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讀后感
心理學讀后感1
在教育孩子中,我們經常遇見這樣的困惑,時常聽家長抱怨,李老師,某某學生現在孩子的情緒很不穩定,經常和我們家長發脾氣,怎么辦呢?在學校有的學生很不聽話,經常和老師頂著干。作為老師也非常的苦惱。
最近我讀了桑標的《兒童心理學》,在讀到第七章情緒發展這一章,我很有收獲。這一章節,主要講了情緒是個體對外部和內部事物的主觀體驗,是兒童早期適應生存、適應社會生活的重要心理工具,對兒童的心理和行為具有重要的組織作用。本章先介紹了兒童情緒評定的三種方法,即生理測量、表情測量和主觀體驗測量;再分別從情緒能力的三個主要方面,即情緒表達、情緒調節,對兒童情緒發展作了介紹。
在兒童情緒評定中,生理測量,也就是人處在某種情緒狀態下,可以表現出許多生理反應,這些生理變化可以作為情緒的客觀指標,如心率的變化,呼吸的變化,皮膚電阻的變化等等。行為測量主要集中在對兒童面部表情以及言語表情的分析上。兒童處于高興、悲傷、憤怒和其它情緒狀態時,眉毛、眼睛和嘴部肌肉都會產生細微的運動變化,兒童的聲音也是情緒指標,有的老師習慣為學生貼標簽,對學生產生刻板印象,好學生一好百好,壞學生本性難移;有的老師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和需求,對孩子提出了不恰當的過高或過低的要求;有的老師教育方式簡單粗暴,不會尊重孩子,甚至打罵孩子;如此等等,都會使孩子產生抵觸情緒。從而對孩子帶來危害。在今后的學生的管理中,我們可以通過學生的面部表情來判斷學生的情緒,從而采用正確的教育方法。當孩子臉上不滿與抵觸情緒時,我們要尊重孩子,讓孩子發表對學校和老師的看法。如果問題的主要原因在孩子,就要合理利用孩子爭勝好強的心理,因勢利導,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提高孩子認識自己缺點的能力。
情緒的評定方法還有主觀體驗測量法,即評定兒童對自己或他人情緒的解釋。主觀體驗測量運用標準化的量表。來測量被似的情緒體驗,要求被試報告其直接感受的經驗(如:“告訴我,上個星期你是怎樣感到高興的?”)或是要求兒童完成命名,匹配或表現情緒(如:“告訴我圖片上這個人感覺怎么樣?”“請你指出誰感到傷心。”)
通過對些內容的學習,讓我知道了如何看待孩子們的情緒問題,并懂得了如何處理這類的問題。如當孩子情緒暴躁時,我們可以讓孩子學會共情,從老師的角度思考一下問題。教孩子學會了尊重老師的同時還要鼓勵孩子有想法,不能從此之后噤氣噤聲,因此,教給孩子一些提意見的策略和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
心理學讀后感2
心理學,一個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詞。一向以來我都對心理學充滿了好奇與興趣,但卻很少有機會接觸與之相關的知識,這次有幸拜讀了《心理學與生活》。
拿到它時我抱著懷疑的態度,畢竟自我是個心理學的“門外漢”,但讓人欣慰的是,對于一個對心理學感興趣,但是又沒有系統地學習過心理學的人來說,這本教材是十分適宜的一本入門書籍。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是一本很實際、很基礎的心理學入門書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學最根本的知識,看這本書是一個不錯的選取。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學書籍,里面沒有心理測驗、沒有心理故事、沒有人力資源、社會任何一個方面的專業資料。它能讓一個對心理學毫無所知的人,有潛力一步一步的走進心理學更深奧的世界。看了這本書,讓我發現原先生活真的到處都有心理學,真切地感受到心理學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它就是一本心理學最根本的書,但是卻很全面。這本書有十八章,主要介紹了生活中的心理學、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學習與行為分析、智力與智力測驗、理解人類人格、心理障礙、心理治療、社會過程與關系、社會心理學與社會文化等資料。
我很喜歡書中個性設置的一些專欄,比如“我們如何知曉”這個專欄,它介紹了200多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讓你明白心理學的一些結論是如何得出的,而這些結論通常加深了我們對人性的理解。
