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習慣的力量》有感
這兩周在讀查爾斯.都希格寫的《習慣的力量》,很受益。Charles Duhigg是耶魯大學歷史系學士、哈佛大學企業管理碩士,《紐約時報》商業調查記者,2013年普利策獎獲得者。
我之所以購買并閱讀該書,是因為我想詳細了解習慣背后形成的機理,以幫助我指導處在小學階段的兒子。小學階段是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一些重要的習慣開始塑造、形成。
撒切爾夫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注意你的思想,因為它將變成言辭;注意你的言辭,因為它將變成行為;注意你的行為,因為它將變成習慣;注意你的習慣,因為它將變成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為它將決定你的命運。”
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命運從一開始,在很小的事情上,就被決定了。所以,幫助孩子從小塑造一些好的習慣,對孩子的一生,影響深遠。
習慣為什么如此重要?作者說,壞習慣可以毀掉一個健康人,而改掉壞習慣、重塑好習慣又可以拯救一個瀕臨毀滅的人。
作者用麗薩.艾倫的故事,給我們做了例證,她從16歲開始吸煙喝酒,之后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和肥胖做斗爭。她曾借債度日,在20多歲的時候,被討債公司追索1萬美元的債務。她沒有固定的工作,最長的一份工作也只做了不到一年。在30歲的時候,她因丈夫外遇,被提出離婚,于是她哭泣、暴飲暴食、失眠、無助、抑郁、沉浸在被羞辱感中難以自拔……她彼時的人生,簡直就是大寫的LOSER!
可是,當從她改變吸煙的習慣開始,麗莎學會了改變生活中的其他習慣,于是她的生活發生了驚人的轉變:她減掉了27公斤的體重,開始攻讀碩士學位。并且,她找到了很好的設計工作,還清了外債,開始跑馬拉松,4年后,她買上了屬于自己的房子……
我們每天做出的大部分選擇,似乎都是精心考慮的結果,其實不然,人每天有40%的行為,并不是真正由決策促成的,而是被習慣推動的。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習慣的集合體,只要你弄清楚習慣的運作機理,習慣就是可以被改變的。如果你能掌控你的習慣,就等于掌控了你的命運。也就是說,一旦你擁有了正確的習慣,你將在實現目標的路上,變得無所不能。
一、那什么是習慣?
有時候我們刻意做出的選擇會在自己停止有關思考后持續,然后日復一日地重復它們。在某一刻,我們會有意識的決定應該吃多少,想安排自己何時去辦公室,多久喝一次酒,或者什么時候去慢跑等,然后就不再做選擇,這些行為會自然而然地持續。這是人類神經系統作用的自然結果。
在麻省理工學院大腦與認知科學系實驗室里,科研人員通過對從腦中被植入微型傳感器的老鼠和內側顳葉被完全摧毀病人的觀察,得出結果:在大腦深處,靠近腦干,也就是脊柱和大腦結合的位置,有一個高爾夫球大小,叫基底核的組織塊,它控制著你的自動行為,比如呼吸和吞咽,掌管你對過去發生事情的記憶,存儲你的生物習慣。
當老鼠第一次穿過迷宮,它的大腦,尤其是基底核部分工作的非常賣力,但是,同樣路徑,在老鼠走過幾百次之后,他們的思維開始減弱,行為開始自動化,思考越來越少,最終它在迷宮中快速通過的路線變成了自身的.一部分,幾乎完全不用思考,就可以輕松完成迷宮大穿越。
習慣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大腦一直在尋找省力的方式,如果讓大腦自由發揮,那么大腦就會讓幾乎所有的慣常行為活動,變成習慣,因為習慣能讓大腦得到更多休息,以便讓人類的腦力釋放出來,以從事更高效的思維活動。
二,習慣形成的回路。
科學家們通過長期的觀察實驗,找到了習慣形成的運作原理:第一步,暗示,它能讓大腦進入某種自動行為模式,并決定使用哪種習慣。第二步,慣常行為,這可以是身體、思維或情感方面的。第三步,獎賞,能讓你的大腦辨別出是否應該記下這個回路,以備將來之用。慢慢的,這個由暗示、慣常行為、獎賞組成的回路變得越來越自動化,線索和獎賞交織在一起,直到強烈的參與意識與欲望出現。
習慣并非確定不變的,習慣是可以被忽略、改變或者被替換的。了解習慣運作原理與習慣回路結構的意義在于,我們一旦能將無意識的習慣進行分解,我們就可以調控它了。
習慣一旦形成,從來都不會消失,因為它們已經被嵌入到大腦的結構中了。就像你一旦學會了騎自行車,你這輩子都不用再學了。但是,因為大腦無法區分好習慣和壞習慣,所以,如果你有一個習慣,那么這個習慣會一直蟄伏在你的大腦內,等待正確的暗示和獎賞出現。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很難建立鍛煉的習慣或者健康飲食的習慣。一旦你養成了長時間坐在沙發上而不是跑步的習慣,或者見到餅干薯條就想吃一塊的習慣,那么這些行為模式,就永遠的留在了你的大腦內。
