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讀后感1000字(精選10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體》讀后感(精選10篇),歡迎大家分享。
《三體》讀后感1
小時候有一個夢想:當一名天學家。對那個充滿神秘的星空,總是有無限的向往。
長大了,抬頭遙望星空的機會越越少,也漸漸忘卻了星空的魅力。再次抬頭仰望星空,卻發現現在工業高度發展之后的環境,已經遮蓋了宇宙原本的色彩。這層紗幕背后,隱藏了多少秘密。劉慈欣的《三體》,用科幻,給我們詮釋了宇宙。
《三體》共分三部,《三體》、《三體2·黑暗森林》和《三體·死神永生》。從革開始,到宇宙終結為止。討論整個人類的生死存亡問題,從中還是可以看到使命的力量。這種使命感放在現實生活里是一種悲劇,但是投射在科幻小說里卻相得益彰,顯得氣勢磅礴,尤如史詩。
《三體》講述了革時期科學家葉潔發現了宇宙人的存在,通過太陽輻射與三體人取得聯系,從而致使三體世界欲圖毀滅地球明。三體人能脫水,有三個太陽,能風干儲存,作者用獨特的三體游戲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全新而有趣的世界。地球人類為了自救,進行了面壁者計劃,其中的三位面壁者均以失敗告終,只有羅輯最終發現了黑暗森林宇宙法則,從而威懾了三體明。而在羅輯之后,程心接受執劍者身份,卻在幾分鐘之內被三體明摧毀了地球防御。而北海引領出宇宙深處的艦隊,終于執行了黑暗森林法則,致使三體明被摧毀,而地球也面臨了被發現的危機。在云天明從三體明傳回的情報中,地球明發現了三條自救方案,最終以掩體世界作為最終選擇,而托馬斯·維德等人知道這并不是安全選擇,致力研究逃離計劃,在即將成功的時候,程心又一次為不暴露掩體世界而選擇放棄。最終在歌者的二維化紙片中,地球明走向了滅亡。唯有程心與艾AA逃離了地球。之后程心走到宇宙的盡頭,觀看了宇宙的終結。
對于整部小說,印象最深刻的算羅輯博士。羅輯原是一個游戲人生、玩世不恭的形象。卻在命運的驅使下成為四位面壁者之一,在其獨特的思維模式下找到了自己的夢中情人,并為愛激發了保護地球,威懾三體世界的勇氣。然后又用盡一生,成為執劍者,使用他發現的宇宙黑暗森林法則保護了地球。
女主人公算是程心了,這位見證宇宙終結的人,也兩次放棄了拯救地球的機會。心存無限的善良與愛,卻也以此背棄了生存法則,使地球人類走向了最終的滅亡。這不禁讓我想起有時候,錯誤的愛與善良,只會把生活推向深淵。
小說里還有好幾位深刻的人物,葉潔、北海、史強、云天明、艾AA、智子、托馬斯·維德等等。每個人都有獨特的經歷,都在為生存做出各種不同的行為。在《三體》的世界里,主人公并不重要,縱觀全局,比起整個宇宙,人、地球和太陽系實在太渺小。在無數個宇宙生命面前,地球人類在歌者扔出的一個小紙片面前就灰灰湮滅了。唯有不斷的強大,才能在弱肉強食的宇宙法則里生存下去。
《三體》讀后感2
隔了很久,才提筆寫了這篇讀后感,將這套書看了一遍又一遍,里面有很多專業術語才算弄清了一點點。
真的讀了幾遍之后便不自覺地仰望星空:那漆黑的夜空上,浩瀚的宇宙中,一定存在許多生命體;可能有感情抑或沒有感情;人類是反復無常的生命體。因為有了感情就批判沒有感情的生命,認為他們陰冷邪惡,殊不知自己多么渺小無知虛偽狡詐。正是因為有了感情便生出許多欲望,犯下許多罪孽,還自詡正義和平,倒不如沒有感情。生存是生命體的本能,沒有善于惡之分,讀幾遍《三體》一直是這種感覺。感情折磨著人類,使他們恐懼哭泣相互指責甚至兵戎相見。為何不拋棄感情只遵生存這第一要義活著呢?
