以背誦古詩是最好的時間,這樣可以增強對古詩的`記憶。中國向來以詩歌王國著稱。在詩國的天穹上,名家如繁星閃爍。如才華橫溢的詩人白居易,就躋身于這繁星之群。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起床坐在沙發上背誦古詩,這首古詩的題目叫《草》,等我背誦完后,發現唐朝詩人白居易寫得這首詩很有教育意義。詩中的有一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句話道理很深刻,意思就是說野地上燒起的火燒不完野草,只要春風一吹,它又會重新生長起來,贊美了草頑強的生命力。這句詩早以成為名句,用來比喻百折不撓的頑強的斗爭精神和不可被消滅的革命力量。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學習嗎?在生活學習中,我遇到難題解答不出來,就想到野草這種不被困難打倒的精神,克服了困難,可見背誦古詩對學習有多大的好處啊!
我還記得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過有句話“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可以有志子本矣”。來教育我們只要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對我們的這番教育,我們可要銘記在心。同學們,聽了我的講述,一定有所啟發吧!心動不如行動,一起和我攜起手來,從小開始朗誦古詩文吧!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5
從開學到現在,我又讀了不少的經典詩文,比如杜牧的《清明》、李白的《贈江倫》等。這些古詩不但讓我領略了經典詩文的.美妙,而且教會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
而我最喜歡的還是那首富有哲理的《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反映了封建社會制度不合理。我讀著這首詩,眼前仿佛出現了烈日當空,農民伯伯們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炎熱,流著滿頭大汗,辛勤地鋤草、耕地,汗珠一串串地滴下來,滴進了泥土里的情境。
有誰知道這盤中的每粒米飯,都凝結了農民伯伯們的勞苦!每一粒米飯都來之不易啊!農民伯伯為了讓大家吃著香噴噴的米飯,自己在烈日下給禾苗鋤草,這個畫面多么感人啊!
現在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好像都忘記了節約是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比如在飯堂吃飯的時候,我看見有的小同學非常挑食,好吃就吃,不好吃就不吃。總是隨便把飯菜倒進垃圾桶里。他們不懂得節約,不愛惜糧食。他們這種行為是不對的。
我想大聲呼吁:讓我們大家都來愛惜每一粒米,不要浪費糧食!讓我們都行動起來,從節約一粒米開始,從自己身邊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來珍惜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6
中國古時候南宋有位詩人寫了一首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就是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寫的《示兒》。
這首詩的意思是:當我死時才知道沒有什么可掛念的,但是唯一使我遺憾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當大宋的軍隊收復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家祭的時候,要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我。這首詩表達了陸游深刻的愛國之情。從這首詩我知道了,人人都要有愛國之情,人人要是不愛國的話那么這個國很快就會國破人亡,要是人人都愛國的話,這個國就一定會興旺起來。古時候有一位英雄叫做岳飛岳鵬舉,他很愛國,學了一身好本事,為了報效祖國,最后成為我們要學習的英雄之一。古時候的奸臣秦檜,為了得到權勢,陷害岳飛岳鵬舉,最后被砍死在岳飛陵前。
讀了陸游的詩我深受感動,我想,我們有了現在的生活,都是因為革命先輩的`奮斗和犧牲換來的。我想,要是能把我們的丟失至今還分離我們祖國在外的一個小島——臺灣島收復回來,那該多好啊!我想,如果人間發生的恩恩怨怨都少一點,人間的恩恩愛愛再多一點,那么我想中國這片美麗的圣土就一定會興旺起來!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7
我,一名普通的小學生,在學校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以來,我從一個懼怕語文課的學生,逐漸成長為一名喜歡語文,摯愛文學的學生,而在經典誦讀學習過程中的漢樂府民歌《長歌行》對我啟發很大。
漢樂府民歌《長歌行》,全詩所要表達的意思為:美好的春天的早晨,葵承朝露,晶瑩青翠,正等著太陽的光和熱,萬物一派生機!但擔心這好景不長,只要秋天一到,葉黃花落,便是一片蕭條了。在想想百川東流歸大海,一去不復返,哪里會再向西流回來呢?人生要趁少壯的時候努力,否則,只有到衰老的時候空自懊悔悲嘆了。
在詩中有一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句子,這句話說的.沒錯。日子慢慢地過去了,人也慢慢變得衰老起來。轉眼間,你不知不覺地由兒童變成中年人,然后再變成老人。到那時候,你會感到空虛,感到寂寞,感到悲哀。
“讀經典古詩文,做美少年君子”。多讀古詩文能陶冶我們的情操,能豐富我們的知識,我愛讀古詩文。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8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初秋的夜晚,繁星點點,葡萄藤下的微風如絲如縷,輕柔細微。我手中捏著一朵野花,口中含著一片薄荷葉,邊感受著微微的涼意,邊體味著點點的星光,如水的夜色。斜斜地倚靠著葡萄架,不覺吟誦起了杜牧的《秋夕》。我便霎時間置身于唐朝,挽著雙環髻,坐在石階上,悠閑地搖著小扇,被螢火蟲的星光所包圍,被夜空中的明亮所照耀。
那便是我的童年,在田埂中觀星,在葡萄架下吟詩。我身處一個美妙的環境中,精神也被一個古色古香的世界所包圍。溫暖的春天,我會揚起小臉,望著湖邊的楊柳,淺道一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炎熱的夏天,我會立于梧桐樹下,傾聽那頗為聒噪的蟬鳴,附和道:“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涼爽的秋天,我會步上小山,踏一地金黃,拾起落葉直抒胸臆:“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寒冷的冬天,我會走上白雪覆蓋的小徑,道“水聲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相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月明星稀,難得的月光披于肩上。我坐在庭院中的石凳上,身旁是稀疏的竹叢,感受著微涼的月光,我淡淡吟誦起李白的《月下獨酌》。仿佛來到了盛唐時期,繁華中偶有的一處寂靜,或許是在深山,抑或是在湖畔,在月下長嘯,在美景中孤獨。
我悄悄走進少年,在書桌前感受閱讀的快樂,在學習中發現知己的美妙。我在書籍的'陪伴下走過一個個春夏秋冬,在墨香中遇見一位位與我一路的旅行者。閱讀時,我會同五柳先生一般“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我會盡力做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每逢摯友,我會喜上眉梢,悠悠道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畢業時分,我會忽然豪情萬丈,忍住不舍,“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我愛她,她一路走來,風風雨雨。她無時無刻散發著無窮的魅力,而又高潔傲岸,如蓮一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她時而典雅,時而大氣,時而動人,時而冷清,時而悲哀,時而歡喜。她就如我心中的一棵古樹,深深扎根,她古樸的枝干,古老的葉片,隨著風輕輕搖蕩著,在我不安時撫平我的焦躁。她散發著幽幽的香氣,熏陶著我,感染著我,使我慢慢靠近她,被她同化,能夠慢慢獨立于塵世,在洶涌的波濤中佇立,作彌漫的塵沙中的清波。
她,便是遺世獨立的,古詩文。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9
在清閑午后,在落日黃昏,一杯清茶,翻開手中卷。看親情如燈,在悄無聲息中照亮我們生命的每一個角落,直至我們潸然淚下,品人生似棋,在無常生活中執一顆平常心。
喜歡陶淵明的筆觸,一起領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情逸致;喜歡“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寧靜之境。亦或自己喜歡那田園逸居,雖現已身陷他鄉,但每每讀起那“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便會有一種釋然情懷,更亦喜歡陶淵明的《桃花園記》,向往那超然世外的桃花園生活,想來那該是一卷如何的生活畫卷......
有時,夢里好似來到那世外桃源,與園中人一起過著自由自在的世外般的閑游生活。
看云卷云舒,花開花落,品盡人間疾苦;看日升日落,潮漲潮落,閱盡喜怒哀樂。讀辛棄疾的《破陣子》看到了他建功立業的渴望,保家衛國的決心,卻又“白發生”的孤苦無奈,品文天祥的人生路,也便明白了他的“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和“粉骨碎身都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愛國情懷。李煜的'那首絕命詩更讓人體會到那山河淪陷的痛苦——“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愁不絕如縷,讓人愁味無長......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這確實道盡了我們兒時寫作的心理;“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也確實道盡了愁人消愁的苦楚。讀詩,品詩,簡簡單單的幾個詞卻是真切的反映了我們的心理,它也明明白白的道盡了生活真諦,讓人不忍回味。
在困境之中便有“山重水復嶷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釋懷,在朋友離別時便有“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論送我情”的深切友誼和戀戀不舍。
詩教會了我真理也教會了我如何做人,喜歡它,它的平凡中透不凡。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10
我愛讀古詩,因為它詩句優美高雅,富有哲理;我愛讀古詩,因為它意境深邃,無處不閃耀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愛讀古詩,因為它是中國燦爛文化中的一束嬌艷的花,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多么美麗的詩句呀!每當我讀到這句感人肺腑的詩句時,就會想起小時候讀幼兒園時,老師教我們讀,背古詩的情景。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背誦了越來越多的古詩,我開始學會去領悟古詩的意境。”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讓我聯想到農民伯伯在強烈的陽光下辛勤耕耘,揮汗如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又激勵著我們要懂得珍惜時間;”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我聯想到瀑布從三千尺的高處直瀉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銀河落自九天。
從此,我和古詩成了不分不離的好朋友,因為我愛古詩,更愛讀古詩。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古詩的魅力吧!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11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樹山郭酒旗風。我有背起了這首杜牧的“江南春”,這首詩,在我小時候朗誦大賽還獲過獎呢,所以這首詩我還記憶猶新。
正在背的時候,突然媽媽打斷了我。問:你說這首詩好,你知道她好在哪里嗎?描寫了什么呢?我一下被這個突然來的問題問的啞口無言。我急忙翻閱書籍,哈哈終于明白了,這首詩一開始就展現了江南大自然風光。“千里”是對廣闊的江南的概括。這里到處是鶯啼,無邊的綠葉映襯著鮮艷的'紅花。這種有聲有色、生機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下一句“水村山郭酒旗風”寫了江南獨特的地形風貌,臨水有村莊,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風中,酒旗在輕輕地招展。這是多么明麗的江南啊!一二句寫的是晴景,三四句寫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在春天的微雨中,則另有一番風光。在山明水秀之處,還有南朝遺留下來的數以百計的佛寺。這些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煙雨籠罩著,若隱若現,似有似無,給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朧迷離的色彩。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12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這首唐詩是我在一年級時學的《詠鵝》。現在我想起這首詩,仍然讀得津津有味。我喜歡讀唐詩,吟誦起唐詩,就像唱歌一樣高興。因為在唐詩里,我能懂得很多道理,學到很多在課本上找不到的知識。它是祖先留下來的文化遺產。我覺得讀唐詩是一種樂趣,它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三年級的時候,老師給我們每人發了一份《唐詩70首》。我把這本不值錢的書看作寶貝似的,都過了兩年多了,還放在我家的書柜里。現在打開它,我讀起里面的詩還是那么的著迷。這本厚厚的《唐詩70首》里,我最喜歡、記得最熟的一首就是《靜夜思》,它是唐朝著名詩人李白的大作。記得我們最近學的一首歌,歌的歌名是《讀唐詩》。這首歌的開頭就是朗誦了這首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訴說的是遠在它鄉的游子李白非常想念自己的家鄉。這首詩雖然只是說了李白想念自己的家鄉,自己的親人,可我覺得他也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他很想自己的母親,很想回到遙遠的.家鄉與年老的母親一起度過這寂靜而冷清的中秋之夜。
學古詩的好處有很多。讀唐詩,豐富我的課外生活,讓我知道不少名人故事,也能從中明白許多做人的道理。如:“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讓我感受到陸游這顆深深的愛國之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讓我做一個愛惜糧食的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感受到母親博大的愛,有做一個孝敬父母的人……我讀了唐詩以后,覺得自己變得有教養了,不像以前那樣孩子氣,不懂道理。整個人就像脫胎換骨一樣,成了一個小大人。
《讀唐詩》這首歌里還唱道:“唐詩唐詩傳家寶,一代一代傳到我,文明喲古國……”既然唐詩是寶,中國是文明的古國,大家還不快行動起來去讀這個寶,去尋我們文明古國的寶!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13
你知道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三大潮涌是什么嗎?
