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后感范文(通用23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后感 篇1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奪目光輝;一本好書,可以凈化一個人的美好心靈。《讀大學究竟讀什么》這本書,看完后讓我受益匪淺。讀大學,究竟讀什么?我想這個問題也困擾了莘莘學子與家長許久,而覃彪喜用這本書完美的解答了我們心中的疑問。
覃彪喜,一名25歲的董事長。他在書中從一個成功的創業者及一個大學畢業不久的過來人的角度給當代大學生提出了18條忠告。對于每一個即將步入大學的新生來說,大家開始難免會感到些許迷惘。因為我們一直以來所追求的目標已被實現,所以驟然失去航標的我們顯得有些手足無措。而作者給我們的這18條忠告,告訴了我們什么是大學、為什么要讀大學、怎樣讀大學。在這個等待進入大學的漫長暑假,此書多多少少為我減少了幾分焦急。
書中作者的很多觀點打破了我們一直以來傳統的思維模式,可能會讓人覺得匪夷所思卻異常直白實用。
例如作者談到逃課的問題,他并沒有一味地信奉那些所謂的金科玉律,而是大膽地提出“不逃課的學生不是好學生”的言論。逃課沒有錯,但是不要逃錯課,需先正確地判斷這一門課程是否真的有價值,要做到“君子有所逃,有所不逃”。對敢于提出此觀點的覃彪喜先生,我甚為佩服。
再譬如現今被炒得火熱的考研問題,隨著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和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膨脹,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考研的行列,越來越多的人盲目跟風,以致于形成了現下的“考研熱”。然而覃彪喜先生告訴我們,考研不是唯一的出路,學歷高并不代表能力強。而且還巧妙地將考研比喻成“痛苦的安樂死”。確實,隨波逐流的結局不一定都是好結局,我們要根據自身情況審慎選擇。
作者還在書中列舉了大量的事例,且其中大部分均取材于作者身邊現實的生活。這些遠比任何一個權威的案例都更為生動而真實,富有說服力。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真的讓我獲益良多,它教會了我如何主宰自己的大學生活。
通過這本書,首先我明白了“天道酬勤”。要想把曾經輸掉的東西贏回來,就必須把自己比別人少付出的努力補上來。努力不一定有結果,但只有努力才可能有結果。既然如此,我們還有什么不努力的理由呢?在此,我想用書中的一句話來勉勵自己,“路在腳下。好走,走好……”
其次,我還認識到“一個經過獨立思考而堅持錯誤觀點的人,比一個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確觀點的人更值得肯定”。誠然,我們的社會正是需要這樣的人。要想在有爭議的觀點中做出取舍,就必須要經過自己獨立的思考過程。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下,如果缺乏這樣一種思考,你或許永遠都只能在別人的公司打工。俗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相信沒有人會拒絕當一位領導者。那么,我們每個人現在就應該開始做出些改變了,不是嗎?
此外,書中還有一些觀點讓我記憶猶新。“專業無冷熱,學校無高低”,要記住你只是你自己,沒有哪個用人單位會認為你代表了你的學校或者你的專業;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閃光點,世界上沒有真正一無是處的人,只有“放錯位置的人才”,世界上最大的悲劇莫過于有太多的人從來沒有發現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這些都為迷惑的我指明了方向。
對于在大學期間會面對到的一些問題,如戀愛、游戲等,作者也相應發表了很多實在和有深度的看法,發人深省,值得體味。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古人誠不欺我。讀一本好書,猶如交一位益友。《讀大學究竟讀什么》這部很有教育意義的經典之作,間接地讓我認識到了一個出色的人,拓寬了我的視野,使我領悟到了讀大學的意義。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后感 篇2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一個古老而深刻的問題,作為大一新生,開學已經兩個月了,真正融入大學了嗎,還是在外徘徊彷徨?我想大多數都是后者吧!至少我是屬于后者的。這個問題我也曾多次問過自己:為了什么遠隔萬里來求學,上大學難道就是為了那一紙的畢業證書嗎?我接觸到《讀大學究竟讀什么》這本書,這不就是始終縈繞在我內心深處久久不能回答的問題的答案嗎?
那我就對于其中的一些章節談一下我的理解。大學,只是讀書嗎?顯然不是,我們要做的應該更多,在當今社會,我們要做的應該更多,除了專業技能的學習,自身素質的提高日益重要。自身素質的提高包括很多:與人溝通交際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學習新事物能力等等。這些素質的提高從書本中不能完全得知,這就學要我們的思考,學會思考,細微知著,著眼于小事,思考身邊每天發生的現象,舉一個人盡皆知的例子,一個蘋果砸在牛頓頭上,他卻悟出有引力定律,可是人盡皆知的例子中我們學會了多少其中的精髓,又有多少人在細心觀察者身邊發生的故事。每天都有很多件小事從我們的身邊悄悄溜走。看到一則廣告,聽到一則新聞,這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再普通不過的一件事情。可是,只要你善于思考身邊的這些看上去似乎毫無意義的小事,你會發現,生活就是一本最好的教科書。
不要苛求于學校的條件,有很多人抱怨學校的住宿條件差,飯堂總不能讓人滿意,總是羨慕其他大學的硬件設施,當初選大學考慮更多的是學校的教學樓是不是新建的,圖書館是否漂亮。過客,我們只不過是匆匆的過客,當我們大學畢業我們能從學校帶走什么,當我們被學校“細心”的清除學校時,你是否還要考慮學校的條件呢?我們唯一能從學校帶走的就是知識和能力。圖書館那么漂亮,可是大學四年你都不知道各個樓層藏書的種類,豈不是很悲哀?
語心湖環境很迷人,可是大學四年你都沒有去過早讀,豈不是很凄涼?
作者在書中說到:一直以來,失敗的人覺得沒資格說,成功的人有不屑于說,或者說沒時間說。而我把自己在學習、考研和求職等方面的經驗與教訓寫出來,讓懦弱者勇敢,脆弱者堅強;迷茫者盡快找到出口,徘徊者盡快告別彎路。我很欣賞作者的之一番話,既訴出了真心,又到出了社會現實。我認為,其實,不論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都有資格和義務把經驗和心得說出來。不論成功失敗與否,只要你參與了并為之付出了,你就肯定會有所感受,有所收獲和教訓,你就有說的資格。我們每個學習的人,在學習中不知汲取和享用了多少前人學者留下的寶貴經驗財富。既然享受了權利,肯定就要承擔相應的義務。我們每個努力付出過,艱辛感受過的人,都有義務來留下自己的可貴經驗。肩負責任,造福他人;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管你享用了那份權利與否,你都應該心中懷揣著那份責任。我希望我們這個集體的成員在以后的六個月小和生活過程中可以毫無保留的與同學(家人)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收獲。
不要去在乎你多么“平凡”,只要你肯去做,你就有可能成功。這似乎是作者在書中一直強調和灌輸給讀者的一個觀點。這世上大多數的奇跡都是平凡人創造的。如書中的阿里巴巴的ceo馬云,世界旅館皇帝的擁有者希爾頓,乃至,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作者在書中列舉了很多的與我們更加接近的事例。這些人,成功之前,都是平凡得隨手一抓就是一大把的普通人。既然平凡人能創造奇跡,那么為什么還是有那么多人從開始平凡到最后,一直未能成功。那是因為他們不敢去做或去做了卻又未能堅持到底。以前的我就是如此,所以到現在還是啥也沒學會。想,永遠不能讓我們的夢想成為現實,只有大膽勇敢的努力去做,并且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一如既往的堅持下去。最終,我們一定能收獲成功。
我很喜歡孟子,我現在頭腦中一直浮現著他的一端話: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要善于學習,善于學習身邊人的優點和長處。我們的老師就算能力很差,但畢竟老師比我們多行了很多年的路,經驗和閱歷比我們豐富的多。況且我沒門學校的師資還是比較好的,身邊的同學也是我們學習的對象。讀大學,還要學會“讀同學”。這里說的同學不只是說自己同班的同學,而且還包括別的班級別的院系的同學,包括高年級和低年級的同學。這些人用“校友”、“學長”之類的詞語來指稱或許更貼切吧。
“專業無冷熱,學校無高低”對于作者的這一點論述激起我學習的動力,但點不是對于整體而言,而是個別特例,我相信,我就會創造這個特例,天道酬勤,這是我永遠信奉的真理,努力多一點,就會別人多學一點,你的競爭力就會增強一點。請同學們努力吧!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后感 篇3
剛進入大學時,我感覺到一些的迷惘。因為我一直以來所追求的目標已經告一段落了,所以,一時失去航標的我顯得有點手足無措。無意中接觸到《讀大學,究竟讀什么》這本書,讓我從迷惘中晃過神來。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這本書比較簡要地概括了在大學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可能產生的想法,而且作者以一個第三者、過來人的角度比較客觀地給了大學生一些忠告,對于其中的一切問題我是有比較深的感觸的。綜觀全書,他讓我明白了:在大學要盡早地給自己做好定位和規劃。
作者開門見山向讀者們概括的說了“讀大學究竟讀什么”。我很贊同作者的一句話“一個經過獨立思考而堅持錯誤觀點的人比一個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確觀點的人更值得肯定,因為前者的人格才是獨立的,獨立的人格理應比一切都更重要”。在大學里我們多了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如果我們沒有抓住這樣的機會讓自己成為一個思想深刻的人,那么我覺得,我們就沒有資格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大學生。那么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思想深刻的人呢?我覺得第一,我們要多看有思想深度的書;第二,將自己的思想植根與現實的土壤。按作者的話來說,就是要在“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的同時,還應該與社會現實為友。我們要博覽群書,充分利用好大學圖書館這個優良的資源。而且我們看書的時候不要只局限與本身自己的專業,要多看一些其它方面的書,盡量地去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這樣對于我們將來就業也是有好處的。另外,我們要見微知著。每天都有很多小事從我們的身邊悄悄溜走,可是,只要你善于思考身邊的這些看上去毫無意義的小事,你會發現,生活就是一本最好的教科書。
