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的讀后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蘇東坡傳》的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1
中國自古以來評價一位文人,首先看的并非是成就的大小,而是人品道德的好壞,也就是他的人格。一個品格低劣的文人,即使文字再富有才華,也終歸無用。所以,一個人的人格可以說是他的名氣的骨干。
蘇東坡所處的時代與現在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依然歷代為人們所稱頌,可謂家喻戶曉。他之所以如此,我想也與他的人格魅力不無關系。
蘇東坡的人格雖然復雜多面,然而我認為也可以用“浩然之氣”四個字來概括。所謂浩然正氣,就是正大剛直之氣,也就是人世間的正氣。蘇東坡即具有此種“浩然之氣”,它致大致剛,激烈沖動,不可抑制,這種力量若輔以正義和真理,便在天地之間無所畏懼。
有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一天飯后,蘇東坡捧著肚子踱步,問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侍兒們分別說,滿腹都是文章,都是識見。唯獨他那個聰明美麗的侍妾朝云說:“學士一肚子不合時宜。”蘇東坡捧腹大笑,連勝稱是。
“不合時宜”正是蘇東坡那堅執性格的體現。
蘇東坡堅執的性格集中表現在了他的宦海生涯之中,那是他性格中最堅硬的一部分,正如暴風雨中的海燕,暴風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越地怒吼,高傲地飛翔。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2
第一次翻開這本書,真的是毫無頭緒,而且也讀下去,便將它暫時冷落。可如今我又想起蘇東坡,我渴望了解他,于是再次翻開了這本《蘇東坡傳》。
蘇東坡的這一輩子可謂是吃了不少的苦頭,所以我稱他為“苦了一輩子的詩人”。但是盡管生活困苦,他總是豁達樂觀,所以他那無人能敵的陽光心態也是拜吃了太多苦頭所賜。
在1036年12月19日,這位偉大的詩人誕生了。蘇軾在他十歲時,已能寫出出奇的詩句。而他的父親蘇洵進京趕考,結果名落孫山。蘇洵敗在了需要有相當的藝術情緒的做詩上,這一點蘇東坡比他強。果然是“青出于藍勝于藍”啊!
在蘇軾與蘇澈剛二十有余時,和父親已是朝廷命官。只是,這時的蘇東坡初入官場,還不夠成熟老練,他的妻子幫了他不少忙。蘇夫人能夠看出別人的短處,蘇東坡恰恰不能,所以妻子對蘇東坡的忠言他也聽。蘇夫人或許是參透了“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橘”的道理吧。
蘇東坡這位偉大的詩人,最令人喜歡的一點便是樂觀。因此,小人章惇和看蘇東坡不順眼的人十分煩惱,他們竟也無奈蘇東坡。當蘇東坡只剩間破房子時,卻更加逍遙自在了。蘇東坡寫的小短文《記承天寺夜游》給了我很深的印象。有一句話為“月色入戶”,可見房子之破,連月光都投進來了。可下一句為“欣然起行”,蘇東坡竟滿心歡喜,像老朋友來家坐坐一樣,起了床,踏著月色,找好友張懷民去了。所以你看,這位詩人多么獨特!
