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地壇第四章讀后感
我與地壇第四章讀后感1
我與地壇——原來每樣人生,都殊途同歸。
扶輪問路,那么好手好腳的人,你們可曾向前方邁出過腳步?
不是想說他對生有多么繁密的念想,也不是想說他對死有多么透徹的眺望,更不是想說他對命運有多么不屈不撓的掙扎,那些語句太泛、太虛,對每一個曾被上帝無情擺弄的人都適用。我只是從他身上看到一次又一次真實的起伏,心靈的生生死死,生而復死,死而復生,每一次復蘇,都是對“生命零度”的叩問,叩問之后的“生如夏花”,在他的心里,有一片桃源,一片春天,始終彌足珍貴的一隅,那是他越來越樂觀、越來越向上的源頭。就算是跌倒一百次,都能第一百零一次站起,扶著輪椅,也要站起。因著愛,因著情,甚至因著對下一世的“白日夢”,雖然這“白日夢”是我等健康人種所不能茍同的,但正如他所說,“希望”又有什么用呢?“希望是不是在證明必可達到的前提下才成立呢”?“希望”只是“白日夢”的冠冕之詞,其實兩者一樣可笑可憫,但給人安慰,給人愉悅,無須消耗,實是人生之最大精神鴉pian。
我并不認為他是多么堅不可摧的“鋼鐵人物”,你以為誰都是保爾柯察金?現實的刀片一般的人生,就總是要人痛,流血,結疤,又復痛,復流血,復結疤,只要這血還是溫的,還能流動,那么便不必在意它會痛,會流出,這樣孤勇,直至最后平靜接受它的冰冷與枯竭。
正是由于這“寫”,這比言語更為私密,更為透徹,更為生生不息的能力,才使得他的這生,在死的對立面上,永遠存在。永遠無力,但永遠堅韌。
人老,多靠回憶活著。可是還是一種情況,像他這樣的情況,因著回憶隨時有無可延續的悲哀,才需要這樣提前透支回憶,透支情感,透支熱情,若無足夠幸運,幸運得不被親友遺棄、淡忘,那么必將是春水東流的萬劫不復。
其實這幸運,未嘗不是取決于自己。這生,值得死來敬畏。這生,真實得讓每一個健康的人震撼,不得不拷問自己:健康的自己,是否向前方也邁出過腳步?
那前方,便是路遠山高,人亡馬遙的“零度”。
他的勇氣,是不畏懼這“回”,是迎向這“回”,擁抱這“回”。
原來每樣人生,都殊途同歸。
我與地壇第四章讀后感2
在夏日炎炎里,《我與地壇》這本書給我一段靜下心來思考的時間。
書的作者,也就是史鐵生,在人生中最狂妄最血氣方剛的時候失去行動能力,只能終日在輪椅上度過。碰上這事的第一反應是什么?絕望,抱怨,不知不覺傷害關心自己的人。史鐵生一開始也是這樣,他急于找一個地方躲避,那就是地壇。
首先,史鐵生想表達的有對母親的歉意。如文中所述,我們看見一個小心翼翼,不知如何與兒子交流的母親。可惜那時他沉浸在自己的迷茫,憤怒里,沒有顧及母親。他已經無法彌補這個,但我們可以。事項我們是否也曾這樣,遇到過挫折,只哀怨命運的不公,沒有注意到母親不知如何安慰我們,怕一開口又傷到我們的痛楚,只得在一旁默默關注,安慰自己“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在母親面前,我們可以放下一切,不要倔強羞澀,傾訴對象不是自己的心,彼此交流,這樣的機會為什么不好好珍惜?還有那么多可以讓母親為我們驕傲的日子,為什么不好好珍惜?
其次,書中說道“就命運而言,休倫公道”。可以看出,史鐵生認為命運是十分強勢的.,只能按照他說的走下去。但有句話說,命運只有一條,選擇卻有無數。史鐵生自己也做出選擇。面對癱瘓,他最終還是找到生命的美,釋然。要知道,面對挫折許多人選擇的是扼殺自己的生命。通過他我懂得,命不是自己一個人的,要學會為在乎自己的人著想。一心想著死亡就是不尊重生命。
最后,我認為讓史鐵生冷靜下來的還有地壇的那一群人。看著從風華正茂的情侶一起走向年老,聽著年輕人練的歌,長跑男人交談,感嘆同樣受命運之苦的兄妹……這讓他感受到生命的意義,世界上還有那么多接觸到的事,實在沒必要悲嘆,活著已是最好。我想,這些景象我們不必在遇到困難時再發現,在生活間隙中,我們應多留意生活的美好,在真正受難時激勵自己。
感謝這本書給我的其實,也讓我更加尊重史鐵生先生!