在書中,作者還提到了人生規劃的問題。作者認為,每個人畢業以后大致有這么三條路可走:仕途,商界,學術。作者讓我明白了,一個成功的人生應該有及時的定位和深思熟慮的規劃。首先,我們要充分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和長短處。然后根據自己的興趣并且結合實際情況為自己選擇一條合適自己的光明路。最后,我們就應該利用大學四年的時間培養自己的能里。想做官的就要培養自己有審時度勢的能力,要能察言觀色、見微知著,否則在官場恐怕很難做出一些不適當的判斷。做學術的就應該有開放的胸懷、容忍的氣度、自由探索的精神、追求真理的執著、秉持理想的堅持不懈。在商場打拼的就應該有靈活多變的思維和善于抓住機會的能力,而且要有足夠的勤奮,努力就會有結果,但不一定是好結果。
在這本書中,我也深深地體會到“做事不如做人,人脈決定成敗”。,在當今社會,特別是我們處身的這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人際關系真的可以關系到我們的成敗。馬克思都說了“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也就是說,任何人都是生活在社會關系之中的,正式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才讓人成其為人。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搞好自己的人際關系呢?首先,我們當然要提高自己本身的素質,沒有人愿意與一個素質低下的人交往。其次,我們要主動跟別人去交往,搞人際關系我們不能長期處于被動的狀態,這樣是不可能有很好的人際關系的。再次,我們要懂得維護好自己的人際關系,朋友交上了以后,如果日后缺乏聯系是很難維持下去的,一旦失去,也許我們當時只是覺得少了個朋友,但可能到了以后,我們可能會因為這樣而少了依次成功的機會。我們在平時建立起來的人際關系,到了我們工作上或者我們需要用到它們的時候,它們就會變成一種資源,而且是一種難得的資源——人脈資源。在競爭激烈的今天,人脈可能是一條讓你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后感 篇4
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一個人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我把寶貴的時間都獻給我的學習和生活,我也不會留下任何遺憾而自責。
——題記
今天的我有點郁悶,有點無聊,有點寂寞,有點空虛,總想找點事來打發時間,所以我就信手拿起一本《讀大學,究竟讀什么》的書來讀。本以為又是一本說教的,枯燥的書,但后來才發現,這本書并不是我想的那樣,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下定決心讀完它。
這本書以樸實,真摯的語言向我們介紹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應該讀什么,感人肺腑,使我受益匪淺。書中給我的感觸是:要養成善于思考,見微知著的習慣。其實生活就是一本教科書,只要留心觀察處處都有奇跡發生,文章的主人公就是那種善于思考,留心觀察的學者,即使是一個小廣告,一則新聞,他都不會放過,仔細觀察他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有一次,寶潔公司推出6款洗發水,我們當中的大部分人肯定認為沒什么奇怪,6款就6款啊!有什么特別的!但是主人公卻提問,為什么寶潔公司不集中精力做一個洗發水品牌?這些品牌之間有什么聯系?帶著這些疑問,他開始有意識觀察寶潔的廣告,通過日積月累,他對寶潔的產品很熟悉,日后到寶潔公司面試,他一舉成功。其次,我學到“買一送一”的促銷思維運用到求職招聘的過程。“買一”就是做到術也有專攻,精通自己的專業,“送一”就是發展自己的特長,使自己的特長作為分賣品免費贈送,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想起在書上學到了許多,但是在現實中什么也沒有學到,不禁鼻子一酸,淚水就這樣順流而下。
進入番職已有半年多,時間來去匆匆,回憶起失去的青春才猛然想起,自己一直以來都是那樣的頹廢,1800多個日子已從我的手中溜走,像針線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淚潸潸。想起自己深陷頹廢的沼澤地里許久,喪失了生活的斗志,放棄了奮斗的目標,但是一直都無動于衷,放任自己,任其自流,使自己在頹廢中學習,在頹廢中生活,在頹廢中交友,在網絡中沉迷。雖然知道頹廢正一步一步的吞噬自己,但是自己就是不想改變現狀,所以搞得自己每天都過行尸走肉的生活!但是自從看了《讀大學,究竟讀什么》這本書以后,我受益匪淺,給了我陰暗的生活帶來了希望和光明,讓我深深了解到,失去的青春,抱怨也無濟于事,為有現在抓緊時間,好好學習,在大學期間,培養自己的個個方面的能力,養成善于思考的好習慣,為自己的青春書寫絢麗的一筆。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很快就過去!頹廢的日子就要結束,接下來就要整理情緒,收拾心情,制定目標,然后朝著目標不斷努力,只要努力過,奮斗過,執著過,我想即使失敗了,我也無怨無悔!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后感 篇5
大學,是一個什么樣的憧憬?
大學,我們應該做些什么?
大學,成就的是未來
讀大學多讀書多思考鍛煉能力,學生干部不一定非當不可,不成為兼職學生,學習為主,兼職為副,職業生涯規劃現在開始,專業不一定需要對口,有明確的興趣愛好目標,找到適合自己的,企業管理綜合型能力,發掘自己的職業興趣,“我們為了做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總是需要先做很多非常不愿意去做的事,關鍵就在于你能不能堅持下來”。
報考雙學位不如自學感興趣的專業時間多和效率高,大學好壞不重要能力實力才重要,專業是否對口并不重要,要爭取在感興趣的領域精通,專門熱門與冷門并不是關鍵,重要的是自己要成為一個熱門的人。
逃課不是絕對的錯,如果你逃課所造成的價值大于你這節課的課堂價值,那么逃課是值得的,爭你們個人的自由,便是為國家爭自由。
閱讀要快、準,能夠抓住有用的信息,并且還需要批判性的閱讀,多讀,多想,多寫,多改。
英語要學,但不用太強求于是否拿到證書,招聘工作并不是大部分都需要有這些證書,能力更重要并且需要掌握相關的基礎技能,不需要盲目考證,要結合自身職業規劃需要,“我用一麻袋的錢上大學,換來了一麻袋的證書;畢業了,我想用這一麻袋的證書去換錢,卻發現連一個麻袋都買不起”。
從低層做起,起點低并不代表什么,關鍵在于起跑后的努力,輸在起跑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起跑線上就認輸了,讓兼職與職業規劃盡可能緊密地結合起來,大學最重要的是學習而不是掙錢,不要因為已經堵上的70%而無視尚未堵住的30%,就算社會流動的管道只剩下一絲縫隙,也總有機會從這條縫隙中穿越而過,要向眼前的那點光前進。
“人能一之,己十之;人能十之,己千之”,認定要做的事情,如果別人付出一倍的努力能夠做好,而我卻不能,那我就付出十倍的努力;如果別人付出十倍的努力能夠做好,而我卻不能,那我就付出一千倍的努力。
學會妥協,妥協不等于懦弱,它在某些時候甚至接近于勇敢,妥協不等于認輸,暫時的下蹲只是為了將來可以跳得更高,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后感 篇6
進入大學甚至一所理想的大學,或許是每一位高中的夢想,然而,當我們一步步離夢想越來越近的時候,卻又感到心里很空,感到沒有方向,突然一直奮斗的目標實現了,因為突然沒有了夢想的支撐,未來沒有了前進的動力。
一直都是以考上大學為奮斗目標,十幾年后的今天,我們終于考上了大學,卻突然不知道前面的該怎么走,因為我們一直在努力考大學,卻從未想過考上大學之后我們該如何做,我們為什么要讀大學,讀大學究竟讀什么,這些問題從未考慮過。是不是讀大學就是為了獲得一個一紙文憑,或者像某些人的想法一樣,為了父母而讀書。
我一直記得,自己在進入大學的那一刻的興奮,以及對對來的憧憬,然而時間過去,興奮激動的心情慢慢退去,而隨之而來的是迷茫,沒有方向,太過于自由的生活,讓我這些剛剛走出高中的學生放松了神經,而我每天依然沉浸在高中時代的生活學習模式,很不習慣,沒有人在你身后教你如何選擇,給你提建議或意見,也沒有在身后督促你要完成什么任務,在如此大的集體中,卻感覺自己融入不了這樣的生活,自己不適合這里,似乎突然間感覺身邊只有自己一個人,很孤獨。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有時候我也在問自己,還是依然像高中一樣,只要好好學習,考取高的分數,做一個“好學生”、“乖孩子“嗎?而我也在思考這個答案,偶然的一個機會,我看到了覃彪喜《讀大學,究竟讀什么》這本書,真的很喜歡這本書,它不像其他有些書籍,用枯燥無味的教條主義教導我們要好好學習,卻不告訴我們如何學習,而覃彪喜用自己的經歷來解讀大學的真諦,因為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讀大學的本質,在大學我們最應該收獲些什么,大學很夠為我們帶來什么,讀大學,究竟讀什么。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告訴我們,走進大學并不是幸福生活的開始,并不是只要擁有了一張文憑,我們的未來就一片明朗,我們雖然成為了大學生,但還只是復雜多變社會中的一個普通人。如果虛度光陰,一樣會被社會拋棄,在走出校門后一無所有。只有永不懈怠的學習才會無愧于那些逝去的青春,只有目標堅定的努力才會為日后的輝煌奠定基礎!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告訴我們,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我們該如何抉擇!該怎樣規劃日后的學習與生活!大學不是技校,我們要學習的不僅僅是一門專業,一個經過獨立思考而堅持錯誤觀點的人比一個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確觀點的人更值得肯定。我們不能再拘泥書本,而是要經過系統的思維訓練,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積累豐富的理論知識,在面對一個問題的時候才會不再單純從簡單記憶或者機械模仿的角度來考慮,而是站在更高的高度來分析、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與非大學生區別開來,才不愧為一名大學生!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告訴我們,在大學里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不要羨慕他人的富貴,那不過是在父母庇護下曇花一現的幸福,不要盲目的追隨他人的步伐,也許考研并不是我們的出路,走自己的路,在不懈的努力中,在孤單的拼搏中,我們終將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令人矚目的成就!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告訴我們許許多多……
