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讀后感范文(通用20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流浪地球》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流浪地球》讀后感 篇1
“希望是這個世界上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選擇希望,人生就有堅持的理由。
《流浪地球》的情景設定在太陽步入老年期,地球上的人為了存活,帶著地球去找新的家園的故事。也揭示了當災難來臨時,生活中人性光輝和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
故事中的人之所以有勇氣去做,是因為他們選擇了希望,如果他們不去努力,而是安逸地等著滅亡,那結果截然不同,就算前過程艱難,但是未來是美好的,后者就算過程安逸,結果注定滅亡,這就是希望的力量。
鉆石的珍貴在于,給它一束光,它能折射出千道萬道的五彩繽紛。希望,給它一束人性的光輝,它肯定也會回贈你成功的繽紛世界,所以希望和鉆石一樣珍貴。
小說中有一幕使我留下深刻的記憶,反叛軍要把堅持流浪地球計劃的五千名士兵凍死在冰山雪地中,但五千名士兵當中沒有一個人屈服求饒,他們說:“讓人類永遠保持清醒是不可能的。”他們選擇了整個人類的希望,而不是自己的希望。死刑后一個小時氦閃爆發了,太陽開始走向滅亡,所以說這五千名士兵的選擇是正確的。他們的選擇,拯救了人類。這就是希望的力量。
生活中選擇希望的事例很多很多,比如“豬堅強”。如果不是它選擇了希望,在廢墟中九天九夜都堅持自己的希望,它又怎會有今天安逸舒適的生活?還有最美教師張麗莉,她選擇了更崇高一點的希望——孩子的未來,她一推,讓三名學生免受病痛之苦,讓她們獲得了生命和健康。希望是這人世間最樸質的情感,卻能帶領人們走向光明和未來。
而我們是否也應該像他們一樣,選擇希望呢?
我想是的。當生活,學習,工作不如意時,我們應該選擇希望,堅持走下去。每當我跨過溝壑,走過崎嶇的小路,眼前出現一片綠蔭,心中頓時變得明朗。你選擇了希望,希望也就會選擇你,并帶給你美好的未來。
我覺得,希望是這個世界上比鉆石更珍貴的東西!
《流浪地球》讀后感 篇2
前段時間,《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很火,我也看了。因為不過癮,就開始看《流浪地球》這本書。書有電影好看嗎?有電影感人嗎?帶著這種好奇心,我打開了《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這本書中講的是在幾個世紀前銀河系因太陽的繼續擴大而被慢慢吞噬。人類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在地球外的宇宙中做了一個站點,并讓地球上安裝了幾百個推進裝置,使地球前進尋找一個更好的地方生存。“流浪地球”這個計劃就開始實施了。書中還有一位爸爸寧愿放棄自己的兒子和妻子也要去守護地球,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最后因所有人的努力地球終于安全的找到了棲息點。
讀完這本書我淚水漣漣,因為看到了那位爸爸的執著和所有人的努力才有了如今的地球,我被他為了人類犧牲自己的精神感動了。那我們是不是也要好好愛護地球呢?地球是我們生活的地方,是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但地球上有很多垃圾,天空中,陸地上甚至是海洋里都有非常多的垃圾。那我們是不是要減少垃圾的產生呢!例如吃飯時吃完、少用一些塑料袋,把垃圾放到有序的垃圾桶里等等,這些都是減少垃圾的做法。汽車尾氣的排放、工業廢水廢氣等的排放也是污染地球的原因。作為小學生的我們,可以從選擇綠色出行開始,對于保護地球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夠愛護地球,保護地球。
我希望這本書也來越火,因為他是我們中國作家創作的,顯示了我們中國人愛護地球、保護地球的決心。但更重要的是讀過書后我們要從小事做起,愛護地球,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流浪地球》讀后感 篇3
這個假期,我們全家人看了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流浪地球》,還看了由它改編的同名電影。雖然電影和書的出入挺大的,但是講的都是地球人想辦法要帶著地球離開太陽系的故事。為什么地球要去流浪呢?因為太陽即將發生氦閃,也就是說太陽快要死亡了。發生氦閃后,太陽將不再是恒星了,而成為一顆由恒星爆炸而生成紅巨星。
地球上的科學家們計算出了太陽發生氦閃的時間大概是四百年內。所以想出一個方法,就是在地球上安裝上萬臺功率巨大的推進器,先把地球的自轉停下來,然后再讓推進器把地球推向離地球最近的人馬座的比鄰星。雖然比鄰星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但是還是非常遙遠,有4.3光年的距離。地球大概需要2500年才能到達新家。
