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親愛的安德烈有感1400字
近段,六年級的學生總是風波不斷,搞得我們幾個班主任精疲力竭。每天除了上課,就是跟學生/還有家長無休止的糾纏,面對一犯再犯的學生,我們深感教育的蒼白無力。白天我們相互的提醒注意,該怎么解決問題,應該怎樣給班里其他學生敲敲邊鼓,保證正常的秩序。晚上躺在床上,讓身心放松的同時,我就思考: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如此離經叛道?我們的教育到底怎么了?是否我們做的不夠好?思來想去,總不得疏解,干脆就又開始重讀《親愛的安德烈》。
這本書我已經讀過兩三遍,但是每次再讀,依舊帶給我心靈的震撼。龍應臺,作為一個著名作家,受過中西方教育,也深知,孩子的成長不可替代,當她辭去臺灣文化局長的職務,重新做回媽媽時,卻發現自己的孩子---曾經可愛的安安不見了!她走近,孩子卻退后;她要跟他談天,他說:談什么?她不甘心地追問,孩子說,我不是你可愛的安安了,我是我。她想和他說話,但是一開口,發現,即使孩子愿意,自己也不知道說什么好。十八歲的兒子,已經是個他不認識的人。因此她萌生了以通信的方式來了解自己的孩子,來認識這個十八歲的人。
試想,我們又有幾個家長能夠意識到跟自己孩子之間的隔閡,并且主動去消除這個隔閡的?我們的家長永遠都在忙,忙到孩子出了問題了,才想起:他們已經好久沒有談過話了。甚至,連圍坐在餐桌前的一家人,也都個個被手機綁架,沉浸在各自的世界里,美好的就餐一刻也在沉默中遠去了。反觀青春期的孩子,又有幾個愿意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吐露給家長的?因為他們已經太久沒溝通過,他們盡管知道自己愛父母,但是愛也成了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借口。
她們迫不及待地想要認識外面的世界,迫不及待地想要構建屬于自己的團體,卻沒有人給予他們必要的指導,給他們的青春期來個緩釋,就那樣,懵懂中,他們跌倒/犯錯/沖撞眼前這個世界,以此宣告自己的`存在,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
我曾不止一次意識到,當前學校是多么有必要開設相關的青春期課程,以幫助這些孩子們正確應對青春期的諸多問題,可是,我們的家長為著生計奔波,無暇顧及,即使有時間,他們寧愿坐下打打牌消遣消遣,也不愿在這“莫須有”的事情上流連駐足,停下半步;我們的老師,精力都被各種各樣的雜務所占據,盡管看出了苗頭,覺察了動向,怎奈個人力量之渺小,也僅限于零敲碎打式的班級說教,哪里真正把它當作一門課程,開誠布公地坐在一起談談話,為孩子們送上最最亟需的青春期禮物呢?
安德烈說:“媽媽,你跟我說話的語氣跟方式,還是把我當十四歲的小孩看待,你完全無法理解我是一個二十一歲的成人。你給我足夠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么?你一邊給,一邊覺得那是你的授權或施予,你并不覺得那是我本來就有的天生的權利!”
呵,多么鏗鏘有力的獨立宣言!是的,我們很多家長都是一面給予一面覺得自己是孩子的拯救者,沒有我,那里有你?離了我,看你怎么活!可是根本沒意識到,子女不僅僅是我們的子女,他首要的身份卻是一個獨立的人!我們的確生養了孩子,但這決不能成為我們可以對孩子的成長指手畫腳的理由!我們既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興趣/品格,他們可能優秀,同時我們也要正視他們自身的缺點,并且給予它們存在的環境,提醒而已,卻不是強加,不是施壓。有時候,我們的忍耐也要相應增加等級,否則,我們怎么舍得眼睜睜看著他們“走上歧途”?還要知道:提醒永遠比不上他們自身的體驗,他們有選擇的權利,同時也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人生是他們的,你必須允許他們走出自己的不同,即使那是明知的錯誤。
就像龍應臺重新去認識自己的孩子一樣,愿我們每個人都能重新去認識青春期的孩子。
【讀親愛的安德烈有感1400字】相關文章: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800字范文01-21
讀《父親》有感08-31
讀《基地》有感04-12
讀《寒號鳥》有感04-06
讀《爭論》有感12-24
讀《杜甫傳記》有感10-15
【精】讀《匆匆》有感10-04
讀《孔乙己》有感(轉載)09-22
讀《笨小孩》有感02-09
讀《魯賓遜漂流》有感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