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QBQ問題背后的問題》讀后感(精選10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QBQ問題背后的問題》讀后感(精選10篇),歡迎大家分享。
《QBQ問題背后的問題》讀后感 篇1
讀了《QBQ!問題背后的問題》的問題以后,我深深的體會到,決定一個人成功的因素,不是智商,領導力,溝通技巧,組織能力,而是責任!——一種努力行動,使事情的結果變得更積極的心理。看起來QBQ不過是怎樣去提出好問題,避免錯問題,但是要做到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簡單。還需要每一位團隊成員去用心慢慢體會。責任是使命的召喚、是能力的體現、是制度的執行;也是國家、組織、個人都能各盡其責、各司其職,我們的社會才能快發展,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加富強。責任使人充實,快樂,高尚!
從短期來看,承擔責任者損失嚴重,而推卸責任者毫無損失;但是從長遠來看,一個國家,一個單位、甚至到個體的我們,勇于承擔責任是整體國民素質的提高,是單位良好氛圍的極大發展,這是利國利民的大事!中國人遇到問題或者出現問題,第一反應是首先要找到自己跟這事無管的種種理由,這就跟找“不在場證據”一樣。而一旦某事成功之后,卻能扯出一堆人,比如領導等等!這種思想也深深的影響著中國的企業,影響著中國的員工,而這本書以故事的形式告訴了我們這些現象,給了我們很多的警醒!
社會上,遇事推諉、沒有個人責任意識的人并不少見,抱怨別人一無是處的人也不稀奇,不知上進不肯學習的人更是比比皆是。但是,要找一個肯吃苦耐勞、肯學習又認真負責,還具有創意,并凡事以服務為中心的人卻少之又少!要做一個混同一般的人是很容易的,但要做一個與眾不同的人,其實也并不難,就是觀念轉個彎,態度調整一下。
我個人認為凡事在于“態度”。當一個人的態度出現差池,哪怕他再杰出,都有不為人認可的部分。雖然說QBQ是一套關于處世的工具法則,但是書中更強調QBQ的優勢實踐原則就是“態度”。態度擺正了,可說是成功者為成功找方法,而態度不正確,就叫做失敗者為失敗找理由。
要是自己能管的問題,不就不是問題了嗎?我們總是把全部的力氣用在對付別人身上,也許從未試過“想辦法對付自己”這個方式。當你把所有的力氣花在別人身上時,你會發現,問題總是永無止境。如果你換個角度,把力氣用在對付自己的缺點上、用在自我提升上,頓時所有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因為你將會變成一個消融問題的人,而不是窮于應付問題的人。
在個人責任的'問題上,任何人沒有理由給予自己推脫的理由,在統計工作中、在與企業的交流中,要找到自身切實的問題:為何報表遲遲未報?是不是自己在時間問題上催促的不夠及時?為何企業答應填報卻無動靜?是不是自己在填報數據的問題上沒有表達清晰……等等這些為什么,在問到自己這些問題的時候,就要找到切實可行的辦法,把責任與義務連接在一起。
這本書的開頭,有句話是我十分喜歡的,“愿上帝賜我平靜,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人;愿上帝賜我勇氣,改變我能改變的人;愿上帝賜我智慧,了解我自己這個人。”
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我們都要抱以平靜的心態去接受不能改變的人和事,在勇氣的基石上,去改變自己能夠改變的人和事,在智慧的陪伴下,把自己看清楚看透徹。盡自己最大的能力,把自身的責任感和責任意識無限擴張到生活中與工作上,用理想和信念來支撐自己的精神,挺立在具有個人責任感的人生中。
《QBQ問題背后的問題》讀后感 篇2
《QBQ問題背后的問題》全書的主旨:找出問題背后的問題,其主要實質是強調個人擔當,也就是增強個人的職責意識。我們能夠解讀為:要去找出爛問題背后的好問題。所為爛問題,就是哪些推責、抱怨的一類問題;所謂好問題,就是正面的能夠迅速付諸行動的類型。
在現實生活中,個人職責感的缺失是十分普遍的現象,推諉、抱怨、拖延與執行不力這些都是組織內部的通病,而缺乏職責意識的組織和個人將無法達成目標、無法在市場上與競爭對手一較長短、無法實現愿景,更無法讓個人和團隊更上一層樓。
《QBQ問題背后的問題》一書的終極目標便是行動。先修煉出自我的想法,之后問比較好的問題,最終付諸行動。所謂的學習,應當是把“已知”轉化為“行動”,所以,學習是一種改變。
《QBQ問題背后的問題》給了我們解決的方法,要我們別只是把“團隊合作”掛在嘴邊,而是問:“我該如何貢獻一己之力?”以及“我要如何改變現狀?”