太陽為什么會死呢?氦閃是怎么回事?我們目前的科學常識告訴我們,宇宙是有壽命的。比如太陽的壽命大約是100億年。目前太陽已經50億年了。在《流浪地球》這部小說里,作者是這樣假設的:太陽將在四百年內發生氦閃。氦閃就是太陽內部的氫快要燃燒殆盡、全部轉化為氦,氦元素的聚變將在很短的時間內傳遍整個太陽內部,由此產生一次叫“氦閃”的劇烈爆炸。之后,太陽將變為一顆巨大且暗淡的紅巨星,它膨脹到如此之大,地球將在太陽內部運行!事實上在這之前的氦閃爆發中,我們的星球已被汽化了。所以,地球要在太陽死亡之前趕緊移民外太空恒星系。
這部小說的構思和想象力都非常豐富,場面恢弘,令人印象深刻。雖然是科幻小說,但是我覺得這部小說實際上也在提醒人類——正視自己所處的環境,一定要到意識到環保節能的重要性。如果我們現在還沒有意識到保護賴以生存的地球的重要性,萬一未來的哪一天真是需要移民去外星系,我們的地球還能適合長久的“流浪”嗎?也許還沒有等到移民外星系的那一天,地球就“千瘡百孔”了,物種滅絕殆盡了。
我們要做到物盡其用,節約使用各種能源,特別是不可再生能源,開發更多清潔易得的能源,逐步淘汰污染嚴重、難以分解、對地球環境危害大的垃圾。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一份報告說:目前地球上每分鐘消失一種植物,每天消失一種動物。這遠遠高于自然的“本底滅絕”速率。這是一個警鐘。我們要給人類自己和其他生物一個安全和適宜的環境。從自身做起,保護生態環境,這樣,我們人類和其他各種生物才能夠延續。
《流浪地球》讀后感 篇4
“我沒見過黑夜,我沒見過星星,我沒見過春天、秋天和冬天。”這便是《流浪地球》這部小說富有詩意的開頭,一段富有旋律的樂章,而沉浸其中,令人久久無法釋懷的,除了人心,還有小說的內容。
在這部小說里面,所有人都是普通人,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所有的人都沒有能大幅度地改變歷史,正如人們不能操縱太陽氦閃隨便爆發一樣。而這個小說講述的故事也是在科學界和科幻小說界老得不能再老,甚至都有一點發酸的問題——太陽爆炸,地球何去何從?全書講述地球逃亡的過程則近乎瘋狂——人類通過巖石,以重元素核聚變的方式將它們轉變成燃料,而用無數的巨大的地球發動機來消耗這制造出的大量的能量。每個發動機都堪比甚至超越當今地球上最高的山峰。就這樣,人類帶著地球上路了。
在很多小說家的筆下,也有許許多多人類逃跑的辦法,但是由于品種內容雜亂無章,這里不再一一列舉了,但是細細看去,才會發現流浪地球和其它科幻小說里面描寫的人類在歷經文明災難的時候做出的逃跑大不相同。在其它的小說里面,人類不是異化了自己的身體就是異化了自己的靈魂。而在《流浪地球》里的人類,并沒有賦予自己一個無比強大的身體,也沒有歪曲各種人性。可以說,這是最符合人類價值觀的一種逃亡方式。
《流浪地球》讀后感 篇5
千年之后,太陽將會毀滅所有太陽系的星球。與其說坐以待斃,不如帶上地球尋找新的太陽,開啟流浪之旅。地球發動機帶著地球前往新家園和史稱“流浪地球”計劃。地球到達木星想利用引力將自己拋出太陽系,因為發動機沒有足夠的燃料。意外發生了:由于木星里影響,地球發生前所未有的大地震去。所有人力挽狂瀾,但是終究無法擺脫木星的引力,在危急時刻,主角劉啟想出辦法:點燃木星,讓木星爆炸并推離地球。地球開始流浪......
沒有人聽從他們,只顧返回與親朋好友做最后的告別,劉啟和朋友們的計劃陷入困境。看到這兒,我在想:人類終究自私。相互斗爭,除了失敗以外,沒有好處,人類又何時能放下分歧達成一致呢?何時又能把大家的利益看成自己的使命?這樣人與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就不會發生爭執戰爭、極寒、地震、缺氧,讓地球發動機無法運轉,無法得到原料,讓地球向木星墜,人類將會加快進步。
當人們認識到了挽回地球的重要后,努力讓可以點燃木星的地球發動機火焰升高。可是還差了不少的距離,在千鈞一發之際,領航員劉培強,也就是劉啟的爸爸,引爆了領航員空間站和木星,最后英勇犧牲。這是一個悲劇,與劉啟的一別成為了最后一別。但這也是美麗的悲劇,人類得救了,地球得救了。地球,又開始了流浪之旅。劉培強知道,留在“領航員”空間站,絕對安全。可他選擇了死亡,他知道人工智能莫斯得到聯合國的授權,將會“判逃”并實行火種計劃,可他選擇了自毀。比起那些只想回家,不愿浪費一點時間的人,他甘愿與兒子永別,犧牲自己拯救世界。他舍己為人不怕犧牲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身邊的警察、消防員、醫生......還有許多熱心人不也是這樣?他們在危難時刻選擇勇往直前,救出鮮活生命,而迎接自己的是絕境甚至死亡。我們萬萬不要等到此時,才珍惜親情,放下雞毛蒜皮的小事,再多仇恨與抵不過血肉之情。
在火種計劃中,人工智能莫斯放棄地球,想帶著人類以及動物植物的受精卵逃跑,繁衍新的人類。我想這樣的人類毫無感情,他們沒有親人沒有父母。正如電影中所說的“我不想那一別成為我與兒子的最后一別。”人類守護的不僅是這個星球,更不是人類的生命,更是人與人之間的深情,這樣人類的歷史傳統美德,才能祖祖輩輩的,發揚下去。
看完這部影片,我沒有陌生的感覺。千萬年之后,說不定“流浪地球”會成為現實。流浪是遙遠的,而感情和熱血是現實的。珍惜與親人的時光,珍惜自己的生命,讓生命變得有價值。
《流浪地球》讀后感 篇6
在讀過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后,我就被深深吸引了進去,他通過平凡的方式寫出了不凡的科幻!
