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讀后感范文(通用3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尼采》讀后感范文(通用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尼采》讀后感1
尼采(1844——1900),現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之一,他離我們并不遙遠,他的生命已經儼然站立在二十世紀的地平線上;而他的思想,對后世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西方哲學發展史上,尼采是最不能忽略的人物,同時也是最富有爭議的人物之一。由于觀點與立場的不同,人們對其毀譽不一,對他的思想做出了各種各樣的解釋,不僅如此,尼采的思想由于采取了獨特、強勁、充滿隱喻和矛盾,甚至是“瘋癲”的獨白形式,因此常常遭到誤解,以至于波達赫說,“尼采的生平和著作是近代文學史和思想史上受到最嚴重曲解的現象”。
筆者認為,凡是那些對尼采思想的褒揚抑或是極力的批判,都可以不加理會。作為一名讀者,最重要的是你從其中汲取到了什么。一千個人的眼中有一千個尼采,你只需要你心中的尼采。
在讀了丹尼爾的《尼采傳——一個特立獨行者的一生》與尼采的《瞧,這個人》、《快樂的智慧》、《偶像的黃昏》、《善惡的彼岸》、《人性的、太人性的》、《查拉圖斯特如是說》等著作后,我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
尼采說,“人們既不相信我的話,也不了解我,這是一個事實,這個事業將我事業的偉大性和我同時代的渺小性之間的懸殊,明白地表現出來了。”于是他便允諾去完成最后一件事——“改良”人類。正如他所說的“我沒有建立新的偶像,我只希望舊的偶像們了解所謂賦有人類雙腳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尼采一生崇尚的是古希臘精神,對基督教精神則嗤之以鼻)。打倒偶像非常接近我的工作,打倒偶像然后對一切價值體系重新評估。”
對一切價值體系重新進行評估,這是對現代性與一切業已存在并且牢不可破的社會意念、價值體系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掃、批判和顛覆。這場重估運動成了尼采思想和“文明”之間的針鋒相對甚至是你死我活的戰爭。瞧,這個叫尼采的人,這個離經叛道者正在試圖摧毀一切清規戒律。
這似乎是一種極端性的反抗,用自身的自由思想對抗社會意志。尼采拋棄了那令其不屑的過往的歷史,理智也被隨之擯棄,取而代之的是意志的抗爭,尼采打算用狂熱、敏銳和夢幻般的目光將舊的道德體系殺死在那溫床之上,當然,他的雙手也是強硬而熟練的,幾乎被他自己賦予了顛倒乾坤的本領,那么,對一切價值體系進行重新評估立馬便變得必要而且是可行的。
然而,重估一切價值體系是對是錯呢?正如我們看見的一樣,但凡存在的并非是完全合理而正確的,業已存在的舊的價值體系在某種程度上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妨礙了個體的自由發展;存在著的一切表象都是值得審視并依靠自己進行甄別。筆者認為,對一切價值進行重新評估,是每個個體的權利,也是個體在人生路途中的義務,因為只有如此,一個人才不至于在俗世中迷失掉了自我與靈魂。
《尼采》讀后感2
