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李澤厚美的歷程》讀后感范文(通用15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李澤厚美的歷程》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李澤厚美的歷程》讀后感 1
李澤厚先生的《美的歷程》似乎是另外一種形式的中國美學史。和葉朗先生的《中國美學史大綱》相比,我覺得李澤厚先生的《美的歷程》更是一種自我理解的心靈書寫;而《中國美學史大綱》則更多的是傾向于在一種意識形態(tài)的規(guī)范語境內嚴謹客觀的介紹。所以讀《美的歷程》,對于我這樣的初學來說,更能激發(fā)興趣和閱讀沖動。讀完《美的歷程》,我認識到中國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蘊和或變幻或相承的美學內涵。“時代精神的火花在這里凝凍、積淀下來,傳流和感染著人們的思想、情感、觀念、意志,經常使人一唱三嘆,流連不已。我們在這里所要匆匆邁步走過的,便是這樣一個歷程”;“美作為感性與理性,形式與內容、真與善、和規(guī)律性與和目的性的統一,與人性一樣,是人類歷史的偉大成果,那么盡管如此匆忙的歷史巡禮,如此粗糙的隨筆札記,對于領會和把握這個局大而重要的成果,該不只是一件閑情逸致或毫無意義的事情吧?”如李澤厚先生在這本書的開篇和結語所所的兩段話一樣,在讀完這本書后,我的確有一種“匆匆巡禮”的感覺,他把自己對中國遠古到明清的美學認識以最為代表性的事件、最直接的風格和手法向我們呈現出來。但是這種“匆匆巡禮”雖匆匆但不零亂;雖巡禮但不空洞。于我而言,李澤厚先生的這部美學著作在很大程度上引發(fā)了我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和求知欲,從而在其啟發(fā)和指引下進入美學的探究和學習。
搭乘李澤厚先生的沉重列車,從蒼茫神秘的遠古駛來,一路的站牌是那樣的斑駁而絢麗。每一個站牌地下都工工整整地刻著兩個字:“思考”。在這列火車超時空的行駛中,我在遠古時代和楚國停留的時間最長,有時候還意猶未盡,讓這輛列車倒著開,反反復復。因為在這兩部分的論述和思考中,一方面,李澤厚先生在他的角度上引導我進行自我思考,但在另一方面,我對其在關于楚漢一浪漫主義的論述中的合理性在自我理解的角度上產生懷疑。
一、作為圖騰與作為藝術
在“遠古圖騰”中,李澤厚先生說到:“對使用工具的和規(guī)律性的形體感受和在所謂‘裝飾品’上的自覺加工,兩者不但有著漫長的時間距離(數十萬年),而且在性質上也是根本不同的”,“盡管兩者似乎都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對象化’,但前者是將人作為超生物存在的社會生活外化和凝練在物質生產工具上,是真正的物化活動;后者則是將人的觀念和幻想外化和凝練在這些所謂的‘裝飾品’的物質對象上,它們只是物態(tài)化的活動。前者是現實的‘人的對象化’和‘自然的人化’,后者是想象中的這種‘人化’和‘對象化’”。這段精辟的論述將遠古圖騰文化的形成的必然和自然趨勢表達得清晰易見。根據李澤厚先生的有關論述,我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就是這種遠古圖騰究竟是不是審美創(chuàng)造?在這種遠古圖騰的形成原因里,我們可以了解到,遠古圖騰是原始人類“物化活動”和“物態(tài)化活動”的結合生成,那么從“物化活動”層面,這本不可看作是一種審美活動和創(chuàng)造,但是回歸到“物態(tài)化”層面將其稱作審美活動卻又十分合理了。圖騰的最初產生不可能是一種自覺地審美創(chuàng)造,它是在一種特定歷史環(huán)境下人類所特定持有的某種觀念的外化,一種圖騰的色彩和形狀必然包皮含著原始人類某種在偶然情景之中所廣為接受的含義。從而在這種含義的延伸深化之下,一種色彩或形狀就在遠古人民的思想意識形態(tài)中保存下來,并在特殊的情境下(比如饑餓之時很容易地捕獲了大量野獸,首領毫無征兆的突然死亡等等)激發(fā)在他們心中的那種深刻的意識觀念,并不自覺地將這種意識觀念賦予某種神奇的意義。在這種情況下,原始的巫術就應運而生了。這只是我自己理解的結果,不知道是否符合李澤厚先生的意思。我想象地舉一個事例(在我來看來,我們幾乎沒法舉出絕對真實的事例來說明這一狀況,因為依照我以上的理解,這種圖騰形成到意識觀念的形成的前提,是基于我們現在根本無法把握的偶然性和原始人口類思想的主觀性之上的),比如在原始人類某一天正常的生活中,突然電閃雷鳴,引發(fā)大火,引得從林中的動物全都逃跑,而這些野獸又恰好逃到他們所生活的地方,使得他們不費一絲氣力就捕獲很多野獸作為糧食。那么也許他們就會把這看作是一種神秘力量的恩賜,并在恐懼與感激中接受這種恩賜,并把他們所看到的諸如閃電、大火的形狀和色彩視為這種巨大神秘力量的象征,于是在他們的圖騰中便出現了諸如閃電和火焰的`形狀,并涂上他們眼中閃電、火焰的顏色,作為圖騰和巫術的儀式符號膜拜。漸漸地,這種顏色、形狀化作一種觀念植入他們的心中,并外化為將其作為自身的保護神。除了固定的圖騰之外,他們可能會把獸骨、石木等物體雕成那樣的形狀佩戴以求賜福,久而久之,這種形狀和色彩就會被普遍接受和喜愛,慢慢地添入人為的加工,形成最初的所謂的“裝飾品”,那么這個時候,在圖騰崇拜的前提下,對于這樣的反復制造和喜愛便在一定程度上衍化成一種審美意識了。而后,李澤厚先生論述的原始歌舞,我覺得也是一樣的形成過程和審美階段。
二、“神秘浪漫主義”與“現實浪漫主義”
從遠古的圖騰意識到夏商的青銅藝術,其內在的形成過程都與之關聯,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在“中國古代社會最大的激劇和變革時期”的先秦,由于缺乏統一的領導集權導致的思想活躍的特殊歷史環(huán)境里,先秦藝術在儒道互補的大線索指引下漸趨理性。在這樣一個歷史大潮中,由于發(fā)展相對滯后以及到漢朝的人類的大舉勝利形成了不同現實環(huán)境所導致的浪漫主義,在“楚漢浪漫主義”的論述中,李澤厚先生論述的相對簡單一些,我覺得,李澤厚先生在探討楚漢浪漫主義形成的內在原因時,并不是十分具體。在這一部分的論述中,我感覺到李澤厚先生在藝術審美層面將其并列論述,當然有其合理性,如對“琳瑯滿目的世界”和風格“氣勢與古拙”的概括。但是,我看這一部分的三個標題:屈騷傳統、琳瑯滿目的世界、氣勢與古拙中感到,所謂的楚漢浪漫主義,在后兩個標題內,似乎只是在論述漢代的浪漫風格以及審美意境。看過后感覺將楚和漢相聯系起來的這一部分的,只是在一般意義上大處相同的“浪漫主義”風格,而并沒在內在的精神探究來闡發(fā)這兩種浪漫主義的實質性不同。我認為在論述浪漫主義這樣一個命題時,楚漢并不能并列論述。當然,單就闡述這一審美風格的角度我沒有異議。