你知道“精衛填海”這個成語的意思嗎?
你知道《王戎不取道旁李》里的王戎背景嗎?
我知道三大潮涌分別是錢塘江潮、青州潮涌和廣陵潮涌,但是現在只剩下錢塘江潮涌。
我知道精衛填海舊時比喻仇恨極深,立志報復,現在多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我知道王戎出身于魏晉時期的世家大族瑯琊王氏,是竹林七賢之一。
你問我為什么懂得這么多,因為在暑假里我讀了《漫讀課本里的古詩文》。我仿佛穿越到文中詩人的朝代,去感受與體會詩文背后的故事與意義。
書中《勸學》一章令我印象深刻,值得反思。以前我認為學習很枯燥,那些密密麻麻的數字,看不懂的英語單詞,學習很累,背不完的古詩、課文,寫不完的.練習題。所以我每次寫字三心二意、邊玩邊寫,學習效果很差。書里勸誡我們“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就像金子一樣寶貴,我們應該珍惜。陸游告誡他兒子:莫負年華,刻苦讀書。我想古人條件這么艱苦他們還能認真刻苦的學習,而現在條件那么優越的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學習呢?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14
古詩文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假期里,老師要求我們對古詩文進行詳細地解讀和賞析。
我選擇的是《古詩文誦讀》這本書。讀了這本書,我對古詩文有了更多的了解,其中最動人的是《長歌行》這首詩。詩中這樣寫道:“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是啊,如果我們現在不知道珍惜時間,不努力學習,長大了只有空嘆息,就會后悔莫及。
我國元朝著名畫家、學者、詩人和纂刻家王冕出身貧寒,家中無力供他上學,他只得到一個姓秦的人家放牛。就在這種情況下,王冕還時刻想著學習。每次去放牛,他都借本書帶在身上,有時騎在牛背上讀書;牛吃草時,他就坐在樹下讀書。而且他每晚都借佛殿長明燈夜讀。就是靠著利用點點滴滴的時間,他學習了很多知識,終成一代名畫家。
不僅我國的古人如此,外國的一些名人,像高爾基、安徒生等,也是通過珍惜時光努力奮斗,才取得了偉大的成就。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不喜歡參加社交活動與宴會,他曾經這樣諷刺社交活動與宴會:“這是把時間喂給了動物園。”他集中精力進行科學研究,不愿意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宴會上。為了躲避自己五十歲生日的慶祝活動,他在生日前幾天,就跑到柏林近郊的一個花匠的農舍里隱居起來。有一次,幾個物理學家想請愛因斯坦去看一出新戲,愛因斯坦這時正在書房里寫科學論文,便拒絕了他們的.邀請,并語重心長地說:“等你們活到60歲,就感到時間的珍貴了。”愛因斯坦不論是在年輕時還是晚年都十分珍惜時間。
我把這首《長歌行》工工整整地抄寫下來,貼在了自己的書桌前。當我忍不住想玩游戲時,我就會讀讀這首詩;當我寫作業磨磨蹭蹭時,我就會讀讀這首詩;當我不能集中注意力學習時,我也會讀讀這首詩,每次它都會告訴提醒我,要珍惜時間,刻苦學習。
通過對古詩文的誦讀,我不僅提高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鑒賞能力,還堅定了我的人生信念。我以后要多閱讀古詩文,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和寫作水平。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15
在這秋光普照的十一月份,我們石梅小學迎來了經典詩文誦讀月。當然,我們班也上了一節“同吟送別詩,共享友人情”的公開課。
為了這節課,我們課前也作了很多的準備。王老師先讓我們自己搜集了很多的資料,與友誼有關的詩歌我們也背誦了不少。作為我們班的一員,課前我也搜集了不少的資料,也作了精心的準備,關于友誼的古詩我也幾乎背得滾瓜爛熟了。因為只有這樣,到上課的時候才能夠信手拈來,瑯瑯上口。但是當知道有很多位老師要來聽課時,我們還是有點緊張的。但是真正到了課堂上,我們就都一個個精神飽滿,腰板挺得直直的,紅光滿面,回答問題聲音響亮,口齒清楚,王老師的臉上也露出了燦爛的微笑。
上完這節古詩文誦讀課后,我受益匪淺,這堂課讓我懂得了許多知識,知道我們要珍惜同學、朋友之間珍貴的`友情。而且以前的我,總是不喜歡讀古詩,背古詩,覺得太單調了。通過這節古詩課,我才知道古詩是這么的優美,又蘊含著如此深厚的感情,是我們生活中的美麗浪花,更是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瑰寶。所以,我要把這節課作為一個起點,繼續堅持不懈地誦讀古詩。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16
今天,王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堂經典詩文誦讀課,主要學了唐宋詩人寫的送別詩。為什么要上這堂課呢?那是為了讓我們了解古詩中反映的送別時的場面及詩人與朋友間的離別之情。
我們小朋友因為要上這一堂課也做了不少的`準備呢!當然我也不例外了。我在網上查了不少的有關《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梁六自洞庭山》、《送友人》等詩的寫作背景、詩意,還選擇了其中的一首畫了精美的圖畫,畫出了詩中送別友人時的場景。
通過對古詩文的誦讀,特別是對詩意的分析理解,能幫助我們很快地背誦古詩。比如:“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這句詩的意思是清晨的春雨洗凈了渭城的塵埃,客舍外青青楊柳清新可愛,在理解了意思后就能很容易地背誦詩句,現在我已經能很熟練地背誦十多首送別詩。
經典詩文誦讀課對我們有很多的幫助,可以讓我們接觸語句優美的古詩文,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作者表達的深厚感情,能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今后我們要繼續保持學習古詩文的熱情,利用課余時間多背誦幾首古詩。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17
在一個寧靜的傍晚,默默地思索著剛剛合卷的《葛新詩文選》,我似乎聽到如泉水流淌的低聲吟唱,我也似乎見到了于一幽暗處灼灼閃亮的燭光。這是全然超越了物化世界的吟唱,也是可以驅散黑暗的燭光。
葛新先生的詩文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動人的'誓言,他的詩文鍛造的是生命的寧靜,真理的執著和道德的堅守。
閱讀這些樸實而凝練的文字,就像乘竹筏順流而下,一路青山綠水,清風徐來。
在葛新先生的詩文中,你又看到了必然、沉重和價值。這三個概念是連接在一起的。只有必然,才有沉重,所以沉重,便有價值。
葛新先生對必然的思考表達了這樣一種理念,人類古老的美德既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也是人類生存的必然。所以我們是必須堅守的。葛新先生在其詩文中表現出的對生活的真誠,對事業的真誠,對做人的真誠都是他堅守道德的理念所致。這種必然的認識和堅信,才使葛新先生的詩文滿溢正氣和豪氣。
默默的思索后,我們可以這樣評論,《葛新詩文選》在所表達的淡雅雋永的文風中要呈現于讀者之前的東西,恰恰是他對人生的一種理解。
當所有的華燈熄滅的時候,可能就是那看似微弱的蠟燭為我們驅散黑暗。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18
飄飄灑灑,淅淅瀝瀝,醉人的小雨跳躍起靈動的舞蹈。我獨倚窗前,靜聽冷雨,記憶似乎開始變得縹渺,思緒最終定格在古詩中的雨上……雨天是最適合讀古詩的日子,尤其是讀古詩中的雨。
打開窗,清新的泥土芳香中夾著淅瀝的雨聲飄然而入。呵,此情此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說不出的愜意,說不出的怡人。我要三分易安的婉約,三分東坡的豪放,三分耆卿的淡薄,一段納蘭的心緒,湊成十分的愜意再來傾聽自然的雨聲。
雨是有靈性的,在“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清明時節,雨飄飄灑灑地下了起來,似乎為逝者悲泣,替生者哀傷。她似乎還順從人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帶給人們無盡的欣喜。雨同樣是溫柔的,不見“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不見“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么?