同理,如果我們學會去創造可以壓制這些習慣引發的常規神經活動,也就是學會控制習慣回路的話,我們就可以把壞習慣壓制到幕后,就像一開始例證中的麗莎一樣。
研究表明:一旦新模式誕生,那么跑步鍛煉或者對垃圾食品視而不見就會像其它習慣一樣,變成自然而然的活動。
習慣的力量很強大,但同時習慣本身也是脆弱的。習慣可以在我們的意識之外出現,也可以被刻意的修改。習慣往往是在未經意識的情況下出現的,讀書筆記但可以通過調整習慣的各個部分來重塑它們。比如,當你想得到的獎賞是健康的身體和富有吸有吸引力的外形時,跑步健身就變得容易,而且,運動后垃圾食品散發的鹽和油脂的混合香味會對你瞬間失去誘惑力。
三、黃金法則。
要改變習慣,你必須留住舊習慣回路中的暗示,提供舊習慣回路中的獎賞,但要插入一個新的慣常行為。這就是習慣改變的“黃金法則”。如果了解這條法則,任何人都可以改變自己的習慣。比如煙民一般無法戒煙,除非他對尼古丁的渴求被觸發時,能找到其他可以替代吸煙的活動。即習慣一旦形成,它就不能被根除,只能是用一個新習慣,代替舊習慣。
我在了解了這個黃金法則后,已成功的幫兒子改掉了咬衣服的習慣。其實咬衣服的動作,他大多是在無意識條件下做的。首先,我對他進行了意識訓練,幫助他找到咬衣服的暗示,他解釋說是因為閱讀時無聊。每當他意識到自己因無聊而咬下頜的衣領時,他就停下來在隨身攜帶的本子上給自己打一個勾,如果成功克制了一次咬衣服,那么他就獎給自己一顆星,十顆星換一塊巧克力。每天他回家,我都要看他當天得到勾和星的數量,隨著他得到的星越來越多,他的下頜領子再沒有被咬潮過。
四、核心習慣。
習慣具有引起連鎖反應的能力,當他們擴展到整個組織時,就會引起其他習慣的改變。也就是說,總有一些習慣比起其他習慣來,更有影響力,這樣的習慣就是“核心習慣”。成功并不需要我們做對每一件事情,而是要有能力辨別出一些重要的優先因素并將其變成有力的杠桿。核心習慣能啟動一個進程,久而久之將改變一切。
其實,核心習慣對于普通人來說,并不是那么容易找到。作者介紹了一種方法,就是找到生活里的“小成功”。小成功其實是細微優勢的穩定運用,一旦一個小成功完成了,就會推動下一個小成功的出現。
針對這句話,我特別認同。我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就一直運用這一點。比如幫孩子做一次認真的復習,他隨即在下周的小考中,獲得了全班最高分。然后,他通過這個小成功,建立了認真復習和考高分之家的聯系,他就會逐漸愛上復習。并且,通過獲得小成功的這種美好體驗,刺激了他對獲得大成功的渴望。
還有在英文的學習方面,我了解到語言學習是有規律的,所以,我頻繁的通過他的聽說讀,來積累他的單詞量。通過這幾年的英文學習,他了解了努力付出就有回報的道理,幫他養成了主動學習的習慣。即使有時候他遇到挫折,他也能明白,只要堅持積累就會有收獲,所以,他變得不再那么容易崩潰了。
五、意志力。
意志力是引導個人走向成功最關鍵的階梯。相對于智商,意志力高的學生在學習上會獲得更高的成績,在擇校方面也更有優勢。
對此,達特茅斯學院致力于研究意志力的專家說:“當你學會強迫自己參與體育鍛煉,或者開始做家庭作業,只吃沙拉不吃漢堡的時候,你的思維正在改變。當你學會控制自己的沖動時,你就在進步。”如果我們學會專注于我們的目標,我們就能夠在誘惑面前分散注意力。
在困境發生之前就想好解決措施,然后在困境來臨時依法處理它。一遍一遍的按照理論來指導實踐,最終意志力將轉化為自發意識。這就是意志力轉化為習慣的過程。行動力在意志力轉化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想要改變,必須一遍遍的依照指導去做,一直重復的去做,直到習慣成自然。做,不停的做,就對了。星巴克經營成功的例子說明,能把一件事堅持做好,就足以改變人生。
六、讀完這本書,對我有什么啟發?預期會產生什么樣的改變?
讀這本書讓我深入了解了習慣的形成回路,弄清楚了習慣形成背后的原理。它讓我明白了,任何人都可以通過重新構建他們選擇的模式,來改變生活中的習慣。
這本書,對我教育兒子的思想產生了啟發:我可以通過設計獎賞的方式,塑造孩子的慣常行為,直至形成良好的習慣,比如,學習習慣、衛生習慣、運動習慣的培養等等。
在家庭核心習慣培養上,我要以運動習慣為起點,逐漸塑造家人更多的改變;在工作核心習慣培養上,我要通過理性思考,找出關鍵問題之所在,以期望塑造自己或組織的慣常行為,讓其成為一種自動的持續,實現可疊加的進步。
這是一本有用的好書,希望對閱讀此文的你也有益。希望我們都能通過主動習慣塑造,來塑造自己,塑造下一代,塑造組織文化,從而塑造不一樣人生。
【讀《習慣的力量》有感】相關文章:
讀《習慣的力量》有感作文05-16
讀《習慣的力量》有感范文05-17
讀《習慣的力量》有感400字07-29
讀《力量》有感05-11
讀《習慣》有感05-31
讀《習慣訓練》有感04-08
習慣-讀《背影》有感04-20
讀《習慣》有感范文01-11
讀《教育的力量》有感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