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的讀后感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1
斷斷續續的將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啃完,也終于讓宋詞的一位大家深深的引入自己的腦海中。他是一位偉大的詞人,親民的才子,廉潔的官員,還是一個讓人擔心的朋友。
蘇軾優點多,文學上的,做官上的,生活各方面的,同時缺點很明顯,就是朝云索道破的滿肚子不合時宜。那么蘇軾這個人,已經活生生的浮現在我的腦海中,那獨特的個人氣質令我這個后生不知道多少年的晚輩折服。對于蘇東坡,我覺得國士無雙來形容他,既恰如其分,又不粉飾過多。
說他是國士,畢竟他在北宋為官,而且擔任過吏部、兵部、禮部的尚書過。當官便是要為百姓謀福祉,他努力的去實現自己的目標,卻終究差了一口氣。王安石變法造成的民不聊生,人竟相食,牢獄滿盈等現象,他花了一輩子時間去糾正,但終歸失敗。有悔么?他有悔,悔的是自己治下的百姓在豐收之年竟然會欠糧入獄,悔的是諫書十幾封中央卻對新法弊端無動于衷。可是他是蘇軾,悔恨不可能阻礙的了他,相反,他所任官之處,無不輕稅,無不修建公共設施。這是以一己綿薄之力,去挽救頹唐的大宋一分。
說他是無雙。在此我特別想舉幾個例子,幾個讓所有中國讀書人聽了都會發自內心的暢然一笑的故事。一是:在蘇東坡任翰林學士知制法期間,他擬了約有八百道圣旨,現在都收在他的全集中。無不鏗鏘有聲,妥帖工巧,簡練明確。圣旨的文字往往引經據史,富有例證譬喻,這類文字,蘇東坡寫來輕而易舉。蘇東坡去世后,另一個人,姓洪,接他的職位。他對自己的文才頗自期許,他問當年侍候蘇東坡的老仆,他比蘇東坡如何?
老仆回答說:“蘇東坡寫得并不見得比大人美,不過他永遠不用查書。
二是:有些低級官看見蘇東坡懲治腐敗的官,前去密告上級。蘇東坡告訴他們說:”這個你們不要管,這是我分內之事。若許下級官兵控告上級官長,軍紀豈不蕩然無存。于是他也將此告密者一并懲處。
其他方面,不必我這后生多贅述,蘇詞一讀就了然。
讀完蘇東坡傳,核心是想到信念對人的重要性。蘇軾的信念是儒家的禮、道家的道、佛家的釋。正是因為他有這種心境,所以他“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在我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
恨王安石么,不,恨的是王安石的頑固以及盲目。
恨呂惠卿么,不,恨的事這般小人的無理取鬧。
淡泊的國士無雙。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2
蘇東坡,他既反對王安石比較急進的改革措施,也不一樣意司馬光盡廢新法,而是主張穩健行事,凡事皆從是否有利于國計民生的實際效果出發,不去阿附迎合,不為“新法”或“舊制”所囿,因而在新舊兩黨間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蘇東坡一向卷在政治漩渦之中,但是他卻風光霽月,高高超越于蠅營狗茍的政治勾當之上。他不伎不求,隨時隨地吟詩作賦,批評臧否,純然表達心之所感,至于會招致何等后果,與自己有何利害,則一概置之度外了。
蘇東坡以儒家思想為本,又能博采佛道之長,奉儒而不迂執,好道而不厭世,參禪而不虛佞。處順境時不驕惰逸樂,在逆境中能隨遇而安,用樂觀、灑脫的態度堅持對人生、對完美事物的追求。因此他得以實現從現實人生到藝術人生的轉化,使他的坎坷境遇化作充滿藝術審美情趣的人生,并體此刻他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創作中。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宋神宗的一位侍臣告訴人說,每逢皇帝陛下舉箸不食時,必然是在看蘇東坡的文章。即便在蘇東坡貶謫在外時,只要有他的一首新作的詩到達宮中,神宗皇帝必當諸大臣的感嘆贊美之。但是皇上對蘇東坡的感嘆贊美就正使某些大臣害怕,必使神宗在世一日,使蘇東坡一向流放在外,不能回朝。
蘇東坡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和厚道,并沒變成尖酸刻薄。這正是我們太多的讀者喜愛他的緣故。近千年來人們不會從內心愛慕一個品格低劣無恥的作家,他的文字再富有才華,也終歸無用。
文學上萬古不朽的美名,還是在于文學所給與讀者的快樂上。蘇東坡的作品能使歷代人人愛讀,而不為短暫的文學風尚掩沒,甚至歷久彌新,是具有一種我們稱之為發乎肺腑的“真純”。
