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問課堂讀后感范文(精選3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叩問課堂讀后感范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叩問課堂讀后感1
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有秘決嗎?閱讀《叩問課堂》,似乎就能找到答案。周老師說:課堂不僅僅是教師的臉面,還是學生的臉面,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的臉面。正因為課堂有著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成為教師能否生存的決定性力量。為了讓課堂教學這張臉有生機,有活力,永葆青春亮麗,我們會想盡辦法去修飾、去裝扮。我們知道臉蛋紅潤美麗,僅靠修飾是難以維持的,要靠機體營養平衡。課堂教學也是如此,課堂教學真正的美是一種和諧美,是一種讓人回味的美。
最近一直在讀周彬老師的《叩問課堂》,讀后感慨很深。作者從遠離課堂的一個旁觀者的獨特角度解讀了目前課堂教學中的種種弊端。讀后你不得不佩服作者那理性的思考、深入淺出的剖析、生動形象的比喻以及高—瞻遠矚的目光……
書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幾點就是:
1、獨特的視角,讓我這樣一個當局者由“迷”漸漸到“清”。說句老實話,教師這份工作我已經干了十二年,但看過這本書之后一個真實的課堂才逐漸浮現于我的眼前。文中這樣一段話確實值得讓人沉思:“跳出課堂看課堂,讓我們離課堂遠一點,再遠一點,我們就能把課堂看得更加清楚與明白;跳出課堂看課堂,讓我們消除對課堂已經充溢的感性,培育更多的理性,或許這樣才能把課堂從感性的海洋中營救出來。很怕為了課堂教學質量,而把課堂教學當作生命中的一切,雖然這是一種教育理想,但卻是一種善意的固執,是一種并不值得稱贊的執著。”
2、生動形象的比喻,讓人讀起來一點也不費力。這也印證了李鎮西老師所說的“往往最高深的理論又是最樸素的。”的道理。特別是作者將教師這一職業和醫生、駕駛員作了很多精彩的類比,印象頗深。
3、實用而可操作性的建議,這是我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益。以往讀很多的教育理論類書總是覺得說的有道理、有同感和共鳴,但是只能解決情感上的不快。讀后仍然不能對實踐有幫助。
可是,課堂教學對我好象永遠都是一個謎,我只有不斷走進課堂,研究課堂,不斷去發現問題,直面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同時,我又不得不作為一個旁觀者,去審視課堂,思考課堂,方能揭開課堂教學的謎底。盡管如此,面對課堂教學,我想我永遠都是一個學習者。
叩問課堂讀后感2
最近,我閱讀了周彬博士的.另一本好書《叩問課堂》。淺淺地一看,心情激動;仔細品味又一陣汗顏;認真反思,又有一種無奈的感覺。看完之后,對周彬博士自序中的第一句話有了更深的感悟:“如果遠離課堂,似乎我們無法暢談教育;如果置身課堂,卻又無法直面教育。”
但話又說回來,我們是一線的教師,每天都必須“置身于課堂”,又怎能不“直面教育”!
