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的學習方法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成語吧,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都有哪些經典的成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成語的學習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語的學習方法
成語對于每個孩子來說并不陌生,大多數孩子從四、五歲開始就從電視、書籍以及錄音故事當中聽到很多成語故事,也學會了很多常用的成語。但是僅僅知道成語是不夠的,當孩子上學后,最關鍵的是,要學會正確寫出成語和正確使用成語。
首先,我們先來談談正確書寫成語的重要性和解決的辦法。
我們先來看看兩個非常常用的成語:興高采烈和舉一反三。如果在沒有看到這兩個成語的情況下,請您把他們寫出來,您會不會猶豫應該用“彩”還是用“采”,應該用“返”還是用“反”呢?我們再來看一個稍微生僻一點的成語:趨之若鶩。這個“鶩”字恐怕沒有幾個家長可以寫得出來。看了這兩個例子家長就能明白,我們況且都會寫錯很多字,更何況孩子呢?
所以,正確書寫成語是孩子學習成語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一環,如果都不能寫對,還談什么正確使用呢?
針對孩子們普遍存在的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如何來解決呢?一個最有效的辦法是,把那些孩子容易寫錯的成語都挑選出來,再通過填空、改錯字等多種練習模式,讓孩子對這些易錯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形成交叉記憶,從而使這個問題得到有效地解決。
接下來,我們再來談談正確使用成語的問題。
家長應該知道,學成語和用成語是不同的,學成語要多要廣,用成語則需要用得“精”,用得“準”。我們不能苛求孩子會用所有學過的成語,這是不現實的,到頭來還有可能適得其反,無謂地增加了孩子的學習負擔,況且有一些成語在平時也是很少能夠用得上的。
正確輔導孩子使用成語的方法應該是:
精選出那些在孩子本年級學習過程當中,能夠有機會運用到寫作當中的成語,通過造句和寫作實踐,讓孩子有意識地去使用這些成語,體會這些成語所表現出的意思。
在挑選的過程中,我們尤其注重那些表現孩子表情、心情、心理、動作以及各種孩子們所熟悉的場景的成語,教會孩子在寫作中有意識地使用這些成語,感受使用這些成語后語句的感染力,孩子們體會到了用成語的生動效果后,就會更加有興趣學習更好的成語,逐漸地孩子就會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靈活運用成語的能力就會快速進步。
不可否認,學習成語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但是要讓孩子學習得更加有效,我們就應該注意循序漸進。我們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理解力,分年級安排他們的學習內容,并且把會寫、會用兩類成語區分開來學習,做到學習有側重、不盲目,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高中語文成語學習方法
一為“解字”。
即對成語逐字解釋。尤要突破難點。這是理解整個成語意義的基礎。有不少成語往往“一詞當關,萬夫莫開”,如“暴殄天物”的“殄”(糟蹋)、“不刊之論”的“刊”(刪改)、“文不加點”的“點”(點除)、“吊民伐罪”的“吊”(慰問)等,這些往往成為理解全詞的攔路虎,必須學武松打虎,整體意義才能迎刃而解。當然,辦法也只有一個,那就是認真對待,勤查字典。否則,就要望文生義,貽笑大方了。不信猜猜 “不名一錢”、“不足為訓”的意思,再查查詞典,是不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了呢?
二是“本記”。
即識記原意或本意。成語的語意是比較豐富的,但它的所有意義都由原意或本意經由引申、轉移、比喻等途徑演變而來。理解并記取成語的本意,對理解其今意或它意很有幫助。如“對牛彈琴”,原意是用來諷刺“牛”(喻指談話對象)愚蠢的,今意也用來譏笑說話做事不看對象,這是對原意換位思考的結果,這樣一想,不僅幾個意義都理解記住了,說不定還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呢;再如“花花世界”原指繁華的都市,后來指 “表面繁榮的社會”,今又指花天酒地的生活環境,細一想,這兩個后起意不是對原意的否定和擴大而產生的嗎?
