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國讀后感(通用36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雪國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雪國讀后感 篇1
第一次讀川端康成的書《雪國》,有點不太習慣他的這種風格,對我來說太過于委婉,缺少情節性。
在整篇小說中有三個中心人物:島村、駒子、葉子,一直到作者敘事的最后我對這三個人物的關系也只有非常淺薄的認識:駒子是村里的藝妓,跟島村這個過客有一種不太明朗的情人關系。這么說似乎又不太恰當,因為在他們身上看不到愛情,也不是友情,只能說是某種感情。島村答應駒子,以后每年的二月份都會回村子一趟。就在某次回來的火車上,島村邂逅了美麗的葉子,然后暗戀上了這個姑娘。巧合的是,葉子的目的地也是駒子的村莊。教駒子三弦的師傅的兒子(行男)患有腸結核,葉子作為一名陪護把病人從東京護送回村子,有傳言說行男是駒子的未婚夫,但她否認了這一點。而葉子似乎也不僅是陪護這么簡單,島村曾在火車上看到她如妻子般照料行男,但直到行男死后,文章也沒有對葉子和行男的關系作交代。而小說的敘述者“我”(島村)對葉子也只是單純的喜歡,似乎是一種對美的向往。
在這部中篇小說中,我能讀明白的就是這些。同時,還讀出許多不解。最大的迷惑是,我不明白作者在這部作品中到底想表達什么主題。每一部作品都是創作者思想表達的媒介,通讀全篇后我真的沒有明白川端康成的寫作意圖。其次,葉子最后是在火災中喪生的,似乎是意外又像是自殺,我不明白作者為何將情節這樣設計,葉子的死又暗示了什么呢?
關于這本小說的表達技巧,正如我在開篇所講,于我的感覺是過于委婉,缺少情節性。也許是我較少涉獵日本文學的緣故,對于川端康成這位諾貝爾 文學獎獲得者并沒有特別好的第一印象。
但是在這本書的序言中這樣寫道“《雪國》是以日本傳統文學的悲哀與冷艷結合的余情美為根基,展現了一種朦朧的、內在的、感性的美。”
看來還是要多讀書啊,讀書多了才有發言權。
雪國讀后感 篇2
川端康成是日本現實主義文學的一員,他的文學作品具有一定的特質。其作品《雪國》是一本講述日本尋常人家在一段旅行中發生的普通平常的事。通過這樣的故事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微妙的關系和復雜的內心情感世界。
在《雪國》這部作品中,描述了一位自由撰稿的舞蹈研究家島村在一次機遇中認識了當地的一位藝妓后的情景,那時所謂的藝妓就是平時在家里做些平凡的家事,過著極為普通的生活,待到被召喚時就立刻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地道的藝妓,有的時候她們在客人的旅館內一起歇宿,大家坐在火盆旁閑聊一些家常,很自然地同客人們熟悉起來,而后,當她們看到男人們穿著棉睡衣就寢或起床時便會給予精心的料理,駒子就是這種地方藝妓中普通的一個,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個人逐漸的熟悉起來,并且經常見面。
這部小說重點在于其文字的感染力的成功。通過島村和駒子之間的對話及其之間的關系的演變,極其豐富的表現了其文字的浸透力。在這樣普通的生活場景中,充分的顯現了日本的民族特色文化,將這些特殊的食物連接起來,組成了一個個唯美的畫面,給人以豐富的想象力,甚至還會有情感的共鳴。
作者通過“雪”這樣的事物,來表達在日本所說的美學的體現。從這些文字中我可以看出作者的一種平靜的心情。人物中島村對于葉子的印象比駒子還要深刻。葉子的出現和逝去,那是一種從靜美的狀態跌落到凄美的情景。
總而言之,這部小說是川端康成對日本傳統文化的擔憂,即營造了雪國這樣一個唯美的環境來寄托自己對日本文化及其傳統美學觀念的情感。整部小說都體現了川端一種孤寂的心靈,表達自己的一種終極理念。
雪國讀后感 篇3
看《雪國》,我突然間想起曾經寫下的一些關于火車、旅行的文字來,想想,自己是一個很愛坐上火車去旅行的人。因為坐上火車,就能在陌生的人群中、在陌生的世界中穿行。一路行來,飛馳而來的風景,來往去留的人們,可以讓我胡思亂想上好一段時光了。
只是,對風景的描述,比之這樣的名著,是絕對無法企及的了。那樣凌厲、冷艷、凄美的文字,在《雪國》中頻繁出現,卻那樣自然,似乎是作者信手拈來,卻又那樣貼切于文章一貫風格和主題。很容易讓人沉溺其中。
淡淡的哀愁,抹不開的憂郁,深入骨髓的凄涼。不是普通文字能承受住的重量……
發自內心的悲戚。
喜歡悲劇的我,何時是盡頭?人生悲苦、孤獨、凄涼如此,也許,不過是庸人自擾之。我是個太容易多想多慮的人了。也許,該多看看喜劇文才好呢。
雪國讀后感 篇4
《雪國》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說。它也是作者在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時被評獎委員會提到的三部小說之一。另外兩部是《古都》和《千羽鶴》。《雪國》并無較多的情節,著重表現的是在雪國獨有的地方風光中,島村和駒子相互間的感情交流。全書到處彌漫著悲傷的美。《雪國》的背景設置在遠離東京的雪國及其溫泉旅館,并以那里的“五等藝伎”駒子和游客島村的邂逅為題材,表現了他們的性愛生活和游覽活動。
“穿過縣境上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大地一片瑩白,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下來。”作者用美麗又簡潔文字,拉開了《雪國》的序幕。《雪國》并沒有曲折復雜的情節,也沒有什么豐厚深刻的社會主題,故事寫的是一位叫島村的舞蹈藝術研究者,前后三次前往一個北國的山村,與當地一位叫駒子的藝妓及另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葉子之間的愛情糾葛。故事就是在這一出潔白雪國里不經意地發生、終結。
我感覺這個故事里最值得憐愛的莫過于駒子。她的人生是坎坷的,行男的死去,從事藝妓等等都是她無法改變的事實。但是她真的有努力地在試圖改變自己的人生。她會看書,會努力地練琴,會努力地博得島村的愛。在對待島村上她真的顯得那么嬌柔可愛。一次島村去她的家的時候,記得她說過每次去島村那里都會穿一件新衣服,還會跟別人借,就為了讓島村看到每一個不同的而美麗的她。她會在意島村說過的細枝末節的話深深地種在心里,可是島村對她也許多數只是身體上的留戀,多么可悲。她的愛是徒勞的,不是嗎?她的單純沒有換來同樣單純的感情,多少讓人惋惜這個女孩子。至于她的親人們的離開,她也無法控制,島村最后也要離開她的世界重新開始生活。這未免太過殘忍了,她于島村是個什么樣的過客呢?也許回到大城市的喧囂中,島村可以不再想起她,但是在那寂靜的雪國,那個叫島村的男子一定會在駒子年輕的靈魂中長久的駐扎。
雪國的雪是天地間寒冷和美艷的精靈,而寒冷、美艷是川端康成精神世界的精靈。純凈、空靈、悲情,川端之美猶如富士山之巔終年不化的雪,“美,一旦在世界上表現出來,就絕不會泯滅。”《雪國》以持久的方式詮釋著哀而愈美的情愫。
雪國讀后感 篇5
其實一直以來我對日本的很多東西都是很反感的。其中的原因自不用說。但是當我看到日本著名的作家川端康成寫的散文臨終的眼時,給我極大的震撼。之后我知道了他的小說雪國。
川端康成自小成為孤兒,歷盡人世滄桑和炎涼世態,養成了一種孤獨沉默的性格,對于世事采取漠然的態度。為此,他早期作品,如《伊豆舞女》和《招魂祭典一景》等,還蘊含著對下層婦女的同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社會現象
雪國這本書買了后,看了好幾遍,看完之后,我問自己,看完后自己有何感覺,我告訴自己,沒有感覺。是的,看完之后,心底沒有留下幾個特別印象深刻的人物和與之發生的事情。但是唯一覺得的就是作者細致的景物描寫。猶如,電影畫面中那些唯美的影象,人已經不是關鍵的因素。他們都是一些帶你走如畫面的線索而已。其實,這里邊有很多關于日本一些極具地方特色的地方風土人情描寫。反而,讓我想起了簡愛中,對于那個陰郁的陰天的描寫,低矮的舊式城堡,有著陰霾的天,自己一個人躲在小房間窗簾的后面看這書,那個時候看著這一段的時候,只是覺得那個景物和人物的心情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川端康成的《雪國》凝聚著作者十二年的心血,《雪國》中的每一個意象都有著豐富的寓意和象征。作品中作者著力描寫的無聲的雪國在作品中是一個重要的自然角色,雪國四季的自然景色襯托了小說中的人物形象;“雪”的潔白是日本美學觀念的體現,日本傳統美的象征,而“雪國”則是川端為其營造的最后一塊棲身的凈土。
雪國的晶瑩剔透、豐富多彩也象征著有過燦爛文化的日本;葉子象征著作者的終極理念,在這里體現為日本傳統。和葉子一樣,行男也隱喻了傳統的日本文化,行男和葉子是一體的。行男這個名字暗示著作者對漸漸離去的日本傳統的哀悼,葉子生命的終結也寓意著作者對日本傳統文化可能消亡的命運的深沉擔憂。島村象征著外來文化對日本文化的窺探和關照,實為西方文明的隱喻。在駒子火一般的愛情、葉子“內在生命在變形”的死亡、雪國魔力的感動下,他仿佛置身于銀河中的靈魂最終受到了深深的浸潤,這也象征著日本文化對外來文化的感化力量;駒子有著雙重的身份,象征著面對外來文化壓力時無力的傳統維護者,是作者的化身;同時也隱喻作者在接受外來文化時的矛盾和復雜的心情。
作家以富于抒情色彩的優美筆致,描繪年輕藝妓的身姿體態和音容笑貌。并巧妙地用雪國獨特的景致加以烘托,創造出美不勝收的情趣和境界,使人受到強烈的感染。而看雪國的時候,其實,心情是安靜的。因為沒有特別大的人物矛盾沖突,所以沒有了心情的起伏。就如同一個人在靜靜的欣賞著那一方的雪景。從作品,偷窺作家,直覺告訴我,那一定是一個有著對純美的東西有種偏執的人。一個人總是在現實和精神上游走,對于駒子。他描寫了很多,但是印象反而沒有對葉子的印象深刻。雖然,倔強的葉子只是在開頭和結尾中出現。但是第一次的出現如果以純美來形容的話。那么,最后一次的從二樓跌落時候,那個場景可以用凄美來形容,但是那一次的跌落就像個慢鏡頭,段落不多,卻給人印象深刻!
雪國讀后感 篇6
“不知為什么,島村總覺得葉子并沒有死。她內在的生命在變形,變成另一種東西。”
許是日本文學筆下時刻籠罩著淡淡的悲哀,我總不敢輕易去觸碰。讀罷川端康成的《雪國》,無力感似有似無地涌上心頭,竟感到了莫名的惆悵。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
故事便從川端筆下這片茫茫雪域開始。
島村,坐食祖產的有婦之夫,對西方舞蹈感興趣,然而卻只是憑借西方舞蹈的書箱和圖片去任意想像。他不是欣賞舞蹈家栩栩如生的肉體舞蹈藝術,而是欣賞他自己空想的舞蹈幻影。駒子,雪國的藝妓,為了給師傅患病的兒子行男等醫藥費成為藝妓。她是一個連腳趾彎里大概也是干凈的女子,她希望能夠上城市去,與其它山溝溝里的藝妓不同,她幾乎每天都寫日記,把讀過的小說做了十冊多的讀書筆記。小說描寫了島村三次到雪國來找駒子,在第二次來的途中被一雙美麗的眼睛吸引。“她的眼睛同燈光重疊的那一瞬間,就像在余暉里飛舞的夜光蟲,嬌艷而美麗。”這是一個叫葉子的姑娘,她的聲音悲戚而優美,仿佛是某座雪山的加聲,小說平談如水,卻纖弱氤氳著淡淡的悲哀。最后以葉子在一場大火中喪生而結尾。
川端康成的文筆極其細膩,意識流的內容按時間順序相互交織,所有情節,語言都如雪國的皚皚白雪,純凈而無絲毫雜質。平淡卻能給予心靈沉重一擊。
小說始終圍繞著“虛無”與“徒勞”。
在島村看來,一切都是徒勞的,他擁有幸福的家庭和令人艷羨的社會地位,卻一直在尋找活著的意義。駒子在他眼中,所做的一切都沒有意義。駒子記讀書筆記是徒勞的;對城市的幻想是徒勞的。“看上去她那種對城市事物的憧憬,現在已隱藏在淳樸的絕望之中,變成天真的夢想。他強烈感覺到,她這種情感與其說帶有城市敗北者那種傲慢的不滿,不如說是一種單純的徒勞。”她愛上不可能的他是一種徒勞,她為了將死的行男籌醫藥費是徒勞……