我的思緒飄過窗外的`細雨,飄過時光的隧道,飄到古時的每一個牽動詩人情懷的雨天。我看見王勃曾在滕王閣上癡看“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卷暮西山雨”的美麗;我看見蘇軾曾在望湖樓醉聽“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的活潑;我還看見李攀龍曾在廣陽山道中靜賞“雷聲千嶂落,雨色萬峰來”的壯觀……
欣賞雨的詩情畫意,感悟雨的自古多嬌,品味雨的百年滄桑。古典的雨像飄飄落落的花瓣芳菲著時空,芳菲著閱讀的心事。
而今,我喜歡一個人在夜里傾聽古詩中的雨的聲音,和著自然的旋律,醉心于遠離塵世的優雅從容。凡人多一分世故便多一分機智,多一分機智便多一分優雅從容。我寧愿做一個與世無爭毫無心機優雅從容之人。
噢,雨天讀古詩,讀古詩中的雨,讀得清清爽爽,讀得恍恍惚惚,讀得輕輕松松,讀得沉沉重重,讀得歡歡欣欣,讀得悲悲戚戚,讀得分不清哪是現實中的雨,哪是古時的雨。
雨天讀古詩,讀古詩中的雨,把自己也讀成一首雨中的詩,飄逸在“草色遙看近卻無”的天街上,只聽見“淅淅瀝瀝,淅淅瀝瀝”……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19
今天上了文學院開設的第一節《中國古典文獻學》課程,原本認為艱澀的課程,在吳浩軍教授的精心備課和個人實例講述下被上得妙趣橫生,學生心底也激情澎湃,對中國古典文獻及其保存、保護有了更為崇高的理解和體會。
課后,為完成考察作業而拜讀了葛兆光先生為《古詩文要籍敘錄》寫的再版序言。還未讀過的舍友問起來:“你讀完有沒有千思萬想洶涌出來的感覺?”我的回答是“沒有”,因為我的感受就是沉淀后的娓娓道來,而不再那般頂禮膜拜。
葛先生的這篇序言可一分為三。第一部分,提起中華書局重印舊著的事,十七八年后再版寫序,自然回想起了當年的種種艱辛。為了給導師金開誠先生編寫教材而接下撰寫《古代文學要籍介紹》(后定書名為《古詩文要籍敘錄》)的任務,當年還心高氣傲的葛兆光先生決心拋開講義,徹底推陳出新,這必然要面臨巨大的考驗。嚴寒酷暑、精力與時間的投入,除了這些都還烙印在葛先生的記憶中外,還有的,就是從故紙堆里發現資料的喜悅感。
第二部分,葛先生開始介紹《古詩文要籍敘錄》,其體例有三:一是梳理文獻的'成書、刊刻和流傳;二是考察內容的缺佚和真偽;三是討論選本和注本的優劣。葛先生在考察古籍成書、對比校勘、注釋討論的過程中,收獲頗豐——不可人云亦云,要“在不疑處有疑”。
第三部分,也是要細讀的一部分——文獻學的意義。葛先生認為,他與導師金開誠先生的這次合作,是他后來做學問的基礎,有了這些打底夯實,才有了后來的巨大造詣。目錄學讓人迅速查找資料,校勘學使人發現新知,“小學”用以判斷學術,于是,葛先生重提了古典文獻的意義。
讀過葛先生的再版序言之后,似乎原本崇高而不可捉摸的文獻與文獻學,變得親切了許多。對我們個人來說,背負著巨大的民族責任去學習文獻學,雖是動力,卻也是束縛。正如葛兆光先生所說的,對這一學問的學習,不像百米賽跑般激動人心,而更像馬拉松——后半程見功力,學習文獻學時所下的苦功夫、笨功夫,是積累,也將是本錢。
意義,在于個人的追尋,而不在于他人的灌輸。用自己最真切的感受來說服自己,“為什么”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我們一定要做下去!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20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自從我認識了《中華經典誦讀》后,就像推開了一扇神奇的大門,讓我穿越在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燦爛文化之中,盡情地去領略那些文人墨客們帶給我的種種意境和美景。并被那豐富的文化底蘊所影響想著。
當我激情高昂地讀著《訴衷情》時,仿佛感受到了作者那滿腔的`愛國熱情;當我委婉低吟《詠懷詩》時,總被那濃濃的憂郁和悲傷所包圍著。而《望月懷遠》雖然語言樸素,卻讓我看到了張九齡那寄托深遠的人生慷慨……
你更讓我徜徉在詩情畫意的情境中。每次朗朗誦讀時,猶如身臨其境般奇妙。看——剛從那“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籬笆旁走過,又來到了秋日傍晚雨后的山林中,來感受那“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靜美景。既從“故燒高燭照紅妝”的美麗中感覺到了詩人愉悅的心情;也從“壁破風生屋,梁頹月墜床”中看到了當時農村破落的凄涼景象……
我從你那里不但懂得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警言,還知道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真理,更從“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也”中找到了學習的方法。你讓我提高了閱讀理解和寫作的能力,更讓我體會到了中華經典文化的情趣和神韻。你成了我的良師益友。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21
說到經典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不同的答案。有人會說“萬里長城”是世界的一個經典建筑,也有人說“秦始皇兵馬俑”是世界的一個經典傳奇。在公公、婆婆的眼里,經典歌曲必然是《洪湖水浪打浪》;那爸爸媽媽對經典電影的推選當然選擇《少林寺》,但經典的詩文在他們那卻愣住了,答案各不相同。于是我大聲地對他們說:“是《中華經典詩文誦讀讀本》。”
為什么說它是經典呢?因為這些美文蘊藏了中華五千年的喜怒哀樂,它是中華博大精深寶貴的文化。
我們的先人孟子寫到“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認為,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每個人都有同情心,羞恥心,恭敬心,是非心。同情心,就是仁愛的表現;羞恥心,就是正義的表現;恭敬心,就是禮節的.表現;是非心,就是智慧表現。人具有這四種品性,不正說明其內心都有善良的特質嗎?
讀到這里,不禁讓我聯想到了我的生活。
學校會組織同學們為“希望工程”募捐,或是為在校的困難學生,社會那些得上疾病,卻付不起醫療費的人們,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為他們以交換讀書,公益獻愛心一些活動募捐。看到那些孩子,渴望知識的眼神,與窮困潦倒的生活,很多同學不約而同的把自己的零花錢,自己的衣服,鞋子,學習用具捐獻給了他們,為那些孩子創造學習的條件。這就是人們的“仁愛之心”。
犯了錯,同學會羞愧,臉變得通紅,這是內心羞愧的體現。這就是人們的羞愧心。
上學的早晨,與站崗的保安,值班的老師打招呼,過年的時候給長輩跪地拜年。生活中遇到長輩,都會說“奶奶好”“爺爺好”,這就是人們的恭敬心,變現自己的禮節,是潛藏在人們心底的一種本能和習慣。
我們雖然現在并沒有明確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會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遇到事情,也會求助父母,老師,也會看書吸取知識,說明我們已經有要明辨是非的意識了,這就是我們的“是非之心”。
在這本《中華經典詩文誦讀讀本》中,共收錄了諸子百家經典及史傳文學作品570余篇(則)。它不但將經典詩文中的精華全部展現在我們面前,而且弘揚了中華的文明。學習這些經典美文,提高我們的修養,品味,了解中華文化文明的博大精深,他將是我們終身受益。
這是我的夢。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22
暑假里,爸爸帶我去新華書店買了一本《唐詩三百首》,拿回家后,我愛不釋手,讀得津津有味。
其中有一篇是葉紹翁寫的“夜書所見”,我非常的喜歡。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這首詩寫的是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這幅圖景令他倍感親切,也許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和童年吧。
古詩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古代文人對時事、對生活、對大好河山的一種深刻情感的抒發,體現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
古詩韻律優美,詞句流暢,讀起來朗朗上口。我喜歡讀古詩,它給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通過讀古詩,讓我了解到了許多人文地理知識,陶冶了情操……我以后將會更加喜歡讀古詩。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23
《氓》是我高中時所學的一首詩,由于當時對背景知識知之甚少,即便學完了《氓》,我也并無太多感觸。但是了解了此詩成詩的背景之后,我卻深覺此詩寓意深刻,即便是在三千年后的當代中國,仍然適用。
“什么是喜歡?旺盛分泌的多巴胺,期限,三十個月”。《氓》中所描述的女主角,因為愛情,不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顧周代的法律,毅然與所謂的戀人出奔,最后被冷遇、被拋棄,只能長嘆“淇則有岸,隰則有泮”。而如今,微博上諷刺渣男的文章多不勝數,關于未婚媽媽的報道也不少見,和《氓》這一篇講述的這個因為所謂的愛情被沖昏頭腦的故事何其相似!此時熾熱的美好的的愛情真的可以長久嗎?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中有一句話:“任何一樣東西,你渴望擁有它,他就盛開。一旦你擁有它,它就凋謝。”不管愛情能否長久,但我相信在說出愛的那一刻,真正有愛存在過。正在愛,正在被愛著的人吶,我希望你擁有他(她),并且珍惜他(她)。
培根在《論求知》中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讀《詩經》,感受先秦時代人文之美,不亦樂乎?“浮生哪的常無事,愿讀人間未讀書”。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24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倫這三個古國的文明早已衰落并消失,只有古中國的文明保存了下來,并得到了開展,在經過長期的歷史積后淀形成了今天的中華文化,因此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在這無邊的`中華文化大海中,有一顆金子之重在閃閃發光,不曾黯淡,那就是——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經總集。現存的詩經共收錄詩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都春秋中葉共500余年的名歌和朝廟樂章,傳統上分為風、雅、頌三類。西周到春秋中葉的民風較為開放,人們一般都用詩歌直白的這首詩共分三章,每章八行。各章均重疊“碩鼠〞,把剝削階級丑惡的面目揭露無余,也強烈地抒發了被剝削者切齒痛恨他們的仇視情緒。令我為之感慨萬千。
更為重要的是,這首詩每章的末兩句“樂土樂土,爰得我所〞表達了一種向往、追求沒有剝削、壓迫,充滿歡樂的人間樂土的社會理想。這就是人們抗拒階級壓迫和剝削、追求幸福生活和美好社會的思想感情。后世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正是這樣一片樂土。
是啊!這些不勞而獲的人不種不獵,卻占有大量財富,過著寄生的生活,而勞動者卻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太不公平了!勞動最榮耀!我鄙視那些不勞而獲、巧取豪奪的人!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25
在中華文化的漫漫長河中,詩詞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我國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它們將華夏的遠古面貌毫無保留地展現了出來。而《詩經》又是其中不得不提的存在。
《詩經》匯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的詩歌,雖不及《擊壤歌》之早,但卻也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子曰:“不學詩,無以言”,足以證明其在歷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
《詩經》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是由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編寫而成的,既有篇名又有文辭的共三百零五篇,故有“詩三百”之稱。
“詩三百,思無邪”是后人對詩經的高度概括,然而其思雖是無邪,但從中透露出的人性又是怎樣的呢?