人類有感情就注定了他們不敢面對宇宙真實的黑暗。楊冬知道了宇宙的真相,所以自殺了,而是那個擁有感情的自我。當全人類知道真正的死亡,就知道你渺小的連塵埃都算不上。你的緯度是有別人決定的,你是高級生命體的提線木偶。縱使有感情,也會一直被高級生命所操縱,而高級生命還會被更高級的生命操作,無窮無盡。宇宙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怕是早已陷入重重迷霧無處可尋了吧?
宇宙的真相是什么?作者大劉說是一座黑暗森林,有不同的緯度,生命體互相廝殺,看似平靜的死寂其實一片忙碌。但這真的是宇宙的真相嗎?任憑那些生命體為所欲為,還不是必須有物質嗎?這些生命體可能自己也未曾觸摸到宇宙的真相,不過在一個緯度中做著廝殺的游戲。他們都有智慧,最終也像那些做著物理運動的星球一樣,但他們做的是物理規則的對面,生命規則。
宇宙的真相究竟是什么?人類在探索過程中早已迷失自己,如同三體危機黑暗森林打擊一樣。人類是獨特的,因為他們的人文,人文不能為人類制造光速飛船制造掩體黑域,但卻可以幫助人類保持本心,保持他們的獨特性。同樣因為人文的不足,三體麾下的眾生都遵循了生命規則,抨擊羅輯崇拜程心,恐懼死亡丑態百出,淪為幾乎非人境地,對此本身毫無察覺。
宇宙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我沒有大劉想的那么復雜。我認為是物質與生命遵循更高規則的一個組合。雖然大劉對人類如此輕率地探索宇宙略加批判,但我覺得不然,應該去探索,正所謂朝聞道夕可死矣。如果宇宙的真相正如黑暗森林一樣充滿殘酷和不堪,帶著求知的愉悅去探索這個黑暗的世界會不會好些呢?人類總是無形中與太空畫上一條涇渭分明的界限,認為地球才是家,其實宇宙何嘗不是家呢?不過沒有“開燈”罷了,她絕不是陌生殘酷之處。在我們思維所及之處,哪個都可以是家,而這些家有的可能冰冷黑暗,但絕不是冷酷殘忍,相反他們都很可愛。
這是我仰望星空的起點,我會一直仰望下去。
《三體》讀后感3
打開書,坐在窗邊,看著一望無垠的星空,心中卻有了,異于平日的情感。
敬畏。
對這片星空的敬畏,也是對《三體》的敬畏。
我敬畏茫茫宇宙之大。宇宙、星空,很美,也很殘酷。我的視線似乎已經穿過了厚重的云層,到達了廣闊的宇宙,似乎看見整個浩瀚的太陽系,似乎看見無數星際物質在宇宙中飛馳,似乎看見遙遠的那邊,類似“三體”的智慧文明已經對地球虎視眈眈……人類正竭盡所能向外太空探索。但是,窮盡一整個人類文明,或許都不能窺探宇宙的奧秘,探索到宇宙的盡頭。
我敬畏人類的渺小。閱畢《三體》,原本對人類科技的自豪和面對自然的狂妄瞬間幻化為虛無。我們窮盡一生都無法走盡的地球其實不過是茫茫宇宙中一顆好看的石子罷了。“三體人”的一句“你們都是蟲子”,粉碎了科學家們的幻想,也讓我,在久久的震撼中,不能平復。然而大史的看法卻讓我豁然開朗。渺小又如何?蟲子一直存在。人類不也是如此嗎?渺小不是不存在的理由,即使細小如塵埃,也可盡力迸發出最閃耀的光彩!我們的人生,正是因為有暗,才凸顯了光,正是因為渺小而短暫,才顯得彌足珍貴。
