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范文 (精選13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 1
教育,總是讓人感覺是那么遠大又似沉重的話題,能讓教育自由呼吸,那是多么令人向往啊!最初也是這個原因,吸引我要認真讀一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走進李希貴老師的教育課堂,深深的感到:原來教師可以這般自由,學生也可以這樣自由,如此自由的教師和學生,怎會沒有教育的自由呼吸呢?
“教育”,這個內容好像有點大了。是啊,雖然自己是教師,可真的一直不敢輕言教育,總感覺“教育”是領導者的事兒,而自己只是從事著與教育有關的一份工作而已。但李希貴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讓我覺得,我所從事的不是與教育有關,而是就是教育!
“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就是這句話,讓自己瞬間有份感動和責任,有點微微波瀾和“蠢蠢欲動”。雖然我知道真愛和寬容背后的辛苦和付出,但我還是慶幸自己在教育的軌道上不曾脫軌。
“一個孩子對一門課程的喜愛,有時并不是基于課程本身的什么價值,而很可能是一些常常被老師們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細節。當孩子從細微之處感受到了老師真誠的.愛,當孩子同樣愛上了自己的老師,也就是孩子熱愛這門學科、熱愛學習的開始”,身為教師,對教育的萬分熱愛和忠誠,不如對學生的十分真心和愛護更有意義!
“教育有時就是這樣奇怪:我們耗盡心血和時間經營的——例如課堂教學中老師苦心孤詣的講解輔導——很快就會被孩子們忘掉,而我們無意中播下的種子,卻在孩子生命的原野里長成了一棵大樹,讓他們受益終身。每一位善于思考的老師,都應當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我們究竟該怎樣把這種‘有意的’教育和‘無意的’教育結合起來”。真所謂“言傳不如身教”,絞盡腦汁追尋課堂環節的完美,不如身體力行,潛移默化,給學生一份本真的生活課堂,真愛為基礎的“無心插柳”怎能不是“柳成蔭”呢?
“其實,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錯誤,就像學習走路的幼兒跌跟頭,絕大部分和道德品質并沒有多大關系。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給予孩子一份成長過程中特別需要的寬容”。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學校是每個人可以犯錯誤的地方”,那么我想,老師就應該是能給予犯錯誤的學生最大寬容的人。“讓孩子們學會從自己的差錯中獲得真知是教師的本分”。
如此看來,教育并非空口而談,也不是高高在上,更不是遙不能及,只要我夠真誠,有真愛;夠善良,有寬容,那么,身為教師的我每一天都在與教育同行。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 2
尊重學生,相信學生,這是讀此書的又一收獲。李希貴老師在書中說:“學會用生態的多元的觀點來看我們的孩子,我們就會發現大樹有大樹的風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
地球正因為生物的多樣性,才顯得如此生機勃勃、如此美輪美奐。”“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
”“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復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里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里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
”多么樸實的語言,而他就是用這種樸實的語言將教育的大道理解釋的淋漓盡致。在我們的教育生活中,教育的確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就足夠了。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的充分尊重,也就是當他開始自己教育和自己完善時,也就是當一個人的思想有意識地打開始。
一個孩子對一門課程的喜愛,有時并不是基于課程本身的什么價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細節,當孩子從細微之處感受到了老師真誠的愛,孩子同樣愛上了自己的老師p>