“置身于課堂”,我們該如何去讓學生喜歡我們的課,喜歡我們所創設的課堂氛圍?或許我們該用博學多識、用旁征博引去吸引學生;或許我們該用我們的慈愛去贏得學生對我們課堂的愛;或許我們用我們的知識再加上一定的教育教學技巧去吸引學生?或許……
“置身于課堂”,天天面對學生,一屆又一屆,時間久了,我們更習慣于隨意地講那些爛熟于心的教材內容,而對講臺下的一茬又一茬學生熟視無睹。“舊調重彈”、“老調常彈”,必然讓人生厭,別人厭自然導致自己煩,怎么辦??或許我們該象學生那樣多補補課,充充電,不讓自己的教學資源枯竭?或許我們應該象駕駛員,雖然技術一流,但只要一上路,面對高速路、山路、彎路、滑路,要有不同的應對方法,我們面對不同的學生也應有不同的方法的技巧、甚至教學的要求,可能的話,我們可以減慢“車速”,或許那樣學生會學得更愉快,車子開得更平穩,走過了泥濘,說不定師生齊心協力,教學的效果會驚人。
“置身于課堂”,我們面對的是幾十個學生,幾十雙求知的眼睛。從理論上講他們都想學好,我們也希望他們個個都很強,可現實并不是這樣的,有多少學生就有多少個樣,就有多少種思想,但我們的要求是:做得最好,爭得第一!于是望著幾十雙眼睛,我們的眼神是不一樣的、心態是不一樣的,對成績好的、成績差的、調皮搗蛋的……我們會用不同的眼神不同的心態去對待他們。他們也是聰明的,對于我們的所說所做,他們是心領神會的,他們在我們的眼神暗示下做著自己該做的事,做著我們“期望”的事……事后想起來,我們真的希望他們那樣嗎?不是的!看來是我們的要求出差錯了?或許,面對幾十個學生,我們應該讓他們“差異發展”;或許我們的要求應該是:只要你做得更好!那樣學生就會笑了,我們也會笑了。
“置身于課堂”,我們有很多的無奈:我們要進行大考、小考,去折磨學生也折磨我們自己;我們必須把“公開課”當作“作秀”,我們還不得不……由于社會的需要、由于功利的思想深入到學校這塊凈土,我們有許多的“不得不……”。
“置身于課堂”我們去《叩問課堂》,真的有許多疑問、許多問題難以直面,不過讀了《叩問課堂》,讓我看到了自己想說又說不出來的問題,想答又答不上的一些問題,更多的是讓我從這些問題中更深地思考我該怎么做,怎樣才能改變我自己。我想這應該是我最大的收獲。
叩問課堂讀后感3
最近認真閱讀了華東師范大學周彬教授的《叩問課堂》一書,感慨頗深,覺得很多話說到了我們一線教師的心里,所以決定一定好好地讀讀這本書。
仔細、認真地閱讀了《叩問課堂》的一些篇章,心情也不斷地變化:淺淺地一看,心情激動;仔細品味又一陣汗顏;認真反思,又有一種無奈的感覺。周教授在這本書中主要針對目前課堂上(以中學課堂為主)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批判,并表達了自己對真實有效課堂的理解。
作者從遠離課堂的一個旁觀者的獨特角度解讀了目前課堂教學中的種種弊端。讀后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該書從五個方面把課堂分析的淋漓盡致。
一、莫把課堂當秀場;
二、讓學生學習走出迷失之境;
三、課堂教學中的教師進退之道;
四、課堂教學何以為師生共享;
五、考試成績究竟是誰的命根。
既找出了我們現在課堂中存在的弊端,也告訴我們課堂今后的發展,以及老師和學生應如何來面對課堂,如何理解課堂。在這本書中,周彬老師對于課堂的認識談得非常透徹。從教師到學生,從課堂上大的環節到小的細節,讀后都讓我受益匪淺。當今的課堂如何教,周老師的一句“莫把課堂當秀場”,直接明了地指出當今的課堂應該是實實在在的課堂,真實是課堂的生命,師愛是課堂的靈魂,學生自主積極地學習是課堂的血液。
《叩問課堂》之叩問教師。作者告訴我們:課堂對于教師而言,猶如人的臉面般光艷照人,如果僅從美化臉面上做文章,涂脂抹粉,而不顧及內在的品質,拋棄課堂背后的東西,就課堂論課堂,會漸行漸遠。我們應該跳出課堂看課堂,讓我們離課堂遠一點,就能把課堂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就會消除對課堂已充溢的感性,培育更多的理性。
可見,我們不要把目光局限于課堂,一定要把目光放開放遠,從自身專業素養、外部條件等課堂外的宏觀認識上去理性思考,這樣也許你會對課堂教學問題認識得更深刻、更持久。對照自己的課堂不難發現:課堂上的問題只是冰山之一角,真正的根子其實還遠遠地躲在課外呢!