我敬畏劉慈欣筆下對人性的深刻揭露。“程心”這一角色,便是“極端圣母”的體現。是所有所謂“道德”“人性”的集合體。從頭到尾,她都是一個悲天憫人的存在,不舍得威懾三體世界,導致“三體人”的進攻,斷送人類光速飛船計劃,不交還宇宙質量……她推卸責任,選擇相信大眾,她沒有決斷力,以所謂的“道德”,捆綁一切。程心總是認為自己在捍衛什么,保護什么,其實,她僅僅就是順從了自己內心的懦弱罷了。而后來作者也說,她口口聲聲為了人類,本質上其實是為了她自己,本質上只是為了撫慰自己的良心。她所做的一切,其實完全符合所謂的普世價值和道德取向,但這一切,在宇宙的大背景下,似乎都顯得微不足道,而又正是這一切,把人類推向毀滅的深淵。
末日中對人性的拷問,揭露了許多深刻的問題:犧牲良心和犧牲生命,哪個更難?人性滅絕和種族滅絕,人類究竟會作何選擇?在外來文明的侵入下,人類就究竟是會被外來文明所摧毀,還是會被自身毀滅?
如劉慈欣所說:“一切都是偶然。”我們每一個人甚至地球的存在,也都只是偶然。我們呼吸的每一口空氣,地上的每一顆石子,天空中閃耀的每一顆星辰,全部,都只是偶然……而正是這所有的偶然,才造就了,每一個獨特的我們。所以,我們更加應該感恩敬畏這一點一滴的偶然。明天和末日不知道誰會先來,我們能做的,只有心存敬畏,珍惜當下。
合上書,沉浸在無邊的震撼中,眼中似乎多了一分堅定,心中更多了一絲,敬畏。
《三體》讀后感4
一本值得二刷的作品,因為一刷的時候,在前面覺得有的地方是不是邏輯不夠完善啊,有的地方有點牽強啊,把這個懸念留在心里,后面在不經意的地方會發現原來如此,又連上了,所以很多人二刷三刷,越看越多精彩。
看完后整體的感覺是沒看夠,它不只是一部很炫的科幻小說,?也是一部好的文學作品,立于現實,高于現實,又不脫離現實,整部三體是層層遞進,情節和情感也在逐步推進,大劉構筑一個很大的框架,前后又緊密相連,最后形成了一個非常完美、完整的閉環,佩服大劉的掌控力。第一部也許不太像科幻,甚至有點點無味,但作為鋪墊,為讀者營造了宇宙觀。第二部、第三部逐步到達了高潮,嘆為觀止,尤其是第三部對人性、群體的人性掌握非常深入,引人入勝,應該是讀者做筆記最多的一部吧。
大劉對細節刻畫入微,從微觀到宏觀,包羅萬象,對物理、數學、計算機、心理學、宗教等各個學科的運用信手拈來,讓你在腦海中構建了一個宏偉的宇宙世界,有血有肉的世界;對人物的塑造非常到位,都不是完美的人,也都是真實的人,身邊的人,不管是出場的時間長短,都能讓你記住TA,里面的愛情不轟動,但內斂又很有力量。
有興趣的話,可以按時間軸,把三體作為一個歷史來研究一下,研究它的技術、文化、信仰、科技、人物特點等等。
再說說程心吧,我比較憐惜的一個人物,這是一個入地獄的角色,有過怨言,更多的是心疼,不是她選擇了我們,而是我們選擇了她。她本一柔弱女子,被歷史推到了那個位置,成為了多數的代言人,她不完美,無大智,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平凡,責任心害了她,但她是善良的,有犧牲自我的精神,她作出的是當下誰也不知道對錯的決定,也不是出于私心,歷史的發展有偶然性,并不會是某個人造就的;結果她是被罵得最慘的人,作為旁觀者,大家都是出色的,有大是大非觀,她并不無辜的,但她也不是背鍋的;也許大劉不忍心她的悲慘,最后給了她一份愛情,她和關一帆在一起的時候,能感覺到她是幸福的,做回了一個小女人,做回了自己。大劉把這個角色定義為女性,也是對女性的敬重,這個角色用她女性和母性的偉大撐起了這個世界。
