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讀后感5篇
狼,是兇殘的動物,這是以前的的印象,讀完《狼圖騰》此書,對狼的印象發生了轉變。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了“《狼圖騰》讀后感”,希望能幫助到您。
《狼圖騰》讀后感(1)
“小狼,小狼,開飯嘍。”在一次交流會上,我得到了一本——《狼圖騰》,這本書令我百感交集。
《狼圖騰》這本小說講述了主角陳陣,這個北京知青在草原上的兩年生活,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悲歡離合。陳陣有一個草原阿爸,人稱畢利格老人。陳陣常常給阿爸講述歷史事件,阿爸又傳授陳陣在草原上生存的方法,以及告訴他草原上的自然法則。在他融入游牧民族后,他不顧他人的反對,堅持要養一條小狼,于是,他與唯一支持他的朋友一起,從狼窩里掏出了狼崽。可草原狼就是草原狼,有著從不屈服的天性,在一次搬家時,小狼不屈不服,被牛車拖行后奄奄一息,陳陣為了早點結束它的痛苦,含淚將它殺死。之后,草原在農耕民族的“幫助”下,草原淪為沙漠,陳陣的草原生活就此結束。
在這本小說中,令我感觸最深的莫過于兩點,一:小狼那不屈不撓的天性。二:草原的沙漠化。
小狼盡管剛出生就被陳陣抱回了家,可草原狼的天性與本領并不會因此湮滅,堅貞不屈。人也要像草原狼一樣不屈不撓。二戰時期,在敵人入侵的時候,正是因為許多人像草原狼一般,寧死不屈,團結友愛,才保住了自己的家園,我為此欣慰!
草原上的生態平衡微妙而不可無,之所以能維持萬年不被打破,正是因為草原狼和游牧民族目光高遠,不會為了眼前的少許利益而斷絕后路,而愚蠢的農耕民族從不為以后的生活著想,不懂得三思而后行。這不禁讓我想到了黃河,哪里的農耕民族常常墾荒,越墾越窮,越窮越墾,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小狼,小狼,開飯嘍。”這句話雖短,但意味深長。
《狼圖騰》讀后感(2)
《狼圖騰》是一本以狼為主體的史詩般的小說,能讀到它,實在是我們的幸運。作者在書中一直在探尋著蒙古游牧民族的文化核心究竟是什么,他在狼身上找到了答案。
書中描寫了許多草原狼的故事,在它們之間又以陳陣等人物串聯了起來。他們都是到額侖草原插隊的知青,數年時間,幾乎將他們心中農耕文化的根基盡數抹去。他們在草原上與狼戰斗過,他們鉆過狼洞,養了狼崽,與小狼共患難。這些都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但也正是這些經歷,使他們找尋到了昔日歷史謎團的核心——這些都可以從狼的身上找尋到,狡黠、指揮、軍事才能和堅強不屈的性格。
但在人們的記憶中,對狼往往沒有任何好感,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對狼也是嗤之以鼻,在古代的書籍中都有關于狼的'故事,而狼卻都是可惡、奸詐的代表。于此,反差極大的是游牧民族千百年來對狼的尊敬,對“狼圖騰”的信奉。為什么古時蒙古只區區十幾萬騎兵,卻可以掃平幾乎整個歐亞大陸?古代有“尊華貶夷”的說法,但事實卻是——游牧民族一次次南下,一次次征服了中原浩土。游牧人民從狼身上學到了太多,戰法、策略,甚至性格都與狼極為相似。書中描繪了許多群狼打圍的場景,狼超人的智慧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
但是,為何那些曾經強盛無比的王朝又終是走向沒落?隨著游牧變為定居耕種,性格中的“狼性”是否被農耕文化中畏狼成災的“羊性”所弱化了呢?孟子道“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這是無可否認的,一個失去了銳氣與兇悍的民族永遠只是待宰的羔羊。
再關注本書的作者姜戎先生,文中的陳陣幾乎可以是看作他自己,他以其親身經歷,再加上濃墨重彩的刻畫,將草原狼與草原人完美地展現。書中對游牧文明與農耕文化的對立表達了深刻的認識,也讓讀者不由得反觀歷史,發出深沉的叩問。
華夏文明中有屬于中原人的“龍圖騰”,不知在解答了“狼圖騰”之后,“龍圖騰”又是否會浮現出它原本的意義?
《狼圖騰》讀后感(3)
姥爺向我說起《狼圖騰》時,我才上三年級。姥爺說:“人類的許多智慧,都是從狼身上學來的,你以后一定要看看這本書。會使你收獲很大”。從那時起,我便對這本書充滿了好奇,念念不忘,央求著媽媽給我買,今年暑假,如愿以償,我有了一本屬于自己的《狼圖騰》——引子
我認真的讀完了《狼圖騰》一書,被里面一個個離奇的故事深深吸引。通過這些故事,我了解了狼最真實的一面。從中也領悟到人生的許多哲理。
狼是團結的。狼最值得稱道的是戰斗中的團隊精神。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指揮下進行,只要狼王一聲令下,狼群便會排山倒海,勇不可擋。在額侖草原上,狼群采用三面打圍的方法襲擊黃羊,只留一個缺口,這個缺口就是大雪窩,一切盡在狼王意料之中。黃羊慌不擇路,一窩蜂呼嚕呼嚕地沖下大雪窩并凍死在里面,整場圍殲戰從總攻到結束不到十分鐘。
狼是耐心的。在白天,一條狼盯上一只黃羊,先不動它,一到天黑,黃羊會找一個背風的地方睡覺,這會狼也抓不住它,黃羊身子睡了,可它的鼻子耳朵不睡,稍有動靜,黃羊蹦起來就跑,狼也追不上。一晚上狼就是不動手,趴在不遠的地方死等,等一夜,等到天白了,黃羊憋了一夜尿,起來撒尿時,狼瞅準機會猛追,黃羊跑起來撒不出尿,跑不了多遠尿泡就顛破了,后腿抽筋,就跑不動了。
狼是勇敢的。狼從來都不怕死亡。它們為了沖垮馬群,不惜犧牲老弱的狼去撕扯馬肚皮,與馬同歸于盡。與群狗爭斗中,狼也是前赴后繼、視死如歸,即便是戰斗到最后一刻也毫不畏懼,在額侖草原上,它們是真正的王者!