詩經中最耳熟能詳的名篇當屬《關雎》和《桃夭》,其表達的主旨均是愛情。《關雎》中所流露出來的情感是克制而謹慎的,體現的是炎黃子孫內里的矜持與羞怯。然而其真的.是單單地贊美男女之情嗎?不然,細細品味不難看出其中有對后妃之德的贊美,試圖達到以明教化的目的。再者,《詩經》中總是很善于運用重章疊句,易使人產生共鳴,把作者的感受不斷加諸于人,“關關雎鳩”如此,“桃之夭夭”更是如此。《桃夭》一篇中講述的是新婚之喜,然而我每每看到其中“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的描述,難免要想到其中對女子三從四德的強調與教化。不過,單論《詩經》,這幾篇中透露的情感還是頗為樸素爛漫的,其中的人性是善良純真的。
詩經有一篇名為《墻有茨》,其詩通篇都在反映衛國的宮廷丑事(即衛宣公強娶其子伋的未婚妻的“秘聞”)。開頭開門見山寫出“墻有茨,不可掃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言之丑也”然而詩人偏偏表達得極為迂回,其意不免讓人難以揣測。
《詩經》在歌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時又辛辣的點出了當時腐朽堪憂的社會現狀,在顯示人們內心的真情實感時又顯示了當時官吏和勞動人民對封建統治的叫苦連天。可以說,《詩經》里展示的就是完完全全的中華的十分之一的歷史,其意總歸是向善的。其實,我們始終無法憑借著自己的想法去揣測作者的思想,真正需要我們發掘的,是傳統文化其中暗藏的智慧與哲思,那是古人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26
一樹繁花,清淡典雅。
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我們與古人原本相隔于遙遠的光陰兩岸,卻因為有了詩歌這座跨越古今的橋梁,我們才得以與古人心意相通。詩歌的美妙,令人無法猜測,看似平淡的字眼,簡單的韻律,卻能千變萬化,讓人回味無窮,咀嚼出萬般韻味,萬般情意。
詩詞歌賦中,最迷戀的是《詩經》。詩經,這個名字本身,就滲透著美的凝露。被咀嚼了千年,流淌出來的甘汁還是那么有味道,無盡回味,透著沁人心脾的詩意。
讀過詩經,她有一種古樸誠懇的美,像極了我見過的一種花——粉簌簌的流蘇。我記得張曉風女士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要我給那棵花樹取一個名字,我就要叫它詩經,它有一樹美麗的四言。”這棵花樹就是流蘇。流蘇與詩經,詩經與流蘇,如果要我給詩經起一個名字我就叫它流蘇,它有滿腔纖細的花香。
據說,那些關于詩經的故事,長達六百年之久。六百年,從西周時期一直到春秋中葉,這一段漫長的過程中,那些還尚不識文明煙火的古人,就已經懂得如何運用那些優美的文字,來含蓄、委婉地表達,內心自由奔放的情感。
那時的人們是最淳樸的,天真的,用最平凡的文字訴說內心的感受。當一個人的身心,在某一個午后,完全進入一種恬靜的狀態。那些帶有靈動氣質的詩句進入心扉,帶來“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神秘朦朧美,營造“琴瑟在御,莫不靜好”的和諧寧靜,送來“谷則異室,死則同穴”的震撼人心的愛情宣言,畫出“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瑤”的青澀愛戀。那是一場靈魂盛宴,是美的潛移默化。
在《詩經》中情感之事總是特別美好,少年的難開之口,少女的矜持緩步以及艷若桃花的.容顏,都彌漫著潮潤的霧氣與悸動的氛圍。那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心愿,那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清新,那也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美艷難收。不過是在某個時間有過一面之緣的銘記,便從此日思夜想困頓不已。這美好的情愫也隨著冷黃紙頁與口口傳唱而新鮮如昨。
當然,若《詩經》中僅有愛情,縱是最浪漫的詩篇,多了,也會覺得輕浮。《詩經》中,也不乏戰亂流離、憂國憂民的詩篇。
激蕩了故國的熱土,沉重的傷懷和悲愴的吶喊響徹天地。但《詩經》中卻將這種情感化為嘆息。不但如此,即便故國成為廢墟,宗廟毀于炮火兵戈,多么激憤的感情到了《詩經》之中都會轉化為輕輕幾句的哀嘆“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欲墜之軀步經昔日繁華的宮殿與宗廟,所有生長的禾苗都在祭奠著盛世的荒蕪,見證著王朝的復辟與衰敗。
一卷一卷風、雅、頌,重讀似嘆息,輕讀猶如耳語。沒有撕心裂肺的喊叫與哭泣,有的只是年復一年回環往復的嘆息。
同時,《詩經》為當時和后世描繪了一卷社會與歷史的圖畫,真實地反映了上古時代社會的面貌,謳歌了上古時代人民的勤勞、勇敢,鞭撻了統治階級的卑劣、無恥,為后世留下了立體的、具象的歷史畫卷。在《詩經·國風·七月》中,可以看到奴隸們血淚斑斑的生活,在《伐檀》可以感悟被剝削者階級意識的覺醒,憤懣的奴隸向不勞而獲的統治階級大膽地提出了正義質問:“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獾兮?”有的詩中還描寫勞動者對統治階級直接展開斗爭,以便取得生存的權利,在這方面,《碩鼠》具有震顫人心的力量。
撇開一切背景,《詩經》只是《詩經》,樸素悠遠,寧靜自然,繼承了華夏民族一貫的淳樸與穩重,卻不乏清新雋永的文風。
《詩經》是一樹絢爛的繁花,承載著關注現實的熱情、強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識、真誠積極的人生態度這些被后人概括為的“風雅”精神。
這樹絢麗的詩詞花,始于西周,終于春秋,詩中的千古繁華,人間樂事,像一縷清風,一朵落花,一葉小舟,從遠古涌來,向未來奔去。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27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時間如一條白練,把幾千年前的情懷延續至今。無論是幾千年前還是現在,最純樸,最干凈的依舊是愛情。他不加任何修飾,只是發自人類內心最深處的一種情感而已。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熱戀中的情人纏綿恩愛,無不希望朝夕廝守,所謂,“樂哉新相知,悠哉生相離”,只是短暫的分別對他和她都十分漫長,以至于難以忍耐。不是虛偽的表演,是來自內心最真實的感受。相戀相思人人都有過,人人都會經歷,簡單的十幾個字,便將相思之苦表達的飽滿而又空洞。且不說古人有這種相思情節,在當今社會也不乏。著眼于二十一世紀,熱戀期的男女恨不得時時刻刻黏在一起,一刻鐘看不見對方便十分想念,關注他所有的動態,生怕錯過關于他的消息。而采葛中反復吟誦一日不見,重疊中只換了幾個字,更是把懷念情人愈來愈強的情感生動的表現出來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便由此而來。
褰裳,即提起下衣,簡單的一個動作蘊含的是壓抑許久的情愫。詞中的女孩說,你如果愛我,便提起下衣,過河來找我吧,不要怕河水冷,心中的熱情足以將冰冷的`河水溫暖;你若不思念我,還會有別人思念我,不缺你一個人。三言兩語便將女主人公潑辣爽朗的音容笑貌,曠達自然的愛情觀活脫脫地表現出來了。可能許多女孩子羨慕詞中女主人公有如此曠達的心境,可她也只是個女孩,并未看輕愛情,倘若真的被心上人拋棄,也未必能做到詩中所說的那樣曠達,但這種建立在自信自強上的愛情觀以及縱遭挫折也不頹喪的意氣,卻是頗能警醒溺于情者,給傷于愛者治愈。這自信自強的愛情觀,也正是現代女性需要悟出的道理。
時代進步了,科技發達了,男女平等實現了,似乎一切都在向好的一面演變,但為愛所傷,為情所困的女孩卻越來越多,似乎沒有了心上人的陪伴,便沒有了生活的意義。為什么呢?因為男孩變得輕浮了嗎?不!大多女孩將所有的賭注都放在了心上人身上,沒有給自己留一絲后路。當今社會的現狀是,男主外,女主內,在觀念固化后,這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理所應當,女人就應當在廚房和孩子之間打轉嗎?不!從未有如此規定,古有巾幗英雄花木蘭,今有科研巨人彭新華,這些足以說明女兒身不比男子差。而在愛情中,女人有了自己的事業才能保留自尊和自信,才有日后生活中的底氣。
放眼大學校園,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靜心研讀詩經,默默努力,把自己變優秀,期待與更優秀的人相遇。愿更多的同學可以如詩經中的女孩一樣灑脫自信,與我攜手共同努力吧!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28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河邊的蘆葦青蒼蒼,潔白的露水凝成霜,所說的這個意中人,就在河水的那一邊,逆著水追趕她,道路艱險又長;順著水追隨她,她像在水中央……這聲音,不就是那深遂悠遠的歌聲嗎?那源自《詩經》中優美動聽的旋律。
《詩經》源于民間,源于那些樸實的勞動者,傾聽他們的勞動,傾聽他們的愛情,那些純潔美麗的故事在《詩經》中淺淺地唱著,“采采苤苡,薄言掇之,采采苤苡,薄言捋之。”那些勞動婦女們,在采摘苤苡時的喜悅與笑聲匯成了一首歌,聆聽它時,我感受到她們在勞動中得到的無限快樂。
“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得關,載笑載言。”那是天真的女子,對“氓”的癡迷.“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女子沉迷于男子不可脫身,聆聽這道《氓》,感受到的是女子被氓被叛的深深無奈之情,而堅強的女子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吟唱這支悲泣之歌,聆聽之中她的凄婉堅貞感動著我。
而這僅僅只是《詩經》中的一小部分,詩經更以其“雅”、“頌”另外兩部分向后人講訴了貴族祭祀、祈禱豐年、歌頌祖德,更有帝王貴族之頌歌,傾聽《詩經》,令我感受到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最樸實、純潔的情感;傾聽《詩經》,我從中學會了“投我以桃,報之以李”的報恩之心,它是中國唯一一部脫去了脂粉與欲俗氣的情感文學圣典,作為民族青春時代的'自由生活經歷的真實記錄,它昭示后人主體精神自由的美好與它存在的意義。
在學習詩歌中,我學習《詩經》,在學習《詩經》中我聆聽到那悠遠的聲音,那源于人類原始的音樂,那猶如藍天般澄凈的詩歌,那擺脫了世俗塵雜的潔凈的世界,它是文字的圣典,是文學的瑰寶!