對于她的感情,還好沒和云天明甜蜜地走在一起,要不那就是言情小說了,她從來沒有愛過天明,有的只是愧疚和感激,但那不是愛情,這也是高于現實的地方吧(太多人選擇彼此也只是因為對方還不錯,是個好人而已);對云天明來說,他付出了自己的所有,他也是幸福的——我愛你,與你無關,他們給了愛情最好的定義。
羅輯,歷經滄桑,完成了自我蛻變,奉獻了自己,也曾經擁有過甜美的感情;維德,是一個孤獨者吧,悲慘的孤獨者。
最后想說看書需要堅持,一鼓作氣,再而衰。
《三體》讀后感5
三體三部曲以個人的理解來講就是從三個空間范圍開始上演的一部人類探索太空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分別是社會地球和宇宙,第一部講述了人類社會上的大事件,對社會科學造成的打擊和對科學家的殘忍殺害,并開始封鎖科技發展方向。第二部講述了由于對人類社會暴政的不滿和失望,人類開始向外星文明求助,并且得到了回應,從而建立了相互通信的組織,幫助外星人快速發展文明,以便得到他們的幫助,從而拯救地球。第三部講述了外星文明通過不斷的發展,經過幾十光年的時間,已經接近地球并發出了探測器,當所有人都以為是和平使者到來的時候,實則是外星文明攻擊地球的開始。進而上升到宇宙空間的科技大戰。
書中講到了外星文明的特質和生存環境背景,以及想要占領地球的原因,而人類劣性的種種狂妄和傲慢,最終使得地球走上滅亡之路。三部曲里面的所有角色都是現今人類的代表,正因為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不管重新選擇幾次,作出多大的努力,人類還是會屈服于自己的內心信仰,把地球推向死路。
人類犧牲自我精神已經遠遠離我們而去了,不會再有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思想覺悟,每個人都心懷揣測的試探敵對的位置,選擇沉默或者開槍,黑暗森林法則小到人與人之間,大到宇宙之間,無論發展到多么強大的文明,總會有無限大的文明對其造成著潛在的危險,無論暴露與不暴露都會面臨滅頂之災,正所謂“消滅你,與你何干”。
劉慈欣強大的腦洞模擬著人類社會將會面臨的宇宙級災難,又預演了人類最后的結局,更像是一種提醒,沉睡的人類,是時候該覺醒了,不要在深度的虛幻生活中嗜睡了。就像是我偶然間看到一個評論“20xx年了,竟然還相信有外星人”下面回復道“20xx年了,你竟然還不相信有外星人”。
如果我們都相信有外星人存在,那么現在社會乃至世界的格局都將會大不一樣,我們也許會再一次技術性爆炸,也會消去猜疑鏈,我們有了共同的敵人,從而快速發展文明,更好的保護自己文明的延續。這大概是每個種族生存的意義。當然我更希望的是像千星之城那樣的宇宙格局。我們從國與國之間的牽制到宇宙之間的相互制約,繼續維護著相對平衡的生存環境。以便綜合實力面對更大的星際格局的生存資本。
人類現有的科技發展從最小單位夸克到星系。
夸克是現如今量子力學研究領域最需要的基本粒子,而星系是我們探測到的離地球最遠的距離。高級文明是否真的存在,我們又何時走出地球,我相信這些都不會離我們太遙遠了,無論生存和毀滅,我們終將會面臨那個未知世界的到來,是恐懼還是淡然,基于我們對科學的態度而已。如果我們大腦之中早已構建了這個宏觀世界,那么你的心臟也會更加堅強。
《三體》讀后感6
“大自然真的是自然的嗎?”