如今,我已經臨近畢業,我會把這本書推薦給我的學妹們看,而我依然還會時不時的翻看這本書,或許有些人會覺得現在讀這本書還有必要嗎,而我卻不這樣認為,因為在不同的時間來看同一本,因為經歷不同,讀這本的感受也不相同,或許到今天,我作為一名畢業生,再來看這本更能感受到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而我的未來究竟該往哪里。畢業了,我該何去何從。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后感 篇7
此書一出,橫掃大學。我一直好奇,究竟這本書有什么魔力,讓那么多大學老師和學生趨之若鶩。于是,我下定決心買下了這本書。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困擾了我整整一年。一口氣讀完這本書后,我的內心一片清明。盡管對于書中的一些觀點,我不敢茍同,即使我亦有過切身的感受,但它著實讓我受益匪淺。
讀大學,不僅僅是為了得文憑,學技術。大學生與非大學生最主要的區別不在于是否掌握一門專業技能,而在于面對問題時,他們是單純從簡單記憶或者機械模仿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還是主動分析,獨立思考問題,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辦法。人們都愛把大學比喻成小型社會。在這里,我們可以得到很好的鍛煉。它是我們進入真正社會的過渡場所。因此,我們應盡可能在讀大學的時光里,利用大學豐富的資源讓自己充實起來,努力學習的同時,不斷地去實踐。從中,我們可以獲得各種適應社會所需的生存能力,為我們的將來奠基,并且,大大減少工作后犯錯的概率。
大學,我們開始面臨一些重要的抉擇。仕途,商界,學術,走到人生的三岔路口,我們該何去何從?修雙學位,考研,留學,找專業對口的工作?人生路該怎樣走?逃課,戀愛,勤工儉學,面對大學生活的諸多問題,我們又將如何應對?我想,這本書定能給你合理的答案。比如,許多人對于專業與工作的困惑,他分享了自己的經驗。他在大學所學的專業是政治,但他最終卻從事了與專業毫無干系的商業工作。他說,一個人真正優秀的大學生,并不取決于他所學的專業和所在的學校,而取決于他個人的內在素質。他把每個大學生都放在了社會平等的舞臺上,讓我們懂得如何將自身條件最優化,以適應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他用自己的經歷證明了一點:要想成功,就得隨時做好各種準備,否則,機遇擺在你面前,你也抓不住。
成功的道路大多是曲折的,但求職的道路,是有捷徑可走的。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做不諳世事的初生牛犢。職場潛規則,中國社會的潛規則,這些,我們必須理解并積極探索。要想融入社會這個大染缸,又保持自己的原則,出淤泥而不染,就得把自身從本質上脫胎換骨。
大學之道,每個人都能走出不同的感悟。我很慶幸,在大一時就讀了這本書,它給了我一種前所未有的危機感,讓我明白了大學的意義究竟何在。總的來說,讀大學,讀的是知識與能力,讀的是智商與情商,讀的是激情與夢想,若想大學的青春無悔,我們還得構造好自己的藍圖,踏實地走好每一步。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后感 篇8
這個題目很吸引人,特別是對于我這種剛升上大學的大一學生,一直很迷茫,空閑的大學生活是我一度過著無所事事的生活。雖是迫于上交作業,才想起這本書來,但剛一開始讀便被吸引。很快地,就把這本書讀完了。口語化的語言似與作者面對面談話,緊貼于現實,描述了現實生活中大學生的現狀,并能準確指出問題所在,令人受益匪淺。
大學生與非大學生的區別是什么?不僅僅只是一本畢業證那么簡單,也并非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門專業技能。書中說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大學跟技校也就沒什么不同了。若大學生只是掌握書上空洞的內容,那大學生的技能可能不如于一名經驗豐富的技師。所以,大學生真正要學的是教材上那些知識和理論應用于社會實踐的能力,需要的是系統分析的能力。教材上的東西當然要學,但這只是前提和基礎,最關鍵的是還要進行自主性學習,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獨立思考,得到系統的思維訓練。
大學生有理由讓自己讓自己更有深度,也有理由承擔更多的歷史使命。要做一個思想深刻的人,第一,多看有思想深度的書;第二,將自己的思想植根于現實的土壤。在“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的同時,還應該與社會現實為友。書是良師益友,讀大學,必先讀大師。大師是經師與人師的統一,也就是“道德文章,堪為師表”,不但有淵博的知識,有奠基性、開拓性、前沿性的學術知識,還能做到文以載經,是知識和品格完美結合的代表,是知行統一的典范。以書會師,延伸自己。而若沒有對現實的關注,如果自己的視野只局限于自己的利益范圍之內,那他只會被這個社會孤立在非常狹小的空間里。我們要善于見微知著,只要你善于思考身邊的看上去似乎毫無意義的小事,你會發現,生活是一本最好的教科書。
在三岔路口,為了避免猶豫不決,盡量少走彎路,一開始就要明確自己的目標,并且矢志不渝地朝著這個目標前進。因此,人生規劃是每一個大學生至關你重要的事情。我們在仔細權衡自己的動機并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之后,再審慎地做出選擇。
書中還提及專業問題,作者認為專業無冷熱,學校無高低。勸誡我們:你只是你自己!沒有哪個用人單位會認為你代表了你的學校或者你的專業。如果你行,別人只會肯定你一個人,不會說你們學校的都很行;如果你不行,別人只會對你一個人搖頭,不會一棍子將你們專業的人全部打死。所以,請不要以為自己學校有名或者專業熱門就自以為是,也不要因為自己學校不好或者專業冷門就灰心意冷。古人云,天道酬勤。天道未必酬一切勤,但是天道絕對只酬勤。換句話說,努力不一定有結果,但只有努力才可能有結果。哪怕你的專業熱得發紅發紫紫得發黑,你只有經過不懈的努力以后才能取得成功。
讀大學,不是在大學里讀書的意思。在大學,可以利用更多的資源來充實自己,讀的.是有深度的書、社會、大師,學的是知識基礎上的、超越技能的系統分析能力。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后感 篇9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一看到這個書名,我就沉入了深思。進入大學也快一年了,可是從未去思考過:進入大學,究竟要做些什么,究竟要學些什么,應該怎么做,才能怎樣做才能擁有更多的能力來適應以后激烈的工作競爭。而且這一年似乎都是在蒙混日子,有時候真的感覺好迷茫,不知道路在何方,該往哪走……
而且,說實話,進入大學后, 相比比以前有了更多的課余時間,然而看書的時間還相對減少了。即使拿起教科書以外的書來翻閱,也很少看什么有營養的書。而這一本書也是經人推薦才去看的。但是給了我無限的感想。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這本書中涉及了很多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例如:戀愛,人際交往,兼職等一系列關于大學生的事。而這些內容無一例外的都是在引導我們如何讀大學。并且書中最強調的一點是:大學生一定要有系統分析能力,大學生的思想一定要有一定的深度。這是作者開篇提出的一個關于大學生和非大學生的區別的觀點。我很認同作者的這個觀點。專業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不能成為大學生和非大學生的區別。非大學生通過努力學習實踐專業方面的能力,同樣可以達到大學生的標準。大學生,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思想深度。一個人思想的深度,對這個人對外界事物的看法,對主觀意識的發展,對生活和人生的認識和把握等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大學這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生活環境,對你的思想深度的發展和變化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那么,讀大學,我們究竟讀什么呢?以下是我看完這本書所得出的結論:
第一:學會思考。想法決定活法,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結局。大學是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塑造的關鍵時期,也是一個人知識體系構建的黃金期,這個時候的積累影響著一個人未來的發展。通過思考,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及大學目標,制定詳細的計劃,然后不斷去實施。
第二:學會學習。學歷不能代表能力,文憑不能代表水平,只有學習力才能代表將來。大學時,我經常告誡學弟學妹一定要學會學習,首先把專業知識學好,日本戰略管理之父大前研一在《專業—你唯一的生存之道》中也反復強調了專業的重要性;除了學好課本上的知識以外,還要學習如何利用身邊的資源,如延邊大學得天獨厚的韓國語學習氛圍,東北亞區域國際合作交流等等資源;還要抱以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適應大學,學習如何和同學、朋友、老師相處……
第三: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衡量干部的重要標準!這是我進入公司后最深刻的感悟。大學期間,一些學生過于關注學習成績,而缺乏社會實踐,不具備解決問題的操作技能,當遇到問題時,不知如何去解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也說,管理的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于成就。可見,一個人的成功最需要的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解問題的能力又源自于思考、學習及實踐的綜合。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思考、學習,再加上解決問題的方法(實踐)。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后感 篇10