悠悠《詩經》,蕩滌著我的身心,聆聽于其中,仿若身處世外桃源來到一個音樂的殿堂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29
《詩經》我每一次品味,讀過之后,頌過之后,咀嚼過之后,一次次發現它的美好永遠是那樣甘甜爽口仿佛是巍峨山泉圣水,《詩經》她恰如萬年的醞釀,仍然有一種清澈凜冽透骨的美。常常被《詩經》表達的那種和諧,那種執著,那種崇高,那種圣潔詩歌文字里的純凈所感動吸引!如是帶著新鮮、好奇的心情,我都會為書中氤氳著的靈秀之氣所傾倒,漫步于《詩經》的海洋中,我所感受到的,是淡然,是恬靜,是一種無法抗拒的飄逸之美;輕頌《詩經》,口中吟出的是一首首雅俗共賞的曲調,遠離塵世喧囂之后洗凈鉛華,如此的無與倫比、令人心醉。
《詩經》像一盞清茶、一杯淡酒無聲地滋潤著我們干涸的.心田,當你彷徨的時候,請你讀一讀《詩經》;當你無助的時候,也請你讀一讀《詩經》;當你無法找到自己人生坐標的時候,《詩經》可以讓你安靜下來,慢慢思考自己、生活、周圍的一切。她就像一位老者,無所不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詩經》,她是一本讓人受益終身的良書,這本書里記錄著許許多寂寞和不舍之情,人世間的背歡離合,陰晴圓缺,讓我們懂得了真諦,學會了怎樣去面對,叩問自己的“心”,人來世間為了什么,一個人的命運如何,是由自己良心所控制的。詩經她能讓人沉浸在人類內心深處,并得到永恒!真心希望我們中國人都能讀詩經、傳頌詩經,學習詩經這本代表了我國古代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著作,她可以充實我們的內心,我們才不會丟失自己的民族魂。我們只有了解自己的過去,才能繼往開來展望明天,這一代、下一代、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才會有希望,我中華民族才能永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此純真干凈的《詩經》怎叫人不愛,她宛如是未經雕琢的璞玉,是生長在野外的山花,是初長成的少女,那么的自然。留下永恒的芬芳。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30
《詩經》是魯國學者孔子撰寫的。
古有四書五經,《詩經》是五經中的精華。
有不少讀過詩經的人都贊不絕口,因為它蘊藏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短短幾句都蘊含著很深很美的情意,又比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出自《詩經·衛風·碩人》,只了用了短短八字就能把一個人的美麗寫得淋漓盡致。
再比如“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出此《詩經·大雅·蕩》也只用了八個字便解釋了:人們大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但很少有人能夠善始善終的.哲學道理。
還有“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出自《詩經·小雅·鹿鳴》讓我明白了:有好東西,就要和朋友分享。
現在,人們漸漸地忘記了中華文化的經典,拋棄了祖先留下的傳統珍寶。
有人甚至說《詩經》沒有什么用,還十分難懂。
不!胡適爺爺讓白話文走進我們的生活,并不是讓它取代我們傳統的文化。
隨著現在都市生活的節奏加快,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整個社會也越來越浮躁,這時不妨慢慢地靜下心來,請您讀一讀《詩經》,這時它仿佛是一杯清茶,無聲地滋潤著我們的心田。
《詩經》能讓我們終身受益。
希望大家都能閱讀《詩經》、傳承《詩經》,因為《詩經》可以充實我們的內心。
了解《詩經》就等于了解我們的過去。
了解過去才能未雨綢繆、展望未來。
不論走得多遠,都不能忘了我們的根,《詩經》就是那根!只有去了解《詩經》,去了解過去,我們的傳統才不會被淡忘。
同時,《詩經》也是一把打開國學之門的鑰匙,希望大家都去關注它。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31
《詩經》這篇文章主要寫了《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樂歌原來的主要用途,一是作為各種典禮的一部分,二是娛樂,三是表達看法。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所以到漢代《詩經》又得到流傳。
讀了這個故事,我想到了《詩經》秦風《蒹葭》,因為這首詩我剛剛背過。這首詩風格纏綿、朦朧凄美、如夢如幻,表達的是對朝思暮想的人的贊美和思念,其中我最喜歡“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一句,因為“所謂伊人”就是詩人思慕的.對象,“在水一方”寫出了云煙飄渺、茫茫無際的景象。我還想起了衛風《木瓜》,這首詩描寫了青年男女兩情相悅后相互贈答,它告訴我人和人相處要投桃報李。通過這兩首詩,我迷上了《詩經》,今后我要多讀,爭取把它們都背下來!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32
當歷史的書卷已被歲月的塵埃所覆蓋,當先哲圣人的期待已被白雪覆蓋,我多么想轉回身去擷取一片精神的圣葉,筆尖祈愿書香。
你看到了嗎?
隔著時光的洪流,任憑狂風吹打,任憑煙雨浸濕!
你聽到了嗎?
它的低吟淺唱,它的語言滄桑,你也在疑惑吧,它是誰?
孔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沒錯,就是《詩經》。
翻開《詩經》,體會先人的語言和情感,穿越千年的時光罅隙,洗滌思想,凈化心靈。《詩經》中我最喜歡的一句便是“生死契闊,與子成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當我們現代人毫不猶豫不假思索的說出“我愛你”的時候,這三個字忽然變得那么輕,輕的經不起觸碰。
這使我聯想到了當代社會的一種普遍的現象:早戀。似乎很多人已經習以為常,但請用古人的角度來看,這一現象是多么的可笑之極,古人把愛看得與生死一樣重,他們覺得愛是回響在每個人生命中的潮汐聲,而不是隨便的游戲。
當以這一點來看,我覺得現代人應該多讀《詩經》。古人的思想含蓄,表達委婉。雖不至轟轟烈烈的壯偉,卻又細水長流,綿延一生的'溫良與感動。
明黃色的燈光,拉開窗簾,讓月光通過書窗灑下。翻開它,一頁一頁,一字一句。
千年的文化,歲月的積累,拂去心靈上蕩滌的塵埃。思緒明凈,持一杯淡酒,品一緒心靈的明凈。
《詩經》中的大智大慧,大善大愛,就如同那彼岸繁花,雖然觸不到,但它永遠存活于我們的心中,讓我們在這個爭名奪利的塵世能夠找到一方安享心靈的凈土。
彼岸,繁花正好……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33
提起詩經,人們總會想起雎鳩關關的聲音,以及君子奏著琴瑟與淑女交好的情形,但詩經能夠流傳千年,其中魅力必然不光只有這些。
詩經作為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其中記載著古代勞動人民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
詩經中的“風”相傳是周天子派史官游走四處收集民謠后匯集而成的.。新聞人在收集新聞的時候,應該像史官一樣,腿腳能奔走。
詩經中的詩是感人的,我認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在紀實,這也給了我一定的啟示,我們的新聞必須要紀實,我們應該搬運事實,不能捏造事實。
在新聞的寫作中,“賦”這一寫作技巧對我們來說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豳風·七月》就集中運用了賦的手法,按照季節物候變化的順序,鋪敘了農家一年四季的生活。其中描寫的就非常細致。我們在寫新聞消息的時候也應該像這樣,把事情交代清楚。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34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課本上,我第一次接觸到了《詩經》,就被《詩經》表達的那種和諧、那種執著、那份淳樸、那份圣潔所吸引了。于是帶著好奇,又一次翻開了這本經典著作,細細品味。
作為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就像一條深沉的河流,隨著時間不斷向前奔涌,而其中流淌著的,是她在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沉淀下來的質樸和安然。在這條河流中,蔓延著的不是桃花紅、杏花白、香風玉露、姹紫嫣紅,而是一片清新的草色。
曾有癡情的男子一邊唱著:“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一邊思念著自己心愛的人。我想,在那個秋日的清晨、在那河畔搖曳著的蒹葭,一定盈滿著男子溫柔而又細膩的思念。逆流而上、順流而下,只要心中還保留著那份強烈的感情,道路漫長難行又怎樣?崎嶇難攀又怎樣?坎坷回旋又有何妨?這就是草色的愛情。詩中的蒹葭定然不如熱情似火的玫瑰來的嬌艷,但它所包含著的情感,卻更加質樸和真實。
曾有戍邊征戰的士兵,在回家的途中低吟著“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思念著自己的家鄉。將士在歸途中,看見一片衰敗的薇菜,不由想起自己離家時,家中庭院前那充滿生機之景,這就是草色的思念。在歲月的流逝中,思念著自己的家鄉,卻只能在心中默默描摹著家中的境況,是哀,是大哀!每當讀到此處,總感到一絲草色的憂傷在心上流淌,像是一片濡濕的淚跡。
曾有憂愁的詩人,吟誦著“冽彼下泉,浸彼苞稂,愷我寤嘆,念彼周京”追憶著舊時周朝的`繁華。詩人在寒冷的水邊行走,忽見水中難以生長的野草,不由想到周王室的衰敗,再不復往昔盛景,不禁傷感不已,這就是草色的懷念。懷念著昔日的盛世繁華,懷念著周王室當時的四夷賓服……
草色在《詩經》的紙間彌漫,有憂愁、有歡樂、有離別……這是千年前的人們最質樸無華的情感。閱讀《詩經》,總能感受到一種超脫于世俗的安然愜意。而這,正是《詩經》的魅力之所在!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35
蒹葭大概是離愛情最近的草了。那些詩詞曲調是如何憂傷地在錦瑟無端五十弦里流淌了千年,那些依依的情愫,霏霏的愁思,是如何在潯陽橋頭纏綿了千年?把目光拋進朦朧的水霧中,尋訪那在水一方的婉約伊人。
在荻花彌漫的深秋,她就站在大片的蘆葦里,巧兮倩兮,溫柔委婉。只一抬眼,就尋到了那個隱約的身影。水氣氤氳,我看不清她的容貌。一條河,是世上最遙遠的距離,我在這邊,你在那頭,河水惆悵地流過,我們就這樣對視著整章的《秦風》。一種草,是世上最憂傷的心事,我望過你撫過的獲葦,我撫過你望過的`蘆花,我經過你經過的溫柔。蒹葭在愛情里等待了千年,等不回一個對視的瞬間。
那些君子,那些伊人,那些在河岸對望了千年的愛情的萌芽。你回頭,你轉身,你蹙眉,你輕笑;我呆立,我癡望,我失神,我看到你轉身走出我的視線。獲花飛蕩,你的身影隱于蒹葭之后,水袖殘留在《詩經》泛黃的扉頁上。
秦國的風流浪了千年,白露在風中結成了寒霜。傳說中的伊人,在夢的一方。
又何必提袖掩面,月隱青山,你的身姿早已模糊,拋進水霧的目光,在這個白露為霜的季節,垂釣出一生的思念。
我打開《詩經》的封面,牽出一串悠長的獲花——蒹葭蒼蒼。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36
在《詩經》《楚辭》這兩大中國文學的發端鼻祖中,我們很少看到后世詩人們最常愛的花,而只是草木。自由生長的草木猶如大地伸出的觸角,曲折蜿蜒,綿延不息。歌之詠之如同古人自然的生活。《楚辭》是士大夫所作,詠物言志寄托情懷,他們不需親自下田,只把農人采摘下來的香草制成的香囊配帶在身上,香草美人喻君子,雜草惡木似小人,但詞意深奧,如果破不了文字障,詩人的內心很難親近。相比之下,《詩經》中的草木要來得自然生動得多,勞作中的人們身邊有什么就唱什么。草木在這里更多地被真實地還原,自然地詠唱。