我覺得所謂的浪漫主,在楚漢時期實質上是不同的,首先,以屈原為代表的屈騷傳統形成,在社會層面是生產力相對地低下的結果;但在以漢賦、畫像石、壁畫等為代表的浪漫主義卻是生產力相對發(fā)達的結果。由于南中國的特殊地理環(huán)境和政治存在,使得其“依舊強有力地保持和發(fā)展著絢爛鮮麗的遠古傳統”,“保留著遠古傳統的南方神話——巫術的文化體系”。所以就屈原作品,單從審美角度,撇開所謂的政治抱負和苦惱來看,“美人香草,百畝芝田,芰荷芙蓉,芳澤衣裳,望舒飛廉,巫咸夕降,流沙毒水,八龍婉婉……”如此等等無不是在這種基礎上保留而來的浪漫手法;漢代由于其政治體制的強大,生產力的發(fā)達,使得人們將更多的關注視角轉移到現實生活中來,“你看那長袖善舞的陶俑,你看哪奔馳的馬,你看那說書的人,你看那刺秦王的圖景,你看那車馬戰(zhàn)斗的情節(jié),你看那卜秋千壁畫中的人物動物的行進行列……”,可見漢代的浪漫主義更是根植于由對自我的信任和戰(zhàn)勝自然的雄心引發(fā)出來的一種“現實浪漫”情節(jié),是一種帶有“古拙”的浪漫。而正是這種“古拙”使得漢代的藝術的運動感、速度感、韻一律感變現突出,在這種由于“古拙”而導致的“自一由”中彌漫著浪漫主義情調。所以從這樣一個層面就可以探討出楚漢浪漫主義的另一個差異的地方即審美內涵上的不同,楚的浪漫主義更多的根植于脫離現實的神話思想和神秘主義,我將其稱之為“神秘的浪漫主義”;而漢代的浪漫主義則更多的根植于人類思想征服心態(tài)和對生活的真切感受的基礎上,我將其稱之為“現實的浪漫主義”。雖然李澤厚先生在論述漢代藝術所體現的浪漫情調與遠古圖騰的區(qū)別,但是并沒有清晰闡述不同社會現實環(huán)境和思想意識形態(tài)下所導致的不同的浪漫主義的區(qū)別。所以我覺得在這個角度上,對浪漫主義的闡述,可以將遠古圖騰歌舞和楚域屈騷傳統,將漢代畫像石、壁畫、漢賦藝術和盛唐詩歌、明清的浪漫洪流加以比較來探尋浪漫風格產生的兩種不同的內在線索和精神實質。如在《美的歷程》中李澤厚先生在“佛陀世容”部分中以“悲慘世界”、“虛幻頌歌”、“走向世俗”對魏晉,初、盛唐,晚唐、宋以及延伸至明的宗教文化的論述。
三、宗教藝術與詩人之死
在對“佛陀世容”的三個部分的探討中,李澤厚先生給我們提一供了一個以歷史眼光觀察藝術現象的視角。在這一部分的閱讀中,李澤厚先生也引發(fā)了我對藝術家自一殺命運的思考,我固執(zhí)地認為這也應該是美學研究的一部分。為什么會由此聯想到這樣的問題上來,主要是因為在李澤厚先生在對宗教藝術的探討中,將三個時代人們對于宗教的不同認識而導致的不同總宗教文化中,我覺得在歷史進程中,我們無法擺脫宗教文化的影響,雖然進入現代社會甚至是所謂的“后工業(yè)化時代”,宗教被解構,但是我認為,這是根本無法可以解構和回避的問題。在現代社會,扎根太深的宗教文化意識,不管你是否承認,即使你覺得自己已經擺脫了宗教,但是宗教意識早已在意識形態(tài)層面轉化為對生存信念的探尋這一永遠困擾藝術家的問題。從另一種角度關照世界,顛覆傳統的現代主義以及解構一切的后現代主義同樣也在一直思考這個問題,但是人生意義的價值問題一直以來是一個及其復雜而困惑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的思考上,不管是西方古希臘宗教傳統和猶太—基督教精神,還是中國道家思想,都得出來一個命題,這就是現世本身沒有什么意義可言。正是這種無法擺脫的宗教思想導致了中外歷史很多藝術家(特別是詩人)的自一殺。中國的超脫主義和西方的救贖主義在這個層面上似乎解決了人類的生存困境問題,但是正如劉小楓在《拯救于逍遙》中所說,“超脫主義并不倡導自一殺,但所有的超脫主義、厭世主義在邏輯上都無法避免肯定自一殺”。既然現實本無意義可言,但是對意義的執(zhí)著追尋又讓這些藝術家們無法陷入了這樣同一個悖論中,向世界索求意義、賦予世界以意義成為了詩人的使命所在,但是在思考生存狀態(tài)的焦灼思考中,又因為無情的現實和常人的無法理解讓詩人繼而陷入了一種虛無主義的信念缺失狀態(tài)。既然生存的信念不復存在,自一殺就是一個合情合理的方式。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馬佐夫兄弟》中寫道:“……因為人類存在的秘密并不在于僅僅單純地活著,而在于為什么活著。當對自己為什么活著缺乏堅定的信念時,人是不愿活著的,寧可自一殺,也不愿留在世上,盡管他的四周都是面包一皮”。屈原、葉賽寧、茨威格、馬克吐溫、托勒、普拉斯、馬耶科夫斯基、法捷耶夫、顧城、海子……繼續(xù)羅列我們會發(fā)現一串驚人的名單。劉小楓說:“詩人自一殺不是日常事件,而是信仰危機事件!蹦敲次蚁脒@一連串自一殺藝術家的名單是否也可以在另外一個角度構成一段痛苦的“美的歷程”?
四、藝術大師與審美個體
在《美的歷程》“宋元山水意境”部分中,李澤厚先生探討了五代和北宋的“無我之境”和元代到明清的“有我之境”。所謂“無我”,“不是說沒有藝術家個人情感思想在其中,而是說這種情感思想沒有直接外露,甚至有時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中也并不自覺認識到”;而“突出強調筆墨”的“有我之境”側重于“如何通過或借助某些自然景物、形象以筆墨趣味來傳達藝術家主觀的心緒觀念”。不管是“無我之境”還是“有我之境”,其實都是藝術家們的內在信仰信念在作品上的具體表現和現實延伸。和上面由“佛陀世容”引發(fā)的詩人之死的問題相關聯,藝術家同樣是在一種生存理念的指導下來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除卻直觀上的審美快十感外,在“美的歷程”中,如何通過呈現在眼前的藝術作品來深度挖掘潛藏在背后的整個社會的思想意識形態(tài),來探究處于這樣的意識形態(tài)中的藝術家的特殊思想狀態(tài)顯得更有價值。馬克思關于美學的歷史的觀點就是強調這樣一個審美態(tài)度。李澤厚先生的《美的歷程》中處處滲透著這種思考和態(tài)度,在十個部分的闡發(fā)中都以歷史的關照和意識形態(tài)的探尋為出發(fā)點,從而更加深刻的讓我們了解到在這段歷程上各個時期不同美學思想和審美態(tài)度。
在結語部分,李澤厚先生在討論關于諸如此類的“巡禮”的探究方法的合理性以及對藝術客觀規(guī)律的探尋的意義時說到:“只要相信人類是發(fā)展的,物質文明是發(fā)展的,意識形態(tài)和精神文化最終(而不是直接)決定于經濟生活的前進,那么這其中總有一種不以人們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規(guī)律,在通過層層曲折渠道起作用,就應可以肯定”。這種規(guī)律的探尋的意義所在,我是贊成李澤厚先生的看法的,但是在現代社會的生存狀態(tài)下,我似乎懷疑人類的思想狀態(tài)的發(fā)展歷程,關于藝術以及由此引發(fā)的社會各個層面上的問題,從古希臘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到近現代叔本華、尼采、喬伊斯、普魯斯特等等,為何在人類發(fā)展的歷史中達到了如此的高度?他們何以以超越時空的眼光看到了現在甚至以后,而我們卻一直在這些偉大的哲人、藝術家的神圣形象中不斷摸索,像李澤厚先生所說我們對于生產力和藝術發(fā)展之間關系規(guī)律的認識,我覺得這不免是緊密聯系現實,與現實存在的社會學相結合的思考成果,但是諸如以上那些藝術家的美學思想和審美規(guī)律我們現在又真正認識多少呢?從現代派的沉重崛起到后現代的解構,我們并不是達到了一種理解前人偉大思想前提上一次超越,而是更多立足于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現實狀態(tài)相結合基礎上,從另一個層面的突破,如現代派的喬伊斯等人,他們給我們的不是對前人偉大藝術家的明晰理解,而是在另一個層面和他們一起又為我們豎一起了一個不可逾越的高峰。