一看到這個書名,我就沉入了深思,《讀大學 究竟讀什么》讀后感。進入大學也快一年了,可是從未去思考過......剛進入大學難免會感覺到一些迷惘,因為一直以來所追求的目標已經被實現了,所以,一時失去航向的我顯得有點手足無措,不知道此時該干什么。《讀大學究竟讀什么》,這一本書的書名,我就覺得我可以在里面找到答案。果然......在書里面,作者向讀者們概括的說了“讀大學究竟讀什么”。首先一定要有獨立的人格、獨立的思想。,我很贊同作者的一句話“一個經過獨立思考而堅持錯誤觀點的人比一個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確觀點的人更值得肯定,因為前者的人格才是獨立的,獨立的人格理應比一切都更重要”。
回想我們走過的十幾年的學習生涯,我們已經被剝奪了多少獨立思考的空間啊?現在我們到了大學,雖然我們還不能說是完全擺脫了過去的那種教育模式,但至少在大學里,我們多了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如果我們讓中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與我們擦肩而過,那就太可惜了!我們就沒有資格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大學生所以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并將其有效的付諸實踐,不斷的豐富自己,提升自己。按作者的話來說,就是要在“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的同時,還應該與社會現實為友。另外,我們要見微知著。要善于思考身邊的那些看上去毫無意義的小事,你會發現,生活就是一本最好的教科書。另外,作者在書中還列舉了大量的事例,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作者身邊現實的生活。這些生活在作者身邊的大學畢業生比任何一個權威的案例都更為生動而真實。雖然你可能夢想著成為比爾·蓋茨之類的風云人物,但是,你將來更大的可能只是成為作者在書中提到的這些平凡的大學畢業生中的一員:畢業時找一份滿意的工作,然后擠著公交車上下班,接著盼望老板給自己升職、加薪,最后,你在某個恰當的時候選擇自主創業“請原諒我無法讓你擺脫這種平凡的模式,我所能做的,只是讓你在這條平凡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穩、更堅實。”所以,如果你也是一名大學生,請讀一讀這本書吧!也許這本書不一定能改變你什么,但是它卻會告訴你一些你并不了解的東西。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后感 篇11
今天,讀完了覃彪喜先生的書,這位80年代初出生的董事長給大學生的忠告實在是讓很多人折服,覃彪喜讀大學,究竟讀什么的讀后感。
讀過一遍,說句實話,書,真的是要讀百遍才能領悟其含義的,但是,這一遍卻是讓我有了很大的收獲。
如果強把覃彪喜先生的觀點硬拉到我的這點感悟中,我未免也顯得太過山寨,因為我現在留在腦海中的散在觀點實在是難以整合的太好太完整。
我首先記住的一點是讀大學,不能死讀圣賢書,生活中就應該有點大學生的樣子,不要一出門被別人問道是不是高中生什么的就感覺到年輕真好(這里表示我無限的怨念…),大學讀不出氣質來是不行的,在公交車上,是不是在閑暇之時思考一些和專業有關的和就業有關的小問題,你注重哪方面,你就應該多往哪方面想想,或者退一萬步講,你現在根本不知道以后到底要干什么,那么,你就可以多觀察生活,多找一些和自己專業方面有關的現象,這個年齡,不是說在車上我們給老弱病殘孕讓座就無比的自豪,當然,沒有素質的除外,我們要更進一步的是考慮怎么去對待這種弱勢群體保護的社會現象,雖然不是我們能解決的,但是,審時度勢的去想一下就好,因為,大學了,思想真的是應該成熟了。
大學里,覃彪喜先生曾經把逃課問題設置為單獨的一條忠告,逃與不逃,他說的很復雜,慚愧的是,我有時候分不清哪些講師誤人子弟,哪些又是有真材實料的,逃課的選擇性也差了很多,以前,即使逃掉了,也不是做有意義的事,現在在我看來,大學生逃課的是兩個極端,很會學習的和很不會學習的,浪費時間的課程,分析過的和懶得分析的其實是一個結果,就是不去上課,這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結果。以后,人家是董事,那你,可能就是社會上的小混混。其實逃課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你究竟懂不懂察言觀色,你是不是知道老師的性格,是不是知道究竟應該怎么去在不同的課堂上給老師留下不一樣的好印象。說到這里就是太深奧了,這點其實對于我們醫學生來講不是很適用,醫學真的是多多益善,補充越多越好,所以,盡量不要逃課,也不要再逃課時跑去網上談情說愛或者是在游戲里廝殺。
這里牽扯的網絡又單獨成論,在這里,覃彪喜先生列舉了個大網絡IT精英短時間內積累的財富,位居首位的盛大網絡的陳天橋積累的百億財富讓人垂涎,他的在線游戲《傳奇》相信很多人不陌生,書里指出這些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有著超出常人的經濟頭腦,這是一個層面,但是,另一個層面上來說,是誰給他們創造了億萬財富,是我們這些網蟲!沒錯,是我們,相當一部分是養尊處優的大學生!點卡,道具,時裝,哪個網吧門口不是貼的滿滿的,網游害人啊同志們,我們每天都在罵麻花,但是這場看似賭博的戰爭,受害的是我們大學生,網絡是虛擬的,覃先生露骨的說了,你聊天,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最后,甚至和網友見面,開房,上床,得到的是什么。在網絡的世界里,大學生是最容易沉淪的一族,家人離得遠了,沒有辦法管你了,不用自己賺錢,在網絡上,你可以是美女,傾國傾城,你可以是帥哥,風流倜儻,你可以腰纏萬貫游戲幣,你可以和虛擬的人物愛的死去活來,但是現實,你什么也不是。大學生啊!離開網絡吧,現實是我們應該處的環境,廣交朋友,拓寬人脈,才能成為真正的成功者。你可以成為職業的網游手,但是,這就和給別人當小姐的大學生一樣,做不過十年的,歲月不饒人啊,誰都希望有個安穩的家。
在大學的校園里,很多人都是希望和美女戀愛,很多人都是幻想和帥哥牽手,摒棄社會的壓力,純粹的戀愛似乎說的過去,但是,誰又能保證這不是一場外貌戰役,一旦話不投機,那么戰爭雙方都會受傷。大學戀愛,和其他的很多事一樣是一把雙刃劍,愛來愛去的結果到底是什么也只能自己把握,緣分天注定,覃彪喜先生當年的阿甘精神給我很大的啟發,不要急于戀愛,因為那個人出現的時機可能還未到。
最后我深有感觸的是對于考研的觀點,考研,不能不考也不能一味的考(這話怎么那么別扭…),其實就是說因專業不同,因人而異,究竟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你覺得自己的能力怎樣,當然能力是建立在正視自己的前提下,不能自卑也不能不謙卑,身邊好多同學有的信誓旦旦考研,有的則是想早日工作,其實我說句實話,學醫的,特別是臨床的,不考研除非你術業有專攻,這個特別的專業,不考研是不容易找到這個專業的工作的。我認為不論家境怎樣,考研如果是自己的意愿,那就勇敢的走下去,借來的債遲些再還也沒什么的。如果有的同學不喜歡學醫學,那么大可試著考別的研究生,太難?但是自己選擇的路怎么會覺得厭倦呢?
說到這里就好了,覃彪喜先生的很多忠告都給我很大的啟發,但是,我能說出來的只有這些,因為鄙人實在是能力有限,但是,我認為我的理解,已經可以讓自己走一段路了。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后感 篇12
在大二的時候讀過這么一本書,我感覺我是不是后悔晚了一年或者更早去讀這本書呢,我覺得里面的東西就算不能代表全部人的觀點和價值觀,但也充分的展示了現在的大學和現在的社會,一些人之常情和糜爛的東西。
大學本事一個學習知識的地方,但卻很多時候都車水魚龍,紛雜的東西很多,這就是中國教育和中國青少年的思想和其他歐洲一些青少年的思想,我沒有崇洋媚外的意思,我只是認為,在中國我們辛辛苦苦讀了10幾年書,天天在家長和老師的鞭笞下面去學習,很少人是真正的喜歡自己學的東西的。而很多人考上了大學則認為大學是一個可以放松的地方,而天天無所事事,不想去學習更多的東西來提高自己。在國外則不是這樣的,他們的思想是大學是一個接近于社會的地方,是更要去學習的地方,所以他們大部分都會很認真的去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和學習其他的東西。這是我要告訴大家的。
幽靜的校園里一對對情侶親密的牽手走過,喧鬧的網吧中一只只網蟲沉浸在虛擬世界中,空蕩的教室里總會有孤單苦讀的身影,寂靜的圖書館中總是座無虛席,讀大學究竟讀什么,大學究竟會教會我們什么?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讓我知道,走進大學并不是幸福生活的開始,我們雖然成為了大學生,但還只是復雜多變社會中的一個普通人。如果頹廢的度過四年,一樣會被社會拋棄,在走出校門后一無所有,草木可以在校園年復一年地生長,而我們卻注定要很快被另外一群人替代。只有永不懈怠的學習才會無愧于那些逝去的青春,只有目標堅定的努力才會為日后的輝煌奠定基礎!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讓我知道,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我們該如何抉擇!該怎樣規劃日后的學習與生活!大學不是技校,我們要學習的不僅僅是一門專業,一個經過獨立思考而堅持錯誤觀點的人比一個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確觀點的人更值得肯定。我們不能再拘泥書本,而是要經過系統的思維訓練,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積累豐富的理論知識,在面對一個問題的時候才會不再單純從簡單記憶或者機械模仿的角度來考慮,而是站在更高的高度來分析、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與非大學生區別開來,才不愧為一名大學生!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讓我知道,專業無冷熱,學校無高低。不怕專業冷門,只怕學藝不精。不管你的專業是什么,只要你在這個領域確實學有所成,你就一定能利用你在這個領域的知識成就一番事業。也許我們只是被調劑到這個專業,但我們一樣可以在學習中了解、喜歡、熱愛這個專業,一樣可以讓它成為你成功的橋梁!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讓我知道,在大學里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不要羨慕他人的富貴,那不過是在父母庇護下曇花一現的幸福,不要盲目的追隨他人的步伐,也許考研并不是我們的出路,走自己的路,在不懈的努力中,在孤單的拼搏中,我們終將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令人矚目的成就!
讀大學,要讀出一種氣質,塑造適于自己的性格!
讀大學,要讀出一種氣度,打造忠于自己的人氣!
讀大學,要讀出一種氣概,創造屬于自己的生活!
大一的生活也許有些新奇,但我們已懂得四年應如何度過;也許有些忙碌,但我們已懂得在大學應學些什么;也許還不太適應,但我們已懂得應如何對待生活!
讀大學,要讀出的內涵很多!讓我們在書中讀出屬于自己的精彩生活!