我與地壇第四章讀后感3
《我與地壇》是一位身殘者在一座廢棄的古園中對自己所見到的人生百態所發出的感悟、思索。作者以地壇作為寄托自己情感與發泄情感的地方,同時也是思考人生的佳境。
由于作者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齡忽地殘廢雙腿”,他體驗到更多的人生的痛苦,但他依然在命運中掙扎時,找到一片古園,在這里度過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的輪回,深刻地感受每一個季節的特點,體會每種人生的價值。
他思考死與生。死是必然的歸宿,當我們感到累,上帝會自然安排我們休息。而活著,是我們一生都需想的問題,即使活著是飽經蒼桑的,世界仍然在運轉,古園依舊是古園,我們不能逃避,只能欣然接受,改變現在的自己。當我們能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凈地,應理去心中的一絲雜緒,認識真實的自我,進行自我完善。思考人生是每個人的必備之路,不同的人,思索的結果、內容不一。
史鐵生不僅思考著自己的逆境,他還在思考自己的親人所受的痛。“時間能證明一切”,作者始初并沒考慮到母親所感到的痛苦,只沉浸在自己的憂傷中,經時間的醞釀,他感知到母親的忐忑與無奈。與此同時,也鳴響我心中的警鐘,母親對孩子的愛意志堅韌、毫不張揚,而我媽媽正頑強地與病魔抵抗,同時還要承受不成器的我給她帶來的巨大痛苦。我應慶幸我母親還在,我有機會能讓媽媽擺脫苦惱,并且除去我那一絲倔強與羞澀,不至于到時后悔莫及。因此,我感謝史鐵生的經歷警醒我。
在課本未節選的部分中,還有作者從各個方面詮釋所感受到的春夏秋冬;在園中曾經出現的人們及對他們人生的思索;對逆境人生的理解,差距是必然的;作者對自己的生涯理解;許多美好的事物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人生是如此復雜但卻純真、質樸,以至于我們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思考,作者在十五年的思考中,逐漸成熟,認識更清晰,從失落、煩躁轉變為穩重、深情 。
如此大千世界,還需一片凈地,細細地品味人生。
我與地壇第四章讀后感4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是五年來搖著輪椅在地壇思索的結果,文章中飽含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對親情的謳歌,樸實的文字間洋溢著作者心靈深處的情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
史鐵生在二十一歲時因腿疾回北京住院,從此他再也沒有站起來,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齡忽地失去雙腿,這對一個年輕的生命來說如雷轟頂。在經過一次次心靈與死神的斗爭之后,他最終拒絕死亡。是母親的愛喚起他的意志,他堅定把自己的心變成一片沃土,而母親已在這片沃土上灑第一把種子。
文中,作者樸實的一句話應當成為名言:兒子的一切苦難,在母親那兒都是要加倍的。難道,我們的母親天生就是來為我們承擔苦難的?難道,你真忍心自己的母親成為這世上最痛苦的母親?難道,你真的愿意讓你的母親在夜深人靜時肚子哭泣?母親深深地愛著我們,她們為自己的兒女默默地奉獻著,而我們又該為自己的母親做些什么呢?
史鐵生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頑強地艱難地一步步走過來,因此,文壇上多一名新秀。當他的第一篇文章被發表的時候,他想與母親分享快樂,但已是“子欲養而親不待”。母親沒有留下過什么雋永的誓言,或是恪守的教誨,她只想讓兒子活下去,簡單快樂地活下去,此時此刻,作者也感受到母親堅忍的一直和毫不張揚的愛。
《我與地壇》給予我們警示—要勇敢面對挫折,珍惜親情,正確對待人生,不要輕言放棄,要懂得理解,堅強等等,有很好的引導作用。
史鐵生的文章讓人學會感恩,學會堅強。也讓我們進行一次心靈的搜索和對生命的詰問,對生命的意義又加深理解。
我與地壇第四章讀后感5
《我與地壇》飽含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對親情的謳歌,這地壇只是一個載體,而文章的本質卻是一個絕望的人尋求希望的過程,以及對母親的思念。
史鐵生在二十一歲時雙腿癱瘓,就在這年少輕狂之時丟失自己的雙腿,對一個年輕的生命來說如雷轟頂。在這本書中他說過“曾一連幾個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于死的事情”還有他自己也說“職業是生病,業余在寫作”可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拒絕死亡選擇生活。是他的母親的愛給他力量,點燃他生的渴望,還有書中寫到的中年夫婦,熱愛唱歌的小伙子,中年女工程師,長跑運動員,漂亮卻智障的小姑娘……他們都給作者無數的感動。
