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教養(yǎng)》讀后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良好的教養(yǎng)》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古人朱熹曾說過:“涵養(yǎng)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他認為做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行為舉止透顯著自身教養(yǎng)的高低,我們應該把教養(yǎng)這種美好的品德展現(xiàn)出來,延續(xù)下去。
前不久看了《良好的教養(yǎng)》這本書,里面描述了許多關于教養(yǎng)的故事,也教會了人們如何做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這本書引發(fā)了我對“教養(yǎng)”的思考。我想起不久前發(fā)生的一件事情,事情是這樣的:在長江三峽的一艘游輪上,一對外國老夫婦取餐時,發(fā)現(xiàn)吃的都被拿光了。而他們旁邊的中國游客,每個人面前都是幾個大盤子,食物聚摞成塔,根本吃不完。外國夫婦于是向工作人員投訴,讓人吃驚的是;這對外國夫婦并不是投訴自己沒吃到東西,而是覺得是食物浪費太可惜了。
從這件事情中就可以看出很多問題,一、取餐時,把食物都拿光,完全不考慮后面的人有沒有吃,這是對別人的不尊重;二、拿走的食物聚摞成塔,吃不完又成了一種浪費,這是對食物的不尊重;三、這種行為不僅有損了個人形象,也有損了國家形象,這是對國家的不尊重。這三個不尊重都是不文明的、教養(yǎng)欠缺的表現(xiàn)。由此我們就能懂得,很多事要為他人著想,珍惜糧食,行為注意形象,做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
在這我又想到了我們平時吃飯,總是剩飯剩菜的問題,我很想問大家,把飯吃干凈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么?其實我們不想吃,完全可以不盛那么多。
吃飯時對食物的態(tài)度,可以反映出對“自由”的態(tài)度,換句話說,就是可以看出你的教養(yǎng)。所謂“自由”,不是說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能控制自己不去做什么,這是一種自律意識。自律的人,能按照自己的原則去行動,尊重自己的需要,清楚自己該吃多少,能吃多少,并且把飯吃干凈。
把飯吃的干干凈凈,本是一種生活常識,習慣性剩飯,不僅是浪費,更是教養(yǎng)欠缺的體現(xiàn)。無論在過去糧食匱乏的年代還是物質日益豐富的今天,節(jié)儉都應是根植于心的傳統(tǒng)美德,珍惜食物也是一種教養(yǎng)。
《良好的教養(yǎng)》還讓我聯(lián)想到了關于美國運通公司總裁哈維的一個故事。哈維上初中的時候, 校長帶她們去參觀博物館,去到的時候,哈維看到在博物館的門前坐著一位老乞丐,老乞丐的面前放了一個玻璃罐子,于是哈維往玻璃罐子里面丟了一枚硬幣,罐子發(fā)出響耳的“哐當”一聲,哈維覺得做了一件好事,正開心著,可是,老乞丐只是抬起頭,面無表情地看了哈維一眼便低下頭去了,哈維納悶極了,正準備轉身離去。然而,站在不遠處的校長目睹了這一切,就把哈維喊了過來,校長問哈維:“哈維,你是不是因為給了老乞丐硬幣他卻沒有跟你說謝謝,而感到郁悶呀?”哈維點了點頭,校長就悄聲告訴哈維應該怎么去做。過了一會,只見哈維輕輕走到老乞丐面前,輕輕把硬幣放到罐子里,這時罐子沒有再發(fā)出響耳的“哐當”聲,老乞丐抬頭,對哈維微笑了一下,親切地說:“孩子,謝謝你。"哈維怔住了。校長對哈維說:“哈維,你看,想要別人說謝謝就是這么簡單。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都值得被尊重。”哈維終于明白了這個道理。
對待弱者的態(tài)度就是一種教養(yǎng),我們的一生都是無形的,沒走到終點,誰也不知道自己是誰,可是教養(yǎng)會跟隨我們的一生。“教養(yǎng)”是一個人身上最好的名字,做一個好人比做一個壞人重要,做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比做一個沒教養(yǎng)的人更受歡迎。強者對待弱者的態(tài)度,反映的是一個人的素質,一個社會的良心,善待弱者,只有有教養(yǎng)的人才做得到。不管自己有多強大,都會遇到困難,都不會過得一帆風順,可是他的教養(yǎng)促使他幫助過別人,別人才會在他落難時幫他一把。
“品德,應該高尚些;處世,應該坦率些;舉止,應該禮貌些。”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就很好地闡述了“教養(yǎng)”,在生活中,我們確實應該做到舉止禮貌得體,因為,你的行為,體現(xiàn)了你的教養(yǎng)。
【《良好的教養(yǎng)》讀后感】相關文章:
《由內而外的教養(yǎng)》讀后感08-24
《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教學實錄04-24
教養(yǎng)的芬芳記敘文03-15
《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優(yōu)質教學設計03-05
良好的家風初三作文12-21
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