“人性不應是先驗主宰的神性,也不是觀能滿足的獸 性,它是感性中有理性,個體中有社會,知覺情感中有想象和理解”;“它在審美心理上是某種待發(fā)現的數學結構方程,它的對象化的成果是‘有意味的形式’(significantform)。這也就是積淀的形式,美的形式”。在美學層面上,李澤厚給人性的定義也說明了我們因該以怎樣一種姿態(tài)去對待藝術、對待生活中和意識中的美,正像李澤厚先生在最后所說的,《美的歷程》也告訴我們——美的歷程是指向未來的。
《李澤厚美的歷程》讀后感 2
當我初次見到這本書時,那種來自大海深處的深藍色的布紋封皮和上面的類似淺浮雕的神秘圖案讓我對這本書產生了極大的好感。
這本書很棒,很深刻,講美學不單單是美學,其中還詳細介紹了和描寫對象相關的歷史背景,使得我們能夠知曉這一美學形式出現的來龍去脈,從而多多少少可以更為深刻地體悟這個形式美在何處,對后世而言,又有什么影響。
起初,我一直無法理解那些青銅禮器上面獰厲可怖的花紋有何美感可言,不懂那些遠古時期的彩陶上那些簡單到甚至有些粗糙的圖案有什么審美價值?戳诉@本書,我大概有了一個答案:首先,那些彩陶、石器工具代表著人類對美初步感受。那些花紋一是一種古老的圖騰崇拜以及原始社會的巫術禮儀(到后期尤甚),二是由于開始覺醒的對美感的追求而作的裝飾性圖案(也許不是這么單純)這些圖案雖然粗糙,但是確是包含了諸多意味也許是山川河流,也許是某個巫術場景。這一切都凝結了他們炙熱的情感與虔誠的信仰。
再說到駭人的某些青銅文飾,它們有些雖然猙獰、毫不掩飾的兇狠殘暴,氣派神秘,但細看之下確乎是有一些呆萌可愛,有著仿佛剛剛出生的美學的童稚氣息。而且這樣的美,正如作者所言:“恰恰只有在物質文明高度發(fā)展,宗教觀念淡薄,殘酷兇狠已成陳跡的'文明社會里,體現遠古歷史前進的力量和命運的藝術,才能為人們所理解、欣賞和喜愛,才成為真正的審美對象。”不管是陶器上的繪畫,還是青銅饕餮都是那個時代精神的體現,也就是克乃夫·貝爾提出的“美”是“有意味的形式”。美是生活的提煉與升華。
除此之外,由于我個人比較喜歡攝影,因而對字畫的構圖意境都比較好奇。攝影中,我喜歡留白,讓整個空間不擁擠,給人以想象的空間,對于某些照片,留白甚至還可以營造出一種曠遠的意境。先想來,自己的審美倒是與中國傳統審美一脈相承了。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中國山水畫雖由來久遠,卻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不過是人事的陪襯,直到中唐前后,山水畫才真正獨立。而其歷史背景,正是它過去所陪襯的宗教繪畫的背后的宗教意識的衰落,以及社會變化導致的士大夫審美的變化,即傾向于將封建農村生活理想化的生活……這些都讓山水畫開始有靈魂。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氣韻”。而構圖有對形成獨到氣韻功不可沒。山水的遠近,物像的松緊等等營造出的一種氛圍、氣場,一種可以讓思維和想象馳騁的自由和歡愉。除此之外,還有就是那一筆一畫之間飽蘸的情感描繪出的“無我亦有我”之境。
讀完此書,雖說只是對整個中國美學的淺嘗輒止,但仍舊讓人回味無窮。即便僅僅是一場匆匆巡禮,但也足以讓我為之傾倒、嘆服。從樸素的原始圖景到宋元的詩意山水;從先秦理性主義到魏晉的哲理思辨;從楚漢的屈騷風雅再到明清的通俗浪漫無不彰顯著中國傳統藝術隨著歷史的浪潮向前奔涌的不息而蓬勃的生命力。這樣的生命力讓所見之人沉思、感嘆、敬畏,也讓中華民族的精神在有豐厚底蘊的同時愈加清明愈加昂揚向上。
《李澤厚美的歷程》讀后感 3
翻開《美的歷程》,仿佛踏入了一條時光隧道,引領著我領略中國古代藝術的魅力與輝煌。李澤厚先生以其淵博的學識和深刻的洞察力,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美學畫卷。
書中從遠古的原始藝術談起,那時的人們在與自然的抗爭中,創(chuàng)造出了充滿神秘色彩的圖騰和巫術禮儀。這些質樸的藝術形式,反映了人類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對生命的渴望。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夏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成為了權力和地位的象征。那莊重威嚴的造型、繁復精美的紋飾,無不體現著當時的社會秩序和宗教信仰。
進入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思想氛圍為藝術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這一時期的藝術作品開始注重表現人的情感和個性,理性精神逐漸崛起。例如,屈原的《離騷》以其浪漫的想象和深沉的情感,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一個充滿動蕩與變革的時代,也是一個藝術自覺的時代。文人們在戰(zhàn)亂中尋求精神的寄托,他們崇尚自然、追求自由,形成了獨特的魏晉風度。王羲之的書法、顧愷之的繪畫,都體現了這一時期的審美追求。
唐宋時期,中國古代藝術達到了鼎盛。詩歌、繪畫、書法等藝術形式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唐詩的豪放與婉約、宋詞的清麗與深沉,讓人陶醉其中。同時,這一時期的繪畫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吳道子的人物畫、王維的山水畫,以其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意境,成為了后世的楷模。
明清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市民階層的壯大,藝術更加貼近生活。小說、戲曲等通俗文學形式蓬勃發(fā)展,反映了人們對現實生活的關注和對人性的思考。
《美的歷程》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古代藝術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不僅欣賞到了古代藝術的美,更了解了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發(fā)展脈絡。同時,這本書也讓我對美的本質有了更深入的'思考。美是多元的,它既可以是莊重威嚴的青銅器,也可以是飄逸灑脫的書法;既可以是豪放婉約的詩詞,也可以是生動逼真的繪畫。美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性的贊美。
在當今社會,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讓這些珍貴的藝術遺產繼續(xù)散發(fā)著它們的魅力。同時,我們也應該以開放的心態(tài)去接納和欣賞不同的藝術形式,不斷豐富自己的審美體驗。