生命本來就是徒勞的,所以島村在看到葉子死的時候并沒有什么極度的悲痛。“待島村站穩了腳跟,抬頭望去,銀河好像呼啦一聲,向他的心坎上傾瀉了下來。”葉子是虛無的美麗,是精神純潔美麗的化身,她的死亡映證了生命的虛無。生死無常,人生無常,無生就無死,無死就無生。
人生無所謂生和死,死并不是生的終結,無并不是有的肯定。生和死,有和無只不過是生命存在的兩種形式,只有敢于肯定死,才能擁有生,才能在生的時候不為死的影子所困擾,才會在列的時候不會因貪生而卻步。死是幸福的重點,人死后就回歸到虛無,同自然萬物一樣,達到萬物一如。這是川端康成通過《雪國》想表達的,與中國古代老莊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
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有時候我們將生死看得太重,在這世界上,我們誰也沒有辦法活著離開。那又何必自尋煩惱,為生死所困呢?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倒不如坦然去面對生老病死,像趕赴上盛宴般去迎接自己的宿命。
生命會回歸虛無,但我并不認為生命本身就是一種徒勞。
哪怕到最后我們什么也帶不走,但在有限的生命里面,我們可以探究生命無窮的意義,因為島村覺得一切都是徒勞的,所以他一直深陷在一種混沌的泥潭中,找不到生命的意義所在。我們活著,就有活著的使命,有更多未知等待發現,許多問題等待思考。我不愿意因為結局而放棄享受生命的過程,哪怕是為了一朵春天早開的花,第二天升起的太陽,我都有正取幸福的理由。就如同雪國不會一年四季都大雪飛揚,它總會等到了春天的到來。這也正如我們每天都做的,期待第二天的朝陽,為更好的明天奮斗。
在川端康成的筆下,那里還是一片白雪琉璃的世界,迷迷蒙蒙地罩上一層柔和的乳白色,整個世界純白潔凈地似有似無。里面有物的悲哀,人的悲哀,人的徒勞,生命的虛無,島村的哀傷,駒子的三弦夢……
“沒有劇場墻壁,沒有聽眾,也沒有都市的塵埃,琴聲就會透過冬日澄澈的晨空,暢道無阻地響徹遠方積雪的群山。
在那里,雪山將給生命,最冗長的回音。
雪國讀后感 篇7
昨晚與今早讀了川端康成的《雪國》,約莫讀了一半。誠如譯者在序言中所說,《雪國》如同駒子一般,有著驚艷的美。
不知不覺中折服于川端康成的筆觸與動人。他自己就心中充滿悲寂,從小就心中哀傷,構筑了由精神衰弱與眼淚組成的心靈。很明了,是一種頹廢的美。
寫的很多東西是獨有的日本風味。譬如腰帶。我見過日本人的腰帶,很寬,很耐看,繡了許多東西,反映出主人的思想境界。日本的一套套大多是從中國學去的,然而也許是中國人太包容了,失掉了一些特色的東西。川端康成在《雪國》《古都》中寫了很多。中國就沒有一件能好好描摹的衣服。
川端康成對于感覺的意識臻于至善。感覺在意識流中波動,同過筆來寫,無外乎是景色、動作、面龐的細膩描寫。他的想象很怪異,“筆挺的小鼻子雖然單薄一些,但下面纖巧而抿緊的雙唇,如同水蛭美麗的輪環,伸縮自如,柔滑細膩。但白里透紅的……”總之,他給你的就像一束意識流。
“不知為什么,島村還想大聲再說一遍‘徒勞而已’,忽然之間,身心一片沉靜,仿佛聽得見寂寂雪聲。”象這一句,抓住瞬間流動過的意識流,讓人物生發出人生如夢的慨嘆。川端康成將整個的故事嵌在幽暗淡色的環境中,主要寫一眼之所及,顏色配上冷暖,寫人物所思,寫道德與欲望的沖突。如“姑娘映在雪色上的頭發,也隨之黑中帶紫,鮮明透亮。”簡單的顏色描摹,勾勒出了一絲邪惡與不純潔。雖然沒有寫“寒”與“冷”,但字字透著寒氣。
這第一篇,主要寫了川端康成的手筆,即其描繪瞬間感受的筆上功夫。這些與他的經歷是分不開的。
雪國讀后感 篇8
初讀《雪國》,覺得《雪國》里面的文字挺優美的,但奈何自己閱讀能力有限,并不真正理解到川端康成所想要表達的意境。幾個月過去再重讀一遍后,才發現川端筆下細膩的純潔之美,而且駒子這個形象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常常感嘆到身邊缺少的正是駒子心中的那如雪國一般的純潔。
即使對《雪國》略有感悟,但是書中的人物情節描繪也是看得半知半懂。時至今日,經歷諸多事世人情變故之后,再重讀雪國,明白川端為什么能寫出這樣的故事,哀傷與徒勞,呵,人生還真是一場徒勞啊,生活本身亦是一場徒勞。
《雪國》確實是本經典好書,要讀的朋友們我建議最好多讀幾遍,我想《雪國》真正的魅力在細讀之后自然不言而喻吧。
雪國讀后感 篇9
第一次拿到《雪國》這本書大概是在一年前吧,寫過了全書的書評并且對全書劇情有了初步的了解。當然,最讓我不解的也是小說中的那種似有似無的如同飄雪般既美麗又不太真實的幻——一種感覺,只能用一個字來代表它——類似于虛幻,幻覺的感覺,卻又不同于虛幻,幻覺的實際意義,當然我認為illusion這個單詞從某種意義上與其有相同的感覺。開學時同學們說因為看不太懂這本書而沒有選擇用它寫書評,而我恰好是因為看不太懂這本書中各種幻的疊加而選擇閱讀它。那種讓人難以理解的幻剛好是其最大魅力點所在,也將書中人物最好地呈現了出來。
首先,主角男子島村,是一位將虛無與真實融為一體的人。他本身作為一位虛無主義者,卻又追求真實,在這同時卻又情不自禁地被各種虛無所吸引。他認為一切都是虛無的,包括生命,都是無意義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在現實生活中這是一種極其消極的體現,但是辯證地去理解分析,又何不是一種境界上的完美。資料表明,他也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日本知識分子階層的消極的人生態度的一種象征。生活中大部分人其實都有這種假象中的美好的經歷,而他們大多又享受于其,盡管他們知道這種美好不能持續下去,或者說只是一種假象。想象一下當一個人在午夜之時站在雪山懸崖處,向下俯視可以看到一座安靜祥和,燈火并非十分通明的歐式小鎮,抬頭則是震撼人心華美炫爛緩緩閃爍著迷離光影的北極光,身后是落滿了白色雪花的植被,耳機里是迷幻而又充滿了意境的純音樂。在這樣一種白色童話般的意境中,任何一個人都愿意讓時間停下,進入這個仙境并且永遠留在其中。而他們卻了解到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們生活在現實中,盡管流連忘返,也只能在觀賞美景后離開他們所想象出的意境。這與島村有一點點相似,唯一差別在人們傾向于回到現實盡管他們十分留念那種意境,而島村似乎傾向于留在意境中盡管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駒子是位真實的人,她既是純潔的,也是風塵的,她的孤獨也直接從行文中體現出來。她是位藝伎,這種為了生存而做的職業,恰恰也映襯了她的真實,而此時她已經喪失了她純粹的美。在變得越來越真實的同時,那種幻覺的美也在漸漸消逝。駒子也在追求這種幻美,無論是她在嘗試追求島村這種沒有可能成功的事情,還是與葉子之間那種不可分割的感覺連接,都可以體現出來。
“駒子和葉子不應該以時間為節點割裂地看,她們本身就是一體的,葉子自始至終作為駒子精神的內核,或者說駒子的心而存在,葉子是她純粹美的自留地。葉子的行為反映了駒子心里的真實想法,葉子做的事是駒子真心想做的事,葉子說的話是駒子真心想說的話,葉子為行男守墓是駒子真心想為行男守墓,葉子求島村帶她去北京,是駒子想要把她的真心帶去北京。甚至葉子與駒子之間的嫉妒,也是駒子自己心里的糾結與矛盾。”
那么葉子這個形象,是虛無的,是完美的,因此是現實世界中不可能存在的,因此最后她也離開了這個現實世界。她與島村幻想中的完美是完全重合的,從出場的迷離,到退場的奇幻(意思是她離世的原因過于蹊蹺,一看就是虛構的),她整個人都是虛無的。她并沒有什么存在感,在整個小說中可以算是陪襯作用,又或者說,是個隱藏線索。我認為將葉子道如一個人其實不太準確,現實中的她,倒不如說是一條完美的靈魂。
因此也不難推測出來,駒子和葉子更像是共處于兩個互相平行的時空中的同一靈魂。雪國的一切,終究也只是島村的夢境。小說在一種凄美的夢境中漸漸地消散,悄悄地結束。
雪國讀后感 篇10
《雪國》:極致的美,極致的悲哀,極致的虛無。
第一次讀到這本書是因為它曾在1968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始于顏值,陷于才華”,可以說是我與這本書邂逅的真實寫照。匆匆讀罷,所有的感受只不過是惋惜于島川與駒子那段可悲的戀情而已。我想,初次閱讀這本書的讀者至此大都是一頭霧水,對待優秀的作品,只有反復咀嚼才能理解其中深意,因此我決定再一次認真地閱讀這本著作。
想要了解一本書,就要了解創作背景。在維基百科的《雪國》詞條中,故事中的“雪國”實際上是一個名叫湯澤町的地方,川端先生在創作《雪國》期間多次去那里旅游。故事女主角駒子也是有原型的,是一位名叫松榮的藝妓。如果說文學作品取自生活,我們也可以略微窺見川端先生與這位女子之間的緣份。另外,葉子是否也有人物原型呢?我認為是沒有的,也許就如同雪國那個美麗的夢境一樣,那個潔凈到極點的人物也多半出于虛構,就像“雪國”這個再普通不過的溫泉村在作者筆下也帶上了虛構的夢幻色彩。首先開篇第一句話便是:“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包含了許多深意。要到達“雪國”就要穿過長長的隧道,仿佛要將“雪國”與世隔絕一般,可望而不可即。正如李安導演那句經典的話:“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每個喜愛川端先生筆下文字的人,想必心中也都有一座雪國吧!那個雪國是從沒有人到達,從不為人所知,只屬于你,只存在于我們心中的遙遠國度。雪國,本質上其實就像是一個永遠也無法到達的溫柔鄉,是主人公島村心中的夢境,也是川端先生心中的夢境。
接著來看劇情,本作的主線劇情便是駒子和島村的情感糾葛。駒子是一個出身貧寒、舉目無親而淪為歌妓的女子。島村到了雪國后愛上了駒子,并稱贊她“每個腳趾彎處都是干凈的”。駒子本來定有未婚夫,(未婚夫是師傅的兒子,應該是為了報答師傅的恩情而一直照顧他)但未婚夫患上絕癥,為了掙錢她只有委身為歌妓,在旅館與飯局之間應酬。她與別的歌妓是不同的,她向往自由的生活,想要追求幸福,但她的努力在那個尷尬的時代是那么的無力、渺小,而且竟顯得有些可笑。駒子熱愛生活,堅持寫日記,不論什么都不加隱瞞地如實記載下來。
“日記?你記日記?”
“嗯。翻閱舊日記是我的樂趣啊。”……
“把感想都寫下來了嗎?”
“我寫不了什么感想,只是記記標題、作者和書中人物,以及這些人物之間的關系。”
“光記這些有什么意思呢?完全是一種徒勞嘛。”
從這一節中島村的性格便可見一斑。島村是個虛無主義者,他沒有正當的職業,靠祖輩留下的財產過著悠閑慵懶的日子,精神極度空虛,沒什么追求和人生目標。他研究西洋舞蹈,搜集西洋舞蹈方面的書籍和照片,想方設法從國外搜求海報和節目單,但他研究西洋舞蹈卻從來不看西洋人跳的舞蹈,也從來不看日本人表演的西洋舞,“他所欣賞的,并不是舞蹈家靈活的肉體所表演的舞蹈藝術,而是根據西方的文字和照片所虛幻出來的舞蹈,就如同迷戀一位不曾見過面的女人一樣。”人的思想決定人的行為,正因為他內心認為做什么事情都是徒勞的、虛無的,所以才對虛幻的、非真實的舞蹈感興趣。不僅如此,他甚至覺得生存本身也是徒勞的、虛無的、毫無意義的(摘自:百度百科)。所以他才認為駒子是那么的純潔,即使知道一切都是徒勞,卻依然熱愛生活。他把駒子當做一個可遇而不可求的異性朋友,不敢與她發生朋友以上的情感。駒子早已知曉他們的結局,但她仍然陪在島村身邊,與他一起散步,為他彈琴,小心而細膩地呵護著這份感情。她知道島村是個有家有室的游人,只是每年定期來這里渡假的過客,她也知道島村只是想維持現狀,而絕非像自己一樣對所愛進行大膽而熱烈的追求,就是這種永遠也無法有結局卻盡力維系的感情更使人感到悲哀。讓我感觸最深的一節是:島村待在雪國的最后一天,馬上就要坐上火車離去,駒子正在為島村送行,這時葉子匆匆找到駒子說行男(駒子的未婚夫)快不行了,希望駒子回去見最后一面,但是駒子拒絕了。一開始我認為這是駒子無情,后來我認為這種想法是錯的,這正是她愛的深沉的體現,別人生死關她何事?她只是想要多看一眼心里的那個男人!