狼的精神還有很多,比如智慧、心態,比如策略、信念,不再一一列舉。今天,我為《狼圖騰》中狼的精神而感動,我們應該向狼學習,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有耐心,做事要長遠打算。在平日的學習中,我們有時一遇到困難就退縮,做事只想到自己而沒有集體觀念。只要我們每個人都信奉狼圖騰文化,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沒有什么事不能克服。
《狼圖騰》讀后感(4)
《狼圖騰》描繪了蒙古族人對人自然的看法,看了以后對狼這種動物產生了感情,以至于我微博及博客中的頭像均換成狼圖。
資料告訴我們狼是遠古三大頂級陸地獵食動物唯一進化到現在的,它詮釋了物競天擇的最簡單道理,是最適應自然環境的食物鏈頂端動物。
人,生活在一個世界中,即使我現在所處的社會與周邊國家普世價值觀念不同,但我自認為無法跳出這個社會,所以,要像狼學習,學習適應,適者生存。
投資,不應該自視甚高,不可能把對手盤當成傻瓜,當對手是狼時,怎么辦呢?自由理解狼,了解他的想法,才能利用它的聰明,讓他中計。
投資的最高境界,我的理解,就是我——一位卑微的散戶,與對手——狼達成了一致,共同獵殺獵物——黃羊,一種喜歡集體活動的頭腦簡單的動物(像大多數散戶一樣),利用一切有利機會,制造一場幾年不遇的大獵殺。因為這個機會非常難于等到,所以,我沒有必要守株待兔,一直等待。
去年,有幸操作了包鋼稀土及魯信創投,讓我自信心爆破,成功出局后,自以為是,老想著找到下一只十倍股,但幸運不可能總是這么眷戀我的,這個方法是徹底錯誤的,這個機會非常難于等到,我沒有必要守株待兔,一直空等。
古易說的好,只有賺錢的人才能說投資成功,所以,只有11年賺錢,以后穩定盈利的人才算是投資成功,所以,我是徹底的失敗了。
失敗是因為,我以為我是狼的朋友了,不再是敵人了,其實,在狼看來,我和黃羊沒有本質的區別,我們只是聰明的猴子而已,在自然界,永遠不是食物鏈頂級的動物。所以,下場是凄慘的。
很高興,我錢沒了,但信心還在。痛定思痛,總結教訓,不再追求預測成長,不再追求十倍股,不再追求不確定性大的股,不再追求熱門股。要像狼一樣,發揮才智,要不斷耐心等待,耐心設置埋伏,等待敵人進入圈套,快速出擊,如囊中取物,高效安全。
《狼圖騰》讀后感(5)
自從我讀了《狼圖騰》這本書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它講述了一個北京知青(陳陣)在草原的種種故事。從他來到內蒙古,到遭遇白毛風,馬群損失,再到他掏狼,不顧牧民的一切反對養狼,一直到小狼的死,這些事都讓我深受啟發,從這字里行間,我讀出了深沉、豪放、憂郁而綿長的蒙古長調與草原蒼狼幽怨、孤獨,固執于親情的狼皞,都是悲壯的勇士面對長生天如歌的表達。它在當代的文學格局中,是一個燦爛而奇異的存在:如果將它作為小說來讀,它充滿了歷史和傳說;如果將它當作一部文化人類歷史學著作來讀,它又充滿了虛構和想象。作者姜戎,將他的學識和文學能力奇妙的結合在一起具體描述和人類學知識又互相滲透的如此出人意料、不可思議。顯然,這是一部情理交織、力透紙背的大書。
讀了《狼圖騰》我覺得狼的難以置信的戰法很值得借鑒。其一: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其二:最佳時機出擊,保存實力,麻痹對方,并在其最不易跑動時,突然出擊,置對方于死地。其三:最值得稱道的是戰斗中的團隊精神,協同作戰,甚至不惜為了勝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職。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它直逼儒家文化民族性格深處的弱性。他把農耕民族比作羊,把游牧民族(也稱馬背民族,因為他們整天騎在馬背上)比作狼。
我覺得,華夏民族的致命缺陷就在于,這種文明內部沒有比階級斗爭更深層更廣泛的殘酷激烈的生存競爭。可是游牧民族恰恰相反,它內部的生存競爭太殘酷,也太普遍。農耕社會哪會有草原這樣不間斷的激烈生存競爭?嚴師出高徒,嚴酷的競爭出強悍的狼群、戰馬和民族。兩種生存環境一對比兩個民族的性格差異就出來了。真有狼羊之別啊。難怪草原民族一直把自己比作狼,把農耕民族比作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大自然有自己的規律,誰違背了誰就要為此付出代價。
【《狼圖騰》讀后感5篇】相關文章:
《狼圖騰》觀后感(集錦15篇)04-24
《曾國藩日記》讀后感 【讀后感】08-14
沁園春讀后感04-16
珍珠讀后感04-06
錢學森讀后感04-06
《口哨》讀后感10-11
《化身》讀后感10-09
酒店讀后感09-16
武器讀后感09-16
《變量》讀后感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