《李澤厚美的歷程》讀后感 4
《美的歷程》是一本讓人沉浸其中、回味無窮的書籍。李澤厚先生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分析,帶領我們領略了中國古代藝術的壯麗之美。
從原始社會的陶器紋飾到明清時期的小說戲曲,李澤厚先生詳細地闡述了中國古代藝術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特點和發(fā)展變化。他指出,中國古代藝術的發(fā)展與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密切相關。例如,在商周時期,青銅器的制作工藝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這與當時的宗法制度和宗教信仰密切相關。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藝術的自覺則是思想解放的結果。
在閱讀過程中,我被書中所描述的各種藝術形式所深深吸引。從古樸的彩陶到精美的青銅器,從靈動的書法到傳神的繪畫,從優(yōu)美的詩詞到生動的小說戲曲,每一種藝術形式都有著獨特的魅力。這些藝術作品不僅展現了古人的高超技藝,更表達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性的思考。
同時,我也從書中感受到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古代藝術不僅僅是一種審美形式,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和精神寄托。它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智慧、情感和價值觀,是我們了解和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途徑。
讀完《美的歷程》,我對美的理解更加深刻了。美不僅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內在的精神。它可以是一種高尚的品德、一種深刻的思想、一種真摯的情感。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發(fā)現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讓美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總之,《美的歷程》是一本值得反復品味的書籍。它讓我們領略了中國古代藝術的魅力,也讓我們對美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相信,這本書將會對我的人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李澤厚美的歷程》讀后感 5
讀完李澤厚先生的《美的歷程》,心中涌起一股對中國古代藝術的崇敬之情。這本書猶如一把鑰匙,打開了我對中國古代美學的探索之門。
在書中,李澤厚先生以時間為線索,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古代藝術的發(fā)展歷程。從遠古的圖騰崇拜到明清的小說戲曲,每一個時期的藝術作品都有著獨特的`風格和價值。通過對這些作品的分析,李先生揭示了中國古代美學的演變規(guī)律和內在精神。
中國古代藝術的魅力在于它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從陶器、青銅器到書法、繪畫、詩歌、小說,每一種藝術形式都有著自己的特點和魅力。例如,陶器的質樸、青銅器的莊重、書法的飄逸、繪畫的神韻、詩歌的意境、小說的情節(jié),都讓人陶醉其中。這些藝術作品不僅是藝術家們的創(chuàng)作結晶,更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時,中國古代藝術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從對自然的崇拜到對人性的贊美,從對道德的崇尚到對自由的向往,中國古代藝術始終貫穿著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這種精神不僅激勵著古代藝術家們不斷創(chuàng)新和進步,也為我們后人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閱讀過程中,我不禁為中國古代藝術家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智慧所折服。他們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憑借著對藝術的熱愛和執(zhí)著,創(chuàng)造出了如此豐富多彩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更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人們的思想情感。
讀完《美的歷程》,我對中國古代藝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我相信,這本書將會對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閱讀這本書,了解中國古代藝術的魅力,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
《李澤厚美的歷程》讀后感 6
讀完李澤厚先生的《美的歷程》,仿佛經歷了一次波瀾壯闊的美的旅程。這本書以深邃的思想和細膩的筆觸,展現了中國從古至今的藝術發(fā)展脈絡,讓我對美有了全新的認識。
在書中,李澤厚先生從遠古的圖騰、巫術說起,逐步引領我們領略了青銅饕餮的神秘威嚴、先秦理性精神的百家爭鳴、楚漢浪漫主義的氣勢恢宏、魏晉風度的人的覺醒、佛陀世容的虛幻頌歌、盛唐之音的青春氣息、宋元山水意境的韻味無窮以及明清文藝思潮的市民趣味。每一個時代的藝術特色都被他深刻地剖析和解讀,讓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對美的不懈追求。
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魏晉風度。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人們開始對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進行深刻的思考。文人雅士們以率真、灑脫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追求精神的自由和獨立。他們的作品中充滿了對人性的關懷和對自然的贊美,展現出一種獨特的審美境界。這種魏晉風度不僅是一種藝術風格,更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它讓我明白了在困境中也能保持內心的寧靜和對美的追求。
