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矩和愛的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規矩和愛的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規矩和愛的讀后感1
最近,閱讀了鐘老師推薦的王濤著作《規矩和愛》,對書中提出的有關孩子的教育觀點深有感觸。針對書中提出的教育理論,對照自己平時對孩子的教育,有些地方做的比較貼近作者的觀點,有些地方做的和作者的觀點出入較大。不同的做法產生不同的效果,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對孩子有益的做法要繼續堅持,同時,要不斷修正對孩子成長不利的一些方式方法。
對書中感觸最深的一句話就是“真正的愛是帶有規矩的愛,真正的規矩是體現愛的規矩”這是《規矩和愛》里的中心思想,通俗的講就是孩子需要愛,更需要規矩,真正的規矩是體現愛的規矩,真正的愛是帶有規矩的愛。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最不缺的就是家長的疼愛。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好吃、好玩的先給孩子,孩子喜歡什么玩具,想去哪里玩都盡全力滿足。按照古代“孔融讓梨”的思想要求孩子已經不太現實,首先家長就不可能這樣要求孩子。但愛不是放縱,否則愛就變成了害,在有關孩子個人品德、學習習慣、性格培養等大是大非問題上,是必須有一定的規矩的。當然,規矩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平時一點一滴習慣的養成。從幼兒園開始,我們就要求孩子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然會再做其他事情,這個好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所以在作業方面基本不要我們家長操心。但孩子畢竟是孩子,有時適當的懲罰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記得孩子很小的時候,不知什么時候養成了擠眉弄眼的壞毛病,怎么講也改不掉,一次又在擠眉弄眼時,我們上去就是一巴掌,孩子當時委屈的哭了一會,但從此再也不擠眉弄眼了。當然,在教育過程中一定也有許多做的不好的地方,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飯、做事拖拉、不注意個人衛生等問題,一直沒有更好的辦法去糾正孩子的這些壞毛病。
作者認為學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我們認為這就是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必須做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好與不好的習慣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剛上小學時,孩子看電視、玩電腦的興趣比較大,肯定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但不玩這些又會讓孩子與社會脫節,就與孩子約定平時大家都不看電視,玩電腦,周末可以多玩一會。家里人也都比較配合,平時基本上不開電視和電腦,孩子自然養成了好習慣,只在節假日才看看。
書中提到了情商與智商的關系,認為情商在孩子的成長中起到更多的作用。中國的父母往往更多的關注孩子的智商情況,孩子是否比別人家的聰明,就算是現在意識到了情商的重要,也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的情商。在老師的教育培養下,我家的孩子學習成績還算可以,但明顯感到孩子小小年齡就有了不應該有的壓力。比如每次考試前孩子都很糾結,擔心考不到100分,擔心別的同學考試超過他,擔心當不上班長了。缺少男孩子應該有的大度和灑脫。作為家長,我們只能盡量開導孩子,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增長知識,不是為了得100分。只要應該會的學會了,考試不要粗心,考不到100分也沒什么。但要通過考試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能夠經歷一些挫折教育對現在孩子的成長會有很大幫助。
總之,規矩和愛并非是完全對立的兩方面,愛為規矩之根源,規矩為愛之保障。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成才,但首先要讓孩子成為一位身體和心理都健康的人,這需要每位家長做好與學校老師的配合工作,共同為孩子的成長而努力。
規矩和愛的讀后感2