讀大學,要讀出其中的真諦!讓我們在書中讀出屬于自己的成功人生!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后感 篇13
進入大學,相比比以前有了更多的課余時間,然而看書的時間還相對減少了。即使拿起教科書以外的書來翻閱,也很少看什么有營養的書。對于大學生適合讀什么書,自己也感覺很迷茫,最近有人介紹《讀大學,究竟讀什么》一書。雖然書中許多觀點與現在人們的思維背道而馳,讓許多人難以接受,但我不得不說它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這本書中涉及了很多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例如:戀愛,人際交往,兼職等一系列關于大學生的事。
“愛情是永恒的”這一直是文人騷客津津樂道的話題,而此書也涉及到了這一方面。書中有這樣一句話:“花開堪折方須折”,“愛情是不期而至的,可以期待,但不可以制造,越是寂寞,越要警惕愛情,花開堪折方須折,莫讓鮮花敗殘枝”這其中一句詩:“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可以說這兩者是處于相對位置的。每一次不管是課堂之上,還是課堂之外,往往同學們都對此討論的很激烈。大學戀愛真的是可以“快餐式”來形容,他們可以認識幾天就拍拖,也可以相處幾天就結束。我想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互不了解的人怎能相處長久呢。我想說的是:戀愛不是寂寞的借口。
其中書上談到的逃課問題,作者是這樣說的,“什么課都不逃,跟什么課都逃掉沒什么兩樣。讀大學,關鍵是學會思考問題的方法;逃課沒有錯,但是不要逃錯課;英語角絕對不是學英語的地方,為了英語丟了專業,那就舍本逐末了。書中提出了更雷人的觀點:不逃課的學生不是好學生。當我看到這個部分的時候,就開始思考:難道我一直以來堅持的原則(不逃課、不遲到)都是錯誤的嗎?同時,作者講到要注意逃課的策略,要逃課,但是不要逃錯課。同時,不但要逃課,而且要讓老師給高分。很多大學課程唯一的作用就是浪費青春,一定要自主性地學習,不要讓老師牽著你的鼻子走。
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大學要注重學習的方法,也就是思維模式,我們經過了十多年的學習,一些知識可能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過時,但是思維方法,分析能力我們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這就是要求我們要走出一個誤區,不要一直追求成績的高低,讀死書即使在每年期末都拿到獎學金,即使每次考試都是全班第一名,以后在用人單位卻平凡至極。
學習的過程中,要學會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系統分析的能力,當然要有深厚的專業基礎知識。應該培養自己觀察力,洞察力,社會發展到今天,可以說已經是知識和信息爆炸的時代了,我們僅僅學習別人的知識,那樣只會永遠走在別人的后面,永遠沒有自己的事業。換句話說,創新很關鍵,我們要培養創新能力,當然這應該是建立在觀察力的基礎上的,平時就要多想問題,一些細微的小事里面也許蘊藏著大的道理與智慧,學會見微知著。
大學中的各種證書到社會后也不近有用,過四六級,計算機三級,也許還有許多類似的證書。當然,過四六級是當今社會的時代所需,抑或說是必須,但是其他的東西我們能記住多少呢?或許到了社會都會忘記。四六級證書只是一個敲門磚吧,口語應該比書面的東西更重要。計算機,當今社會,應經把它稱作是第三只手了把。
大學里面還有個關注的就是做兼職,找一份業余的工作也是不錯的選擇,不但能鍛煉自己,而且可以為家里減輕一定的經濟負擔,也可以積累社會經驗,為以后步入社會打下基礎。
讀大學,就是在讀人生,找準自己的方向,培養自己應對問題的能力,正確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大學,更需要豐富思想,將思想根植于現實,做一個思想深刻的人。
我看了這本書后很是感觸,將我這個幻想青年拉回了現實,我們都是成年人了不要再停留在那幼稚的年代,我們應該感受到壓力還有責任。來自社會的壓力,還有一份家的責任。大學生讀什么究竟讀什么,除了專業技能,還有各個方面就是讓你適應在社會中如何更快的轉換角色。
讀大學要掌握學習能力,思維的方法,系統的邏輯思維才是真正重要的。至于大學里的愛情,有沒有無所謂的,因為我們還年輕,有些事情還不懂怎樣理智的去處理,尚且愛情是等待來的,不是計劃制造就能成功的。大學,看似美好的時光,其實也就不過如此吧,不過一定比工作以后要好,所以還是要好好珍惜即將逝去的大學生活。作文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后感 篇14
我們只有一年的時間就要背上旅行包,踏上所謂的社會大學告別我們的學生時代,被現實的社會所沖刷、磨練。那么在大學校園里,我們究竟在讀些什么呢?從開學到今日,我讀完了《讀大學究竟讀什么》,頗有感觸。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的作者以一名成功的創業者,同時也是一個大學畢業不久的過來人身結合自己在求學、求職和創業過程中的經歷跟大學生深入、全面地談論了大學生在學習、生活、考研、留學、求職、創業等方面要注意的問題觀點。新穎、全面而且實用。書中的很多觀點跟我們目前一些主流的觀點完全背道而馳,對于那些信奉金科玉律的人來說,作者完全就是一個顛覆傳統的另類。比如說,大家都認為逃課是不思進取的表現,作者卻說不逃課的學生不是好學生;很多人都認為考研是大學生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出路,作者卻把考研比喻成了痛苦的安樂死。如果你在看目錄的時候者這些觀點無法接受,請不要因此而擱下這本書。作者寫這本書無非是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跟你平等地交流一些想法。作者在書中列舉了大量的事例,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作者身邊現實生活中的事件。這些事件發生在作者身邊的大學畢業生里,它比任何一個權威的案例都更為生動而真實。
其中有一篇關于我思故我在,大學不是技校說了這樣一個事實。一個醫學院的畢業生能夠拿起聽診器給病人看病,能夠憑借幾百萬一臺的醫療儀器診斷出病人的疾病,可是,很多衛校畢業的中專在積累若干年經驗以后,照樣可以拿手術刀,古時候的中醫甚至能夠懸絲把脈,僅憑一根絲線就能為病人開藥方并保證藥到病除。所以,大學生和非大學生最主要的區別絕對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門專業技能。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大學生跟技校也就沒有什么兩樣了,頂多也只算是一所規模更大的技校。而且就專業技能而言,大學生肯定還比不過技校生的。因為技校廚師專業的學生第一節課可能就要學切菜,而假如大學開設了廚師專業,肯定要用兩年來研究廚師的社會使命、職業道德、歷史演變、階級屬性和學術分類。
這本書也涉及到了感情這方面。“愛情是永恒的”這是永久的話題。我認為大學生是可以戀愛的,但是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我想說的是:戀愛不是寂寞的借口。我們寧愿選擇一個正確的,也不要選擇一千個錯誤。錯誤的戀愛觀也許會給你造成不良的后果,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做一個戀愛觀主人。
對于大學生看這樣一本書,是很不錯的選擇,讓我們認清我們在當下究竟是在做些什么,在大學究竟可以做些什么?對于畢業離我們并不遙遠,時間飛逝,每天一晃就過去了。大學生活里不愿做些什么,當我們畢業時拿什么來求職。可是為什么還是有那么多人拿青春來揮霍。世上最大的悲哀莫過于活在世上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些什么事。
有很多學生都不愿畢業,如果你不想畢業就是你失業的開始,那么在大學,我們一定有上進心,或許這樣,我們才可以驕傲的說“我是一個大學生”,如果你每天都只是在問你的同桌現在幾點了,可以去吃飯了嗎?上課下課看電影,玩游戲。你覺得你上了這個大學還有意思嗎?不如在家里,更舒服,何必花這么多錢來你這個你所謂的大學呢?
把時間花在感嘆失敗上,其實是最大的錯誤,還不如把時間花在思考如何成功,用實踐行動來證明一切。每個人心里都有一面城墻,推開它就能看見天堂。何必遲遲不愿推開呢?
就我個人認為《讀大學究竟讀什么》這本書是一本能讓你感悟頗深的一本我認為勵志的書,認清大學我們究竟做了些什么事情,大學我們應該做哪些事情。要單單想著把課程學好就行了。這是值得我們去深思的一個看似不重要卻是很重要的問題。花上時間去思考,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無窮的,趁短青春,去學習無窮的智慧吧?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后感 篇15
今天,我讀了覃彪喜的《讀大學,究竟讀什么》這本書,讀完之后,沉默良久、回味良久、反思良久。
來到這里,一切都沒準備好、什么都沒考慮到就匆匆忙忙踏上了征途,而生命中某些不可或缺的東西卻仿佛一點一點從腦海中淡出了······
無聊的時候,我就躺在床上,盯著天花板思索,思索我辛苦了四年、忙碌了四年考到這里來,到底是為了什么、到底該做些什么。難道僅僅是每天吃飯、睡覺、聽課、聊天?難道僅僅是交交朋友、逛逛街?曾經的誓言呢?曾經的夢想呢?這些最初在我的心靈中高貴而神圣的東西究竟到哪里去了?
一晃眼,兩個月又過了,我居然渾渾噩噩到沒有為自己的腦海中留下些許回憶······難不成我還要繼續這樣走下去?走完大學三年或四年甚至一生的時光?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這個問題是否值得所有大學生思索。當我們在大型超市里隨心所欲地購物時,當我們在飯店里觥籌交錯時,當我們成群結隊地奔向網吧時,我們是否問過自己的良心:這樣做,對自己、對親友意味著什么。
世界上有多少事等著我們去做,我們為什么偏偏選擇了墮落,明明在午夜夢回時空虛得無以復加,卻還是在清晨醒來的時候帶上面具開始新一天那自欺欺人的生活······我們能夠依賴父母的時日不多了、能夠如此單純平靜地生活的時日不多了、能夠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學習的時日不多了······當我們收拾行裝準備踏入社會的時候,我們的羽翼是否已經豐滿,我們是否能夠在無垠的天地間自由的翱翔。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熱情在哪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大氣在哪里?“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剛毅又在哪里?難道這些振奮人心的詩句只是考卷中的唱詞、高考作文中的錢幣?難道它們只配做我們奔向所謂的“天堂大學”不可或缺的工具嗎?
浙江大學鄭強教授在一次講座中說過這樣一段話“孩子如同商品,從幼兒園開始生產,走過小學、初中、高中到了大學,這商品早就已經壞掉了。你以為中國男足換個教練就能夠將乾坤扭轉嗎?不可能了,同學們······”下面哄堂大笑——我笑不出來,我想哭,我覺得,我也壞掉了。
商品壞了還可以做一件,而人,是不是也可以回到娘胎里再活一次?
我不是悲觀的人,但我樂觀不起來······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后感 篇16
在讀《讀大學究竟讀什么》這本書這前,讀大學究竟讀什么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我,究竟讀大學要讀什么呢?大學已經是一個不同于高中的概念了,我們不能再依賴在父母的身旁,我們來到陌生的城市,沒有父母在身旁約束我們,我們更加自由了,也更加放縱了。加上經歷了艱苦奮斗的三年高中,自己在大一的第一學期確實在迷茫中度過了。整天就是在社團工作,還天真地覺得自己的日子過得很充實,每天都在忙,即使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忙的是是什么。記得有師兄跟我說我把學習和社團工作粉末倒置了,確實是這樣了。沒有學習,寫作業,那罪惡感還遠遠比不上沒有做好部門的工作。
記得這本書上有這樣的一句話:當大學踏出校門以后,就很難再像大學畢業以前一樣讀書了,一方面是因為生活奔波,沒有足夠的心情和時間;另一方面是因為沒有了良好的學習的學習環境,沒有了安靜的圖書館和明亮的教室,沒有了可以和你一起討論問題的同學們了。覃彪喜老師的這句話提醒了我。我一直就喜歡把不想做的事延后,告訴自己還有時間,以后再作吧,就是這樣的自我安慰,然后就把事情放到要以后再作。覃老師提醒了我,沒有那么多的以后了,不能總是這樣的角度來想問題的。今天的事情要今天畢,這是小學生都懂的問題啊!就像在看書這方面吧,自己就是不喜歡看書的人,但是太長時間沒看書心理又不踏實,自己老是自我安慰地說,別怕啦!現在是打好基礎的階段,先學學其他的,看書的話以后還有的是時間,不僅有以后三年的大學時間,還有畢業后出來工作的時候,看書的時間和機會還多得是,不用著急在這一時。我要好好珍惜四年大學的時間,多看些書,多學點東西。
這本書最讓我欣賞的是,它不是一本傳統的就教讀者怎樣成為一個在校好好學習的乖學生。覃老師告訴我們:什么課都不逃,跟什么課都逃掉是沒什么兩樣。確實是這樣的,雖然說我們在大學有四年這么長的時間,但是時間不好好把握也是很快就溜掉的。做為一名大學生了,我們都有自己的判斷能力,我們可以跟據自己判斷哪些課是有用的,不如英語之類的,我們必須去好好認真的上課,哪些是完全沒必要,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時間去做更多對我們有意義的事情,學習更多的。
能夠在讀大學之初就讀到這本書我覺得是一種幸運,它可令讓我學習到不少課本上,課堂上學不到的實用性的東西,也讓我少走許多彎路,讓我在有限的時間里多做些事。這本書讓我獲益匪淺。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后感 篇17
剛剛從高中緊張的學習生活中解放出來的我,來到了大學這個相對而言很輕松的環境中,在最初的好奇、欣喜之后,是無措與茫然。沒有了家長的嘮叨,老師的強迫,開始變得有點兒不知道咋樣學習,咋樣過好大學這四年。總是將自己困在回憶中,獨自哀傷。以前的事,以前的人,都是我的珍寶,拿出來細品了一遍又一遍,卻又讓思念的絲將自己裹纏,直至愁云彌漫。不想將大學就這樣度過,開始尋找出口。
想當然,既然我寫這本書的讀后感,那它至少給了我啟迪,至于有沒有真真地走出去,我也還不知道,但我在這本書中還是學到了好多東西。受用終身?或許還談不上。受益匪淺卻是事實!