《美的'歷程》還讓我深刻體會到了藝術與社會、歷史的緊密聯系。每一個時代的藝術都是當時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反映,同時又對社會的發(fā)展產生著深遠的影響。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國歷史的發(fā)展脈絡,也更加珍惜我們民族豐富的文化遺產。
總之,《美的歷程》是一本值得反復品味的經典之作。它讓我在欣賞美的同時,也思考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我相信,這本書將會對我的人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李澤厚美的歷程》讀后感 7
《美的歷程》如同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緩緩地在我面前展開,引領我穿越時空,領略中國古代藝術之美。
李澤厚先生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獨特的視角,將中國幾千年的藝術發(fā)展歷程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從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到明清時期的小說戲曲,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和價值。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被書中所描述的古代藝術作品深深吸引。那些精美的.青銅器、飄逸的書法、傳神的繪畫、優(yōu)美的詩詞,無不展現出古人對美的執(zhí)著追求和高超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尤其是唐代的詩歌和繪畫,更是達到了一個藝術的高峰。李白、杜甫等詩人的詩作豪放奔放、沉郁頓挫,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而吳道子、閻立本等畫家的作品則氣勢恢宏、生動傳神,展現了大唐盛世的繁榮景象。
同時,這本書也讓我深刻地認識到,美是一個不斷發(fā)展和演變的過程。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審美觀念也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從原始社會的神秘崇拜到現代社會的多元審美,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審美標準和藝術風格。但是,無論時代如何變化,人們對美的追求始終沒有改變。
讀完《美的歷程》,我不僅對中國古代藝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對美有了更深刻的感悟。美不僅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一種內在的精神追求。它可以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心靈的寧靜,讓我們在困境中看到希望的曙光。我相信,只要我們保持對美的熱愛和追求,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更加美好。
《李澤厚美的歷程》讀后感 8
翻開《美的歷程》,仿佛進入了一個神秘而美妙的藝術世界。李澤厚先生用他那如詩如畫的語言,為我們講述了中國古代藝術的發(fā)展歷程,讓我陶醉其中,感慨萬千。
這本書從遠古的圖騰說起,一直講到明清時期的文藝思潮。在這個漫長的歷程中,中國藝術經歷了無數次的變革和創(chuàng)新,每一次都給人以新的驚喜和感動。從古樸的青銅器到精美的瓷器,從雄渾的漢賦到婉約的宋詞,從飄逸的書法到傳神的繪畫,每一種藝術形式都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審美價值。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禁為古人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所折服。他們在艱苦的生活條件下,依然能夠創(chuàng)造出如此豐富多彩的藝術作品,實在是令人敬佩。同時,我也深刻地認識到,藝術是人類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反映一個時代的風貌和人們的`思想情感。通過欣賞古代藝術作品,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歷史,感受古人的生活和情感。
此外,《美的歷程》還讓我對美的本質有了更深刻的思考。美是什么?是外在的形式還是內在的精神?是客觀的存在還是主觀的感受?在書中,李澤厚先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美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也就是說,美不僅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內涵。只有當外在的形式與內在的精神相統一時,才能真正稱之為美。
總之,《美的歷程》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書。它不僅讓我們領略了中國古代藝術的魅力,也讓我們對美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感悟。我相信,這本書將會對我的人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李澤厚美的歷程》讀后感 9
《美的歷程》是一部讓人沉浸其中、難以自拔的著作。李澤厚先生以其淵博的學識和深刻的洞察力,為我們展現了中國古代藝術的輝煌畫卷。
在書中,李先生從不同的角度對中國古代藝術進行了分析和解讀。他不僅關注藝術作品的形式和技巧,更注重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意義。通過對各個時期藝術作品的研究,他揭示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發(fā)展脈絡和審美觀念的演變過程。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書中對唐代詩歌和繪畫的描述。唐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輝煌的時期,詩歌和繪畫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李白、杜甫等詩人的詩作充滿了豪放不羈的氣概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而吳道子、閻立本等畫家的作品則展現了宏大的場面和精湛的技藝。這些作品不僅是藝術的瑰寶,更是時代精神的象征。