此刻我最為欣賞的是他那真純且有無盡趣味的《定風波途中遇雨》:“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你怎能不意會——風雨過后不必須有完美的天空是一種境界;不經歷風雨,怎樣見彩虹是一種境界。但是現實中很少有人像東坡那樣在雨中依然微笑,依然“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其實,這才是生命最高的境界,這是用充滿洞察力目光蔑視困境時才能擁有的真純和趣味!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3
蘇東坡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的醫生是豐富多彩的,他聰慧過人,心神更是天真無邪。它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才,閱讀蘇東坡的一聲,往往會被他的浩然所吸引。
蘇東坡自有其及其迷人的魅力。就如同魅力之在女人,美麗之在花朵,是宜于察覺而難于說明的。
蘇東坡的這種高深莫測,令人不知應當因其大無畏的精神而敬愛他,抑或為了使他免于旁人的加害而勸阻他、保護他。
他身上有一股道德的力量,非人力所能遏制,這股力量,有他呱呱落地開始,即強有力在他身上運行。他揮動巨筆,肆無忌憚的潑墨,如同兒戲一般。
對于蘇東坡的人格與品質,我只能說自己可能連仰望的資格都沒達到。
在歷史的長河中,迎來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人,而蘇東坡是一個渺小而又龐大的人,為何說蘇東坡偉大,因為,蘇東坡像一面鏡子,從他的一生中可一折射出中國文人的精神與思想。正是這些精神與思想才是中華五千年的文化長河一直流淌,永不干涸。
我對蘇東坡的了解甚至連表皮都沒達到,認為自己真的幼稚,但還是要寫下來,這既是我的讀后感,也是我向一個偉大的文學領袖致敬,因為,我堅信,精神不會僅為生命的流逝而散去,而蘇東坡的精神定會屹立在文化的長河中。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4
中國自古以來評價一位文人,首先看的并非是成就的大小,而是人品道德的好壞,也就是他的人格。一個品格低劣的文人,即使文字再富有才華,也終歸無用。所以,一個人的人格可以說是他的名氣的骨干。
蘇東坡所處的時代與現在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依然歷代為人們所稱頌,可謂家喻戶曉。他之所以如此,我想也與他的人格魅力不無關系。
蘇東坡的人格雖然復雜多面,然而我認為也可以用“浩然之氣”四個字來概括。所謂浩然正氣,就是正大剛直之氣,也就是人世間的正氣。蘇東坡即具有此種“浩然之氣”,它致大致剛,激烈沖動,不可抑制,這種力量若輔以正義和真理,便在天地之間無所畏懼。
有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一天飯后,蘇東坡捧著肚子踱步,問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侍兒們分別說,滿腹都是文章,都是識見。唯獨他那個聰明美麗的侍妾朝云說:“學士一肚子不合時宜。”蘇東坡捧腹大笑,連勝稱是。
“不合時宜”正是蘇東坡那堅執性格的體現。
蘇東坡堅執的性格集中表現在了他的宦海生涯之中,那是他性格中最堅硬的一部分,正如暴風雨中的海燕,暴風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越地怒吼,高傲地飛翔。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5
今年國慶七天長假,奉老師之命借來厚厚一本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本是是想草草讀完草草了事,可不想自己被蘇東坡命運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對這位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產生了無限的敬意。
我敬仰蘇東坡,因為他無可比擬的才華。一說起蘇東坡,就不能不提他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詩才。他的詩,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豪邁,有“十年生……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開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于筆端。透過東坡,我觸碰到中國文人飄忽的衣袂,聆聽到中國文化舒緩的脈動。