《流浪地球》以豐富的想象貫穿全文——20年前,地球航出了冥王星軌道,航出了太陽系,在寒冷的外太空繼續著它孤獨的逃亡生涯……讀到這里,讓我不禁佩服起作者劉慈欣,佩服起他對宇宙的認知,他真是把科幻描繪的像真的一樣;通過他的想象,他發明了地球發動機,它的威力非常大,可以照亮北半球,當在太陽爆炸的時刻地球發動機能夠幫助人類逃亡太陽系,逃到其它恒星上尋找可生存的地方。“地球派”和“飛船派”是兩隊死對頭。這些“角色”在情節中不斷閃現,而就是這些“角色”為文章增添了許多色彩。
人就要有豐富的想象,想像是成功的一半,只有美好的遐想是不行的,只有通過我們的努力才能得以實現,才能夠駛向成功的彼岸!也許在實現理想的道路上,難免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有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云!作者用豐富的想象,寫出了我們不保護地球的嚴重后果,雖有地球發動機給予我們的幫助,但它也需要資源{各種山體},如果地球真的滅亡了,那我們就要坐著超音數速汽車到別的星球生存,愛護地球,別讓他離我們而去!
這本書的作者劉慈欣簡直把科幻描寫得神乎其神,他把我們的現實生活和宇宙緊緊相接在了一起,表面上看起來不足為奇,可慢慢的品嘗,才能嘗出真正的味道。
讀完這本書的時候,就感覺到科幻原來由許多不同形式。如——塑造寫地球上不可出現的人或生命體,如通過寫我們的生活聯系到不可思議的事……它讓我認識到了真正的科幻,也讓我對科幻燃起了濃厚的興趣!
《流浪地球》讀后感 篇7
希望,比鉆石還珍貴
地球上荒無人煙,寸草不生。天上刮著大風,下著大雪,天寒地凍,人們寸步難行。建筑倒的倒,塌的塌,荒涼的世界里,沒有一個讓你遮風擋雨的地方………
這就是電影《流浪地球》中的場景。這部電影改編自劉慈欣的獲獎科幻小說,于今年大年初一上映。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太陽內部能量耗盡,即將巨大化并會吞噬整個地球。由于太陽已沒有能量,地球陷入了冰川期,人類只能移居地下城。為了全人類的未來,聯合國召開會議,會議中決定制造一萬臺超級發動機,以驅使地球脫離軌道離開太陽系。但是,遠離過程中,地球即將撞擊木星,逃脫只有最后一線希望。許多無所畏懼的人們在完成任務中壯烈犧牲了。
由于木星的巨大引力,幾乎所有人都放棄了,他們不相信地球還有存活的希望。他們只想和木星同歸于盡。可是,中國救援隊不這么認為。他們找到了唯一的希望——通過噴火,點燃木星,使木星爆炸。即使他們成功的幾率很小,但是他們還是不放棄希望。就如電影中所說:“希望是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希望是我們唯一回家的方向!”最后,在他們的努力下,地球遠離了木星,人類得以存活下來。
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會因為困難和絕望,放棄希望。比如,一名運動員離終點還差幾步,他只要咬緊牙關,堅持不懈,或許就可以得第一名。可是,他因體力問題放棄了眼前的希望,被后面的人反超了,多可惜啊!所以,我們不管學習或做事,都不能半途而廢,要抓住機會,在困難面前永不退縮,只有這樣,才能離成功越來越近。
來吧!讓我們行動起來,抓住每一個機會,珍惜每一線希望。因為,希望是這個世界上,比鉆石還要珍貴的東西。
《流浪地球》讀后感 篇8
起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這本書講的是在幾個世紀前銀河系因太陽的繼續擴大而被慢慢吞噬。人類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在地球上安裝了幾百個推進裝置,為地球前進尋找一個更好的地方生存。“流浪地球”這個計劃就開始實施了。書中還有一位爸爸寧愿放棄自己的兒子和妻子也要去守護地球,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最后因為所有人的努力地球終于安全的找到了棲息地。
盡管這部書是想象的,但是當我了解到因為那位爸爸的執著和所有人的努力才有了后代的繁衍生息,我內心還是非常感動。書中內容的背后也折射出了保護地球的重要性,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愛護地球,保護地球,守護我們的家園,避免書中的那種情況發生。
讀了這本書之后,讓我想起了今年的新冠肺炎。新冠肺炎的爆發,對我們來說不就是一場災難嗎?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我們寧靜的生活,居家隔離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的主旋律。但是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并非是一個人的孤軍奮戰,而是許多無數逆行者的攜手并行,并肩作戰。不曾忘,耄耋之年臨危受命奮斗于疫情第一線的鐘南山院士;不曾忘,風華正茂的女孩褪去華服,剪斷青絲,堅守崗位,一身白衣遮掩不住靈魂的紅裝;不曾忘,那些說出鏗鏘有力誓言的白衣天使們,一個個在請愿書上留下自己的指印……病毒無情,人間卻有情。這些無數個逆行者不就和《流浪地球》中的那個男人一樣嗎?
