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太公釣魚”的典故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成語吧,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你知道經典的成語有哪些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成語“太公釣魚”的典故,歡迎大家分享。
成語“太公釣魚”的典故一
商朝的末代君主紂王,暴虐無道,荒淫無度,驕奢淫逸,爛殺百姓。紂王手下有個叫姜尚,又名姜子牙的大臣,他見紂王如此胡作非為,便棄官而走,隱居在渭水之濱。
渭河一帶是諸候姬昌的管轄范圍。姬昌就是后來的周文王。姜子牙知道姬昌胸懷大志,求賢如渴,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渭水邊“釣魚”。一般人用彎鉤釣魚,彎鉤上掛著魚餌,然后把魚鉤放入水中,誘騙魚兒上鉤。可是姜子牙用的魚鉤是直的,上面不放魚餌,而且離開水面足有三尺高。他一邊高舉釣竿,他一邊釣一邊說:“魚兒呀,愿意的就上鉤吧!”
在水邊釣魚的姜子牙七十歲時,巧遇在渭水河邊出獵的姬昌。姬昌同他交談,談得非常投機,文王了解姜尚確有真才,便讓姜尚與他同車而歸。
姜子牙入朝后,被姬昌封為太公。姬昌曾問姜子牙:“怎么樣才能得到天下呢?”姜子牙說:“王者之國,使人民富裕;霸者之國,使士富裕;僅存之國,使大夫富裕;無道之國,國庫富裕。這叫做上溢而下漏。”
后來,姜子牙連續輔佐文王、武王,推翻了紂王的統治,建立了中國歷史上年代最長久的周朝。
“太公釣魚”比喻心甘情愿上圈套。
成語“太公釣魚”的典故二
公元前十一世紀時,八十老人姜子牙曾任商朝下大夫,因見紂王荒淫無道,便棄官逃往西岐本想自投西伯姬昌,又怕被人恥笑,所以暫時隱居在渭水河邊的小村莊里,以待時機。一天,他正在渭河邊釣魚解悶,有一樵夫武吉擔柴路過,見他竟用直鉤釣魚,還離著水面三尺遠,魚鉤上也沒掛香餌,便問長者貴姓。姜尚答道:"姓姜名尚,字子牙,號飛熊。"武吉嘆了口氣說:"真是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言百歲。象你這樣愚拙的人,還自號飛熊,實不相稱!"姜尚微微一笑:"老夫釣魚是假待機進取是真。然而要釣王與侯,寧在直中取,不可曲中求!"武吉道:"你哪像王侯倒像活猴。"說罷,就擔起柴擔進城去了。不料武吉進城失手打死了守門的軍士招來殺身大禍,巧逢西伯姬昌路過,得知武吉是個孝子,家中有老母無人奉養,便贈與黃金十兩,命他回去安頓好老母再來領罪。老母絕望,便帶武吉來向姜尚求教解救之法。姜教他如此這般,從此武吉只在鄉中干活,不再進城去了。
光陰似箭,不覺又是一個春天。一日,西伯來到渭河邊踏青打獵。忽聽有人唱道:"鳳非乏兮麟非無,但嗟治世有污。龍興云出虎生風,世人慢惜尋賢路……"姬昌命人將歌者找來,見是武吉,大喝道:"你怎敢欺我,不來領罪,反在此唱歌?"武吉便照實說了,并說這歌也是姜尚所作,姬昌認為姜尚必是賢者,便當即赦免了武吉的死罪,命他帶路來河邊尋訪姜尚。姜尚為試姬昌的誠心,未理采而避入蘆葦叢中。姬昌求賢心切,三日后,又封武吉為武德將軍,再次帶路,親率百官一同再訪姜尚,封為太公。后來太公輔佐文王,隨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
成語故事
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呂尚,是輔佐周文王、周武王滅商的功臣。他在沒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時候,隱居在陜西渭水邊一個地方。那里是周族領袖姬昌(即周文王)統治的地區,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對自己的注意,建立功業。
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鈴。一般人釣魚,都是用彎鉤,上面接著有香味的餌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誘騙魚兒上鉤。但太公的`釣鉤是直的,上面不掛魚餌,也不沉到水里,并且離水面三尺高。他一邊高高舉起釣竿,一邊自言自語道:“不想活的魚兒呀,你們愿意的話,就自己上鉤吧!”
一天,有個打柴的來到溪邊,見太公用不放魚餌的直鉤在水面上釣魚,便對他說:“老先生,像你這樣釣魚,100年也釣不到一條魚的!”