身為一名母親,我也讀過了不少有關于育兒的相關書籍。有些是教導方法的,有些是說明溝通技巧的。有些是講解教養方式的,有些是解析孩子心理的。在眾多的同類書籍之中,我認識到了當今身為父母的不易。而養育好一個孩子的前提是家長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或者正確的教育理念。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無時不感覺到身上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眾所周知,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多地成為了家庭金字塔頂端的小珍寶。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如這句老古話般。家長們對于孩子的寵愛和呵護讓原本的小天使們或許化身成為了小霸王。針對如此的教育現狀,其實很是值得用長遠眼光看問題的家長們觸目驚心到想要及早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作家王濤推出的《規矩和愛》一書,盡管只是文字的述說,但是家長卻可以在看書的過程中學習并給孩子設置愛的規矩。
全書的開篇單刀直入地提到家長朋友們需要學習做合格的父母——這是教育孩子的大前提,因為父母的職責無任何其他人可以替代。身為父母,注意的細節還是很多的。書中非常精辟而又獨到地為眾多家長設定了為人父母的四項基本原則:不占有原則;規矩和愛統一的原則;情商先于智商的原則;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原則。總的說來,四大基本原則的背后則是蘊藏著無窮父母的深愛。盡管有些地方看似苛刻,但是卻是實實在在需要家長朋友們關注和重視的。
在全書后半部分中,我們可以讀到更多細節方面的規矩要求。這里的規矩是為孩子設置的規矩;這里的規矩是真正帶著愛的溫情;這里的規矩是目標明確的教育方式;這里的規矩是時刻培養孩子茁壯成長的衡量準則。為了加深相關的觀點,書中還特地羅列了錯誤的父母教養方式。以明確的目標,設置正確的教養理念,讓融匯著濃濃愛的規矩伴隨孩子健康成長的人生路。
弗郞西斯·培根說過,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使孩子們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性格,是大有稗益的一件事。通過通篇的閱讀,我其實感覺是受益匪淺的。尤其是看到那段沒有不能做規矩的孩子。只有不會做規矩的父母更讓我激發強烈的給家中小兒豎規矩的使命感。老人們常說從小看到老,殊不知,孩子們長大之后的一言一行與從小養成的規矩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的。家長們在這一點上勿必要引起足夠的注意。
每個孩子都是我們美好的未來。他們理應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呵護。而方法何在呢?《規矩和愛》這本書給了我們最好的提示,讓有愛的規矩時刻伴隨他們的成長。
規矩和愛的讀后感3
“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這是現在普遍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理念,都說現在的孩子家長不只是有兩個。應該是六個,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現在的家長大多是獨生子女,而孫子和外孫更是心尖上的寶貝疙瘩,所以說這本書更是現在家長的一本指導書,學校推薦這本書的時候,說實話一直很排斥,以為又是枯燥的理論學說,當這本書到我手上的時候,翻看看確是再也丟不下了。
整本書,將規矩和愛交給了我們,規﹑矩,校正圓形﹑方形的兩種工具,多用來比喻標準法度。這是規和矩的意思,而規矩的意思是一定的標準、成規與指老老實實,恪守本分的人,而這里的規矩指的就是我們的愛建立在標準與成規上,這是一種大愛,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很多父母常常不忍心給孩子做規矩,這樣的錯誤行為的根源就是父母自己沒有建立對規矩的敬畏。
非常喜歡書中的一句話,書上說,如果不給孩子做規矩,孩子就會給你做規矩;孩子今天給你做了規矩,明天就要對這個社會做規矩。做規矩的目的就是培養孩子對規矩的敬畏之心,敬畏既是修身之道,又是倫理道德之底線,敬畏自然就是幸福之保障。在家庭中孩子能夠敬畏規矩,長大立于社會,方能敬畏法律。得尊重、禮讓、感恩,悲憫,用一個字來說,就是愛;另一個是節律、規范,用一個詞來說,就是規矩。這,也就是這本書的核心。愛與規矩具有一致性,沒有規矩的愛是溺愛,沒有愛的規矩是教條。要建立正確的規矩,在這規矩中充滿愛,才能培養真正健全的孩子。
不管你多有財富,請記住:再富不要富孩子。
不管你多有權貴,請記住:再貴不要貴子女。
記得看《離婚前規則》上母女兩個交涉的一段話,女兒說,都說我們這一代是被寵大的一代,其實我們不想被寵著。聽到沒,其實不想被寵著,不論是老師還是父母,孩子們其實不想被寵著,我們對孩子或是學生,都不要溺愛他,溺愛到最后,不僅害了孩子還會害了自己的,而我要反思的是課堂上如何建立起規矩和愛共同能存在的一種規則和尺度,規矩和愛能培養出謙卑而自信的孩子,課堂紀律性是優秀課堂的保證,所以,我們要一邊愛著孩子一邊制定下規矩,這個課堂想想就美好。
規矩和愛的讀后感4
我認為《規矩和愛》這本書寫的確實不錯,即有理論又有各種各樣的事例,擺事實講道理娓娓道來,細細品讀之后使我豁然開朗,受益匪淺,以后會成為我教育孩子的一本重要的參考書。
我很認同書中所講的“真正愛是帶有規矩的愛,真正的規矩是體現愛的規矩”的理論,因為孩子是各種各樣的,家庭父母亦然。現在的孩子物質條件優越,所經受的磨難挫折并不多,甚至一個孩子受幾代人的寵愛。受各種因素和環境的影響,許多孩子缺少清淡的智慧,安靜的心性,做事缺乏理智,我行我素……正所謂“奢華容易,教養太難”。