本書以簡明趣味的故事與易讀的篇章,教授讀者嘗試一種實用的方法,將個人職責意識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QBQ問題背后的問題》提出三項指導原則:
1、著眼于解決問題而不是推責。以What或How來發問,而不是WhyWhen或Who。
2、把焦點放在行動上,而不是“該誰做”或“誰做錯了”。
3、強調個人擔當。主詞用“我”,而不是“他們”、“我們”、“你”或“你們”。
《QBQ問題背后的問題》給我們提出了許多我們雖然不必須問得出口,但卻有意無意在心里發問的'問題,并且給出了答案。比如,有擔當的人怪罪誰呢?誰都不怪罪,包括自我在內,千萬不要小媳婦心態的自憐自哀。我們個人能改變組織中的什么事情呢?僅有一項,那就是自我,不要再去想要改變別人了,用心反思自我,并著力改變自我。如果組織不再是我們達成人生目標的媒介,那有何必繼續呆下去呢?如果值得待下去,那就拿出個人擔當,努力改變吧!
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要找到濕潤的雪和一道長長的山坡。其實你自我必須是那團濕雪,最好邊走邊加上更多的雪,因為你不會再回到山頂,而生命就是這樣運作的。
不要去理會別人的眼光和喜歡比較的心態,做好自我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QBQ問題背后的問題》讀后感 篇3
讀完《QBQ問題背后的問題》這本書,掩卷思罷,不經意回想起了自我工作以來所走的每一步,豁然之中有一種感悟:成長道路的許多不如意、挫折、失敗,其實都是能夠避免的,只要擺正心態進取應對問題,深層次思考問題背后的問題,解決問題。《QBQ問題背后的問題》書中沒有多么深厚的理論,只是在給我們講故事,可是這小小的故事案例里面隱藏著大道理,也正是這些“故事背后的故事”在教我們如何做人做事。從《QBQ問題背后的問題》書中的案例均可找到我身上的影子——那就是問題出現后未對自我徹底的剖析、歸納、總結,從中找出原因,進而改善,避免犯重復性的錯誤,而是常常責怪他人,抱怨客觀環境,最終問題重復性的出現,構成惡性循環,結果可想而知。可是,《QBQ問題背后的問題》也給我指出了下一步的方向和方法,那就是:第一,進取應對問題,基于職責感做出選擇,用行動改變現狀;第二,深入分析問題背后的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深度和徹底性。
第一,進取應對問題,基于職責感做出選擇,用行動改變現狀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景,某個環節出了問題,經常聽到有人抱怨說,這是某某部門的事情,由于他們的失誤導致的,和我們沒有關系。表面上看,這是一種部門本位主義。隱藏在這個問題背后的問題是什么呢?是我們職責感的缺失和主人翁意識的淡弱,沒有將公司的事情當作是自我的事,而是認為工作上的失誤是“他們的事”。在這種氛圍下,大部分人在等待、抱怨,而不去想我能為改善這種狀況作些什么。忘記了我們是一個團隊,是一個整體,自我和公司之間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作為團體的一員,很少有人覺得:當團體出了問題,我,責無旁貸。爭功諉過正是員工缺乏職責感和主人翁精神的表現,也是缺乏對公司這個大團隊認同的表現。為了自我小團體的一點算不上聲譽的聲譽,不惜犧牲其他同事和部門的名譽,殊不知,這種內耗會嚴重傷害到整個大團隊的'形象以及生命力。
那么,如何用行動來改變現狀呢?找到問題背后的問題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它的最佳方法!首先要從改變自我做起,把自我打造具有100%職責心的人,敢于承擔!我們也必須從改變自我開始,因為你有時可能無法改變客觀環境,唯一能夠改變的就是僅有自我。不僅僅堅決不允許自我遇事推諉、抱怨、拖延、執行不力,我們需要的是,敢于承擔職責,進取行動,有效解決問題。在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不要要求別人為你做些什么,而是改變自我,首先想到的是自我能為別人做些什么,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做個有職責感的人。
第二,深入分析問題背后的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深度和徹底性。
在我們的工作中,每一天都有無數的問題要應對。有些問題是本來存在的,有些問題則屬于不是問題,是我們個人的心態出了問題,經常會無事找事的搞一些問題出來。可是,就是這些問題破壞了我們本來平靜的工作,帶來無數的煩惱,讓我們的臉上經常不再有笑容,常會覺得這種工作沒有什么意思,甚至是無聊和糟糕。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需要靜下心來應對問題,盡管關注問題本身是令人痛苦的,心境自然不會太好。可是,不關注問題本身又如何能解決問題呢?