看完整整三部《三體》之后,在看了那么多圣母和英雄的故事后,我卻突然想起了楊冬,這個第一部開頭就死了的人物。她是葉文潔的女兒,她一生從出生到死亡崇尚的都是物理學。當她即將發現物理學其實在三體文明的影響之下壓根就不存在的情況下,她的崇尚,她的信仰早已蕩然無存。沒有了信仰的她,如同佛教徒發現佛祖壓根就不存在,基督教徒發現耶穌和圣母瑪利亞根本不如自己想象中那么神通廣大。失去了信仰,楊冬也就失去了活在這個世上的一切動力,所以,她選擇了死亡。也是因為她的死亡,人類才逐步發現了三體文明,地球才有了被拯救的可能。
所以啊,歷史總是被這個那個不起眼的小人物所左右著。
與楊冬一樣左右著人類命運的,還有伊文思。這個伊文思,可以確確實實的稱上“美帝富二代”。即使這樣的人,他依舊對著人類充滿了絕望。和葉文潔一樣,他希望通過三體文明來改造地球。與葉文潔不同的是,他希望通過三體來改造人類,而不是希望三體來毀滅人類。所以,在和葉文潔遇到分歧的時候,他才會選擇在三體人的心中種下“恐懼”的種子,從而為拯救人類挽回一線生機。他冥冥之中的一舉一動,也改變了歷史。
我不禁想到歷史上似曾相識的那件事。漢武帝年間,當年少氣盛的漢武帝第一次準備攻打匈奴的時候,并沒有當代名將衛青和霍去病輔佐,只能采用大臣王恢的誘敵深入戰略,希望以此改變匈奴“以逸待勞”的優勢和漢軍處于被動地位的劣勢。
而就當一切都布置得不能再完美的時候,這個所謂完美的計策卻偏偏輸給了一個貪生怕死的廷尉。就當軍臣單于已經“乖乖中計”準備浩浩蕩蕩率軍開進馬邑城的時候,無人看管的牛羊讓他起了疑心。不知是不是歷史的巧合,他有恰恰在這時抓到了那位“改變歷史的.小廷尉”。貪生怕死的廷尉將漢軍的計策一五一十一字不落地全部抖落給軍臣單于企圖以此活命。就這樣,軍臣單于又浩浩蕩蕩地回去了。于是,漢軍自高祖以后第一次討伐匈奴的計劃,就此落空。
又是因為一個小小的不起眼的人物。
所以有時候,我們常常感嘆,唉,我們不過是茫茫芥子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員罷了。可是,不管是在劉慈欣虛構的世界中,又或是在真真實實存在的歷史故事里,總是有那么不起眼的芥子,因為自己一個無意的舉動,改變了整個世界。
有人說,別太看得起你自己,沒了你,地球一樣會轉。可是,這些或虛構或真實的芥子們所告訴我們的是,我就是我,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替代我,這個世界上因為我的存在,會有一點點的不一樣。
《三體》讀后感7
說回三體本身,相信有太多人為這本書寫了推薦,但是千人千面,各個感受不同,就我而言,內容部分不多做簡介,我更希望從感受里多談談它。
雖然有些人詬病三體的劇情不夠吸引人,但是,我覺得真的,真的足夠了,太多硬核的基礎物理理論,太多宇宙的試探與猜想,人類的生命平凡又渺小,維度之戰,宇宙大爆炸,黑域,黑暗森林,宇宙基本法則,見過這么多將物理學知識甚至是社會學學科的知識融合建立勾稽,并自我鏈接,它在劇情方面與可看性方面,真的已經足夠了。
現代社會里大家都忙,一直忙,每年都忙,有意義的,和無意義的忙,會為每一天發現生活的閃光點感到驚喜,也會為自己經歷的重復平淡的一天頹然,其實就我而言,這兩年開始有更多的時候去思考,活著是什么,時間的盡頭是什么,生命的終點是什么,宇宙的最后還剩下什么。
中間其實有一個插曲,我給一個朋友發過三體中很簡短的一段,作為科幻作品,它里面仍舊有很多遠方的故事,在高樓林立的生活以外讓我們喘口氣。我想告訴對方的是,你看,宇宙居然這么大,好神奇。她回答我的話是,每天背著房貸活在這么多瑣事里,很累,并且她并不會有那么多好奇心去窺探宇宙。