自從一個二十三歲的年輕人卡米耶德蘭穆以一個果敢的手勢打破了巴士底獄,自從那個像男孩般瘦弱的律師羅伯斯比爾讓國王和教皇在他的法令颶風前顫抖,自從矮個子少尉波拿巴拿破侖憑一把寶劍任意修改歐洲疆界,眼望星空,歷史沖過新世紀門檻。
正當十八世紀的偉人們都在彌留之時,毀滅也對那些剛剛跨進十九世紀門檻的詩人、精神斗士、解放心靈者舉起了屠刀,從未有過如此不屈的鮮血浸漬神的圣壇。
這個偷聽并打破諸神謊言的預言家,善妒的諸神沒有殺死他,卻使他處于無窮無盡的混沌夢境中,他的唇依然能開啟,他衰弱的身體還能感受日耳曼民族的土地,他的目光還能無神地飛掠出窗外,卻再也不能從抽動的嘴角冒出波浪般沉重而激情的思想。
英雄的風景中沒有天空,宏大的演出中沒有觀眾,只有眾人的緘默在寂靜中顫抖。
寬闊的前額刻滿了沉思的皺紋,深深的眼眶下閃爍著鷹的敏銳,皮膚緊繃的臉上凝聚著超人的意志,殘暴的羅馬勇士般的髭須悲壯地蓋住嚴肅的下頷,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博蘭登堡上手握韁繩、持著鋒利權杖的女神。
這個受盡折磨的人充滿感激地用他偉大的頌歌感謝磨難,因為它使生活于他不是一種習慣,而是一種更新,一種發現,充滿意義。所有認識來自痛苦,病痛永遠使我們追問根源,而快樂傾向于遲鈍、無知的滿足,在痛苦的面前,心靈的土壤被開墾了,有了耕種的空間。
他陶醉于短暫的健康之中,他覺得健康應當是世界的意義,生活的目的,大地的尺度,一切價值的標準,現在他以高漲的激情,熱烈的頌歌,生命的色彩高高揮舞著權力意志的旗幟,語言帶著原始的力量從他話語的每個毛孔中流淌出來。
《尼采》讀后感3
被譽為“當今世界最著名,著作流傳最廣,最有影響力的心理治療大師之一,被評為美國至今健在的三位最重要的`心理治療學家之一,美國團體心理治療的權威,精神醫學大師,存在主義治療三大代表人物之一”的歐文·亞隆的著作,據說被翻譯成24種語言,銷量超過200萬冊。
讀這本書是一種幸福,打開它就是一種幸運。才讀到一半,就覺得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書,一份給心理咨詢師,給普通大眾,尤其中年人的一份不可多得的禮物。這是一部既有小說娛樂性,又有咨詢教科式條理的書。
小說是以虛實結合的線索展開的。實的是書中的人物,尼采,布雷爾,路·莎樂美,貝莎,費羅伊德這些確是歷史上的真實存在的著名人物,而且其中的某些案例也確實發生過,比如。貝莎案例的原型就是“安娜·歐案例“;虛的是事實上這些人他們基本都沒有真的會過面,是作者通過虛構的情節把他們巧妙地放在同一個時空里的。所以說,它是一部小說,而不是案例記錄。
小說中尼采瘋狂愛上至美的路·莎樂美,而后者享受了他的愛,又背叛了他的愛,或者說,她從來沒有把他作為自己的“愛情對象”,要不然令前者念念不忘的一吻,后者不會全然不記得。尼采,路·莎樂美和好朋友雷組成“畢達哥拉斯三人組”,結果,尼采感到二人的背叛,被深深地傷害,陷入絕望。路·莎樂美覺得愧疚,找到布雷爾,當時歐洲著名的神經科醫生,心理分析師,霸氣“要求”他治療尼采的“絕望癥”。布雷爾無法抵擋路·莎樂美的灼灼魅力,答應她去治療那個完全不配合的“病人”。
然而,在布雷爾千方百計想要“控制”尼采的過程中,事情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布雷爾發現自己的生活狀態糟糕至極:職業倦怠,婚姻失血,愛欲受阻,痛苦的浪潮一波接一波地撞擊著他的心靈。每天,尤其是晚上,仿佛要把他整個地吞噬掉。同時,他發現,他被他的這個“任何一個問題拋給他,即使是里面最微小的種子,都會在思想上快速成長為青蔥的樹木”的天才病人吸引。他隱隱感到這個人可以幫他解惑,他不想尼采離開,提出了“請幫助我”的請求。起初,他主要是想以此為誘餌,研究并治療尼采的偏頭痛。然而之后一度,完全變成了尼采作為心理醫生醫治他的心理疾病。尼采信以為真,留了下來。