“何草不黃,何日不行!何人不將,經營四方。”什么草兒不枯萎,哪兒有一天不奔波。這是《小雅》的最后一篇。憂中有了憤,堪堪亂世,人不如草木。草木還有春來發新伢的'機會,我離開家鄉離開你,卻可能再也不能回來。生長在《詩經》中的草,因了我們想象的泉水不停地灌溉,在書本的字里行間伸展出每一個葉片,郁郁蔥蔥,蔓延過我們荒蕪的心田,為我們充當最恰當的精神食糧。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37
《詩經》帶給人一種古韻之美,她仿佛穿越了幾千年只為來到我的身邊。《詩經》的很美,美在質樸的語言,美在對人世間美好情感的詮釋。她沒有太多的華麗詞藻,沒有庸俗之氣,她吸引我去領略那古樸而又優美的辭章,去感受那真摯而又深沉的美好。
在我的眼中,最美不過《詩經》,美在對生活的無比熱愛。“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花開得紅艷似火,用來比喻女子的美麗。無論誰讀過之后,眼前便不由自主地浮現一個像桃花一樣鮮艷的女子形象。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的給人以照眼欲明的感受。細聲慢吟這名句,一種喜氣洋洋的氣氛充滿了字里行間。嫩嫩的桃枝,鮮艷的桃花,姑娘今朝出嫁,把歡樂和美帶給她的婆家人。看啊,多么美好的祝詞。這種情緒,這種祝賀,反映了當時社會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在我看來,人只有對生活滿懷神情與熱愛,才能在紛繁的世間為自己、為別人帶來一份寧靜祥和的溫馨。
最美不過《詩經》,美在愛的幸福與美滿。“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句膾炙人口的詩句,說出了生死不分離,一同老去的相依相伴,多么情意綿綿的佳句,體現了愛人之間一起白頭偕老的心愿。表達的是對幸福與美滿的無比向往。和愛著自己的人共度一生,是一件多么幸福美滿的事啊!“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傾倒了無數身在愛河的人們,渴望美滿愛情的`人們把這詩句當成對另一半的山盟海誓。生生死死悲歡離合,我曾對你說過,我會牽著你的手,和你一同老去,永不分離。這是愛情的最高境界,與你平平淡淡度過一生。
最美不過《詩經》,美在朋友的雋永深情。“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你將木瓜報贈子我,我就用瓊琚作為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而是珍意情意永相好。朋友之間珍重彼此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揭示了朋友之情的實質不是獲取,而是給予。禮尚往來,朋友之情才能保持下去。回報的東西價值要比受贈的東西大得多,這體現了人們的高尚情感,這種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的,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贈的東西價值的高低,則是對他人對自己情意的珍視。
《詩經》宛如一個端莊優雅的絕代佳人,從中華五千年的歷史向我們款款走來,讓我們去領會她那份獨特的美,使我們折服于這獨特的美。最美不過《詩經》,我甘愿傾倒于美的《詩經》。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38
我拿起一本《詩經》,翻開那微微泛黃的書頁,耳畔邊仿佛聽見了一陣幽幽的嘆息,讓人的心底也微微發顫。
我聽到了遠在他鄉的游子的嘆息:“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我仿佛看到了一個離鄉多年的旅人對家鄉的思念。時間就如白駒過隙,他回憶起離家遠游時,河邊的嫩柳才剛剛抽出嫩綠的枝條,猶如少女纖細柔軟的秀發,讓人讓人的心中情不自禁的生出一股憐惜。光陰似箭,轉眼已是寒冬。他艱難的行走在回家的路上,肆虐的風雪不斷的敲打著他急切的心情。舉目遠眺,家鄉還是那么遙不可及,他不禁朝著家鄉的方向嘆息著。在風雪中,唯一讓他依戀的,便是家的溫暖。
“匪風發兮,匪車偈兮,顧瞻周道,中心怛兮”,我聽到了即將離開家鄉的旅人的嘆息。離開家鄉時,呼嘯的冷風仿佛要將人間的溫暖吹散。馬車飛一般的疾馳著,不一會兒,就已經看不到家的影子了。他不禁想起了他的母親那滄桑的臉與滿頭的銀絲。母親此刻一定還站在屋前目送著他的離開吧,想到這兒,淚水已奪眶而出。他將頭從車窗里伸出,想牢牢地記住自己的家鄉,可飛快的馬車早已載著他駛出了很遠。他只能看著離開時的道路,悲傷地嘆息著,從此,望故鄉,已是路遠山高。
讀“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我聽到了妻子在擔心在外服役的丈夫時發出的嘆息。在黃昏時,牛羊和雞都回到了自己的窩里。妻子忙碌了一天,知道現在才休息了一會。她看著牛羊都回到了棚子里,不禁想到自己遠在他鄉的丈夫不知何時才能歸來。她朝著丈夫離去的方向眺望著,仿佛這樣就能見到自己的丈夫一樣。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妻子不禁幽幽地嘆息著問道:“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可回答她的卻只有陣陣風聲。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那是對佳人求之不得的幽幽嘆息;“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那是感慨蒼天,對世事盛衰興廢的嘆息;“蟋蟀在堂,歲聿其莫。今我不樂,日月其除”那是對隨時將暮的嘆息;“之子于征,劬勞于野”,那是服役人悲嘆自己的辛勞時發出的嘆息……
那悠悠的愁呀,才下心頭,卻上眉頭。
那凄婉哀怨的嘆息,蘊含著妻子對親人的.思念,飽含了游子對故鄉的思念,承載了詩人對國家的擔憂。那凄婉哀怨的嘆息,一如慈母綿長的絮語,一如嬌妻幽咽的抽泣,又如撥動心弦的手。忘不了的愁,展不開的眉頭,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
放下《詩經》,斜倚著欄桿,我的心中一片悵然。《詩經》中那幽幽的嘆息,恰如一杯咖啡,雖然帶著苦澀,卻令人回味無窮。歷史的車輪碾過,一切已成為過去。在歷史的洪流中,《詩經》就如一架通往過去的橋梁。閱讀《詩經》,我們就如通過車輪碾過時揚起的塵埃,窺探著過去的繁華,傾聽塵封在歷史的角落里那聲幽幽的嘆息。
在《詩經》中,那些夕陽飛燕,香花美草,流水樓閣,紅顏倩影,細雨梧桐,皓月紅梅,都化作一聲幽幽的嘆息,如一雙無形的手,輕輕撥動著我的心弦,讓心中泛起微微的漣漪…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39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是戀愛中人的典型心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一位厭戰思妻士兵的內心獨白。"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將母來諗。"是征人對父母深深的思念;"誰謂河廣,一葦杭之。"是身在衛國的宋國人的思鄉之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含蓄地表達出詩人對某種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追求。
"淡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生動地展示了一名堅貞不屈的女子誓死捍衛自己愛情的決心;"雖速我獄,亦不女從。"是一位女性對逼他從婚的貴人的斬釘截鐵的答復。
"勿剪勿拜,召伯所說。"是人民愛屋及烏,對有德政的召伯的遺跡的珍重;"民之罔極,職涼善背。"是詩人對昏庸腐敗的統治的博大、崇高、深沉的憂患。"碩鼠碩鼠,無食我黍。"是人民不堪剝削壓榨,忍無可忍,幻想投奔"樂土"的詩。
睿智、沉靜,是詩人的性格,含蓄,樸素而又精致,是詩的語言,詩人用詩的形式,抒寫的卻是他們并不平靜的心靈。對愛的自主追求,對自由的渴望,對正義的崇奉……每一種感情都是如此的強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顆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誠。
閱讀《詩經》,我看不到古時人們的閉塞,愚昧與保守,我看到的盡是愛,智慧,自然,希望與陽光。一切美好的詞匯,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著每一首詩。那么和諧,那么執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潔,每一首詩都是一首動聽的歌,每一首詩都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首詩都擁有一個美麗而高尚的靈魂。
昔日雄霸天下的帝國已化為云煙;當年國色天香的羅裙已散入黃土……今天,真正觸動我的情感與靈魂的不是幾件博物館里的文物,而是那些經久不滅的人的故事。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詩,講述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我仿佛被帶到了遙遠的國度,歷史又重新展現在我的眼前:恍恍惚惚,若隱若現,神秘而悠遠……我仿佛聽到了來自遠古的聲音,隱隱約約,斷斷續續,仿佛要告訴我什么……也許是歷史,也許是故事,也許是未來,也許是別的什么。
愛,自由,正義,是《詩經》永恒的主題,這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題。閉上眼睛,用心靜靜地聆聽,你可以聽得到——那來自遠古的心靈的呼喚。
傳統詩歌,博大精深,雄健典麗,宛如一部色彩斑斕的畫卷,以不驚風雨泣鬼神的宏偉樂章。在漫長的歷程中,涌現出許多大詩人,他是聳立于東方的一個又一個詩歌的泰山。放眼世界文壇,中國的傳統詩歌是獨特的,是無與倫比的。
睿智、沉靜,是詩人的性格,含蓄,樸素而又精致,是詩的語言,詩人用詩的形式,抒寫的卻是他們并不平靜的心靈。對愛的自主追求,對自由的渴望,對正義的崇奉……每一種感情都是如此的強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顆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誠。
讀經時,講求語速、語調:要求語速不急不徐,語調抑揚頓挫。現在一般人一切都講求快速,有的人聽到讀經讀得這么慢,就提不起精神,其實讀經就是讓我們的心能靜下來。一個人能定得下來,才有能力思考,面對問題,才不至于慌張、忙亂。心定功夫的培養,就是由平素來訓練的。訓練的最好方法莫過于讀經。讀經既簡便易行又不用花錢,每一個家長在家里就可以輔導孩子培養這種心定的'功夫,也就是現代常說的訓練沉穩、從容的心理素質。
閱讀《詩經》,我看不到古時人們的閉塞,愚昧與保守,我看到的盡是愛,智慧,自然,希望與陽光。一切美好的詞匯,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著每一首詩。那么和諧,那么執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潔,每一首詩都是一首動聽的歌,每一首詩都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首詩都擁有一個美麗而高尚的靈魂。
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發現,社會安定的維系都有賴于這些圣賢遺留下來的智能和經驗。我們開展誦讀活動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尋根,尋民族精神之根,尋現代文明之根。在誦讀古詩文中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加厚學生的人文底蘊。