三為“溫故”。
溫故而知新,多了解一些成語的典故,尋根探底,大有裨益。成語都是有來歷的。它們的來源和出處主要有歷史故事、寓言傳說、民諺俗語、詩文典籍。在學習過程中,了解并借助這些背景知識,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三人言虎”、“獨占鰲頭”、“東施效顰”、“汗牛充棟”等,這些成語字面上的解釋并無困難,可是整合起來還是不得其解,這時就必須要了解其來源和出處了。“三人言虎”語出《戰國策,魏策二》:“夫市之無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意思是說,三個人謊傳城市里有虎,聽者就會信以為真,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把謠言當事實;而元代無名氏《陳州糶米》楔子里有:“殿前曾獻升平策,獨占鰲頭第一名”之句。成語“獨占鰲頭”就語出于此,可見,其意為“中狀元,居首位”。一般較大的成語辭典都會盡可能的列出成語的可靠出處。余例不再贅述。
四為“分析”。
即要注意分析成語詞語間的語意關系、語法結構。成語是當時的情態語言直接保留或提純下來的言簡意賅的凝固結構短語,一定要細心推求其詞語間的'語意關系,分析其語法結構,才能避免誤解。2002年的全國高考試題對“道聽途說”提供的解釋是“在道路上沿途聽說的沒有根據的消息”,迷惑了許多考生,究其原因,其實就是把“路上聽來,又在路上傳說”這樣的順承關系誤解成了動賓關系!
成語的語法主要有并列關系(如:披荊斬棘,防微杜漸)、承接關系(如:見異思遷,出奇制勝)、目的關系(如:削足適履,殺一儆百,越俎代皰)、因果關系(如:捉襟見肘,水落石出)、主謂關系(如:毛遂自薦,杞人憂天,夜郎自大)、動賓關系(如:得天獨厚,不見經傳,棋逢對手,如釋重負)、補充關系(如:退避三舍,無動于衷,荒謬絕倫,壽比南山)、動賓補關系(如:問道于盲,貽笑大方,拒人千里,守口如瓶)、連動關系(如:畫蛇添足,抱薪救火,亡羊補牢)、兼語關系(如:請君入甕,引狼入室,轉危為安)、偏正關系(如:衣冠禽獸,扶搖直上,彬彬有禮)、變式關系(如:時不我待,唯利是圖,唯我獨尊)。
而相當多的成語,都能夠用“先分析其結構成分的意義,再綜合詞語整體意義”的方法去理解和解釋。如“巧奪天工”,主謂結構,“奪”,勝過,“天工”,天然的精巧,那么,“巧”必然是指人工的精巧而不是天然的了,所以“翹首西望,海面托著的就是披著銀發的蒼山。蒼山如屏,洱海如鏡,真是巧奪天工。”(2000年高考題)這句中的成語“巧奪天工”就是使用不對了。
五為“辨異”。
對成語,在理解其含義的基礎之上,還要重視成語在句子中的實踐運用,并從以下幾個方面辨析成語之間的差異。
1. 感情色彩方面。
不常用的成語,不要望文生義,主觀臆斷。“吊民伐罪”、“不刊之論”、“文不加點”、“不孚眾望”“不足為訓”等含有否定意義詞的成語不一定是貶義詞。而“目光如豆”、“一團和氣”、“與世無爭”等有肯定意義詞的也不一定是褒義詞。1997年高考的“趨之若鶩”、1998年考到的“處心積慮”就屬于貶詞誤用。
2. 詞義輕重方面。
如“他的設計雖然有些缺點,但方向正確,無可非議。”既“有些缺點”,怎能“無可非議”?其實該用“無可厚非”。這就是不分輕重,錯用了成語。2000年高考成語“洗心革面”的誤用也屬于這類錯誤。
3. 適用對象或范圍方面。
如:1999年的“博物館里保存著大量有藝術價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種花鳥獸、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侖美奐。”“美侖美奐”形容房屋多而高大華麗,用以形容商品就不合適。2000年的高考題A選項用“汗牛充棟”形容“古人中刻苦學習的楷模”, 2001年高考D項把謙詞“蓬蓽生輝”用于他人居室,也都是用錯了對象。
4. 與句中詞語的搭配方面。
這類錯誤很多,也很復雜,尤其要注意。如2003年的高考題:“老王家的櫥柜里擺滿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種老舊手表,每當他向慕名前來的參觀者介紹這些寶貝時,總是如數家珍。”“如數家珍”與句中“介紹這些寶貝”重復。1997年高考的“莘莘學子”也不能與句中修飾它的“兩人”、“一位”搭配。
5. 是否符合慣用句式。
如1998年高考的“望其項背”,多用于否定句或反問句中,而選項中卻用于陳述句,顯然是不合適的。
我國的成語浩如煙海,要一個中學生全部掌握顯然是不切實際的;而近年來高考成語的考查又由知識型轉化為能力型,重點考查學生對書刊報紙等常用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所以,我們只有把文中所談的基本方法靈活掌握,綜合運用,不斷積累,才能真正擁有并運用好中華語言中的這塊藝術瑰寶,并在高考中穩操勝券。