歲月從不靜好,但因為有了他們——中國無數個平凡而偉大的英雄,使我們抬起頭看見了清靜與美好。
《流浪地球》讀后感 篇9
故事在太陽氦爆炸的預言中拉開序幕,為了避免地球在爆炸危機中灰飛煙滅,人類成立了聯合政府利用高科技使地球停止自轉,同時在地球的各個角落修建巨大發動機帶動地球脫離太陽系,遠離曾經帶給人類光明與溫暖的太陽。在這個過程中,地球面臨著重重危機,陸地淹沒,海洋冰封,火山爆發,氣溫驟變,幸存下來的人們迫不得已進入黑暗的地下生活。在生與死面前,愛情、藝術、鮮花、權勢、金錢……都變得無足輕重,人類變得冷漠麻木,在機械的秩序運轉中努力爭取活著的機會。
當地球脫離太陽系獲得短暫的安寧后,少數自以為聰明的公民開始質疑太陽爆炸這一理論,率領歷經絕望變得心力交瘁的眾人攻擊聯合政府,指責他們危言聳聽,破壞人類的生活與文明。聯合政府僅剩的五千人為了保護地球發動機不受損壞,選擇了接收眾人的懲罰,被抽取了隔離服中的恒溫核材料后默默凍死在廣袤無垠的冰封的大海上,他們的身軀凝固成五千尊雕像,向世界訴說著他們的堅守與正義。而令人諷刺的是,就在這時,太陽氦爆炸發生了!這個美麗的星球50億年的壯麗生涯畫上了一個并不完美的句號!太陽死了!
"幸運的是,還有人活著!"
小說的一開始讀起來并不引人入勝,因為個人的天文知識缺乏讀來甚至有些費力,但里面的感情線索亦是非常明顯:對地球母親的熱愛,對太陽光明的追求,對生存生命的渴望,對責任理想的執著……我想:如果人類得以延續萬代,這顆叫做地球的行星,將是那些為此努力的前人們永恒的紀念碑,而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位公民,都有義務也有責任為在紀念碑上刻下生動而輝煌的一筆,貢獻我們僅有的一點力量!
讓流浪不再繼續!
讓生靈找得到回家的路!
《流浪地球》讀后感 篇10
《流浪地球》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劉慈欣,他有“中國科幻第一人”的稱號,他寫的最有名的書是“三體”,《流浪地球》也是他的一部科幻小說,這些小說都介紹了“地球末日”發生的故事。
劉慈欣這本《流浪地球》還被拍成了電影,春節的時候上映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了,是部讓我目不轉睛看完的電影,但是電影與書比較起來,還是書里講的故事比較完整。
這本書主要講了,劉啟的爸爸劉培強在他四歲的時候去參加了“拯救地球計劃“,成為了一名宇航員,幫助地球離開太陽系,而這時候他的媽媽缺生病死了,劉啟跟著外公去了地球最后的掩蔽所“地下城”。
“拯救地球計劃”是要用2500年時間幫地球逃出太陽系。17年過去了,雖然“拯救地球計劃”還沒有成功,地球還沒毀滅,但是地球遇到了麻煩,地球被木星巨大的引力所吸引,撞向木星!怎么能讓地球自生自滅呢?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地球上的人類“選擇了“希望”,劉啟他們決定竭盡全力來拯救危在旦夕的地球與人類,他們想到一個辦法,用地球上的氧氣去點燃木星上99%的氫氣,因為這兩種氣體一旦混合,只要一根火柴就會形成轟天震地的大爆炸,再利用大爆炸的氣浪把地球彈離木星。
大爆炸成功了,地球得救了,而劉啟的爸爸劉培強與千千萬萬人一起犧牲了,地球繼續著他2500年流浪的旅程。
我敬佩劉培強叔叔為了人類犧牲自己的崇高品格,我也就像書里的韓朵朵一樣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選擇了希望,雖然它可能十分渺茫,可能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但我們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完成它,實現它。
今天我們更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希望一定能夠變為現實。
《流浪地球》讀后感 篇11
《流浪地球》是以第一人稱成文的,可視為主人公一生的簡短傳記。我個人認為,這種寫作方法最大的益處就是很容易會讓讀者身臨其境,切身體會主人公的經歷。
太陽,也不知活了多少個幾百萬億年了,現在即將毀滅。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天天圍著太陽做自轉和公轉的地球,沒有了太陽,沒有了春夏秋冬。
更可怕的是,如果太陽毀滅,太陽系遭到破壞,沒有了引力,所形成太陽系的行星(包括地球)沒有了原來的運行軌跡,由勻速圓周運動變為勻速直線運動,或者說所有的星體都會改變原來的運動軌跡,在宇宙間無規律的亂撞一氣也說不定……
咱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邊際。我就在想,會不會再發生一次宇宙大爆炸。
故事中講述了一群流浪地球時代的年輕人,為了拯救地球,挺身而出。他們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在危機四伏的宇宙之路上,尋找新家園。為了人類能在漫長的2500年后抵達新的家園,這群年輕人展開爭分奪秒的生死之戰。
2050年,太陽即將爆炸。于是,人類開始了長達17年的“流浪地球”計劃,幫助地球逃出太陽系。但由于木星引力的影響,地球將會與木星發生碰撞。眾人團結一心,經過不斷地努力,將木星引爆,并借助爆炸的沖擊波逃離了太陽系。
在地球撞向木星的最后15分鐘,人們仍在不停嘗試著,尋找著解決的方法。他們并沒有失去信心,坐以待斃,而是團結一心,共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最終他們拯救了地球,拯救了全人類!