本作除了著重描寫島村和駒子的情感之外,還刻畫了葉子這個人物。川端康成先生并未對葉子的面貌進行太多的細節刻畫,但在行文中讀者可以隱約地感受到葉子那種若有若無的游離美感。文章以葉子為開頭,又以葉子的死為結尾,仿佛一切都是虛無。
情情愛愛究竟是什么沒人說得清,但我相信讀過《雪國》以后的你會更加冷靜,透過虛無看到一個更加真實的愛情。
雪國讀后感 篇11
一片白茫茫的雪國,連綿起伏的山巒,火車向前行駛著。窗外的暮景以及一位美麗姑娘的身影在玻璃上構成虛無縹緲的夢。她叫葉子,仿佛人如其名終究要飄落。他沒有抗爭,她認命,在一場大火中從高樓向下緩緩的寂靜的向人間道別。她像是黛玉還完淚后再回到天上去,她送走了師傅,送走了情人行男,再也了無牽掛。她的最終離去仿佛是要告訴你:在人間,一切都是徒勞的。
如果葉子代表著精神上的美,空幻迷離的美,那么駒子便是真實的美,一種像春天像小草生機勃發的美。與現實對抗,與生命抗爭。她十六歲開始閱讀小說并做了簡單的筆記,可在島村眼里她并無深刻的理解。
島村心想:要是見到駒子,就劈頭給她一句“徒勞”。然而,對島村來說,恰恰相反,他總覺得她的存在非常純真。
她未婚夫行男臥床不起,師傅中風,她為了醫藥費為了生存去做藝伎,而在島村看來又是徒勞的,關于書中第二次提到徒勞:
他明知對于這女子來說不會是徒勞的,卻劈頭給她一句“徒勞”。這樣說過之后,反而覺得她的存在變得更加純真了。
駒子彈著三弦琴,以山谷大自然為知音,美妙的琴聲里滿滿是對生活的熱烈與迷茫。可在島村看來:
駒子這種生活可以說是徒勞無益的,也可以說是對未來憧憬的悲嘆。不過這種生活也許對她本身是有價值的,所以她才能彈出鏗鏘有力的琴聲。
生命是一場徒勞又怎樣,我喜歡著我的喜歡,熱愛著我的熱愛,我身心沉浸著我就覺得有意義。駒子始終懷著一份純真與真摯,而這正是島村所憐憫與嘆惋的東西
她深深的愛著那個來自異鄉的島村,可同時又覺得不可能,因為島村是有妻子的。他對她也只是愛憐,是對美的一種疼惜。在他眼里,駒子不過是:
一個在鄉村水果店里的奇怪的水果,獨自被遺棄在煤煙熏黑了的玻璃箱內似的。
在最后,天上出現一望無際的銀河,而地上是一場熊熊的大火。火勢向天噴去,銀河傾斜下來。葉子的死無疑是對美的致敬,美的詮釋。而駒子瘋了,或許葉子曾是她的精神支柱。小說到此結束,詩一般的收了尾。
雪國讀后感 篇12
連日的陰雨天氣讓仲夏顯得有些許蕭瑟,偶爾刮起的陣風好像確實帶了幾分秋意。還記得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下雨天躲在被子里聽雨滴打在青瓦上的滴答聲,外面越是狂風大作、越是雷聲滾滾、越是大雨傾盆,自己越是能感受到無比的安全感。當然,雨天的另一樂趣是不用出門勞作,一家人圍坐一起等媽媽做好熱氣騰騰的晚飯,這個季節做得最多應該是西紅柿炒青紅豆,炒卷心菜以及新洋芋。不過小時候最不喜歡吃的就是紅豆,偏偏這個菜做得最多,所幸新洋芋能短暫拯救一下我的胃。可能是這個原因,比起初秋,我更喜歡初冬,一方面是從高中開始9月就變成了別離的季節,還有就是初冬有白菜燉肉,好像沒有經過低溫的白菜就不會有那種特別的味道。
18年冬天剛過去,這一年的夏天就成了人們最懷念的過去,18年五月份的崴腳讓我對這個盛夏無感,雖然談不上討厭,但卻有我人生中十分灰暗的一天。我們總是喜歡懷念過去,特別是用眼前的黑暗去對比曾經那些五彩斑斕的回憶,然后徒留各種悲傷,年輕人將其稱為“網易云文化”、“喪文化”,在這一背景下,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人們奉若神明,即使大部分人并未讀過這一名作,只知道里面有“僅一夜之間,我的心竟判若兩人”和“若能避開猛烈的歡喜,自然不會有悲痛來襲”這兩句話。受時代浪潮的裹挾,我也加入了悲傷大軍,不同的是我買了這本書并拜讀了一遍,也知道了上面兩句話雖出自本書,卻只是太宰治的引用,比之我更喜歡“用滑稽的言行討好別人,是我對世人最后的示愛”。同時我也認識了另一位日本文學大家川端康成及他們兩之間的恩怨,這便是我與《雪國》結緣的一大原因,除此之外就是它最美諾獎的噱頭。
“不過是徒勞罷了”,如果說《雪國》的美是我一開始就想找尋的答案,那“徒勞”應該是它給我的第一印象,或者說是島村眼中駒子生活的一大枷鎖。彷佛從寫日記開始,駒子的一切就變成了徒勞,毫無意義。甚至用菊勇姐的故事來暗示了駒子的悲劇余生,和菊勇姐一樣,駒子也是最叫座的藝伎,也有著相同的感情經歷,前一段經歷了五年的感情最終不了了之,與師傅兒子也沒有一個美好的結局,即使駒子始終在島村面前否認她與行男的關系。我眼中《雪國》中的徒勞大致可以分為駒子的徒勞和島村的徒勞,駒子的第一個徒勞是寫日記,寫那些可有可無的生活瑣事,記錄她十六歲以來讀過的書的標題、作者和人物以及這些人物的關系,可能就是這種不同于別人的記錄方式,讓島村感覺“完全是一種徒勞”。
“你了解我的心情嗎?”在一次關于菊勇姐的長談中駒子這樣問島村,得到的回答是“星星的光,回東京完全不一樣,好像浮在太空上。”島村何嘗又不知道駒子的本意呢。駒子的第二個徒勞是感情上的徒勞,她喜歡島村,包括島村本人甚至整個雪國都知道她的喜歡,但可惜的是來自鬧市的島村有自己的家庭,有著與雪國完全不同的生活。她不過是在徒勞的喜歡著一個每年只能見她幾次的人。但即使是這樣,她還是全心全意的喜歡著島村,即使宴會再忙,她也要抽空去見一見島村,簡單的寒暄幾句說一些宴會上發生的趣事,然后便匆匆離去,這期間還要躲著來收拾房間的女傭。每次島村一提及行男,駒子便避而不談或者就是略帶不滿的幾句話帶過,特別是當島村說她是行男的未婚妻時,她甚至生氣的對島村說:你就把我當傻瓜來耍吧!也許駒子也感受到了島村對葉子的好感,每次島村向她了解葉子的情況時,她總是閉口不言或者跳轉話題,她不想讓別人打擾她和島村每次短暫的相處時光,也不想直面島村喜歡別人的事實。她彷佛在用一種掩耳盜鈴的姿態來維持和島村的關系,自我感覺美好的背后留下一個大寫的徒勞。
島村的徒勞在于對現實生活的脫離,他在東京的家以及他的妻子是他的現實生活,每年的雪國之旅是他的理想生活,在那里有始終陪伴他的駒子,有他想要追趕的葉子。駒子就像是他過去的時光,略帶懷念但又不是特別向往,葉子則是他對未來的向往,充滿期待的生活。三個人分別代表了三種不同的生活狀態,區別在不同于對駒子和葉子的大量描寫,對自己的妻子全文中并沒有一定的篇幅來介紹,甚至沒有提及她的名字,生活習慣和人物形象,只簡單的介紹了妻子讓他不要隨便把衣服掛在外面,免得飛蛾產卵在上面。就如同“喪文化”影響如今的年輕人一樣,比起對現實生活的贊美,我們更喜歡去懷念過去、去暢想未來。不僅脫離了現實生活,也丟失了對生活的信心。
《雪國》的落幕是蠶房的一把大火,結束了這個美麗的故事,同時結束的還有島村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好像在不經意之間戛然而止,從什么時候呢?從島村知道掉下來的人是葉子;從葉子的腿肚開始在地上痙攣;從駒子大叫一聲并開始喊:這孩子瘋了,她瘋了;從天上的銀河嘩啦一聲,向他的心坎上傾瀉了下來開始。當然,故事悲情的結束方式并不代表這就是個悲劇,倘若葉子的死能結束這一切的徒勞。
就如同我們現在追星一樣,年輕的太宰治也將芥川龍之介視為自己的偶像,甚至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的寫滿了芥川的名字,將芥川獎作為自己的畢生追求。然而就在他距離目標最近的時候,卻因為評委以生活作風為由錯失,而評委就是川端康成。正是這一原由讓我在看完《人間失格》后去了解太宰治時認識了川端康成并結緣《雪國》。或許是最美諾獎的書評束縛了我,我讀了兩遍雪國,好像每一次都在尋找最美的點是什么,但每次都徒勞無功,導致我在《雪國》里找到的共鳴甚至還沒有《人間失格》里多,讓我感覺《雪國》就是一杯白開水,平平無奇。直到后來我才明白《雪國》美的是景,就像封面上那樣白茫茫一片,飄落的雪花不斷裝飾著大地和房屋,放眼望去就如同一幅畫一般。這銀裝素裹般的大地不就是一杯白開水嗎,它的純凈、一塵不染不就是我尋找的美嗎。我們習慣了在各種華而不實的修飾里去感受美好,卻忽略了文字最難能可貴的是有溫度,是用最簡單直白的語句來打動人心。我好像突然懂了島村初見葉子時不厭其煩的去描述車窗玻璃上不斷變化的燈火,還有蠶房失火時天空中的銀河,既是首尾呼應,也是全文的基調,美的基調。可笑的是,我每次都拋開映入眼簾的美景,而去尋找埋藏在文字中感情的美,故事的美,人的美。現在想來,完全是徒勞!
雪國讀后感 篇13
我之前想著《雪國》也許很長,也許像那本字母密密麻麻的“The HungerGames”,也許像我仍然沒有勇氣翻開的《百年孤獨》,可是它只是一百二十一頁的中篇,也許只能算作短篇,顯得小而且可憐。
它的名頭我都忘卻了,漂亮的封皮在兩周前扔進了紙簍。我知道川端康成也不知是什么時候,只是人都崇洋媚外,日本作家的名字好像很難從大腦皮層剔除。
我看到很多人講它如何淺薄、如何無味、如何零碎得像一篇讀書筆記。午后或者夜晚,我總是忍不住一點一點地讀翻譯過來仍然帶著一種溫柔的氣息的字,想著川端在寫這樣的句子的時候,會否露出柔軟的笑。
這一年幾乎都在念小說,美國人寫的永遠最好看,讀下來好像吃了一大盤加了好多洋蔥炒的小龍蝦,又辣又在手指尖上盤旋很久。比起來,日本人寫的東西總是淡,即使是那個在我的書柜里占了一大塊的東野圭吾,講死人的時候也像白開水一樣,寡淡而透明。可是他們永遠最柔軟,也最能在一個人的時候打到心底去。
川端康成是個很典型的日本作家,我想。
不知道什么時候,也習慣了在零碎的思緒里感知某些與我的想法相通的東西。我覺得很好啊,像讀塞爾努達的詩一樣。
《雪國》是我至今念過的最美的小說。啊,也許紅樓夢也是吧,可是它好長,我沒有勇氣看完。
雪國讀后感 篇14
雪國這本書并不像那些名著一樣那么厚,溥溥的一沓紙里散發著芬芳的書香,連著幾個晚上,我都像品味一壺珍茶一樣式,幾張幾張的細看。困了要小心易易的把書放好,然后帶著濃濃的疲憊入睡。盡管如此,我卻感到了困惑,那就感覺就像一個看不懂線譜和樂理的人聽到一首好曲子時一樣,有心靈的陶醉,也有悅耳的感受,卻不知道好到底好在哪里。《雪國》就是首這樣的樂曲。雖然我不知道它好在哪里,但我依然愿意貫注我的全心去傾聽。
書的內容講的是一個遙遠的島國小鎮,那里有溫泉,產絲織品,終年積雪,每年都會有像島村一樣莫名前來的游客。作者通過島村在火車上一對打扮得很像夫妻然而又給人很怪感覺的人的描寫,引出許多其它的話題,如雪國小站的景物,島村對駒子的想念等等。繼而過渡到描寫島村與駒子的情感糾紛。其中寫駒子的筆墨是最多的。駒子是一個出身貧寒、舉目無親而淪為歌妓的女子。本來定有未婚夫,但未婚夫患上絕癥——幾乎是剝奪了她婚姻的權利。只有委身為歌妓。在旅館與飯局之間應酬。而她與別的歌妓卻是不同的,她向往自由的生活,希望自己與島村的愛情能夠修成正果。為此,她小心而細膩的呵護著,呵護著自己也呵護著這份感情。而島村是個有家有室的游人,只是每年定期來這里渡假的過客而已,他只是想維持現狀。而絕非像駒子一樣對自己的所愛進行大膽而熱烈的追求。
其實駒子也知道事情理性的發展狀態會是怎么樣,但她拋開了一切世俗觀,溫柔的陪著自己的情人散步,更是在未婚夫死亡的時候跑去車站送島村。我欣賞這樣的性格和這種對愛情的追求與執著,但似乎這一些都被凍結在了這個偏遠的雪國里,怎么樣也無法觸及。相比起來,葉子的性格具有一種純粹的善良,她照顧著駒子的未婚夫,關心駒子的生活。我看到這些地方的時候,不禁也和作者一樣的疑問:這個弱弱的姑娘,她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呢?難道就沒有自己的生活目標嗎?
雪國的風景是美的。同樣美麗的駒子和葉子卻像生來就束縛在了男人身上一樣。當自己并不愛著的男人病得不行了的時候為其賣身治病,在自己心愛的男人面前處處約束自己的言行,渴望甚至是乞求她們內心所貧貶的愛撫。我想,這樣的情感,這樣的故事,也許就像雪國的夕陽,會很快的消失在遠山的盡頭罷!而做為見證整個事情發展的島村,只是像一個過路人偶遇了這一切。見證了一個完整故事的開始與結束。我很懷疑島村是否就是作者本人經歷的寫照。曾在某個遙遠的地方,有個曾經深愛的女子,當自己慢慢變老時,記憶變得日漸清晰,于是面對記憶,寫下了這篇文章,當作悼念。
我承認,我看了這么多遍,依舊沒有看懂《雪國》,至少是沒有完全懂,這與我對日本文化的理解少是相關系的,日本人生活在繁索的禮節和對理想的孜孜不倦里,這大概也是為什么日本社會那么井然有序的一個原因,更也是它們發展的一種民族動力。作者川端康成截取許多往事中的這樣一個雪國來表達自己內心的那片神圣領地時,似乎透露了某種積極上進的光芒,遺憾的是我看不清楚這神圣所發出來的光芒,只是朦朧的在眼前有幾個穿著和服的女子,踏著木鞋,帶著微笑走過。這種距離是最遙遠的。
本來這篇讀后感想寫名為《唯美的雪國》但葉子的死讓我耿耿于懷。太荒。唐和突然的結局像這荒。唐的愛情突然的消逝一樣,令人難以釋懷。葉子被火燒死了,確實點的說她是為了救別人而耽誤了自己的生命。駒子瘋了,她所有的情感、傷懷也許在傾刻間全部迸發,讓頭腦正常工作的系統一下崩潰了。安排這樣的一個結局不能說作者破壞了這種唯美的氣氛,相反,這樣的結果讓一些痛苦的生靈得到了精神的安息。
世間上本來就少有完美的事情,缺少的東西總是能襯托出這種完美的稀有性。讓人懂得去懷念和追求。我想這雪國是最后的雪國,它也許會永遠的消失在島村的生活里,但這雪國同樣是永遠的雪國,因為它給別人留下的深刻的記憶是無法抹去的。
來年春暖花開的時候,雪國的人們會是怎樣的生活呢?沒有人能夠回答。但是我知道過去了的雪國——它像一幅畫卷,呈現在我的腦海里,隔著遠遠的距離。
看完雪國,馬上想到的是著名作家鐵凝成名作:《哦,香雪》,這也是一部給人以美美感受的作品,但它的這種美與《雪國》中的美是不同的。它更貼近人心,更能讓人感受到真意。而雪國的美卻是那樣的冷艷,似乎與我們相隔了太長的時間,我們只能遠遠的觀看,帶點陌生的距離感。
雪國讀后感 篇15
許多書,尤其是經典的書,你肯定不能只讀一遍,因為只讀一遍是絕對不能完全體會其中意味的。川端康成的《雪國》和《湖》都是這樣,起碼對于我是如此。川端康成告訴我,不光是有情節就能夠叫小說,雖然《湖》絕對不缺少情節。
不知道其他日本作家是否也是這種風格,比如我早就聽說的夏目漱石。我清楚,川端康城這種寫法,是我無法駕馭的。無論《雪國》還是《湖》,都有一種清冷清冷的感覺,讓我頭腦里不斷出現冰雪覆蓋的富士山,請原諒我對日本這個國家知之甚少。
一開始接觸到銀平這個人物,以為他真的是個逃犯,而且是個有些變態心理的逃犯。不過,這只是受作者亦真亦幻寫法的誤導,這種寫法在后來描寫銀平心理時,多次出現。我不喜歡銀平,雖然我曾跟隨作者的敘述試圖理解他,卻只是同情,而且很短暫。我想,作者如果知曉,怕是難免失望吧。銀平投入過愛戀的女人,彌生、久子、宮子(只是跟蹤過一次,算是愛戀過嗎?)和后來的町枝,都只能是他可望不可即的,所以他只能意淫、只能跟蹤。從這一點上來說,銀平是悲哀的,也是卑賤的。這幾個女人中,久子是愛過他的,正是因為這樣,我才愈發地覺得銀平猥瑣。如果銀平和久子的感情被我知道,相信同久子的好朋友恩子一樣,我會極力勸阻的。我不一定會告發,但一定會死諫,一定很想保護久子。后來才知道,恩子在久子的問題上表現得這么強烈,是有自己的目的。恩子的家境不怎么樣,希望得到久子家的資助。但是我,僅僅是不希望這種感情的發生。內心里,我也不是接收不了師生戀啊,就是覺得銀平和久子的感情很畸形。因為久子是豪門小姐,銀平只是個高中國語老師?似乎不是的。也許因為久子家境優越,真真是純潔善良,愛的時候認認真真毫無保留,可是銀平是個有不堪過往的人(當時我并不知道,只是一種感覺,后來的確是印證了,他和娼妓有私生子,卻很隨意地拋棄了。),那樣的銀平配不上這樣的久子的感情。
還有一段感情,我也覺得不堪,自然是宮子和野田先生的。相差很多歲數的老少配,的確在我的接受能力之外。但是,康成為什么要把野田對年輕女人和年輕女人的身體的依戀描寫得那么仔細呢?看得我真的覺得惡心無比。老男人真的是可恨,可是年輕的女人能夠容忍的原因是什么?真的僅僅是錢嗎?