在《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中讓我最為感動的'是貫穿在本書所有文章中的一個愛字,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學生的愛。愛是理解,愛是信任。李老師常常換位思考:
如果我是一個學生,他和學生分享快樂和悲傷,有情感交流,有精神交流,有默契的行動。他能敏銳地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知道如何用最美的語言激勵學生
當教師難,因為學生們很稚嫩,需要細心呵護;因為容易受熏陶感染,因此要盡可能地給予正面積極的影響。李老師在課堂上,逗學生在樂中學;在課外,引學生玩,讓學生在社會交往中去感受人生,在感受別人愛的過程中,學會愛人。
今天,作為教師,在學習和享受李希貴先進教育思想的同時,最重要的是要不斷嘗試,在嘗試中反思,在反思中升華,不斷豐富和拓展新的教育思想,使自己成為真正的教育家。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 3
初讀這本書時,油然而生的是心靈的一次次震撼和感動。再次沉浸其中,給我帶來的則是更多的理性思考和奮斗的欲望。 真的,就如李希貴老師在書中提及讀過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一百條建議》后的切實感受:“當我第一次翻開這本《給老師的一百條建議》時,我真的感到‘眼前一亮’。蘇霍姆林斯基像一位長者,與我們促膝而坐,娓娓敘來,你絲毫覺察不出一位教育家的居高臨下,他用非常樸素的語言,說了一些我們每天都經歷著的事情,講了許多令我們恍然大悟卻又淺顯易懂的道理。那時我的感覺,猶如置身霧氣彌漫的原野,找不到路徑,看不清方向,忽然間,云開日出,陽光明媚,我這才驚喜的發現了雖和自己近在咫尺,而先前卻視而不見的真實的教育風景……我終于為自己的漫漫教育旅途找到了一位真正的引領者。”
這也正是我閱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后的真實內心寫照啊!文章語言樸實真切,道理深入淺出。李希貴老師將抽象的理論、先進的理念融會到每一個具體的教育細節中,通過一個個生動的、親歷的教育案例,讓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他教育無痕的藝術魅力和個人對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讀罷讓人感嘆不已。在本書中有幾句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為四十歲作準備!”這是李希貴老師在介紹高密一中的時候提到的'該校校訓。“為四十歲作準備!”心中豁然一亮,同時又萌生一種緊迫感——越來越接近四十歲了,我準備好了嗎?列寧說:“四十歲以前的面容歸上帝負責,四十歲以后的面容歸自己負責。”—聯想到由于年少時沒有好好讀書,工作后又總是給自己找這樣那樣的借口,導致文化底蘊欠缺,教學業務不夠扎實而帶來的無窮遺憾。此時,每每沉浸于書中,就猶如置身于生命的林子,震撼與感動,激情與希望時時涌上心頭。
通過閱讀的深入,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讀書對一位老師的個人成長起著深遠的影響。李希貴老師告訴我們:“教育是與讀書連在一起的,書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養成,民族素質的提高,乃至學習型社會的構建,都離不開書。一個人在他相應的年齡階段,如果沒有讀過適合他的書,那將是終生無法彌補的缺憾。”他感慨道:“我真正的學習是從讀書開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使我頓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頓悟了人生。” 與教育名師相比,我們比較多的只是抱著學以致用的思想、囿于操作層面的專業技能所表現出來的匠氣,而往往缺少一種基于文化底蘊和深厚思想上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立足當下,著眼一生,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閱讀,并用筆促進自己的思考—這是促使自己成長的科學途徑。
可每當動起筆來,卻發現自己的文字是那樣的笨拙,有時心里的感受很強烈,可傾吐出來的文字卻很“蹩腳”,常常會很苦惱。后來靜心細想,這文字吐納的過程也應該是文筆漫長的、艱苦的修煉過程吧!重要的是:我在成長,我在寫,我的文字印刻著我的成長。在成長的過程中,我一定會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命形態,找到一條屬于我自己的道路。