我思故我在
在高中時就很喜歡這句話。“思”很簡單卻又那么難。我們說我們每天都在思考,思考吃什么、穿什么……呵呵,但說真得,這些并不是我想說的“思”。或者說,那些根本上并不能稱作是“思”!
真正的思考也許不能給不一定像“我是誰?我來自哪里?我又將去哪里?”這樣深奧的佛學問題。它可以只是簡單的“我大學的目標是什么?”這就是我在第一章中能夠學到的其中一點很有用的東西。在對大學生與技工的分析中,不得不承認,大學生在對一門專業技術的掌握中,并不比技工強,有時甚至比其還弱。那我們怎樣更突出呢?系統分析能力。我到大學來是來干什么的?在思考這個問題時,我找到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我不是來這兒懷緬過去的,我是來這里創造自己的未來的,創造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我要怎樣創造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呢?學習唄!呵呵,其實是好籠統的說法。那我就再次深入的思考,我要怎樣學習,學習什么。專業知識?是的,專業知識是很重要,但僅僅專業知識就行了嗎?我想不是的。在第四章中也提到了專長的培養。我知道了我該去關注些什么東西,從而知道我該擁有哪幾方面的特長,或者了解。在慢慢得思考總結中,我得出了一些結論:英語溝通能力很重要,掌握團隊合作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由此,我可以進一步的確定我要學的課外的或者說社會的生存本領。
我不由得想起了高中時,我曾經列過一系列的活動,比如學會打籃球,學韓語,學會游泳,學習心理學等等,那是的我,認為來到大學之后,我就應該有足夠的時間去鍛煉和培養自己,那這些喜歡的事情都可以得到實現。但現在看看自己,好像把這些東西忘記的差不多了吧。幸好,我現在又記起來了。所以思考,真的是一切開始源泉。
此外,“思”還包括有自我判斷能力,其實這好像是我一個很大的缺點。從小養成了老師說,我背的習慣,沒有懷疑的念頭。偶爾問一句為什么,還會被老師以你記得就行了給頂回來。于是漸漸的開始不再想這對不對就接受了。這本書可以說很特別,教讀者去懷疑書中的觀點。在我看來,這也是它的一大特點!這教給了我一個更好的掌握知識的技能的方法吧!
還有就是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有目標才有動力。在大學中很重要的一項課程就是人際交往,人際交往的好壞在以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的成敗。
好希望我能成功的度過我的大學時光,四年之后,不會后悔我的決定,可以很自豪的說;“我擁有一段美好的大學回憶,回憶中充滿著奮斗的滿足。”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后感 篇18
踏入佛大的校園,體驗大學的生活已有大半個學期了。在這個不長不短的日子里,面對學校安排的課程,身為大一新生的我,彷佛什么也沒有學到。反而對大學的生活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在迷茫中,閑來的時候,我看了這本《讀大學,究竟讀什么》書。也對我在大學的看法有所感悟。
當初,寒冬臘月,手腳不能屈伸的時候,我想著心中美好的夢想堅持不懈;當初,酷暑難耐,汗流浹背的時候,我為著美好的夢而在題海中爭渡。但是,經過高考及填報志愿后,我得知自己進入了佛大。我的心被一股低落的情緒所占據。
低落的我翻開這本書的時候,以師兄為身份的作者向我講述了他在大學的體會。他面對別人說“現在的大學生滿地都是”的時候,能底氣十足地說“我是一個大學生”。但是對于我來說,我卻不能自信地說出這句話。更說不出“我是佛大的學生”這句話。
無獨有偶,在佛大中有許多學生都像我一樣有這份自卑感。相信這份自卑感大部分是源于我就讀的是佛大,這不上不下的學校。以及我認為自己的未來已經由讀什么大學決定這種人生觀。隨著我對這本書的閱讀,我懂得了作為大學生的我要在大學學什么。大學不是技校,我除了能學習一門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學習到一種思維,一種學會思考,分析問題的方法。這使我感到了一絲的欣慰。至少,我是和一般的技工有所區別。但仍然不能消除我心中的自卑。
隨著我對這本書的進一步閱讀,以及在佛大的學習過程中。我發現我的人生觀也許不是正確的,我的這份自卑感也許是庸人自擾。在我看的這本書中列舉出大量的例子證明了名牌大學生中也所存在一定的問題。而且作者還道出一個本質:你所就讀的大學再有名氣,校園再美,硬件設施再齊全……到了畢業的時候,你什么也帶不走。也就是說,你唯一可以帶走的就是你在大學期間所學到的東西。從另一個側面來講,如果要學習的東西相同,在哪間大學都是一樣的。
我嘗試接受作者的觀點,改變自己的學習觀、人生觀。后來我發現,自修的時候,有很多人都是專心致志的:課余期間,也有很多同學拿出從學校圖書館借來的書閱讀;佛大的社團活動是那樣的豐富充實。每個人都好像相當享受這種生活并期待著未來。在我讀這本書之前,我看到的是河濱校區殘破的校園,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自卑感在此生活。
觀點上的改變,使我看到兩個截然不同的佛大。
此刻,我不得不相信,學習觀、人生觀、世界觀對一個人來說是多么的重要。套用書本的話就是人生觀、世界觀決定著人們實踐活動的目標,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對待生活的態度。作者與書本的觀點不謀而合,而經過我的親身體驗,我覺得學習觀、人生觀、世界觀影響著人的學習、生存方式,左右人的情緒,決定人的未來。
因此,我更加覺得人應該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學習觀。對于像我一樣就讀在佛大或類似大學的人來說,面對各名牌大學,我們不必產生自卑感。因為名牌大學畢竟只占少數,而各名牌大學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只要我們端正態度,積極地去看待。其實,名牌大學和我們的差別就只是他們基礎比我們好一些。而這些差距完全可以通過四年的學習補上。對于一般技校的學生,我們也不能沾沾自喜,看不起別人。同樣地,我們與他們的差別只是我們的基礎比他們好一點。四年之后誰優誰劣,無人知曉。所以面對他們,我們要端正思想,時刻處于一種緊迫的狀態,催自己奮發向上。
可見,正確人生觀的重要性,盡管我之前早已定下的人生觀因各種原因而根深蒂固,我也嘗試著去改變它。通過樹立高尚的人生目的,確立樂觀的人生態度,用積極進取的目光去對待問題,來正確地把握人生,領悟人生的真諦。
從上文,我得出了正確的人生觀對人一生的重要性。而人生態度是人生觀的重要內容,它是人生觀的表現和反映。
但是一個人的人生觀相信通過以往的實踐經歷早已定格在一個人的心中,要去改變它是多么的困難。雖然人生觀難以改變,但是要改變一個人的態度還是可以的。一個人的態度可能會受一首歌的影響,也可能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發生轉變。所以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應從態度做起。
我有一個同學也是考進了佛大,但是他覺得他讀的專業太冷門而對他專業的課程吊兒郎當。還經常向我抱怨。正是因為他對自己專業的態度一直處于抗拒消極的態度,所以他感受不到大學的美好。專業冷門,就意味著將來沒有前途嗎?在我讀的這本書中正好持相反的觀點。作者認為我們應該換另一種眼光、態度去看待這個問題。其實只要我們用樂觀積極的態度去看待,我們反而不難看出就讀的專業冷,進入學術圈則更加可以大展身手,冷門專業比熱門專業更容易獲得成就。況且根據調查顯示,大部分的學生將來從事的工作也不是和自身的專業對口。
所以,因為就讀一間不太理想的大學,或者因為專業太冷而處于一種消極的態度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端正我們的態度,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從端正我們自身的態度做起,我們須做到認真。需要每一件事都認真地去完成。不要因為就讀的學校不理想,或專業太冷門而對學業漫不經心,吊兒郎當,甚至處于一種悲觀消極的態度,這樣不但不利于學習生活,還會影響自己的身心發展。
其次,我們還須做到務實。用這本書的說法就是我們要充實地過好自己的大學生活,有所選擇地去學習。不要以為社團活動安排的滿滿的就叫充實,也不要以為用所有的時間來學習就是好。脫離實際,盲目學習是很難獲得成功的。
樂觀和進取也是端正我們態度的一大要素。就如上文所說的,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名牌大學的學生差距只是他們基礎比我們好,讀冷門專業比讀熱門專業更能大展身手。相信以這種樂觀、進取的心態去面對讀大學,我們就有源源不斷的動力向前邁進。
這本書,作者以一個師兄的角度,將自己如何去讀大學的經驗用相當親切的話語告訴我,結合這幾個月來我在佛大的學習生活,我的思想態度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變化。也使我明白到人生觀,人生態度的重要性。而我自身的自卑感也消除了不少。
用積極上進的態度,正確的人生觀指導自己,我們的每一天都有新開始,我們會越發覺得我們的生活是美好的。看了這本書,我的收獲相當豐富。我相信它將指導我將來更好地去學習,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后感 篇19
為了明確大學究竟要如何度過,于是我到圖書館翻閱了很多相關書籍。其中有一本書令我如夢初醒,深有感悟。這本書是一個25歲的董事長給大學生的18條忠告,題名是《讀大學,究竟讀什么》,這不是一本東平西湊的大學生指南讀物,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原創書稿,這本書針對大學生面臨的各種問題做出了獨到的分析,讓我對自己的大學生活開始重新反思。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與非大學生最主要的區別到底是什么呢?我們如何發揮自身的優勢呢?這都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我們每天的生活看似枯燥、無聊的學習理論知識,但如何看待與掌握理論知識會讓我們成就不同的人生。在大學的課堂上認真聽講對于許多大學生來講已經相當困難了。課堂上老師“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默許下,更多的學生開始明目張膽的玩手機、聽音樂、看小說,上課的黃金時間就這樣從我們身邊悄悄溜走。但很多人卻不自知,還為這節課輕松度過暗中竊喜。其實上課開小差讓我們錯過了很多機會。如果你確實對那堂課不感興趣,你原本可以利用那節課做其他隊你有所提高的事情。反過來你認真聽講,老師可能在不經意間向你傳遞某個信息,這個信息在你今后的學習、工作中用得上。而且當你跟隨著老師的思維,你可以對課本知識有更深的理解。這是一個思維訓練的過程。久而久之,當你獨立面對一個陌生的問題時,你可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單純機械模仿的角度來考慮,這也是一個大學生和非大學生的主要區別。