許多人面對著突如其來的打擊不知所措,甚至絕望,扼殺自己的生命,而史鐵生他投身于寫作用殘缺的身體,說出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看到史鐵生,我便想到許多身殘志堅的人。約翰庫緹斯,他天生的殘疾,但他卻熱愛生命,用他那清晰的頭腦,很好的幽默感告訴世界生命的堅強,告訴世界生命的自尊、自信和自立。還有海倫。凱勒,貝多芬,斯蒂芬。霍金……都是大家熟識的偉人。我們不能做到他們那般的堅強,但我們可以向他們學習,他們不懼怕病魔,我們便不畏懼辛苦。我們沒有他們那般的覺悟,但我們需要做我們可以卻偷懶做的一些小事。
作者其中的一句話引人深思“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不禁讓我想到《背影》中朱自清的父親為給兒子買橘子,雖然只是短短幾個字卻寫出父母對兒女的疼惜。這又讓我想到我的父母,我的爸爸媽媽雖然沒有過其他父母舍身救兒女的經歷,但我看得出,每天夜里爸爸就從睡夢中醒來為我掖被子他眼神中有一股柔情。媽媽不是什么家庭主婦,她不能為我料理好一切,但她經常為我找些老師,輔導我學習,她的一通又一通電話,接受長時間的輻射都是為我。史鐵生天天在輪椅上過著,他的母親為他不再受到傷害,便讓“跳”“跑”等字眼在嘴里消失。這一點小小的細節,正常人注意不到,這一種默默的偉大的母愛。更讓人感動。
史鐵生的文章讓人學會感恩,學會堅強,學會正視。也讓我們進行一次對心靈的搜索和對生命的詰問,對生命的意義又加深理解。
我與地壇第四章讀后感6
初讀史鐵生,總是認為他只是海倫.凱勒、司馬遷那種不屈不撓的人罷。然而當我讀《我與地壇》,感受到他的心靈深處最樸實的情感,才知道自己的膚淺。
一個偉大的靈魂是值得人們去細細欣賞與研究的,正如史鐵生。他說:“假如世界上沒有苦難,世界還能夠存在么?”二十一歲的他便雙腿癱瘓,這對于正值青春年華的小伙子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打擊。上帝是苦心安排好他的苦難的,正如苦心安排史鐵生降臨人世一般。多年后,他又患上尿毒癥,每周兩到三次的腎臟透析。晚年,又有多種心臟、肝臟的癥狀。這是任何一個常人無法做到的,只有史鐵生,頑強地與病魔抗爭三十八年,并堅持用生命寫作。最終,因腦溢血突發搶救無效死亡。
有人曾說:“他不僅是生活的勇者,更是生命的智者和仁者。”史鐵生想得比我們深入透徹,更坦然地面對生與死。他說:“死是一件不急于求成的事,是一個必然降臨的節日。”將死亡看成節日,是何等的超脫。剛剛進入那癱瘓的噩夢時,他也想過死,覺得活著毫無價值,是他感受到母愛的力量,他寧靜的思考生與死的含義,用殘缺的身體,說出最為豐滿的思想。這思想超越生死,超越世俗,超越靈魂。
他不僅是偉大的作家,還是朋友依靠的港灣和心靈的慰籍。當朋友家有什么煩心事時,他似乎從來都沒有殘疾過,似乎成別人的解難神器,日日夜夜幫朋友想辦法。當朋友心情沮喪,擔心自己患癌癥時,他安慰道:“把命運交給上帝,把勇氣留給自己。”的確,他把命運交給上帝,但又用生命創造死的奇跡。
史鐵生無聊時會玩吃豆子的游戲,那股快活勁,無法想象他是一個與死神抗爭的勇者。死神追著他,他拼命地往前跑。我終于明白為什么他比醫生所預料的多活二十多年。我前段時間聽說一個揚大的學生因感情問題自殺,人們為之惋惜。他與史鐵生比起來差遠。既然活著,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就算前程險惡,都應堅強地活下去。因為你不是一個人,你是許多人的希望與寄托。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就應拼搏,最終才會像史鐵生一樣擁有無憾的人生。
翻開《我與地壇》的前幾頁,一幅照片映入眼簾,一位綻放著花朵般笑容的中年男子戴著黑框眼鏡安詳地坐在輪椅上。這張照片深深震撼我。在視頻上,我看見他拼命地搖著輪椅飛快的“奔”向遠方,那大概是生的方向。無人能懂得一個殘疾人更渴望站起來,他在作品中寫道:“發燒才知道不發燒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才知道不咳嗽的日子多么安詳。”人,無論擁有什么,都應滿足并好好珍惜,別在以后失去時后悔。
史鐵生是中國一顆璀璨的明珠。
我感覺自己很有福,因為我聽過史鐵生,讀過史鐵生。我想如果我是那位最后搶救他的醫生,當他去世時,我一定會安詳地看著他坦然死去,正如他朋友的女兒所說:“鐵生叔叔累,應讓他休息。”
一生短暫易逝,人只有這一生,不能被苦難,嘲諷打敗。無論是何種困難,都應想想史鐵生,不向命運低頭,笑對生活,笑看人生。做人應有一顆善心,感恩父母,感恩社會,以一顆平常的心對待眾生,在人生的最后,坦然地死去。
看,坐在輪椅上的鐵生正對著我們笑呢!但他已經死,他沒有死!他永遠都不會死,鐵一樣地活著!
【我與地壇第四章讀后感】相關文章:
我與地壇讀后感800字08-20
我與地壇教案設計09-20
我與地壇閱讀心得精選03-11
我與地壇讀書心得(15篇)04-05
史鐵生散文《我與地壇》讀后感600字8篇03-07
高一語文我與地壇教案09-15
高一語文《我與地壇》教案11-27
高二語文教案我與地壇09-29
高中語文必修一《我與地壇》ppt06-19
高一語文《我與地壇》教學設計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