《叩問課堂》之叩問學生。周教授從“學生為什么無心于課堂”談起,原因是有些課堂并不是真正屬于學生的舞臺,或者學生并沒有真正參與課堂。讓學生喜歡上課堂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學生能夠真切地參與課堂,學生參與者課堂的程度越深,學生對課堂的喜歡程度就越大;二是讓學生意識到課堂教學是屬于“自己的”課堂,學生對課堂的主人翁意識越濃,學生對課堂的熱愛程度就越大。從周教授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實質上,學生無心于課堂之責任還在于教師。我們的課堂就好比一個劇場,不管多么精彩的演劇,旁觀者注定是要離場的。學生當不上導演,如果也無法成為主人公,甚至連群眾演員也當不上,也就注定了他們離場的必然。尤其對于公開課的“作秀”作者更是分析得入木三分。
《叩問課堂》之討伐分數。文章一針見血地指出:“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師的法寶”,對于考試分數,又何止是學生的命根;它還是教師的命根、學校的命根與家長的命根。正是考試分數主體多元化,考試分數功利化與教育教學眼前化等現象異化了當前的教育教學。我想:我們教師也許無力改變大環境,可我們完全有責任把我們自身做好,并潛移默化地調整學生的態度和思想,教師是一份良心活,我們既為人師,就要用心搞真教育,走真正的育人之路。第二輯當中“好生與差生:只是教師的一種觀念”的觀點最讓我感觸。什么學生是差生?在當今“分數高于一切”的指揮棒下,很多教育工作者認為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是差生。那么,學生表現的好壞,也會在教師的眼中形成完全不同的觀念。對學生的評價也有所不同。
學習不是人生的全部,“差生”不等于樣樣都差,成績僅反映的是孩子的某一方面而不是全部。有些學生雖成績不好,但大腦卻非常靈活,交際能力強,善于處理人際間的關系。古今中外的事實證明,差生同樣也可以成為出類拔萃的人才。德國大詩人海涅是學校里眾人皆知的后進生;數學家巴比基和文學家瑪阿特因為成績差常被罰站在椅子上任人取笑,但后來,卻成為舉世聞名的人物;達爾文讀中學時,因成績不良而被教師、家長視為“智力低下的人”;大詩人拜倫在小學讀書時,成績也是全班倒數第一;愛迪生在讀小學時被譽為“愛搗蛋的孩子……”社會上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人才,每個人都應有各自的工作位置,學生也是如此,而我們教師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作為教師,我們在上好自己課的同時,還要時刻懂得如何關心差生、尊重差生和熱愛差生。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必將使差生在學習過程有良好的心境、愉悅的情緒來激發積極認識和意志活動。教師要像愛護自己子女那樣無微不至地關心他們,和他們交朋友、鼓勵他們大膽發問,不厭其煩地給予解答、從內心深處注意發現他們的難處和可愛之處,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及時地發現他們的進步并給予表揚和鼓勵,使他們找回自尊、樹立信心。
教師應該有一種觀念:在任何一個集體中,所有的人都不可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總會有優、中、差的區別。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因材施教,樹立每個學生能成才的觀念,當盡一切努力教育學生。
周教授認為:真正要提高教學質量,應從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師的素質、能力做起,讓教師充滿教學魅力,讓課堂充滿活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在課堂里,這才是真正能提高教學質量的課堂,才是我們所追求的課堂!
總之,這本書,耐人尋味,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是一把打開優質課堂教學之門的金鑰匙。這本書,無論從思想上還是行動上必然給我們每一位教師帶來深刻的震撼和洗禮。
【叩問課堂讀后感范文(精選3篇)】相關文章:
《課堂密碼》讀后感(精選12篇)12-19
小學課堂活動總結范文(精選5篇)10-31
精選《哈姆雷特》讀后感范文02-08
科學課堂活動總結范文10-26
《傷逝》讀后感范文(精選12篇)10-24
《傷逝》讀后感范文(精選15篇)10-24
太空授課《天宮課堂》觀后感范文03-26
小學課堂活動總結范文(通用7篇)10-19
《地心游記》讀后感范文精選3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