我不得不說,川端康成其實是講故事的高手,哪怕《湖》并不需要以故事取勝。整篇小說,圍繞著銀平展開,但是其中銀平和彌生、銀平和宮子、銀平和久子、宮子和野田、水野和町枝、銀平和町枝…這么多條線有平行有相交,川端康成處理的游刃有余。我很害怕去閱讀線太多的小說,《湖》讀下來,一點兒都不覺得雜亂。作者真是高明!更難能可貴的是:你以為只是這兩個人的故事,其實竟然還有別人的故事在里面,讓你不得不感嘆,原來這個世界真的很小!而當你以為誰和誰還有故事、還有交叉時,其實是你想多了,這個世界雖然小,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圈子,終其一生,很少能踏出這個圈子。
雪國讀后感 篇16
川端康成的文字,極致細膩曖昧,值得慢慢琢磨參詳。
他必定是從靈魂深處細細端詳過女子,才寫的出這樣的文字:女子給人的印象潔凈得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腳趾彎里大概也是干凈的。
星河當空,雪色當前,美人在旁。
雪國的美,雪夜的寒,都與美人緊密相連,仿佛雪國就是美人,美人便是雪國,二者在意向中合而為一。男人所眷戀的,是雪色還是美人?都不是,又或者,都是。
在雪國極致的寒意襯托之下,女子熱烈的愛情愈發地珍貴溫暖。年輕的藝伎對外鄉已婚游客的愛戀難以自持,以至于不顧一切,哪怕已知一切都是徒勞,也要認認真真對待自己這一份真切的深情。
讀到后段才知道,女子每夜堅持天亮之前離去,原來是因為費用是根據時間來計算:早上五點前離去按五點算,五點后離去按十二點算。深情至此,實在是問不出口那一句:值得么?
與女子熱烈的情感相比,男子的自卑和薄情更貼近雪國的寒。
女生主動有錯嗎?沒錯的,更不如說主動尋愛的女生更值得好好寵愛珍惜。因為她們懂得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哪怕明知徒勞,也要用凄涼曼妙的聲音發出求愛的呼喚。這便是她們一生所求,哪怕最終一無所得,這份純真潔凈地呼喚也是她們存在的證明。
也許我偏題了,那又有什么關系呢?讀書,本就是讀自己這一生啊。
雪國讀后感 篇17
翻開《雪國》,有些不習慣,因為這書開頭沒有我國書籍中的“序”之類的導讀介紹。只有簡單的作者介紹: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作家。生于大阪。1968年以“敏銳的感受,高超的敘事技巧,表現日本人的精神實質”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國》《千只鶴》《山音》《古都》《睡美人》等。
《雪國》讓我讀出了蕭條、蒼涼、寒冷、凄婉、唯美。
《雪國》開篇,美麗的葉子進入了男主島村的視線。作者用細膩地筆觸描寫了深深吸引男主島村的葉子姑娘的外貌,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例如“黃昏的景色在鏡后移動著。也就是說,鏡面映現的虛像與鏡后的實物在晃動,好像電影里的疊影一樣。出場人物和背景沒有任何聯系。而且人物是一種透明的幻象,景物則是在夜靄中的朦朧暗流,兩者消觸在一起,描繪出一個超脫人世的象征世界。特別是當山野里的燈火映照在姑娘的臉上時,那種無法形容的美,使島村的心都幾乎為之顫動。”“這是一束從這方投來的寒光,模模糊糊地照亮了她眼睛的周圍。她的眼睛同燈光重疊的那一瞬間,就象在夕陽的余暉里飛舞的夜光蟲,妖艷而美麗。”諸如這樣的細膩描寫很多,以致于我后來不再劃線了。不僅是對葉子,對女主駒子也有許多,還有景物描寫也是極其的細膩的。
由此可見,作者精于觀察,在寫作上極其有耐心。這正是我所欠缺的,我寫作時總是想盡快地把事情表達完整,人物和景物的描寫只是點綴于文章中。讀川端康成的作品,每個人物都像是從散文詩中走出。
每個國度風土人情不同,每個時期的社會背景不同,文中男主島村明里戀著駒子,心里滿滿的中意的是葉子,家里還有太太孩子,這是我不可接受的。然,駒子為救老師的兒子當藝妓,文章的結尾,葉子葬身于火海,這一切的一切又是多么的悲戚和無奈。
雪國是寒冷的,生活在那里的人們無助無奈,身不由己地掙扎。《雪國》留給讀者的都是細膩、凄婉、寒冷而唯美的畫面。
我讀完整本書,被作者細致入微的觀察,不急不躁娓娓道來的敘述,耐心地描寫人物和世間百態的功力折服。
雪國讀后感 篇18
這是一本就時間來說很早的一個作品,我查了百度后知道這是作者第一部中篇小說。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雪國,第二部——湖。
雪國故事很簡單,如果我來總結的話,就是已有家事妻兒的主人公島村,為了一名藝伎往返雪國(一個積雪很厚的小村)三次的故事。雖說是故事,但小說里面敘事篇幅不多,一般都是以對話的形式來表敘的。所以有時我讀著讀著有點分不清哪句話是誰說的,于是我會再看一次對話才能分清。雪國除了敘事和對話不得不提一下景色與環境的描寫,我想這應該也是它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的最重要的原因吧。景物描寫很唯美,也很形像。美景與人心雖不會有太強的對比,但是總讓人覺和人心的不純凈給這個雪國增添了無法忽視的雜質。雖說人物也沒有什么惡意,雖說在那個年代找藝伎也是很平常的事,但總覺得雪是那么的白不希望任何臟東西污染它。寫到這里我都覺得自己有點矯情了。本書寫的很美,用的詞總能把事物表達的那么漂亮。也許是工作多年的原故,心緒都變得急燥了,我自認為自己沒有完全欣賞到這本小說的美。看來,銷售方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學生或剛畢業的大學生是正確的。因為他們的思想應該是稍稍平靜的。如果你是一個急脾氣的人,那我還真不建議你看這本書。
湖,怎么說呢!主人公好似不是一個正常的人,怎么形容呢?什么又是所謂正常的人呢?我也無法劃出個框框來具體分別。他給我的印象是總是很喜歡跟蹤一些漂亮、年輕的女性。但又沒有犯什么具體的錯誤。最后還把螢火蟲送給了那個漂亮的少女,因為她想拿去給病中的男朋友看。故事圈子很小,這個少女是一個她曾經跟蹤過的一個成熟女性的弟弟好朋友的女朋友。而那個成熟的女性把自己的青春賣給了一個老人。而這個老人又是主人公當老師時跟蹤的女學生高中時的學校理事。他在當老師之前也曾與一個藝伎來往。小說中沒有細說藝伎的身世,但是我總想把她和雪國聯系在一起。湖,是主人公老家的一個湖,也是他的父親喪生的地方。那是在他小的時候,他聽說父親是被別人謀殺的,所以那時他對自己說長大一定會替父親報仇。可是長大后這件報仇的事也慢慢的淡化了。對于湖這一部分,我敘述的很亂,也許我讀的不夠認真,因為我也不知道作者想表達的重點在哪里。但是看的同時感覺還是滿真實的,尤其是看到主人公有時的思想是半真實半虛幻的樣子。因為我有時回憶也會這樣。不知道哪些是真,哪些是幻想。但這只針對我回憶小時候和夢境的時候。剛百度了一下,《湖》是川端晚年的作品。再仔細回憶一下,湖里的話好多都有很深的含意,會不會正像作者寫作時的狀態一樣呢?已看穿了一切。比如“一切都有一瞬間被寬容的感覺”“見證青春消逝”……想不起來了!這樣的字眼很多。我想這本小說再看一次一定會溫故而知新的。
雪國讀后感 篇19
在開往雪國的列車上,島村聽到葉子那悲美的聲音,觀察到葉子悉心地照拂行男的樣子,被映在火車車窗上的葉子,深深吸引了。
島村此行是為了看望駒子。
駒子是一名藝伎,很潔凈,臟衣簍里是疊好的臟衣服。她還會談三弦琴,家里擺放著二十多本杵家彌七的三弦琴譜,會在雪國的冬天,對著白茫茫的遠山,彈奏出清冽的樂曲。
駒子很愛島村。為了跟島村見面,駒子每天要換一套新衣服。駒子營業中,偷空就跑到島村的房間里聊天。駒子島村提醒駒子,倘若被壞了名聲,將不能繼續在雪國營生了。駒子不在乎。她說,大不了換個地方,繼續營業。
島村想跟駒子做朋友,靈魂伴侶,不想有身體上的親密關系。島村在雪國療養時,想找藝伎解悶兒,央求駒子幫忙挑選。駒子不情愿地幫忙了。島村心里想要的是駒子,發乎情止乎禮,把駒子當成了紅顏知己。他深深地同情駒子,照顧駒子生意,止于此。
島村喜歡葉子。他總喜歡向駒子打聽葉子的事兒。目光總是不自覺地落到葉子身上。心神總是被葉子凄美的聲音吸引。
行男死后,葉子不知去哪兒,迷茫之際,找到島村,希望島村將她帶到東京去。島村拒絕了葉子。甚至認為葉子這一舉動簡直是瘋掉了。島村憐愛葉子,由同情生出了愛戀,沒有升華到責任,止于精神愛戀。
葉子被大火燒死后,像秋天的落葉一樣,從二樓墜落的時間里,島村直勾勾地盯著葉子僵直的身體,渾身痙攣,感到深深的悲痛,悲哀,還有一絲絲僥幸心,希望墜落的不是葉子,是自己看錯了。
葉子死后,島村離開了雪國,并永遠不再來了。
駒子和葉子留在了島村心里。好像小時候看過的風景,凄美的,虛無的,潔凈的風景,離開后,成了記憶。每次憶起時,淡淡的凄涼,卻不想再見。
島村回到了妻子身邊。島村愛的是他的細君(妻子的通稱)。他一個人在雪國游玩兒的時候,想的是下次可以帶妻子一起過來,跟駒子學學三弦琴,聊聊天兒,解解悶兒。島村在來雪國前,妻子叮囑他,正是飛蛾產卵的季節,別把衣服掛在衣柜或墻上,會落上飛蛾。島村每年去一次雪國,給單調的生活加點兒調味料。同時,他希望能帶妻子一起去,希望妻子也能快樂。
平淡夫妻間的相濡以沫,沒有激情,沒想過未來要去向哪兒,倆人都希望給對方一個幸福的當下。
雪國讀后感 篇20
她是藝伎,連指尖都泛出好看的顏色,癡情地愛著有妻室兒女、坐食祖產的島村,她大度,冰雪聰明,盡管她多么渴望自己有一天穿上婚紗,被島村明媒正娶,但她還是隱忍著說:“下一次,帶您太太也來溫泉浴池吧!我也是可以歡迎的。”
她是火焰,在雪的覆蓋下激烈地竄著火苗,她為報自己的恩人,救治恩人的兒子行男去當藝伎,她讀各式各樣的外國文學,記了厚厚的日記,努力學習三弦琴,她一直、一直在掙脫現實的生活,當島村搖頭看著她的日記說:“都是徒勞吧。”她只是淡淡地回:“生存本身就是一種徒勞呢。”
她敢愛、敢舍,卻仿佛永遠得不到幸福,島村懦弱、空虛,正是她無法得到幸福的根源,她就像白娘子,癡癡地渴望平凡而又幸福的生活,卻終究讓人給負了。
她是天上的.銀河,是銀河中的星星,有島村難以企及的美麗,她將自己一切最純粹的東西展現給島村,她深沉地愛,不求回報,甚至,在島村偷偷準備離別時,她只呆呆地望著,跳到正在行駛的汽車上,臉貼著冰冷的窗戶,喊:“喂!你去哪兒?”
也許,這就是兩個人天上地下的感情,就是兩個人對待生命,對待生活截然不同的態度。
假如有一天,島村不再是書中的島村,駒子不再是當藝伎的駒子。他們的愛情會繼續嗎?