希望與堅持是共存的。就像你走在一條漆黑的巷道里,只有你堅持下來,走到了最后,才能看到光亮。同樣,如果你在面對困難時退縮,放棄了,那你又怎么能看到希望?只有你奮不顧身地走下去,希望才會給你帶來喜悅。
莎士比亞說過:“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來到。”的確,不管前方是深不可測的峽谷,還是布滿陷阱的小路,只要你有堅持干到底的勇氣和決心,希望,終究會到來。
曾經讀過一個故事:兩個人流落荒島。一個人失去了信心,連試的勇氣都沒有,直接放棄了,最后被狼群撕成了碎片;另一個人堅信自己一定可以活著出去,不斷尋找出路,甚至與惡狼搏斗,最終獲救。堅持不懈,就能享受成功的喜悅;就能看見希望的光芒;就能贏得美好的明天!
《流浪地球》讀后感 篇12
我打開這本科幻作家劉慈欣寫的《流浪地球》,準備重溫一遍故事里的情節,在此之前我已經看過了。因為內容太精彩了,讀了一遍又想讀一遍。
劉慈欣是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之一,被譽為“中國當代科幻作家第一人”。他的長篇小說《三體》獲得了科幻界的最高獎項——雨果獎,相當于科幻界的諾貝爾獎。
這是一部中短篇小說,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來寫,講述了未來幾千年后,太陽即將發生氪閃,人類不得不把地球推出太陽系,在宇宙中流浪的故事。聯合政府在亞、美大陸上安裝了地球發動機,并將人類的逃亡分為四步: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和新太陽時代。“我”出生在剎車時代的末尾。二十幾年過去了,“我”與加代子結婚了。可好景不長,不久之后出現了叛亂,“我”得知加代子已經在一場戰役中身亡,被判有史以來最冷酷的刑法——將密封服上的制熱電池拆掉,然后暴露在外面,靜靜的等著血液凍結。而就在這時,氪閃爆發了,“我們”被取消了死刑。“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流浪時代,地球即將泊入比臨星的軌道,成為它的衛星。
地球的流浪生涯終于結束了。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幅畫面:比鄰星的三個“太陽”從東方升起,照耀著2000多年前的空氣、泥土,滋養著2000多年前泥土里留下的種子。草原上的草,小河里的水草、魚,森林里的樹、花、藤蔓、蘑菇,都在陽光下拼命地顯示自己蓬勃的生命力——地球,復蘇了。
我推薦這本書,不僅是因為它語言豐富,通俗易懂,貼近現實生活,沒有用太多的專業術語,很適合小學生閱讀;更是因為它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希望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在看似不可戰勝的危機面前,希望就是閃閃發光的啟明星,只要永遠滿懷希望,努力向著正確方向不斷前行,我們就能克服所有困難,戰勝任何危機。
《流浪地球》讀后感 篇13
2019上映了一部高票房高質量的《流浪地球》,令人震撼的不僅是國產科幻片的進步,更是那個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的小說原著——劉慈欣。
莫言曾說:劉慈欣的小說有非常深厚的修養和準備。這句話在流浪地球上得到了充分體現。小說故事始于剎車時代:因為太陽即將發生的氦閃將波及整個太陽系,人類傾盡資源,幫助地球逃逸到四點三光年外的半人馬座比鄰星。
書中,男主人公在比賽中越過冰封的太平洋,因為自轉的停止,地球的北半球處于永恒的黑暗中:濃得像墨一般……放眼望去,連耀眼的星光都不復存在……像一塊暗黑的,永無邊界的布上的塵埃,被緊緊的束縛,無法動彈,無法離開……孤寂與恐懼濃到稠到凝成冰,強撐的希望在這黑暗里泯滅。背井離鄉,未來一片迷惘,家,在何方?
本以為會以悲劇結尾:太陽爆炸了,人類卻因種種原因無法到達新家園。
但是沒有,在生存面前,一切都不重要了,恐懼,孤寂,絕望,迷茫,面對不可測的未來,人們鼓起勇氣去面對,代價是高昂的,藝術,倫理,常識,一件又一件曾經無比熟悉的特色從人性中消失,逝去的生命更是多如繁星,剩下的只有對生存的強烈渴望。
疑惑和猜忌一度在人類當中引發叛亂之火,然而太陽最后的滅亡瞬間平息了一切,人類終于懷揣希望踏上漫長的流浪之旅。斗爭。很奇怪吧,明明內心的怯意早已泛濫成災,卻仍要拼死抵抗,明明孤寂纏繞束縛手腳,卻仍要尋覓家在何方!
