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有感
這是一本讀起來讓人有些不舒服,甚至有些痛苦的書。據說此書最初出版之時并未做什么宣傳,純粹依靠讀者的口口相傳,最后竟然成為暢銷20多年的心理學經典之作。可是這并不是一本什么治愈系、安慰系的書,如同書名,作者指明的是一條少有人愿意走的路。
說是“少有人走的路”,也并非是現在流行的營銷噱頭,而是一個真實的論述。因為看完了這本書,你會發現,就算你知道了所有應該做的事,你也不一定會真的走上那條心智成熟的旅程。這需要個人的勇氣和決斷。
本書的作者是個經驗豐富的心理學專家,因為職業的關系,他接觸到了很多有心理疾病的人群。就算在今天的中國,如果誰告訴別人我去看了心理醫生,可能都會感受到別人異樣的眼光,彷佛這個人得的是傳染病。但是,早在二十年前,作者就告訴人們,其實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是程度和持續時間不同。
假如你接受這個觀點,那么我們可以來談談這本書。假如你拒絕這個觀點,那么以下的東西你都不用浪費時間去看了。
沒錯,問題人人都有,所以我們面對的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是否有直面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行動。有點繞。呵。
自律包括以下四大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不復雜,但是需要人的態度和行動。
推遲滿足感有一個著名的試驗,那就是給小孩發糖,告訴他們如果過二十分鐘再吃這個糖就能夠獲得另外一個糖的獎勵。試驗認為那些能夠忍住不吃糖的小孩具有更高的心理成熟度,未來的發展也更好。證明推遲滿足感對人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推遲滿足感,意味著不貪圖一時的安逸,重置人生快樂和痛苦的次序。也就是說先要把問題解決,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更大的快樂。而不是,忽略問題,貪圖已有的小快樂,最后發現問題如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無法收拾。
這點在孩子教育中體現的尤為明顯。小學初中的'時候,總是喜歡把作業放到最后的deadline來做,所以長大之后還是會把論文,工作任務安排到最后的關節點,用最短的時間和最倉促的速度完成。
這種拖延的習慣就是沒有學會推遲自己的滿足感。
承擔責任說的是,把自己的事歸責于自己,而不是別人。埋怨別人,抱怨社會看起來總是一個讓自己免責的好方法。
我們可以說,這件事是別人的錯,可以說,我之所以不成功是這個社會環境的原因,我之所以找不到工作是企業太苛刻了,也可以說,我之所以被拋棄是因為他的錯,總之,因為感覺自己不能應付現狀,所以產生自我懷疑,恐懼、無力感,認為我的錯都是別人的錯。 而這其中的根源是,我們始終不肯為自己的問題承擔責任,放棄了自己本應該有的力量,變成了一個永遠的受害者和犧牲者。
尊重事實,意味著拒絕虛假。什么是虛假?作者在這里說的虛假是我們對現實所秉持的錯誤觀念。
我們自出生就一直在建立我們自己對世界的認識,作者稱之為“地圖”。這張地圖如果足夠精確細致,那么我們就能夠到達我們想要去的那個地方,但是假如這張地圖某些地方早已經扭曲的面目全非,而我們依然按照這張地圖行事,全然不顧事實情況根本并非如此,那么我們最終到達的地方還是我們想去的那個目的地么?
我最近自省時發現,我為什么會對上一段的戀情如此痛苦,似乎跟我自己所建立的“地圖”有著強烈聯系。
這張地圖上,有些我以為已經遺忘的傷處,因為被這段失戀徹底激發,所以那段時間我時常陷入自怨自艾的境地。
直到現在我才明白,我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脆弱自卑的小孩了,我可以有選擇,我可以親手把那段地圖修正,恢復這段事實的真面目。但,這個努力依然處在起步階段,前路漫漫。
最后一個原則,是保持平衡。其最高的原則是“放棄”。也可以說是我們中國人喜歡的說法“舍得”。
人總是貪心不足,所有的東西都想要,最后發現,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修煉成在空中連續拋著五六個球的雜技小丑。總有些東西我們要學會放棄。
有一樣東西,最有放棄的價值。那便是,過去的自我。學會不斷的否定自我,重建自我,是因為我們面對著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們僵化固有的自我,可能在任何時候阻礙我們的前進。
但是,這一步對所有人來說都是非常高階的獨門絕技,學好了就獨霸天下,學不好就只能一遍一遍重復修行。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有感】相關文章:
《少有人走的路》的勵志書籍08-06
大學:走自己的路,也別忘了看看別人走的路12-17
這條路走的太匆忙散文11-08
讀我們一起走,迪克有感500字08-04
讀《永遠的琥珀》有感10-26
讀《執著的力量》有感,09-28
讀《教育的威力》有感09-22
讀《種子的萌發》有感04-25
讀《網絡的利與弊》有感04-06
讀高貴的施舍有感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