(當然,從后面的內容看,尼采所以留下來或許并不全是因為布雷爾求助的說辭,還因為雖然他知道自己的研究需要“孤獨”,但是他內心同樣渴望融入到一個圈子里,渴望有人遞給他一只溫暖的手,需要被認同,被看見,被接納。只是他的驕傲,“100多年后,也不見得有幾個人能讀懂我的哲學”的驕傲,不容許他吐露自己內心深處平常百姓的欲望。人性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復雜,巨細無靡地滲透在這本書里。)從此,兩個人從開始的暗暗角斗,到惺惺相惜,到彼此療愈的艱難的相伴之旅。
本書中,除了對人性的溫和的剝析之外,更處處藏著心理學論和心理咨詢的技巧。
布雷爾初見完全不配合的尼采的時候,他在診室里說的每一句話,幾乎都蘊藏著值得心理咨詢師們好好咀嚼的“話術”。當咨詢師面對一個不信任你,完全不配合的來訪者的時候,怎樣說才能讓他留下來,張開口,敞開心扉。起初,布雷爾無疑是失敗的,或者幾近失敗的。若不是尼采突發疾病,布雷爾大概也只能遺憾放他離開了。這里面作者毫不隱瞞作為咨詢師的無助,和普羅大眾一樣的血肉之軀的不耐煩,手足無措,無計可施,以及和尼采的關系每有一點起色的時候的小竊喜,這個對我也是一個很大的支持。哈哈,人性啊!在別人身上看到類似的失落,失敗,痛苦的時候,自己的失落,失敗感,痛苦好像被分擔了一部分。
尼采用自己的理論剖析布雷爾的困境,對妻子的淡漠,對眼前生活的倦怠,對貝莎的愛戀。在這部分里,尼采把自己對路·莎樂美的憤怒“移情”到了貝莎身上,用“那個瘸子”稱呼她。甚至蔑視詆毀所有女人。其實這部分移情的源頭,遠不在路·莎樂美,而在他早年生活中的那些“無情又冷淡”的女人們,他的母親,妹妹,外婆以及那些姨媽們。因此他對女人是抗拒的。在路·莎樂美之前,他從未允許自己愛上任何一個女人。所以當他被路·莎樂美野蠻霸道的女人的美吸引,后又感到被背叛的時候,他所受到的打擊會以怎樣的排山倒海之勢侵蝕了他。他復用否定對方,貶低對方的阻抗模式保護自己。這部分尤見心理學理論:“兒子和媽媽(主要撫養的女性)的關系,是將來他和異性關系的模板”的影子。
當布雷爾說出自己的婚姻,事業都是家庭的安排的時候,尼采鼓勵他要“活出你的存在”是典型存在主義療法的應用。也映射出一個心理學的事實:凡是不被允許的,遲早都要補回來。布雷爾幼年曾被認為“前途無可限量”,可是他沒有為自己做過選擇,在他內心深處有著深深地遺憾,所以等到他的力量足夠強大的時候,他的潛意識里“蔑視毀掉被安排的一切”的欲望就得以釋放。
在幫助布雷爾忘掉貝莎的過程中,尼采應用的治療技術,有認知療法(對貝莎的愛戀其實對衰老等的恐懼,貝莎只是一個依附的形體,一個幌子而已,并非一個單純的女人的魅力。)應用過“厭惡療法”;精神分析“回溯”,意象對話等等。但是,作者沒有把挖掘的腳步停于此,而是透過費羅伊德的深度催眠更進一步地探向著人性更深的層面。
墓園里,尼采眼見了布雷爾在父母和弟弟的目前的哀悼,二人聽到眾人把土丟在一個新入土的棺槨上發出的空曠的聲音。個人認為,這里有一個隱喻,埋葬舊的,新的才能誕生。對失去的事物的哀悼,就意味著允許他們離開自己,也允許自己有新的生命內容。在激烈的爭辯之后,在尼采堅定鏗鏘的鼓勵之下,布雷爾思潮起伏,步伐踉蹌,尼采伸出手臂,挽住了他。兩個人把手交談,關系開啟了一個新的狀態:親切,親密。墓園分手之后,尼采十分擔心布雷爾,但是他又默默說服自己不過給“搖搖欲墜的事情,推了一把”而已。可是,下周一,他卻意外地看見一個神采奕奕的布雷爾,對方告訴他:痊愈了!吃驚之余,他請求布雷爾告訴他周六他們分手之后到下周一,這兩天里,發生的事情。