太公舉了舉釣竿,說:“對你說實話吧!‘我不是為了釣到魚,而是為了釣到王與侯!”
太公奇特的釣魚方法,終于傳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來。但太公并不理睬這個士兵,只顧自己釣魚,并自言自語道:“釣啊,釣啊,魚兒不上鉤,蝦兒來胡鬧!”
姬昌聽了士兵的稟報后,改派一名官員去請太公來。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邊釣邊說:“釣啊,釣啊,大魚不上鉤,小魚別胡鬧!”
姬昌這才意識到,這個釣者必是位賢才,要親自去請他才對。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換了衣服,帶著厚禮,前往番溪去聘請太公。太公見他誠心誠意來聘請自己,便答應為他效力。
后來,姜尚輔佐文王,興邦立國,還幫助文王的兒子武王姬發,滅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齊地,實現了自己建功立業的愿望。
成語出處
最早出處
太公望呂尚者……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奸(干)周西伯(周文王)。西伯將出獵……遇太公于渭之陽,與語大說(悅),曰:“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圣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號之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西漢·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
衍生典故
姜尚……直鉤溝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鉤來!”(元·無名氏《武王伐紂平話》)[5]
后人根據上述故事概括出“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這個成語。
成語寓意
該成語因帶有傳奇性的故事情節而得到了廣泛而深遠的流傳。反復品味該成語,不禁拂卷深思。既欽佩于太公的非凡謀略和遠見,也為求賢若渴、招賢納士的周文王能夠得此曠世奇才而感到慶幸,同時也更多思考該成語背后的深刻寓意。其實該成語內涵著諸多做人做事的大智慧,值得當今每個人領悟和學習。
第一,應學習太公積極、自信的生活態度。如前所述,太公出身低微,前半生很同,很坎坷,但他始終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充分相信自己,沒有自暴自棄,這是他贏得成功的基礎。
第二,應學習太公善于等待、善于觀察、準確把握時機的品格。盡管前半生不得志,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但太公仍胸懷大志,始終堅信自己是經世之才,并一定能被堪當大任,所以他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信念不放棄,耐心、執著地等待機會的到來。他經受得起挫折,不怨天尤人,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并在等待中充實自己、沉淀自己、磨礪自己,養精蓄銳。而當機會到來之時,他也不是被動等待,而且是積極、主動地去尋找,終獲成功。太公的經歷再次說明:機會只垂青于有準備的人。人們也要善于等待,善于為目標的實現做好充分準備,善于抓住機會。
第三,應學習太公過人的才智。太公釣魚,“因命守時”,依循天命,遵守天時,體現了大智慧。而且太公弱魚用的是直鉤,任何人都不會相信這樣能釣到魚,而姜太公做到了,不僅釣到了,還釣到了王侯將相這條大魚,這展示了太公不趨炎附勢、不委曲求全的剛毅性格以及非凡的才智膽識。
第四,告訴人們要想使別人臣服自己,首先必須提升自己,使自己具有很強的實力,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來相助。要想遇見優秀的人,自己首先必須要優秀。
第五,應學習太公獨特的自我推銷技巧。古人云:“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太公何嘗不知道用直鉤釣不到魚的道理,正如他所說,他不是在釣魚,而是在釣王侯。“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他是想通過這種奇葩的做法,引起姬昌的注意,正所謂劍走偏鋒出奇制勝,太公用其特有的方式推銷自己,終獲成功,并成就了一段善于自我推銷的歷史佳話。可見,“酒香也怕巷子深”,好酒大都是被處心積慮的自我包裝推銷出來的。一個人縱有多少真才實學,如果遇不到識才愛才之人,不懂得推銷自己,也很難脫穎而出。
如何在茫茫人海中脫穎而出,如何恰當地推銷自己,展現自我,得到別人的認可,對于青年學子的求職尤為重要。在練好“內功”的基礎上,去推銷自己,這樣才能實現精心謀劃和充分準備下的“海闊憑魚躍”。綜上所述,太公釣魚,釣出了自信,釣出了從容,釣出了智慧,還釣出了拯救蒼生的機遇。
【成語“太公釣魚”的典故】相關文章:
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成語典故01-20
肝腦涂地成語的典故-成語典故素材12-24
成語典故04-15
成語典故07-25
成語典故05-22
姜太公釣魚歇后語典故08-16
歇后語典故之姜太公釣魚03-30
塞翁失馬成語典故08-08
成語班門弄斧的典故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