我想不會,島村依舊那么索然無味,而駒子,依舊熱情似火。本就是兩個世界的人,本就是眼中兩個不一樣的雪國,一個活成的枯樹,一個活成了明燈。
雪國讀后感 篇21
《雪國》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部中篇小說,主要講了東京的一位西洋舞蹈評論家島村來到雪國的溫泉旅館邂逅了駒子,并被她吸引,后來又兩次來到雪國與她相會。在他第二次來到雪國時,在電車上又看見了美少女葉子,并心生戀慕。因此,他們三人構成了微妙的情感關系。最后,小說以葉子的意外死亡而告終。
這部小說主要在寫島村與兩個女人的情感,但是在我讀完后,發現這本小說所要表達的并不僅僅是那種男女間的情感,而是一些別的東西。
整部小說中,然人感覺一切都是那么的虛幻,但是又是那么真實,“虛無”與“徒勞”貫穿了整部小說:島村對真實的渴望與追求,到最后變為一場空,只得以虛幻來定義現實;藝妓駒子憧憬著自己美好的與未來,她為島村送行連行男病危了也沒有去看,這一切卻得不到回報,只是“美麗的徒勞”罷了。這也是一方面的表現出了當時日本社會的狀況。
至于葉子,可以說這個人物是“不存在”的,她的出現其實是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的一種向往,在結尾處的那場火災,葉子意外的丟掉了生命,如果照常理來說,島村應該是會像駒子那樣悲痛,但是他沒有,反而是得到了精神上的頓悟,駒子與葉子的離開,更是讓人感受到人生如夢的虛無感。
這部小說大多是對話和自然環境的描寫,其中,自然環境描寫不僅僅有那種唯美的體現,又同時為人物的心理或是接下來的情節發展做了暗示。就比如說在葉子逝世的那場火災,作者將其描寫成詩一樣的畫面,就意在葉子的超凡脫俗,在這種意境下,表達出了對真善美的渴望。
如果光這么說,也許還是不夠,我們不妨對比一下日本的另一部名著:紫式部的《源氏物語》,它主要是以物寫哀情的,而在這部小說中,也有相似的地方。《源氏物語》是寫于日本還在封建制度相對和平的時代,而《雪國》則是寫于日本在大肆侵略的時代背景下,小說中的思想感情與之結合不難看出作者反對戰爭,但是,小說中關于戰亂只字未提,通過虛實結合來表達,反映了在那個社會日本平民對美好生活追求卻總遙不可及的徒勞,以及有甚者沉浸在那種虛無的幻想的狀態,這也是我喜歡這本小說的原因。
總的來說,這部小說脫離了“正軌”,在虛幻中表達情感,營造出了脫離了現實的境界,反而是對現實的一種最好的批判與詮釋。
雪國讀后感 篇22
暑期拜讀《雪國》,本試著去尋找書中描繪的愛情最終卻未看見愛情,而是生命的脆弱與渺茫。
雪國描述的是舞蹈藝術研究家島村三次前往雪國,與駒子、葉子之間發生的情感糾紛的故事:在遠方的一個島國小鎮,那里有溫泉,產絲織品,終年積雪,每年都會有像島村一樣無目的前來的游客。作者通過島村在火車上遇到的一對打扮得很像夫妻的描寫,引出許多其它的話題,像是雪國小站的景物,島村對駒子的想念等等。從而過渡到描寫他們的情感糾紛。其中寫駒子的筆墨是最多的。駒子出身貧寒最中而淪為歌妓,本來她有未婚夫,但未婚夫不幸患上絕癥,她只得委身成為歌妓,在旅館與飯局之間應酬。但她與別的歌妓格外不同,身為籠中鳥的她卻向往著自由的生活,并希望自己與島村的愛情能夠修成正果,能為世俗所接受。為此,她小心而細膩地呵護著自己也呵護著這份感情。而島村是個有家有室的游人,只是每年定期來這里渡假的過客而已,他只是想維持現狀,而絕非像駒子一樣對自己的所愛進行大膽而熱烈的追求,而這也就意味著他們絕不可能坦然走在一起,而駒子也知道這份沒有結果的愛情,但她拋開了一切,陪著自己的情人散步,更是在未婚夫死亡的時候跑去車站送島村。我贊揚駒子這種對愛情的執著與追求,但似乎這份微茫的愛早就被束縛在了這座偏遠的雪國,隨著時間一同被凍結并流逝,可望而不可及。
與駒子相比,葉子的形像是美麗的虛無,在小說結尾作者安排了一場意外的火災,葉子在大火中喪生,島村并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悲痛,卻從葉子突如其來的死亡之中得到精神的升華雨心靈的頓悟,頓悟了生死這一人類永恒的思考。他想,這不過是她“內在生命在變形”,葉子會因“失去生命而顯得自由了。”在火的洗禮之下,葉子已然超越了駒子“有些事拼命想也想不通”的層面,超越了肉體。當駒子把葉子抱在胸前,“她因抱著她的犧牲或是對她的懲戒。”當時,駒子的靈魂與葉子的肉體同時幻滅于大火中,小說到此戛然而止,一切都消亡于虛無中,這樣一種生死無常的觀點正是川端康成本人借助島村這個人物形象表達自己對生死和人生的虛無的看法。
雪國謐靜悠遠,以雪景著稱,可偏偏這白茫茫的世界,縈繞著短暫的春日氣息,也許是島村與駒子所度過的那美好的短暫春日;也許是初見時“杉樹亭亭如蓋”的幽深靜謐;只是美都是轉瞬即逝的,如同泡沫湮滅于汪洋,美麗的駒子和葉子,仿佛生來就就束縛在了男人身上一樣,為自己不愛的男人賣身治病,在牽動自己內心的男人面前卻處處約束自己的言行。可能這樣卑微的情感,也會如亮麗的春日般,隨著時間的流淌而散在風中吧。
不同于日本傳統的“以自然為友,以回時為伴”的風格,川端康成是以“虛無”本來面目表現社會人生的,在《雪國》里,川端康成超越了世俗道德的規范,創造出一種虛幻的美,超越現實美的絕對境界。他所守望的是一片看不到的精神田野。借男女戀情的悲哀,把虛無世界對感動貫穿在人情世故中,暗示人生徒勞。回望,遠方一望無際的原野白雪皚皚,白茫茫的夜空掛著稀落的星星,月色籠罩山頭,清冷而幽靜。
看似寫愛情,實則盡繪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雪是種很奇妙的事物,明明寒冷徹骨,卻又給人柔軟溫柔的感覺。《雪國》也是如此,明明凄冷無比,卻又透出絲絲溫暖。這副溫暖的畫卷,一遍遍鑒賞,從萬里白雪,走到春暖花開。
雪國讀后感 篇23
川端康成的作品總是一種唯美而又充斥著淡淡的哀愁,讀來并不覺得壓抑,卻總是被哀愁所纏繞。
作品講述的是一位舞蹈研究家島村幾次來到雪國所經歷的事,所遇見的人。第一次去雪國,島村遇到了一個藝伎,作品中,島村與駒子的交往漸漸地讓他們互相感知到了對方,駒子也漸漸對島村產生了些許的情愫。而駒子終究只是個藝伎,盡管她刻苦學習,讀小說,練三弦,但正如島村所說:“一切都只是徒勞。”
而葉子,在島村的生命中也只是過客。島村在前往雪國的列車上見到了照顧著行男的葉子,可以說是一見鐘情吧,當書的最后葉子突然之間死于大火,也讓我覺得這個結局有些不可思議,又在情理之中。葉子死后島村的痛苦是讓人感到悲哀的,如果說葉子的死亡使得島村心中的幻想破滅,那么,她的死也讓駒子的愛顯得更加徒勞,無力,讓人感到悲哀。
在那個終年積雪的地方,發生這樣的事,著實讓人感到心涼,本以為書中描繪的是凄婉唯美的愛情故事,但讀完之后則感到人性的無奈脆弱,與無限的哀愁。
雪國的景是美麗的,而如同這景一般美麗的兩個女人卻有著那樣可悲的結局。在夕陽的余暉下,她們內心的火種也漸漸熄滅,島村則像是過路人,仿佛參與其中,又好像僅僅路過。
《雪國》的語言并沒有多么充滿感染力,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沒有太多夸張的描寫,僅僅是看似平淡的話語卻能將人帶入那個境界中。那充滿穿透力的筆觸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那種淡淡的哀愁便一點一點在心中蔓延開來,川端康成的作品的魅力就在于此吧。
其實我是同情駒子的,她只不過是一位渴望平淡生活的藝伎,她想要的不過是真正的愛情,她認為島村就是那個能夠實現她愿望的人。但事實總是殘酷的,對于她一個藝伎來說,一切只是徒勞,徒勞而已,她所做的那些努力僅僅只是為自己的可悲的一生增添些許的色彩,而這些表面的改變并不能對他的生命造成更本質的變化。
在駒子身上能夠看到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能看出她美好的人性。
《雪國》的意境是美好的,人性是美好的,但結局總是悲哀的,能夠在這種美妙的意境之中表現出淡淡的哀愁,不得不佩服川端康成的文筆:唯美的淡淡的哀愁。
雪國讀后感 篇24
銀河仿佛嘩的一聲,向島村傾瀉下來。
川端康成以極具個人風格的表述,用表層的美感后隱藏了幻滅與失去的悲哀,淡而綿長。物哀是日本傳統文學的美學準則,而川端康成仿若信手拈來的文字組合,讓情緒表達準確而純粹,悲哀再深刻,卻和絕望無關。
雪國,雪中之國,白色掠奪了繽紛,寒冷埋葬了溫暖。葉子和駒子,如同理想和現實,一個不食人間煙火,一個流連滾滾紅塵。
駒子是現世,在底層仰望天空,固執地以自己的方式嘗試改變人生。在島村眼里,駒子的勤奮和努力都是徒勞,她所渴望的尊嚴,會在生活的鞭撻中成為泡影。
家境富足的中年男人,習慣和經驗漸漸抹平了鋒芒,所謂的閱歷,不由自主扼殺著希望和追求。
對于島村來說,駒子的愛,是虛無生活中的點綴,是不自覺的俯視。垂憐未必是悲憫,而是居高臨下的無動于衷。
即使在駒子看來,送島村離開,遠比見未婚夫行男最后一面有意義,依然無法改變低到塵埃的姿態。
葉子是長夜的曙光,是寂靜中空靈的歌聲,是茫茫雪國的一縷暗香。不經意闖入,撥亂一池春水。
“鏡子的襯底,是流動著的黃昏景色,就是說,鏡面的映像同鏡底的景物,恰像電影上的疊印一般,不斷地變換。出場人物與背景之間毫無關聯。人物是透明的幻影,背景則是朦朧逝去的日暮野景,兩者融合在一起,構成一幅不似人間的象征世界。尤其是姑娘的臉龐上,疊現出寒山燈火的一剎那間,真是美得無可形容,島村的心靈都為之震顫。”
川端康成這樣寫道。
我想象不出日暮野景里的透明幻影,卻的確能感受到美的震顫。
葉子是島村的理想,在我看來,島村凝固的心終于開始松動,也許不僅僅因為葉子的美,而是駒子的堅持,拉緊了島村的弦。
那些我們曾經不屑一顧忽視的東西,因為執拗地存在,或多或少地在改變我們生活的態度。即使緩慢,即使忽略,卻會在某個不可預見的瞬間,發出磅礴一擊。
葉子最終死于意外,厚重的雪,璀璨的火,在川端康成的筆下,島村并沒有太多的悲傷。負荷沉重的中年人,或許一開始就沒有抱太大的希望,因此,也不會有絕望。
可再渺小的希望,也是希望,大火帶走了葉子,也將島村冰封的雪國熔化出一條縫隙,那些新鮮的積極的蓬勃的東西,從此或可得以萌芽。
在島村的雪國,駒子是空氣,葉子是陽光,再三跋涉,只為那一線生機。
成長總充滿了挫折和磨難,嘲笑和冷漠,猶如單調的雪國。堅持行走,目標便不會遙遠,即使代價昂貴,卻不曾辜負一路相遇的美好,一路堅持的過往。
我大概注定像我的名字一樣,是個樂觀主義者,在這個夏天,讀著悲傷的雪國,我卻看到了希望。
猶如那雪國中的一簇火苗。
我正少年,風華正茂,愿這薪薪之火,成就燎原之心。
雪國讀后感 篇25
其實一直以來我對日本的很多東西都是很反感的。其中的原因自不用說。但是當我看到日本著名的作家川端康成寫的散文臨終的時,給我極大的震撼。之后我知道了他的小說雪國。
總覺得川端康成的作品寫得太過干凈,尤其是《伊豆舞女》。干凈的讓人覺得一切都是幻想,在如今這樣一個復雜,充滿利和欲的世界,那樣純粹、干凈、真摯的情感體現著人類最簡單原始的珍貴性情,令人神往、傾心,卻又不忍心打破這份悸動。
《雪國》是以白雪的世界為背景,雪是世界上最干凈、圣潔,同時也是最美麗、飄渺近似虛幻的東西。通文都流露著一種淡淡的苦悶、愁思、悲哀的情緒。
島村,既是故事的男主角,又是個旁觀者。對于這個人物,我并不喜歡。他是消極的,面對駒子對自己的癡迷,他覺得一切都是徒勞而已,他無法帶給駒子想要的安心。甚至于,他覺得自己所做的,對于駒子艷麗的美和葉子空靈、清澈的美的貪戀、追尋都是徒勞的。他看著駒子為生活奔波,為感情壓抑,同情她、憐憫她,時而給予她一絲安慰過后又冷靜地告訴對方一切都是徒勞。
當然島村這個看客做得也很吃力,他一直在追尋中想象中的美麗,他渴求的清冷、干凈的葉子始終不正眼看他,而讓他矛盾糾結的駒子確是一味地等著他。還時刻擔心著自己的心思被駒子看穿,想要躲著又期待著接近。
相反我很欣賞駒子,雖然付出得不到回報,依然率性而積極地生活著,渴望愛情,執著愛情。喜歡、憎惡,每一種情緒都表現得真實、坦然,絲毫不做作。
其實至今我有很多疑問,葉子對行男究竟是什么感情?只是想實現護工的愿望嗎?駒子對行男又是怎么回事,為何臨死都不愿見面,只是不想感受生死離別的痛苦嗎?駒子似乎并不喜歡葉子,總是在島村前避免著有關話題,可為何在葉子跳樓死時又哭的這么悲痛,近似瘋狂,難道她真把葉子當做自己的寄托,希望她活出另一個自己?
雪國讀后感 篇26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這是一片與世隔絕的凈土,仿佛世外桃源,如夢似幻,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無邊無際。積雪覆蓋的村落,散發出濃烈嫩葉氣息的后山,亭亭如蓋的杉樹,雪水融化的青石板,秋陽般的芭茅花,翩翩飛舞的蝶兒,夕陽晚照的河流,耀光點點、綴滿銀河的星辰,樸實的景致,悠閑寧靜,在大雪紛飛的雪國散發著迷人的魅力,帶著與生俱來的虛無縹緲,遺世而獨立。一場虛幻的夢在唯美、冷艷、凄清的雪國徐徐展開。