我對原本模糊的問題有了更明確的認識。比如:我們平時應該看什么類型和誰寫的書。讀大學,必先讀大師。因為大師的思想依然經歷了時間的檢驗,也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相當大的作用。我對于“貧困”這個詞也有了更開闊的理解。由于我的家庭條件并不寬裕,因此在學校吃、穿、用度都比較節剩但有的大學生跟條件差不錯的,他們就不會想我一樣試試以省為原則。對于我的做法就會出言諷刺或者用異樣的眼神看著我。但是看了這本書之后我明白了,我自食其力,不鋪張浪費,有什么好自卑的呢?和別人攀比那完全是虛榮的表現,就算會被人瞧不起,就算看上去很土氣,那又有什么關系呢?大學時學知識的地方,又不是比闊氣的地方,也不是給皇帝選后宮佳麗的地方。所以在大學我們要形成正確的金錢觀,不過分追求金錢,合理利用金錢,做事有分寸,做到“儉以養德”。比爾.蓋茨尚且自己開車而沒有雇用專門的司機,我們一個毫無收入的大學生還有什么理由擺闊呢?節儉既是對他人勞動成果的尊重,也是個人修養的體現。
看完這本書之后,我強烈地感受到,我的內心太脆弱了,我還沒有足夠強大到面對生活的各種問題,因此我要不斷的學習和反剩既要學知識,也要學做人,做一個名符其實的大學生。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后感 篇20
九月,一個兒童歡樂喜慶的海洋,一段少年激揚文字的歲月,同時更是一條畢業生,特別是大學畢業生人生事業的起跑線,一個起始站。在這個九月的季節里,無數的大學畢業生,或從容,或堅定,或迷茫,或無奈地走出了曾經一度被忽略的校園,走上了他們終究要去的復雜繁華的社會。此后,又將有一批批高中優秀畢業學子懷著神圣期待的心情走進了神往的大學。上屆大一的新生邁入了大二的行列,大二學生或許卻被冠以了畢業生的頭銜。就這樣,一切按著自然規律運行著。
那么我們這群大學生如何才能按照自己的規劃順利運行:去學一個好專業,拿一個優異的成績,找一份體面地工作,贏得一份甜蜜完美的愛情?暫時拋下這個問題,我先和大家,特別是大學生們一起走進“專為我們寫,專寫我們”的經典著作——《讀大學,究竟讀什么》。
從走近到走進,這是一個需要時間的過程,而本書作者覃彪喜,卻在書的開篇只用了“其實,我是一個大學生”僅9個字,就似乎讓讀者實現了從觀眾到主角的地位的轉變。當作者進而談及“當所有的人都不把大學生放在眼里,你不妨用這句話來維護最起碼的尊嚴。進而用一個大學生所應有的標準要求自己,頑強進取,不懈追求,最終成為時代的主導者。”時。我們似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的震撼!對,就是這樣一句話,這就是當代大學生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真實寫照,這就是大學生的時代精神,祖國的希望所在。然而更令我們慶幸自豪的是現在還遠不及“所有人都不把大學生放在眼里”這種惡劣環境,我們更應該有理由相信:頑強進取,奮勇拼搏的我們,理應而且必會成為時代的主導者。
“草木可以在校園里年復一年地生長,而我們卻注定要很快被另外一群人替代”;“盡管每次網到得魚的不過是一個網眼,但要想捕到魚,就必須要編織一張網”就是作者這看似傷感話語,卻讓我們這些目前在校的大學生,不得不去思考:讀大學,究竟讀什么?
關于這個“欲說還休”,說不清卻不得不說的問題,此書中作者也給了我們溫馨的解答:讀大學,必先讀大師。讀大師就是要向老師學習,上課認真聽講去,并在課前課后盡量抓住與老師交流的每一個機會,不斷學習。其次,除了讀大師,最重要的便是讀圖書館。圖書館是一方圣地,在那里,可以接觸到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感受到書香的氣質!
讀大學,選對專業,學好本領自然就似乎成了我們重要的“賭資”。我很贊同覃彪喜作者的觀點:“不可一業不專,不可只專一業”。在當代,特別是在金融危機肆意侵虐的今天,“一業不專”肯定找不到工作,但“只專一業”也難以找到滿意的工作。這就要求我們,特別是大學生們,在“專一業”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多專幾業”……人生是一杯茶,不會苦一輩子,但總要苦一陣子。我想屬于我們的那杯“茶”現在該是苦的時候了。相信吧,苦盡甘來!
作者說,他給我們講的這些,只不過是他給我們上的幾道菜。而我,也只是點了幾道我自己喜歡的小菜,還有許多的美味等待我們一起去品嘗!如果我們只吃菜,肯定解決不了我們的饑餓。因此,在菜上來了的同時,我們必須結合自身實踐,從現在起,馬上去捕捉自己的“獵物”——適合自己的大學計劃,職業設想,人生憧憬。“凡事預則立”。相信自己,不斷努力,現在贏在大學,將來贏定一生。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后感 篇21
首先,這本書讓我改變了我之前的許多觀點。譬如以前,我在上大學之前,心中就有了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逃課的學生不是個好學生。而此時,我卻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答案。作者用幽默詼諧的語言方式,列舉了三大理由,寓諧于理,大膽地批判了中國的“填鴨”式教學,并侃稱“君子有所逃,有所不逃”,切中肯綮地道明大學生是愿意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與真理為友,并指出雖然沒有權利選擇優秀的老師,但我們有權利拒絕學術投機分子。
還有很多一反傳統觀念的“謬論”比如:眾所周知兼職、勤工儉學往往有利而幾乎無弊,在上大學以前,早有李開復寫的《怎樣在大學里掙回你的學費》等等諸如此類大肆弘揚“兼職無害論”的文章,而進大學不到一周,也有很多位好友約我去做兼職,而且現在我身邊的同學確實很多已經“公務纏身”了,統觀看來,他們大多是想鍛煉自己的能力,但值得思考的是,確有覃總指出的“不管蚊子還是蒼蠅、逮著就抓”,“不管啥形式,只要是兼職”的觀念,浪費一天就是站在烈日之下往行人手里遞張傳單到底能收獲多少?值得親愛的朋友深深反思啊!
最引起我情感共鳴的當屬考研。魯迅老先生曾打了個比方:某人在路口吐了一口痰,然后找兩個人盯著看,過一會兒就會有很多人圍著看,再過一會還會有更多的站在外面的削尖腦袋擠進去看。現在,考研熱似乎也有這點味道,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到考研的隊伍中,然而覃總卻將考研比作“痛苦的安樂死”。對此,作者援引了北大論壇里的故事,主人公李均大學畢業后回貴州家鄉的縣城法院做了書記員,可是為了留京,為了得到女友父母的支持進而和女友在一起,他毅然放棄工作,回到北京專心考北大研究生。然而在連考五年未能考上的殘酷現實面前,他由希望到堅持到冰冷粗暴再到為了填補絕望而報復女友的沉淪,如同巨石擊入平靜的海面一般,給人心靈以久久的撼動。同那些考研專業戶類似,考入重點高中以后,我依然沉浸在過去的輝煌里,高一高二幾乎在荒廢中度過,高三為了彌補而專門在校外租了一間房子,家里忙,我便自己住在那里,由于學習壓力大,晚上常熬夜,為了省時間學習,也很少和同學來往,漸漸地,我的性情很暴躁,動不動就發火,家里也很困難,我的心里更是充滿了壓力,常想:考不上怎么辦?一定要考上一類…高考成績出來后,果真不如人意,差一點就上一類了。想想當時真是自己把自己逼出毛病了,正如書中的考研學生一樣,唉,逝者如斯,不復返矣…后來準備復讀的,但家里沒同意,最終我是抱著一定要考研的信念來上大學的,現在這本書又讓我對考研有了重新而深刻的認識:雖說不是所有考研的都是李均,但有時真的不必在一棵樹上吊死,放棄也是一種智慧,又何苦“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覃總的書生動具體解析了很多問題,我明白了人生規劃關于三大方向的選擇;我懂得了“天道未必酬勤”,要學適合自己的;我了解了記筆記切不可不分青紅皂白,一律工整記下,英語和計算機只是工具,不應太過投入;我領悟到了大學是學知識的地方,不是擺闊氣的地方,要剔除自己的虛榮心;我深刻體悟到了要想擴展自己的人脈,必須先讓自己具有成為別人朋友的資本及怎樣去更好的與人相處;我知曉了愛情的不期而至,“花開堪折直須折,莫讓鮮花敗殘折”。
第三,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技巧值得學習,首先是作者文筆流暢,妙用比喻,文學性較強。如用“買一送一”的套餐效應來比喻自己除了專長之外不要一無所有,把自己的特長作為非賣品贈送;又如把互聯網喻作倚天劍和達摩克利斯之劍,生動解析了網絡的利弊;又如用希緒弗斯推巨石這徒勞的苦役比喻了考研專業戶的艱辛歷程和無賴,說明了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宙斯,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其次,作者嚴密的辯證思維能力。可從“天道酬勤,但天道未必酬一切勤”理解勤奮的內涵;可從“不可一業不專,不可只專一業”中明曉專業與特長的關系及怎樣增加自己的籌碼;可從“互聯網有著倚天不出,誰與爭鋒”的威力,但也有達摩克里斯之劍的可以隨時引來殺身之禍的破壞力。洞悉互聯網的利弊,把握好尺寸。最后,作者引用大量事例,文學作品,文人名言,詩歌等予以佐證,敘議結合,生動而不乏味,此不贅述。
讀智者之言,性品香茗。而此書正是如此,掩卷長思,只覺心中更生一絲澄亮,眼前送過一縷陽光,耳旁飄過聲聲回響,鼻前頓嗅陣陣芳香……在此,謝謝覃彪喜。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后感 篇22
剛進廣商的時候,我便收到整整一個文件袋的資料,里面有一份是介紹我校圖書館的,上面列出了一個推薦書目的表格,列表的第一項便是覃彪喜的《讀大學,究竟讀什么》。乍一看,這個題目就非常吸引我了。我相信,這個問題肯定可以將千千萬萬的在校大學生甚至畢業生問得個個啞口無言,包括我在內。剛過了一個學期,我還有足夠的時間來重新完善自己這四年大學生活的規劃,我不想過一個茫然的、沒有目標的、碌碌無為的大學,不想畢業后像眾多泛泛之輩一樣在人頭涌涌的招聘會為了三餐而忙得焦頭爛額。因此,我決定利用漫漫寒假的時間,認真地把這本書一字一句的啃下來,進而再完善一下自己的大學規劃。
下面,我就選擇給我啟發最深刻的幾個方面來談談吧!
