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來的狗兒》讀后感3篇
飄來的狗兒(一)
前幾日,我把著名作家黃蓓佳的小說《漂來的狗兒》讀完了。這是一部講述作者成長的小說,其中充滿了她小時候快樂、幸福的記憶。
這本書主要講了在梧桐院這個小天地里,一群中學教師和孩子們,還有鄰家的“狗兒”結成玩伴。他們一起撈小魚、去中學圖書館偷書看,再漂亮的芭蕾舞演員面前自愧不如,這種經歷有喜怒、哀樂。還有家鄉的秀麗景致,有趣的“豁嘴嬸嬸”……當時院子里的鄰居是那么和諧、安逸。讓我影響最深的一件事還是這樣的:“狗兒”她不愛上學,常常被“豁嘴嬸嬸”用棍子趕著打,而她也時常去作者家“避風頭”,作者的母親給她臨時布置作業吧,她還翹著腿不干,后來又被一位奇怪的老頭稱作是貴妃的命,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啊!
這本書讓我了解到了70年代的生活雖然很艱苦,卻又那么自由自在,隨心所欲,描寫得令人時不時有懷舊的溫暖,作者的文筆也深深吸引了我,那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反映出一件件快樂的事。從狗兒的身世上,我又感到十分惋惜,是哪個狠心的母親將這么一個水靈靈的女孩子拋棄呢?也讓我感覺到豁嘴嬸嬸雖然愛罵街,又那么粗魯,但還是充滿愛心的一位嬸嬸。作者小時候也十分頑皮,愛偷書,但這一點恰恰說明了作者愛學習,如《紅樓夢》之類的,但最后總是什么也沒弄懂。當地的名字更是有趣:“小妹”的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小山”“小水”的頑皮好動,“小兔子”的高貴,總是深深吸引我,那么樸實,單純,幸福。
飄來的狗兒讀后感(二)
今天我讀了一位初中生大姐姐寫的讀后感,書的名字叫做《飄來的狗兒》。
這本書的作者是黃蓓佳。他出生于江蘇如崩,1973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是我國現代著名的親情小說作家。
這也是一本文學小說。姐姐拿起書正要看的時候,心想:飄來的狗兒肯定是一只小狗。讀完后姐姐才知道,狗兒是一個小女孩,她喜歡跳舞和演舞蹈劇。
狗兒還沒滿月的時候,就被她的親生父母用一個木盆把狗兒裝進去,讓他順著河流漂走。漂到了一個小村莊,也就是“我”住的地方,被豁嘴嬸嬸收養了。說起來狗兒還比“我”大呢!狗兒學會跳舞的時候,自己改名為鴿兒。鴿兒還有一個,就是成為一名演員。
鴿兒不想念書了,想當一名舞蹈劇的演員。可是,豁嘴嬸嬸就是不讓她去,讓她念書,鴿兒不念,()她就打鴿兒。在鴿兒的努力下,她考上了劇團。那時鴿兒才14、15歲,就可以拿到工錢了。而“我”呢,還在念書。過后,爸爸說了:“藝術是需要天分的。”
讀完了這篇文章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最讓我受益的一句話是:“藝術是需要天分的'。”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所以,我不但要讀好書,而且還要學好各門功課,爭取更大的進步!
飄來的狗兒讀后感(三)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由黃培佳寫的傾情小說系列的《飄來的狗兒》。
這本書講述了作者的快樂童年,童年中的梧桐大院是作者小時候居住的地方。讀著這本書,仿佛感到作者和朋友小妹、燕子姐姐、小兔子以及狗兒……都帶著各自的體溫、氣味、笑聲、眼淚,一步一步的來到你面前。你可以觸碰他們,凝視他們,跟著他們一起撒歡,瘋狂,呼喊,尖叫,打滾,流汗,釋放自己的全部能量,而后知道什么叫做“童年”。
他們是生活在70年代的一群孩子,有著和我截然不同的童年生活。在那個年代,他們雖然沒有我現在的吃得好、穿得好,物質那么豐富,但卻有著非常非常令我羨慕的快樂童年。他們可以去書攤用3分錢租小人書看,可以吃著一種奇怪的、像面筋似的糖,可以在水邊捉小魚、小蝦和小螃蟹,還可以一起快樂的集體勞動……
和書中的小朋友比起來,我的童年少了許多快樂。除了上課下課,寫作業,每個星期六、星期日都要上奧數、英語、語文補習班,還要每天擠時間練鋼琴,根本沒有玩的時間。我最開心的也只有到有時間去書店逛一逛,挑幾本喜歡的書,或者到文具店買一兩樣喜歡的文具。讀著這本書,我真想鉆到書中和他們一起無憂無慮的玩耍、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