“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書中,李老師以他最為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教育案例。每一個案例中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折射出他教育無痕的藝術魅力。對待學生成長中的犯錯,他沒有用成人的是非觀念判斷學生,也沒有用道德的標尺衡量學生。而是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深入的了解,以寬容的心態,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采取各種方法,幫助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改正了錯誤。他告訴我們:在教師的心目中,不應該有壞學生,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學生。
我不由得想起了曾經經歷過的一個教育案例,那是一個二年級的小女孩,向來喜歡男孩子打扮,下課也都是和男孩子一起玩。性格外向,但報復心很強,誰要是得罪了她,她就會千方百計的找機會報復一下,或語言打擊別人,或向老師打小報告。在我發現這個現象后,意識到這個孩子可能很嚴重的心理問題。
我于是找到孩子的家長,原來她的父母四十多歲才晚年得女,對她自是溺愛異常。家族里的兄弟都寵著她,不但帶著她瘋玩,而且極度偏愛,慢慢地就造就了她男孩子般好強頑皮而又霸道的性格。家長還告訴我,上了幼兒園后,因為她個頭瘦小,父母怕她被人欺負,就告訴她:“別人要打你,你就打她。”可是現在每天放學,總有幾個家長向他們告狀:“你們家孩子欺負人。”搞的他們現在都不敢接孩子了。
看來,問題就出在 “不能被人欺負,別人要是打你,你也打他”這樣的一句話上。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家長對孩子的一些教育態度。一方面是寵愛、溺愛、“不能被欺負”,導致孩子與人相處,形成不吃虧的心理暗示。另一方面,是性別認同問題,社會對女孩子的要求是溫柔、善良,對男孩子的要求是勇敢、堅強。這位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點偏向于男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也自然而然的向這個方向發展。
了解這些情況后,我采取了相應對策:參加小組活動,讓她多和班里表現出色的女孩子一組,互幫互助,從她們身上多發現優點,老師也相機的表揚這些孩子,無形中給她樹立榜樣。善于發現她的閃光點,在表揚的同時,再給她提一些小小的建議,這樣她就很樂意的接受了。
另外,告訴她的父母,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從自己的言行上影響孩子,愛和管要分清。經過大半學期的努力,她的言行有了很大的改變。有一天竟然穿了一條漂亮的裙子上學了,我從中感受到了教育的成就感。由此,我不由得感悟到:我們對教育不僅要付出滿腔的摯愛,還更應以理性、期待的目光關注著每個孩子的成長,就一定會看到一朵朵花兒次第開放的美麗風景。
“把成功設計成一種危機。”這是李希貴老師引領我們以另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重新解剖成功的內涵,加深對成功的理解。是的,當我們在工作中的某個階段取得些許進步或成功時,往往心情是那么的愉悅,甚至有些陶醉。很少冷靜的思考不足之處,而這在以后的工作中就隱藏著無形的危機。把成功設計成一種危機,將會給自己每一個新的起點前,作一個善意的提醒,讓前行的每一步都踏踏實實地走下去。其實這也是我們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最佳路徑呀!
“管理,應當從提倡什么切入。”我也曾思考過這個問題,并嘗試從實踐中尋找最佳方式。記得我剛到一所農村小學支教不久,看到每次收上來的作業,大都是臟亂的頁面,屢次三番的要求學生書寫要認真,頁面要保持干凈。可收效甚微,心情很惱火。究其原因,大多數低年級孩子課間喜歡玩拍紙牌游戲,玩的那個盡興呀,等一上課再看看他們的小手,都已經是臟兮兮的了。找到了原因,就要想對策。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可如何把規定轉化為學生自覺的行為?在一次檢查家庭作業后,我拿出手工做的小禮物,對孩子們說:“我要把這個小禮物送給郭子葉,我呀最喜歡郭子葉的手了。大家想知道為什么嗎?”看著孩子們滿臉的疑惑,我叫郭子葉走到講臺前,舉起她的手,笑瞇瞇地對孩子們說:“郭子葉的手最干凈,最漂亮,所以每次寫作業也最干凈、最認真!這就叫‘字如其人’”。此時,我把小禮物放到了郭子葉的手里。看到班里學生臉上都流露出羨慕的神情,我趁熱打鐵:“其實,我們班每個孩子都有一雙美麗的手,我要看看誰最聰明,讓我在批改下次作業中,仿佛看到你干凈漂亮的手”。從那以后,上課之前,孩子們都爭著到水池前洗手,臟亂差的作業在我們班逐漸消失了。