還有“生活中的心理學”這個專欄,把心理學和我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很多。看看這些題目吧:“幸福感的遺傳性”“青少年在想什么?”“感覺和知覺組織的分離”“清醒夢境的試驗事實”“你無法忽視數字的“好處””“在“瘋狂“的地方做個正常的人”。
“21世紀的心理學”這個專欄也很好,介紹的是心理學中那些前沿性的研究課題,把有興趣的學生引向心理學的新領域。在那里他們將開疆辟壤,施展抱負,為人類了解和改善自身做出貢獻。
要學習一種知識,就象是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行走。你能夠跟著別人的指示走,而不管對錯;也能夠自我摸索著走,看看運氣好不好。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有一張地圖,讓自我明白自我在那里,這個陌生的地方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條路,然后你選取你喜歡的道路走下去。這本書就是心理學世界的地圖,它沒有把所有的知識給你,但是,它給了你全貌,給了你路徑,要了解心理學,這本書足夠了,要想要深入,這本書也告訴你該如何尋找道路。
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想多點了解一些關于心理學的專業知識,深入學習現代心理學,了解心理學的發展史,學習一些團體活動的知識,透過在參加活動課的過程中體會人生的知識。我想掌握更多的心理學方法,認識自我和他人,提高自我和幫忙他人的潛力。期望老師能在心理學與生活的課程中多講一些關于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知識。當今社會,在物質得到滿足的狀況下,如何讓自我浮躁的心態,歸于平靜,如何放松自我,尋找心理的健康與和諧,已成為現代社會重要的新課題。
心理學讀后感3
《教育心理學》看似理論很強的書籍,其實不然。里面很多的教育心理學原理,都是通過實驗的形式讓我們了解實驗所蘊涵的科學道理及其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結合的教學實際談談教育中的期望、表揚與批評。
美術教師往往任教的班級較多,個別教師也許就忽略了評價反饋這塊內容。從書中學習反饋效應實驗中可以看出,反饋的重要性。反饋對學習效果的影響是很明顯的。教師應盡可能讓學生及時、準確、具體地了解自己學業的進展情況及取得的成就。因此,在我們的平時教學中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及時做出評價,美術作業如果一直不評價,學生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與動力。美術課的評價比起其他課程來說,顯得更加重要。美術是一門審美藝術的課程,沒有什么對和錯,只有美與不美,不能一味的給學生打上等級。
佩奇的評價實驗說明了具體的評語更有效。美術作業如果只是一味的打上等級,也許就失去了評價的作用。美術的作業要有具體的評語,這個評語不一定是教師最終的書面語言,可以是來自的學生的,也可以是在學生學習過程的口頭語言的評價。學生的美術作業要展示出來,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進行一些激勵性的語言評價。有了具體的評價語言,學生的學習會更加進步。
書中的一些實驗向我們驗證了一些教學行為,讓我們的教學行為,變得有理可依。總之,細細品讀本書,會讓我們的教育變得不再迷茫。
心理學讀后感4
寫于三十年代的文藝理論書籍。這才知道現在的文學概論中的許多東西原來也不過來源于它,區別只是現在的文學概論更加晦澀,同樣一件事,朱光潛已經說清楚的,現在的書偏要說不清楚。
對比朱光潛自己的《西方美學史》和他學生的《西方美學史》,只要看上幾頁,就知道什么叫境界的差異。
只有真的讀到一本好書的時候,才會明白為什么會有人把作家稱為“老師”——這是一種直覺的沖動(只可惜這個名稱現在被用濫了)。
你我都無福坐在這位大師的課堂里,然而在這本書里,你可以看見嚴肅的介紹定義,嚴謹的爬梳脈絡,還有通俗如口語的文字解說,和“還好哲學家為數不多”的小玩笑。
這本書,本來就是朱光潛的課堂講義——真正的好老師、真正的好教材。
我要慶幸我的.大學課堂中,也遇上過不少好老師。
他們既不會滿腹經綸,卻拒人于千里之外;也不會上課吹牛下課拉瓜,貌似很有親和力,卻什么也沒教。
書里傳達出的,是一種讓人親切到想流淚的氣氛——真正的大學課堂。
心理學讀后感5
“朝三暮四”的典故源出《莊子·齊物論》,是說某人在給猴子喂橡子時,對猴子說以后準備早上給三個晚上給四個,猴子聽后很生氣。見猴子生氣,他便改說早上給四個晚上給三個,結果猴子聽后很滿意。養猴人固然有狡猾可惡的一面,但他善于揣摸猴子的心理,在總數不變的情況下,利用首因效應成功地讓猴子轉怒為喜,確實值得稱道、值得學習。