此外,書中還對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與藝術的關系進行了深入探討。中國古代哲學強調“天人合一”“物我兩忘”,這種思想觀念在藝術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藝術家們通過對自然的觀察和感悟,將自己的情感與自然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了具有深刻內涵的藝術作品。
讀完《美的歷程》,我對中國古代藝術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藝術不僅僅是一種審美享受,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和歷史記憶。它讓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創(chuàng)造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總之,《美的歷程》是一本值得反復品味的經典之作。它不僅能夠讓我們欣賞到中國古代藝術的美,還能夠讓我們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
《李澤厚美的歷程》讀后感 10
當我合上《美的歷程》這本書時,心中充滿了對中國古代藝術的敬畏和贊嘆。李澤厚先生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分析,帶領我們穿越時空,領略了中國古代藝術的魅力。
在這本書中,李先生從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開始,逐步講述了中國古代藝術的發(fā)展歷程。他通過對青銅器、陶器、書法、繪畫、詩歌等藝術形式的分析,揭示了中國古代藝術的審美特征和文化內涵。
其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中國古代書法藝術。書法作為中國特有的藝術形式,以其獨特的線條美和結構美,展現了中國人對美的獨特理解和追求。從篆書的古樸莊重到隸書的端莊秀麗,從楷書的嚴謹規(guī)范到行書的流暢自然,再到草書的奔放灑脫,每一種書體都有其獨特的魅力。書法藝術不僅是一種視覺藝術,更是一種心靈的表達和情感的宣泄。
此外,書中對中國古代詩歌的分析也讓我受益匪淺。詩歌作為中國文學的瑰寶,以其高度的凝練性和深刻的思想性,表達了古人對自然、人生、社會的感悟和思考。從《詩經》的質樸純真到《楚辭》的`浪漫奔放,從唐詩的輝煌燦爛到宋詞的婉約細膩,每一個時期的詩歌都有其獨特的風格和魅力。詩歌藝術不僅是一種文學形式,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和精神寄托。
總之,《美的歷程》是一本讓人回味無窮的書。它讓我對中國古代藝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也讓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創(chuàng)造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我相信,這本書將會對我的人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李澤厚美的歷程》讀后感 11
讀完李澤厚先生的《美的歷程》,仿佛經歷了一場穿越時空的美學之旅。這本書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分析,展現了中國古代藝術從原始社會到明清時期的發(fā)展歷程,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之美有了全新的認識。
從遠古的龍飛鳳舞到青銅饕餮的神秘威嚴,從先秦的理性精神到楚漢的浪漫主義,從魏晉風度到盛唐之音,從宋元山水意境到明清文藝思潮,李澤厚先生以時間為軸,將中國古代藝術的各個階段生動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每一個時期的藝術都有其獨特的風格和特點,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人們的思想觀念。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被中國古代藝術的魅力深深吸引。原始社會的陶器紋飾,雖然簡單卻充滿了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造型莊重、紋飾神秘,體現了當時人們對神靈的敬畏和對權力的追求;魏晉時期的文人雅士,以其灑脫不羈的風度和深刻的哲學思考,展現了一種獨特的審美境界;唐代的詩歌、繪畫、音樂等藝術形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展現了盛唐的繁榮和自信。
這本書不僅讓我欣賞到了中國古代藝術的美,更讓我深刻地理解了美的本質和意義。美不僅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內在的精神和情感的表達。中國古代藝術注重意境的營造,通過對自然、人生的感悟,表達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時,美也是歷史的見證,每一個時期的藝術都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風貌和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
通過閱讀《美的歷程》,我也意識到了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中國古代藝術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它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和精神內涵。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我們更應該珍惜和傳承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讓它們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新的光彩。