此時我真切的體會到了“只有當規定演化為學生發自生命自覺地習慣,教育管理才能達到它應該達到的最高境界。”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塊巨大的教育磁石,深深吸引著教育戰線上的你我他,它給我們的身心注入一股股新生的力量,我們也必將傳遞著力量,和著行動的步伐一起走向“自由呼吸”的教育明天!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 4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我被其中的教育理念、觀點、方法、做法深深吸引了。使我受益匪淺。
讀完這本書,我想用前言中的一段話來表達我讀后的感想,“教育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崇高事業,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而且是思想與思想的交流,情感與情感的溝通,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教育是造福于他人同時也使自己獲得幸福的偉大事業。”李希貴老師用他二十多年教育實踐向我們詮釋了怎樣使孩子獲得有幸福感的教育和教師怎樣從辛勤勞動中體驗工作的快樂。
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孩子也是如此。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尊重全體學生,讓課堂響著不同的聲音。讓孩子敢于打破權威,具有批判精神,是尊重生命,發展個性的價值取向。
新的學生觀、育人觀逐步形成。老師的心目中不應該有壞學生,拿起表揚的武器,機智地面對得意忘形的孩子,多一把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協商促進發展,用“比值”衡量成績……這些新思想、新觀念,成為老師們的共識,成為李希貴堅定的教育理念。
只有把學生當成活生生的人,深入他們的精神世界,像朋友一樣與他們同歡樂共憂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喚醒、張揚學生的潛能,使他們的潛能發揮到極致。正如李希貴老師所說:“學生的潛能就像空氣,可以壓縮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廣廈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 5
王雪劍今年寒假收到一本書,是李希貴老師所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當我第一次得到這本書時,我非常高興。作為一個剛剛開始始踐教育的人,我迫切需要這樣一本書來指導我。
李希貴老師在書的開頭寫道:教育很簡單:一腔真情,一腔寬容,等等。
這句話讓我很感動。在學生的情感世界里,很多事情都很簡單。他們對世界的認實是:1=1,極其簡單的模式。只要你關心他,愛他,他的心就會充滿感激。
特別是廣大農村中小學生是留守兒童。平時,只有年邁的爺爺奶奶為他們做飯,并提供一些物質支持。他們心中缺少父母,同齡人在情感上關心和愛護。因此,他們渴望從學校的老師和同學那里得到情感上的安慰和鼓勵,獲得精神上的滿足。
這個現象在李希貴老師的書中有著很深的研究,比如書中說到過“教育的成功是用情感去改變一個孩子的心靈。”
我們教師的責任,在淺層意義上是傳授知識給學生,也就是“授之以漁”。當然,絕大多數教師并沒有停留在這個層次,這只是傳統教育對教師的要求。新教育,新思路,新課改都對當代教師提出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在“授之以漁”的前提下,要交給學生們更多的文明禮儀,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讓他們切切實實的感受到師生、學校、社會跟他們的關愛,讓他們能夠在校園里自由自在、愉快的學習成長。
當然,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錯誤,就像學習走路的幼兒跌跟頭,絕大部分跟道德品質沒有多大關系。只有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給我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寬容。
因此,當學生犯錯時,不要再責怪;當學生大膽發言時,給予鼓勵。學生成長的道路上跌跟斗,犯錯是不可避免的。這些錯,其實是他們成長的一個“里程碑”,但是這個“里程碑”能否建立跟我們教師有不小的關系。
因為,他們的過錯,只希望得到我們老師和家長更多的.關注。這時,作為教師的我們首先該做的不是詢問是誰的對與錯,而是該給予他們心靈上的安慰,教會他們為人處世的道理,相信自己的學生,他們簡單的世界觀里會給出你最想要的答案。