蘇軾,讓我叫一聲你的名字,盡管你如曇花一現,但你留給我們的記憶與回憶,不會淹沒在時間大海里,你將永遠住在人民心中,這朵美麗的花將永不凋零。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3
花了半個多月時間讀完了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最初的閱讀動機無非是消遣下時光,至多見賢思齊而已,可隨著閱讀的不斷深入,我感到收獲遠不僅此:通過閱讀,我看到了一個令人可敬、可愛又可親的真實的偉人形象,看到了一段最純粹文人在最復雜朝廷里的宦海沉浮史,看到了人性與命運的抗爭,理想與現實的落差,看到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看到了至真至善的赤子之心。
一篇令人拍案叫絕的序言,直接便可作為最好的散文去讀:
我們未嘗不可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利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蘇東坡的人品,具有一個多才多藝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穌所說,具有蛇的智慧,建有鴿子的溫柔敦厚…蘇東坡的一生經歷,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在玄學上,他是個佛教徒,他知道生命是某種東西剎那之間的表現…但在氣勢上,他確是地道的中國人氣質…人生最長也不過三萬六千日,但是那已然夠長了,人生的每一剎那,只要連綿不斷,也就美好可喜了,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以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閃亮照明,可以滋潤營養,因而可以維持眾生萬物…
本書或許不是非常嚴謹考究的歷史傳記,因為其中有濃郁的文學成分,雖全書是按蘇東坡一生的時間推進而演進,但某些事件和人物常會穿插出現,而且書中有不少一看就是逸事傳說之類的東西。值得一提的是,書里面有講蘇東坡暗戀堂妹,這是令人感覺非常奇怪的事情,當時覺得不太可能,后來上網一查,發現有人對此大肆批評林語堂,我不懂歷史,也不知這是否是林氏對蘇東坡極具八卦色彩的獨創觀點。其實這樣的書,對普通讀者來說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還有一點就是:其實蘇東坡的一生本來就是一個傳奇,這種浪漫的傳記寫法,非常適合寫蘇東坡這個人。
蘇東坡一生的關鍵詞是:達觀,剛毅,慈悲。這三者共存一體,這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后人評他集儒、釋、道于一身,這種評價是極高的,就是說他性情思想上,兼具了三教的精髓。他之偉大見于正史,見于他的文學,也見于民眾間千載流傳的故事之中,我想這是一個中國文人能做到的最高境界。他的一生極其坎坷,但后人不太想用“悲慘”之類的詞語去形容,這是因為不管在哪里,他似乎都是快樂的,他說“我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兒,在我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從繁華的杭州,到荒涼的嶺南,一生之中,他最快樂的時候是在哪里?在我的想象之中,朝云可能就常這么問他,他的回答自然是“此心安處是吾鄉”。
蘇東坡漂泊的一生中,有六個重要地方,我身在杭州,另有五個沒去過,如果可能,我真想每個地方都去走一走:
眉山——他出生的地方,一個人杰地靈的小城,蜀地古有有好學樸質之氣,又無浮華虛飾之風。
杭州——蘇東坡最喜愛的地方,第一次來,他留下美麗的詩文,時而獨自在山間尋僧訪道,時而又與文人墨客泛舟西湖,正是才學風流最盛之時,他帶走了朝云。第二次來,他當了一個很好的父母官,為百姓做過許多好事,展現了工程師的天賦,西湖因他的工程而秀美了千年。
常州——他去世的地方,這也是他很喜愛的地方,每次南北流離,都要經過這里,而他唯一購置了田產準備養老的地方在宜興(當年算常州府)
黃岡——蘇東坡被貶黃州,他在這里開荒種地,東坡居士的名字從此而出。在破破爛爛的居所,他吟出“東坡居士酒醉飯飽,倚于幾上,白云左繞,清江右回”,他在大江之上思考人生和宇宙萬物的真諦,寫下雄奇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空靈的`前后《赤壁賦》
惠州——中原人談之畏懼的嶺南蠻荒之地,其實也是物產豐饒,終年溫暖的好去處——“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在惠州流放的歲月里,蘇東坡在羅浮山求仙訪道(或許他只是為了好玩,比如煉丹),他自己蓋房,種果樹,甚至學習釀酒…此時的蘇東坡,只攜一幼子,以及朝云,現在他的伴侶只剩朝云一人,他們的精神之愛升華到了極致,他叫她“天女”…
儋州——千年以前,這里是真正的不毛之地吧…他在這里,依然達觀快樂,他說餓了可以吃陽光…
當年我對小鷗說我沒偶像,不特別崇拜哪個人,現在想想,倘若真要樹立一個偶像,那就是蘇東坡了。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4
我非常喜歡蘇東坡這個文學大家,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詩詞作品讓我陶醉其中,更重要的是這位大文豪身處高位卻一直心系百姓,屢屢被陷害卻并不抱怨,這種精神我們需要學習!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朝云臨終所書,以這句話作為隨感的開段最為恰當。蘇軾一生跌宕起伏,年少時他神采奕奕,青年時他意氣奮發,中年時他雖有失意坎坷但卻實時放下執念,年邁之時他平和淡然。