我敬仰蘇東坡,因為他樂觀豁達的性格。“成也其詩,敗也其詩”用在東坡身上再恰當不過了。“烏臺詩案”讓人不禁感嘆: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蘇東坡太有才華,鋒芒太露,原來與之為友的同道們也不會轉而排擠他,他也不會落的幾度外放他鄉的下常好在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他沒有郁郁寡歡,而是隨遇而安,創作才情與此同時也越發充沛。在密州,他寫出了公認為最好的中秋詞《水調歌頭》,那動人的詞句和凄美的意境至今長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處的嶺南蠻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也正是蘇東坡明朗豁達心境的寫照。
我敬仰蘇東坡,因為他的浩然之氣。當王安石變法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弊端,蘇東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對,蘇東坡利用他最擅長的武器——筆,寫出了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學,也表示其個人之氣質與風格,其機智學問與大無畏精神,都顯然可見。隨后蘇東坡反對變法失敗被貶至杭州,于是,他遠離了喧囂,回歸于清純空靈;他習慣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灑脫;他明白了如何應對困難,才能做到寵辱不驚。“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蘇東坡這一豪氣干云的驚世駭俗之語昭告世人: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超凡脫俗,剛直不阿,坦然自適,在任何境遇中,都能處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
誠如林語堂所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他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蘇東坡的浩然之氣,也將如他的詩詞一樣永留千古!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6
宋元祐四年的七月,蘇東坡到達杭州,出任浙西軍區鈐轄兼杭州太守,時年五十二歲。到任短短的一年半時間,他顧不上讀書,給全城實現了公共衛生方案,包括一個清潔供水系統和一座醫院,還疏浚了鹽道,修建西湖,穩定了谷價,并只身展開救濟饑饉的工作。
有一個商人因債務受審。被告是一個年輕人,蘇東坡讓他說明他的苦況。
被告說:“我家開了一家扇子店。去年家父去世,留下了一些債務。今年春天天陰多雨,人都不買扇子,并不是我賴賬不還。”
蘇東坡停頓一下,眼睛一亮,計上心來。他一看筆硯在桌子上,忽覺技癢。
他對那年輕人說:“把你的扇子拿一捆來,我替你賣。”
那人回去,轉眼拿來二十把素絹團扇。蘇東坡拿起桌子上的筆,開始在扇子上寫草書,畫幾顆冬日的枯樹,瘦竹巖石。大約一個鐘頭的工夫,把二十把團扇畫完,交給年輕人說:“拿去還賬吧。”
年輕人喜出望外,想不到有這么好運氣,向太守老爺千恩萬謝,然后抱著扇子跑出了官廳。外邊早已傳開太守大人畫扇子賣。他剛走出衙門,好多人圍起他來,爭著拿一千個錢買他一把扇子,不幾分鐘,扇子賣光,來晚一步的,只有徒嘆奈何了。
讀林語堂著、張振玉翻譯的《蘇東坡傳》,看到這則故事,不禁感慨系之。蘇東坡當時身居高位,相當于現在的杭州市委書記兼市長,同時還是軍長級的軍隊高官,如此顯赫的官位,上任一年半時間就為老百姓干了這么多實事,無愧于我們現在所熟悉的“人民公仆”這樣的稱呼。我們今天去杭州西湖游玩,蘇堤、三潭印月等景觀就是蘇東坡那個年代在杭州為官時的重要功績。
那個時代不想今天,一個地方一把手在植樹節當天象征性地挖個坑、埋棵樹、澆桶水就被媒體突出報道,報紙顯著位置壓題照片配發文字新聞、廣播電視新聞聯播頭條、網站新聞提要頭條……領導秀一下就會被放大政績,出門干點正經事記者長槍短炮跟在屁股后面追訪,大肆宣傳,盡人皆知。沒有,那個時代沒有大眾傳媒,邸報之類的官報只刊印皇宮里的事,重在傳達朝政消息,極小范圍內傳播。所以,蘇東坡干的事再多,不會瞬間人人皆知。他完全用不著這么勤奮地工作,連自己喜歡的書都顧不上翻閱,天天都忙于公務,奔波在一線,身先士卒,鞠躬盡瘁。對比一下,現在的領導干部務虛的多,務實的少,愛出風頭,制造政績,踏踏實實為老百姓著想,撲下身子真抓實干的不多,比一比蘇東坡,汗顏嗎?