我也一直在思考: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什么?這個問題一直是我們大多數老師的問題,書中給出了答案:
最好的教育應該著眼于孩子生活的發展,關注孩子的心靈,讓師生感受到自由、快樂、幸福的教育。這樣的話,我們的學生就能夠更好的,更自由的呼吸教育,接受知識,掌握人生的真諦。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最深的是,更多的寬容不僅會給老師留下豐厚的財富,也會為學生的未來塑造良好的品質,讓他們更容易與人相處,在社會上取得成功。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 6
教育其實可以很簡單:充滿真愛,包容一切,就能收獲良好的效果。我們之所以覺得教育復雜,只是因為人為地增添了許多不必要的因素。如果我們能將孩子們視作活生生的個體,讓校園里充滿民主和平等的氛圍,讓老師和學生都能在校園中自由呼吸,那么他們的內心就像自由開放的花朵一樣,在這個生命的田園中茁壯成長。
閱讀這本書是一種享受,一種心靈的震撼。文章中透露出智慧,沒有空洞的理論,也沒有呆板的說教。作者用最樸實的語言,通過生動的教育案例展現了他的心路歷程,展示了他獨特的理念。在書中,李希貴老師用三個主線將來源于生活、實踐的小故事串聯起來,每個故事都融入了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這些點滴心聲真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這三個主線分別是教學線、教育線和管理線,而這三者的核心是一種"人"的精神,一種尊重人、欣賞人、珍愛人的寶貴思想。
李希貴教授在他的著作中提到:“我們應該學會用生態的、多元的視角去看待我們的孩子,因為大樹有著自己的風采,小草也有其獨特的魅力。地球之所以如此充滿活力和美麗,正是因為生物的多樣性。”不應該再僅僅通過學習成績來評價每個學生,而是要尊重他們的個性和特長,給予他們自由廣闊的發展空間,使他們的精神生活能夠自由呼吸。作為教師,我們應該通過我們的教育工作,讓學生充滿自信,這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李希貴老師在他的人生感言部分曾經談到:我真正的`學習生活是從讀書開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使我頓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頓悟了人生。閱讀不但可以改變教師匱乏、勞累、繁瑣的人生狀態,而且閱讀積累得越多,越是給孩子們攀爬的階梯搭建得更結實,更長遠。作為一名教師,除課本、教學用書和練習冊外,更應該博覽群書,心中沒有淵博的知識怎么能夠在課堂上旁征博引,引領學生進入知識的殿堂?多讀教育理論書籍,廣泛閱讀名人著作,豐富自己的知識,歷練自己的語言,使課堂教學更加精彩。這一世人皆知的道理,就看誰能堅持做到,做到了,就能讓自己在教育工作中自由順暢地呼吸。
總之,《喚醒呼吸的教育》是一本令我深受啟發的好書。閱讀過程中,我不僅從中汲取了許多知識和智慧,也感受到了作者對自由思考的重視。在這里,我想以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作為結尾:“一本好書最重要的并非是它所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所引發的思考,就像美妙音樂并非只在音符中,而在于我們內心的共鳴。”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 7
閑暇之余,虔誠地拜讀了李希貴《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我欽佩于李老師對教育改革的魄力與智慧,也欽佩于他對教育的深層次的獨到見解。掩卷沉思,李老師的一句話一直在腦海中呈現,“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是啊!沒有愛,哪有教育。
正因為有愛,才會“教育,應該從平等開始”;才會“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才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才會“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很重要”……因為有愛,才會把學生當人來看待,給予信任與尊重,才能讓老師和學生都真正擁有能夠“自由呼吸”的教育。
如今的教育最大軟肋就是缺乏對學生的關愛,對人格的尊重,以及對錯誤的寬容。面對一個個鮮活而充滿朝氣的生命個體,我們教育者應該更多的是對生命本質的理解與感悟,而非自己的.功成名就!