仙人掌孤寂的在茫茫荒漠中綻放嬌艷;忍冬孤寂的在殘垣斷壁中蓬勃生長;幼獅孤寂的在無邊草原歷練成王;人類,像地球上的千萬種生命一樣,雖然渺小,擁有脆弱的情緒,但也因情感而強大,有著放手一搏的力量,我們用孤獨凝聚力量,尋覓家在何方。
我們終將流浪于宇宙,擁抱孤獨。你若是可以凝聚孤獨的力量,化其為動力,那么,我相信你會找到家的。
《流浪地球》讀后感 篇14
前天看完了書,今晚看了電影,覺得可以動筆了。先說說書與電影的區別,內容基本除了大背景一致外,沒有太多重復的地方。這次的影版與其說是改動,不如說是續寫,續寫了一個在流浪計劃下人們齊心協力克服困難的故事。
原著是一篇短篇科幻小說,不到一小時便可看完,但是原著的視角很大,讓人看完了還得理一理思路。本書主要介紹流浪的背景、流浪計劃的內容、后太陽時期人們的日常狀態。其中有2個片斷我印象比較深刻,第一個片斷是主角的爸爸離開媽媽和小星老師一起,兩個月后又重新回來,但是家庭中所有成員都沒有過多關注這件事,大家更關心天花板上的全息影像。
引用書中的一段文字“在這個時代,死亡的威脅和逃生的欲望壓倒了一切,除了當前太陽的狀態和地球的位置,沒有什么能真正引起他們的注意并打動他們了。”
另一個片斷是主角在比賽中結識了新婚妻子,在經歷空難后第一時間到基地找他的父親,但是被告知父親已經在執行任務時犧牲了。這件事情放到任何一個人身上都是哭天搶地的事情,但是書上只用幾行便帶過了。“……但在基地,我只見到了追授他的一枚冰冷的勛章。這勛章是一名空軍少將給我的,他告訴我,在清除地球航線上的小行星的行動中,一塊被反物質炸彈炸出的小行星碎片擊中了父親的單座微型飛船。
當時那個石塊和飛船的相對速度有每秒一百公里,撞擊使飛船座艙瞬間汽化了,他沒有一點痛苦,我向您保證,沒有一點痛苦。’將軍說。”
人類的苦難太過龐大,犧牲是常有的事,只要死的時候不要太痛苦便是一種幸運了。
說實話,不管是在看書還是在看電影,我都沒有太多的代入感,因為我生于前太陽時期,我并不關心太陽,哪怕我剛目睹完電影里的災難,我也不關心太陽。我關心的事情太俗,離人類的命運發展太遠。我是萬世沙礫中的一顆,今晚,只想有個好夢。
晚安。
《流浪地球》讀后感 篇15
最近,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流浪地球》。它主要是講了天文學家發現太陽正在急速老化,一百年后將吞沒地球。為了保持地球文明的持續,世界各國體現了前所未有的團結,共同修建了共一萬兩千臺發動機,制定了?流浪地球?計畫,用發動機將地球推離太陽系,在太空中?流浪?,尋找合適的星系。為了在地球?流浪?期間保護人類,每個發動機下都有一座地下城。
七十年后,地球經過木星,上面的發動機卻突然統統出現故障,地球逐漸被木星所吸引。雖然經過努力,大部分發動機都被修好,但仍然阻止不了地球被木星吸引。就在這時,一群英雄挺身而出,用?火柴?——位于赤道的巨大發動機,把木星點燃,通過產生的衝擊波,把地球?彈?出太陽系,使它的?流浪?得以繼續……
看了這部電影后,我深深地領悟到地球在宇宙中是如此的渺小,仿佛一顆塵埃,一粒火星就能把它徹底毀滅。同時,我也感受到全球人類合作會產生多大的力量。
在電影接近結尾時,為了推動發動機的引針,主角們向世界各地正在撤離的救援隊伍請求支援。最初,他們都認為毫無希望而不前去支援,但后來,他們選擇了希望,個個返回?火柴?發動機,推動引針,再次證明了團結是多麼的強大。有時,團結是一種需要,就像一根小火柴,能讓世界死灰復燃,能產生希望,將絕望驅除。有了希望,一切會開始變得順利,一切都會平靜下來。希望,像金剛石一樣堅不可摧,有了希望,團結就會增強,製造更多希望……
雖然,二戰結束后,世界維持了一定的和平,但現在,戰亂的火焰已從中亞地區擴散,幾十年后,世界還會像現在一樣和平嗎?我真希望將來會有一天,和平的光明在全球照耀,全世界的人團結在一起,和平鴿快樂地在天空飛翔,即使太陽真的迅速老化,也不會發生戰亂……可是,真的會有那一天嗎?
《流浪地球》讀后感 篇16
"在這個世界上,希望和鉆石一樣珍貴."如果你選擇希望,你就有理由堅持生活。
《流浪地球》的故事背景是太陽進入老年,地球上的`人們帶著地球去尋找新的家園以求生存。它也揭示了人性的光輝和災難來臨時人們之間的真摯情感。
故事中的人有勇氣去做,因為他們選擇了希望。如果它們不努力工作,而是舒適地等待滅絕,結果會完全不同。即使前面的過程很困難,但未來是美好的。后者,即使過程簡單,也注定要滅亡。這是希望的力量。
鉆石很珍貴,因為它能反射成千上萬種顏色的光。希望,給它一束人類的光輝,它一定會給你一個多彩的成功世界,所以希望像鉆石一樣珍貴。
小說中有一個場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叛軍想把堅持在地球上游蕩的5000名士兵凍死。但是5000名士兵中沒有一個人屈服并乞求憐憫。他們說:“讓人類永遠保持清醒是不可能的。”他們選擇了全人類的希望,而不是他們自己的。死刑執行一小時后,氦閃爆發,太陽開始死亡,所以5000名士兵的選擇是正確的。他們的選擇拯救了人類。這是希望的力量。
生活中有很多選擇希望的例子,比如“豬很強壯”。如果它沒有選擇希望,如果它在廢墟中堅持了九天的希望,它今天怎么能過上舒適的生活呢?還有最美麗的老師張麗麗,她為——個孩子的未來選擇了更高的希望。她繼續努力,把三個學生從疾病中解救出來,給了他們生命和健康。希望是這個世界上最真誠的情感,但它能帶領人們走向光明的未來。
我們應該像他們一樣選擇希望嗎?