《詩經》是以抒情詩為主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詩和《小雅》、《國風》中的個別篇章外,《詩經》中幾乎完全是抒情詩。而且,從詩歌藝術的成熟程度來看,抒情詩所達到的水準,也明顯高于敘事詩。而與《詩經》大體屬于同時代的古希臘的荷馬史詩,卻完全是敘事詩。正如荷馬史詩奠定了西方文學以敘事傳統為主的發展方向,《詩經》也奠定了中國文學以抒情傳統為主的發展方向。以后的中國詩歌,大都是抒情詩;而且,以抒情詩為主的詩歌,又成為中國文學的主要樣式。
《詩經》里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加強了作品的形象性,獲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所謂"賦",用朱熹《詩集傳》的解釋,是"敷陳其事而直言之"。這包括一般陳述和鋪排陳述兩種情況。大體在《國風》中,除《七月》等個別例子,用鋪排陳述的較少;大、卸雅》中,尤其是史詩,鋪陳的場面較多。漢代辭賦的基本特征就是大量鋪陳。雖然從《詩經》到漢賦還間隔許多環節,但說其原始的因素源于《詩經》,也未嘗不可。"比",用朱熹的解釋,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詩經》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變化。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鶴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碩人》連續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瓠犀"喻美人之齒,等等,都是《詩經》中用"比"的佳例。"賦"和"比"都是一切詩歌中最基本的表現手法,而"興"則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興"字的本義是"起"。《詩經》中的"興",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
《詩經》表現出的關注現實的熱情、強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識、真誠積極的人生態度,被后人概括為"風雅"精神,直接影響了后世詩人的創作。
總之,《詩經》的語言形式形象生動,豐富多彩,往往能"以少總多"、"情貌無遺"(《文心雕龍·物色》)。但雅、頌與國風在語言風格上有所不同。雅、頌多數篇章運用嚴整的四言句,極少雜言,國風中雜言比較多。小雅和國風中,重章疊句運用得比較多,在大雅和頌中則比較少見。國風中用了很多語氣詞,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這些語氣詞在雅、頌中也出現過,但不如國風中數量眾多,富于變化。國風中對語氣詞的驅遣妙用,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生動性,達到了傳神的境地。雅、頌與國風在語言上這種不同的特點,反映了時代社會的變化,也反映出創作主體身份的差異。雅、頌多為西周時期的作品,出自貴族之手,體現了"雅樂"的威儀典重,國風多為春秋時期的作品,有許多采自民間,更多地體現了新聲的自由奔放,比較接近當時的口語。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40
《詩經》是一枚月亮,早都知道《詩經》是浪漫主義的源頭,但面對那些四字一短句的小段時,卻感覺好無韻味可言,索性就將它丟在一邊,結果讓我錯過了這么一本有價值的書。
《詩經》是咖啡,那么《詩經是一枚月亮》則是咖啡伴侶,越嚼越有味,于是,我翻開它享受品咖啡的過程。
《詩經是一枚月亮》的作者是沈文婷,一個細膩溫嫻的女子。她將《詩經》中的文字加以自己的理解表露出來。其中,使我印象比較深的有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宣其室家。”原以為“逃之夭夭”是正確,這里只不過是引用而已,經過反復酌想得知,“桃之夭夭”才是比較原始的表露。這句詩大概的意思是說,一女子要出嫁穿上桃紅色的嫁衣,心情很愉快,也覺得《桃夭》該是一首歌:“桃花盛開朵朵艷,桃林內外紅纏綿;這位姑娘要出嫁,夫妻和睦樂天天。”在這“桃”上,“桃”可以引申為桃花林,桃花運等。
現代社會,有不少人都幻想著自己能有一次美麗的桃花運。可這畢竟是幻想,有幻想就會有落空。有多少女生天真的以為自己能夠有又一次桃花運,然后從此“飛黃騰達”。事實證明80%的女生錯過了自己的青春。假使自己遇到了,能你心儀的對象也看中你嗎?女生有了桃花運便會越陷越深,男生有了桃花運只是一次美麗的意外。
生活不是拍偶像劇,男主人公是多么耀眼,我們更不是黃蓉和郭靖能在桃花島上看桃花。所以,現實點,學著《詩經》中女主人公快樂是因找到了自己的生活。
再者,《詩經》中所描繪的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愛情是純真的,的確,在那個時代,一個沒有被金錢和地位所污染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比較樸實,比較真誠的'。相反地,誰能想到過了幾千年后的今天,我們都在為生活所奔波,所勞累,忘記了我們比較初的目標,迷失了自己。若我們都靜下心沉下心來,翻開《詩經是一枚月亮》,你一定不會對《詩經》中枯燥的文字而感到厭倦,找找自己的內心,聆聽自己比較真實的聲音。
《詩經》是一個月光寶盒,流注了無限愛意與溫暖,它真是一枚月亮,看見比較本質的自己。
一行詩句,無限思量。
真好。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41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有首詩,按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和“雅”更貼近普通百姓,其內容更加通俗易懂。
我最喜愛的一首詩是《蒹葭》,全稱《國風。秦風。蒹葭》。全詩共有三段,皆以起興開頭。
全詩描繪了一位年輕人為了追求河那邊的“伊人”而不顧道路險阻的情景。首句“蒹葭蒼茫,白露為霜”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無須過多的修飾,就能讓人遐想萬千。次句“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適時地點出了年輕人已被“伊人”所吸引,同時暗示路途遙遠。第三句“溯洄從之,道路且長”表明了追求過程的艱辛。第四句“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寫出了年輕人認為“伊人”渴望不可及的心理。
追尋“伊人”的過程是一個漫長而又艱難的過程,但年輕人卻始終執著地前進著,一種被稱為愛的感情鞭策他努力,給予他克服困難的勇氣,因為心里有你,再大的.風雨也不畏懼,因為心里有你,苦一點也愿意,愛情的力量總是不可估量,它能夠讓你傾盡全力,即使失敗也不后悔。
如果僅僅是為了贊美愛情,那么此文不寫也罷,但那“伊人”不也可以被喻為夢想,目標嗎?這是望深層次想,拋開表面的愛情來看,又有哪一點不吻合呢?夢想總是在彼岸,總是在那遙遠的地方,你不知道自己是否會成功,但你渴望走上那條追夢之路,即使路上滿是荊棘,即使伴隨你的常常是狂風暴雨,但那又有什么關系呢?心中的信念一直都在,前進的動力依然十足,有這些就足夠了,它不會讓你中途退出或是倒在路上一蹶不振,擁有它們,你就會一直堅持下去,對嗎?這是《蒹葭》給予我的啟示,而《蒹葭》又僅僅是《詩經》中的一首,如果我們能細細研究每一首詩的內涵,取其精華,雖然會耗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但那將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有些人認為學習古代文化會讓國家停止不前,那可是大錯特錯了,除去科技的進步外,對比古今作品,反倒覺得很多現代文章比不上那短短的幾十字古文,現在不少人追求快餐文化,靜不下心來,使得傳統的中國文學底蘊正逐漸流失。所以,我真的很希望大家能在空閑時間多讀一讀那些流傳了幾千年的名家作品,讀一讀真正的中華經典。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42
打開《詩經》,隨便一篇就是風景。華麗的辭藻下蘊含的是最樸素的愿望和最真摯的感情,讓人身臨其境。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游。”人前一杯酒,各自說說笑語;人后一片海,獨自翻翻夜晚。江面之上,泛起孤舟,孑然一身,灰暗天色之下好像世間只留下我一人。那是漫天煙火下的悲歡離別,那時一個人孤獨且驕傲的旅途。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故事的開頭總是這樣,芳心暗許,猝不及防。我對月色之下的佳人一見鐘情,但似乎從頭到尾都只是一個人的愛情。自以為美滿的開頭都有不盡人意的結局。故事的結局總是這樣,花開兩朵,天各一方。
《詩經》寫述的是最美好的相遇、最悲傷的結局、最孤獨的`旅途和最灑脫的人生。我們中的每個人,浮世千萬里,蒼穹無數星,全部都要看過去。
愿你到達期盼的生活。想看的花都有人種,想喝的就酒有人釀,想穿的衣服都裁剪剛好,想聽的歌時光為你唱很久。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43
最美不過詩經。
相比于唐詩宋詞奢華雕砌的韻律和儀仗,詩經里的句子給人更多的是未經雕琢的真實感與沖擊感。就好像唐詩是精雕細琢的窗欞檐角,滿是技巧,儀態萬千;而詩經則是一方古樸的石階,蒼涼的站在那里上千年。從刀耕火種,坎坎伐檀的時代里走來,滄海桑田,時間的屠刀亦無法磨滅的是屬于詩經的最古老的魅力。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初讀詩經,便是從這首《蒹葭》開始的。主人公輾轉難寐,夙夜思念追求著自己心愛的姑娘,此刻,那一方溯洄曲折的河水也好似一座可以通往意中人的石橋,什么也不能阻擋主人公的腳步了。此情此意,純樸真摯,令人不得不為之動容,也讓我們從平庸瑣屑的世俗之中思考著現如今我們缺少的那份純樸的情感,這便是詩經所帶給我的最初的悸動。
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計305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詩之風,或潑辣,或諷刺,或含蓄,或蘊藉,純樸真摯,生趣盎然;詩之雅,或幽怨,或鏗鏘,或清雅,或柔潤,言盡意遠,激蕩心靈;詩之頌,或肅穆,或雄健,或虔誠,或謙恭,回旋跌宕,意蘊無窮。
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源頭之一,《詩經》如同黃河一般,在這片華夏大地上流轉延伸了上千年,不僅澆灌培育了世世代代的文人墨客,也浸潤著數千年來不同階層之人的心田,在文學史和文化史產生著深遠的影響。源于歌謠,卻又不止于歌謠,因此,《詩經》被認為是中國古典文學之巔。
而今,在這個社會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都走得太快了,以至于在步履匆匆中遺失了原本屬于我們最初的那份純凈。言情小說、修仙小說各種網絡文學泛濫,試問,讀之又有何價值?在金錢至上的物質社會里,還有多少人如詩經里的男女般勇敢追求自己的真愛?是啊,如今我們沒有了沉重的徭役和賦役,沒有了統治階級的剝削與壓迫,我們甚至可以跨域空間和時間,不必如《蒹葭》里的男主人公般跨越山河險阻苦苦追尋,也不必像《卷耳》里的女主人公般隔卻萬水千山對遠征的丈夫思念成河,我們都不用了。可是,燈紅酒綠、車水馬龍里,你是否還記得自己最初的信仰,它是否還被你所虔誠地信奉著?抑或是,它已經在觥籌交錯間,隨著碰撞的酒杯聲一起遺落和破碎?