學習“朝三暮四”,就是要學習心理學、懂點心理學。銷售行業有一句名言,叫“成功的推銷員一定是一個偉大的心理學家”。之所以有此說法,就是因為銷售本身就是一場心理博弈戰,如果想成功地賣出產品,必須讀懂客戶內心、了解客戶需求。不懂心理學,就不會成為一名優秀的銷售人員,對于保險銷售業而言,這點尤甚。
首先,成為一名優秀的保險銷售人員需要把握人們的消費心理。保險作為商品,對消費者來說是一種消費。通常人們在確定是不是要買、為什么要買、怎么買、什么時候買、在哪里買商品時,往往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既包括個人的愛好、興趣、需要、動機、個性特征、價值取向及情感意志等個人因素,也包括家人、鄰居、同事、朋友以及自己的經濟地位等社會因素,還包括社會潮流、商品特點、宣傳包裝等諸多因素,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影響人們的消費心理,進而決定人們的購買行為。因此,要想成功銷售保險商品,就必須把握人們的消費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制定出貼近人們消費心理的策略。
其次,成為一名優秀的保險銷售人員需要把握人們的保險心理。所謂保險心理,即每個準客戶個體對保險的各種反映,它包括對保險的認知心理、情感趨向、決策心理等。由于每個人的個體心理、社會環境不同,保險心理也不相同。例如,接受同樣的保險宣傳后,有的人可能很快對保險產生認同進而產生購買的動機,但有的人卻可能對保險產生排斥心理。盡管人們的保險心理不盡相同,但是有規律可循、有共性可依。如果能把握住人們對保險反映的規律,即保險心理活動規律,對于有效地宣傳、轉變人們對保險的認識,誘發購買保險的動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另外,成為一名優秀的保險銷售人員還需要把握銷售心理。保險銷售的過程,實質上是銷售人員和準客戶的心理互動過程,是一場心理博弈戰。在這場戰斗中,銷售人員要想取得勝利,就必須讀懂準客戶內心、了解準客戶需求,用創造性的方法、技巧,解決準客戶的購買心理問題,誘發人們的保險購買需求,產生購買動機,做出購買決策。靈活應用銷售心理知識,無異能夠幫助銷售人員取得成功,使得銷售行為的效率最大化。
總之,只要有人與人的活動就離不開人的心理活動,只要有人的心理活動就會產生心理學。保險銷售作為與人打交道的活動,必然離不開心理學。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銷售人員意識到心理學對保險銷售的重要意義,開始注重對心理學知識的培訓和學習,有的保險公司甚至把心理學的學習培訓當成對優秀人員的獎勵。長此以往,相信保險銷售的效率會越來越高,因為,多學點心理學,就能在保險銷售中多些成功。
心理學讀后感6
跟許多自然科學一樣,社會心理學至今還是沒有一個為所有的心理學家普遍接受的定義。但是首先,我想談談我對這個學科的興趣之源。社會工作的對象是人,是人和環境的互動,無論何時何地,人的心態和行為總是受到其他人的存在以及群體和整個社會的影響。學習這門學科,有助于我們更好的了解自己,提高行為的自覺性,增強社會的適應能力,還可以幫助我們用新的方法去觀測人和理解人,從而更加準確的理解人們行為的意義、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周圍世界的關系。這種觀測里和理解力對于我們即將踏上社會指路的青年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社會心理學是從社會相互作用的觀點出發,對人的社會心理和社會行為規律進行研究的學科,有著極其旺盛的生命力,它的主要研究對象為社會心理和社會行為、社會交往心理和行為、群體心理和社會心理學。它又屬于自己的方法論,主要有:一般方法論和專門方法論和特定學科的具體研究方法,比如說觀察法,心理測試很檔案研究等等。
看到這兒,我心里不覺得想起了一些經典的心理電影,《沉默的羔羊》,《美麗心靈》這些名噪一時的電影直到現在也是心理學電影的經典之作。《沉默的羔羊》中的變態心理學家,食人魔漢尼拔通過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幫助女警探辦案;《美麗心靈》中瘋狂的數學家因為不堪忍受別人對自己和學術上的歧視而產生幻覺。
這些電影的精彩之處,就是運用了一些心理專業知識,充分的將錯覺,喚醒,情緒等元素發揮到極致····現在我甚至有那么一點感覺,研究心理學有的時候是透過別人對自己的一個更加清醒的認識。