問題始終是存在的,只是不一樣的時候以不一樣的方式出現。可是,問題只是個載體,我們除了深入分析問題繼而解決問題,別無他法,要相信辦法總比問題多。應對問題,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問題的七寸之所在,提高解決問題的深度和徹底性。看問題,必須要弄清楚問題的本質,什么是真正的問題,什么不是問題,可是我們把它當成了問題,有的放矢解決問題。不能讓問題羈絆住,尤其是不是問題的問題。于是我應對工作中的問題時,首先要厘清問題的本質,沒有必要為不是問題的問題煩惱,將其拋之腦后,然后把真正的問題放在工作的大背景下分析、理解、看待,心態會平和很多,問題就不再是那么大的問題了,它只是個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已。這時再關注問題本身就不一樣了,它變得容易理解些,我們就會進取應對。當心態進取后,思維就會活躍起來,有句話叫做“方法總比困難多”,我們就容易找到方法了。
《QBQ問題背后的問題》讀后感 篇4
《QBQ問題背后的問題》以一種通俗易懂、言簡意賅的敘事風格講述了一個深層次的組織理論問題。全書深入淺出,事例生動,核心僅有一個:如何提高組織內部成員的個人職責意識。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誰為此事負責?為什么他們總是不能做得好些?為什么我們必須忍受這樣的變化?這些問題看似理由充分,情有可原,卻暴露出個人職責意識的淡薄。個人職責意識的缺乏,導致了推諉、抱怨、拖延、執行不力,成為社會的一大流行病。如果沒有強烈的個人職責意識,任何組織或個人,都不可能到達目標,實現愿景,在市場競爭中取勝。所以我們要逐步學習和實踐QBQ式的思考方式,先修煉自我的想法,之后能問較好的問題,最終付諸行動,選擇做一個有職責感的人,從工作和生活中獲得更多的樂趣。
一、修煉自我的想法
有一句印度格言是這樣說的:“看著你的想法,它們變成了言語;看著你的言語,它們變成了行動;看著你的行動,它們變成了習慣;看著你的習慣,它們變成了性格;看著你的性格,它們變成了你的命運。“所有的念頭和想法源自于我們的內心,不斷累積就構成了今日的這個自我。
而工作是一個施展自我才能的舞臺。我們寒窗苦讀來的知識,我們的應變力、決斷力、適應力以及協調本事都將在這樣的一個舞臺上得以展示。除了工作,沒有哪項活動能供給如此高度的充實自我、表達自我的機會,以及如此強的個人使命感和一種活著的理由。在平日的工作中,我們需要珍惜每一次與客戶相遇的機會和瞬間,創造獨一無二的服務與體驗價值,在此同時也正考驗著每一位伙伴,是否能夠發揮公司和營業部的主人翁精神,承擔起樹立公司、營業部和個人品牌的職責意識,承諾用自我的智力、心力和勞力,進取主動地解決問題,并從中獲得提高和成長。
二、能問較好的問題
