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萬物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萬物》是20xx年出版的講述中國藝術中的模件化和規模化生產的一本書,作者雷德侯是海德堡大學東亞藝術史系教授,西方漢學界研究中國藝術的最有影響力的漢學家之一。
雷德侯教授以西方思維模式,從微觀的考古學資料和直接觀察的第一手經驗進入宏觀的思想文化領域,通過文物、圖像志等多方面材料的細致考察,對書法、繪畫、陶瓷、兵馬俑、印刷等中國藝術中制作和創造過程中共同的因素“模件化”進行探討,為中國藝術史的編寫帶來了新思考。從使中國得以保持一統的漢字入手,探討了中國青銅器、瓷器、建筑、印刷、雕塑、書畫等各門類藝術創作過程中所存在的共同因素—模件性,并闡釋了中國藝術所獨有的創造力,一種與西方忠實的模仿自然完全不同的模仿的替代方式——模仿自然創造法則,認為創造力是模件與個人特性的結合體,得以創造出成千上萬的藝術品。
本書一經面世即引起西方漢學界及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書中的觀點被廣泛引述。全書分為八個章節,依次是︰漢字系統、復雜的青銅鑄造術、神奇的始皇帝大軍、工廠藝術、建筑構件、印刷文字、地獄的官府風貌、筆法可否自由。作者從多個方面,既依照歷史的線索,技術發展的過程,也按照藝術的門類,材質工藝的區別,深入到中國文化與審美觀念的層次,分析了中國藝術與工藝,揭示出中國藝術史中最為獨特、最為深厚的層面。雷德侯說明了中國的.藝術家不似他們的西方同行,他們不尋求忠實地再現自然物象,而是探索代替模仿的方式,直接地創造出成千上萬甚至無限的藝術品。他也為我們指出,模件的思想如何貫通了中國人官本位的文化,中國宗教以及關于個人自由的思想。本書帶領我們在中國藝術與文化之中作了一次深刻的旅行,提示了中國藝術家是在一個多么復雜的體系之中,生產出成批的藝術品。這個體系深深植根于中國的思想觀念――宇宙是由萬物所構成的。
《萬物》給了我們全新的視角,以西方學者的眼光和思維,闡述了中國藝術的各個方面,這是一本將中國工藝美術和繪畫書法相結合的美術史書籍。我相信這本書專業性的知識會給我帶來無限的啟發。
【萬物讀后感】相關文章:
善待自然萬物說課稿11-04
傲睨萬物的近義詞及解釋03-13
形容春天萬物復蘇的句子03-04
盤古死亡,體化萬物神話故事04-18
《曾國藩日記》讀后感 【讀后感】08-14
甜酸讀后感01-19
《口哨》讀后感10-11
《化身》讀后感10-09
酒店讀后感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