通讀全篇的《蘇東坡傳》受益匪淺,漫漫人生路,面對屢遭迫害的境遇,蘇東坡卻能夠在亂世之中,日趨溫和厚道,修正其身,崇德禮賢,多行善舉。蘇軾一生所想所書都在傳遞著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讓我最為感動收獲最多的也是這樣一份在蕓蕓眾生之間獨善其身,一直保持著一顆純真樂觀的心境。他熱愛生活與自然,在沖突與矛盾間尋找平衡,在過程中不斷自我覺知。
讀過《蘇東坡傳》后,我想我會將這份充實的內心放到生活之中,去真正體會人生的真諦。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5
在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他將一位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的一生娓娓道來,一格性格鮮明、多才多藝、形象飽滿、可敬可愛的蘇東坡清晰地浮現在人們的眼前。
之前,我對蘇東坡并不了解多少,在看了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之后,才對這位不朽的傳奇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蘇東坡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但連林老先生都說自己無論如何都無法用詳盡的語言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說他是自己“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
為官,一生只要安安穩穩,腳踏實地就可以了。例如蘇東坡的同胞親弟,在才華上,可能不及蘇軾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當當,官職也扶搖直上,最終也能夠安享晚年。
而在于蘇軾面對生活,面對錯誤,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評的態度。富貴榮華,安寵榮辱在他看來,只不過是過眼云煙罷了。蘇軾的一生,艱辛只有他獨自品嘗。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與王安石斗智斗法。對于王安石的變法究竟是對是錯,暫且不管。他的人生,他的奮斗目標是定位在老百姓的生活上的,他的雙眼,更多關注的是他們的快樂或是艱苦。只要他認為變法脫離了實際,與救百姓于水火發生了抵觸,他就要反對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轄的州府里,這些所謂的強國措施他概不搭理。這就是蘇軾為民著想的一生。
蘇東坡與王安石的斗法決定了他的一生,也決定了宋朝的命運,王安石的變法本意是好的,可他過于自負,有許多新法得不到預期的效果,反而給人民增加了很多的負擔。于是王安石把許多反對他的賢臣都貶到其他地方,反而提拔了一些小人,蘇東坡對新法極力反對,連續上奏,最終也被貶到杭州,可這只是剛剛開始。被貶后,蘇東坡仍然堅持對抗新政。把幽怨的感情全寄于詩中。
雖然蘇軾的人生道路上有許多的泥濘,一生飽經憂患,可他并沒有尖酸刻簿,沒有消沉。從他的詩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見聞中能夠發現,他的人生態度是樂觀,是積極向上的,他是一個樂天派的詩人。即使是雙足深陷的時候,他依舊能唱著小調,邀上三五個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四處游歷從出生到架鶴西去,他的足跡遍布中國的大江南北。他每到一處,都會給當地人帶去他所獨有的深遠影響。蘇東坡的詩詞良篇里,他既能寫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豪邁,也能寫出“……不思量,自難忘”這樣富有深遠意義的詩句。
拿林語堂做結時的話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用我自己的話說就是:蘇東坡已去,其浩然之凜然正氣,必然永存。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6
蘇東坡親歷五朝,而在這悠悠五朝之間,除去童年和青年時春風得意,自神宗之后,一直到蘇東坡身死,蘇軾一生可以說是坎坷動蕩,政治上小人,為了打擊這一代文豪,不惜使盡萬般手段,一次次貶謫,離中原愈發遙遠,到最后,甚至有了元祐黨人碑出現,被刻上黨人碑官員,重者關押,輕者貶放遠地,非經特許,不得內徒,而蘇軾,與司馬光一起,名列黑名單前列。但就是這樣政治上迫害,蘇東坡絲毫不以為意。“蘇東坡對他弟弟子由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所以,蘇東坡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不無緣故。”
蘇軾以他坦蕩胸懷, 盡情享受人生,不懼權貴;他敢于說:“我做華堂上,不該麋鹿姿。”,他敢對天子說:“我豈犬馬哉,從君求帷傘?”,他敢于向帝王直言陳述:“苛政猛于虎。水旱殺人,百倍于虎;人畏催欠,甚于干旱……是常有二十萬余虎狼散在民間,百姓何由安生?”
即使剛因詩文而遭逢牢獄之災,詩人身份已融于蘇東坡血液深處,釋放當天,他又寫了兩首詩,詩里說:“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斗少年雞。”,而另一首詩里嵌有“竊祿”,意為自己無才為官,但“竊祿”一詞卻源于一份寫給曹操信件,寫完這首詩,蘇軾自己也擲筆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藥!”