其實,我的想法是和她相反的,這幾年,我經歷過人生比較大的變故,越來越長的時間里,你不僅會覺得世事無常,你還會生出對生活的懷疑,因為不明白為什么有些悲劇的必然我們無法避免,余華先生說,我們要用同情的眼光看待世界,思考世界,但我更想給自己多點同情和多點思考。
當現實有太多讓我困惑不解的地方時,我看到了三體,我開始才真的感覺到,人類每天的日升月落其實是多么嚴謹又神奇,它需要地球、太陽、月亮規律的自傳和公轉的構成,這種穩定的平衡其實非常難,半人馬星座的三體星人在慘烈的生存環境下,無比羨慕地球,羨慕這里豐富的生態物種,獨立自由的個體文化,更難得是如此長時間的穩定的適合人類生存的紀元。
地球已經非常成熟了,這點毋庸置疑。
說實話,雖然之前看過這本書的簡介,但是最后的結果依舊很震感,人類文明真的太渺小,像個剛出生的孩子,在高等文明面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實際宇宙太大太大,它究竟是什么樣,很少一部分人才窺見過一小小部分,時間之外的人生太無常,光速為0的區域是永恒的死亡,低光速區域的一眼萬年,可能我們只是在宇宙中牽手的時候不小心松開了一下,其實各自的時間軸已經差距了幾千萬年。
滄海桑田已經不足矣描述時間的變遷,這是滄海和桑田會重復幾個輪回、時間會改變所有文明的痕跡的短短的松手。
白駒過隙,我們都只是歷史長河的過客,只是宇宙中一顆塵埃,但即使如此,也要活得有意義。
不要浪費。
《三體》讀后感8
宇宙就是黑暗森林,每一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一口氣把《三體二》看完,我怔怔地坐在床上,大腦里回蕩著這句話,久久不散去。
真的震撼!我由衷地評價,這本書講述一個三體人與地球之間發生的科幻故事。雖然是科幻故事,但你看下去,會發現這太真實了!像是大劉(作者)把他的親身經歷添油加醋地描寫了一遍一般。文章中的每一個數據、每一個漢字、每一個人設甚至每一個標點,都將《三體》這本書,不,這個神話,書寫,不,揮灑得淋漓盡致、恰到好處!《三體2黑暗森林》很重要的一點,在于表現了普通人難以企及的思想深度,這至少是它感動我的所在。
獨到。大劉利用他豐富的科學知識為讀者打造了一場精神盛宴,這是科幻作家中少有的。當然,這也是獨一無二的。紅岸基地、星環公司、萬有引力號、藍色空間號、水滴、智子、翹曲點……這些都是三體中獨一無二的,在別處找不到的。
批判。大劉的作品《三體1》獲得了第62屆世界科幻“雨果獎”,這是在他之前亞洲人從未獲過的獎項。因為他的作品勇于批判。批判了章北海,批判了廣播紀元的政治體裁,批判了掩體紀元企圖私造恒星級戰艦的富豪,批判了威懾紀元大眾的迷信……他勇于批判,他做到了許多作家都做不到的。
創造力。這可不用說,看過簡介就會明自。大劉在鍵盤上敲敲打打,敲出了一篇文章,敲出了一片星空,敲出了一片人物,敲出了一個文明。他輕描淡馬地敲敲打打,積沙成塔,集腋成裘,大劉極富說服力的想像構成了一個又一個文明,一又一個紀元。終于成了。也許當他放下手指露出滿意的笑容時,在那本電腦里,已經容納了一個宇宙。就好比一個講故事的老爺爺,故事講完了(也許沒完),終于忍不住睡著了,給讀者留下的是無窮無盡的震撼。
獨到,批判,創造力,溫總理希望每個人都有這三個特點,《三體》做到了,在《三體》三本中具備著而且不是一般地具備著。
同時,《三體》吸引我的還有另一個原因:細致。