遇到問題,許多人都會在第一時間,按照以往的固有思維模式,對外界事物做出負面的反應,在腦海中浮現出“錯問題”。可是,如果我們能夠在做出選擇前,慢10秒,以客觀辯證的'思維方式,再認真研究一下問題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或者說導致問題的真正本質是什么,然后再修正自我的想法,提出更好地問題,那么將有助于我們在問題中尋找到正確的答案。
那如何分辨問題的好壞?比較好的問題究竟“長”什么模樣呢?QBQ有三項指導原則:
1、以“什么”或“該如何”這兩個詞來發問,而不是用“為什么”、“什么時候”或“誰”;
2、在所有問題中包含“我”字在內,而不是只包含:“他”、“他們”、“我們”、“你”或“你們”;
3、把問題的中心詞放在動詞上,也就是放在行動上。
在平日的工作中,有伙伴經常會抱怨:公司的薪酬為何這么高?我們要到什么時候,才會更有競爭力?其實這些問題能夠用QBQ的正確問題來代替:我該如何為我的客戶提升附加價值?我如何能基于現狀找到更有吸引力的賣點?當我們把焦點從他人與周遭環境中轉移開,聚焦在自我本身如何能做得更好上頭,擺在如何將力氣與精神用在力所能及的事物時,將大幅提升我們的工作效率,使我們的工作更簡便、更歡樂,最重要的是有益于問題的解決。
三、付諸行動
馬克·吐溫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改變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想要感覺安全無虞,去做本來就會做的事;若想要真正成長,那就要挑戰本事的極限,也就是暫時地失去安全感,所以······當你不能確定自我在做什么時,起碼要明白,你正在成長。的確如此,即使行動導致錯誤,卻也帶來了學習和成長,不行動則是停滯和萎縮;行動的結果是解決,不行動充其量是維持現狀,并讓我們一向活在過去。
在平日的工作中,參加太多的研討會、上太多的課、買太多的書,可是,學習并不只是參與,不只是獲取知識,學習是一種改變,把明白轉化為懂得,把懂得轉化為行動,把行動轉化為智慧。
我們十分喜歡書中的這兩句話:“有職責的人會責怪誰?誰都不怪,甚至包括自我在內。”作者還改寫了美國著名神學家尼布爾著名的祈禱文:“愿上帝賜我平靜,理解我無法改變的人;愿上帝賜我勇氣,改變我能改變的人;愿上帝賜我智慧,了解我自我這個人。”
QBQ代表一種全新的心態和價值觀,應當說這些道理并不深奧,但真正在實踐中行動起來,需要應對現實的勇氣和非凡的毅力,真正樹立起個人職責感的意識,提出正確的問題,以良好的心態從容應對挑戰,這就是QBQ的精神。
《QBQ問題背后的問題》讀后感 篇5
有一天我正在忙工作,突然有個同事拿了本書和我說你看過《QBQ問題背后的問題》這本書嗎?QBQ?我當時沒有弄明白,“這是一本什么書?”我問。同事說:“這本書很好,有時間看看”。我聽到這話越發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到了周末我終于抽出時間看了這本神奇的《QBQ問題背后的問題》,看后我豁然開朗,這不正是我們集團田總前一段時間提出的企業核心理念“誠信為本,責任至上”嗎?
