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育即育人》有感
前奏
關于現在實施的教改,所聽、所見、所行、所想已有不少,我心目中對現代化教育的核心理解就是遵循兒童心理、生理的發展規律,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的教育。當然,這樣的理解在一線教學工作中,實際行動的實施并非完全符合這一主線,仍有許多困惑和疑難之處。所以,當看到假期任務中有一項是關于自主學習相關書籍并寫出自己的感悟時,我的心中是竊喜的。因為有外在的力量去督促自己去學習,我想這個假期在學習這一方面就不會太空洞。
我所挑選到的書籍是《教育即人學》,對于題目的解讀我是這樣理解的:教育是一項研究人性的學科,教育是服務于人類的學科。在拜讀完任永生局長的這本來自于經驗積累、實踐演練的書后,有如下感想和大家共享:
作者對書名的解讀:
教育即“人學”,教育的使命就是促進“一切人”的成長發展,為“一切人”的成長發展創造“自然”的條件。教育必須對人無條件地接納、包容、尊重,“讓他成為他自己”。教育不是萬能的。
教育在人的發展中只是外因,內因就是受教育者的自我構建和自我成長。由這個觀點,讓我想到的是:既然教育是一個外因,那么在實際行動中,我們作為教育者應該怎樣引導內因的良好成長和發展吶?作者告訴我們,這需要從學校、教師、課堂三個方面來思考。
一學校方面:
衡量一個學校好壞的標準是能否讓學生快樂成長、能否讓教師幸福發展。一個好的學校應該是學生探究知識的學園,學生快樂成長的樂園,充滿親情的家園,放飛理想的田園,師生生命綻放的花園。建設這樣的學校,就需要有面向人性、面向生命、面向發展的辦學理念,就需要有以生為本、以學為本、以素質為本的辦學模式,就需要有依法管理、以德管理、民主管理、科學管理的管理模式。
二教師方面:
教師的作用:可以用第六章的標題“贏得教師就贏得教育”來體現教師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作者提到的是給教師減負,想給教師減負,就應該不讓教師做那些與教育本質沒有關系的事情,讓教師有時間做那些應該做的事情,把教育工作變成創造性的工作,讓教師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成就自己,增強教師工作的主動積極性。只有內在動力增強了,沒有負擔了,教師才能真正獲得學生發自內心的尊重,才能重新找回職業幸福感。
由此衍生出了第二個問題,當給教師減負之后,如果部分教師依然不能全心關注于教學,依然過著“溫水煮青蛙”般、提前進入養老狀態的生活,那學生的教育工作起步依然是個難題,這就是第二個問題:如何喚醒溫水中的老師,讓溫水中的老師去救油鍋中的孩子?
“溫水”指的是傳統的教育模式,它非常簡單,教師講、學生聽;它非常省力,只抓少數學生的分數,不用追求也沒法追求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它最讓無能的教師收益,只要你表演得好,不論學生會不會,你的課就是好課,以至于學生會不會那是學生的問題。所以,教師要想有高效的課堂,教師應該在少講的'基礎上做到: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給學生搭建一個攀登的梯子、點撥學生自主學習解決不了的問題、構建班級的學習小組和競爭文化、科學整合教材。
要改變“溫水煮青蛙”的狀態,就只有通過“課堂教學改革”即課改,依此來實現教師獲得更多學生尊重和教師的自我成長。新課改有自主、合作、探究這六字箴言,怎樣做才能實現這六字箴言?這要求老師要在課下花費很長時間做很多事情,比如編制導學案,要想讓導學案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方向盤、線路圖和導航儀,教師就要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和不同學生的基礎差異(備學生),知識自身發展的邏輯規律和知識的結構和要點(備知識),考慮怎樣讓導學案在課堂上發揮最大的效益(備教法和學法),就要思考課堂上可能生成的問題(備生成),還要思考如何構建小組文化和課堂評價;教師要學會整合時間、讓學生只學那些不會的東西,學會整合學生和空間、讓學生根據同組異質或異組同質的原則對班級進行整合分組,學會整合教材、根據知識的邏輯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對教材進行整合;
【讀《教育即育人》有感】相關文章:
讀《教育的威力》有感09-22
讀情商教育童話有感02-08
讀《愛的教育》有感_650字01-24
無私的愛——讀《愛的教育》有感09-22
讀《愛的教育》有感(精選14篇)05-31
教育人上進的勵志名言01-13
教育人上進的勵志句子12-12
讀《父親》有感08-31
讀《基地》有感04-12
讀《寒號鳥》有感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