在這本書中,還出現了“社會人格”一詞。在心理學中,人格又被稱為個性,但是依舊是沒有確切的定義。奧爾波特認為:人格是個體內在的心理物理系統的動態組織,他/她決定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的獨特性。而我國著名人格心理學家陳忠庚對人格進行了這樣一個界定:“人格是個體內在的行為傾向性,它表現在不斷變化中的全體和綜合,是具有動力一致性和連續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會化過程中的形成的給予人的特色的身心組織”。這些概念讀完一遍是真的令人腦袋大了,但是隱隱約約的,我們是真的感受到了人格的一些特性。比如可塑性,自主性和受動性,還有部分的相對獨立性。看到這兒,我想起了我現在在做的很多事情似乎都跟這些特性有關。“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
”這些古典的著作不就跟人格的可塑性,受動性和獨立性相關嗎?讀書學知識就是為了是自己能與眾不同,打破人的自然性,從而塑造自己的社會性。同樣,“人心不同,如其面焉”,沒有相貌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更沒有人格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我們現在所說的自我,大概就死所說的人格。堅持自己的人格,才是最真實的自我。
說到心理活動,不得不說的一點就是態度,這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態度不僅決定著人的內心活動的方向與強度,而且也支配著外在行動。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了解一個人的態度就可以預測他的行動;改變一個人的態度就可以改變他的社會行為。這心理學中至關重要的一點。現在在我們的社會中,存在的偏見越來越多,所謂的偏見其實也就是社會態度中的一個小部分。比如城市居民對待農民工的偏見,記者在采訪時對被訪者的偏見,是對人對事的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極否定的態度,常常具有刻板性,具有過度化的以偏概全的特性,而且常常是先入為主,具有很強的主觀性,所以——偏見很可怕!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消除刻板印象,消除偏見,建立一種良好的社會態度。
心理學讀后感7
坦白說,我是個沒有耐心的人,我甚至沒有看完《愛情心理學》這本書,就迫不及待的要寫什么讀后感!也許是我平時看書太少了,也許是我在戀愛方面近乎是白癡。
反正這幾天我粗略的看了一下這本書,覺得愛情,特別是愛情的心理確實是一門學問,難怪有人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就如這本書中的序言二中所說的:愛情是人類感情中最美妙的一種體驗,決定了每個人戲劇般的人生,是成長經歷中最基本的和最精彩的情節。愛情——確實是人的一種精神需要。
套用朋友對本書的評價:這不是一本教授給你技巧的書,但是讀完它,你會懂得了“自己”該如何去愛,如何去追尋愛、尊重愛、呵護愛。仔細的去品味這本書,也許會占用我的一些時間,但是其中的某些觀點也許真的能使我終身受益,所以,我愿意——花更多的時間來閱讀本書。對于我來說,它是一本教材,關于愛情心理方面的教材,所以我想我應該以對待教材的方式對待它。
所以,我想寫一個系列——《愛情心理學》讀后感。
心理學讀后感8
認真讀了《積極心理學》的總序和第一、第二章內容,現將我的階段性的讀書心得小結以下
總序主要講了當代心理學的困境以及心理學的多元化趨勢。主要從現代心理學的困境,困境的歸因,科學觀的轉變,以及多元化的現代心理學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在講到多元化的現代心理學時就談到了積極心理學的產生以及它的影響
第一章主要講了積極心理學的產生與發展,以及積極心理學的主要觀點。第二章講了積極心理學的性質,主要從它產生的社會背景,哲學基礎和與傳統心理學的區別與聯系等來進行闡述。讀了這兩章后我主要收獲了三點
第一、積極心理學產生于20世紀末的美國,它是當代心理學的一股力量。與傳統的心理學不同的是,積極心理學強調對心理生活中積極因素的研究,如主觀幸福感、美德、力量等,而不是把注意的重心放在消極、障礙、病態心理方面的探討。它的主要研究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積極的情感體驗,如幸福感、滿足感、幽默、愉悅、歡樂、希望、好奇心、謙虛、審慎等,利用各種現有的方法探討這些積極情感體驗機制和影響;二是積極的人格和人格品質,如自尊、努力、下創造、寬恕、勇敢、堅持、熱情、善良、愛、正直、領導能力、合作能力、自制、感恩、虔誠等,探討這些特征和品質的形成過程;三是積極的社會制度系統,如積極的工作制度怎樣促進和諧的工作環境,積極的家庭關系怎樣促進個人的成長等。