我邊看這本書邊聯想起原來工作中的種種細節及過去經歷過的事情,“企業內部辦事效率低,員工怕承擔責任”等等表現。作者通過39個問題結合實際的案例展開了講解,文章的主題通過“問題背后的問題”強調了任何人做事都要將責任放在首位,不是規避責任,尤其是對我們服務的企業要有強烈的責任感。任何人都要敢于承擔責任,不要遇到事情相互推卸責任,致使一些簡單的事情復雜化,導致辦事效率低,最后相互指責埋怨。這樣的事情在我們工作中并不少見,而且比比皆是,寧可不干工作也不能承擔責任的想法存在于很多人的心里。這種心理影響了工作,促使許多人推諉扯皮,還美其名曰這是為企業在負責任,其實明眼的人都可以看出這是為一己之力擔心擔責任,而棄企業的發展于不顧。
我們的企業要發展,要進步就需要一大批對企業有責任感的人,如書中提到的韓國現代的員工,快餐店的.服務員等等,雖然他們只是企業不出名的普通員工,但他們用普普通通的小事情展現出了其對企業的責任感。我閱讀這本書后深深的感觸是我們每個人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深思“問題背后的問題”,這句話也許說起來很簡單,但真正能做到卻不太容易,我們大家要積極主動地敢于提出問題,承擔責任,這樣我們的工作效率才會提高,企業才會大踏步地發展,企業發展了最終受益的就是企業的員工,我們要把田總提的企業的理念“誠信為本,責任制上”作為精髓,為我們的企業將來的發展獻計獻策,愿九三集團走的更遠。
《QBQ問題背后的問題》讀后感 篇6
我最近讀了一本是要我們別“問爛問題”、別問“為什么”、別問“什么時候”等等的書。這本書名叫做《QBQ!問題背后的問題》,作者是約翰米勒。約翰米勒是QBQ公司的創辦人,所以他會寫這本書是當然的啦!資料是在說,開口說話前,不管是問問題還是反駁別人或者是其他的,都必須有個人擔當的意思在,而不是把職責推給別人,更不要有"小媳婦心態",看完這本書就會明白了。
這本書其實是給那些上班族、員工之類的人看的,我看是因為我覺得很趣味(雖然有點艱深看不懂),這本書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他是在教我們問問題時,不要問爛問題,不管是問別人還是自我,這個問題里最好要有:一、以“什么”或“該如何”這兩個詞來發問,而不是“為什么”、“什么時候”或“誰”。二、包含“我”字在內,而不是“他們”、“我們”、“你”或“你們”。三、把焦點放在行動上。比如說,“我能做什么”就是最佳范例,這句話以“什么”這個詞來發問,包含“我”字在內,并把焦點放在行動上。
攤開這本書時,翻到目錄,你會看到“做更好的抉擇”、“問更好的問題”、“爛水手責怪風向”、“領導者不是問題的解決者”等等的',只要看目錄就幾乎能夠明白他在講什么,所以我覺得很趣味,大家看了也會跟我一樣的,大部分的人看到書的標題是“QBQ!問題背后的問題”大概就會認為它是厚又字很多的書吧!其實完全相反!他不只薄而輕,每一頁的字也不會多到嚇人,還有幾頁幾乎僅有三、四行而已呢!也有插圖,不會翻到每頁都是字,而頭痛。
每個人其實都很常問壞問題,不外乎是因為怕有麻煩上身,而把錯誤都推給別人,不管是別人的錯或是自我的,都要反省。如果我們遇到同樣的問題,我們是否能夠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法,而不是又把時間浪費在抱怨、責怪......等負面想法里,永遠找不到出口,這也是我們要反省的。
我看這本書僅有三次(第三次目前正在看),第一次我只看有插圖的幾面,第二次才真正看完,看第三次是因為他最終有寫說:““重復”是學習的動力。很好。既然此刻你已經讀完本書,請在讀一遍。”你看吧,這就是趣味的地方,哈哈!期望大家多看這本書,真的很好看的喲!
《QBQ問題背后的問題》讀后感 篇7
《QBQ!問題背后的問題》主要圍繞個人職責來展開,出現問題,不去抱怨和指責,不要想著去改變別人,我們只能改變自我,試著多問自我:我能做什么改變目前的狀態?去做去立即行動!把這本書讀后感分享給老婆園園、南寧城市經理黨美濤、同學馬金平孔祥華,分享感言如下:
恐懼、抱怨的思想時刻充斥我的腦海。每每向姐姐訴苦,姐姐一再訓斥我不從自身找問題。是啊,每每遇到問題,就想著這又不是我的錯,我為什么這么倒霉!其實每個人都會遇到問題,只是概率大小而已。
天天因為怕遇到問題而不去行動,擔心遇到問題就會有嚴重后果。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每一天活在恐懼之中。其實正如一位教師說的,走在大街上被車撞到概率是有的。一味擔心這個概率而不走路、上街,那么生活就無法進行。就算活著又有什么意義呢?人生就是要冒著風險生活,我們永遠不明白下一秒會發生什么。
有幾個點寫的一針見血,一是人們普遍在選擇所謂的舒適區;二是如何改變自我,不去抱怨,在公司擁有的平臺框架內去獲得成功。目前整個社會節奏偏快,就會導致社會風氣偏于浮躁,在工作上都選擇成為差不多先生,對于自身工作要求太客氣,對于相關協調部門工作又過于苛刻,把這個狀態反過來,天下太平!所謂企業最大的.成本就是花在改變員工的思想上,一個成功的企業會把成功歸功于企業文化就是這個道理了,前段時間有句話很火,也想分享一下: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
所以還是要行動,在行動中產生力量。即使遇到問題,也不用怨天尤人,找出問題的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努力行動,改變自我!