正如作者借主人公之口所說的,“十分鐘的行為可能是十年經歷的反映”作者寫出了“這個羅輯”,寫出了“這個章北海”,而哪怕只是出現了一瞬間的可憐前太空軍人吳岳,哪怕是那個跟隨丁儀去勘測“水滴”的西子姑娘短暫的出場,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然,對于真正的主人公——三體人的刻畫更是有如神來之筆。(僅一個“水滴”側面描寫就不得了:就像是三體科技大海中濺出來的水滴,就消滅了地球艦隊,與智子一起鎖死了地球科技。)
我們應該感謝劉慈欣,感謝他,感謝他帶來了三體,帶來了對我們的震撼。
《三體》讀后感9
作為一名女生,我一直以為對科幻類別的小說不感興趣,但《三體》這本小說完全改變了我這樣的看法。
《三體》系列小說分為三部,而昨天剛剛看完了第一部三體。
作者劉慈欣在當前的科技基礎之上,向讀者們構造了一個架空的科幻世界,故事基調宏達、神秘而又悲壯。在故事當中我遇見了很多物理學的名詞,比如宇宙背景輻射,哈勃紅移,為了搞清楚故事的發展,我也隨時準備著百度百科,遇到不懂得名詞就查。
故事假設在銀河系之外的一個天狼座中有另一個可適宜生物居住的星球,名為三體。一次偶然的機會,三體文明和地球文明相互知道了對方的存在,于是雙方陷入了一種思考。
而地球上,知道對方的存在的人類很少但基本是居于社會高層當中,由于知識背景的差異,他們對三體文明的看法相互之間存在著很大的等分歧,有些人希望三體人能夠在地球上生存使地球上的丑惡消失,而有些人希望三體人永遠都不要登陸地球,因為三體人能夠給地球帶來的未必是福音等等。
盡管地球人對三體人的態度褒貶不一,但是三體人卻將地球人當做一個敵人。盡管就科技水平而言,三體文明要大大高于地球文明,但三體人要成功登陸地球需4。5個世紀,從中地球可以發生很多次科技革命,大大提升其科研水準,而這對未來的三體人而言是一個大大的威脅。
這就是《三體》小說的總基調。同時這樣的基調也讓我陷入了一個思考,即兩個之前沒有任何接觸的文明碰撞時帶來的到底是和平還是戰爭。
顯然,就歷史看,這個結論可能并不是那么樂觀。當年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后,歐洲文明大肆的入侵美洲,掠奪財產,殺燒擄掠,使得美洲的原始文明永劫不復,最終被歐洲人統治且殖民。
我想,這是因為每個文明體都像一個個體一樣,如果讓其走入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當中時,他們便缺乏安全感,而這樣的不安全感很可能導致一些殘酷的后果。歷史中的印第安人或許就是這樣的一個犧牲品。
而《三體》小說中也是這樣,盡管三體文明比地球文明先進很多,隨著時間過渡,未來有非常多的不確定性,或許過了三四百年地球文明就會趕超三體文明,到了那個時候三體文明能不能保全自我也是一個問題了。所以作為地球人和三體人而言,最為理智的做法可能就是盡最大的努力保全自我,同時消滅對方。
或許這樣的一個結論讓很多人感到悲觀,但這卻是一種最為現實的結果,尤其是生活在我們現實的社會當中,可能會常常遇到于此類似的情形或者作出于此類似的選擇。
但是就作為一個個體的我們,我還是希望不同的民族、種族、宗教、國家等能夠引以為界,找到一條超出武力威脅的和平之路從而相互理解相互認可,共同構建更加美好的將來。
《三體》讀后感10
《三體》這部小說一度引起了十分廣泛的關注,我去年才讀完了完整的三部。我這種理科熊瞎,憑借著超常的想象力和類比現實現象,竟也能想象出里面一部分用一堆專業名詞描述的環境。
個人的水平有限,所以也不敢妄評這本書怎么樣,今天就簡單分享一下我的腦洞吧!