我的體會是孩子需要愛,更需要規矩。我們做家長的,教育孩子一定講究方法和原則,因材施教,不能溺愛也不能放任自流。正如書中所說的:“溺愛是害也是恨”。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爭取做到“規矩和愛”的和諧統一。首先我們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從心里接受規矩,給孩子立了規矩要嚴格執行,實施時要言簡意賅,發揮出其權威性,該表揚進表揚,該批評時批評,培養孩子從小對規矩的敬畏之心。
所以,一本好書,一定多讀,多領悟借鑒并從中受益。在嚴父慈母的配合下,對孩子贊美,信任和期待的同時并施以規矩,提高孩子的自信和情商。牢記“再富不要富孩子,再貴不要貴子女”的準則。在《規矩和愛》的指導下,理性地教育孩子。
規矩和愛的讀后感5
“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只愛而不知教也。”這句話是出自司馬光的《溫公家范》,也是我讀《規矩和愛》一書中感觸最深的一句話。身為人母,為了女兒的教育問題,我曾翻閱了不少書,如《斯波克育兒經》、《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愛在左管教在右》等等。在閱讀這些書的過程中,我從未花費那么長的時間,像讀《規矩和愛》一樣,邊看邊記邊思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需要寫一篇感想,另一方面也是想要總結一下在對女兒教育中的得失。
愛而知教,教之以義方,然何為義方?在書中,在生活中,亦在感悟中。總結我對辛雨的教育,有成功也有失敗,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放羊”式的教育,教會辛雨獨立自信。在我看來,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其自然天成的個性、思維與行為模式,作為家長,只要遵循成長規律,適時給予正確指導就可以了。所以,從小我對辛雨是,她能做的事情讓她自己去做,愿意嘗試做的事情鼓勵她去做,遇到困難首先讓她自己想辦法解決。讓她在一次次的鍛煉中,逐漸肯定自己,慢慢的建立了自信心;同時,自理能力、表達能力、與人溝通能力方面也得到了加強。
二是身體力行慈善助學,培養辛雨感恩愛心。一位兒童教育家說過:“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愛己,不知愛人,是當前獨生子女的通病。”辛雨也是同樣的問題,6+1的家庭模式,長輩的無條件溺愛,讓她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模式,不懂關愛幫助他人,不愿為他人付出。為了糾正她這樣的行為,我和他爸爸想了許多辦法,說了一堆道理,但是效果均不明顯。后來,在一次朋友的聚會中,我們聽取了一位家長的建議,參加助學活動。讓她在雙手傳遞的愛心中,懂得無條件去愛,去奉獻的意義;讓她在寬松的生活狀態下,學會去感謝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三是片面注重個性發展,忽視辛雨規矩的培養。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與昨日一同停留。在我忽視對辛雨規矩培養的幾年后,她已經形成了是吃飯、說話、做事的隨意性,上學后就直接表現為上課不認真聽講,寫作業拖沓馬虎,再立規矩糾正起來已是事倍功半。書上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孩子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執行能力都遠遠不成熟,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沒有規則、原則的愛,不是真正的、完整的愛,愛也體現在尊重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個性特點的前提下制定和執行的規則中。現在的我,已經認識到了錯誤,開始了給辛雨立規矩的漫漫長征。
四是帶情緒暴躁管教,造成辛雨逆反心理。我的個性有些急躁,說話做事都講求效率,在對辛雨做錯事屢教不改的情況下,我會很著急,跟她大叫大嚷發脾氣。當有一天,辛雨也跟我大叫大嚷,而且就是不認錯的時候,我發現這樣的方式很難教育成功。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人生應當做點錯事。做錯事,就是長見識。”那么在對待辛雨做錯事上,現在的我已經學會改變說話的方式,放慢語速,改直接指責為婉轉提醒,并且給她辯說和回嘴的機會。還原事情的原貌,了解事情的發展,明白她心里的想法后,再理性的從多角度分析結果的對與錯。對在一時一刻她所不能理解,且堅持己見的情況下,壓制住自己的情緒,推遲或隔天討論。慢慢的,辛雨的脾氣也開始收斂,會跟我就一些問題進行討論,也會認識到自己犯的錯誤并且道歉。
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隨著孩子的成長,我還將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如何解決問題,需要耐心和信心。借用鐘老師說過的一句話:“孩子的成長需要等待。”讓我們在開始的立志、過程的挑戰和堅持的結果中,為培養獨立自信、團結合作、積極樂觀的孩子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