我想是的。當生活、學習和工作不令人滿意時,我們應該選擇希望并堅持下去。每當我穿過峽谷,沿著崎嶇的小路行走時,一片綠蔭出現在我面前,我的心突然變得清晰起來。如果你選擇希望,希望也會選擇你,給你帶來光明的未來。
我想,在這個世界上,希望比鉆石更珍貴!
《流浪地球》讀后感 篇17
《流浪地球》就是大劉的短篇科幻作品合集,但是不要因為短篇而小看它,大劉雄渾的想象力在短篇里一樣展現的淋漓盡致。
全書8個故事,當中有關聯的有兩個,雖然它們因為篇幅和架構的原因,比不上三體的氣勢磅礴,但是短小有短小的好處,很多時候它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后味反而更濃。
以書中我最喜歡的《鄉村教師》為例,小說開篇非同尋常,你不會以為這是一個科幻小說,你肯定會以為這是一個現實小說,反映在窮鄉僻壤的地區的教育問題,我們看到了熟悉的可敬老師,看到了熟悉的愚昧村民,要不是這本書明明確確的就是大劉署名,我真的懷疑我是不是拿錯了——當然,從一半開始,風轉急下的劇情突然讓人了解了大劉這樣安排的用心,從科學的角度講,人類絕不是什么進化完美的生物,但是人類的發展動力,人類傳承的制度雖然低效,但是卻是可敬的,如果沒有鄉村教師最后的堅持,也許文明都會自此消失,這種戲劇的安排,其實很有意思,讓緊張感保持到了最后一刻。同時,這部作品又是反映現實的,它不僅反映了人性,也反映了一些大劉關注的現實,大劉的作品不同于其它作品的最大差別,就是大劉不是信馬由韁的想象亂飛,大劉的作品一定是以現實和人性為基礎的幻想,幻想可以滿天飛,但是沒有基礎的沉積,那樣的作品并不會打動人,也自然不會引起人們的思考和共鳴。我想這正應了一句話,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大劉的科幻作品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
另外幾部作品《中國的太陽》以農民工為主角,出發點和特別,最后的主旨也很特別,是一種對純經濟論的反駁。《流浪地球》則是典型的在極端危機之下,對人類本身命運和人性的拷問。大劉最擅長的估計就是這種手法。而《鏡子》更是一部關注腐敗問題的作品,當然是以科幻的角度。其它幾部作品也是各有側重。
誠摯向諸位推薦,如果你還有幻想的話。
《流浪地球》讀后感 篇18
《流浪地球》是劉欣慈即《三體》后的又一科幻題材小說集中的一本,我是通過有聲閱讀的方式讀完這本書的(過春節了,其實最后還剩余少小幾頁沒看完,等幾天后把他看完,但不影響對整書的一些感想與感悟),感受著中國式下的科技幻想魅力,在他構建的世界里遨游,或是上天或是遁地,剝開無比奇妙下的幻想,對未來世界發展的設想、期盼、向往與擔憂,或許你剛開始會認為是一篇篇獨立分體的小短文,各有各的精彩,其實早已在各段內容中埋下了伏筆,以點創面的手法,讓人耳目一新。它需要通讀完一整個篇幅后才能明白故事的脈絡,我認為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文章描述著前太陽時代人類對地球過度的窺探和資源的消耗,而使得后太陽時代的人類去漸變、適應、承受前者所帶來的災難環境。印象深刻的片段:
1、雖說科技技術在人類看來非常的牛,但為探究跟弄明白自己無法理解和跨越的科學鴻溝,愿意為未來科學獻身的一批走上神堂的科學家。
2、當最后一個人類開著宇宙飛船回來地球的時候,以為自己是最后一個人類的時候,地球已經由宏紀元進入了袖珍的細菌微紀元。
3、一位從西北農村出來的奮斗青年史,他并不知道有朝一日自己會登上中國太陽,還能與霍金一起太空散步,我想也只有作者能想的出來,應現在的一句流行話語,“人生達到了高潮”,也不過如此吧。人生有時候就是這樣,并不知道前行和遠航的路已經有意無意的在下一個路口等著我們去開展與探索。與流浪地球光年時間的寬度和緯度相比較,縮短到現今的時間點人類的想法與認知是多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游走在流浪地球的心路旅程是拓開對想象的顛覆前行中的一個有力支點,讓人有這個幸運和機會對科技科幻小說的一次暢享。本小說電影版已上線,特別期待通過電影的編排和視野呈現出小說中的中國科幻場景會是怎樣一番電影下的現實場景。文中最貼近電影氣息的是本書的最后一段很有畫面的代入感。
通過深入剖析和自己的理解:警醒著我們一定要好好的呵護和珍惜身邊擁有的東西。比如燦爛的陽光、新鮮的空氣、綠色的植被、或是人亦或是物,當這些寶貴資源、情感被慢慢消耗殆盡時,才幡然醒悟,自己是多么的愚蠢和不可取,唾手可得的會不經意間讓其溜走而不自知,這都需要去反思和自省的。感知著心靈的觸摸,撫慰著腳下的熱土,時代的步伐在大刀闊斧,科技的創新在時空里顛覆,未來的世界在想象里奮勇前進,留下純真留下美好,又是另一番天地。
《流浪地球》讀后感 篇19
假期里,我看了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電影——《流浪地球》。因此,我特意去看了它的原著——劉慈欣的《流浪地球》,發現小說和電影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我也有了更多的感悟。