更令人感動的是,對于一個陷入債務危機的賣扇子的商人,蘇東坡都會親力親為,專門為其在扇子上繪畫題字,增加其附加值,利用自己的書畫詩詞特長和遠播的'聲名幫助這位小商人解決了燃眉之急,可謂雪中送炭,久旱甘霖,如此親民愛民的大官能不令人欽佩?我們今天的領導干部有多少人能夠做到蘇東坡這樣,真心實意為百姓化解困苦的?
古人云: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蘇東坡這樣高風亮節的行為值得現在的為官者學習。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7
我讀了《蘇東坡傳》這本書,這本書主要講了蘇東坡的童年到流放歲月的事。我給你們說說我最喜歡的一章吧!我最喜歡《蘇東坡傳》第一卷第三章《童年與青年》。
《童年與青年》大體內容是以前的學生要把整本書背下來,背書時不僅要背書的內容、知識,連措辭也不可忽略。讀書刻苦的蘇東坡把整本書都抄了一遍,而且書沒加標點符號,要學生自己根據課文的意思加標點。我覺的如果想學的知識有用,把它學透就可以了,沒必要把整本書背下來,那個時代的教育方法有點不對,不過接下來幾條我很贊同,學東西就要學透,不能半懂不懂,糊里糊涂的學過去。而且最后一條我非常贊同:讓學生自己加標點,這樣能讓學生更好地讀懂書,讀透書,更好的學以致用。
我還喜歡《王安石變法》這一章,這一章講到王安石定了一條“青苗法”,對窮人不利,而對朝廷很有利。蘇東坡為了不讓老百姓受苦受難,他和司馬光等人一起阻止王安石變法,更讓皇帝禁用了這一法,蘇東坡讓老百姓受了益。我覺得蘇東坡很顧全大局,不僅顧著自己,還關照著老百姓,我很支持蘇東坡這種顧全大局的品質。同時我對王安石新定的法律很不贊同,為了讓朝廷受益而不顧老百姓的安危。
蘇東坡這個大江東去,浪濤不盡的千古風流人物會永遠流傳在人們中間。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8
“十年生死……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了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如果說,這一首家喻戶曉的《江城子 記夢》讓我第一次認識了蘇軾,那么林語堂老先生的《蘇東坡傳》則讓我更深入地了解了這位傳奇人物的一生……
林語堂先生在文學方面的造詣自然是極深的,而他筆下的東坡更是栩栩如生,讓我仿佛回到了一千年前,看到了那個文學偉人的跌宕起伏。
現在人們評價一個人,第一個看的已并非是其成就,而是他的品格。自然,蘇東坡的美名能夠流傳至今,自然也與他的人格魅力無不關系。
蘇東坡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作者概括他一個悲天憫人的道德家,一個黎民百姓的好朋友,一個散文家,一個新派畫家,一個偉大的書法家,一個釀酒的實驗者,一個工程師,一個假道學的反對派,一個瑜伽術修煉者,一個佛教徒,一個士大夫,一個皇帝的秘書,一個飲酒成癖者,一個心腸慈悲的法官,一個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一個月下的漫步者,一個詩人,一個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然而在我看來,蘇東坡遠不是這幾個詞能夠概括的。林語堂老先生也說,他是自己“萬分傾倒”,卻又“望塵莫及”的。如果硬要我用一個詞來形容蘇東坡,那應該是充滿浩然之氣。
浩然之氣是與生俱來的,從某種角度來講,你有沒有浩然之氣,就決定了你有沒有成就,他會在生活中逐漸顯露出來的。正如蘇東坡在《潮州韓文公廟牌》中說的:“浩然之氣,不宜行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顧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岳,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此理之常,無足怪者。”
這本書我總共讀了兩個星期,每每沉浸其中,我就好像有一雙翅膀。就飛翔在蘇東坡的上方,注視著他,與他同樂同悲。但奇怪的是,我一直沒有完整的想象出過蘇東坡的相貌,只有一個高大的背影。或許是正如作者所說:我們一直在追隨觀察一個具有偉大思想,偉大心靈的偉人的生活,這種思想與心靈,不過在這個人間世上偶然呈現,曇花一現而已。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那才是萬古不朽的。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9
在這個寒假里,侯老師為我們推薦了了一本書,叫《蘇東坡傳》,并且還要寫讀后感。開始,我很抱怨,推薦讀書怎么還送他篇讀后感啊!可我一讀這本書,我就放不下手來了!