但正像林語堂稱其為樂天派一樣,似乎是沒有什么是可以真正使蘇東坡止步不前,有所畏懼,在他一生里,蘇軾永遠自由自在,正如他行文一般,那些迫害,打擊,在他眼中似乎就從未發生過,他所關心,只有民生,即使在貶謫之地,他政績依然出類拔萃。
孟子曾經說過,人要有“浩然之氣”,如果你是正確,那么,要有“雖千萬人吾往矣”勇氣,而蘇東坡一生都追求著這樣浩然正氣,他不偏執,不狹隘,在王安石一黨掌權時,在各地都積極推行新法時,蘇東坡和他一干朋友,站出來指責新政,結果被貶謫;而在新法被全面廢除時,他依舊沒有嚴格執行,他留下了他認為對百姓有利新法,被京中新貴所不容,自此他已不容于舊黨和新黨之間,因而再度自求外調,這一次,他回到了杭州。在那里,他過得依然很愜意,自比白居易,甚至有了朝云這樣知己。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蘇東坡不以形所累,他在《記游松風亭》里寫道:“此間有什么歇不得處!”要登亭子,亭子還在遠處,人卻已累極,蘇東坡卻忽然想到,為什么不能就地歇息呢?是啊,何處不可安歇,何必要到亭子里去呢?有了這樣心境,他才能縱情山水之間,不以為貶謫為憂。有了這樣心境,即使在窮山惡水嶺南,依舊可以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有了這樣心境,他才可以在瘴氣重重海外,完成了《論語》、《尚書》、《易經》注解。
一代大師終于還是走了,走在了北歸途中,但即是面對死亡,他走依然坦然,可以笑羅什不安然,可以不念西天,不念來生。
“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者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岳,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此理之常,無足怪者。”
一代文宗撒手人寰,留下,是千古文人標桿,
——此心安處是吾鄉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7
在林語堂筆下蘇東坡,可謂是幾千年來才一出奇人,他曾這樣評價文壇巨子:“李白,一個文壇上流星,在剎那之間壯觀驚人閃耀之后,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哲人,又是仁厚長者,學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并沒變得尖酸刻薄。”
縱觀蘇軾一生,在才華畢露背后,幾度升遷辛酸卻只有他獨自品嘗。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變法究竟是對是錯,我們暫且不管,但要和當朝得寵人物、位高權重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顆博大心斗那種善于剪除異己,心胸狹窄小人,在封建宋朝,也許真是需要一番勇氣。類比蘇子由——蘇東坡同胞親弟,在才華上,可能不及蘇軾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當當,官職也扶搖直上,最終也能夠安享晚年。說到底,在于蘇軾面對邪惡,面對錯誤,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評態度。也許富貴榮華、安寵榮辱在他看來,只不過是一己私欲,這是十分卑微事情,他人生,他奮斗目標是定位在百姓身上,他雙眼,更多關注是他們愉悅或是疾苦。只要他認為變法脫離了實際,與救百姓于水火發生了抵觸,他就要反對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轄州府里,這些所謂強國措施他概不搭理。
雖然蘇軾人生道路上有許多泥濘,可從他詩篇,他文章,以及他生活見聞中能夠發現,他人生態度是樂觀、是積極向上。即使是雙足深陷時候,他依舊能唱著小調,邀上三五個知心朋友,享受生活美好。他為小姐提詩,他和和尚趣談,他為百姓求雨,他四處游歷。蘇東坡詩詞良篇里,即能寫出《赤壁賦》這樣恢弘文章,也能寫出“天涯何處無芳草”這樣富有深遠意義詩句。
拿林語堂作結時話說:“蘇東坡已死,他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是他那心靈喜悅,是他那思想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用我自己話說就是:蘇東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氣,必當永存。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8
在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以說是一位曠世奇才,他曾這樣評價文壇巨匠:“李白,一個文壇上的流星,在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后,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并沒變得尖酸刻薄。”
縱觀蘇軾的一生,在才華橫溢的背后,幾度升遷,甚至是被捕的辛酸只有他獨自品嘗。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王安石斗智斗法,和當朝位高權重的宰相博弈,在封建的宋朝,也許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氣,他敢于提出、敢于批評,敢于和強大勢力作斗爭的態度,非常令我敬佩,而富貴榮華在他看來,只不過是一己私欲,他的人生目標是定位在百姓身上的,他非常關心百姓的疾苦,從他無數的詩句中就能看出,只要他認為不對的,他就要反對到底。
古詩人之中,我最喜歡蘇東坡,年輕時喜歡他“明月幾時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等等極具詩情畫意的詩文,后來就是被他的深情所打動,不僅如此,蘇東坡還是個熱愛生活的人,僅在美食方面,就有不少趣事逸聞。他自己研究烹飪之法、自己釀酒,更是留下了“東坡肉”、“東坡壺”以傳后世。他還也多次提及美食如“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等等。