愛的教育是寬容與尊重。把孩子當成活生生的人來看待,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保護他們的自信心,保護他們的求知欲。多一份寬容,就讓孩子多一份希望。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讓他們發自內心愛上學習,教育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愛的教育是賞識與激勵。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潛能,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而教育的責任就是讓每一個孩子抬起頭來走路。莎士比亞說過“贊賞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都渴望得到陽光。教育應該多些賞識與激勵,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學生有被認可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首先要有愛,更要像李希貴老師一樣會愛,才能奏響愛的旋律,教育才能走上一條康莊大道。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 8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此書有三條線索,一條是教學線,主要是寫語文教改的起因和過程;第二條線是教育線,主要寫了他對學生觀的變化;第三條線是管理線,主要寫了他從管理學校到管理全縣的教育,進而到管理全市的教育。這三條線都體現了人文化的管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學中,他從一個普普通通的語文老師做起,開始了對語文教育的實踐與反思。他在書中說:“長期以來,用數理化的教學方式進行語文教學,已經嚴重違背了語文教學的規律,訓練代替不了積累,沒有大量的誦讀、感悟和體驗,語文水平就不可能得到提高。”書中還引用了東晉大詩人陶淵銘說過的話“好讀書而不求甚解”。“好讀書”,也就是廣覽博讀,正是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必由之路。而今天的.語文教學實際情形卻走的是與之相反的路:不“好讀書”,而好求“甚解”,這正是當前語文教學的最大弊端。面對這種情形,他大膽實行了語文實驗室計劃,這種開放式的閱讀和寫作,把閱讀的權利還給了學生,讓學生擁有了學習的自主權。
身為一名教師,我也感同身受,為了所謂的提高學生成績,我們只顧眼前的利益,把學生大量的時間用在機械、重復的練習上,課堂上大量的講解擠占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老師的辛勤付出換來的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作為一名學校的中層,作為一名教師,我不斷的反思自己的教學。把課堂還給學生,讓閱讀充盈學生的心靈,讓閱讀使學生成長的歲月充滿快樂,引領孩子們走進豐富多彩的世界,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責任。廣泛的閱讀是一種積淀,是一種積累,更是一種應用。蘇霍姆林斯基說:“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沒有帆,也沒有風。閱讀就是獨立地在知識的海洋里航行。”
讀完此書,我的另一個感受是:作為一名教師,除課本、教學用書和練習冊外,更應該博覽群書,心中沒有淵博的知識怎么能夠在課堂上旁征博引,引領學生進入知識的殿堂。
李希貴老師在他的人生感言部分曾經談到:我真正的學習生活是從讀書開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使我頓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頓悟了人生。閱讀不但可以改變教師匱乏、勞累、繁瑣的人生狀態,而且閱讀積累得越多,越是給孩子們攀爬的階梯搭建得更結實,更長遠。多讀教育理論書籍,廣泛閱讀名人著作,豐富自己的知識,歷練自己的語言,使課堂教學更加精彩。
尊重學生,相信學生,這是讀此書的又一收獲。李希貴老師在書中說:“學會用生態的多元的觀點來看我們的孩子,我們就會發現大樹有大樹的風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為生物的多樣性,才顯得如此生機勃勃、如此美輪美奐。”不要再用單一的學習成績去評價每個學生,尊重孩子的個性、特長,為孩子提供自由廣闊的發展空間,讓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夠自由呼吸。通過我們的學校教育,讓學生充滿自信,這是我們每一個做教師的責任。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 9
“李希貴”這個名字是從我們教學副校長口中得知的,當時校長對此人的評價是“中國為數不多的能稱為‘家’的教育工作者。”我因而買了兩本李希貴的著作《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和《學生第一》。在看完第一本著作的時候,我不禁感嘆于作者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和實事求是的做事態度。他總能從最小的切入口來展現隱藏在背后的深刻教學思想,李老師的'筆墨更多的是用在敘事論事,全然沒有長篇大論的說教和獨斷。這大體也是為什么我愿意讀完這本書,并有沖動為他寫點文字的原因吧!