你,還在嗎?
讀《詩經》,使人在物欲橫流的世界里獲得寧靜,讓人感受著來自華夏古老大地上的無窮魅力,“最美不過詩經”,而那些泛濫的“文學”,亦不過爾爾。惟愿我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源遠流長,故仿詩經一首,聊以記之。
《凱風》——凱風自南,吹吾棘心。瓊瑰睍睆,古韻長慉。吾自黽勉,待君棲遲。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44
傾聽來自三千年前的遠古呼喚,如同曼珠沙華,縱然無法摘取,詩經也一直存活于心。
——題記
踏上文化尋根之路,淌過三千年滾滾東逝的歷史長河,溯流而上,用深邃的目光洞穿所有書頁,屏氣凝神,你聽,那一聲聲一喚喚,古樸無邪,通過千年的塵煙,悠揚冗長,那是來自遠古的呼喚,發自中華文化的最初源頭——《詩經》
孔子編纂《詩經》時曾感嘆道: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一語道出了它的精髓。《詩經》語言溫柔敦厚、含蓄真誠堪稱中華文化之祖。它見證著中華民族孩童時咿呀學語,質樸真誠、天真無邪的美好時代。尋覓《詩經》的心靈動感,聆聽數千年的深情歌唱,詩中一木一草都是先古人民的友好伴侶,歌中一詞一句都唱出了人們最美好的向往。
愛,是人類亙古不變的定律。詩經中堅貞不移的愛情凝固了守望愛情永恒的姿態——等待。它如同一朵永不凋零的奇葩,忽視了時間空間的界限,開遍了每一個芳草萋萋的角落。我清晰的記得那日你拉著我的手說“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而今君子于役,不知其期。但這又怎能拆散我們,千山萬水外,我候,為你歸來。縱然等到白發蕭然,我也不會改變翹首的姿態,期盼著你的凱旋,踐行你當初的誓言。
《詩經》以古樸的文字表達著人本初最真摯的感情。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與君絕。先秦人民對愛的姿態讓人震撼。愛,就一個字。原來竟然可以愛得這樣決絕。反觀當下愛情泛濫、欲望靡亂,分手離婚有如家常便飯。不知是否我們該適當放慢高速的生活節奏,靜靜感悟詩經中愛的真諦,守候人心本初的那份最無邪的感情,回到最初的美好。
愛,就不離不棄,靜靜等候,你的歸來。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打開詩經的首頁,那雎鳩關關的鳴蹄就迎面撲來。讓人心神蕩漾,頓時陷入飄杳朦朧含蓄的`情感意境。河水悠悠流動,荇菜浮動搖曳,雎鳩關關,歌聲婉轉,悠哉悠哉,令人轉輾反側。“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詩經中的表白含蓄委婉,從來不做作。但絕不是怯懦,面對真愛他們哪怕是用一片沙洲,一把水草,或是一彎清泉都要傳達出內心最真實的感情。
字字含蓄卻句句真實的感情流露感動著你我在每一個懷夢的青蔥歲月,原來愛人可以如此灑脫,被人愛可以如此真切。沒有珠寶萬千,廣廈千萬,只有這悠悠河水,纖纖水草見證了我們的愛情,可是這已經足夠。愛你,只是一種感覺,當我愛上這種覺的時候,一切外在的光環都已經無所謂了。我無法拒絕你伸過來的手,因為你已經越過了我的額心河。
逝去的歲月帶不走繾綣的情懷,望著河水悠悠,漸行漸遠。物欲橫流的今天,有多少人能面對內心的呼喚和所愛的人長相廝守,又有多少人被愛上是因為純愛情本身的驅使,而不是對物欲的追逐。當愛情可以用物質來衡量,貼上價格標簽的時候,愛情還是愛情么?同樣是千年前的“桃之夭夭”,千年后卻是不一樣的“灼灼其華”。
是幸福拋棄了我們,還是我們離棄了幸福。
之所以要文化尋根,弘揚社會主義文化,我想是因為我們懷念了。或許忙碌過后的一瞬間,那份曾被遺忘的美好會倏然浮上心頭。我們會懷念詩中那一片月光,那一個人,懷念那一份純純因感動而生的思念。先秦的人民竟然可以用簡單得近乎粗陋的只言片語風雅出感人至深的情懷和那洞徹世事的哲理。“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的釋然;“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感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睿智。通過千年的煙塵,歌關雎,唱蒹葭,出東門,上壟丘;一切無不令人心神向往。
古人可以用飛鳥游魚、蘆葦野花、潮漲潮落、月盈月虧吟出真切的生活,表達出最本真的感情。原來愛情也可以如此純真無邪,生活也可以這樣恬靜和諧,人與自然可以這樣完美的和諧共生。而今身處鋼筋水的叢林,燈紅酒綠的喧囂,如同機器一樣忙于朝九晚五的奔波。欲望太多的現代人,到頭來卻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懷念古人,不知是因為他們太真誠,還是因為我們太復雜。
對于《詩經》,也許最重要的并不是把它奉為經典而束之高閣,閱讀《詩經》最本質的意義或許還是教會人們感悟古人之于生活那份簡單而真誠的向往,用孩童般清純無邪的心靈看待周遭一切,學習古人對追逐人性本初那份美好的執著不屈的精神吧。
畢竟,離久了,易思念。
《詩經》的吟唱漸行漸遠,帶走了時光深處的期盼流連。遠遠回望,通過冰冷的繁華《詩經》就像一座里程碑,凝聚著中華民族的靈魂,放射出永恒的美好。踏著淙淙流水,聽著那一聲聲來自遠古的呼喚,似乎又回到了那些逝去的古老歲月: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經典詩文讀后感 篇45
每天讀詩經兩篇已經一個多月了,《詩經》很大程度上滋養了心靈。一個人在杭州,漂泊無依的感覺時常有,繁瑣的工作也會有離職的沖動。今天跟朋友談這股沖動,他說一份工作應該是做的很好時候離開的。這句話挺讓我醍醐灌頂,明明可以提升的還有這么多,明明可以學習的地方還有這么多,怎么可以放棄這提升自己的絕佳機會呢?
每天閱讀《詩經》,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我內心的真摯情感。工作一年半,在社會中浸染,經歷過一些挫折,開始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奮斗。有時候覺得挺殘忍的,在生存面前,在人性面前,美好的東西總是被壓在心底或消失掉。
每次遇到或看到這些事情,內心都是悲傷的。古人說:“嗜欲深者天機淺”,《詩經》陪伴了我走過很多難受的時光,有些路是必經之路,人的成長,總是要經歷過許多,得失之間總是要有的。其實自己心底還是跟寶玉一樣,非常抗拒成人世界的復雜和圓滑。自己雖然對外在的人和事比較遲鈍,也是能夠感受到。總不希望把別人想得太壞,總有些時候不愿去面對現實,是孤獨的。《詩經》給了我很大的.安慰,他告訴我,保護好自己的真心,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一個成年人,想要保護自己的真誠,是要付出很多努力和代價的。感謝父母給我很多愛和真心,也有時候會感謝自己的遲鈍吧~,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希望自己能守護自己的真心。時光易逝,真心難得。
《詩經》教會我作為一個女孩子,該有的端莊和秀氣.《詩經》中有很多描寫女孩子的真性情,《詩經》中描繪的女孩子都是儀態大方,品性優良。“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實彼周行”“匪女之美,美人之貽”每每讀到這些句子,我內心都會有一股暖流。心中有火花,期待成為這樣的人。
《詩經》凈化了我很多負面情緒。身在職場,工作一天下來,心里早已“陰云密布”,而我也耐得住折騰:工作之余,不停學習,做項目。閱讀《詩經》給我生活添了很大樂趣。每一次閱讀,每一次畫視覺化,內心總是愉樂,如梁音不絕不耳,樂哉樂哉。
每個人在成年的時候,都應該學會從外界拿回屬于自己的那份力量。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從屬于你的宗族,你的血親,而是從內心生出一個新我,就像葉子從石頭中蜷縮著張開,人也一樣,共同完成生長的姿態。
【經典詩文讀后感】相關文章:
詩文03-06
詩文03-21
詩文03-06
我與經典詩文07-24
詩文的典故04-29
紅色經典詩文04-12
折扇詩文04-22
詩文的內容04-23
夢想詩文04-21
前行詩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