原來,在催眠狀態里,布雷爾掙脫了讓他痛苦不堪的家庭的束縛,去看他日思夜想的貝莎,去拜訪他一直記掛的伊娃,去了遠離家鄉的地方,然而,結果卻和他的想象的迥乎不同。
他躲在暗處,看著貝莎用和對他一模一樣的方式對待她的新醫生,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幾乎分毫不差。他這才幡然醒悟,原來貝莎之前對他的種種依戀,種種表達,原來都是痙攣之后大腦迷糊的癥狀而已;他跑去拜訪伊娃,沒想到曾經說過“為你做什么都愿意”的女人,如今冷冷地,甚至不愿意給他一個擁抱;他走在街上,不合時宜的,老朽的打扮令他難堪,剪掉蓄了幾十年的胡子,他發現衰老已經很明確的占據了他臉上的每一個細胞。歲月的痕跡,只有書寫沒有擦除。在催眠狀態下,他聽到了瑪蒂爾德的憤怒,決絕和委屈,他看見自己對孩子們的深愛和不舍。
他想等他活出一個全新的自己,就會找到一條回到孩子們身邊的路。到時候,如果有人阻擋了他前往孩子們身邊的路,他“將成為一把戰斧。將披荊斬棘,砍出一條通往他們的路”!他也看到,在內心深處,他知道“再也找不到一個像瑪蒂爾德的女人”,他愛她!醒來后,他的目光不肯須臾離開他的妻子,在廚房里,在結婚十四以后,他說:今天,我決定娶你!這一次,是他自己的決定,同樣的婚姻,同樣的生活,因為是自己的選擇,所以開啟了全新的繁盛。
催眠,讓布雷爾和真正的自己相遇,讓他明白“永劫回歸”,享受所有才是最好的生活。
聆聽布雷爾的療愈回歸經歷,尼采的情感是復雜,或許有失落,又釋然,也有羨慕。他講到他一個夢:有八塊石頭圍在一起烤火。他道出自己其實有多么迷戀路·莎樂美野性的美麗,他有多么希望自己的書有很多讀者,自己的思想有很多的追隨者,能夠廣為傳播,他多么希望也有一個溫暖的居所,不必顛沛流離,八塊石頭里的一塊,有伙伴,有陪伴,有溫馨。尼采哭了!讀到這里,心中關于書名的才得以開解。原來,全書都在為尼采哭泣做鋪墊,做努力。當尼采哭泣的時候,壓力釋放了,疼痛消失了,生活治愈了。心中淤積的眼淚都是落在幸福之花上的酸雨啊!
讀完此書,想對那些強調“男兒有淚不輕彈”“流血流汗不流淚”的人說:“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女人,讓眼淚再飛一會!流出來的是眼淚,卸下心頭的是負擔。
也想對所有父母說:把生命的選擇權還給孩子吧!人生沒有勝負,沒有高低之分,但是如果一個人連最基本的為自己的生命做選擇的權利也被剝奪了的話,在他彌留之際,回光返照的清醒中,估計他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活過!
【《尼采》讀后感范文(通用3篇)】相關文章:
著名詩人尼采的名言名句08-22
《師道》讀后感范文(通用8篇)11-26
《傷逝》讀后感范文(通用11篇)10-23
《傷逝》讀后感范文(通用15篇)10-23
童年讀后感范文(通用11篇)08-09
拿破侖傳讀后感范文(通用5篇)12-23
《教育魅力》讀后感范文(通用9篇)12-09
《圓明園毀滅》個人優秀讀后感通用范文11-13
《傷逝》優秀讀后感范文(通用11篇)10-26
《傷逝》優秀讀后感范文(通用8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