這本書按作者的意思是由三條線索鋪陳開來:一條線是教學線,主要是寫語文教改的起因和過程;第二條是教育線,主要寫了作者的學生觀的變化;第三條線則是管理線,主要講述了作者如何從管理一所小學校到管理一個縣,再大到管理一個市的教育。但不管是哪一條線索來看,我都可以感受到作者是秉著“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目標去實踐和奮斗的。
自由呼吸的教育究竟是什么樣的教育?這個問題在我看到封面時就想知道答案的。作者在書中講述了一個有趣又發人深省的案例:在他管理的學校曾經因為師資原因,無法為其中兩個班級配備語文教師。因此,這兩個班級在語文課的大多時間里就是去閱覽室讀自己喜歡的書。可令人稱奇的地方在于,這兩個班級在語文階段性考核的表現絲毫不亞于其他有專門語文教師執教的班級,而且在寫作這塊的得分還高于對方。像類似的案例在書中還能找出不少來。所謂自由呼吸的教育就是還學于生,學習本就是學生的事情,學生有學習的自由,他們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教師應該尊重規律、尊重事實、尊重學生。自由呼吸的教育還提倡要讓教師懂得自由呼吸。教師只有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呼吸才能明白學生需要怎樣自由呼吸的教育。
閱讀是幫助教師走出封閉空間,呼吸到自由的不二法門。做會自由呼吸的教師就要學會如何通過閱讀來解放束縛自己思想的枷鎖。很多時候,我總是抱怨沒有時間閱讀,原因是我要批改很多作業,找很多學生談話,還要備數不完的課以及處理生活中無止境的瑣事。但,李希貴老師在結束部分寫道:做人做事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是啊,作為教師必須在亂麻重生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重心,有時候我應該舍得停下手中的活兒,靜下心來去閱讀幾段有關教育的體悟和經驗的文字,或許這樣會大大提高自己辦事的效率,因為方向明確了,思路清晰了。
自由究竟是什么樣的味道?我想,自由應當是我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知道如何得到;自由還是我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并且知道應該斷然舍棄。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 10
這學期我們教研組共讀的是李希貴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我趁閑暇的時候,翻了幾頁。但感觸頗深。
書看到一大半,我已經被李老師那博大的胸懷、深邃的思想、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而深深感嘆了。在拿到這本書之前,還以為不過是一個教育者為自己立傳罷了,讀著讀著就不由自主地被他的理智的成熟的工作熱情所鼓舞,為官能如此深入地大刀闊斧地改革,不客氣地說,我周圍還沒見一個。敢想敢做,而非凡成就的取得都緣于一顆誠摯地熱愛教育的心靈。
尤其當看到“語文實驗室計劃”時,不由怦然心動,“語文教學原生態”仿佛一股清泉從我思索的荒原中流淌而來。這項實驗最大的改變是課程安排:每周只用2課時完成教材規定的學習任務,而把4課時拿出來,讓學生到自修室去學習。想到今天的語文課,由于很多學生已經對復習厭倦了,可是下周2就考試,我很想讓學生去讀課外書,可對考試成績又有點擔心,于是雖然課本復習味同嚼蠟,我依然按部就班地領著學生復習。學習沒有樂趣,沒有自主性。追究原因,還是沒有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最好的教育應當是著眼于孩子一生發展的`教育,應當是關注孩子心靈的教育,應當是使師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樂的教育。”我不禁自問,我的學生在課堂上自由呼吸了嗎?下學期我要在學生課外閱讀上動動腦筋,完全可以把課外閱讀引入課堂,“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沒有帆,也沒有風。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 11
一個多月前,學校為我們每位教師購買了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剛開始讀也沒覺得太特別,隨著讀的越多,越來越被吸引。這就是名家的魅力吧,更是讓我認識到:用心做教育才是我們教師最好的選擇。
李希貴老師就是真正地在用"心"做教育,真正為了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和未來發展著想。他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我想我們很多老師也一定遇到過,只是我們通常的做法無非是心不在焉、草草了事,本來應該多想想再采取行動,卻可能沒有為學校、為孩子真正解決過。
相信讀過這本書的都還記得一則名為《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的故事,它對我的觸動很大。故事是這樣的:在課間有學生用手機播放音樂排練舞蹈,一名學生在飛快跑過時順手牽羊,把手機撿起來揣兜里走了。正好被李老師看見,現場抓住還是假裝沒見呢?最終在操場見到了真人,并完美解決了此事。學生丟東西,這樣的事情我也經歷過,不過是費了很大周折才解決事情,卻又丟了師生之間的信任和感情。雖然知道"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對孩子要多一份寬容,我卻在遇到事情時解決的依然是不那么完美。