看了這篇文章感觸頗深!一針見血的描述了一個人的靈魂本性。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懶惰,怠慢的思想,遇到問題事情總是拖拖拉拉,殊不知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付出終會有回報的
《QBQ問題背后的問題》讀后感 篇8
我近期讀過一本是要大家別“問爛難題”、別問我“為何?”、別問我“何時?”這些的書。這本書全名是做《QBQ!問題背后的問題》,作者是羅伯特斯泰格。羅伯特斯泰格是QBQ企業的創始人,因此他會寫這本書是自然的啦!內容是在說,張口講話前,無論是提問題還是辯駁他人或是是別的的,都務必有一個人擔當的`意思在,而不是把義務推給他人,更不必有quot;娘們心理狀態quot;看了這本書就會知道。這本書實際上是給這些工薪族、職工這類的人看的,我覺得是由于我認為很趣味(盡管有點兒艱深不明白),這本書要我印象深刻的地區是,他是在教大家提問題時,不必問爛難題,無論是問他人還是自身,這個問題里最好是要有:一、以“哪些”或“該怎樣”這兩個詞來提問,而不是“為何”、“何時”或“誰”。二、包括“我”字以內,而不是“她們”、“大家”、“你”或“大家”。三、把聚焦點放到行動上。例如,“我能干什么?”便是最好案例,這話以“哪些”這個詞來提問,包括“我”字以內,并把聚焦點放到行動上。伸開這本書時,翻到文件目錄,你能見到“做更強的取舍”、“問更強的難題”、“爛海員指責風頻”、“管理者并不是難題的解決者”這些的,要是看文件目錄就基本上能夠了解他在講什么,因此我認為很趣味,大伙兒看過也會跟我一樣的,絕大多數的人見到書的題目是“QBQ!難題身后的難題”大約就會覺得它是厚又字許多的書屋!實際上徹底反過來!他不只薄而輕,每一頁的字也不會多到可怕,也有兩頁基本上僅有三、四行罷了呢!也是有插畫圖片,不容易翻到每張全是字,而頭疼。每一個人實際上都很常問壞難題,無非是由于怕有不便上半身,而把不正確都推卸他人,無論是他人的錯或者自身的,必須自我反思。如果我們碰到一樣的難題,大家是不是能夠明確提出更強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又把時間消耗在埋怨、指責......等負面信息念頭里,始終找不著出入口,這也是我們要自我反思的。我覺得這本書僅有三次(第三次現階段已經看),第一次我只看有插畫圖片的幾道,第二次才真實看了,看第三次是由于他最終有寫說:““反復”是學習的動力。非常好。即然如今你早已念完這書,請在學一遍。”你看吧,這就是趣味的地區,嘿嘿!期待大伙兒多看看這本書,確實很好看的喲!