一、讀大學,究竟讀什么?
盡管每次網到魚的不過是一個網眼,但是要想捕到魚,就必須要編織一張網。是的,在現今社會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就,就必須提高自己全方位的素質和技能。
大學生和非大學生最主要的區別絕對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門專業技能。一個經過獨立思考而堅持錯誤觀點的人比一個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確觀點的人更值得我們的尊重和肯定。在大學期間,我們都經過系統的思維訓練,對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所以我們在面對一個問題的時候不會再單純從簡單記憶或者機械模仿的角度來考慮,而是能夠站在更高的角度來分析、解決問題。在這種時候,被動的記憶能力已經上升為了主動的分析能力和獨立的思考能力,而這種能力正好是一個合格大學生最最本質的特征!社會所需要的也正是大學生這種系統分析的能力。
但要注意的是,為了讓自己擁有全面、系統而深入地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前提便是需要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要做到懷疑并不難,但是如果懷疑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淵博的知識,懷疑就將墮落成一種玩世不恭。沒有專業知識作為基礎,深入分析問題的能力就不會憑空產生,就算擁有了這樣的能力,也無法將這種能力付諸現實的工作之中。
對于教材和其他書籍中的觀點應該帶著批判的眼光加以學習,不能認為書上說的就一定是對的。同時,老師在課堂上說的觀點也不一定是絕對正確的,要敢于懷疑、善于懷疑。事實上書上的觀點或者老師講授的觀點都可能只是學術界對某一個問題的很多種觀點中的一個,在這些有爭議的觀點中做出任何取舍,必須要經過自己獨立的思考過程。
在一個價值多元的時代,任何一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膚淺或者深刻,但是,我覺得大學生有理由讓自己更有深度,也有理由承擔更多的歷史使命。大學生不但應該接受系統的思維訓練,具備獨立思考、深入分析的能力,而且應該用思想的深度來將自己和非大學生區別開來。雖然大學生越來越普遍,但是,大學生作為一個整體仍然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知識精英階層,如果這個群體的人集體性地淹沒在了膚淺,浮躁和低級趣味里,那誰來思考更深刻更宏觀的問題呢?要做一個思想深刻的人,以下兩個方面是缺一不可的:第一,多看有思想深度的書;第二,將自己的思想植根于現實的土壤之中。
讀大學,必先讀大師。“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大師應該是經師與人師的統一,也就是“道德文章,堪為師表”,不但有淵博的知識,有原創性、奠基性、開拓性、前沿性的學術成就,還能做到文以載道,是知識和品格完美結合的代表,是知行統一的典范。聽課和聽講座都是一種與大師進行思想對話的重要方式。
讀大學,除了讀大師,最重要的便是讀圖書館。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大學四年沒有安心在圖書館好好看過幾本書,那就絕對沒有真正意義上讀過大學。去圖書館借書還需要有個取舍的標準。雖然借一本書并不會浪費我們任何錢,但是浪費的時間可是再多的錢也買不回來的。對于那些膚淺的純粹是炒作的圖書最好是敬而遠之。而且在圖書館借書不要太過功利,不要以為只有跟考試相關的書籍才值得一看。
讀大學,還要學會“讀同學”。“讀同學”,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就是“讀大師”和“讀圖書館”的延伸。讀高中的時候每個學生側重的學科不會有太大的區別,但是,讀大學的過程中每個人的精力卻可能放在截然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會從不同的老師那里獲得知識,同學之間的交流自然也就相當于間接地從別的老師那里獲得了知識。積少成多,我們也就學到了更多知識。
二、不逃課的學生不是好學生。
剛剛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我真的有點被嚇到了!因為這個與我們的家長和老師日夜叮囑的絕對不可以逃課背道而馳。不過當我一點一點看下去之后,發現作者說得很有道理。雖然其中也有作者的一些較片面和偏激的言辭,不過有些地方真的值得我們去仔細斟酌。
作者列出了逃課的三大理由。
1,老師水平良莠不齊,很多老師唯一的本事就是誤人子弟。有些老師上課的時候只是一字一句地把別人寫的書念出來,而且年復一年。大學的圍墻紛紛倒下,學術和商業之間的藩籬也轟然倒塌。大學紛紛變成了出售文憑的工廠,大學老師紛紛變成了出賣學術良知的商人。如果你發現你的老師是這樣的人,那就趕緊逃課吧,別把寶貴的青春用來記無聊的筆記了。浪費一個筆記本不要緊,但是浪費的光陰卻永遠也要不回來了。
2,教學方式陳舊落后,填鴨式教學唯一的作用就是扼殺精英。“填鴨式”這種陳舊落后的教學方式在中國不但沒有被消滅,反而隨著大學擴招而得到了加強。上至清華北大,下至每一所專科院校,無不是老師在臺上讀講義,學生在臺下做筆記。在課堂之上,老師是絕對的中心,學生發表自己看法的機會少之又少。在這個方面,我覺得廣商的老師還是做得挺不錯的,我們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還是挺多的。
3,課程設置不合理,很多課程唯一的作用就是浪費青春。作者認為,公共課除了英語、體育和計算機,其他的好像基本上都沒什么用。他并不是說必須用就業之類的功利性指標來衡量大學課程的價值,更沒有否定馬克思主義是偉大、光榮、正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但是,當你和幾十幾百個人同時擠坐在教室里聽老師照本宣科,你是不是能夠用這些時間來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呢?
但是要注意的是,君子有所逃有所不逃。政治理論課以外的幾門公共課倒是要認真對待了。除了公共課之外,專業課同樣有很多無聊的課程。不過這些課程是否逃課還要看老師而定:如果老師照本宣科,那當然溜之大吉;如果老師在課堂上會講授很多最新的思想和觀點,就算教材過時了也是應該認真去聽的。不過,在判斷一門課程是否有價值的時候不能太過功利,目光不能太短淺。事實上很多目前看來沒用的東西以后就會覺得非常有用了。
三、戀愛:花開堪折方須折
作者認為,真正相愛的人絕對不會是因為跟對方戀愛很有用才跟他一起的,所以,因為戀愛有用或無用而鼓吹或反對大學生戀愛都是一件荒天下之大謬的事情。愛情不是計劃出來的,真正的愛情往往是在不經意的瞬間出現的。因為它具體會在什么時候出現無從可知,所以愛情不需要任何的計劃。有些時候我們真的不能不相信緣分。屬于你的,遠隔千山萬水他都會來到你的身邊;而不屬于你的,就算站在你的對面,你也未必注意到他的存在。也就如人們所說的“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見面手難牽”吧。
所以,感情是不可以勉強的。我們不需要刻意去追求一些無法預計的事情,還是乖乖地等待緣分的到來吧。
這本書確實讓我受益匪淺,讓我原有的對大學生活的一些想法和觀念產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本書,真的值得一讀!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后感 篇23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這本書是我剛剛畢業的表哥在我即將踏入大學校園時送給我的。記得暑假,我總是在家庭聚會時纏著他跟我訴說關于他的大學,我既興奮又期待。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算是他給我的一份開學禮物吧。面對大學新鮮陌生的環境,我有點擔憂。于是想到《讀大學,究竟讀什么》或許可以給我一些指示,帶著疑問,我便進入求知的海洋。
這本書的內容都是給大學生的一些忠告,雖然有的是一些大道理,比如大學期間要多看書、學好英語等等。但不管我們愛不愛聽,相不相信,這些忠告都有一定聽取性的。畢竟這些都是前輩給我們的經驗教訓,我想我們沒有必要因為叛逆,犧牲我們的青春來印證這些的忠告的真實性。
我想我在這本書找到了我想要的。在書中談到專業時有這樣一句話:“冷門未必不給力,熱門往往很坑”。我想被分到冷門專業的人都會很懊惱吧,覺得自己應該要去讀金融會計等熱門專業,這樣才比較有“前途”可是誰不想去呢?我突然想起了在上專業導論課時老師講的一句話:只怪你分數不夠。是呀,你競爭不到那些熱門的專業,所以你理應到競爭小的專業再跟別人競爭。
熱門專業就一定好嗎?我有時在想,這些熱門專業都被別人探索、搜刮完了,再在這樣的基礎發展還有意思嗎?或許,從樂觀的角度去思考,說不定冷門專業,卻是熱門前途呢。誰會知道四年后社會會發生什么?流行什么?熱門專業又會是什么?說不定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就會像現在的軟件工程、金融會計等等熱門專業一樣,人人都想擠破腦袋沖進來。社會發展日益完善,老齡化愈發嚴重,我想以后對這方面的人才,需求將會越來越多。所以那些還在為處于冷門專業而懊惱的朋友們,不要覺得自己倒霉不幸運,或許幸運在某一時刻就會降臨。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碌碌無為,而是創造更好的條件去抓住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當然我也不是贊成書里的所有忠告,比如“不逃課的學生不是好學生”我就不認同。老師上課,我們都要到席,不管你喜歡與否,你都應該尊重他的勞動。你可以上課不聽做你的事情,你可以看書寫作業,但是逃課就不應該提倡了。況且學校在這方面管得也挺嚴格的,所以這種忠告不是對誰都適合的呀。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在我開學的第一個星期我就讀完了。有時候覺得多翻翻,看看,挺不錯的。它能在你頹廢的時讓你重燃起學習的激情,我就是這么做的。不可否認,讀完它后我在開學的第一個月就讀了五本課外書,也挺欣慰的。所以朋友們,在你迷惘的時候就翻《讀大學,究竟讀什么》吧,它可以給你一些啟示。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后感】相關文章:
讀《讀大學,究竟讀什么》有感范文04-06
讀《讀大學究竟讀什么》有感05-19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勵志文章12-06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讀書心得06-17
讀《讀大學究竟讀什么》有感1000字04-16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的人生感悟05-05
勵志書籍:讀大學究竟讀什么04-19
《讀大學讀什么》的讀后感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