《雪國》是川端康成創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說,也是他唯美主義代表之作,其間描繪的虛無之美、潔凈之美與悲哀之美達到極致,令人怦然心動,又惆悵不已。川端康成以“極為欣賞纖細的美,喜愛用那種筆端常帶哀傷,兼具象征性的語言來表現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的宿命”,成為日本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這部小說,故事情節簡單,如北國的雪清冽、孤寂,似飄落的櫻花唯美、哀怨。故事講述了東京一位名叫島村的舞蹈藝術研究家,三次前往雪國的溫泉旅館,與當地一位名叫駒子的藝妓、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葉子之間發生的感情糾葛。
第一次讀《雪國》,沉醉于一派北國風光唯美的雪景之中,仿佛置身于銀裝素裹的冰雪世界,聽見整個冰封雪凍的地殼深處響起冰裂聲,看見遠處的崇山疊巒透明而冰涼,籠罩著一層柔和的乳白色,上面的積雪熠熠生輝,屋檐前的小冰柱閃著可愛的亮光,村里的孩子們在田間滑雪、嬉戲打鬧,紡織姑娘們把摯愛之情全部傾注于純手工產品,晨曦潑灑于厚雪上的白麻縐紗上,染上綺麗的紅霞,仿佛一掃夏日的污穢。
再讀《雪國》,被“川端式的美”所折服。川端康成的作品文字美,意境更美,喜歡用鏡子的意象來創造虛幻又真實的美、超越現實的美,為我們展現了一種唯美、哀怨、冷艷的世界。他曾說:“風雅,就是發現存在的美,感受已經發現的美,創造有所感受的美。”他不僅是美的創造者,美的追求者,還將日本物哀之美和幽玄之美詮釋至極致。他細膩而悲哀的筆端下處處流露出“美”,追求纖細而哀愁的情調,讓人感受到日本式的悲壯之美:哀怨、凄婉、悲憫。小說中出現的人物形象幾乎都以凄美的命運為結局,行男和葉子的死,駒子的瘋狂,島村的掙扎,都完美的詮釋了作者在對生命的意義大徹大悟之后形成了以死為美的獨特的審美觀和美學思想。
島村
小說中多次出現“徒勞”一詞,在島村的心中,“生存本身就是一種徒勞”。
男主人公島村,生長在東京鬧市區,是一個有著妻室兒女的中年男子,坐食遺產,無所事事,過著慵懶的生活,沒有什么追求和人生目標,偶爾通過照片和文字資料研究、評論西洋舞蹈,實屬無稽之談。他不是欣賞舞蹈家栩栩如生的肉體舞蹈藝術,而是欣賞自己空想的舞蹈幻影,這源于他自己對虛幻美的執著追求。他想要感受生命的真實,想要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但最終卻發現這一切都是徒勞的。“島村游手好閑,無所事事,不辭勞苦地登上山來,可以認為這是一種典型的徒勞。正因為如此,這里邊還有一種虛幻的魅力。”他雖與駒子的肉體過分親近,但總覺得對駒子肌膚的依戀和對山巒憧憬的相思之情,如同夢境一般。
島村雖擁有豐厚的遺產,令人羨慕的社會地位,溫馨的家庭,可愛的兒女,但他整日無所事事,內心極度空虛,百無聊賴,在他看來,生命本來就是一場徒勞罷了,一切的存在都變化無常,毫無意義。
駒子
小說中的駒子,是島村第二次去雪國想要見的人,是川端康成作品中“美”的化身,真摯單純,洋溢著青春氣息。“女子給人的印象潔凈的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腳趾彎里大概也是干凈的。”她對島村的情感像燃燒的火焰一樣熱情濃烈,不能自持,盡管在島村的心中,駒子對自己的迷戀是悲哀的、徒勞的。
駒子是為了報答師傅,為了賺錢給師傅的兒子行男治病而被迫做藝妓。她雖然做了藝妓,卻仍然憧憬著自己的美好愛情和幸福的未來,她努力讀書學習,從十五六歲開始記日記和讀書筆記,孤獨的練習彈琴,對愛情執著迷戀島村,但她這么熾熱的感情遇到島村,卻絲毫得不到回報。在島村看來,駒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無益的,沒有任何價值的。駒子是行男的未婚妻,而行男卻身患重病,不久將離開人世。“駒子恪守婚約也罷,甚至賣身讓他療養也罷,這一切不是徒勞又是什么呢?”駒子去車站為島村送行,葉子跑來告訴她行男病危,行男想見她,而駒子卻不肯回去見行男最后一面,執意要送島村離開。所有的種種付出,只是一種美麗的徒勞,一種無意義的努力而已。
駒子的一生是悲壯的、徒勞的,她堅持與自己周圍的環境抗爭著,只為有尊嚴的活著,可最終她的抗爭只是成為了一種虛無的東西而存在,她的抗爭是實實在在的,可最終的結果卻是真真切切的徒勞的悲哀。在虛與實的矛盾中,一切反抗皆是虛無縹緲、徒勞無益。
葉子
小說中的葉子,是另一種“美”的化身,虛無而美麗。在這部作品中,作者對葉子的形象描寫惜字如金,但她卻是小說中的靈魂人物。小說以葉子開篇,又以葉子的死戛然而止。葉子以“優美而又悲凄”的聲音,久久在雪夜里回蕩,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和美感,透過車窗,鏡面映現的虛與實,好像電影里的疊影一樣在晃動,島村看見葉子的美,內心幾乎為之顫動。葉子的形象近乎完美,甚至連她的死也如此凄美。葉子對于島村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成為島村幻想中心靈的凈土。
島村反復用“優美”和“悲凄”來形容葉子悲涼的聲音,仿佛穿透茫茫白雪,穿越重山疊巒,在雪國留下一片凄婉的寧靜。葉子美得純粹凄迷,是無法用指尖所能觸及的東西,像雪國的冰雪一樣,冰清圣潔、稍縱即逝卻無限永恒。
小說中,除了對葉子的聲音描寫以外,給我印象深刻的是對她眼神的描寫。“她的眼睛同燈光重疊的那一瞬間,就像在夕陽的余暉里飛舞的妖艷而美麗的夜光蟲。”島村再次見到葉子時,“葉子只尖利地瞅了島村一眼,就一聲不吭地走過了土間。”葉子“尖利”的眼神在島村的眼睛里閃耀,宛如遠處的燈光,照亮他內心世界不曾看見的光,直擊他的靈魂深處。那雙如燈火般絢爛的慧眼,冷眼看著殘酷的世界,透出永恒的光芒,熠熠生輝,亙古不變。
葉子與眾不同,潔身自好,“從沒赴宴陪過客”。她雖和駒子一樣身世悲慘,但她淳樸善良,及富有同情心,對愛情忠貞不渝。她雖是個姑娘,卻“像慈母般地照拂比自己歲數大的男子,老遠看去,免不了會被人看作夫妻。”她是行男的情人,當行男生病時,她無微不至、不辭辛勞地照顧他,一心一意地愛他。當行男病危時,她乞求駒子見行男最后一面。當行男病逝后,她仍然堅持每天去掃墓。葉子時一生,只為愛而活,不摻任何雜質。行男死后,她對世間的一切了無掛礙,在一場大火中香消玉殞,“由于失去生命而顯得自由了”。
葉子時死,是一種解脫。“不知為什么,島村總覺得葉子并沒有死。她內在的生命在變形,變成另一種東西。”她為愛而生,為愛而死,她純潔的愛情在另一個世界里升華成為永恒,盡管如此悲涼。她的生命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恒的靜寂”。葉子的美,虛無空靈,是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片看不到顆粒的精神田野,是超越一切現實的絕美境界。
一切美的事物,如櫻花般璀璨凄楚,如雪花般圣潔易逝,在死亡中得到永恒。正如川端康成所說:“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話。”他以無言的沉默,通過自殺的告別,完成了對死亡美的日本式詮釋。
《雪國》雖是一部中篇小說,篇幅不長,故事情節簡單,但是卻花了13年的時間才完成。在川端康成創作《雪國》時,正是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中國東北三省,準備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時期。在作品中,川端康成沒有正面描寫戰爭的殘酷性,而是通過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表明自己對戰爭的態度。雪國,遠離戰爭,沒有硝煙四起,只有雪彌漫在整部作品的字里行間中。川端康成以細膩的筆觸描寫無處不在的雪,也表明作者希望遠離戰爭,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
雪,冰清玉潔,是純潔的象征。“雪月花時最懷友”,“雪”與“月”、“花”都表現了自然之美,而“雪”在日本文化中占據美的重要位置。川端康成深知雪的純潔性,在作品中,“雪”具有象征意義,能清除污穢,凈化人心靈的作用。島村深深迷戀著葉子,是因為葉子有一雙看透世間一切污穢的澄澈的雙眸,,像雪一樣圣潔。駒子和葉子的出現,讓島村從肉體到靈魂,從有限到無限,從現實到虛無得到升華,當葉子美麗的身軀從樓上飄然落下,待島村站穩了腳跟,抬頭望去時“銀河好像嘩啦一聲,向他的心坎上傾瀉了下來”……
雪,潔白無瑕,明凈澄澈,卻又稍縱即逝,轉眼成空,具有潔凈之美、虛無之美、悲哀之美。在川端康成眼中,世事無常,無論做什么,其結果都是徒勞,他以死來詮釋生命美的永恒,詮釋川端康成式的物哀之美,也表達了他對真善美的執著追求。
葉子在火焰中熊熊燃燒,化為灰燼,我也深深陷入了沉思中,我看見怒放的生命,像櫻花一樣在空中飄舞,像雪一樣純潔舞動著人生……
雪國讀后感 篇27
故事情節大概是這樣的吧,島村是個生活富裕波瀾不驚的男子,他會離開東京去往雪國尋求一些所謂的純潔帶來的新鮮感。他第一次去的時候遇見了駒子,一個連腳趾彎都干凈的女人。可是第二次去的時候,駒子為了給師傅重病的兒子治病,她做了藝伎。而這一次的路上她遇到了另一個干凈純潔的女孩葉子。其實我覺得島村是個渣男,他不愛她們任何一個人,只是愛著心里的純潔,她們為了生活不得放棄純潔而他又給不了什么的時候,他卻站在道德制高點覺得她們令他難以啟齒。他這樣評價駒子:看上去她那種對城市事物的憧憬,站在已經隱藏在純樸的絕望之中,變成一種天真的夢想,他強烈地感到她這種情感與其說帶有城市敗北者的那種傲慢的不滿,不如說是一種單純的徒勞。島村他不承認駒子的愛情,在我看來不過是為了自己所謂的自由。
駒子對島村的愛說不上是對這個男人的愛還是對東京的愛,可無論哪一種似乎都是抓不住的,都是徒勞的,因為那個男人就沒有心。她的三弦琴注定換不來回應,她只能每年一次短暫地見到他,然后在其余時間里孤老。她的愛情太過卑微,只敢卑微地祈求一年見一次。她那點期待也只敢通過葉子說出來,請帶我去東京吧,對駒子姐好一點。
其實我沒太理解葉子這個人物,她和行男什么關系,最后為什么要自殺。也許是重申了島村對人終將死亡的懦弱。書的結尾說葉子由于失去生命而自由了,生與死仿佛停歇了。這是島村的想法,因為他的生被困在了虛無里,被困在了人生注定是一個悲劇的命題里。
這里的雪多美啊,白色的雪,紅色的楓葉,陽光下金色的山巒。除了視覺,聲音也多美啊,鳥聲,溪水聲。可是這種美總帶著那么些悲涼,那么些寂靜,少了那么些生氣。
生存也許是沒有意義的,是徒勞的,但我不覺得它是虛無的。所以我不喜歡島村,我更欣賞駒子,盡管不明白她為什么愛島村,但她卻盡她所能地努力生活著,寫著日記,認真的鋪著被子,即使身為藝伎也努力練習琴譜,以山谷為觀眾。這才是生活。
雪國讀后感 篇28
如果,人的生命是浮在黃昏霞光上的一瞥幻影,不屬于他靜寂的觸碰,又怎能真正地去握住它,感受它幻影里的翻涌,溫度呢?似乎終究也免不了暮光安謐而又撲朔迷離的黯滅,成為消逝在歲月里的煙裊,散滅在無窮而本就虛幻的世界里,最后成為無聲的世界本身。
讀《雪國》,感受到靜寂的如同非現實的雪與人的情感的無限交融,一如在初雪的早晨,踩在空靈的空氣般,去拜訪靈魂另一方的自己。《雪國》由駛往雪國的列車開始,窗外不停掠過的暮景,映著玻璃上照出的少女的雙眸,撲朔迷離,似真似幻。舞蹈藝術研究者島村前后三次前往白雪皚皚的北國山村,與當地的藝伎駒子,以及萍水相逢的少女葉子,陷入愛戀糾葛,簌簌落下的雪掩蓋了一切愛與徒勞,故事的結尾,在一場在銀河的清晰的礫光與雪的互映中的火災,結束了葉子凄美的生命。
這樣凄婉的故事在北國的靜謐潔凈的雪中,一次次跳躍著,暗淡青空,淡淡的晚霞韻著近于沉睡的山巒,白晶的杉林獨自嗚咽著,孤冷的月色漾在積雪的面龐,風中低喃的白花似飄似落地繚繞在山谷的云氣里,沒有一只飛鳥,山麓的原野也迷幻在一望無垠,像天的彼方伸展的靜謐里,人與景渾然一體,互通著情感,不言不明,欲斷猶綿。生命猶如靜景,靜景亦有如生命,浮托在虛幻的永恒的靜寂里。一如在生命的后面,時間的前面,佇立著。
《雪國》中悠長流逝又近乎永恒靜止的是虛幻,無論是從開始,還是結束,雖然悲情與清冷一直縈繞在故事的氛圍中,然而并未給人以一種極度的絕望或痛苦,就像故事不斷閃現的鏡子般,一瞬而過,不留痕跡,不染半色,渺茫地在意識里走過又回來,牽著思緒愈發感到無可明說的悲哀。
鏡子,像生命的折影,有感情作霧,擦過,有浮現,不碰,又只是一層煙霧,虛渺,徒勞。