總之,《美的歷程》是一本值得反復品味的經典之作。它讓我在欣賞美的同時,也思考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我相信,這本書將會對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
《李澤厚美的歷程》讀后感 12
《美的歷程》如同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緩緩展開了中國幾千年的美學歷史。李澤厚先生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獨特的視角,引領我們走進了一個充滿魅力的藝術世界。
在書中,李先生從龍飛鳳舞的遠古時代開始,逐步闡述了中國古代各個歷史時期的美學特征。從神秘的圖騰到莊重的青銅器,從靈動的先秦理性到浪漫的楚漢文化,從飄逸的魏晉風度到輝煌的盛唐之音,每一個階段都有著獨特的魅力。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魏晉風度。那個時期,動蕩不安,但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文人們展現出了一種獨特的精神風貌。他們追求自由、崇尚自然,以玄學和清談為樂,在文學、繪畫、書法等藝術領域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不朽的作品。他們的作品中透露出一種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對自由的向往,讓人感受到了一種超越塵世的美。
而盛唐之音則是另一種令人陶醉的美。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輝煌的時期,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在這個時期,詩歌、繪畫、音樂等藝術形式都達到了巔峰。李白、杜甫、王維等詩人的作品,充滿了豪情壯志和對美好生活的贊美;閻立本、吳道子等畫家的作品,展現了宏大的氣勢和精湛的技藝。盛唐之音,是一種大氣磅礴、充滿自信的美。
讀完《美的歷程》,我對中國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些古老的藝術作品,不僅是美的體現,更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們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傳遞著人類的情感,讓我們在欣賞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古人的思想和精神。
同時,這本書也讓我思考了美的`本質和意義。美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一種心靈的觸動。它可以激發(fā)人們的情感,引發(fā)人們的思考,讓我們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在當今社會,我們也應該注重培養(yǎng)自己的審美能力,從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讓美在我們的生活中綻放光彩。
總之,《美的歷程》是一本讓人受益匪淺的書籍。它讓我領略了中國古代藝術的魅力,也讓我對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相信,這本書將會成為我人生中一本重要的書籍,陪伴我走過漫長的歲月。
《李澤厚美的歷程》讀后感 13
當我輕輕合上《李澤厚美的歷程》這本書時,心中仿佛有一道清泉流過,留下了無盡的思索與感悟。
這本書帶領我們穿越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探尋了不同時期的美學風貌。從原始社會的陶器圖案到明清時期的小說戲曲,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審美價值。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被中國古代藝術家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智慧所折服。他們用簡單的線條、色彩和形狀,表達出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無論是青銅器上的神秘紋飾,還是山水畫中的意境之美,都讓人感受到了一種超越時空的力量。
同時,這本書也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中國古代的美學觀念與哲學思想、道德規(guī)范緊密相連,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個體與社會的協調發(fā)展。這種獨特的美學傳統,不僅影響了中國古代的藝術創(chuàng)作,也對我們今天的生活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例如,中國古代的文人畫家們常常通過描繪自然山水來表達自己的心境和追求。他們認為自然是最美的,只有與自然融為一體,才能達到心靈的寧靜和自由。這種觀念在當今社會依然具有重要的價值,提醒我們要珍惜自然、保護環(huán)境,追求一種簡單而美好的生活方式。
此外,書中還提到了中國古代藝術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問題。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國古代藝術家們不斷地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同時又保持著自己的民族特色,創(chuàng)造出了豐富多彩的藝術作品。這也讓我認識到,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我們既要學習和借鑒國外的先進文化,又要傳承和弘揚自己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才能創(chuàng)造出更加美好的未來。
總之,《李澤厚美的歷程》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經典之作。它讓我們領略了中國古代藝術的博大精深,也讓我們對美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感悟。我相信,這本書將會在我的心中留下長久的印記,激勵我不斷地追求美、創(chuàng)造美。
《李澤厚美的歷程》讀后感 14