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過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讀完蘇東坡傳,其實非常羨慕他,羨慕他怎可以如此的剛毅,又如此的灑脫,曾經遠赴他鄉去求學,如今背井離鄉在工作的我,一直用他的話‘此心安處是吾鄉’來勉勵自己。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9
在作家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謂是幾千年來才一出的奇人,他曾這樣評價文壇的巨子:“李白,一個文壇上的流星,在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后,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并沒變得尖酸刻薄。”
縱觀蘇軾的一生,在才華畢露的背后,幾度升遷的辛酸卻只有他獨自品嘗。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變法究竟是對是錯,我們暫且不管,但要和當朝的得寵人物、位高權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顆博大的心斗那種善于剪除異己,心胸狹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許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氣的。類比蘇子由——蘇東坡的同胞親弟,在才華上,可能不及蘇軾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當當,官職也扶搖直上,最終也能夠安享晚年。
說到底,在于蘇軾面對邪惡,面對錯誤,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評的態度。也許富貴榮華、安寵榮辱在他看來,只不過是一己的私欲,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奮斗目標是定位在百姓身上的,他的雙眼,更多關注的是他們的愉悅或是疾苦。只要他認為變法脫離了實際,與救百姓于水火發生了抵觸,他就要反對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轄的州府里,這些所謂的強國措施他概不搭理。
雖然蘇軾的人生道路上有許多的泥濘,可從他的詩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見聞中能夠發現,他的人生態度是樂觀、是積極向上的。即使是雙足深陷的時候,他依舊能唱著小調,邀上三五個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為**提詩,他和和尚趣談,他為百姓求雨,他四處游歷。蘇東坡的詩詞良篇里,即能寫出《赤壁賦》這樣恢弘的文章,也能寫出“天涯何處無芳草”這樣富有深遠意義的詩句。
拿作家林語堂作結時的話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用我自己的話說就是:蘇東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氣,必當永存。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10
寫了一些筆記。寫作的過程中又參讀了梁啟超《王安石傳》(商務印書館20xx年新版)。筆記當然不如原文,整理出來,也當是交給自己的一份作業。讀書筆記,錯字難免,若發現,請指出。20150701記于歸云齋。
1
這本書大學時候就讀過,后來又讀了蘇東坡的文集,里面有大量尺牘奏章等議論文,最經典的還是《赤壁賦》等流傳甚廣的代表作。他的詩集我是有的,還沒有來得及看,讀書的計劃很多,只能就迫切的下手。《蘇東坡傳》第二次讀才真覺得好,林語堂的原文經張振玉翻譯以后仍然能那么流暢,實在讓人羨慕。
2
關于蘇軾的印象,也許最好是從他寫給弟弟蘇子由的詞開始: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云山摛錦,朝露漙漙。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區長鮮歡。微吟罷,憑征鞍無語,往事千端。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身長健,但優游卒歲,且斗尊前。
個人極喜歡這首詞,其“勞生有限”語,深得人生況味。下片既有抱負,又有感嘆,復融合親情之理解,感人至深。蘇軾的一生,用“用舍由時,行藏在我”概括真是再恰當不過。真正能理解他的,恐怕只有他的弟弟。
3
林語堂在序言中說:
我們未嘗不可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可是這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我若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
這段介紹蘇軾的話倒成了經典,可見林語堂這個人是多么有趣有才。
余秋語有一篇《蘇東坡突圍》,我讀過兩遍,還是記不住他說了些什么,余氏的解讀常有一種想當然的意味,泛濫的抒情只適合少年人。林語堂的這段話泛觀則好看,要真正理解卻需要了解了蘇東坡一生之后,才明白其精嚴。另外,外人眼中的蘇軾都大概有曠達可愛的特點,我從他的文章里讀到的除了這些,還有苦澀。
這種苦澀是一個正常人的生活的也是生命的苦澀,人生是那么漫長,文字不能總是拯救我們,該承受的還是要承受一遍,只是蘇東坡比我們更看得開。詩詞的超越性固然會讓我們暫時忘卻痛苦,但如果沒有敏銳地感覺過痛苦,那些經典辭章大概也寫不出來了。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蘇東坡傳》讀后感550字09-26
《蘇東坡傳》讀后感(15篇)01-09
蘇東坡傳讀后感600字07-31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03-19
《蘇東坡傳》優秀讀后感范文(精選16篇)07-31
蘇教版選修《蘇東坡傳》閱讀練習及答案05-16
名人傳讀后感貝多芬傳12-08
蘇東坡名句04-13
蘇東坡的經典宋詞04-07
楊振寧傳的讀后感范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