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做合一讀后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做合一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支教島讀寫群本周的讀書任務是《教學做合一》讀后感。說實話我乍一看到題目的時候,就簡單的認為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中學,學中做。要識廬山真面目,我還是一如往常地認真閱讀了《陶行知教育文集》之《教學做合一》章節,真是越看越佩服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智慧之高尚,更加覺得自己孤陋寡聞。
最初對“教學做合一”的理解,我還是過于膚淺,所以又在網上搜索了一番,查找到了陶先生提出的“教學做合一”具有一定的時代背景:“教學做合一”思想是陶行知先生在批判當時中國落后的教育現狀,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教育理論的實踐中逐步提出并完善的。在陶行知的時代,中國主要有兩種教育:一種是中國道統的儒家經典教育;二是在西方傳教士開設的教會學校中所進行的所謂洋教育。陶行知分別稱之為“老八股”和“洋八股”。不管是“老八股”還是“洋八股”,它們都有兩個共同的弊端,一是教學內容嚴重脫離中國國情,脫離學生的實際需要;二是“重教太重”而且教學方法呆板落后,沒有生氣。陶行知認為,這兩種教育都是沒有生命力的“死教育”,在這樣的教育里,先生是“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學生是“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要想使中華民族起死回生,必須對這種“死教育”進行徹底的革命,教育革命最有力的武器,陶行知認為就是普遍地進行“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對于一件事來說,教法、學法和做法是合而為一,三位一體的,它們是一件事的三個方面。例如,在做教學這件事的過程中,我們得到了鍛煉,提高了自身能力,那么,這種對于自己的進步來說就是“學”,我們在“做”與“學”的.同時也影響著學生,并不是通過單純枯燥的“教授法”或者填鴨式的“灌輸法”,使學生也從中學到了知識,這種對學生的影響就是“教”。“教學做合一”的思想,是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思想在教育中的反映,從而為教育的發展奠定了科學的方法論基礎。
在這一章節中,陶先生又以種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須在田里學,在田里教。在陶先生看來,“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正如陶學生所說:“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由此他特別強調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取真知。當然,所有這些理論的閱讀,都讓我有意識地去思考、反省課堂教學的點滴,在講授過程中,有太多時候忽略了“教學做合一”,特別是在要通過活動的互動參與,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中,好似“教而不做、學而不做”。
邊讀邊思,邊查邊寫,尤其是在讀了《在勞力上勞心》一節,我對“教學做”中的“做”是教、學之中心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我們必須明白做什么,才能明白什么是教學做合一,否則仍是停留在自我以為的層面。“在勞力上勞心,是一切事物之母。事事在勞力上勞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人人在勞力上勞心,便可無廢人,便可無階級……這個擔子是要教師挑的。”即唯有貫徹在勞力上勞心的教育,才能實現教育的真正功能,創造在勞力上勞心的人類;唯獨如此,才能創造大同社會。這應該是“教學做”中的真做所在。
人的影響是渺小的,而書的影響是深遠的。好讀書,讀好書,猶如聆聽高人激情演講,得高人指點,在疲憊、迷茫之邊緣,再獲信心和力量!
【教學做合一讀后感】相關文章:
《這樣做不好》教學設計12-07
做最好的家長讀后感【推薦】08-01
《做最棒的員工》讀后感01-05
《做自己的心理醫生》讀后感07-24
《做最好的中層》800字讀后感02-08
《做內心強大的教師》的讀后感范文07-14
《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實錄片段06-17
《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反思精選05-28
《做一片美的葉子》課文+教學實錄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