《QBQ問題背后的問題》讀后感 篇9
“為什么會這樣?”與“我能做什么?”,這是我們遇到問題之后常會出現的兩種心態。從表面上看,這兩種反應都是自然而發,符合常情,然而往深里去想,你卻會發現,這兩種想法代表著兩種截然相反的工作和生活態度。而《問題背后的問題》一書如暮鼓晨鐘,用一種清越敦實的聲音敲醒了我,讓我明白的知道了“提高個人責任意識,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核心”。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也有“眾人同心,其利斷金”的說法,可見集體的力量之大。可是如果試想一下,那些負責拾柴的總是想著拾柴的辛苦,而看火的又不斷的抱怨看火的無聊,這把火還能燒的那么旺嗎?是的,集體是由我們這樣一個個的人組成的,如果人失去了主觀能動性,那集體力量的疊加效果又怎么能體現的出來?為什么一個和尚、兩個和尚都有水喝,三個和尚就沒水喝呢?這歸根結底還是一個責任心的問題,如果個個“和尚”都是有責任心,懂得主動做事的和尚,“泉水”自然是用之不竭的。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平時的工作就是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很多人都重復著平凡的工作,尤其是我們圖書館人。我們每排好一本書,每服務一個讀者,每做完一個方案,無不都包含著對館里、對崗位、對自己的一份責任。我們的工作,需要一份默默地堅持,還有一份對工作和生活積極的態度。
在這本書中,有句話給我的'啟發最大,就是“把焦點從他人與周遭環境中移轉開,聚焦在自我本身如何能做得更好上面,這才是最有益于問題解決的做法。”
是的,相較于被動地期望環境向對自己有益的方向發展,還不如主動地改變自己,實際上,人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當我們學會謙遜地生活和工作,為了工作隨時準備改變自己的現狀,包括思想、能力、習慣等等,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付出換來的是個人的進步和境界的提升,這將是我們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在仔細地看完了這本書后,有很多想法在腦袋里轉圈,也有一些東西沉淀在了腦海里,忽然間記起了前國足主教練老米的那句明言——“態度決定一切!”
《QBQ問題背后的問題》讀后感 篇10
這個假期很是充實,春節的到來,讓全家都洋溢在團圓的幸福中,工作中的反思也成為飯桌上的一道佳肴。男朋友的單位這個假期要求所有人看一本書,名叫《QBQ問題背后的問題》,覺得挺有意思,也就一同閱讀。
讀完這本書耗時兩小時不到,可是仔細靜下心來領悟其中的道理,并寫出一篇屬于自已心得的讀后感著實還費了不少時間。我肯定這時間花的值得,因為從中獲益匪淺。這本書的中心思想不需要我們去提練,就寫在封面上——提高個人意識,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核心。
全書以39個小故事作為切入點引導我們做個有職責感的人,并多次提到心態,告訴我們一種健全的心態比一百種智慧更有力量。還強調勇于承擔職責的態度,以前我們開玩笑常會說請你端正態度,確實是,有正確的態度才會有正確的服從,認真負責的.態度是處理一切事務的基礎。
就我自我而言,自身性格和長期習慣養成了喜歡被動做事的壞毛病。通常一件事兒來了,我的第一反應是等待領導安排,如果不是安排給我,則完全不再去關心了。如果是安排給我了,就被動理解。當然在工作中我也不是一向被動,有些事情當我主動地、進取地去應對時,做完后會發現異常有成就感,并且處理結果都會比那些被動做的事效果要好。相較于被動地理解事物還不如主動地改變自我,實際上,人唯一能改變的僅有自我。我想當學會謙遜地生活和工作,為了工作隨時準備調整自我的現狀,包括思想、本事、習慣。這之后我相信付出換來的就應當是我個人的提高和境界的提升,也是人生中屬于自我的寶貴財富。
《QBQ》文字不多,道理淺顯卻寓意深刻,帶給了我們一種全新的心態和價值觀,讀起來容易,但真正要行動起來,需要應對現實的勇氣和非凡的毅力。真正樹立起個人職責感的意識或許不能夠在一朝一夕之間,但就像書中所說,別問什么時候,都是拖延惹的禍。就從此刻開始,從這一刻開始,從自身做起,從自我崗位的事做起。學會解決問題背后的問題,讓問題不再成為問題。
【《QBQ問題背后的問題》讀后感】相關文章:
《問題背后的問題》讀后感08-08
問題背后的問題讀后感02-11
科普常見的這些面試問題背后的深意08-15
問題08-07
面試時HR的那些問題背后的陷阱你知道嗎08-21
善于看待問題08-04
雞媽媽的問題08-17
問題男孩08-02
生活問題作文01-18
(精選)生活問題作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