不斷地閱讀,我明白了十多年來,學習過遠處的揚思中學、杜郎口中學、白潭中學,近處的學校也去了好多,其結果都不盡如人意,那是因為看到的聽到的只是別人的'成果、經驗,而我們沒有過多地關注、體驗教育的過程,感悟名師的內在文化底蘊。
這本書我還沒有讀完,但是一定會堅持用心讀下去,最后借李老師的一句話:“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來激勵自己:作為教師必須善于發現,有一顆敏感的心,而這種敏感來源于我們內心的愛和責任感。教育事關千家萬戶,關乎國家未來,作為老師我責任在肩。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 12
寒假期間,我閱讀了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來充實自己,我被封面上的“自由”二字吸引,我們的教育可以自由,那是多么值得期待的事。帶著這個期待,我開始閱讀此書。
這本書由多個教育故事組成的,每一個故事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享受著、思考著,越發感受吸引我的不僅僅是書名的自由,更具有吸引力的是這本書中所折射出一位教育改革家的嶄新教育理念和豐富的教育智慧。之前閱讀過魏書生老師的'書籍《我是這樣做教師》,兩本書皆有異曲同工之妙,我想一個人真正的能力與魄力可能在重大的時刻或緊要的關頭才能表現出來的,但他卻在不關緊要的時刻,在瑣碎的日子里形成的,我們要重視日常的平凡教育生活,著眼于日積月累,教育生活才會有滋有味。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 13
教育家李希貴提出“自由呼吸的教育”深深吸引著我,一連串的問題冒出來“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素質教育”“什么是自由呼吸的教育”。就這樣,我懷揣著好奇心和求知欲讀完了這本著作。每讀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就如同給我的心靈進行了一次洗禮,仿佛我在與大教育家促膝長談一般,使我的教育理念不斷的更新完善。
我是一名懷揣著夢想踏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我的教學經驗雖然尚淺,但我卻擁有著無限大的激情。學校領導信任我,任命我為四年級的班主任。但或許是我低估了四年級的教學難度,沒能做好充分的思想及心理準備,有時真的覺得,自己就如同一臺工作機器,要面對處理不完的工作和突如其來的“糾紛”。面對41個古靈精怪的小家伙,我居然開始有些束手無策了。無奈之下,我學著“偽裝”自己,戴上“嚴厲”的面具。孩子們每一個細微的小動作,都會立刻盡收我的眼底,哪怕只是動動鉛筆,諸如此類的“小細節”我都是不被允許的。但是我漸漸發現自己的方法有些顧此失彼,我忽略了孩子們的年齡特點!現在的他們,好動、好玩兒、都是他們的特點。在這一時期,我若硬是要求他們不許這樣不許那樣,他們自然無法達到我的要求,這不僅會讓孩子們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也會使我和學生之間產生矛盾和隔閡,百害而無一利!
而李希貴老師所說的“有點落葉怕什么”卻使我茅塞頓開。是呀,樹葉,隨風而落,會飄到屋頂、會飄去湖邊、哪有撿完的道理!試想一下,一名年輕的教師怎么還能拿著老一套的教育理念來育人呢?太落后了!再試想一下,有點落葉怕什么,那么孩子們在課堂上有點不違紀的小動作又怕什么呢?
素質教育,除了學習,還有很多可開發可創造的地方。我們班的學生是多才多藝的.,但我把優秀的標準單純定為學習,導致很多孩子只能是偷著畫畫、折紙。李希貴老師再次為我帶來了一方清泉:哪里閃光就打造哪里。我們班有一名男孩,特別調皮,甚至有些多動,我疲于對他錯誤的糾正,對他特長的開發很疏忽,但有一點,這個孩子畫畫非常棒,在班里數一數二。現在想來,這名學生不正是未來的達芬奇嗎,我評價學生的標尺太窄了,差點扼殺了他。
教育是一門藝術,人人都在探索。我是一名新教師,擁有書本上的理論是遠遠不夠的,在實際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細節要慢慢體會、琢磨,在實踐中慢慢成長。努力使我的學生在自由呼吸下成長,使我的學生成長為幸福的人。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 】相關文章: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10-23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體會整理04-25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04-30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05-22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讀后感07-25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05-10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07-08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07-01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04-12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范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