第二、積極心理學中講到的積極它既包括人外顯的積極,也包括人潛在的積極。它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一種整天拍手稱好的喝彩,更不是一種充滿希望的良好祝愿,或是一種光說好話的自我欺騙,它更主要的是尋找并研究社會或社會成員存在的各種積極力量(包括外顯的和潛在的),并在社會實踐中對這些積極力量進行擴大和培育。
第三、積極心理學提倡用一種開放和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人,強調心理學要著力于研究每一個普通人具有的積極力量。
書中在講到積極一詞時,給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著名的電子專家陳之藩教授有一套友人贈送的非常精美的茶具,當他舉家搬遷到香港之前,在收拾整理行裝時不慎把這套茶具中的一只茶杯打破了。當時在場的許多人都為陳教授感到惋惜:如此精美而又心愛的一套茶具,現在破碎了一只杯子,又沒有地方可以配到同樣型號的,這是多么令人傷心的事。誰知陳教授卻坦然地笑道:“真不錯,我又多了一只碟子。”面對同樣的事實————破碎了一只杯子,當你分別用“少了一只杯子”和“多了一只碟子”來進行描述時,你的心態顯然就不同,前一種是消極的,而后一種是積極的。聯想到生活中我們若能處處看到“多了一只碟子”那我們的生活就會處處充滿樂觀、開心。幸福感就會增強。作為老師我們平時在與學生的接觸中,常常會碰到一些不守紀律的調皮的成績不好的學生。我們如果只是一味用“少了一只杯子”的理論來看待問題,我們就會沮喪,就會煩惱。而如果我們換一種思路以“多了一只碟子”來看待學生,我們不僅自己會快樂,會高興,而且你的積極情緒也會傳染給學生,學生身上的積極力量也會被挖掘。那么師生關系就會更和諧。
讀了兩章只能說只得到了一些淺顯的心得體會,積極心理學的內容很豐富,也很奧妙。還有待我繼續認真學習,深刻體會,反復研讀。我要把《積極心理學》這本書讀懂,讀透。到那時再談體會我相信會比現在要深刻得多。
心理學讀后感9
拖延,一直存在于我們身邊,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拖延的習慣,也許您拖延是為了逃避某件事情,也許您拖延是為了緩解緊張的壓力。從我們的幼兒時期一直延續到老年時期,也許死亡才是拖延的終點。既然不能擺脫拖延心理,我們就應該了解它的根源,了解它的影響,最終找到克服拖延心理的方法。
我分析我工作上拖延的原因可能是一種畏懼的心理,就拿倉庫這方面的工作來說,因為沒有實際經驗,不自覺的就對這塊工作產生了拖延的心理,有點畏懼,不知從何下手。要想克服這種心理,就要從根源下手不能畏難,要把整件事情分成各個小模塊來逐步攻克,制定詳細、切實可能的工作計劃。我給自己定的計劃是先在網上學習些理論知識;再去泰州進行實踐學習和操作,理論結合實際強化技能,回來針對我們遠景的實際情況,取長補短,對癥下藥,逐步完成倉庫的管理工作。
正是讀了《拖延心理學》這本書,我才真正認識到自己工作中拖延的成因。改掉拖延的壞習慣也是一個自我救贖的過程。我準備好啟程了,您呢?
心理學讀后感10
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就是人是會思考的高等動物。因為有思考,我們就有了想法;因為有了思考,我們的心理會受到相關因素的影響。怪誕的心理學由此而誕生;怪誕的心理學由此成了無數專家們研究的課題;怪誕心理學由此也成了我們無數普通讀者好奇的話題。 那么,就讓我們隨著享譽全球的頂尖心理學大師理查德懷斯曼一起來學習領悟有關于怪誕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吧!首先,我們需要對于怪誕心理學定義有個相關的認識。作者在書中有著對這個名詞如下的表述:這是人類感知系統的一個基本怪癖。只要在合適的背景下,人們善于在一個毫無意義的形狀中不知不覺看出含義來。這是一種特殊的心理學。這就是一種被稱之為怪誕的心理學。
【心理學讀后感】相關文章:
銷售心理學讀后感08-16
實用兒童心理學讀后感08-14
心理學中文圖書推薦12-25
護理心理學心得04-22
職場心理學心得體會04-13
《曾國藩日記》讀后感 【讀后感】08-14
沁園春讀后感04-16
珍珠讀后感04-06
錢學森讀后感04-06
甜酸讀后感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