島村和駒子的相遇到相親,中間總有一種疏離又欲近的潔凈之感,“鏡里閃爍的白光是雪色。雪色上反映出姑娘緋紅的面頰。真有一種說不出的潔凈,說不出的美。也許是旭日將升的緣故,鏡中的白雪寒光激射,漸漸染上緋紅。姑娘映在雪色上的頭發,也隨之黑中帶紫,鮮明透亮。”駒子純凈如雪,又如雪般并不寒峭,反而是清涼,然而駒子的一生都在“徒勞”當中度過,她對幸福的不懈追求與勤奮刻苦在島村看來都是徒勞,記日記是徒勞的,苦練三弦琴是徒勞,對他的愛更是徒勞,對他而言,“駒子撞上一堵虛無的墻壁,那回聲,在島村聽來,如同雪花紛紛落在自己的心坎上”。島村坐上火車離站時,駒子的面龐消逝在眼前,“在島村看來,這又是介于夢幻同現實之間的另一種顏色。島村仿佛坐上了某種非現實的東西,失去了時間和距離的概念,陷入了迷離恍惚之中,徒然地讓它載著自己的身軀奔馳。單調的車輪聲,開始聽的時候像是女子的絮絮話語。這話語斷斷續續,而且相當簡短,但它卻是女子竭力爭取生存的象征。”駒子的身影映在朝雪的鏡子上,溫靜卻又使人感動,似乎是從雪國走來的自己,演繹著生命的虛無和本性的一如往初與熱烈,這是怎樣的一種蒼茫。駒子送島村到車站時,不肯回去看一眼就要斷氣的行男,“我愛怎樣就怎樣,快死的人管得著嗎?”駒子為了幫行男治病而當了藝妓,反倒在最后不愿看他一眼,也不愿去給他上墳,她的冷酷卻愈發顯得多情,三弦琴清亮地驚動初雪的山巒,駒子就像是生命的動態,總有一份純烈的真情意,即便虛幻,也是不愿覆滅的火苗
葉子在整個故事里本身就具有一種朦朧凄美的氣質,島村在第二次前往雪國的列車上,憑著黃昏霞影的鏡子,感受到一種超現實的世界,“特別是當山野里的燈火映照在姑娘的臉上時,那種無法形容的美,使島村的心都幾乎為之顫動。”流動的暮景讓葉子的眼眸驀然宛若透明般,極具虛幻之美,又讓人有一種迷離的無措感,“她的眼睛同燈火重疊的那一瞬間,就像在夕陽的余暉里飛舞的妖艷而美麗的夜光蟲。” 我迷幻在屬于時間與空間融合的心靈中,不禁同島村發出這樣的悟道, “難道是自己還沒有從暮色蒼茫的鏡中幻境里清醒過來么?那暮景流光、豈不是時光流逝的象征么?”那搖曳的燈火,迷離的暮景、鏡像閃現著美妙的動態美,而它的隱引起島村的流逝感。不僅是暮景流光,物換星移、花開花落、四季更替、日出月落,時間無不是在此中不斷流逝。島村對此是哀愁的,無奈的。
雪國的結尾,在雪夜火災里,葉子像駒子房里靜寂翩翩而落的飛蛾般,“像玩偶似地毫無反抗,由于失去生命而顯得自由了。在這瞬間,生與死仿佛都停歇了。”島村望見銀河,“猛然間仿佛自己飄然飛入銀河中去。銀河好像近在咫尺,明亮得似能將島村輕輕托起”,在這樣的迷蒙中,島村想到漫游中的詩人芭蕉,想到大海上的銀河是否也是如此瑰麗遼闊。大氣,澄明清澈的銀河,“不僅里面的點點繁星一一可辨,就連天光云影間的斑斑銀屑,也粒粒分明。”那冷幽、明麗的銀河猶如極光傾瀉在島村身上,使他感覺如在地角天涯一般。在澄明的、仿佛要擁抱大地的銀河映照下,葉子完成了她自由生命的轉換。終于葉子在翩躚的火花中,化成終極的虛幻,永恒的靜寂。
安存,是生命的常態,卻常讓我們困惑于生存的意義,我們的世界于我們常有一種抹去生命美好的流逝感,究竟,是世界奪走了我們,還是我們模糊了世界,人的存在本是一種真實,而人的情感卻如同一種幻境,也許正是這樣的朦朧感讓我們更有意識去尋找自己,我們也許還不足夠清楚這個世界與自己,但白手就坐,也只是在消磨自己,或許駒子的努力只是徒勞,但從沒有人能忽略飛蛾撲火時的勇敢凈絕,因為這已足夠讓黑暗掩首。所以,無論最后我們想要得到什么,無論我們的命運是否只是一面鏡子,真情熱烈地撲向所愛的物和人,終究你還能成為自己生命的一瞬閃光,這樣的純真,已足夠用一生的靜寂來換取。
浩渺的世界中,人如激流中一葉扁舟,人生固然有許多無奈,然而純粹的情感就已足夠成為人生漫漫征程的雪花,單純至極,心靈不做流亡者,一方雪國的凈土之美就還能在生命中展現張力,守候住雪國,縱然生命流逝虛茫,懷揣真純的心意,生命即使稍縱即逝,成為一瞬閃光,終究不枉歲月,擁有光芒的獨美,孤艷。
物我交融,感受生命的純粹,間隙窺探自己生命的意義,我們靜渺的生命,其實就是世界的一體,輪回,更有一種精妙。眾妙,曷如凄美,曷如彼生,可還見東坡先生云“”,人生一世,不分對錯因果,恍然離過,留不住的也能煙卷而散,戲看宿命,也能靜觀獨得一番人生味道,虛幻,是我們的宿命,明瞬,是我們的絕唱。此生當下,在唯真態。
雪國讀后感 篇29
初看《雪國》,是念大一的時候,單純追著故事情節,許多本該駐足的地方被我像看風景照一樣的略過了。
時至今日再翻閱,竟讀著讀著就憂傷起來。
說起駒子,就馬上想到“徒勞”二字,就像島村說的那樣:“完全是一種徒勞嘛。”
“昨晚回來,沒燒熱水,在廚房嘰里咣當地摸了半天,用早餐剩下的黃醬湯泡了一碗飯,就著咸梅吃,涼颼颼的,今早沒人來叫我,醒來一看,已是十點半,本來是想七點起來的,卻起不來了。”
她把這樣一些瑣事,以及轉了那幾家客棧,宴席上的情形等都一五一十地向他說了一遍。可惜島村終究只是個看客,這樣的瑣事打動不了他。
駒子對生活是努力的,她不去想這樣的努力是否徒勞,為了賺錢給行男治病而做了藝妓,她愛上了一年僅來一次的島村。
她常常對著遠處的空山彈奏三弦琴,即便沒有觀眾,沒有島村,琴音透過那冬雪化作的溪水,流過處處積雪的山群,這讓我想起張棗的那句“只要想起一生中最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的意境。
在島村的眼里,駒子的臉蛋依然保留著北國少女那種艷紅的顏色,月光照在她那藝妓特有的肌膚上,發出貝殼一般的光澤。
島村望著望著,女子的臉微微左右晃了晃,又泛起了一抹紅暈。然而這樣一個百媚千嬌,熱愛命運和自己的她,他僅僅只說了一句:“你是個好女人。”
他了解駒子的一切,可是駒子卻一點也不了解他。駒子為島村彈三弦琴,曲終時島村心想:“唉,這個女人在迷戀著我呢,這又是多么可悲啊。”駒子彈著彈著,忽然說:“你要回東京了,我要去看看車站。”
“一年一次也好,你來啊,我在這里的時候,請一定一年來一次。”駒子說。
她的愛純潔而徒勞,她對島村迸發出的那種奔放的熱情,使島村覺得格外可憐。“駒子為什么闖進自己的生活中來呢?”島村自己也無法解釋。
忽然想起(藝妓回憶錄)里的一段話:藝妓永遠不可能成為伴侶,她只能是男人的半妻。
對于島村是否愛著駒子,川端只這樣寫道:“駒子撞擊墻壁的空虛回聲,島村聽起來有如雪花飄落在自己心田里。”駒子的悲哀的美,雪國婉約的寧靜,以及島村所體悟到的那種虛無,這樣的愛情,沒有火焰般炙熱的溫度,沒有歇斯底里的低吼,只有如冬雪一般淡泊的哀傷。
很多時候我都在想,他們之間到底是什么東西在吸引著彼此呢,如果非得找一個詞的話,那就是‘孤獨’。
為此,島村還專門去翻譯過一些國外的舞蹈理論作品,盡管他知道翻譯出來的作品日本舞蹈界恐怕沒有什么用處。島村說:“通過自己的工作來嘲笑自己,恐怕也是一種撒嬌的樂趣吧。說不定由此可以產生他那悲哀的夢幻世界,所以也就毫無必要急于出來旅行了。”一個向往自由的人,骨子里往往有著天真這個東西,這個東西,讓他不務實,不適應生活,不安定,甚至是不愛。
這就是為什么駒子那么愛他,他卻覺得悲哀的原因,島村追尋的物過于理想,過于虛無,駒子對他的愛,是駒子孤獨的轉化,正如他對她的一樣,所以他覺得徒勞。
在川端看來,美與悲是密不可分的,雪國就是典型的具有物哀的小說。生存本就是就是一種徒勞,徒勞就是白白地,就是沒有。但即便如此,這樣的努力仍散發著令人振撼的美,那怕它近乎破滅,和悲戚。
雪國讀后感 篇30
有些書就留下這樣的氣息,引人一再重返,流連不已。——題記
川端康成是日本現實主義文學的一員,他的文學作品具有一定的特質,其作品《雪國》是一本講述日本尋常人家在一段旅行中發生的普通平常的事。通過這樣的故事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微妙的關系和復雜的內心情感世界。
《雪國》、《千羽鶴》、《古都》的合集,以文學成就而言,《古都》最是單純清淺,恍若以京都四季風物作背景的莫扎特的音樂;《千羽鶴》的編織承轉親密而微妙,近乎不著痕跡,以超然的敘述技巧蜿蜒探入內心的幽深世界;相比之下,《雪國》則與兩部作品都極不一樣,透過那樣秉賦強烈、棱角鮮明的虛構,攤開一幀按捺不住卻無以寄托的精神映像。
從火車穿過隧道的那一刻開始,就處處看見兩相映照的風景:島村眼睛里的兩個女子,駒子徒勞而認真的生,與葉子悲凄而凜冽的死之間,構成亮色與冷色、濃烈與柔斂、漸悟與頓悟的對照,實與虛、動與靜、續與斷的反詰,如霞光對雪色,如鏡里照現的妖嬈紅顏與窗上浮映的迷離秋水;并非對比,亦非張愛玲所偏好的“參差的對照”,而是一體之兩面,是生命在抵達死亡以前所兼具的美麗與虛幻,因為不斷的消逝,涌出不竭的眷戀。島村并不僅僅是敘述的取角,也是風景的一部分:葉子與行男之死別,正照應駒子與島村之生離;而葉子對于死的決然歸赴,像透過一粒沙所洞察的世界,照亮了島村對于生的惝恍繾綣。
解讀這篇小說的虛構動機,讓我想起另一部成雙設對、處處滲透“參差的對照”的作品《石頭記》,貫穿兩者的是如此相似的精神底色:是情,是幻?孰真,孰空?是執著于物哀之美,抑或皈依運命的徒勞?當記憶如此纖毫畢見,刻骨銘心,由誰來了悟紅塵虛幻,懸崖撒手?
雪國讀后感 篇31
初見川端康成的《雪國》,不禁為這個充滿夢幻氣息的名字所動,過往曾耳聞的童話不由浮上心頭。“在雪花飄落最紛密的地方,會有一個僅有有心人才能見到的國度。對這雪虔誠地許愿,當雪止之時,愿望便會實現。”借此,我不由自主地揣度,這大概是一部與愛相關的作品吧。最真切的心愿總與愛相連,不是么?但當我讀至最終時,卻分明感覺一頭霧水。直至第二遍讀畢,我認為這是一部與愛無關的作品,它的其中僅有清冷的交流與疏離的淡漠。讀罷三遍,我又忽覺其中字字句句,皆滿懷愛意。那是種獨樹一幟的愛,是建立在皚皚雪原之上,冰冷蒼茫,但又如鮮活跳躍的心臟一般,艷麗、熾熱、充滿力量的愛。而作品又有一種與《伊豆的舞女》中相似的物哀之情深深流露。雪,易化易逝,《雪國》便也造就了頃刻便消的美感。物哀之情,字題而生,凄愴動人。
來自東京的青年島村在前往“雪國”的列車上邂逅女子葉子。他用結霜的玻璃擦凈借反光觀察葉子的片段,在我看來是全書最為精彩的部分。島村欣賞一瞬而逝的光照在葉子臉上的時候,在感嘆同時,又有一種哀傷的情質,刻畫細膩動人。
全文的主線牽引卻是始終圍繞島村與藝伎駒子。兩人情感不類男女之愛,但又高于朋友之間。其間在過程中,表現出生動的矛盾,仿佛兩人都是在猶豫著試探。駒子無疑有顆善良之心,為了前未婚夫的病成為藝伎。,藝伎、舞女,日文寫做“踴子”,由名便可見。出賣舞姿的人,無疑地位低下。而駒子卻有自我的矜持與原則,外表柔弱,內心堅強。
作者在本書中,著很多筆墨粉飾物哀之感。物哀,既“物”,且“哀”“Mono-Aware”但其旨并不僅僅限于“哀”,而是以“哀”為本,衍生至多樣的情感。性質與“睹物思情”“觸景生情”相類。物哀一詞廣泛用于日本文學概述,體現出一種對易逝美景的異常喜愛。如日本人愛櫻花,不僅僅是因為櫻花開時美麗絢爛,也因為其花期短暫,頃刻間便凋謝,帶著壯麗、決絕的美感。在日本還有種說法,叫做“一期一會”,指的便是“一生僅有一次的緣分”這種帶有少許瘋狂意味的觀點,生動表現出了日本人對于完美事物的態度。日本地理景致優美,雪原、海灘、林海、火山、溫泉,迥異的好風光致密集中在一片狹窄國土上。可日本又偏偏處于版塊交界處,自然災害的頻發,在自豪于美景的日本人心中根植下“完美的事物都是易逝的”的概念。又有“盛極必衰”,太宰治,三島由紀夫,芥川龍之介,《人間失格》《金閣寺》《羅生門》等均為少有之佳作,而三人卻都在頂峰階段走上自決的道路。川端康成本人也在獲諾獎兩年后自殺。里面主客觀緣由均有,但也算作物哀精神根深蒂固的印證罷。
在“雪國”中,帶有此類語句:“……并且人物是一種透明的幻象,景物則是在夜靄中的朦朧暗流,兩者消融在一齊,描繪出一個超脫人世的象征世界……她的與燈光重疊的一瞬間,就像在夕陽中飛舞的夜光蟲,妖艷而美麗。”而在全文最終,村子發生火災,使一切事物都化為烏有,包括葉子的生命。島村卻并未過多涉于悲痛,而是被頭頂的銀河所深深打動,攝住神魄。
整部作品語言優美,在清寒的雪的國度,仿若僅有白黑灰,褐色青色的世界中,發生一幕幕平淡無奇的人生短劇,無聲無息,虛空飄浮,最終,全部被通紅的火舌所吞噬,消失得干干凈凈。泯滅一切的火焰仿佛是全文中唯一的亮色,可它的妖異又是為了抹殺而存在的。全文讀畢,心中情緒復雜,悲而不傷。毫不激烈澎湃,深層的脈動卻猶清晰可辨,更富于張力與沖擊力。極盛生命的燃燒,便只能用憂傷的美麗來形容。
藝伎駒子的前路必然坎坷漫漫。島村的未來也被扎上細微的芒刺在心尖。葉子的將來早已不復存在。三個人的命運偏軌,走向未知的方向。作者將三個人的毀滅盛盤置于我們面前,清醒之時也已無從尚饗。三個小人物,一出默劇,演畢各奔東西,湮于人世洪流。蕓蕓眾生,蒼蒼白骨,覓不見影蹤,庸庸碌碌。如開頭,實現愿望的雪國,終歸恍生一夢。物哀精魂滲透了一代人的雪之國度,在一個幻滅通往下一個幻滅的迷途中升華為所謂永恒。我不得不稱之為是偉大的愛。
雪國讀后感 篇32
你是否會在觀看一張猛獸亮出獠牙的照片時感到害怕?明明是無聲的,你卻知它的嘶吼可以怎樣的震碎人的心魄。
《雪國》也給我這樣的感覺,無聲嘶吼。川端康成的這一部作品,以其冷艷、哀怨成就其物哀之美、潔凈之美、虛無之美。可是,不知為何,我聽見雪被掩下的嘶吼。
時時刻刻,駒子多想說,島村,請愛我吧!我多么愛你呀!承諾給我一個忠貞美好的未來吧!總有一刻,島村想對葉子說,葉子,請看我一眼!請對我笑!你多美呀,請允許我喜歡你一次!
葉子呢,她或許想對行男告白心聲吧。但我卻覺得,她也許還想面對面對駒子姐道一聲“謝謝”。而這兩位關系微妙的少女,是否會有彼此傾訴,互相擁抱的沖動呢?