《美的歷程》是一部關于中國美學發(fā)展的宏偉史詩,李澤厚先生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展現了從遠古到明清的藝術演變之路。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個巨大的藝術博物館,每一個時代的藝術作品都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從原始社會的陶器到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從先秦的諸子百家到魏晉的玄學風流,從盛唐的詩歌繪畫到宋元的山水意境,再到明清的小說戲曲,每一個階段都有著鮮明的特色和深刻的內涵。
其中,讓我最為震撼的是魏晉風度。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文人們以一種超脫世俗的`態(tài)度追求自由和個性,他們飲酒作樂、談玄論道、吟詩作畫,展現出了一種獨特的精神風貌。他們的作品中充滿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自由的向往,讓人感受到了一種深刻的人性之美。
而盛唐之音則是另一種令人陶醉的美。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之一,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在這個時期,詩歌、繪畫、音樂等藝術形式都達到了巔峰狀態(tài)。李白、杜甫、王維等詩人的作品,充滿了豪情壯志和對美好生活的贊美;閻立本、吳道子等畫家的作品,展現了宏大的氣勢和精湛的技藝。盛唐之音,是一種大氣磅礴、充滿自信的美。
通過閱讀《美的歷程》,我不僅領略了中國古代藝術的魅力,也對中國文化的發(fā)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中國美學的發(fā)展是一個不斷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每一個時代的藝術家們都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了屬于自己時代的藝術風格。這種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是中國文化得以延續(xù)和發(fā)展的重要動力。
同時,這本書也讓我思考了美的本質和意義。美不僅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內在的精神和情感的表達。中國古代的藝術家們通過自己的作品,表達了對自然、人生、社會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讓我們在欣賞美的同時,也能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總之,《美的歷程》是一本讓人受益匪淺的書籍。它讓我在欣賞美的同時,也對中國文化和歷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相信,這本書將會成為我人生中一本重要的書籍,陪伴我走過漫長的歲月。
《李澤厚美的歷程》讀后感 15
讀完李澤厚先生的《美的歷程》,心中涌起一股難以言表的感動。這本書如同一座橋梁,連接了我與中國古代藝術的世界,讓我領略到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美學智慧。
從遠古的圖騰崇拜到明清的文藝思潮,李澤厚先生以其淵博的學識和敏銳的洞察力,為我們梳理了中國美學的發(fā)展脈絡。每一個時代的藝術作品都承載著當時人們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觀,它們不僅是美的體現,更是歷史的見證。
在書中,我被原始社會陶器上的簡單紋飾所吸引。那些質樸的線條和圖案,仿佛在訴說著人類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活的熱愛。隨著時間的推移,青銅器的出現帶來了一種神秘而莊重的美。那些繁復的紋飾和巨大的造型,彰顯了古代統治者的權威和力量。
而到了先秦時期,理性精神的崛起讓藝術作品更加注重形式與內容的統一。諸子百家的思想在文學、繪畫、音樂等領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為中國美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魏晉風度則以其灑脫不羈的氣質和對個性的追求,成為了中國美學史上的一道獨特風景。文人們在動蕩的社會中尋找著內心的.寧靜,他們的作品充滿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自由的向往。
盛唐之音無疑是中國美學的巔峰之作。詩歌、繪畫、音樂等藝術形式在這個時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王維的空靈,每一位詩人都以自己獨特的風格展現了盛唐的輝煌與壯麗。宋元山水意境則將中國美學推向了另一個高峰。畫家們通過對自然山水的描繪,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和對宇宙的思考。明清文藝思潮則更加注重個性的表達和對現實生活的關注,小說、戲曲等藝術形式在這個時期得到了廣泛的發(fā)展。
《美的歷程》讓我深刻地認識到,美是一種永恒的追求,它貫穿了人類歷史的始終。中國古代藝術作品中的美,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一種心靈的觸動。它們讓我們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讓我們對自己的文化傳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自豪。
在當今社會,我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和壓力,很容易忽略美的存在。然而,正如李澤厚先生所說:“美作為感性與理性,形式與內容,真與善,合規(guī)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與人性一樣,是人類歷史的偉大成果。”我們應該重新審視美,從中國古代藝術中汲取營養(yǎng),讓美在我們的生活中綻放光彩。
總之,《美的歷程》是一本值得反復品味的經典之作。它讓我在欣賞美的同時,也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相信,這本書將會成為我人生中的一盞明燈,指引我在追求美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李澤厚美的歷程》讀后感】相關文章:
美的歷程讀后感11-30
《美的歷程》讀后感05-04
美的歷程讀后感(熱)11-09
《美的歷程》讀后感范文通用10-16
進外企歷程05-31
中國烹飪的發(fā)展歷程04-11
我的成長歷程作文02-28
心路歷程勵志名言03-20
花開的歷程作文(精選40篇)10-23
科學的歷程讀后感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