我很敬仰蘇東坡,因為他樂觀豁達的性格。“成也其詩,敗也其詩。”用在蘇東坡身上在也合適本、不過了。“烏臺詩案”讓我不禁感嘆:“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蘇東坡太有才華,鋒芒太露,原來與他為友的人也不會轉而排擠他,他也不會落的N次被貶到外地去。好在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他沒有郁郁寡歡,而是隨遇而安。在密州,他寫出了公認為最好的中秋詞《水調歌頭》,那動人的詞句和奇美的意境至今長盛不衰而在他晚年生出之地——嶺南蠻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常坐嶺南人”也正是蘇東坡明朗豁達的心境的寫照。
我敬佩蘇東坡的才華、樂觀、豁達的性格和他的浩然之氣,蘇東坡雖然死了,但他的詩詞、他的精神卻永遠活在了人們心中。正如林語堂所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他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蘇東坡的浩然之氣,也將入他的詩詞一樣永留千古。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10
東坡是一個擁有超天稟賦的古代人,卻也是擁有現代精神的古人,他既可以當詩人,也可以當學者,他可以去研究醫藥學,也可以去練瑜伽,他可以去當工程師,也可以當釀酒師,他的墨竹影響至今,他待人平和,主張人人平等。
在書中蘇東坡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以筆買禍,可偏偏他還改不掉這個毛病,不論何時何地何事,只要他靈感涌現,隨手一寫便是一句佳句,也是惹事的禍端,或許這個與他愛管閑事和直言的特點,不將心中的那點兒話說出來,如蠅在口,不吐不快,在惹禍后總有人在幫他,雖然他的“毛病”有人討厭,但也有人喜歡,其中給他最大的幫助的出去他的同黨和家人外,也就是歷代太后了,她們都很賞識蘇東坡的才能,確實,蘇東坡這個人如果放在當今,那就是“全能型人才。
雖然這本書主講蘇東坡,但也揭露了當代朝廷的混亂,小人在背后使陰招,被表面現象所蒙蔽的人,你爭我奪,或許有人是真的在為人民所著想,但可以肯定的是蘇東坡,他所做的一切無不是為了百姓,他為人民斗庸官,為人民抗暴,即使他被捕被貶也總要參上一腳,可他卻不恨那些背后操作的小人,因為他懂得恨是自己無能的表現,和人才能擁有如此博大的胸懷,可以如此的對外。
書中最沒有想到的人是王安石,或許以前聽到過王安石變法,但在了解后也是大吃一驚。王安石這個怪人,思想任憑都是異乎尋常,他是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他不在乎外表的東西,只是在發展他的精神世界,他也是勤奮的人。王安石的奇怪習慣,是否矯揉造作,無法斷言,但每逢一個人對某一事做的過度,總會引起人的懷疑。我們不可否認的是他確實是文學上的巨人,但在政治的變法上,王安石走的是個極端,他為了自己的變法巧為掩飾,使神宗不明真相,他的變法確實豎家富了,把百姓榨得連衣服都沒有了,能不富么?在后代的學者中也對王安石起了爭議,西方認為他的觀念基本上符合現代的社會主義。但不得不說,王安石是一個瘋狂的狂想家。
蘇東坡有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不是好人”這是蘇東坡對他弟子說的,所以蘇東坡其實過得挺快樂的,這句話展現了蘇東坡的大肚量,容納百川,博愛寬厚,他詮釋了人之所以為人。他提純人類的文化基因,它向我們展示人的精神可以噴發到怎樣的高度廣度。
他所建筑的建筑,先無一不是風景名地,他所練習的瑜伽,無不可以說他是始祖人,他雖遭流放,但依然可以活得快活。在臨終之時,他還是堅持自己的道教道理,解脫之道在于自然,在不知善而善。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蘇東坡傳》讀后感(15篇)01-09
《蘇東坡傳》讀后感550字09-26
蘇東坡傳讀后感600字07-31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03-19
《蘇東坡傳》優秀讀后感范文(精選16篇)07-31
蘇東坡傳讀后心得03-03
蘇教版選修《蘇東坡傳》閱讀練習及答案05-16
名人傳讀后感貝多芬傳12-08
蘇東坡名句04-13
蘇東坡的經典宋詞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