中考語文如何正確運用四字成語
1.注意區別近義成語。
成語相互間有意義上的差別,即使是意義相近、相關的成語,相互間仍然存在著語義輕重的不同、表達重點的不同、范圍大小的不同,要注意區別。譬如:“信口開河”和“信口雌黃”,兩個成語都有“隨口亂說”的意思,但“信口開河”只指隨口亂說,語義較輕;“信口雌黃”含有不顧事實,惡意誣陷的意思,語義較重。又如“面面相覷”“拭目以待”“刮目相看”“側目而視”“另眼相待”這一組成語,都有“看”義,但各有側重:“面面相覷”是形容做錯了事時或極其驚慌時,有關的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樣子;“拭目以待”是擦亮眼睛來等待,形容期望十分殷切或確信某件事情的出現;“刮目相看”指別人已有顯著的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來看待;“側目而視”,“側目”:斜著眼睛看人,不敢正視,形容敬畏的情態;“另眼相待”指用另外的眼光看待,形容對某人某事特別重視。
2.注意辨別成語的使用范圍和對象。
中國成語數量雖多,但很多成語適用的對象和范圍都很特殊,因而,在使用成語時,要注意辨別成語的使用范圍和對象。像以下這些成語:“青梅竹馬”指男女幼年兩小無猜;“妙手回春”指醫術高明;“懸壺濟世”指行醫濟事;“草長鶯飛”是形容江南的春天的景色的;“破鏡重圓”指夫妻失散或決裂后重又團聚;“舉案齊眉”形容夫妻相敬;“莢輪美奐”形容房屋高大華莢;“粉墨登場”原指演員裝扮好了,登場演戲,現多指壞人登上了政治舞臺;“首當其沖”比喻最先受到沖擊、壓力、攻擊,或首先遭受災難;“面目全非”形容改變很大,多指變得不好;“日理萬機”指高級領導人工作繁忙;“同日而語”多用于否定句中;“空穴來風”用于否定句中;“長此以往”多強調將來的情況。
3.注意成語的多義性。
詞語有本義、比喻義、引申義等,成語也一樣,在其發展過程中,由本義派生出其他的意思,從而使成語具有多義性。有些成語我們比較熟悉它的一個意思,對別的意思則不太了解。中考這種題并不鮮見。在平時對這種成語要注意積累整理,從中找出規律,這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譬如以下這些成語:燈紅酒綠(既可以形容尋歡作樂的腐化生活;也可以形容都市或娛樂場所夜晚的繁華景象),如虎添翼(既比喻強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強大,也比喻兇惡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兇惡),綿里藏針(形容柔中有剛;也比喻外表柔和,內心刻毒),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色非常美麗;也形容景物非常優美),捉襟見肘(既形容衣服破爛;也形容困難重重,應付不過來),品頭論足(指無聊的人隨便談論婦女的容貌;也比喻在細節上多方挑剔),明珠暗投(懷才不遇;好人失足參加了壞集團;也指珍貴的東西得不到賞識),念念有詞(舊時迷信的人小聲念咒語或說祈禱的話;也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語)。
4.注意成語的感情色彩。
在具體使用中,有些成語的感情色彩一望可知,但有些成語,卻頗費猜量。因此,辨別成語的感情色彩,在使用成語的過程中,就顯得十分重要。辨別成語的感情色彩,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根據成語的意思來辨別,舍此,就是舍本逐末。譬如以下這些成語:“趨之若鶩”:比喻許多人爭著去做不好的事,貶義。“始作俑者”:比喻惡劣風氣的創始人,貶義。“推波助瀾”:比喻促使或助長壞事物的發展,使擴大影響,貶義。“虎視耽耽”:形容貪婪而兇狠地注視,貶義。“胸無城府”:形容心中沒有城府,光明磊落,褒義。“金科玉律”:比喻不能變更的信條或法律條文,褒義。在使用成語的過程中,也還要注意區分謙辭和敬辭,譬如:“拋磚引玉”,是謙辭;“蓬蓽生輝”是敬辭,不可以混淆。謙辭是對自己的言行的一種謙虛的說法;敬辭則是對他人言行的一種恭敬的說法。
【成語的學習方法】相關文章:
成語的學習方法解析08-27
表現學習方法的成語03-31
學習方法11-25
文科的學習方法!05-24
我的學習方法10-29
我的學習方法01-10
我的學習方法12-30
我的學習方法05-15
學習方法交流11-28