或許是因為關注心理學的緣故,我覺得什么美感都不如心態真正的健康平和更重要。我不想要一種變了態的美,那跟養人彘取樂有何區別。
人生已多坎坷,能消解一些誤會便消解,能安慰一分愁緒便安慰。讓我擁抱你,講一句純潔無匹的,“我喜歡你”。
雪國讀后感 篇33
中產者島村第二次去溫泉山莊休閑且幽會駒子的火車上,從車窗映看到美麗的姑娘葉子精心照顧生病的兄長行男。他在山莊旅店再次見到了身為歌舞妓的駒子姑娘,被駒子的清純率真,尤其是善彈三弦琴,堅持每天記日記所感動,更加喜歡上駒子。得知駒子早年在東京淪為藝妓,是為了給師傅的兒子行男治病籌錢。師傅曾想讓她嫁給行男,她未應允。雪野山莊,駒子在陪客飲宴的間隙和夜晚,常同島村閑話,而她也逐漸喜歡上了島村,認為他與別的客人不同,是個好人。島村去了駒子寄居的家,又見到了真摯單純的葉子。行男死時,駒子堅持到火車站送別島村,而沒有聽葉子跑來喊她回去看顧的哀求。來年島村第三次來溫泉山莊,紅葉滿山,駒子在陪客閑暇時經常和他在一起談笑甚至留宿,她分明是愛他的,他也喜愛她,但他漸漸更對神秘的葉子有著濃厚的好感。執著的葉子天天到行男墳上去哀悼,雪天也不例外。葉子的父親(駒子的師傅)已死,可忴的葉子甚至哀求島村無論如何把她帶到東京去。島村雖然喜歡她們,卻從無表態,駒子就常笑著說我會老死這山村呢。在她和駒子分別的晚上,放映場失火,燒死的人中竟然有美麗的葉子。島村沒有了過甚的悲傷,仰望銀河明凈如水,傾洗下來。
這篇不長的小說,體現的主題思想不太明顯。
細想來,駒子是個開朗,率真,熱情,助人的好姑娘,早年為了給師傅的兒子治病而當藝妓,歌舞和彈琴都是最好的,并且堅持寫日記,表明她和積極上進,努力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她還曾說,在這是干藝妓久了,畢竟名聲不太好,難以生活下去了。表明她想走出山莊去都市,而島村并未表態。她送別島村,婉惜說,你以后不會再來了吧!雖然不對島村寄以希望,但她始終喜歡著他,也只能照舊在這里生存下去。
島村是個無所事事,不負責任的人,明明喜歡駒子,數次去山莊,卻從不主動示愛,不表態,只顧當下的相會體驗,不對駒子的生活和未來,以及他們將來該怎樣下去,從不謀劃和設想,不承擔責任。對葉子暗地產生了喜歡,但對葉子提出要帶她走的要求,不置一言。結尾葉子燒死時,他似乎無動于衷。他的思想和表現很空洞,很麻木,近似個影子的存在。
葉子出場很少,她是伏筆存在的副女主角。可看到她是個凡事認真,負責,專注,規矩的美麗單純少女。她先后失去了兄長行男和父親(駒子的師傅),幾乎成了孤女。可能她受到了太多的傷悲,壓力和孤獨,才提出無論如何要到東京去。可惜她被意外失火中喪生。
島村在東京有家室妻兒,有錢有閑,卻多次離開來到山莊,似乎有著生活中的不耐煩,他在躲避,在追尋,麻木空虛地尋覓,或是得過且過。而駒子和葉子雖一明一喑,卻是豐滿真實的,她們在認真生活,有理想有謀求,也想走出山莊到大都市。離開都市和向往都市,真是一場圍城的矛盾。真實認真負責的人生,和空洞無聊麻木的人生,真是鮮明的對比和碰撞。
藏而不露的這些思想端倪,或許就是川端康成在《雪國》故意安排的。另外文中彌漫著含蓄朦朧的東方文化氣息,獨特的日本民族生活細節,還是值得品味的。
雪國讀后感 篇34
那孩子瘋了!,葉子并沒有死去,島村看到她的生命正在變形,變成了另一種東西。他站穩了腳中抬頭望去,銀河好像嘩啦一聲,往他的心坎上傾瀉下來。這是《雪國》的最后一句話,葉子在一場大火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以另一種形式的生命落盡。
這時的銀河乃是對沒有常性、無責任心的島村像猛烈沖擊的瀑布一樣,對他予懲罰。但是,銀河不僅是懲罰的瀑布,同時,這一叩擊既是對島村的懲罰,也是將天地連接起來,對駒子與島村愛的永恒性的保障。
羽鳥徹哉在自己文章中如是寫道。川端康成的文章中愛情總是美好的,于是有了島村和駒子熱烈的愛、島村和葉子朦朧的愛。
從開篇島村在火車上,透過玻璃偷看葉子的臉時起,葉子絕美的面龐就已經刻入了讀者的心靈深處。下火車時,島村聽到葉子優美得近乎悲戚的回聲呼喊著站長,這里的回聲用的是こだま這個詞,這個日語單詞有兩個含義,一個是指回聲,另一個是指樹木中的精靈。
后面文中該詞又反復地出現,無疑暗示了相隔千里,葉子美好的身影還是會在島村的心里浮現。
何為懲罰?葉子曾叫島村帶她去東京,而在東京已經有家室的島村,拒絕了北國小村女孩葉子的愿望,葉子的腳丫子都是干凈的,所以不能讓她去到東京,島村如是安慰自己。
他或許想到駒子在東京的經歷,不愿意再讓葉子前去。也或許只是他對愛情的懦弱,讓他無法對自己從第一次來到雪國起就注目的女孩負起責任。
從第一次起,他看到的是在玻璃窗里面映出的少女的模樣,當她的臉映出日暮野景時,當她的臉上映出寒山燈火時,玻璃里映出的,是虛無的的像,他的心靈為之震顫。
他看到的葉子,是無法觸碰的秋葉鈴響人不見,待景色被夜色淹沒,車里的燈光泛黃,過道間人行匆忙,大概這些都是在虛幻的鏡中幻化出來的緣故。葉子又變得平凡無奇了。
想要而得不到的東西,其實最美。這點用在葉子身上格外符合,葉子和駒子,就是夢想與現實,每個男人都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能像葉子那樣,溫柔賢惠,充滿母性,但是本身卻是格外純潔,純潔地好像從未沾染過世俗的塵埃。
可是這樣的人,找遍一生也找不到,得不到。更多的是像駒子一樣的,熱烈,美好。島村眼中的葉子,就像銀河一樣,偉大,美麗,夢幻,但卻只能仰望,就算伸手也夠不到,葉子的死去,對于島村來說,也許只是一顆星星只是回到銀河而已。
文中多次出現銀河,銀河的亮光顯得很近,像是要把島村托起來似的。,他沉溺于銀河的美好,當年漫游于波浪與銀河的松尾芭蕉,相比看到的就是這樣的星海吧。
茫茫的天河懸在眼前仿佛要以它那赤裸裸的身體去擁抱夜色蒼茫的大地。期待著被擁抱的人們總是抬頭望著星海,幻想著自己得不到的美好,臆想著自己不曾擁有的幸福。
川端康成即是這樣的作家,他用自己現代人的筆調,寫出了千年前紫式部在落筆云隱兩字時,光源氏將要隱去的無奈與不舍,空無與傷。
葉子消逝了,駒子和島村的故事還在繼續。她的眼睛同燈火重疊的那一瞬間,就像在夕陽的余暉里飛舞的妖艷而美麗的夜光蟲。
可惜,螢火蟲的生命是那么的短暫。
雪國讀后感 篇35
在我印象中,日本是一個漫天飄著雪花的國度。在冬天,每一座房子的屋頂,每一座山上,每一片田地里,都應當有厚厚的雪,因為冬天的日本應當是屬于白色的。
我之所以讀《雪國》這本小說,就是在看到前面的簡介時說作者川端康成在這本小說中有很多描述雪國的絕美片段,這大概也是吸引我這本小說的動力吧。
川端康成,對于我是一個不陌生的日本作家,他的《伊豆舞女》和《千只鶴》都為大家所熟知。他是一位新感覺派作家、著名的小說家。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后因祖父母和姐姐相繼死去,自我有飄無定所,心境憂郁成疾,逐漸構成了感傷與孤獨的性格,在之后的創作中就構成了一種陰郁的特色。在他早期的作品里,主要是反映一些社會想象,可是由于之后受日本古典文學和禪宗思想的影響,逐漸脫離現實,而頭腦中的封建主義思想開始有所發展。《雪國》這部小說被認為是他前后期思想的分水嶺。
《雪國》一書主要寫的是主角島村與駒子之間的故事,以及對雪國那里奇特美景的描述。主要人物島村是一個研究歐洲舞蹈的富家子弟,他在去雪國是遇上了年輕美麗的藝妓駒子,駒子是一個很出色的藝妓,不僅僅會舞蹈,三弦,并且還有記日記的好習慣。在島村的眼里,他們的關系只是藝妓與恩客的關系,駒子卻仰慕者有才華的島村。在明白島村的心意后,只能央求他:一年來一次就好,帶夫人來也歡迎,這樣才持久。在島村第二次來雪國時,他遇見了葉子。葉子在他眼里是一個完美的女人,他多次向駒子問起葉子的情景,但駒子都含糊其辭,不愿多說。在島村第三次來雪國時,葉子為了救劇場里的孩子從二樓掉了下來死了,可是島村對于葉子也只是表以同情,并沒有什么其他表現。倒是駒子,抱著葉子的尸體發瘋的叫喊。
在這部小說中,我覺得駒子是一個很矛盾的人物。在應對島村時,是一個溫柔的女人,一個癡心期望能等到感情的女人,可是在應對葉子及行男時,她又是一個似乎很無情的人。她對于島村的癡情書中有這樣一段資料:“你在數什么?”他問過之后,女子仍舊默默地屈指數了好一陣子。“那是五月二十三日。”“是嗎,你是在數日子吶?七、八月連著都是大月嘛。”“哦,第一百九十九天。正好是第一百九十九天。”“你怎能記得那么清楚是五月二十三日呢?”。那里講述的是駒子在島村第二次來雪國時,向他說他離開那里有多久了她還記得。從這段話中我們似乎能夠體會到駒子對于島村離開那么久所表現出來的幽怨之情。可是在行男快要死的時候,她卻寧愿在候車室送島村,也不想回去見行男最終一面。駒子為什么不回去見行男,據她自我所說是害怕看到死人。其實在我看來駒子在這部小說中是一個挺杯具的主角。她為了師傅家的兒子去當了藝妓,在無奈和無趣的藝妓生活中,她遇到了島村這樣一個具有才華的男人。在她愛上島村后換來的卻是一年來一次的央求。在等待中,她發現自我都快瘋了。
在小說中還有一個穿梭其間的人物——葉子。作者似乎沒有用多少筆墨來寫葉子,可是我卻能在很多地方感覺到葉子的存在。島村對葉子好奇的詢問,旅館老板娘對葉子的評價,還有葉子經常去行男的墓地,她在整個小說中似乎是一個很完美的人物。連最終她的死也是那么凄美。顯然在現實生活中這樣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這個人物形象很可能是作者想象出來的。回頭看看葉子短暫的一生,在行男患病時無微不至的照顧她,讓旁觀的島村都認為他們是夫妻。再是之后行男快死的時候,駒子又不肯回去看他,向島村苦苦哀求的場景令人同情。最終就是葉子為了救失了火的劇場里的孩子而從二樓摔下來的場景讓人起敬。她有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我只護理過一個人,而我再也不要做護士了。她因為自我照顧的第一個病人死去而把職責歸咎在自我身上,并且經常去行男的墓地為他上墳,并且下定決心不再當護士了,如此善良的人,最終的結果卻是在救人過程中死去了,實在讓人感到惋惜。
在幾個主角中我最不看好的就是島村先生了。原因有好幾個。首先,在我看這部小說之前,我看過關于這篇本書的簡介和人物分析。在眾多的簡介中都說島村先生是一個坐吃祖業并且無所事事的紈绔子弟,雖然他也研究歐洲舞蹈,可是不足以說明他是一個進取上進的人物。隨后在閱讀這本小說時我也發現島村是一個個性不怎樣讓我喜歡的人。在島村第一次來雪國時就讓駒子去幫他找藝妓,并且在駒子說找不到藝妓時,島村一臉的死纏爛打,必須要她幫他找。在島村第二次去雪國的路上,他遇見了葉子,明顯島村又對葉子產生了好感,在之后他經常向駒子打聽葉子的事。他明白駒子很喜歡她,可是他還向駒子打聽另外一個女人的事情,這是存心讓駒子悲痛。在島村第二次來雪國時,當他看到駒子穿著藝妓的衣服時,他自語道:她還是當了藝妓了。這種語句在我讀來就有那么一些看不起的情緒在里面。就算島村對駒子以前就沒有好感,那對葉子他是有好感的,可是在葉子從二樓摔下來的時候他卻只是感到同情,僅此而已。這就直接證明了島村這個人的薄情。在與外面的女人尋歡時,無所不至,在回到家時,又擺出一副好好先生的嘴臉,對妻子孩子感到愧疚。讓我感到他很虛偽。
在我看完小說后,我又看了電影版的《雪國》。在電影中故事有一些不一樣,表現的方式更加的直白。在讀小說時我對于小說人物之間的微妙關系有一些不理解,可是看過后,我就對這個故事有了更近一步的理解。
駒子和島村的關系中,駒子是很喜歡島村先生的,由于他的性格,由于他的才華。可是島村只視駒子為雪國的玩樂伴侶,他們之間不可能有感情。在小說的結尾沒有交代人和人的歸宿,可是我們都能夠猜出這兩個人是不可能有結果的。
在島村和葉子的關系中,他們總是若即若離的關系。島村對葉子有好感,可是有沒有更進一步的追求,只是會有時問問駒子關于葉子的事情。在駒子含糊其辭時他也沒有怎樣去深究。在葉子為了救人而從二樓摔下來時他也只是看著駒子和葉子抱在一齊,對葉子感到同情,沒有什么太多情緒流露。顯然島村對于葉子只是有一些好感而已。
在看小說是我就一向在想駒子和葉子之間的關系,為什么駒子不愿意提到葉子,對于葉子似乎充滿了敵意。看了電影,我發現駒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島村對葉子的好感,而不愿與葉子交流。在駒子從島村口中得知葉子求島村好好對待駒子時,相信駒子對葉子的想法也改變了。這也應當是駒子在明白島村的心意后發現葉子又從樓上摔下來死去崩潰的原因吧。在駒子的親人相繼離世后,葉子已經是她最終的親人了,可是此刻連最終一個親人都要離她而去,這也難怪駒子會崩潰。
在《雪國》這部小說中,如果錯過了那些描述風景的文字,就是一種遺憾了。我們能夠來欣賞一下這雪國到底是怎樣一個美法。
“這是原野盡頭唯一的景色。淡淡的晚霞把整個山容映成深寶藍色,輪廓分明地浮現出來。月色雖已漸漸淡去,但余韻無窮,并不使人產生冬夜寒峭的感覺。”,“島村仿佛坐上了某種非現實的東西,失去了時間和距離的概念,陷入了迷離恍惚之中,徒然地讓它載著自我的身軀奔馳。單調的車輪聲,開始聽的時候像是女子的絮絮話語。”。這兩段話是島村在火車上看到的雪國風景。在坐火車時,我會覺得窗外的景色從眼前閃過的時間過快而不去觀察,可是作者在描繪雪國風景時感覺是在寫一幅靜止的畫,月落迎晨,寒意料峭,像是失去了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一樣,迷失在了這種美妙的感覺之中。
在最終一章中也有一段關于景色的描述。“茫茫的銀河懸在眼前,仿佛要以它那赤裸裸的身體擁抱夜色蒼茫的大地。真是美得令人驚嘆不已。島村覺得自我那小小的身影,反而從地面上映入了銀河。綴滿銀河的星辰,耀光點點,清晰可見,連一朵朵光亮的云彩,看起來也像粒粒銀砂子,明澈極了。”這是島村在葉子死前看到的景象,美麗的銀河,在葉子死時,在他眼前,在他心里傾瀉而下,這種壯觀的場面,讓我們震驚,也為葉子這種無謂的犧牲精神而震驚。
不管外界怎樣評價《雪國》這部小說,我認為它在我理解的寫作意義下是一部很不錯的小說,也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映象。
雪國讀后感 篇36
川端康成是日本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這周剛好有空,去了書店,于是我打開了一本以前很想看但是沒有看的書《雪國》,這本書也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雪國》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部知名的小說。
小說主人公島村是一個具有現代思想的青年,但由于現實的無奈,他淪落為坐食祖產、無所事事的紈绔子弟。他為了擺脫現實的壓力,從東京來到多雪的上越溫泉旅館并在那里結識了年輕貌美、琴藝高超的駒子。駒子為了給毫無感情的未婚夫治病,當上了藝妓。雖然島村和駒子之間只是買賣關系,但是單純天真的駒子卻對島村付出了真摯的感情。但島村生活上的頹靡導致感情的漠然,在他眼里自己只是駒子的一個過客,他們不過是露水姻緣而已。單純的駒子,沒有對島村要求很多,只是希望他會記得自己,一年來一次也行,甚至帶著夫人來也可以。
讀完這段,我覺得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有人身不由己。駒子雖然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她來自鄉村。但是她也渴望真摯的感情。即使明知道島村不可能喜歡他,仍然默默等待。也許她并不是真正愛上島村吧。
在島村第二次去雪國的時候,看見了另外一個美貌質樸的女孩,葉子。這時,葉子正在火車上精心照料一位男青年,行男。葉子閃爍的明眸,精致的容顏讓島村心動。在他眼里,葉子就像一只純凈的雪蓮花一樣綻放在這廣袤的雪原上。讀完這里真的很佩服作者的寫作手法,雖然看不到葉子,但是可以想象葉子的美貌。
島村后來了解到葉子原是駒子三弦師傅家的人,行男是三弦師傅之子,而且聽說三弦師傅活著的時候曾有意叫駒子和行男訂婚,駒子也是為給行男治病才當藝妓的。這樣看似復雜的愛情其實非常簡單,一個女人在日本的社會地位低下。在這個故事中他們都不敢勇敢的追求自己的愛情。
在這個世界上美麗的東西本來就是短暫的,美好的愛情結局往往并不完美。也許正是這些不完美才讓我們的更懂得珍惜吧。最后也感謝川端康成給我們帶來這么好的作品。
【雪國讀后感(通用36篇)】相關文章:
《雪國》讀后感1400字04-02
最新名著《雪國》讀書心得03-16
三國演義讀后感(通用15篇)02-07
《雪孩子》讀后感9篇08-20
雪孩子讀后感400字08-09
曾國潘傳讀后感12-10
《三國演義》讀后感05-17
雪初一作文(通用15篇)03-28
西游記女兒國讀后感04-16
狼國女王的讀后感600字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