《流浪地球》中的未來,太陽即將死亡,其威力可以吞噬海王星。因此人類選擇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人類在地球上建造發動機,并搬進地下城市。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加速,經受了巖漿的不斷侵襲以及跨越小行星帶時無數小行星的撞擊,地球終于到達逃逸速度,脫離了太陽系。
作為科幻小說,作者大劉的想象宏大瑰麗,描寫出的宇宙無邊無際的孤獨感和冰冷感一次又一次地觸動了我的心靈。巨大的時間和空間上的跨度,讓我覺得整個地球亦或是太陽系甚至是銀河系都顯得非常的渺小。不僅如此,小說還透露著現實的的問題:人類的困境和人性的極限,在種種匪夷所思的解決方案中,正隱含著人類對種種現實問題的深切思考。
大劉的高明之處還在于,他的科幻小說把人類的感情作為重點。比如當地球第五次加速接近近日點時,人心惶惶,很多人都覺得地球馬上就要被太陽吞噬了,甚至有人自暴自棄,爬上地面,想著現在被蒸發也比忍受著毫無希望、毫無未來的黑暗生活要好。
但是男主的父親卻告訴自己的家人:“我們必須抱有希望,這并不是說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為我們要做高貴的人,在以前一個高貴的人需要有金錢、權利等等,但是現在,他只需要抱有希望。”這也是整本書帶給我感觸最深的地方,越是在絕境中,越要抱有希望,這才是人類高貴之所在。
然而書的結尾卻給人漫長而冷漠的絕望。地球航出了冥王星的軌道,太陽卻沒有如期發生爆炸,人們開始質疑政府以至于叛變奪取發動機的控制權,把五千多名地球派殘忍地處死,可沒過一個小時,太陽就爆炸了,地球派所做的一切被證實是正確的。幸存的人們帶著地球開始新的流浪。
讀到這里,我的心里特別難受,像是有什么東西卡在心里。或許編劇也和我有一樣的感受,因此電影在這一處做了很大的改變——希望不是等著別人來解救自己而是大家行動起來,永不放棄。在地球上的人付出了自己一切的努力之后,八千米高的噴射火焰依舊無法點燃木星,吳京扮演的角色駕駛飛船,帶著飛船上的三十萬噸燃料,為火焰續上了最后一段燃燒的距離,創造了奇跡。
“希望是我們這個年代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希望是我們唯一回家的路。”是啊,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守住自己認定的希望,總有一天你會得到所有的回報。
《流浪地球》讀后感 篇20
春節期間在家鄉讀完《流浪地球》,回到深圳再去看電影吧。
書中有飛船派、地球派,飛船派堅持要坐著飛船逃離地球和太陽系去尋找新的行星作為落腳地,而地球派堅定的要帶著地球去尋找替代太陽的恒星。——我想到了家園,春節前無數的人奔回家鄉團圓,春節結束后又要再次背井離鄉,此故鄉即為彼地球啊,永遠無法舍棄的精神家園。
很喜歡太空艦隊父親說的那句話:“你聽著親愛的,我們必須抱有希望,這并不是因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為我們要做高貴的人。在前太陽時代,做一個高貴的人必須擁有金錢、權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擁有希望,希望是這個時代的黃金和寶石,不管活多長,我們都要擁有它!”——高貴取決于精神和靈魂,心中要永懷平等、仁愛和希望。即使是對腳下的狗,也是心中有愛做不得假的呀。
聯合政府的最高執政官在最后決定投降的時候說了同樣震耳欲聾的話語:““我們理解所有的人,因為已經進行了四十代人、還要延續一百代人的艱難奮斗中,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個奢求。但也請所有的人記住我們,站在這里的這五千多人,這里有聯合政府的最高執政官,也有普通的列兵,是我們把信念堅持到了最后。我們都知道自己看不到真理被證實的那一天,但如果人類得以延續萬代,以后所有的人將在我們的墓前灑下自己的眼淚,這顆叫地球的行星,就是我們永恒的紀念碑!”——永遠保持理智并堅持信念,確實很難,隨大流動搖似乎成為常態。愿我們能忠于自己,保持理智并堅持自己的信念,不要迷失自我。即使每個人都在不顧一切想過自己的生活,也是有原則和堅持的,我一貫欣賞這樣的人。
【《流浪地球》讀后感】相關文章:
流浪地球讀后感05-14
《流浪地球》讀后感12-16
《流浪地球》讀后感11-13
《流浪地球》讀后感范文04-08
《流浪地球》精選讀后感12-15
流浪地球讀后感范文02-04
《流浪地球》優秀讀后感范文03-17
流浪地球讀后感800字02-02
流浪地球讀后感(通用15篇)05-29
讀《流浪地球》有感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