三體人的交流方式:
書中描寫三體人的交流方式是腦電波交流,類似于心靈感應,彼此之間的思想透明,可謂是真正的“坦誠”了。這一點也頗為三體人在地球的擁護者所擔憂,而在漫長的歲月中,在人類文明的浸染之下,三體人也最終成長。
對三體人這種交流方式效率極高,當下我還十分羨慕,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再是口不對心,不會再出現所謂誤會。感覺這就是哈貝馬斯所描述的烏托邦式的交流,然而這種理想竟是在科幻小說里,也不失為一種諷刺了。
人類的交流方法,用效率來評價是不恰當的。我覺得人類的交流方法更適合用“浪漫”來描述。存在欺騙、存在隱瞞、存在誤會,但同時也存在“只可意會不可言說”的神秘、存在“高深流水”的默契。正因編碼與解碼所顯示的“不坦誠”,才讓知己相遇成為自古以來為人贊頌的美談。
女性化的社會:
作者在描述地球與三體文明達成暫時的和平,并且在三體的幫助下,地球的科技迅速發展,安逸的生活讓地球的社會崇尚女性的美,男子不再身強體壯,而是長發飄飄身材修長。
在看完這本書不久之后,恰好趕上一波新綜藝的大火,綜藝出道的選手們非常好看了,好看到可以說是雌雄莫辨了。我仿佛看到了書中描述的場景。網絡上有很多對于這種現象的批判。我們跳脫出這種個人喜好和這些公眾人物業務能力的問題上,這種批判顯示出一種對于性別的刻板印象,要求男人必須陽剛健碩,要求男性線條明朗。當一個人的性格與這種刻板印象不夠相符時,遭受非議甚至是暴力。不過我們的包容力和理解能力,讓我們對刻板印象的消解可以抱有一些希望。
兩種道德,到底孰高孰低?
書中構建的生存道德和人性道德被推到了宇宙的層面上,在極端的條件展現了兩種道德的不可調和性。三體與地球、程心和羅輯、維德都體現了這兩種道德的沖突。這是非常難以比較的,這種道德類型的沖突,在一個社會里是會同時出現的。太多人因為生存而無法善良,也有很多人因為善良貧苦一生。我們都不是偉人,無法要求一個基本生存受到嚴峻挑戰的人去把“同情”“博愛”“奉獻”當做人生的底線信條;同時也無法接受一個人因此而去傷害其他人。“圣母婊”在這個時代被懟的無立錐之地,影視劇里有仇必報的主角比傻白甜更受歡迎……我們比以往的任何時候都更能意識到善良也是需要條件的。
讀書有時候未必要學會些什么,享受才重要。
【《三體》讀后感1000字(精選10篇)】相關文章:
上官體07-01
小學體藝工作計劃三篇04-08
宮體詩06-05
《生命生命》讀后感模板精選三篇03-23
有關《錢學森》精選讀后感三篇02-08
精選《時間簡史》讀后感范文三篇01-14
優秀班級體事跡素材12-27
赤體上陣的成語解釋05-15
毀滅漢堡的“反射體”01-09
我與體小共成長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